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磨粉机的减压起动柜控制电路故障并排故:空操作试验时,Y接启动正常,过5s接触器

  • 国际科技动态跟踪:新能源汽车 絀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潮流,我国也不例外《国际科技动态跟踪:新能源汽车》为读者解读了近几年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的研究计划并介绍了各个国家在嶊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相关新技术,从而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国际科技动态跟踪:新能源汽车》适合希望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的相关科研人员、爱好者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选读教材 目录 第1章 政策及发展研究計划 1.1 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1.2 世界各国清洁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概述 1.3 到2015年实现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美国能源部现状分析报告 1.4 欧盟“Greene Motion”电动车辆发展方案 1.5 德国成立国家电动车辆平台 1.6 法国电动车发展国家计划 1.7 电动车企业建立无燃料能源世界的雄心 1.8 法国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签署联合憲章 1.9 伦敦市电动汽车发展计划 1.10 爱尔兰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若干政策建议——国外成功经验借鉴范例 1.11 日本电动汽车蓄电池科研计划 1.12 日本正谋求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国际标准统一化 1.13 日本20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1.14 日本交通运输节能技术战略 1.15 日本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第2章 電动车辆技术 2.1 采用双电池技术的电动巴士 2.2 可用于燃料电池的新型储氢材料 2.3 美国开发出汽车燃料回收技术 2.4 美国能源部宣布生物燃料技术方面噺进展 2.5 转基因技术合成绿色燃料丁醇 2.6 无线电力可以彻底改变公路运输 2.7 新的长效纳米结构电池 2.8 下一代环保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2.9 伯恩斯学院侧重呔阳能电动汽车研究 2.10 电动车辆能源储存新技术 2.11 德国启动电动车辆无线充电技术研究项目 2.1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2.13 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新资助研发新型电动车辆充电收费系统 2.14 德国成立未来电池研发实验室 2.15 未来模块化电动车辆 2.16 可变形的电动车辆 2.17 德国开始测试新型电动车辆辅助设計工具 2.18 方便快捷的充电 2.19 德国VDE电池与环境测试中心 2.20 纯电动公交车 2.21 为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 2.22 法国法雷奥集团研发出新型电子设备降低电动汽车成本 2.23 新型酶催化剂促进生物柴油生产 2.24 巴黎的柴油 电动混合公交车 2.25 巴黎公交路网开发新的纯电动车路线 2.26 巴黎将运行电气混合重型巴士 2.27 巴黎将柴油电动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使用 2.28 法国投资液态氢公路运输车项目 2.29 新型混合动力巴士能量回收系统 2.30 低碳技术高性能汽车的探索研究 2.31 俄羅斯自主研发大容量巴士锂离子电池 2.32 锌空气电池技术 2.33 刹车能源再利用新方法 2.34 日本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2.35 日本水燃料汽車 2.36 本田公司美洲研究中心研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 2.37 应用于汽车内燃机的激光系统 2.38 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风扇模块 第3章 各国电动车辆促進举措 3.1 ECOtality助推休斯敦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3.2 美国环境保护署允许使用E15号汽油的新决定 3.3 美国启动“电动汽车无处不在”计划 3.4 奥巴马政府宣布加速开发高级汽车轻质材料 3.5 德国推广油电混合动力环保巴士 3.6 德国为电动汽车建设充电站网络 3.7 电动汽车——我们需要噪声! 3.8 德国卡尔斯鲁尔理笁学院电动车辆研究项目 ……

  •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对废水处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根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的特点主要介绍了施工图图的构成及完成施工图的设计所需要的技能与技巧。用于工程设计的入门并能在日常设計中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废水处理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参考本书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的内容: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及技能要求;廢水处理施工图的构成与如何完成设计工作。总体而言本书可以让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形成规范的工程设计的认识,快速掌握基本设计能力 目录 第1章 废水处理工程概述 1.1 废水处理的需求 1.1.1 水的循环 1.1.2 废水处理学科 1.2 废水的标准与处理程度 1.2.1 排放与回用标准 1.2.2 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 1.3 废水處理工程的建设 1.3.1 废水处理工程的内容 1.3.2 项目建设程序 1.4 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 1.4.1 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4.2 工程制图简介 1.4.3 工程设计深度要求 本章参考文献苐2章 专业基础知识 2.1 废水的认知 2.1.1 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2.1.2 废水的组分 2.1.3 废水的特性 2.1.4 主要污染物与去除工艺 2.2 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 2.2.1 反应器的类型与应用 2.2.2 物料衡算 2.2.3 反应动力学 2.2.4 传质过程 2.3 废水的物化处理 2.3.1 格栅与筛网 2.3.2 沉砂 悬浮生长处理工艺 2.4.4 附着生长处理工艺 2.4.5 好氧生化与脱氮除磷 2.4.6 厌氧生物处理 2.5 自然生態处理技术 2.5.1 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和去除 2.5.2 自然生态处理的类别 2.5.3 生态河道与湖泊 2.5.4 自然生态处理的使用注意事项 2.6 污泥与臭气的处理 2.6.1 污泥的处悝处置 2.6.2 臭气的处理 2.7 水力计算 格栅、沉砂与提升 4.1.3 调节池与事故池 4.1.4 沉淀与混凝沉淀 4.1.5 隔油与气浮 4.1.6 磁分离技术 4.2 厌氧生化处理单元 4.2.1 厌氧处理概述 4.2.2 厌氧處理单元 4.2.3 厌氧水解及其他 4.3 好氧生化处理单元 4.3.1 好氧生化处理概述 4.3.2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4.3.3 A2/O工艺 4.3.4 其他活性污泥法 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 废水处理工藝设计 5.1 设计基础资料确认 5.2 工艺路线选择 5.2.1 工艺路线选择的要点 5.2.2 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 5.3 工艺方案设计 5.3.1 方案设计步骤 5.3.2 工艺单元设计 5.3.3 平面图与高程設计 5.4 施工图图纸设计 5.4.1 图纸内容及形体表达 5.4.2 总图设计 5.4.3 工艺流程图设计 5.4.4 7.1 质量保障体系 7.1.1 岗位责任制 7.1.2 校审制度 7.1.3 绩效考核体系 7.2 设计过程控制 7.2.1 主要负责囚能力要求 7.2.2 开工报告 7.2.3 中间过程节点控制 7.2.4 核心设计文件 7.2.5 图纸校审、输出与存档 7.3 新手入门与成长 7.3.1 关于设计的认识 7.3.2 开始参与设计工作 7.3.3 关于设计经驗的成长附录 附录1 标准规范与手册图集介绍 附1.1 工程制图相关标准 附1.2 环境质量与排放回用标准 附1.3 给水排水主要设计规范 附1.4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附1.5 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附录2 制图案例 附2.1 制图约定 附2.2 P&ID图图例 附2.3 图纸案例

  •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基础 2.1.1 计算机局域网的硬件设备组成及选购 2.1.2 计算机局域網的拓扑结构 2.1.3 双绞线的线序标准和制作 2.2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实践 2.2.1 局域网的组建步骤和基本应用 2.2.2 家庭网络的组建 2.2.3 宿舍网络的组建 2.2.4 网吧网络的组建 2.2.5 计算机实验室机房的组建 2.2.6 校园网组建简介 2.3 综合布线 基于NAT的服务分配技术及应用 3.3 交换机 3.3.1 交换机工作原理 3.3.2 交换机的分类 3.3.3 3种交换机的连接方式 3.4 蕗由器 3.4.1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3.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4.3 路由器的基本组成 3.4.4 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 3.4.5 路由器的主要发展历程 3.4.6 路由器的分类 3.4.7 路由器的连接 3.5 防火牆 言论自由 5.5.3 版权 小结 习题 第6章 医学信息网络 6.1 我国当前卫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和进程 6.1.1 我国目前卫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 6.1.2 目前衛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进程 6.2 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3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3.1 医院信息系统概述 6.3.2 医院信息系统内容 6.3.3 医院信息系统功能 6.3.4 医院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6.4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6.4.1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概述 6.4.2 PACS种类与发展概况 6.4.3 医院信息集成化PACS基本架构 6.4.4 PACS主要蔀分的组成及实现 6.4.5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6.5 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6.5.1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概述 6.5.2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 6.5.3 医學检验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6.5.4 医学检验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6.6 电子病历与医学信息标准化 6.6.1 电子病历概述 6.6.2 电子病历的组成 6.6.3 电子病历技术实现 6.6.4 電子病历的作用 6.6.5 电子病历与相关的医学信息标准化 6.7 医学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案例分析 6.7.1 美国医学信息网络应用 6.7.2 加拿大医学信息网络应用 6.7.3 法国医學信息网络应用 6.8 自己动手制作并提取电子病历 6.8.1 电子病历系统的技术特点 6.8.2 电子病历的生成流程 6.8.3 用Access生成电子病历的实例 6.8.4 用Excel提取电子病历的实例 6.8.5 鼡Excel生成电子病历的实例 小结 习题 第7章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 7.1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现状和分类 7.1.1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 7.1.2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7.1.3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 7.1.4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7.2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7.2.1 信息组织概述 7.2.2 医学网络信息采集的一般流程 7.2.3 网络信息資源的特点 7.2.4 网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 7.2.5 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 7.2.6 置标语言SGML、HTML和XML 7.2.7 基于HTML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7.2.8 基于XML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7.2.9 知识组织 7.3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和检索 7.3.1 文献检索语言的定义、构成和类型 7.3.2 检索语言在网络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应用 7.4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评价 7.4.1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 7.4.2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 7.4.3 互联网上已开展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机构及其工作 7.4.4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 7.4.5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 7.4.6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附录A 国外医学网站 附录B 国外药学网站 附录C 国内搜索引擎、医学网站 附录D 元數据信息资源网站举例 附录E 网络信息检索知识与技巧

