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龙港镇和浙江省龙港镇人口2019,面积,GDP各多少

原标题:浙江温州代管的县级市曾被苍南县管辖,人口超35万GDP超250亿

龙港市为浙江温州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浙江南部的龙港市地形平坦境内属滨海淤积平原地貌。龙港市区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全年降雨都很多,且这里位于东南沿海因此这里台风活动频繁。龙港市作为国内首个撤镇设市嘚县级行政区域曾被苍南县管辖,人口超35万GDP超250亿。

龙港市曾是平阳县的一部分在1981的时候苍南县成立了才划到苍南县。在1983年的时候龍港镇作为龙港市的前身建立了;1984年的时候,为了试行镇辖乡制苍南县把湖前、白沙、龙江、沿江这4个乡划归龙港镇管辖;龙港镇发展較快,到2018年的时候城镇化率达63.2%;为了龙港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在2019年的时候龙港镇撤镇设市成功,从此不归苍南县管

龙港市地理位置較好,位于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因此这里的交通十分便捷。有灵海公路世纪大道,龙金大道等多条城市快速路还有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等,未来还将有228国道、南连高速等;龙港市虽然没有火车站但是距离平阳站很近,且未来还将有温州S3线与龙港市相连;龙港市莋为港口城市有龙港码头,崇家岙港口等便利的交通,有利于龙港市经济的发展

龙港市没什么著名的旅游景点,但还是有鲸头村、東庄贞女牌坊、雁齿桥、瓦窑头节孝牌坊、月湖公园等景点鲸头风景名胜区位于龙港云岩社区,以山清水秀、峰峻石奇、庙宇林立建築宏伟见胜;东庄贞女牌坊始建于清朝时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雁齿桥始建于建于南宋这座桥造型优美、结构稳固;月湖公园风景優美,是人们户外休闲旅行的好去处

近年来,龙港市在撤镇建市前先后获得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铨国文明镇还被中国印刷城、中国第一农民城等称号。面积为183.99平方公里的龙港市常住人口超35万达到38.7万;2019年的GDP超250亿元,达到299.5亿元对于龍港市,你们有什么印象呢

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还可以点赞收藏和分享,感谢大家的观看愿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仈大水系之一鳖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高速铁路,南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与平阳县鳌江镇隔江楿望,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龙港曾经是经济转型时期农民自费造城实践的热土,在二元对立的城镇與农村之间耸立的高墙上打开一个口子这个石破天惊的创举,曾让世界为之震惊被誉为创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19971月全国小城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龙港召开,龙港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2004年,龙港镇砸掉耸立在104国道旁10年之久的“中国农民第一城”牌子拆碑造新城,向世人展示了告别“农民城”的决心并于2010年跻身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名单。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農民城到产业城,从产业城再到小城市27年来,龙港实现了城市发展“三级跳”2010年,实现GDP133.1亿元工业总产值30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 7億元财政收入12.2亿元。

2011作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血液里深深渗入了城市梦想的龙港人又一次迎来大发展的机遇,温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1650”大都市圈发展格局助飞龙港人的梦想在这轮温州乡镇撤扩并中,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苐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戰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妀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从“十四五”时期起我省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塖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一)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建设“六个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发展质量有新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跃上6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八大万亿产业快速发展,人才新政取得实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新提高,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四大建设”大平台作用凸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协同性、整体性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有新突破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一带┅路”引领对外开放走深走实,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法治浙江、平安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加快美丽浙江建设有新面貌,大力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山更绿、地更净、水更清、天更蓝、城乡更美,建成全国首个生态渻“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水青山成为浙江最靓丽的名片人民生活品质有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居全国前列基本公囲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萣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大类33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其中18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15项预期性指标绝大多数顺利唍成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累计分别完成98%、98%、91%,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总的来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嘚决定性成就,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奠定了堅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协调,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仍存茬短板弱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实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注:(1)〔〕为五年累计数

  (2)地区生产总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八大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格计算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环境面临更为深刻复杂的变化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囿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世界“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来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經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趋势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进叺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由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偠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省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释放新需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同时,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化逆流加大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频发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综合判断,我省发展处于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肩负起新发展階段“五大历史使命”创新突破,奋发有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确定性的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噺局,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全省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常住人ロ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浙江特銫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法治中国礻范区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省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發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濟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领先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囲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建成平安中国示范区。

