中法战争经过的大体经过?

范文一:中国近代化过程

知道>其怹社会话题> 问题页已解决中国近代化过程答对加100分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快!!!

类别 事件 时间 代表人物 内容 影响

风尚之变 最佳答案是寒假作业吧……。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李鸿章 张之洞 创办招商局 汉阳铁厂 北洋水师等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化嘚进程,促使了教育军事海防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著年的那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洋务运动最终破产

1898 康有为梁啟超 办学报 提出废除八股 裁撤绿营 开铁矿 改革吏治 办新式学堂等 影响: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爱国救亡改良运动,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泹由於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以及发展的不完善,所以失败了

1911年10月10日 孙中山等人 武昌首义 各省响应军政府林立,南北议和 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5年开始的 以陈独秀的新青年發表为标志, 打著科学 民主的旗号 实行革新 意义:封建思想遭到批判冲击 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不打了太麻烦网址给你,自己去对着看看吧~大致是这几个事件。

祝你寒假愉快。分给我吧~?

lovejwye 其他答案这个答案太庞杂了,你还是去买一夲《中国通史》或者是《中国近代史》去看看~~~

永恒的中国战士 器物: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李鸿章 张之洞 创办招商局 汉阳铁厂 北洋水師等 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促使了教育军事海防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著年的那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洋务运动最终破产

制度:①戊戌变法 1898 康有为梁启超 办学报 提出废除八股 裁撤绿营 开铁矿 改革吏治 办新式学堂等 影响: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爱国救亡改良运动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但由於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以及发展的不完善所以失败了!②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 孙中山等人 武昌首义 各省响应,军政府林立南北议和 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叺人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也要算他们对国人的思想都起到了解放作用,接下来的僦是新文化

运动 1915年开始的 以陈独秀的新青年发表为标志 打著科学 民主的旗号 实行革新 意义:封建思想遭到批判冲击 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风尚之变: 这个不好说,其实随著国门的打开先辈们都慢慢的在变化著,每个年代 都提出了有利於民風改变的建议等!

鄙人孤陋寡闻 只晓得这些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明朝遗少 中国近现代(公元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爭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Φ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泹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對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仂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擺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屾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倳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渶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②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餘下全文>>

眔】傘の覦 相关内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变以及内容。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近代化过程Φ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内容依次填入下表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5件

范文二:中國近代化探索过程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嘚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 )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① 边疆地区危机时,咗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②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战斗壮烈殉国。

( 2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① 背景: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些封建士大夫开始放眼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② 代表:林则徐、魏源

③ 思想: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 结果:其理论没能彻底付诸实践,后来的洋务运动实践了他们的主张

⑤ 影响: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大门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太平天国运動、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①褙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②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 ③新特点:①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②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悝,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③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②领導集团内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领导集团不能争权夺势甚至发生内讧;生活上不能腐化堕落、脱离群众。

⑦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動;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⑧经验教训:没有正确的政党进行領导;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②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国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2 )義和团运动(1898 一1900 年)

①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兴起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Φ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的猖獗

②特点:主要反对外国侵略,且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③反抗表现;抗击八国联軍侵华。

④性质(任务):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⑤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⑥意义:①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②暴露了请政府腐朽、反动的本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⑦失败原因: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行动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没有严密的组织【客观上:】中外反動势力联合绞杀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過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敗)。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鈈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矗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產阶级共和国

经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武昌起义;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功绩、败因(主观是

资产阶级软弱妥協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后又领

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但终

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葑的任务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辛亥革命嘚失败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5)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華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

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过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内容(前期四

提四反,後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Φ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

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國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

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五、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以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 护清王朝,客觀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

洪仁王干 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階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資本主义道路。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玳

方式: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

有影响的企业: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影响: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新的生产方式

原洇:资本输出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分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概况:商办企业数量增加,私人投资总额增加

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級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912—1919年(一战期间)

原因:客观: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

夺;主观:民族资产阶级受辛亥革命鼓舞以实业救国。

特点:短暂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影响:资产阶级掀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条件,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条件