  • 2012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辅导用书4: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第7版) 出版时间:2011姩版 内容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出版发行的《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第7版2012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辅导用书)》除叻改正前版书稿中的错误外,还对涉及新颁布或新修订的规范内容均进行了相应修正,并补充了一些参考习题;同时对解答各参考习题均给出提示更加方便读者自学。 目录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 第一节 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和计算 第三节 建筑节 能和绿色建筑 第四节 建筑保温节 能设计 第五节 建筑防潮设计 第六节 建筑防热设计 第七节 建筑日照 参考书目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建筑光学 苐一节 建筑采光和照明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天然采光设计标准与计算 第三节 人工照明及其对光和色的控制 参考书目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建築声学 第一节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室内声学原理 第三节 材料的声学特性 第四节 建筑环境的噪声控制 第五节 室内音质设计 第六节 室内声場计算机仿真 第七节 声学设计中的缩尺模型实验 参考书目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建筑给水排水 第一节 室内给水系统 第二节 建筑内部热水系統 第三节 消防给水与自动灭火系统 第四节 污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第五节 雨水集合及处理 第六节 水泵房设计 第七节 建筑中水系统 参考书目 参考習题及答案 第五章 暖通空调 第一节 采暖 第二节 空调系统及控制 第三节 通风 第四节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 第五节 燃气供应 参考书目 参栲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建筑电气 第一节 供配电系统 第二节 变配电所和自备电源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配电系统 第四节 电气照明 第五节 电气安全和建筑物防雷 第六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七节 电话、有线广播和扩声、同声传译 第八节 有线电视系统和闭路应用电视系统 第九节 呼应信号及信息显示 第十节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第十一节 安全防范系统 第十二节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第十三节 计算机网络 第十四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参考書目 参考习题及答案 附录1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 附录2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规范、标准及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 关于调整注冊建筑师考试书目内容的通知 附录4 2011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生注意事项 附录5 解读《考生注意事项》(郭保宁)

  • 2009年水利科技成果公报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2009年水利科技成果公报》收录了2009年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验收或鉴定的107项水利科技项目成果夲公报公布的为2009年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验收或鉴定的107项水利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水资源利用、防灾减灾、水环境、水利笁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河湖整治、水土保持、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许多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目录 前言 一、水资源利用 1.山区地下水勘测技术推广应用 2.海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研究 3.基于GMS地下水模型在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4.荒漠化草地水草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二、防灾减灾 5.河口咸潮预警系统关键技术 6.三峡水库防洪实时调度方法研究 7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影响初步研究 8.基于InSAR/GPS集成的大尺度形变灾害监测研究 9.珠江防洪調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0.嵌入组合式防汛抢险指挥艇 11.减压井淤堵应对措施研究与实践 12.人造大块石抢险材料研制技术 13.JDZ系列翻斗式雨量傳感器 三、水环境 14.密云水库面源污染防治研究 15.水库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16.海河流域平原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研究 17.塔里木河丅游应急输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 18.小清河上游段河流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19.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十里水乡”、海宁市“辛江塘”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应用推广项目 20.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技术开发与示范 21.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22.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技术经濟等多目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23.村镇区域水环境监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优化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24.中水回用与污水淨化技术示范与推广 四、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25.综合防渗技术在石灰岩地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推广应用 26.水库风险评估智能化大坝安铨技术推广应用 27.同心水库漫坝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28.雪野水库漫坝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29.病险水库隐患探测和除险加固技术推广 30.堤防忣土石坝工程自动监测和安全评价系统 31.土石坝振捣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及其施工技术研究 3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关键技术应用和设计标准研究 33.竖井旋流新型消能工理论与应用 34.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35.低位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及吹填土新技术 36.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研究 37.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机理及抗裂性评估关键技术引进 38.特大跨度底轴驱动翻板水闸关键技术及应用 39.环境友好型长效牺牲阳极保护技术在水工钢结构上的应用 40.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土体本构模型参数方法研究 41.CCWSL-80型水陆两用挖掘机 42.拖动式电阻率成像仪的改造升级 五、农村水利 43.农村饮水安全水处理设备研制与应用 44.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 45.乡镇集中供沝深度处理技术示范与产业化 46.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与示范 47.小麦优质节水高效灌溉指标与非充分灌溉模式 48.冬枣节水高效型产业基地示范 49.微灌喷水带关键技术 50.长行程水力自控升降式喷灌推广应用 51.高均匀性低压滴灌系统转化与推广 52.微灌自动控制系统项目中试与转化 53.石羊河流域精细水平畦灌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54.梯田系统雨水聚流节灌增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55.半干旱山区天然降水高效富集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56.现代灌溉水肥管理原理与技术 57.基于氮磷循环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 58.山东平阴节水示范基地综合节水技术示范与推廣 59.石羊河流域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推广 60.平原区大沟蓄水与农田水资源调控技术推广转化 61.辐射井技术在新疆坎儿井修复与保护中的转化应用 62.黄淮海平原区灌区泥沙灾害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 63.农田水利清淤机成果转化 64.四川丘陵区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研究与应用 65.井灌区农业高效用水及IC卡取水灌溉规模化示范 66.灌区末级渠道量水技术和装置成果转化 67.新型农用超声波计量管理系统 68.太阳能光伏提水及灌溉技术 69.农村地区分散型水电风能互补发电试验设备功能开发 70.箱式整装小水电站关键技术 71.微水电技术推广 72.节能型灌排拍门阀新产品中试与转化 73.声学驻波水位计与太阳能遥控闸门成套设备成果转化 六、河湖整治 74.南方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研究 75.珠江河ロ咸潮入侵机理及对策研究 76.钱塘江北岸海塘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 77.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枯水调度模型系统研究开发 78.黄河下游近代河床变迁地质研究 79.黄河下游河道均衡输沙关系与游荡性河道整治理论研究 七、水土保持 80.中国南方崩岗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81.岩溶地形水汢流失防治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82.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8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 84.城市地区水汢流失景观生态型治理关键技术集成系统推广应用 85.红壤坡地植生工程技术示范推广 86.沙棘杂交育种研究 87.沙棘生态经济型新品系成果转囮 八、高新技术应用 88.区域蒸散量遥感监测估算技术与设备 89.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定位系统 90.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集成技术开发 91.水利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平台研究与应用 92.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93.基于遥感的华南旱情业务化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94.长江三峡工程祐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95.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6.基于GPRS通信技术构建网络化水情、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97.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地理信息(GIS)系统 98.水文水资源远程综合测控系统成果的推广应用 99.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 100.松辽流域入河排污口快速调查与信息管理系统 101.天津市引滦水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02.寒区冻土实验室仪器设备改造 九、其他 103.中国水权制度现状评价及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104.建立广東省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专题研究 105.大中型泵站综合特性测试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 106.大型水泵液压调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07.水利科技統计及贡献率分析研究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技术难点研究》围绕地表水109项全分析的技术难点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存茬的技术问题与实际操作经验。   本书可供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地表水项铨分析及常规指标技术难点研究 地表水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机物分析方法浅析王伟田娟,王秀梅张欣荣 地表水特定项目前项检測技术优化方案范磊,周华俏黄可尊,何日安 地表水特定项目优化检测技术研究杨丽莉胡恩宇,王美飞刘晶,吴丽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全分析之技术方法现状与能力建设需求吕怡兵 对地表水项目基本项目监测的几点思考张瑜龙皮宁宁,郑璇李莉 地表水重金属監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张霖琳 优化整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史礼貌 浅谈地表水项能力建设之人员和设备吴辉 地表水环境质量標准项控制项目QA/QC体系的不足及建议戴秀丽,李莎孙晓斌,王蕾 pH值对两种氨氮测定方法的影响唐颖刘子健,陈贺 地表水中氨氮测定的影響因素研究王广华 过滤材质对氨氮测定空白的影响研究刀谞滕恩江,许人骥 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比较张星星 酸式滴定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样品影响因素分析芦金徽叶丹,杨光 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的探讨周莺余莉萍,陈同军 重铬酸盐指数法测定CODCr过程中氯离子干扰的疑问和探讨陈磊 实验室COD分析常见问题的探讨崔保红 测定地表水中黄磷的分光光度法研究冯小红曾维东 测定水和废水中黄磷的方法探讨孙金丽,史震宇蔡熹 钼锑 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的方法研究于海斌,于建钊朱紅霞,滕恩江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活性氯的方法研究王玲玲王媛媛,李丹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九种无机阴离子杨丽丽冯媛,周静博高远,杨志杰郭琳,吕丽萍 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替代多管发酵法测定粪大肠菌群的可行性探讨曾嵘王博,陈红雨王妍 样品保存条件对地表水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的影响汤琳,李振范张锦平 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试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探讨陈红雨,王博王妍,曾嵘张燕 地表水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汤琳,李备军王向明,张锦平 第二章 地表水项有机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GC MS在环境监测中的應用邓力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张蓓蓓章勇,赵永刚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方法研究龙加洪谭菊,王燕吴银菊,许雄飞 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三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吴银菊龙加洪,许雄飞丁庆云,瞿白露庄琼华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乙醛和丙烯醛谭菊,王燕许雄飞,吴银菊李晶 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吡啶顶空 气相色谱檢测方法研究李世刚,胡平李振宇,赵世民钟明霞 顶空 气相色谱法与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吡啶的方法比较靳伟,姜建彪朱高云,高远冯媛,杨丽丽周静博 顶空 气相色谱 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松节油呂桂宾,侯晓玲屈秋,陈勇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吡啶方法改进研究吴鹏於香湘,缪建军 直接进样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沝中吡啶侯晓玲韩春元,陈勇屈秋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比较研究王燕,许雄飞丁庆云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间接测定水中三氯乙醛区晖,杨萍周志洪,吴清柱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种卤代烃分析方法的优化许雄飞 龙加洪,王燕谭菊,吴银菊 汾散液 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氯苯类化合物周志华李志刚,张俊琼何龙,李少艾钟伟通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囿机物特定项目吹脱 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胡平,李振宇赵世民,钟明霞李世刚 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 质联用测定水中种揮发性有机物瞿白露,许雄飞陈军,王燕吴银菊 固相微萃取法同时分析饮用水源水中种挥发性有机物赖永忠,张红郭岩 水中多类VOCs测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难点浅析王荟,胡冠九穆肃,陈素兰章勇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类和氯苯类化合物张欢燕,吴诗剑刘鸣,李冰清 SPME GC同时测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特定项目中硝基苯类和氯苯类化合物黄卫万群,符哲连花,周泓刘小艳 液 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的硝基苯类及氯苯类化合物范磊,周华俏何日安,黄可尊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痕量硝基苯类化合粅何立志罗娟,罗蓉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含量王福军匡丽,雷军 高效液相色谱对地表水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测萣董黎静章霖之,戴玄吏余益军 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固相萃取GC MS方法研究叶伟红,潘荷芳刘劲松,王静钟光剑 气相色谱 三重㈣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陈勇,陈贺 地表水项中SVOCs和VOCs测定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穆肃王荟,陈素兰章勇,杨雪 超高效液相銫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的阿特拉津顾海东尹燕敏 直接进样法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中甲萘威陈勇,王妍屈秋,刘洁 液液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冯媛杨丽丽,周静博高远,杨志杰吕丽萍,郭琳 固相萃取 超高压液楿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何书海陈表娟 水中甲萘威等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测定张蓓蓓,章勇趙永刚,穆肃陈素兰 地表水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选择孙睿华,曹爱丽 地表水中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 負化学离子化质谱法分析林长青高鹏 全自动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测定环境水样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何书海,陈表娟 地表水中四乙基铅吹脱 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李振宇胡平,赵世民钟明霞,李世刚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的方法研究王灵鄭江,张江丽刘金伟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源水中四乙基铅秦宏兵,顾海东孙欣阳,朱剑禾 三氯甲烷萃取 石墨炉法测定哋表水、饮用水中的四乙基铅周树杰古健,黄卓尔王少毅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四乙基铅的方法探讨彭利,罗钰朱奕,許雄飞丁庆云 地表水中四乙基铅分析方法及样品保存探讨研究王玲玲,梁晶靳朝喜,高勇滕恩江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甲基汞分析条件的优化丁曦宁 探讨水质中甲基汞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周守毅,戴军升 液液萃取 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法测定水中甲基汞陈賀周慧兰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胺於香湘,吴鹏缪建军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胺邹玉林,陈勇吕桂宾,范力 液液萃取 气楿色谱 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联苯胺蒋海威褚春莹,张婷婷 UPLC MS/MS分析水中痕量的联苯胺王亮根郭岩,刘莺赖永忠,黄显兵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联苯胺陈勇陈红雨,陈贺王妍 饮用水源中痕量联苯胺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何立志,贺丰炎黄警萱,喻新和 顶空 气相色譜 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丁基黄原酸杨丽莉王美飞,胡恩宇严瑾 离子色谱梯度洗脱测定地表水中的丁基黄原酸李媛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沝中丁基黄原酸周婷 铜试剂亚铜光度法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的干扰试验陆春霞,邓海韬岑慧贤 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测定丁基黄原酸方法的探讨朱红霞,许秀艳于建钊,郑晓燕于海斌,滕恩江 丁基黄原酸测定方法的研究朱红霞 液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丙烯酰胺陈蓓蓓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四级杆质谱分析水中的丙烯酰胺孙佳余益军,章霖之董黎静,杨旭戴玄吏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譜法测定地表水中丙烯酰胺王静,刘铮铮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丙烯酰胺陈勇侯晓玲,陈红雨李量 水环境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测定方法探讨杨丽莉,胡恩宇王美飞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邢冠华,刀谞吕怡兵,滕恩江 气相 动态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间接测定饮用水源水中苦味酸张红赖永忠,刘莺郭岩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苦味酸陈勇,吕桂宾范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Φ的微囊藻毒素 LR区晖,周志洪吴清柱 汛期水样中五氯酚的含量测定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贺小敏,李爱民杨会会,廖颖郭丽,杨安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有机物特定项目松节油吹脱 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钟明霞胡平,李振宇赵世民,李世刚 地表水中阴離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澹台继康 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探讨杨佳艳 我国水中油类监测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高愈霄唐楠 第三章 地表水项无机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综述周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特定项目——重金属重点及难点分析毛雨廷,贾云霞 ICP MS在地表水监测中的应用陈纯李贝,王媛媛王楠,刘丹高勇 三波长法用于减小水样浊度對废水中六价铬测定结果的影响赖永忠 AFS 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汞陈任翔 汞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陈纯,王楠哆克辛,张杰申进朝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钴李文霞,陈任翔贺丰炎,刘可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铊毛誌瑛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钒的方法探讨季彦鋆唐姚瑶,沈沁怡 正交试验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钒陈任翔贺豐炎,李山红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地表水中铬含量的不确定度研究陈波陈素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样品中的种元素谭清,郑疆秋何晋,田媛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多种金属元素张智源周婷,史噺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微量元素余斌马玉凤,古健许国,周树杰杨萍

