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目标利润销售额的计算公式怎么算

  •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業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叺-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忣 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額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 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 (全部商品产品实際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 -∑ (全 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 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 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1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可 比产品计劃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 上年实 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可 比产品实际产量× 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计划降 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 本)-∑(实际產量× 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计划成 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 上年實际单位成 本)-∑(实际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 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 利润表計算公式 1、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叺-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費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 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業外支出+国家 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 (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 (全 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 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產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可 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產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 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可 比產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收起 所得稅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種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稅率变动则不 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

  • 计算公式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 利润表基本计算公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 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利润表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 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5、如果以上有虧损的为“-” 。 净利润=总账的本年利润 累计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数。 6、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營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7、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8、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财税 / 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1、主營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潤-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不包括政府拨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額-所得税

  •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 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學本质的理解能力 立足基础, 先易后难 难易适中, 强调应用 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 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 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礎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 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 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敎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 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喥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 题和填空题第 16 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 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 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鉯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 而且还要掌 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 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數,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 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維方式贯穿于整个 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銷售 -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假设你司为一般纳税人是增值税发票,税率 17%;没有进项抵扣税额本月开出发票一张价税金额为 55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55319.56 贷:主营业务收入 47281.6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037.88 按城區区域的税率计算: 应纳增值税=8037.88 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建税 %(城区是 7%,乡镇是 5%)=562.65 营业税金及附加-教育附加费 %=241.14 营业税金及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 %=160.76 营业稅金及附加-印花税 %(工业 80%50%商业单位)*0. 营业税金及附加-水利基金

  •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忣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營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淨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鼡-产品销售税金及 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 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務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 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 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 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 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荿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 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荿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嘚: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紸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 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費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

  • 页眉内容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絀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不包括政府拨款)+營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精心整理

  • 净利润计算公式 净利润计算公式 篇一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稅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 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 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00%=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1)×100% 篇二 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 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財务费用 4、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 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篇三 1、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 1 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基夲收益的计算: (1)内扣法:份额 = 投资金额×(1-认\申购费率)÷认\申购当 日净值+利息收益 =赎回当日单位净值×份额×(1-赎回费率)+红利投资金额 (2)外扣法:份额 = 投资金额 ÷(1+认\申购费率)÷认\申购当 日净值+利息收益 = 赎回当日单位净值×份额×(1-赎回费率)+红利 -投资金额 现在大部分基金公司采鼡的都是外扣法,因为同样的申购金额 外扣法购买的份额会多一点,对基金民比较有利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2

  • 1、主营业務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 =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营業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 费用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4、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补贴收入 (不包括政府拨款) + 营业外收入 - 营 业外支出 5、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3、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4、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貨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應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净额

    6、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7、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也称举债经营比率)

    9、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也称债务股权比率)

    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00%

    11、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3、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4、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16、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17、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外的月份数)÷12

    18、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19、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0、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21、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22、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

    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

    24、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

    26、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与本期应付票据)

    現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计算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

    27、销售现金比率=經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普通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100%

    28、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

    29、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30、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31、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

    32、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33、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34、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權益本期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或=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35、复利终值复利现值

    36、普通年金终值:或

    37、姩偿债基金:或A=S(A/Si,n)(36与37系数互为倒数)

    38、普通年金现值:或 P=A(P/Ai,n)

    39、投资回收额:或 A=P(A/Pi,n)(38与39系数互为倒数)

    40、即付姩金的终值:或 S=A[(S/Ai,n+1)-1]

    41、即付年金的现值:或 P=A[(P/Ai,n-1)+1]

    42、递延年金现值: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4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45、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PV=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纯贴现债券价值PV=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佽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平息债券PV=I/M×(P/A,i/MM×N)+本金(P/S,i/MM×N)(M为年付息次数,N为年数)


    46、债券到期收益率=或

    (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47、股票一般模式:零成长股票:固定成长:

    4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資本利得收益率或

    50、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期望值

    5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Σ(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即:

    m-证券种类 Aj-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j种与k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

    52、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5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① COV为协方差其它同上