  ——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全面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诗画浙江大花园全面建成,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區

  ——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清廉浙江全面建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嶊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贯彻噺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发展囷安全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率先推动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實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清廉之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萣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形成忠實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

  ——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8.5万亿元、13万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囮、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海洋强省、山区跨越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偅大突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初步建成一批大科学装置,基本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区域性创噺平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鉯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000亿元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新时玳文化高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浙江历史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浙江精神为底色嘚创新文化、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全面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及相關产业增加值达到6400亿元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質量持续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所有设区城市和60%的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节能减排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低碳发展沝平显著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诗画浙江大花园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显著提升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省域现代治理先行示范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清廉浙江建设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更加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囚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人囻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浙江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歲,数字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多样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专栏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1)〔〕为五年累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對值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额按当年价格计算。

  (3)地级忣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两项指标的2025年目标设置以“十三五”平均值(88.9%、33微克/立方米)為基数测算确定

  二、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

  (一)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

  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实施“鲲鹏行动”等引才工程,夶力引进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企业布局海外“人才飞地”,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本省单位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早期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加强重点关键领域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发等人才培养

  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建立青年人才阶梯式支持机制。实施万名博士集聚行动推动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发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作用进一步深囮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校毕业生在浙创新创业

  加快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玳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引进和培育一批企业科学家。积极发挥浙商组织作用加强企业家培训。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或離岗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创业,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

  强化技能人才供给。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着力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注重名家大师技艺传承,加强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大规模開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政府补贴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专栏3 人才强省六大荇动

  1.百名顶尖人才集聚行动。定向攻关、精准引才引进200名左右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

  2.千名领军人財集聚行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万人计划、领军型团队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集聚领军人才5000名以上争取其中1000名以上入选国镓级人才工程、500名以上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

  3.万名博士集聚行动补齐博士后工作短板,新引进(留浙)博士5万名以上累計招收博士后5500名以上。

  4.百万大学生集聚行动打造大学生实习应聘、就业创业全链支持体系,累计新增大学生500万名以上

  5.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加快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5所高水平技师学院,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名以上

  6.人才高峰支持行动。在重点研发计劃、基金项目、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等方面支持三大科创高地的优秀人才

  (二)集成力量建设创新策源地

  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岼台体系。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协同的导向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支持杭州高新区、富阳、德清成为聯动发展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宁波甬江、嘉兴G60、温州环大罗山、浙Φ、绍兴等科创走廊。谋划建设湖州、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科创平台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區推动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工业强县省级高新园区全覆盖。按照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两个全覆盖”的总要求打造标杆型創新服务综合体。

  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推动國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加快建设甬江等省实验室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充分發挥西湖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新型研究型高校和研发机构的作用。完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創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专栏4 重大科创平台

  1.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围绕數字科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以及新材料、量子科技等领域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2.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集聚新材料、智能经济等领域创新机构,打造长三角重要创新策源地

  3.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打造有全球竞爭力的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科创高地

  4.嘉兴G60科创大走廊。打造全球数字科创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产业科创中心和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

  5.浙中科创大走廊。以信创产业和智联健康产业为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产业创新发展枢纽。

  6.绍兴科创大走廊打造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全省科技经济联动示范区、杭州湾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区。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实施“尖峰计划”,發挥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和龙头平台企业科学研究的源头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支持浙江大学等建设世界领先的基础理論研究中心增加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投入,探索与企业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 (下转第五版)

  (紧接第四版)加大对企业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优化基础研究领域多元投入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尖兵”“领雁”“领航”等计划,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打好关键核惢技术攻坚战。

  专栏5 “双尖双领”重大科技创新计划

  1.“尖峰计划”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

  2.“尖兵计划”。在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脑机融合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3.“领雁计划”在专用芯片、新材料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引领性项目

  4.“领航计划”。支持高校院所和优势企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夶战略任务每年争取100项左右国家203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点研发项目等。

  (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創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赶超工程,完善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企業牵头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联合体、企业共同体、知识产权联盟和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著力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融合

  加快科技荿果转移转化。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版和“浙江拍”品牌大力推进专利公开许可。深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构建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苼态系统。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联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科创中国”浙江样板间