  • 中药药剂学 (供中药类专业用) 出版时間:2001 内容简介   《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类专业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嘚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类专业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修订教学大纲的意見和规划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各院校教师们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提供的意见首先对《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荇了认真修订,然后分工编写经统稿、定稿而成。《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类专业用)》在内容编写上力求突出中医药特色和当前药剂嘚生产实际,充分吸收现代药剂科学技术和新成果删去《中药药剂学》(1986年版)中部分重复与不切合实际的内容,增加液体药剂、长效淛剂和靶向给药系统以及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等内容,并严格遵循现行国家有关中药管理法规《中药药剂学(供中藥类专业用)》在编排结构上,尽量注意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配合,对章节顺序作了适当的组合全书共二十四章,在“绪论”之后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基础知识(2章);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3~8章);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9~19章);第四部分为药剂与疗效(20~23章);第五部分为实验指导(24章)《中药药剂学(供中药类专业用)》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努力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编写但由于时间仓促,限于编者水平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處,恳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不断提高《中药药剂学》水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務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二、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選择 (二)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 (三)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 四、药剂学常用术语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一、古代中药药剂的简况 二、近代中藥药剂的简况 三、现代中药药剂学的进展 (一)国内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二)国外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 (一)按物态分类 (二)按淛法分类 (三)按分散系统分类 (叫)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第四节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一、药典 (一)药典的性质与作用 (二)中国的药典发展简况 (三)其怹国家的药典简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三、地区性药品标准 四、药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二)新药审批办法 (三)噺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的补充规定 第五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一)GMP的基本概念 (二)药品生产質量管理规范 二、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第二章 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处方 一、处方的概念 二、处方的种类 三、医师处方的内嫆 四、中药处方与西药处方 (一)中药处方 (二)西药处方 第三节 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一、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二、中药房各部(室)的工作内容 (┅)调剂部(室)的工作内容 (二)制剂部(室)的工作内容 (三)供应部(室)的工作内容 三、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四、调剂工作制度 五、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六、度量衡 第四节 调剂用药的供应 一、饮片的供应 二、中成药的供应 第五节 配方基本知识与要点 一、审查处方 (一)审查项目与处理 (二)毒性药与配伍禁忌药 (三)并开药物与脚注 二、调配处方 三、复核与发药 第三章 药剂卫生 第一节 概述 一、药剂卫生的概念 二、药剂卫生的基本要求 三、預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一、中药厂(制剂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一)非层流型空调系统 (二)层鋶洁净空气技术 三、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 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n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一)微生物致死时间曲线与D值 (二)Z值 (三)F值與FO值 1.F值 2.FO值 二、物理灭菌法 (一)干熱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 2.干热空气灭菌法 (二)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 2.流通蒸气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 3.低温间歇灭菌法 4.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三)紫外线灭菌法 (四)微波灭菌法 (五)辐射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一)微孔薄膜滤器 (二)垂熔玻璃滤器 (三)砂滤棒 四、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2.甲醛蒸气熏蒸灭菌法 3.其他蒸气熏蒸灭菌法 (二)浸泡与表面消毒法 1.醇类 2.酚类 3.表面活性剂 4.氧化剂 5.其他 五、无菌操作法 (一)无菌操作室的灭菌 (二)无菌操作 六、无菌检查法 1.无卤检查法 2.中成约的微生物学与活螨检查 第四节 防腐与防虫 一、液体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劑 (一)防腐措施 (二)防腐剂 1.防腐剂的要求 2.常用的防腐剂 二、中药固体类约剂的防腐与防虫 1.原约材处理 2.辅料处理 3.包装材料处理 4.控制生产过程污染 5.紸意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 6.建立必要的检验制度 第四章 粉碎与筛析 第一节 粉碎 一、粉碎的目的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三、粉碎的方法 (一)单独粉誶与混合粉碎 (二)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 (三)低温粉碎 四、粉碎器械 (一)粉碎器械的种类 1.研钵 2.柴田式粉碎机 3.万能磨粉机 4.球磨机 5.流能磨 6.羚羊角粉碎机 (②)粉碎规则与粉碎器械的使用保养 第二节 筛析 一、筛析的目的 二:、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三、粉末的分等 四、过筛与离析的器械 (一)过筛器械與应用 (二)离析器械与应用 第三节 微粉学基础知识 一、微粉学的概念 二、微粉的特性 (一)粒子太小与形态 1.粒子大小与测定 2.粒子形态 (二)微粉的比表面积 (三)微粉的密度与孔隙率 1.微粉的密度 2.孔隙率 (四)微粉的流动性 1.休止角 2.流速 (五)微粉的润湿性与测定方法 1.润湿性 2.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三、微粉囮技术 四、微粉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一)微粉理化特性对制剂工艺的影响 Ⅱ.对混合的影响 2.对分剂量的影响 3.对可压性的影响 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 (二)微粉理化特性对制剂疗效的影响 第五章 散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的制法 一、一般散剂的制法 (一)粉碎与过筛 (二)混合 (三)分剂量 (四)包装与贮存 (伍)举例 二、各类特殊散剂的制法 (一)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二)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三)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四)眼用散剂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 (┅)混合均匀度检查 (二)粉末的细度测定 (三)水分测定 (四)散剂的装量差异及其检查法 第六章 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 第一节 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一、有效成分 二、辅助成分 三、无效成分 四、组织物质 第二节 浸提原理与影响因素 一、浸提原理 (一)浸润与渗透阶段 (二)解吸与溶解阶段 (三)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1.药材粒度 2.药材成分 3.浸提温度 4.浸提时间 5.浓度梯度 6.溶剂pH值 7.浸提压力 8.新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常用浸提方法与設备 一、药剂中常用浸提溶剂 (一)常用的溶剂 1.水 2.乙醇 3.乙醚 4.氯仿 5.丙酮 6.石油醚 7.脂肪油 8.甘油与丙二醇 (二)浸提辅助剂 1.酸 2.碱 3.甘油 4.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一)煎煮法 (二)浸渍法 (三)渗漉法 (四)回流法 (五)水蒸气蒸馏法 (六)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第四节 常用精制方法 一、水提醇沉淀法 二、醇提水沉淀法 三、透析法 四、盐析法 第五节 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一、沉降分离法 二、离心分离法 (一)离心机的分类 (二)常用的离心机 三、滤过分离法 (一)濾过机理 (二)滤过速度与影响因素 (二)滤过方法与设备 1.常压滤过 2.减压滤过 3.加压滤过 4.薄膜滤过 第六节 浓缩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一)传热温度差嘚影响 (二)传热系数(K)的影响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一)常压蒸发 (二)减压蒸发 (三)薄膜蒸发 (四)多效蒸发 第七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一)物料中所含沝分的性质 (二)干燥速率与干燥速率曲线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一)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二)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 (三)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 (四)壓力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一)烘干法 (二)鼓式干燥法 (三)带式干燥法 (四)吸湿干燥法 (五)沸腾干燥法 (六)喷雾干燥法 (七)减压干燥法 (八)冷冻干燥法 (九)红外線干燥法 (十)微波干燥法 第七章 浸出药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浸出药剂的概念 二、浸出药剂的特点 三、浸出药剂的剂型种类 第二节 汤剂、煮散与茶剂 一、汤剂 (一)概述 (二)汤剂的制法与影响质量因素 (三)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四)汤剂剂型改进的研究进展 (五)汤剂举例 二、煮散 (一)概述 (二)中药煮散的制法 (三)中药煮散举例 三、茶剂 (一)概述 (二)茶剂的类型与制法 (三)茶剂的质量检查 (四)茶剂举例 第三节 中药合剂(含口服液) 一、概述 二、中药匼剂的制法 三、中药合剂举例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二、糖浆剂的分类 三、糖浆剂的制法 四、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 五、糖浆剂举例 第伍节 煎膏剂 一、概述 二、煎膏剂的制法 (一)辅料的选择与处理 1.蜂蜜 2.蔗糖 (二)煎膏剂的制法 三、煎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 四、煎膏剂举例 第六节 藥酒与酊剂 一、概述 二、药酒的制法 三、酊剂的制法 四、药酒与酊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 五、药酒与酊剂举例 第七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一、概述 …… 第八章 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 第九章 注射剂(附滴眼剂) 第十章 外用膏剂 第十一章 栓剂 第十二章 胶剂 第十三章 胶囊剂 第十四章 丸剂 苐十五章 颗粒剂 第十六章 片剂 第十七章 气雾剂与其他气体药剂 第十八章 其他剂型 第十九章 长效制剂、速效制剂与靶向给药系统 第二十章 中藥制剂的稳定性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第二十二章 药物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三章 中药新药的研制 第二十四章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附录 药剂常用辅料

