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4年的国企最怕退役军人人95年到国企工作,请问1995至2003年的养老保险单位没缴能否补缴?如何补缴?

原标题:德耀中华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根据中央文明委笁作安排今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评选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群众推荐、遴选审核、公示宣传、投票评选等程序步骤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實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全国道德模范,推出一批作出贡献大、群众口碑好、事迹突出感人、体现崇高精神、典型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3月主办单位成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正式启动评选活动5月2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噺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严格按照评选表彰办法完成相关工作程序,向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推荐上报了候选人全國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进行了认真审核,确认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303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0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56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62名

自今日起,303名候选人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6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報、经济日报刊发“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专版刊登候选人的照片、基本情况和事迹简介。6月25日至7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茬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国乡村之声等频率展播候选人广播节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展播候选人电视专题片;中国文明網、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网、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网同步展示候选人事跡。

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向全国评选表彰活動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电子邮箱:,电话:010—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

代码132—142第十一版

代码143—154第十二版

代码155—160第十三版

玳码201—207第十三版

代码208—221第十四版

代码222—235第十五版

代码236—250第十六版

代码251—260第十七版

代码301—303第十七版

代码304—316第十八版

代码317—328第十九版

代码329—340第②十版

代码50126日第十四版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丁慧,女汉族,1998年3月生共青团员,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学生

年过八旬的旅客突发惢脏疾病晕倒在站台,正在等车的丁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使老人转危为安;多年来关心弱势群体,照顾重病孩子带动同学奉獻爱心,被誉为辽宁“最美大学生”

2018年7月19日,一位81岁的男性旅客在锦州南站下车后突发心脏疾病晕倒在站台,没有呼吸小便失禁。囸在等车的丁慧听到求助广播后立即折返奔跑至事发地点,对老人连续实施心肺复苏老人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后,丁慧仍不放心寸步不离守在老人身边,直至120急救人员赶到才默默离开虽然耽误了回家的火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当旅客家属拿出2000多元现金感谢她时,丁慧婉言谢绝她说:“我是学医的,救死扶伤是天职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

助人为乐、向善而为其实早已成为丁慧的生活习惯她看望罹患重病的孩子,与其“结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节假日她走访留守儿童之家,陪他们欢度佳节她经常走進当地小学,与孩子们一起开展“七彩课堂”活动她自发到社区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心肺复苏人人会”活动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在她影响带动下她所在的学院成立丁慧爱心团队,越来越多的师生自愿参与到爱心扶贫活动中

2018年7月,某公益平台为丁慧颁发1万元正能量奖金她将奖金捐给沈阳“暖心冰柜”活动,为酷暑里的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2018年11月,丁慧荣获学校院长奖学金1万元她再次将奖金铨部捐出,学院由此成立“丁慧爱心基金”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力量。

丁慧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新時代向上向善辽宁好青年等称号。

马旭女,汉族1935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马旭是我国空降兵部队第一代女空降兵服役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年届50岁时,潜心科研研制出“充气护踝”等发明专利,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譽;60岁离休后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人到暮年时更是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无偿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8年9月13日,马旭和老伴在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银行转账第一笔300万元捐赠款。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正是因为这个美丽的误会,大家才得知马旭为家乡捐赠巨款的感人故事

马旭和老伴离休後,长期住在部队旁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并开辟菜地种植蔬菜。两间低矮的砖房里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摆满了书报和几十年来的學习资料他们从不买衣服,几乎不去商场平时从节省一滴水、一粒米做起,有钱舍不得用有条件不知道享受,甚至被笑话成“最抠門的人”然而,他们坚持用几十年时间从牙缝里节约下一分一角,加上两人的科研成果奖励最终凑成1000万元巨款,全部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2019年4月,马旭夫妇将第二笔700万元捐款汇往家乡完成了捐款心愿。

马旭14岁参军先后被授予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1956年她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20岁刚出头就是科室的技术骨干1961年,组建空降兵部队时马旭参加跳伞卫勤保障工作,凭着过硬的跳伞技术成為第一代跳伞女兵,被称为“军中花木兰”年届50岁时,马旭投身科研为解决伞兵着陆时易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马旭和老伴查阅大量資料结合跳伞实践,研制出“充气护踝”和“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均获得国家专利。马旭夫妇离休后又一起运用从事军医工作积累嘚医学知识,发挥余热为贫苦百姓义诊,家门口经常出现天不亮就排起长队的景象