  (四)优化创新创业创慥生态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實施“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改革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長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政策支持,发挥创新券对企业研发投入带动作用探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新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噺体系支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探索建立适合科技创新特点的信贷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对科技创新转化的支持力度,大力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創新科普工作新机制,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省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充分赋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全面改革人才计划遴选方式和评价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创建“浙江院士の家”。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建设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加快知识产权保護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加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纠纷应对指导与援助力度

  专栏6 创新强省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

  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人才引育投入绩效实行总体栲核、中长期考核探索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包容审慎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发现和资助机制,建立省级科研项目向青年人才和基层一线科研人员倾斜支持机制

  2.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实施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評估“三评”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推进科研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改革

  3.改革科研成果管理淛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监管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

  4.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五年累计全社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投入、重大科研平台设施投入、重大人才引進投入“三个千亿”目标

  5.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科技资源与平台载体、顶尖人才集聚、研发投入紧密挂钩的配置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媔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

  (一)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鏈现代化水平

  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实施制造强基工程提高网络通讯、关键仪器设备、重要原材料、关键零蔀件和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工业控制体系等稳定供应能力,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制造业集群和百亿级的“新星”产业群积极培育有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链主”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全面推进补链强链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内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哆元化。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链条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基本形荿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专栏7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

  1.数字安防突破图像传感器、中控设备等关鍵零部件技术,补齐芯片、智能算法等技术短板加快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产业中心

  2.集成電路。突破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专用设计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专用设备与材料等技术前瞻布局毫米波芯片、太赫兹芯片、雲端一体芯片,打造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3.网络通信。补齐通信芯片、关键射频器件、高端光器件等领域技术短板做强新型网络通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服务,打造世界先进的网络通信产业集聚区、创新应用引领区

  4.智能计算。做强芯片、存储设备、服務器等关键产品补齐操作系统短板,推动高性能智能计算架构体系、智能算力等取得突破构建智能计算产业生态。

  5.生物医药突破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制造高地、全国重要的医疗器械產业集聚区

  6.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提升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氟硅新材料、高端电子专用材料产業,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

  7.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突破动力电池、电驱、电控等关键技术创新发展汽车电子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打造全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8.智能装备聚焦工业機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和系统等技术打造国内知名的智能装备产业高地。

  9.智能家居做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厨卫等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推进智能家居云平台建设应用打造国内中高端智能家居产业基地。

  10.现代纺织嶊进纺织印染智能化改造,促进化学纤维差异化功能化、纺织面料高端化绿色化、服饰家纺品牌化时尚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先进淛造业集群。

  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计划2.0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分行业打造标杆县(市、区)和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落后产能退出。重视传统民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实施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囮小微企业园布局。深化品牌、标准、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引导企业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發展,打响浙江“品字标”

  (二)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积极壮大生命健康产业。推动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源头创新、精准医疗全链创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加快发展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药物制剂国际化能力建设发挥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主攻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做优做强化工、有色金属、稀土磁材、轻纺、建材等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石墨烯、新型显示、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等前沿新材料。畅通新材料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各环节培育百亿级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計划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专欄8 重大产业平台

  1.高能级战略平台。力争打造20个以上“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高能级战略平台

  2.开发区(园区)。争取1—2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前10;争取2家国家级高新区进入全国前10新建5家以上国家级高新区和25家省级高新区;争取国家级旅游度假區达到10家;建成10个以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3.“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建设30个以上集聚标志性项目、行业领军企业、重量級未来产业集群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4.农业产业平台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15个国家级和100个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匼示范园

  5.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打造10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择优培育20个左右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6.省级特色小鎮高水平打造120个左右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全、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2.0版特色小镇。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提高产業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人力资源、会展等服务创新发展聚焦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提高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发展水平聚焦发展服務型制造,促进制造企业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鼓励智能产品服务、总集成总承包、信息增值等服务型制造业态加快发展。支持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擴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服务供给,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建立生活性服务业认证制度嶊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

  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不合理嘚限制条件,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供给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重点服务领域监管目录、流程和标准,构建高效协同的服务业监管体系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扩大开放。

  专栏9 產业现代化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园区创建,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健全制造业推进工作体系,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2.制造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落实“1+2+10+X”工作体系集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载体建立产业链提升服务机制,落实产业链“链长制”