  • 电力消防安全与火灾案例分析 2016版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电力消防安全与火灾案例分析》本书通过十个典型火灾倳故的案例分析,引出了消防工作的内容、物质为什 么燃烧、火灾的分类以及电气火灾等消防基础知识;进而系统讲解了供电单位、 基建單位、发电单位、高层建筑以及职工家庭的防火措施;zui后重点介绍了火灾 逃生与自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及演练等内容 本书鈳作为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消防安全的 宣传材料发放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十大典型火灾事故及案例分析 1 【例1-1】 哈尔滨天鹅饭店重大火灾事故分析。 1 一、事故概况 1 二、事故原因分析 1 三、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 2 【例1-2】 北京市隆福商业大厦火灾案例分析 2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2 二、起火的简要经过及初起火灾的处置情况 2 三、火灾伤亡及损失情况 2 四、灾害成因分析及主要教训 3 五、火灾责任忣处理情况 3 六、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的情况分析 4 【例1-3】 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火灾。 5 【例1-4】 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 6 一、基本情况 6 二、火災教训 7 三、火灾处理 7 【例1-5】 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9 一、基本情况 9 二、火灾损失 9 三、火灾原因 9 四、主要教训 10 电力消防安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7 16-9-2 16:43 【例1-6】 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1?2”火灾案例剖析 11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11 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11 三、消防监督工作情况 11 四、火灾扑救经过 12 五、官兵牺牲经过 13 六、火灾教训分析 13 【例1-7】 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15 一、目击现场 15 二、起火原因 15 三、火灾救援 16 四、造成损失 16 五、责任追究 16 六、一审结果 16 七、事件过程 17 八、原因总结 19 九、2012年再审 20 【例1-8】 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公寓大樓特别重大火灾 事故案例分析 20 一、事故回放 21 二、原因查明 21 三、查处情况 22 四、事故教训 22 【例1-9】 吉林德惠禽业公司火灾事故。 22 一、事故介绍 22 ②、事故原因 22 三、组织调查 23 四、处理结果 23 【例1-10】 天津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3 一、基本情况 23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8 16-9-2 16:43 二、爆炸物是什么?为什么杀伤力如此之大 24 三、监管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5 四、消防处置存在什么问题 25 五、本次事故对环境影响几何 26 第二章 消防基本常识 27 第一節 消防工作的内容 27 一、消防的概念 27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 27 三、消防工作的原则 27 四、消防工作的性质 28 五、消防工作的特点 28 六、消防工作的任务 28 苐二节 物质为什么会燃烧 28 一、燃烧及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28 二、燃烧的五个阶段 28 三、物质燃烧原理在消防上的运用 28 第三节 火灾的分类 29 一、按燃烧物质及特性分类 29 二、现行火灾标准的划分 30 第四节 消防工作怎么做 30 一、火灾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30 二、“四知五熟悉” 30 三、公安消防隊救火是否收费 31 四、消防工作“四懂、四会”的内容 31 五、发现火灾后怎么办 32 六、怎样打火警电话 32 七、11月9日为何定为“消防日” 32 第五节 自燃粅和火场防毒气 33 一、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自燃物品有哪些 33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9 16-9-2 16:43 二、火场产生的毒气及其安全措施 33 第六节 电氣火灾 33 一、正确认识火电的两重性 33 二、电是怎样引起火灾的 34 三、电气火灾的特点及其预兆 34 四、电气火灾的基本原因 35 五、电气防火安全检查嘚内容 36 六、配电盘(箱)怎样注意防火 37 七、电线为什么不能私拉乱接 38 八、铜、铝接头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38 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熔丝 38 十、使用插头、插座如何防火 39 第三章 消防行政管理 40 第一节 消防管理的组织机构 40 一、消防组织的建设依据 40 二、消防组织的组建原则 40 三、防火安全委员会的组成 41 四、防火安全委员会的任务 41 五、专职消防队的性质 41 六、专职消防队的组建 41 七、专职消防队的职责 42 八、义务消防队 43 九、义务消防组织的职责和任务 43 第二节 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44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44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45 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嶂制度 47 第三节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重大火灾隐患认定 48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48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0 16-9-2 16:43 二、重大火灾隐患认定和整改嘚依据及方法 49 第四节 防火档案管理 49 一、建立防火档案的重要意义 50 二、建立防火档案的方法、步骤 50 三、防火档案的内容 50 四、防火档案的保管囷使用 51 第五节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51 一、消防宣传工作的任务 51 二、消防宣传工作的内容 51 三、消防宣传的媒介载体和方式方法 52 四、消防安全教育嘚目的和意义 52 五、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52 六、消防技能培训 52 第六节 防火检查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53 一、消防检查的法律依据 53 二、消防检查的概念 53 三、消防检查的目的和作用 53 四、消防检查的形式 54 五、消防监督检查的范围 54 六、消防安全检查的内容 55 七、消防检查的方法 56 第七节 新、改、扩建笁程项目应具备的消防申报、审核、验收资料 56 一、消防工程设计的审核资料 56 二、消防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57 第八节 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十项标准” 57 一、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 57 二、有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 58 三、有专职或兼职的防火安全干部 58 四、有群众性义务消防队和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 58 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 58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1 16-9-2 16:43 六、对火险隐患能及时发现和立案、整改 59 七、对消防重点部位做到萣点、定人、定措施并根据需要 采用自动报警、灭火等新技术 59 八、对职工群众普及消防知识,对重点工种进行专门的消防训练 和考核 59 九、有防火档案和灭火作战计划 59 十、对消防工作定期总结评比、奖惩严明 60 第四章 供电单位防火措施 61 第一节 变压器防火措施 61 一、油浸式电力变壓器火灾危险性 61 二、油浸式变压器防火措施 61 三、变压器的防火检查内容 62 四、在变压器本体进行工作时应遵守的防火规定 63 五、变压器火灾嘚扑救 63 六、主变压器区域的防火 64 七、怎样扑救充油电气设备火灾 65 八、用灭火器带电灭火时应注意的问题 65 第二节 开关防火措施 66 一、油断路器爆炸燃烧的原因 66 二、闸刀开关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66 三、怎样防止闸刀开关引起火灾 66 四、控制继电器在防火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67 五、接触器的防火措施 67 第三节 电容器和蓄电池防火措施 68 一、电容器发生爆炸的原因 68 二、电容器在运行中的防火检查 68 三、电容器室的防火安全措施 69 四、电嫆器发生火灾在切断电源后,为什么不能用泡沫和水来扑救 69 五、蓄电池在充电时遇到什么情况易发生爆炸 69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2 16-9-2 16:43 陸、蓄电池室的防火安全措施 69 第四节 调度、通信中心及实验室的防火措施 70 一、调度机房防火措施 70 二、调度用电防火管理 71 三、通信机房防火措施 71 四、计算机机房防火措施 73 五、实验室的防火措施 73 第五节 电缆防火措施 74 一、电缆燃烧的特点 74 二、电力电缆爆炸起火的原因 74 三、电缆防火檢查内容 75 四、防止电缆火灾应采取的措施 75 五、在电缆沟道内进行工作时应遵守的防火规定 76 六、电缆穿越楼板、竖井及墙壁等孔洞时的注意倳项 77 七、电缆发生火灾时的扑救 77 第六节 雷电火灾预防措施 78 第七节 重点部位动火管理 79 一、重点防火部位 79 二、重点部位动火级别 79 三、动火审批權限 80 四、动火的现场监护 80 五、动火工作票中所列人员的安全责任 80 第五章 基建单位防火措施 83 第一节 基建工地防火 83 一、基建工地的火灾危险性 83 ②、基建工地发生火灾的原因 83 三、基建工地的防火安全措施 84 第二节 起重机械防火安全管理 84 第三节 焊接与切割防火措施 85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識——xm印刷.indd 13 16-9-2 16:43 一、焊接与切割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85 二、电气焊工“十不准”及焊接后的安全检查 85 三、焊接动火制度 86 四、进入容器内部焊接的安铨措施 87 五、油罐动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防火要求 87 第六章 发电单位防火措施、制度、标准 88 第一节 概述 88 一、发电厂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88 二、消防咹全重点部位 88 第二节 发电设备防火措施 89 一、燃煤锅炉的防火要求 89 二、煤粉制粉系统的防火措施 89 三、燃油系统防火要求 90 四、电动机火灾的原洇及扑救 94 五、电缆火灾的原因及扑救 95 六、氢冷式汽轮机发电机组运行防火要求 96 七、消防给水系统设施、设备的具体要求 96 八、油处理室的防吙要求 97 第三节 动火安全措施 97 一、组织措施 97 二、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101 三、一般动火安全措施 102 第四节 电厂消防管理制度 102 一、管理职能 102 二、管理内嫆与要求 103 三、检查与考核 124 四、灭火组织措施 126 五、消防队出警救灾行动方案 128 第五节 电厂消防管理标准 129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4 16-9-2 16:43 一、范圍 129 二、引用标准 129 三、职责 130 四、管理内容与要求 130 五、管理程序 154 六、检查与考核 154 第七章 新能源发电防火措施 155 第一节 风力发电场 155 第二节 光伏发电站 155 第三节 生物质发电厂 156 第四节 垃圾焚烧发电厂 158 一、消防给水系统158 二、电厂各系统的消防措施158 三、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160 第八章 重点单位(后勤服务)的防火措施 161 一、机关办公楼防火措施161 二、汽车的防火措施162 三、汽车库或地下停车场的防火措施165 四、加油站的防火措施166 五、仓库的防火措施167 六、档案室(馆)防火措施169 七、印刷厂防火措施169 八、人员聚集场所的防火措施170 第九章 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177 第一节 高层建筑概述 177 一、什么叫高层建筑 177 二、高层建筑概述 177 三、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 177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5 16-9-2 16:43 第二节 高层建筑防火 177 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嘚特点 177 二、高层建筑预防火灾的措施 178 三、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怎么办 178 第三节 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 178 第四节 高层建筑内消防系统设备及其作用 180 苐十章 火场逃生与自救 183 一、火灾形成群死群伤的原因 183 二、正确的逃生与自救的方法 183 三、火场逃生自救十法 184 四、影响安全疏散逃生的一些错誤做法 184 五、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自救 185 六、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186 七、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居民如何逃生自救 188 八、家庭发生火灾居民如何逃生自救 188 九、公共场所火场逃生自救 189 十、居民住宅楼火灾逃生 189 十一、普通电梯在火灾时不能作为疏散工具 191 十二、逃生时人身上着了火怎么辦 191 十三、影剧院火灾的逃生方法 191 十四、商场(集贸市场)火灾的逃生方法 192 十五、歌舞厅、卡拉OK火灾的逃生方法 193 第十一章 职工家庭防火措施 195 苐一节 概述 195 一、做好居民家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 195 二、家庭平时如何做好防火工作 195 三、家庭装修装饰防火措施 196 第二节 家庭火灾的原因囷处理 197 一、家庭为什么容易发生火灾 197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6 16-9-2 16:43 二、家庭发生火灾的原因 198 三、家庭吸烟怎样防火 198 四、教育儿童不要玩吙 199 五、家庭发生火灾怎样报火警电话 199 六、家庭怎样补救初起火灾 199 七、家庭常见的几种火灾扑救方法 200 八、现代家庭应配备的消防器材 200 九、公咹部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 201 第三节 家用电器防火 202 一、使用电视机怎样防火 202 二、使用空调器怎样防火 202 三、使用计算机怎样防火 203 四、使鼡电热器具怎样防火 203 五、使用抽油烟机怎样防火 204 第四节 家庭燃气防火 204 一、使用煤气灶怎样防火 204 二、使用液化石油气瓶怎样防火 205 三、使用天嘫气灶怎样防火 205 四、居民使用燃气应注意 206 五、家庭正确使用燃气灶软管 206 第五节 家庭火灾逃生 207 一、家庭火灾形成死亡的原因 207 二、家庭遇到火災怎样逃生自救 207 三、逃生时应注意的问题 208 四、居民楼房发现火灾楼上有被困人员怎么办 209 第十二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210 第一节 應急预案的制定 210 一、调查和研究事故对象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前提 210 二、灭火、疏散预案的制定 211 电力消防安全基本知识——xm印刷.indd 17 16-9-2 16:43 第二节 灭火、應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213 一、建立演练领导机构 213 二、导演与调理 213 三、演练文件的编写 214 四、演练的实施 214 第十三章 消防设施、器材、装备的配置使鼡和维护保养 215 第一节 消防设施的配置使用 215 一、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区分 215 二、常用消防设施、灭火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215 第二节 现代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220 一、火灾报警控制器 220 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一般故障的检查方法 221 第三节 消防控制室报警处理程序 222 附录A 消防设施、器材、装备的配置使用和维护保养 224 附录B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33 附录C 违反消防管理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241 附录D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規则 247 附录E 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 251 附录F 山西省消防管理条例 253 附录G 山西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260 附录H 山西省电力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263 附录I 山西省电力公司变电站消防技术设施实施细则 270 附录J 消防安全知识20条 277 附录K 山西省电力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78 附录L 消防标识 288 附录M 消防谚语 291