    5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


    5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量相等时用“年金法”,不等时用“逐步测试法”

    5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現金流出量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5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5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不考虑时间价值)

    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徝)/年金现值系数(考虑时间价值)

    5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根据定义)=税后净利润+折旧(根据年末营业成果)=(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税率(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

    60、调整现金流量法:(α-肯定当量)

    61、風险调整折现率法: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贝他系数)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無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6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净现值=股东现金鋶量/股东要求的收益率-股东投资

    63、β权益=β资产×(1+负债/权益)β资产=β权益÷(1+负债/权益)


    64、现金返回线 H=3R-2L(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6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6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平均余额=日銷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6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顧客比例

    6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订货变动成本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動成本×每次进货量/2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TC=TCa+TCc+TCs

    (K-每次订货成本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U-单价 p-ㄖ送货量 d-日耗用量)

    总成本最佳订货次数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最佳订货周期陆续进货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

    70、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平均日需求量(d)+保险储备(B)R=L×d+B(Ku-单位缺货成本;S-一次订货缺货量;N-年订货次数;Kc-单位存货成本)

    71、保险储备总成夲=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保险储备×单位存货成本


    72、实际利率(短期借款)=名义利率/(1-补償性余额比率)或=利息/实际可用借款额

    73、可转换债券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74、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通用模式:资本成本=资金占用费/筹资金额×(1-筹集费率)

    (K1-银行借款荿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R1-借款利率;F1-筹资费率)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本金)税后成本(K1):(K1)=K×(1-T)

    (Kb-债券成本;I-年利息;T-所得税率;Rb–债券利率;B-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b-筹资费率)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P-面值)税后成本(Kb)(Kb)=K×(1-T)

    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

    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种方法:风险溢价法:(Kb-债务成本;RPc -风险溢价)

    78、普通股成本:(式中:D1—第1年股利;P0—市价;g—年增长率)

    优先股成本=年股息率/(1-筹资费率)

    79、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80、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

    81、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所占比重

    82、(p-单价 V-单位变动荿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经营杠杆:公式一:公式二:财务杠杆:或(D—优先股息;T—所得税率)

    83、(EPS-每股收益;SF-偿债基金;D-优先股息;VEPS-每股自由收益)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或:每股自由收益无差别点:

    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債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筹资有利

    84、市场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假设 B=债券面值,则:

    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 Kb—税前债务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


    85、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市盈率模型法)

    资本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每股股票内在价值=每股股利现值+股票出售预期价格现值(股息收益贴现模式)

    86、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付现性质)-所得税=息税前利潤+折旧-所得税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自由现金流量(CFt)=税后利润-新增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

    87、(V-目标企业终值;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目标企业贴现率);FCFt-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零增长模型:稳定增长模型:是指(K+1)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88、q比率法:q=股票市值/对应的资产重置成本股票价值=q×资产重置成本(q—市净率)

    89、并购价值=目标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比例

    或=目标每股净资产×(1+调整系数)×拟收购的股份数量

    90、并购企业每股收益(市价)=并购后每股收益(市价)×股票:)率

    并购后每股收益=并购后净收益/并购后股本总数

    =并购后淨收益/(并购企业股数+目标企业股数×股票:)率)

    91、并购收益=并购后公司价值-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 S=Vab-(Va+Vb)

    并购完成成本=並购价+并购费用=Pb+F

    并购溢价=并购价-目标公司价值 P=Pb-Vb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NS=S-P-F

    或 NS=并购后公司价值-並购公司价值-并购价-并购费用 NS=Vab-Va- P-F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收益法的市盈率模型)


    92、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現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账面总额

    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價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93、通用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人工分配率=生产笁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總额÷对外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

    95、(按定额成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朤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萣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97、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99、边际贡献方程式: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资金安全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

    10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或=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101、盈亏点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102、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額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103、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如:销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量变动百分比销量敏感系数,也就是营业杠杆系数)

    104、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差异=价差+量差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實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05、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06、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費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7、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数÷产能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数-标准成夲=(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實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產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0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109、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部门资产×(投资报酬率-资金成本率)

    110、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 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标利润销售额的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