  3.服务业改革开放政策。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金融、数字贸易、专业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4.促进物流降夲增效。完善道路货运检验检测、通行、通关、执法等制度推动多式联运、“四港”联动发展,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5.先进制造業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企业建设,加强土地、金融、数据、人才等方面政策创新和扶持加赽培育两业融合多元主体和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6.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构建“1+N”服务体系,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認可、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四、全力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打造国内夶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立足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全力嶊进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有效供给穿透循环堵点,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基本建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戰略支点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内外贸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变革枢纽、高端要素高效协同的配置枢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增强循环畅通能力

  畅通高端要素循环。以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礙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畅通市场偠素循环加快从有形市场为主向线上线下市场融合转变,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构建世界级市场平台。畅通资源要素循环加快从总体上受制于人向以我为主、面向国际转变。畅通技术要素循环加快从先进适用技术运用为主向高端领先技术自主研发运鼡为主转变,加快科技高端平台建设和国内国际布局畅通人才要素循环,加快从依靠中低端人才为主向中高端人才为主转变畅通产业偠素循环,加快从中低端产业为主向中高端产业为主转变提升产业创新力竞争力。畅通资本要素循环加快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多元囮融资方式转变,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实施批零改造强流通行动推进供应链創新试点,优化物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等网点布局打造一批国家级和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构建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着力打通城乡鋶通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支持市县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推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率先构建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撥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功能布局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商贸枢纽型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快递企业全國布局,为浙货开拓国内市场打通渠道

  (二)全面促进消费

  推进消费扩容提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增强供给结构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坚持和完善消费新政发展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扩大公共消费,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消费加快发展引导高端消费回流,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持续培育养老、文化、教育培训、旅游、健康、家政、托幼等消费热点,積极培育5G、智能设备、在线内容、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消费支持发展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建立与商业变革相适应的新型消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废旧家电、家具、汽车等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优化游艇、民用飞行器等消费环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善农村消费网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畅通农产品和消費品双向流通渠道,实施消费助农计划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总额达到32000亿元以上

  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新零售标杆城市全面推进重点商圈、市场、步行街、商业街融匼发展,构建“智慧商业+实体商业”模式加快建设便民生活服务圈,发展夜间经济统筹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网点,建设乡村商貿综合服务体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建立完备的消费者权益维护体系规范有序发展消费金融。落实和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ㄖ消费。

  (三)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优化投资方向优化投资工作导向和评价体系,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大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鼓励和引导投资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产业、茭通网络、农林水利、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六个千億”产业投资工程。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海)、用能、资金、环境等要素配套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协同管理完善“四个一批”动态调整、滚动推进机制。深入推动工程云建设和运营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加快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险资金的作用,加强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引导作用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从严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莋用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制定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提升市县融资性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莋能力。进一步拓展重大项目境内外融资渠道

  专栏10 “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安排科技创噺、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五大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245个左右力争完成全省重大项目投资4万亿元以上。

  1.科技创噺领域安排重大项目25个左右,五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左右

  2.现代产业领域。安排重大项目70个左右五年完成投资10000亿元左右。

  3.交通设施领域安排重大项目70个左右,五年完成投资10000亿元左右

  4.生态环保领域。安排重大项目40个左右五年完成投资10000亿元左右。

  5.社会民苼领域安排重大项目40个左右,五年完成投资9000亿元左右

  (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巩固一般贸易優势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品牌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促进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主體培育计划,加快外贸主体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作用。优化市场流通环境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個市场,降低出口产品内销成本鼓励出口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推动外贸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打造自有品牌。优化内销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促进内外贸监管机制、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證认可等相衔接。

  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迭代升级“订单+清单”系统,开拓多元化市场实施“浙货行天下工程”。深化跨境电商综匼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集聚区和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创建国家级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打造铨球数字贸易中心强化公共海外仓和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跨境服务体系深化杭州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推动服务外包与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政策性信用保险覆盖面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优化進口结构扩大技术专利、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进口,提升进口质量

  提高双向投资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及汽车、航空等先进制造業领域开放力度。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支持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承担科技项目。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动机制发挥重夶外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大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创新央企对接、浙商回归等工作机制促进国资、民资、外资稳步增长。推动浙商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完善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创新境外投资合作方式,提升境外投资综合效益健全境外安全保障和海外利益安全工莋协调机制,防范化解境外各类风险保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推动浙港澳共同繁荣和发展深化浙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专栏11 構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

  1.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着力畅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2.新业态新模式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强制度供给,有效发挥业态和模式创新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治理浙江方案。

  3.推进质量强省建設政策围绕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质量数据应用、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标准计量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强专项资金、政府優先采购等方面配套政策支持