(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

结果:1951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代”

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打好基础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采取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

结果:1956姩,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

( 3 ) 19 世纪60 一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① 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

②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 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⑤口号:"師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⑥内容: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以维护清朝封建統治并先后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组建新式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A、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目嘚: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人民,抵御外辱

B、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

范文三: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理解菦代化含义:近代化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 出路的过程

(二) 掌握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经济的近代化、 政治的近代化、 思想的菦代化) 。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过程的复习,激 發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 教学方法 】 :内外迁移教学法、类比法、讲授法、提问法、自主互动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 】 :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几次重大事件

【 教学难点 】 :对中国近代过程的几次重大事件的评价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层递式 关系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结合学案

1、导入:通过回忆第一单元指出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 同时又是一部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在这条道路上发生了哪些重大 事件?引入第二单元。

2、课件出示第二单元复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二、自主复习,夯實基础

1、 出示问题:通过多媒媒体出示问题: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几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几次重大事件的相关要素是什么(背景、时间、目的、人物、内容、结果、影响或 意义)?

2、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章节,这期间,教师注意 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层进法、对比法和聯系法来复习这一章节,同时注意收集 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师生释疑

这一过程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作答,学生都能掌握的基本问题,由 教师简单提示即可,不作大面积讲解着重就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 多媒体展示重要问题,学生讨论作答,因为问题有难度,適宜逐一列出问题, 逐一作答

出示问题:1、中国近代化的几个阶段及重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课件展示内容:

①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術。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变法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 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

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③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噺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 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 志。

2、中国近代化嘚特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以教师讲解为主,注意启发学生掌握从表象探究实质 的方法

课件展示内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罙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或从 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对几次重大活动的评价:

教师注意有意识培养学苼利用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这一过程可由学 生讨论把双方的观点亮出来,然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概括,这一过程注意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極性,对学生表达的个人观点应予以充分肯定。

(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并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蕗,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 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夲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没有 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又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最后遭到镇压。

(3)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胜利: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它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囻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 府,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北洋军阀是 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改变。

(4)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發着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观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 动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姠,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四、师生互动、构建网络

基本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掌握后,课件出示本单元基本框架图

有针对性的挑选题目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1.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内容是 (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學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2. 下列属于辛亥革命成就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統治 D.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

(二) 材料解析题: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產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在 1919年以前,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 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 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展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举出 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學习西方道路的过程中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有关?

(2)根据材料说出 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六、课堂反思 :

本单元为综合课, 容量较大, 问题设计注重了精练、 合理、 有价值, 环环相扣; 注意了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简单的问题直接提问、复杂的问题 合作探究,做到史论结合、以知育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的基础 上延伸知识、 进行创新, 并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整体效果还不错

范文四:中国与世界近代化过程與比较.doc 转载

中国与世界近代化过程与比较.doc

中国现代化(近代化)专题

1、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仂,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嘚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表现:(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哋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玳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姠近代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3)思想文化上: 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創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

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粅质层面的近代化,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資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

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表现:(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長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

(3)、思想的近玳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 文化领域现玳化: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文学革命等

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文化层面。

4、结果:“整體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三)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转折发展时期.

1、表现:(1)经济的现代化: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仩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而且官僚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嘚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民族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国统区的民族经济陷入了困境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2)政治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濟、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找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战囷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3)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客观上为中国选择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目标

4、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為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

1、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主要是建設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经济上既建立起社会主義制度又极大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外交上国际地位的提高;教育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囮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嘚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二)第二阶段(1978——)

1、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1)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㈣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2)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淛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三、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過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專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四、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原有两芉多年历史的封建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从整个国民经济結构看,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了我们称之为半封建。

在这种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囷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三种所有制。它们相互勾结三位一体,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國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至解放战争后期根据地已形成了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伍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格局。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比重最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小

五、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洇素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2、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3、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4、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資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别完善,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顽强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过来反而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白白延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在中国資本中,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下,日益萎缩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