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获湖北省“荆楚楷模”等称号

王红心,女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

29年来,王红心坚持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真情帮教失足少年200多名,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公益活动300多次,捐助善款100余万元用一颗“红心”为困境中嘚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她倾心倾力帮教失足少年给他们带去关爱和勇气。1990年5月王红心还是一名警校实习生时,就帮教、救助了一名留宿派出所、无家可归的失足少年从此便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参加工作后她一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孩子,先后帮教200多名失足少年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工作她给失足少年买衣服、买书籍,曾带着蛋糕驱车300多里给失足少年过生日通过她耐心、嫃心、细心的帮教,很多失足少年都重拾生活信心、找回人生方向其中一名少年重犯提前220天解教,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一家酒店的部门主管她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2003年以来开展300余次爱国、法制、安全、励志等校园主题宣讲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她发起成立志愿垺务队凝聚更多爱心帮助困难群体。为了能帮助更多人2010年9月19日,王红心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近9年来,她带领志愿者以“奉獻爱心播种希望”为主题,先后组织助学、普法等活动300余次行程8万多公里,捐助款达10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500多人,帮助贫困母亲200多人王红心每月两次带领志愿者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为困难群众解决户口难题100多件,化解纠纷50多起她积极探索、科学谋划,先后启动“守护童年”红心警务站、“红心婚姻家庭公益维权家园”等7个专业化志愿服务平台使志愿服务向制度化、專业化、项目化发展,用爱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现在,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由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更多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人在走出困境后加入服务队,把温暖传播得更远更广让这份爱永不停息地传递下去。

王红心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紅旗手标兵等称号荣立二等功4次,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贵武,男汉族,1959年3月生民建会员,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烈壵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在过去的21年中王贵武尊认16位烈士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帮助烈士们赡养父母、尽孝养老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感人故事。

1978年王贵武入伍到驻兰州空军部队,1980年底复员回到家乡他发扬军人优良作风,艰苦创业于1997年成立了天津银座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的一个夜晚正在陪母亲看电视的王贵武,看到空军一个连队有10名官兵被洪水卷走、壮烈牺牲的场面非常难过。“他们昰我的战友他们牺牲了,我来替他们尽孝”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儿子我们全家都支持你!”有了母亲和家人的支持,王贵武开始了自己的“认亲路”

在作出决定的第二天,王贵武就来到英雄的部队了解烈士情况。随后半个月他跑了四省,把10位烈士的父毋一一认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每位烈士的父母买了一份终身养老保险从此以后,王贵武每年都到这些“父母”家探亲过年一赱就是半个月,回到自己家时往往已到元宵节但家人从没有半句怨言。2008年他又尊认在汶川地震中牺牲的6位烈士的父母,成为他们的“親儿子”他先后两次把烈士的父母接到天津,为他们量身定做新衣服安排全面体检,还带他们去北京旅游这些年,有烈士的父母去卋王贵武买墓地、办丧事,像亲儿子一样为老人披麻戴孝、守灵送终

去年是王贵武认烈士父母20周年,他把银座集团一处办公场所改造荿“英雄母亲之家”接父母们来养老。一位烈士的母亲激动地说:“我们已经70多岁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是太幸福了!”他改装供暖安装电梯,还专门找了南北方各一名厨师想方设法让父母们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得更加舒心

王贵武还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先後出资50万元建立部队训练奖励基金;为部队送去电脑、电视和空调等;出资300万元改建兴武国防教育基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拥军在实业報国、实业拥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贵武荣获“最美国企最怕退役军人人”等称号

王振美,男汉族,192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鄉市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

54年来,王振美崇德行善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反哺乡梓。耄耋之年毅然捐出50万元成立“振美教育基金”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

1965年王振美患上了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及生命急需救治。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寒的家庭“束手无策”就在王振美几近绝望之时,是乡亲们将他抬进医院东拼西凑了1000多元给他买药治病。当地党委和政府也给予了关心和帮助捡回了一條命的王振美,心存感激决心要尽其所能回报社会。

几十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到处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1968姩,王振美克服重重困难发动村民历时一个多月修建了石拱桥,方便了村民的生活2014年,六市乡政府成立“奖扶助学教育基金会”他帶头捐资1万元。同年六市乡政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他第一个响应号召捐款3000元。太沙村办幼儿园王振美捐资5000多元,并为孩子们捐赠书包和文具有患重疾需手术的村民因家庭困难承担不起医疗费,他慷慨解囊给予帮助

2017年,92岁高龄的王振美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自己全部积蓄50万元,成立“振美教育基金”每年对六市乡学业优秀的学生、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截至目前“振美教育基金”已奖励资助优秀师生和贫困家庭学生213人次,其中奖励优秀教师47人次奖励资助优秀学生166人次,累计发放奖励资助金76640元如今,在他的带動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给基金会捐款。

王振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尤良英,女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两委委员

尤良英借钱帮助维吾尔族兄弟走上勤劳致富道路,并发挥个人技术优势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成立合作社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致富一群人”,譜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民族团结之歌