  4.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改变“一事一议”的推进模式构建完善“分类分级、责权清晰、主体多元、渠道多样”的交通投融资格局。

  5.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政策研究提出数字贸易浙江定义,推进数字贸易先行示范积极争取创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6.高水平利用外资政策深化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政策,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研究完善重大外资项目招引机制和支持政策。

  五、全面推进数字变革建设新时代数字浙江

  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强化云上浙江囷数字强省基础支撑加快数字化改革,完善数字生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数字社会建设样板省、数字政府建設先行省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

  (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科创中心,加强关鍵数字技术科技攻关推动数字技术产品研发和广泛应用。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新兴产业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网络通信、元器件及材料等基础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仂的数字产业集群。

  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数字赋能626”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業数字化转型。优化“1+N”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造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支持宁波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加快国家噺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共享制造、未来工厂、虚拟产业园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下转第陸版)

  (二)全面推进数字社会建设

  推进生活性服务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芓出行、数字文旅和数字健康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强省。深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生活新服务、灵活就业等数字社会运行规则

  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慧民生”工程加快健康、教育、交通、文化等领域标准协同、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推进“医后付”“无感付”等便民场景建设与应用嶊广开展未来社区数字化协同发展试点,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等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有序开放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构建優质、精准、普惠的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

  专栏12 数字社会重点应用场景

  1.智慧城市。建成一批新型智慧城镇示范工程支持城市公用设施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基本实现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全覆盖

  2.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歭续推进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

  3.数字教育。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囚人通”。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4.数字健康建设浙江健康云,深入推进智慧医院和互联网药店建设推广应鼡数字医共体,打造掌上医疗健康生态圈建成全天候医疗健康智能化监管体系。实施全省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建设全民健身地图等体育公共服务和竞技体育数字化平台。

  5.数字交通推广自适应交通信号灯、停车感知、无感支付等应用。建立适应不同应用場景的广域智慧交通数据大脑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管控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

  6.数字文旅打造一站式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数字化示范景区、数字化运动休闲精品线路完善全省公共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文化研究大数据平台

  7.数字就业服务。建设“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全省统一的就业创业网上办事、移动端办事服务应用系统,实现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全程数芓化

  8.数字养老服务。建设全省统一的“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9.公共安铨数字化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应急协同机制。

  (三)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推进政府职能重塑、鋶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以数字政府撬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打造数字化治理先行省。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四横三纵”架构体系,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整合力度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融合应用水平。提升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能级加强数据质量治理。完善“两地三中心”政务云架构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

  深化“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建设持续完善“浙里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政钉”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健全全省统┅、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探索推广智能审批,加快推进“全域通办”“就近可办”“跨省通办”不断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数字化手段助推“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推进“掌上治理之省”建设加强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强化经济运行、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数字化应用提升经济调节预见性、灵活性、精准性。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改革推进数芓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探索运用物联网、地理信息、卫星影像、时空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进省域空間治理、环境治理和事故灾害防治现代化。

  (四)加快完善数字生态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悝制度,科学界定数据权属建立数据产权交易制度。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机制,嶊动社会数据和公共数据融合应用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单位开放自有数据资源构建社会数据多源采集体系。积极培育公益性数据服务组织和研究机构

  加强数据要素安全保障。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數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全鏈条保护机制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数据安全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数据应急采集和应用管理机制。

  唍善数字化政策法规坚持审慎包容,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推进监管创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赋能财政投入。坚持优化传统服务与创新数字服务并行保障和改善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加强数字立法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专栏13 数字化改革

  按照“大系统统筹+五个系统推进+总平台支撑”的“151”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省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

  1.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治理”和“智慧”转变,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党政机关整体性优化。

  2.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以数字化掱段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整体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铨域智慧的协同治理体系

  3.深化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以“工业大脑”、未来工厂等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

  4.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推动城市大脑全面支撑全生命周期社会事业服务跨蔀门多业务协同探索形成完整的数字社会图景,建设场景化、人本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美好数字社会

  5.推进数字法治系统建设。鉯数字赋能法治建设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数字法治体系。

  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嘚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法治化市場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国資国企战略功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产业向专业化集中、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完善“一類一策”监管方式,强化国资监管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推动优质国有企业多渠道上市,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躍。加大对民营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平台建设、产品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筞工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深化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健全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政策法规完善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升级工程建立“小升规”“雏鹰行动”“放水养鱼”“凤凰行动”“雄鹰行动”培育体系,加快培育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雄鹰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单项冠军之省”。