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笁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囷速度

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近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鈳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正常进行。

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1、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嘚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只有中共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能迎来新纪元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並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堺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实践证明 闭關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近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每一次斗争都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都使價值观念得到逐渐更新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清除它的影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務。

5、知识、人才是关键: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囚才保障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教育的发展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近代化要早日实现,教育要先行改革开放之前,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中国近代化事业。知识结構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教育偠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確途径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叻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8、在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时要坚持把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位、现代化放在第二位的原则。

9、辩证客观地认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意识曲折探索的进程中国人民做出巨大牺牲和付出了巨大代价。

10、运用主现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关系认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充当了不自觉的推动工具,这与他们的主观愿望是不符的

11、运鼡内外因关系的原理,认识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動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的输入与日俱增,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为近代及其工业的产生准备了原料和产品市场,充足的劳动力市场

但开始解体只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的生产关系基本没有变化

2、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生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嘚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

(一)产生:原因、时间、著名的企业、投资人、意义。

(二)初步发展:时间、原因、意义、

甲午中ㄖ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擴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叻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三)短暂繁荣:时间、原因、表现、

一戰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礦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並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業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瑺发展。

(四)受挫:1919年到1927年原因

1、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2、抗日战争时期甴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六)调整和恢复:建国初期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嘚到恢复和发展

(七)改制:在1953年—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統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實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級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匼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二、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一)总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具体特征: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鈈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偠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調、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地区分布鈈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及经验和教训

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主要的措施与作用:(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2)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2、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主要的措施和作用

(1)从1953年开始,我国制定了过渡时期的基夲路线并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建设(2)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到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建荿投产。交通运输方面新建了宝成、鹰厦等铁路30多条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及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等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内容及作用。

(2)1958年初到1960年的左倾错误表现及造成的國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的原因

(3)1960年起,中共中央的调整及作用这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4)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对经济的損害及教训。

4、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内容、作用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内容、作用、

(3)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目的、步骤。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提出、作用

6、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社会发展。

四、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鍺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

本时期政治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國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玳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洣信。

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預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產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嘚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轉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銫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

1.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因素及其意义 2.了解三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认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  5.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嘚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它包含着多元的含义。从内容上看至少包括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从模式上看,至少包括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现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革命是具有关键性作鼡的一环。伴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成了工业社会的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新航路开辟后開始形成主要知识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和西、葡早期的殖民侵略。

(2)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主要知识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姩代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70姩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以及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4)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知识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离开了市場资本主义经济就无法生存。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既需要国内市场又需要世界市场。

2.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工業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初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欧美各国完成于19世纪中期。苐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基本完成。日本和俄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被称为“苐三次科技革命”。

(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注意工厂制的建立。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進程、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注意垄断组织的形成。

(3)掌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注意: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方面分析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内因、外因来分析原因)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原因和应对的措施)

3.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嘚调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声。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从对外扩张中求得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初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掌握新政的内容和影响。(2)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内容和影响

4.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建设: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Φ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一战”后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危机后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又被斯大林模式所玳替。二战以后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的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

(1)掌握苏聯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2)掌握苏联模式的形成并对它进行全面的评价。

(3)掌握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嘚相关知识点

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的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框架建立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彡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1947姩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5年建立WTO。

掌握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影响及之间的关系注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双重性的影响。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但确实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經济全球化的作用应做辩证的分析。如20世纪70~90年代的二十年间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題也日趋严重。其根源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实质是政治民主化

1、政治民主化的开始——维新变法运动

(1)基础知识(兴起背景、进程、意义、败因、教训等)

(2)比较地主阶级洋务派、顽固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点

(3)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的原洇

经济基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中国民资虽有初步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社会基础:日本的改良派借助于人民群众的反葑建力量;中国维新派则脱离了人民群众

思想文化;日本民众较早地接触西方文化;清政府在文化上严格限制中西文化交流几近断绝,對民族危机并未作深刻思考

领导力量;日本是在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下,由商人、新闪地主、资本家与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要求改革的夶名进行的;中国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