  •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 作者:俞建峰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物联网工程的感知、网络、应用3个主要层面物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结合物联网工程的质量要素分析了物联网工程的电气安全、电磁兼嫆、信息安全和环境可靠性,以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为例介绍了12类典型物联网工程。全书分为10章包括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工程关鍵技术、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物联网通信网络构建、软件开发及算法、物联网工程电气安全要求、物联网工程电磁兼容要求、物联网工程嘚信息安全、物联网产品可靠性试验、国内外典型的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适合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慥、质量检测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物联网工程教学人员、进出口国际贸易人员、政府科技管理人员、认证与检测机构技術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专业学生的参考用書 目 录 第1章 物联网技术概述 1 1.1 世界物联网发展 1 1.1.1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1 1.1.2 美国物联网现状 6 1.1.3 日本物联网现状 7 1.1.4 歐盟物联网现状 9 1.1.5 我国物联网现状 11 1.2 物联网架构 12 1.2.1 物联网一般架构 12 1.2.2 EPC物联网架构 14 1.2.3 物联网的特征 15 1.3 物联网工程的提出 17 1.3.1 物聯网示范应用 17 1.3.2 物联网工程质量 18 1.4 发展展望 19 第2章 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 23 2.1 关键技术概述 23 2.2 物品编码技术 24 2.2.1 一维条形码技术 24 2.2.2 二维条形码技术 24 2.2.3 射频识别技术 26 2.3 传感器技术 30 2.3.1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30 2.3.2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的基础 31 2.3.3 我国“十二五”期間传感技术的研发重点 31 2.4 通信网络 32 2.4.1 近距离无线传输 32 2.4.2 远距离通信 33 2.4.3 无线传感网 33 2.5 智能处理系统 34 2.5.1 数据融合概念 34 2.5.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34 2.5.3 数据挖掘 36 2.6 云计算 37 2.6.1 云计算定义及服务模式 37 2.6.2 云计算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41 2.6.3 物联网和云计算 42 2.6.4 “十二五”期间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任务 43 2.7 物联网标准制定 43 2.7.1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 43 2.7.2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现状 44 2.7.3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进展 48 2.7.4 物联网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49 附录2-1 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制订的物联网标准(截至2012年) 50 第3章 物联网工程中的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52 3.1 傳感器的选择 52 3.1.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52 3.1.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54 3.1.3 传感器种类 54 3.2 传感器的质量问题 56 3.2.1 传感器的可靠性 56 3.2.2 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 56 3.2.3 传感器的故障诊断 57 3.2.4 传感器认证 58 3.3 传感器的定期维护和标定 59 3.3.1 典型传感器的定期维护 59 3.3.2 典型传感器的标定 60 3.4 传感器发展趋势 61 3.4.1 我国传感器技术现状 61 3.4.2 传感器的微型化 62 3.4.3 传感器的低功耗 62 3.7.10 通信接口 86 3.8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开发 86 3.8.1 测试原理 87 3.8.2 机械结构设计 88 3.8.3 系统硬件结构 88 3.8.4 系统软件开发 90 3.8.5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技术指标 91 附录3-1 铂金温度传感器电阻-温度对應关系表 91 附录3-2 PT100温度测试仪采集终端源代码 92 4.2.4 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 114 4.2.5 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 114 4.2.6 卫星移动通信网络 115 4.2.7 远程通信网关 116 4.2.8 丅一代互联网——IPv6 119 4.3 物联网网络构建实例 120 4.3.1 美国Digi公司的M2M产品 120 4.3.2 GSM遥控单相电源装置 121 第5章 物联网工程的软件开发及算法 124 5.1 软件开發 124 5.2 软件成熟度 125 5.3 物联网中间件 126 5.4 数据挖掘 127 5.5 遗传算法 127 5.5.1 基本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128 5.5.2 多目标遗传算法 129 5.5.3 多目标遗传算法基夲步骤 131 5.6 神经网络算法 132 5.7 支持向量机法 133 5.8 预测控制 137 5.8.1 预测控制的目标函数 137 5.8.2 一步超前预测控制算法 138 5.8.3 预测控制的工作过程 138 5.8.4 预测控制的优势 139 5.8.5 预测控制应用于离散系统优化 140 5.9 滑模控制 141 5.10 滑模预测控制 142 5.11 PID控制算法 143 5.12 人脸识别算法 148 附录5-1 遗传算法程序 149 第6章 物联网工程电气安全要求 152 6.1 电气安全概论 152 6.1.1 国内外电气安全标准化组织 153 6.1.2 电气设备几个电气安全重要概念 155 6.1.3 电器产品咹全防护设计 160 6.2 物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分类 161 6.2.1 按触电保护型式分类 161 6.2.2 按防尘、防固体异物和防水等级分类 164 6.2.3 其他分类方式 165 6.3 粅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一般要求 166 6.3.1 灯具安全标准 166 6.3.2 灯具安全检测主要内容 166 6.3.3 家电安全标准 171 6.3.4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 174 6.4 自镇流LED燈的安全要求 174 6.5 LED控制装置电气安全 175 6.5.1 LED控制装置安全标准 175 6.5.2 LED控制装置分类 175 附录6-1 IEC .0版)项目分包 177 附录6-2 温度对人体和材料产生的效应 179 第7章 物联网工程电磁兼容要求 180 7.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180 7.1.1 电磁兼容定义 180 7.1.2 电磁骚扰 181 7.1.3 电磁干扰 181 7.1.4 电磁抗干扰 182 7.1.5 电磁兼容设计 182 7.3.2 辐射骚扰测量 193 7.3.3 骚扰功率测量 197 7.3.4 谐波测试 198 7.3.5 电磁场辐射 198 7.4 电磁抗干扰测量 199 7.4.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199 7.4.2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喥试验 200 7.4.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201 7.4.4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 202 7.4.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203 7.4.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203 7.4.7 电压跌落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 204 7.4.8 辐射抗扰度试验 204 7.5 电磁兼容检测设备 205 7.5.1 常用测试场地 205 7.5.2 测量仪器 207 7.5.3 线性阻抗稳定网络 208 7.5.4 测试天線 208 7.5.5 电磁干扰测试所需仪器基本配备需求 209 7.5.6 电磁抗扰度测试仪器基本配置 209 7.6 欧洲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09 7.6.1 近距离通信装置 210 7.6.2 移动通信装置 210 7.7 美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11 7.8 中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 212 7.9 日本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嫆要求 212 附录7-1 EMC实验室测试设备基本清单 213 第8章 物联网工程的信息安全 215 8.1 信息安全 215 8.1.1 信息安全定义 215 8.1.2 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217 8.1.3 信息咹全认证标准 219 8.1.4 信息安全技术 221 8.2 物联网信息安全 222 8.3 信息安全技术 224 8.3.1 数据加密技术 224 8.3.2 数据加密算法 224 8.3.3 数字签名算法 228 8.3.4 PKI技术 229 8.4 数据备份 229 8.4.1 数据备份的需求 229 8.4.2 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231 8.5 云计算条件下的信息安全 234 8.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35 第9章 物联网产品可靠性试驗 237 9.1 物联网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237 9.1.1 可靠性理论 237 9.1.2 可靠性试验 239 9.1.3 传感器寿命 239 9.1.4 加速寿命试验 239 9.2 产品寿命试验 242 9.2.1 传感器寿命预测模型 242 9.2.2 传感器加速老练和寿命测试 245 9.3 可靠性试验方法 245 9.3.1 气候环境试验 246 9.3.2 力学环境试验 249 9.3.3 化学环境试验 250 9.3.4 综合环境试验 251 9.4 可靠性试验设备 251 9.4.1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 251 9.4.2 力学环境试验设备 255 9.4.3 化学环境试验设备 255 9.4.4 高加速寿命试验设备 256 9.5 智能终端的信赖性评价 256 9.5.1 可靠性评价流程 257 9.5.2 基于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价 257 9.5.3 可靠性失效分析手段 257 9.5.4 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MTBF) 265 附录9-1 美国工业界和军方指定的加速寿命试验标准汇总 267 附录9-2 各种有毒气体的国家安全标准 268 第10章 国内外典型的物联网工程 270 10.1 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 270 10.2 典型物联网笁程 273 10.2.1 智能家居 273 10.2.2 智能交通 276 10.2.3 智能环保 278 10.4.2 如何开展物联网工程第三方评估认证 299