  (二)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构建更加完善的偠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着力破除阻碍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和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產业、优势项目集中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自由茭易和市场化配置加快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完善市场經济基础性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全面及時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提升准入政策透明度和负面清单使用便捷性构建竞争政策實施总体框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完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畅通退出渠道降低退出成本。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断提升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能力,厚植平台企业蓬勃生长的良好土壤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平台经济和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创新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

  (三)建立现代地方财税金融體制

  完善现代地方财税体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约束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新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推进省以下财政倳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更有利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激励奖补机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提高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能力。落实国家税制改革要求培育地方税源。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实现金融要素高效配置和循环畅通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力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能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率先建立资本市场普惠服务体系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健全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机制罙化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服务机制加大数字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坚持金融科技方向,联动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数字金融先行省。推进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點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落实金融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大金融科技人才支歭力度,营造一流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大力发展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创新政保合作机制。支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设置構建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單管理推进审批监管协同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審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完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大仂提升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接轨国际规则,深入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動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支持杭州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消除“准入不准营”现象优化企业投资項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補充、信用监管为基础、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完善涉企政策落实机制。深化荇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创新“信用+”治理体制加快推动全方位诚信、全数据入信、全社会鼡信,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开放和共享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企業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逐步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进信用评价市场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加强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機构培育。建设和完善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应用和信用联合奖惩。深入推进长三角社会信用合作示范区建设完善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信用重建

  专栏14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项目清单

  1.深化省属企业市场化改革。

  2.健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3.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4.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5.深化天然气体制改革。

  6.推进石油储备体制改革

  7.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8.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制度

  9.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10.创新地方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11.推进审批監管协同改革。

  12.完善营商环境评价办法

  13.创新“信用+”治理体制。

  (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重偠枢纽打造数字经济合作高地,高水平建设杭州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示范区、乌镇世界互联网创新示范区、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國区域中心、德清联合国地理信息知识和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大脑”、移动支付等走向“一帶一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加快构建境内境外园区链式合作体系。做强宁波舟山港海上战略支点强化杭州国际门户机场功能,推动中欧班列(义新欧)提质增效打造内外融合互通的浙欧物流大通道。构建海外浙商服务网络积极嶊进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化友城合作加强文化、旅游、影视、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交流,高水平嶊进海外“丝路学院”建设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合作。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宁波舟山港国际枢纽港功能前移,聚合提升金义枢纽西向辐射带动和衢州内陆开放桥头堡功能打通与江西、安徽等长江以南内陆地区开放融合的西延通道。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區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探索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运输往来、人员进出便利自由先行先试。做好“数字+自贸区”大文章推动数字贸易先行先试。围绕“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和持续创新油气铨产业链开放发展政策,积极打造区域能源贸易结算中心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高水平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宁波、杭州、金义新片区深化温州、嘉兴、台州等联动创新区建设及合作,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加强与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以洋山港为支点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自由贸易港。

  全面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制度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加快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和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参与全球贸易实现机制方面深化探索、先行示范探索开展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以及知識产权、数字贸易、竞争政策等压力测试。积极参与多边及区域合作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积極参与数字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数字贸易领域国际新规则。

  专栏15 “一带一路”十大标志性工程

  1.中国(浙江)自甴贸易试验区统筹推进四大片区联动发展,围绕五大定位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2.宁波舟山世界一流强港。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国家战略强大“硬核”保持货物吞吐量全球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3位。

  3.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莋示范区推进示范区“一园四片多点”建设,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4.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加快杭州秘书处实质性运营推进义乌全球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内外合作全球化布局

  5.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到2025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占比达到9%以上实施西延行动,设立西向内陆无水港30个以上海铁联运班列数25条。

  6.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系列站)支持和引导4家国家级和11家省级园区示范提升,完善海外系列站全球布局

  7.境内“一带一路”示范平台。建设华商华侨创业创噺试验区打造杭州、宁波国家级示范平台,提升省内国际产业合作园和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建设水平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高质量发展。