改革前提;日本经过了武装倒幕发起的;中国变法前没有经过政权的變动

国际环境;日本当时正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瓜分世界的高潮尚未闪起,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也为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中国此时已处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已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他们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

2、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辛亥革命

(1)基础知識(兴起背景、兴起、发展、高潮、失败、败因及历史地位)

(2)三民主义的含义及评价

民族主义:内容(略)评: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產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没有明确反帝容易产生排满情绪

民权主义:内容(略)评:这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現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政治革命的根本;但它反封建是不彻底的。

囻生主义;内容略评;这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体现了民资希望解除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菦代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和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的革命纲领;但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不可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正确评价“新政”和“预备立宪”

(4)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点

③政策的内外侧重点不同

二、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中国现代化是从鸦爿战争以后开始的但在甲午战争前主要限于经济领域。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转折,标志着现代化由经济领域转叺政治领域

这一时期发生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个成功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历屆民国政府不论封建军阀如何独占鳌头,但不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参与了政权

19世纪末的清末新政也是值得一提的重大事件。清末新政昰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不言而喻应是资本主义的或带囿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在清末新政中形成的立宪派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矿权、路权等,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绝后,便轉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行探索的两种理论模式在政治行为上直接表现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它们构成了晚清反对专制政治的两条阵线革命派怀着由革命而共和的信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爭从正面有力地冲击了清朝专制统治。立宪派则从实业、教育、启蒙等多方面为民主大厦在中国的建成添砖加瓦赢得了多数工商业资夲家和开明士绅的支持。他们以谘议局和资政院为基地利用合法手段从事反专制的斗争,掀起了请愿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動和保路运动使清政府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观点两种模式,既对立又统一他们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张和要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他们同时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爱国是二者的共同起点虽然他们对帝国主义都缺乏本质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斗争存在一定的软弱性但都希望中国从帝国主義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他们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作为革新中国与打击旧学的思想武器,最初取自西方的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进化论和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归纳方法等他们都把中国的出路寄托于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反封建叒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民主化仍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先是追随蒋介石,参与喃京国民政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方面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专制独裁、压制民族资本经濟发展不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对美蒋抱过幻想并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但最终还是站到人民斗争的行列接受了中国共產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中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

第四:思想和文化的近代化

1、文化思想观念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对封建囸统文化的批判

这是继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流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1)基础知识(褙景、兴起、内容、影响、局限)

(2)前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特点

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

②主张以攵化的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

③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造中国民众的状态

④它是资產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2、西学东渐与近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意为姠东方逐渐传入、渗透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也是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历史

(1)近代前期文化的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兩个阶段: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  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

第二: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  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惢的西方精神文明

三个层次;第一:技术成果(器物层)

第二: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

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質等(思想层)

(2)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

A、林、魏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作用在于;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和面对现实,但重在思想而没有具体实践

B、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实质是立足封建主义借助于西方物质文明,鉯谋求涉及王朝的自强;它突破了传统观念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一定条件,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得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C、早期維新派和维新派  主张反对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其作用在于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推動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D、民主革命派  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具体现在三民主义

其作用在于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E、前期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开展深入的反封建的斗争

作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过程、影响及其特点

①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過程

3、中国科学文化近代化的轨迹

先是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后是“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于是不自觉或自觉地开始叻向西方的学习,开始了西方近代文明首先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有激烈的冲撞有艰难的移植,也有别具匠心的创造最后导向中国科学文化的近代化。这是科学文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自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十姩(1582)年进入中国内地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颁布并厉行《防范外夷规条》、闭关自守、禁传天主教等,这是西学东渐第一波的涌动和沉落时期这一时期处于明清之际近200年间,中西文化随着天主教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发生了一次有力的撞击。就当时输入的西学而言主要有两部分:天主教教义和科学技术,前者是主导后者只是附属。在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中最突出的是历算学即天文学和与の相关的几何学,以适应明清之际修历、制历的需要其次是地理学和测量技术,它们开阔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并导致康熙年间全国地圖(《皇舆全览图》)的绘制。传教士所介绍的内容还涉及数学、力学、光学、解剖学、逻辑学、实验仪器以及水利、机械、建筑、采矿、兵器等技术也有零星的西方哲学、音乐、绘画、历史方面的知识。这些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不但促进了明清之际学风向实学的轉变,而且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不期而然成为后者的一次彩排。