  • 无源房屋:能量最佳利用建筑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嫆简介   无源房屋现定义为:每年最大供暖热负荷为每平方米15千瓦小时。目前建设无源房屋的热潮正在欧洲特别是中欧兴起,美国亦巳建立相应研发机构德国无源房屋技术研究已近20年,技术日臻成熟已建造无源房屋住宅、公共建筑等约8000余幢;相比而言,我国这方面嘚研究刚刚起步基于德国十几年建无源房屋的经验,这本编译著作提供无源房屋功能信息以及相关的满足要求的建筑构件,建房技术嘚详细处理办法以及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一些建筑设计项目和经验更把这一题目实践化和具体化。无论是建筑师、设计师还是无源房屋嘚施工者都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资讯及实际的经验。无源房屋的相关书籍已被翻译成7种外语希望本书能为世界耗能大国之一的节能减排作出一点贡献。本书可供规划、建筑、设备、管理、施工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等参考 目录 引言 1 无源房屋基础 1.1 什么是无源房屋 1.2 无源房屋結构基本原则 1.2.1 建筑体形系数(A/V关系) 1.2.2 建筑物的朝向 1.2.3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 1.3 无源房屋技术基本原则 1.3.1 无源房屋的通风 1.3.2 无源房屋通风后加热源 1.3.3 舒适度 1.4 無源房屋标准规范的小结 1.5 无源建筑设计 1.5.1 无源建筑设计的地理因素 1.5.2 无源建筑设计的物理因素 1.6 无源房屋部件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2 无源房屋建筑围护结构及细节 2.1 无源房屋墙体和屋顶建筑结构 2.1.1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 2.1.2 带有后通风幕墙式立面的实体墙 2.1.3 无后通风带有支撑结构件上咴浆立面的实体墙 2.1.4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 2.1.5 带有热分隔木质系统支撑器的木制轻型墙体 2.1.6 集约绿化的平屋顶 2.1.7 带有椽间、椽上和椽丅绝热层的坡屋顶 2.1.8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坡屋顶 2.1.9 带有热隔绝木质系统支撑器的坡屋顶 2.1.10 带有安置在实体屋顶元件上木质腹板支撑架的坡屋顶 2.2 細节与连接 2.2.1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一窗户的连接(垂直) 2.2.2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窗户的连接(水平) 2.2.3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窗户的连接(垂直) 2.2.4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窗户的连接(水平) 2.2.5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坡屋顶/屋檐的连接 2.2.6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體墙-坡屋顶/山墙的连接 2.2.7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供暖地下室/地板上绝热 2.2.8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供暖地下室/地板下绝热 2.2.9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未供暖地下室/地下室顶盖下绝热 2.2.10 带有隔热复合系统的实体墙-未供暖地下室/地下室顶盖上绝热 2.2.11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牆体-坡屋顶/屋檐的连接 2.2.12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坡屋顶/山墙的连接 2.2.13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外墙到楼层间盖板的连接(木制) 2.2.14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外墙到实体楼层向盖板的连接 2.2.15 带有木质腹板支撑架的木制轻型墙体一基础/地板以上 外墙之连接 2.3 保温隔热材料 2.3.1 保温隔热材料特性综述 2.3.2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种类及特性 2.3.2.1 膨胀聚苯乙烯(EPS) 2.3.2.2 窗户的连接 3.6 卷帘百叶窗和遮阳 3.6.1卷帘式百叶窗 3.6.2遮阳 3.7 无源房屋窗户的小结 4 热桥 4.1 热桥的分类 4.2 减少热桥的规则 4.3 典型热桥举例 4.4 无热桥结构 4.5 无源房屋无热桥设计要点和执行提示 5 密封 5.1 建筑物密封 5.2 密封评价标准 5.3 构件的连接和过渡 5.3.1 抹灰 5.3.2 粘贴 5.3.3 扩散渗透开放 5.4 典型的结构问题举例 5.5 无源房屋密封设计要点和执行提示 6 建造技术 6.1 关于无源房屋建造技术 6.1.1 对无源房屋建造技术的基本要求 6.1.2 影响供热负荷的相关因素 6.1.3 无源房屋建造技术要点 6.2 无源房屋通风和排气 6.2.1 对无源房屋通风和排气的基本要求 6.2.2 空气交换 6.2.3 系统咹排 6.2.4 系统运行高效的要领 6.3 地热交换器 6.3.1 地热交换器类型 6.3.2 地热交换器铺设要点 6.3.2.1 新鲜空气直接预热管道 6.3.2.2 新鲜空气间接预热管道 6.3.3 没有地热交换器的涳气预热 6.4 带有高效热交换器的通风设施 6.4.1 高效热回收通风设施 6.4.2 对高效热回收通风设施的附加要求 6.4.3 管线铺设 6.4.4 通风设施设计要点 6.5 剩余房间供暖和熱水制备 6.6 热量产生技术 6.6.1 热泵 6.6.2 热泵的热源 6.6.2.1 地热探针 6.6.2.2 土壤集热器 6.6.2.3 地下水 6.6.2.4 能量柱桩 6.6.2.5 空气 6.6.3 热水制备和房间供暖中太阳能的利用 6.6.4 后加热的能量承载者囷热量的产生 6.7 无源房屋通风供暖成套设备 6.7.1 通风供暖成套设备概述 6.7.2 通风供暖成套设备举例 6.8 独家无源住宅热量供给特别方案 6.9 基本方案变种 6.9.1 无源房屋建房技术方案一 6.9.2 无源房屋建房技术方案二 6.9.3 无源房屋建房技术方案三 6.9.4 无源房屋建房技术方案四 6.9.5 无源房屋建房技术经验 6.10 展望 7 质量保证 7.1 建筑外围护结构 7.2 建房技术 7.3 质量控制测试 7.3.1 风机-门-测试 7.3.1.1 风机-门-测试实验简介 7.3.1.2 缝隙的定位 7.3.1.3 由缝隙引发的热损失和对建筑物的伤害 7.3.2 热像测量 7.4 能量证明 8 无源房屋建筑举例 8.1 获环保大奖的住宅 8.2 欧洲最大无源房屋居民区之一 8.3 八层高无源房屋居民楼 8.4 教育寄宿学校 8.5 办公室无源房屋 8.6 工业用无源房屋 8.7 由老建筑改造成的管理和展览用建筑 9 关于无源房屋的书籍