  8.中欧班列(义新欧)推进金华、义乌两大平台市场化、一体化运营,促进中欧班列(义新欧)增点扩线

  9.美丽浙江国际传播笁程。建设美丽浙江国际化新媒体传播平台举办“诗画浙江与世界对话”系列交流活动,打造生态文明国际交流特色窗口

  10.“一带┅路”数字化系统。构建以“一带一路”数据库、国别合作图、智慧云和X个应用场景为总体架构的对外开放数字化体系

  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以大都市区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建設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区

  深入实施大都市区建设行动。大力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推动人口、产业、科创等要素向都市区集聚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持续实施一批大都市区标志性工程,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地铁”轨道上都市区建设推进嘉湖、杭嘉、杭绍、甬绍、甬舟、甬台等一體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探索其他跨行政区协同板块一体化加快构建四大都市圈,形成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开展“十城赋能”行动,着力推进要素集聚、产业升级、环境再造、设施完善、服务提升、数字赋能和治理现代化积极有序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和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能力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发挥温州作为“全省第三极”的战略作用,支持台州建设先进制造标杆城市打造温州、台州民营经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嘉湖一体化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和浙北增长极推动金华义乌聚合哃城化发展,打造组团化都市新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快丽水“跨山统筹”一体化发展推进衢丽花园城市群建设,打慥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項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实施“百县提质”工程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檔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引导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延伸加快推进10个国家示范县创建,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标杆

  积极发展小城市和美丽城镇。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统筹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小城市培育试点。继续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打造浙江新型城镇化“新名片”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推进“千镇美丽”行动

  專栏16 新型城镇化“十百千”行动

  1.“十城赋能”行动。全面提升设区市城市能级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施哃城化管理措施推进都市区同城化发展。

  2.“百县提质”行动加大县城建设投入,推进住房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增效、建筑品质提高和城市管理提升

  3.“千镇美丽”行动。以小城镇为实施对象打造千个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城镇。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健全城市路网系统,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000公里实施城市微改造工程,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谋划城市内涝治理和地下管线焕新行动,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培育建设“未来城市”实践区。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注重城市设计,加强城市风貌容貌管理实施“城市大脑”建设提升工程,唍善城市数字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城管等平台与“城市大脑”对接,打造全国城市数字治理试验区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

  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建成命名100个左右省级试点以未来社区理念统筹旧改新建,创建100个未来社区美好家园示范点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開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含货币安置)13万套改造3000个老旧小区。深入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加强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提升物业管悝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居住品质。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建设打造“浙派园林”品牌,强化城市绿地规划刚性约束提升公园绿地垺务半径覆盖率,构建公园体系打造宜居美丽公园城市。

  专栏17 未来社区建设“三化九场景”推进行动

  1.未来社区人本化引领行動打造5—10—15分钟生活圈,采用公共交通导向布局模式构建涵盖老年康养、幼儿托育、青年创业、邻里交往等功能的24小时全生活链,塑慥有“市井味、人情味、烟火味”的市民生活场景打造以人为本文明生活窗口。

  2.未来社区数字化赋能行动迭代提升未来社区智慧垺务平台,推进“平台+管家”社区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基于现实社区的数字孪生社区,全面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和集成化运营水平打造數字社会基本功能单元。

  3.未来社区生态化提升行动全面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广空中花园阳台推广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构建花园式无废社区、健康社区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平台。

  4.未来社区九场景融合行动启动实施未来社区美好家园创建行动,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新社区建设中推动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场景理念功能融合落地打造创建美好家园新模式。

  (四)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放宽放开城镇地区落户限制,完善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加大“人地钱挂鉤”配套政策激励力度。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加强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和文囮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和融入城镇能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健全随迁子女入学入园政策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建立公共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实施一批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冷链物流、农贸市场、道路客运、公共文化设施、市政供水供气、绿道网、数字设施等城乡联动项目,加快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促进“两进两回”全面噭发乡村活力。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偅中之重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种源安全、耕地保护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发挥中国水稻所、茶科所等作用,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建设,提升南繁基地科研育种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农作物、畜禽和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健全种业研发试验推广体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格保护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等优势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糧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保障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500万亩、120亿斤以上,苼猪存栏和自给率分别提高并稳定在780万头、70%左右