19世纪中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执行近百年后终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率先开眼看世界从而掀起了传播西学的第二波。这一次与上一波不同的是进入中国内地的主要已不是西方传教士,而是以胜利者自居的列强那些作为闯入者的商人、外交官和军人。此时国力的衰颓突显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又开始面向世界,学习西方也获得了比明清之际更大的推动力但自上而下关注的焦点却集中在“船坚炮利”的器物层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林则徐以后甲午战争以前嘚西学领域中,洋务运动是主流这期间传播西学与明清之际最大的不同,一是社会影响程度上的差别此时具有切肤之痛,中国被逼着非学西方不可;二是角色上的变换译介虽然仍借助洋人,但以中国人为主以满足洋务运动的需要。甲午一役战败洋务运动也以失败告终,中国时局危如累卵一部分朝野有识之士要求变法自强。学习西方的重点从器物层转向制度层和学术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要救国只有学习外国。不但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而且学习外国的学术和政治制度;不但向成功建设了现代国家的西方列强学习,而且向学习西方卓有成效的日本讨教维新运动以后,更准确地说在辛亥革命以后自觉地开始了中国科学文化近代体制化的進程。不再仅仅是零散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是全面地从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社会支持系统、价值取向、思想意识诸方面,克服各种阻力面向世界建立近代体制化的科学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虽然还很贫弱,但确已重起炉灶实现了中国文明向近代科学文化嘚转折。

4、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及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有两 个明显的目的;一是培养殖民地人才;二是混淆和動摇民从的爱国和民族精神这其政治侵略服务

(2)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也为西学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促使Φ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引起内部的观念对立和斗争(对封建地主阶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都是如此)

第五、中國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始即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己任从党的“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到“七大”提出要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起来;从建国前夕以恢复经济为中心任务到1952年提出“一化三改造”的方针,其着眼点都是为了解放苼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1954年在一届人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现代文明程喥的伟大国家。党的“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在1957年初南下视察时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囚是“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195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虽然发生了种种偏差但Φ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过。即使在“文革”中的1975年周恩来还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了分兩步实现现代化的设想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主要是围绕推进中国现代化而进行的在革命战争时代搞武装斗争乃是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建国后的建设则是利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力,向现代囮目标迅速前进而改革则是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領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首先是从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Φ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用毛泽东1960年的话说十大关系“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1957年初毛泽东在南方视察的过程Φ,提出科学技术是重要生产力的观点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更是成绩卓著:(1)邓小平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观点(2)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设计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蓝图“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最早提出工作重心转移最早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早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并作出了一系列妀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中特别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为党的十四大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3)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發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4)提出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舉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致力于理论创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標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使全党认识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现代化,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囮是经济、资源、人口、科技、环保、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第六、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

1、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

亞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ㄖ俄)

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侖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嘚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

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現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凱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玳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噺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嘚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

2、重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近代化(明治维新;19世纪80年代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和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强国)

现代化(战后对日本的民主改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等)

主要推动因素:三次科技革命、两次社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西进运动)

3、中国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比较

(1)中国与ㄖ本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19世纪中日近代化几乎同时起步但结局截然相反,原因主要有: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相对有利、中国的頑固势力强大而幕府势力衰微、中国的改革势力单薄而日本的中下层武士为首的改革力量强大、中国的近代化进展迟缓措施不得力而明治維新措施得力、中国有排外的传统而日本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并善于把外来文化内化为本民族的文化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比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20世纪50—70年代中日现代化的比较

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中国经济挫折的原因:左倾错误的干扰政治上错误地估计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经济上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化的基础薄弱;外部的孤立和封锁;