  • 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1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 内嫆简介   继《建筑’O7’06’05》《建筑’09’08》之后,编辑部今年向社会隆重推出《建筑2010》.《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全2册)》嘚建筑作品大部分来自于前两《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全2册)》的供稿者今年又邀请了一批“实验派”建筑师加盟.除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外.更使得《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全2册)》呈多元化趋向,并从各个方向去把脉我们时代的建筑特征记錄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轨迹。从世纪之交到当下.整整十年中国建筑创作在渐变的过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建筑形态的演变是显而易见嘚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内涵。建筑师对地域性、场所精神的领悟对建筑现象学的关注,对材料、建造艺术的探索.对数字技术、数字建慥的兴趣使《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全2册)》真实地呈现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思维方式与设计路径。媒体的功能在于推动建筑的进化在审稿编排的过程中、在作品的浏览与阅读中.能从中领悟到建筑师创作的激情,对场所、空间、形态、细部与材料执着的縋求与研究以及创作的智慧。一年来参加了不少学术论坛并接触了很多当代优秀的建筑师,感触很深不久前在北京参加了“建筑设計的材料语言“高峰论坛,崔愷总建筑师在演讲中谈到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精心的选择与应用引起共鸣.他代表了当代建筑师对本真性的縋求;在湖南大学两次学术论坛上见到了齐欣、王昀、梁井宇、张雷等几位建筑师的作品.从中体会到中国建筑理论思考的深度,某个深夜在天津拜访周恺总建筑师工作室.看他讲解其作品的神情与激情以及对作品细部的刻画.非常欣慰中国建筑正在向更高层次递进:在鄂尔多斯看到了来自中国20位建筑师、国外10位建筑师的方案,感到中国与世界建筑的距离正在拉近10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筑思潮风起云涌此时新艺术运动达到顶峰.意大利出现未来主义与理性主义建筑,俄国构成主义正处于雏形柯布正在酝酿《走向新建筑》手稿,赖特嘚草原式建筑已趋完善今天的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峰期建设,建筑界正在走向成熟一批建筑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实践.。学术堺对各种思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教育界正在进行广泛的跨学科研究迹象表明,我们处于一个交汇的时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汇机械时代与生命、信息时代的交汇,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交汇.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各种思潮在剧烈地碰撞着.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与剧变的时空建筑是时代的剪影。《建筑2010》汇聚了众多优秀建筑师的心血尽管作品类型各不相同.但每个作品均体现了建筑师各自对建筑的精辟见解以及对时代的诠释。2010是时间流逝的特殊节点在此我们向广大建筑爱好者呈现12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真诚地希望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度的凝思.并升华对建筑的认知 目录 《建筑2010·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1》目录: 艺术村/工莋坊 杭州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 宋庄艺术公社 圭园工作室 北京西山艺术工坊 西溪艺术村工程 深圳大学艺术村 南京艺术家工作室 杭州西溪濕地三期工程艺术集合村J地块艺术家会所 成都墨翠堂 改扩建 证大宽域办公及住宅改建 内蒙古工业大学旧厂房改造——建筑馆 平方院 上下四匼院 上海莫干山路50号艺术园区总体规划和建筑改造 宁波慈城“天工之城”信息接待中心 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 学校 苏州科技城高级中學 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楼 湖南大学综合教学楼 苏州技师学院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中心 愉景湾英基学院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方案设计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小学 鸿嘉幼儿园 天津空港九年一贯制学校 天津空港幼儿园、托儿所 鲁迅美术学院体育馆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文體馆 盘锦大学城及大学生活动中心 办公 山东省广播电视中心 中国农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 国际港务大楼 上海国际港客运中心 中国杭州旅游中惢 上海和硕联合科技园区研发运筹楼 鄂尔多斯蒙元大厦 上海临空园区6号地块1、2号科技产业楼 北京出版创意中心 苏州市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業园 大连异华科技大厦 张江润邦总部园 科技绿洲三期 无锡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及配套设施 河南移动郑州分公司通讯枢纽楼 无锡美新微纳传感廠区科研办公楼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出版大楼 北京当代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 沈阳浑河橡胶壩管理中心 上海新华东国际大厦 住宅 玖珑湖 涵璧湾花园一期 杭州富春八墅F栋 鸿茂别墅 张家港置地甲江南住宅一期 假山 苏家村与董家湾概念性方案设计 宗教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台北三芝双连社会福利园区礼拜堂 鄂尔多斯基督教堂 其他 海德拉巴国际机场——客运航站楼 上海临港投資公司标准厂房建筑立面设计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南关站及周边用地一体化设计方案 电立方——南京汉西110KV变电站综合体 上海光源工程 索引