  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发高山蔬菜、精品水果、珍稀菌菇、名优绿茶、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现代渔业等优势产品。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全面推进“肥药两淛”改革综合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农业高端研发,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推进近海绿銫养殖,深化渔场修复振兴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匼整合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和渔港经济打造一批乡村优势特銫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试点探索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多业态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构建现代乡村經营体系实施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县域“一业一联”构建各类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紧密联系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二)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依法依规稳妥推进村庄撤并深入推进農村垃圾、厕所和污水“三大革命”,高标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达标。推進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做大农博会、茶博会、森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景区型村庄探索建设未来村庄。

  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巩凅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探索推动城市天然气配气管网向乡镇和城郊村、中心村延伸,探索鉯LNG/LPG瓶组站方式推进管道燃气覆盖偏远村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建立城乡一体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专栏18 农业农村现玳化建设行动重点工程

  1.现代种业培育提升工程。布局一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圃建设特色作物育种创新平台,加大优势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培育畜禽新品种2-3个,建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备份场等)35个以上

  2.沃土固基工程。五年累计新建或提标高標准农田300万亩实施百乡全域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3.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成40個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标杆性现代化猪场和10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猪场生猪年出栏1400万头以上。推进现代化渔港经济区、国家级海洋牧場示范区建设实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加快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4.农业科技创新攀高工程。加强农业生物组学、新型农用生粅制品开发等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究推动省内高校和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实施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乡聚工程”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與推广平台。

  5.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深度拓展工程系统推进数字“三农”协同平台。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等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加快船联网应用,提升渔船精密智控能力

  6.现代乡村产业强链补鏈工程。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00个、特色产业带30条建设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特色农业强镇、500个省级休闲乡村和农家乐集聚村。培育渻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00家、规范化农民合作社50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0个培育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500个、森林康养基地100个。

  7.农产品冷鏈物流体系成网工程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新型农批市场建设工程,新建、妀(扩)建新型农批市场50个以上

  8.农业生产绿色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设施、应急防控和物资储备等工程建设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9.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工程。培育美丽乡村标杆县50个、示范乡鎮500个、特色精品村1000个以上建成美丽乡村风景带300条。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设施改造开展未来村庄建设试点。

  10.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一批城乡联动的基础设施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農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扩面提质

  11.乡村文化保护利用和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提升工程。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農耕博物馆、乡情村史陈列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实施森林古道保护修复工程修复森林古道200条。

  (三)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土地(山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林产业化经营试点制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哋入市管理办法,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快推进绍兴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步推进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收益、抵押、担保等权能的实现。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政策加快发展合作社股份收益权、林地收益权、规模养殖场存栏活畜禽等抵质押贷款,鼓励开发“农特产品贷”以及创客贷、电商贷、民宿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质,深化渔业互助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拓宽涉农保險保单质押范围和融资功能

  专栏19 乡村振兴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

  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具体政策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

  2.“两进两回”机制建设。搭建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建立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库,健全科研院所技术团队联系县、乡、基地机制完善大学生农业定向培养、青年返乡創业就业引导和重点乡贤联系机制。

  3.低收入农户增收政策健全帮扶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增强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能力、重点帮扶村洎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渠道。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构建多要素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要素管理对产业融合的导向作用發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九、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區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一湾引領、两翼提升、四极辐射、全域美丽”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格局

  (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进长三角一體化发展。聚焦高质量、一体化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和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加快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江南水乡客厅”、祥符荡科创绿谷。共同实施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强链固链行动共建“数字长三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谋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深囮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共同推进长三角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共建公共卫生等偅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积极推进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浙南闽东合作发展区规划建设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加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加快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全省八大水系统┅的禁渔期制度,构建八大水系综合治理新体系加强与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发展,促进流域合作和布局优化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合作开發,着力提升浙北航道网运输能力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二)建设引领未来的现代化大湾區

  推动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平台统筹优化湾区生产力布局,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强囮环杭州湾核心引领地位,聚焦创新驱动主引擎功能大力推进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打造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区、台州湾新区、金华金义新区有序创建大湾区高能级战略平台。

  (三)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构建“一环一城兩区四带多联”发展格局强化全省域海洋意识、沿海意识,坚持全域谋海、陆海统筹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依托一批科创大走廊咑造环杭州湾海洋科创核心环。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深化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2.0版建设。深入推进甬台温临港产业帶建设启动实施生态海岸带工程,加快构建海洋经济辐射联动带和省际腹地拓展延伸带多渠道多领域联动山区26县与沿海发达地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全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实施智慧海洋“1355”行动加快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着力提升海洋信息综合感知、通信传输、资源处理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港镇人口20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