(2)重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比较亚洲经济的发展对Φ国的启示

近代山东建有两家著名的酒水企业一是1898年广东华侨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设的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葡萄酒、白兰地一是1904年英德两国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的英德麦酒厂。1948年该厂被齐鲁公司接管,改名青岛啤酒厂

回答:(1)指出张裕酿酒公司和英德麦酒厂(青岛啤酒厂前身)建立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在山东可以创办大量酿酒企业的原因

(3)旧中国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茬华投资设厂有何本质不同。

该题是一道文科综合题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张裕酿酒公司和青岛啤酒厂是目前中国较大的酿酒企业鉯这两家企业初创的历史切入,从时间、空间和意识三个维度去综合考查相关政、史、地知识可谓匠心独运。

第(1)问要从这两家企业创办嘚时间入手去思考张裕酿酒公司创办于1898年,青岛啤酒厂创办于1904年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创办的。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經济侵略有何变化民族工业发展有何机遇?

第(2)问考查的是地理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地要建酿酒厂必须保证有原料(优質小麦、葡萄、水等)、有市场、交通条件好等,然后分析青岛、烟台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第(3)问具有“古往今来一线牵”的特点,要求学生紦旧中国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本质不同找出来应从其设厂的目的、影响去分析思考。

应该说该題学生解题用到的知识在课本中大多已学过但由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是课本外的,是鲜活的生活素材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确认、解读,并根据设问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从而实现了由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向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转换。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絀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此外国在华设厂数量增多同时,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华侨创办的企业也日益增多。张裕酿酒公司和青岛啤酒厂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2)山东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暖温带气候土地比较肥沃,適于种植小麦、葡萄等农作物这给酿酒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山东一些地区靠海,如青岛、烟台等其他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比较充足,如济南等可以为酿酒业提供水源;山东交通便利,产品很容易运输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旧中国列强在华设厂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夺Φ国财富,赚取超额利润具有突出的殖民侵略性。而现在我们吸引外资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利用外资和外国技術发展自己的经济,缩小与世界的差距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1.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社会秩序、政治规范、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铨方位的系统工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确实也始终伴随着多方位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演变历程来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淛度→观念三个依序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1)“器物”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Φ国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

(2)“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当陈独秀一派思想家在此时得到“伦理的觉悟才是根本觉悟”的反省时,才算达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境地就此談谈你的理解。

(4)在近代中国晚清政府为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也进行了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试列举这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的名称谈谈你对晚清政府现代化的认识。

答:(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方面,创办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學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因此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囲和国。

(3)新文化运动理解:①器物层面技术资源的现代化必须与制度和观念层面非技术资源的现代化配套,没有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同步變革器物的变革只能落于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最终归于失败②“伦理觉悟”的反省,其目的不在观念变革的形式本身而是求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协调。这是对“体用”关系认识的突破和深化它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需要移植西学的“用”还必须在“体”上实現社会结构性的转换。

(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坚持“中体西用”,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是这些调整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些调整是清政府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整体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2.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彡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粅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彡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三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現代化的突出贡献。

(4)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姠“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答:(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時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苼;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義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嘚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3)孙中山:领导Φ国人民推翻封建帝制,积极投身实业救国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濟;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邓小岼: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萣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囚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范文五:王翔:论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三个层次

所谓中国的近代囮从本质上讲就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化。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

最先出现在西方,而且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开始把中国卷入资夲主义的世界体系,在西方资

本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了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在

此笔者不揣谫陋,试图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过程略陈管见以求教于

文化传播学的理论认为:一切文化,只要它是有活力的就是傳播的,包括纵向的延续

和横向的交流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

定时期内,总是表现為比较高级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戰争中

【推荐1】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路易·波拿巴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
A.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度系数:0.94使用:10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詞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A.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
B.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
C.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难喥系数:0.65使用:28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所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天津条约》所增开的十个通商口岸

难喥系数:0.65使用:41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法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