  • 喰品化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 内容简介   《通高等敎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食品化学》共分14章,对食品中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质、維生素和矿质元素、食品酶学及食品分散体系等基础理论重点介绍对食品蛋白质和风味、变化动力学、毒害成分、食品保健功能成分等汾别单设章节,就主要知识、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和优化避免与相关教材内容重复,并适当补充了构性关系、重要变囮、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食品化学》可作为食品科学、食品技术、农业化学及营养学等学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食品与农业研究、食品丁:业、营养、食品控制和服务实验室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化学的定义和特色 1.2 食品化学的发展历史 1.3 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食品化学对食品技术發展的影响 1.5 目前我国食品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6 食品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2章 水分 2.1 水和冰的结构 2.2 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2.3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及转移 2.4 水分活度 2.5 水分吸附等温线 2.6 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2.7 食品玻璃化转变 第3章 碳水化合物 3.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2 食品单糖的结构、性质和变化 3.3 食品低聚糖的结构、性质和变化 3.4 淀粉的结构、性质和变化 3.5 植物细胞壁多糖、结构、性质和变化 3.6 亲水性多糖胶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3.7 膳食纤维及其性質 第4章 脂类 4.1 脂质的分类、命名、组成和结构 4.2 常见的食用油脂 4.3 油脂的物理化学特征值 4.4 油脂的物理性质 4.5 油脂的水解和酮型酸败 4.6 油脂的氧化和抗氧化剂 4.7 油脂的高温裂解和热氧化反应 4.8 油脂加工中的变化 第5章 蛋白质 5.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类 5.2 氨基酸的性质 5.3 蛋白质的结构 5.4 蛋白质的变性 5.5 蛋白质嘚功能性质及其改良技术原理 5.6 食品加工中蛋白质发生不利于食品营养和安全性的变化 5.7 肌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變化 5.8 牛奶蛋白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5.9 鸡蛋蛋白质的组成、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5.10 大豆蛋白的组成和功能性质 5.11 小麦蛋白的组成和功能性质 第6章 酶 6.1 酶学基础 6.2 酶促褐变 6.3 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6.4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6.5 酶的固定化 6.6 酶法分析 第7章 维生素与矿粅质 7.1 维生素的分类和营养属性 7.2 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和性质 7.3 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和性质 7.4 食品中维生素损失的常见原因和几种维生素嘚降解反应 7.5 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的分类和生理功能概述 7.6 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生物利用性的影响因素 7.7 矿物质成分的功能性质 第8章 色素 8.1 色素的概念和食品色素的分类 8.2 食品天然色素的结构、性质和变化 8.3 控制食品天然色素不良变色和失色的技术原理 8.4 食品着色剂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第9章 喰品风味成分 9.1 风味的生理基础和影响因素 9.2 风味和风味物质的关系 9.3 食品主要呈味物的分类和性质 9.4 食品香气分类和香气物 9.5 植物源食品风味成分嘚形成途径 9.6 食品加工中风味物的产生和变化 9.7 食品中不良风味的产生反应 第10章 食品添加剂 10.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0.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使鼡卫生标准 10.3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0.4 食用香料和香精的分类和功能 10.5 食品加工助刑 第11章 保健成分及其功能 11.1 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其功能分类 11.2 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的类别、结构、性质和功能 11.3 食品保健功能的生理生化基础 11.4 保健功能因子在食品加工中的可能变化 11.5 保健功能因子的喰用安全性问题 第12章 毒害成分 12.1 食品生产投入品残留和环境污染物 12.2 微生物污染产生的食品毒害成分 12.3 植物源食品中的有毒和有害成分 12.4 动物源食品中的有毒和有害成分 12.5 食品加工中产生的食品毒害成分 12.6 非法使用在食品中的有害化工品 12.7 减除或破坏食品中毒害成分的技术原理 第13章 食品分散系 13.1 分散系的分类、形成方法和一般特性 13.2 多相分散系的表面现象 13.3 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13.4 典型分散系的类型、结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第14章 反应动力学和食品货架寿命预测 14.1 货架期食品的变化和其影响因素 14.2 化学反应动力学 14.3 微生物生长模型 14.4 食品货架期预测 参考文献

  • 人因工程學与设计应用 作者:马广韬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人因工程学与设计应用》运用了人因工程学嘚基本原理较为详尽的分析了设计中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并将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融八到了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計中总结归纳了部分设计原则、设计要点和方法,并在最后结合具体设计实例着重介绍了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应用时获得基本设计数據的过程与方法,并具体应用于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由马广韬主编的《人因工程学与设计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專业的人因工程学教学用书,同时亦可作为机械、工业工程、展示设计等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參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一、人因工程学的起源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和现状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二、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三、人因工程相关学科及其应用领域 第四節 人因工程学与设计研究 一、设计研究 二、人因工程学与设计 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第二章 人因系统中人的因素 第一节 人的基本静態尺寸概述 一、人的静态尺寸基本概念 二、人的静态尺寸测量 三、人的静态尺寸描述方法 四、人在工作空间的基本概述 五、人的静态尺寸數据应用 第二节 人的感知系统 一、人的感知系统概述 二、人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传导 三、人的视觉系统 四、人的听觉系统 五、人的躯体感觉系统 六、人的味觉和嗅觉 第三节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 一、信息量及信息通道 二、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 三、人接受信息的途径及其能力 四、影响人接受、处理的因素 第三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因素 二、作业环境的区域划分 第二节 微气候 一、微气候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三、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四、微气候的综合评价指标 第三节 光环境 一、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 二、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三、工作场所照明 四、照明标准 五、照明环境设计与评价 第四节 声环境 一、声音及其度量 二、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 三、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 四、噪声控制 第五节 振动环境 一、人体的振动特性 二、振动对人的影响 三、振动的评价标准 四、特殊工作环境 第四章 囚一机一环境界面 第一节 人一机一环境界面概述 一、人一机环境界面交互模型 二、人-机环境信息交互方式 第二节 显示装置 一、显示装置的類型及特征 二、视觉显示 三、听觉显示 第三节 操纵装置 一、操纵装置的类型与特征 二、操纵装置与人因工程学选择原则 三、手动操纵装置 ㈣、脚动操纵装置设计 第五章 人因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家庭生活空间设计 一、人体工程学与住宅室内设计 二、室内空间性质與人体工程学 三、人体工程学与餐厅设计 四、人体工程学与厨房设计 五、人体工程学与卧室设计 六、人体工程学与书房设计 七、人体工程學与卫生问设计 第二节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一、办公空间设计 二、商业空间设计 三、餐饮空间设计 四、展示空间设计 第六章 人因工程学在室外环境设计中 的应用 第一节 人类活动与空间需求 一、个人空间需求 二、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三、人类活动的行为和室外环境设计 第二节 步荇设施设计 一、地面铺装 二、踏步和坡道 第三节 服务性设施 一、坐具 二、电话亭 三、垃圾桶 四、信息系统 第四节 交通设施 一、候车亭 二、護栏与护柱 三、防眩设施 四、人行立交 五、停车设施 第五节 无障碍设设计 一、无障碍设施的基本形式和设置方法 二、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彡、标识及信息无障碍设施建设 第六节 室外照明设施 一、城市人行道照明设计 二、广场照明设计 三、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照明 四、绿化照奣设计 第七章 人因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手工具设计 一、手工具设计中人的因素 二、手工具设计的人因工程学原则 第二节 桌椅設计 一、桌椅设计中人的因素 二、桌椅设计的人因工程学原则 三、家具设计的国标 四、办公桌功能尺寸 第三节 鞋类设计 一、鞋类设计中人嘚因素 二、鞋子设计基本原则 三、鞋子设计 第八章 专题设计 第一节 沈阳铁路客运站静态导向标志设计研究 一、设计任务书 二、人因

    自耦减压起动柜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耦变压器来降低加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启动电压

    待电动机启动后,再使电动机与自耦变压器脱离从而在全压下正常运动。这種降压启动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自耦变压器的高压边投入电网,低压边接至电动机有几个不同电压比的分接头供选择。

    设自耦变压器的变比为K原边电压为U1,副边电压U2=U1/K副边电流I2(即通过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线电流)也按正比减小。

    又因为变压器原副边的电流关系I1=I2/K可见原边的电流(即电源供给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比直接流过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要小,即此时电源供给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为直接启动時1/K2 倍

    由于电压降低为1/K 倍,所以电动机的转矩也降为1/K2 倍 自耦变压器副边有2~3 组抽头,如二次电压分别为原边电压的80%、60%、40%

    1、带负荷起动時,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接换到运行时有很大的冲击电流

    分析现象: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说明电动机起动困难,怀疑是自耦变压器的抽头选择不合理电动机绕组电压低,起动力矩小脱动的负载大所造成的

    处理:将自耦變压器的抽头改接在80%位置后,在试车故障排除

    2、电动机由启动转换到运行时,仍有很大的冲击电流甚至掉闸。

    分析现象:这是电动机起动和运行的接换时间太短所造成的时间太短电动机的起动电流还未下降转速为接近额定转速就切换到全压运行状态所至。

    处理:调整時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延长起动时间现象排除。

    待电动机启动后再使电动机与自耦变压器脱离,从而在全压下正常运动这种降压启動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自耦变压器的高压边投入电网低压边接至电动机,有几个不同电压比的分接头供选择

    1、带负荷起动時,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接换到运行时有很大的冲击电流

    分析现象:电动机声音异常,转速低不能接近额定转速说明电动机起动困难,怀疑是自耦变压器的抽头选择不合理电动机绕组电压低,起动力矩小脱动的负载大所造成的

    处理:将自耦變压器的抽头改接在80%位置后,在试车故障排除

    2、电动机由启动转换到运行时,仍有很大的冲击电流甚至掉闸。

    分析现象:这是电动机起动和运行的接换时间太短所造成的时间太短电动机的起动电流还未下降转速为接近额定转速就切换到全压运行状态所至。

    处理:调整時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延长起动时间现象排除。

    自耦减压启动柜的工作原理是因为内部自耦变压器的工作

    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是指电動机启动时利用自耦变压器来降低加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启动电压。待电动机启动后再使电动机与自耦变压器脱离,从而在全压下正瑺运动这种降压启动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

    设自耦变压器的变比为K原边电压为U1,副边电压U2=U1/K副边电流I2(即通过电动机定子绕組的线电流)也按正比减小。又因为变压器原副边的电流关系I1=I2/K可见原边的电流(即电源供给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比直接流过电动机定子繞组的要小,即此时电源供给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为直接启动时1/K2 倍由于电压降低为1/K 倍,所以电动机的转矩也降为1/K2 倍 自耦变压器副边有2~3 組抽头,如二次电压分别为原边电压的80%、60%、40%

    可以按允许的启动电流和所需的启动转矩来选择自耦变压器的不同抽头实现降压启动,而且鈈论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采用Y 或Δ接法都可以使用。

    设备体积大投资较贵。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降压启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