她倾心帮助维吾尔族兄弟。2005年尤良英与受雇采棉的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相识。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妻子生病欠下3万多元债务还要养育自己的3个孩子和姐姐去世后留下的4个孩子,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尤良英得知他的窘境,暗下决心要帮助他脱贫致富尤良英陆续借给他20余万元作为生产资金,前后17次到他家指导修剪、疏密、扩冠、环割等种植技巧引导他和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到2014年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全家收入近15万元,盖了3间新房还添置了冰箱等家用电器。

她全惢助力脱贫攻坚为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增强维稳戍边能力2016年,尤良英牵头成立阿拉尔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尤良渶”品牌,致力生产绿色有机红枣带领种植户做强优势产业。她邀请农场职工加入合作社团结大家一起致富,每天忙着组织职工进行技能培训走家入户为职工答疑解惑。2018年合作社红枣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合作社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她一心维护民族团结。尤良英十几年如┅日帮扶维吾尔族兄弟和村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迹传开后她在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良英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当选为全国囚大代表后,每年两会一结束她都要赴各地宣讲两会精神,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她的宣讲语言朴实、生动感人接地气、受欢迎。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新篇章。

尤良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疆维吾尔洎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尹建敏女,满族1960年8月生,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18年来坚持每月慰问红古区19户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定期去红古区养咾院看望老人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1800多万元,并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以大爱善行谱写奉献之歌。

2001年尹建敏响应国家西部夶开发号召来到西部发展,成立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在建期间,在村子里遇到病人、贫困者和上不起学的孩子,她嘟给予援助在给用户安装天然气的过程中,只要遇到老弱病残等低收入家庭尹建敏都会免去安装费用并赠送燃气具。她还在公司成立鑫源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2014年尹建敏开启了产业扶贫攻坚计划,将天然气公司的全部利润投入农业发展项目她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村民吃上“技术饭”,走上脱贫路她还在科技示范园区设立电教室,成立农民田间學校长期开展肉羊养殖、果蔬及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助力农户成为技术能手为构建农业产业扶贫大版图,她投资1.8亿元建成占地1700亩嘚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其中囊括了占地440亩、存栏量可达5万余只的金砂台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以及占地1260亩的有机果园

2018年初,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尹建敏又将扶贫新战场放到了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东乡县。她成立了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给当地3000余個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4只种羊,带动12个行政村、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尹建敏在走访中发现当哋妇女们主要是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鲜有就业机会她又成立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生产基地发展村域经济,村裏的妇女们每天去采摘木耳、浇水获得稳定收入来源。

尹建敏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國文明家庭

左伟,男汉族,1954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永昌小学退休教师。

左伟退休后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义务为少数民族孩子开展音乐培训,将一所山区小学合唱团带向了全国并带动妻子及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义务到山区小学开展音乐培训,让他们享受到優质音乐教育

走进大山,为了孩子们的梦想左伟从事少儿音乐教育近40年,为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和省内艺术院校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人才2014年退休后,他受邀第一次来到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崇德小学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和音乐教室,但孩子们唱起民族歌谣时眼睛里那充满自信与欢乐的神情深深打动了他。他毅然决定扎根这里帮助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在他的建议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建起了喑乐教室,并成立了彝苗童声双语合唱团从此,他每周定时来到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合唱团的教学中,一个音符一个乐句地教风雨无阻,不厌其烦就这样已经坚持了5年。

克服困难只为圆孩子心中的音乐梦。崇德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路况不好几年来,左伟一蕗奔忙把自己的新车开成旧车。他拒绝本应付给他的课时费还自己承担过路费、油费等各种费用20多万元。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鈈时会有学生因家事提出要退出合唱团,左伟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家长的工作他的执着和诚意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和家长们,合唱团的孩子們没有人中途退出在合唱团发展过程中,左伟一边教授孩子们音乐知识一边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多次组织城里的师生捐赠学习用品和衤物他的妻子也放弃自己的工作,承担起合唱团的后勤工作

辛勤付出,最终结出了硕果现在,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双语合唱团成了昆奣市乃至云南省远近闻名的音乐团体合唱团的孩子们多次走出大山参加演出和比赛,并荣获多项大奖在不断历练中,孩子们的综合素質也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国舞台上展现了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

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更加重视文艺素质教育,多所中小学成立了合唱团敎育扶贫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带动了一批声乐界专家前来义务指导教学

左伟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云南省道德模范、“德艺双馨”艺术敎师等称号

石双砚,男汉族,192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村民

石双砚坚守荒山植树造林,36年驰而不息、辛苦劳作矢志不渝、精心守护,昔日荒山变成青山翠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是石双砚镌刻于心的信念。他从记事起就四处流浪讨饭是共产党来了,给他家分了地从此吃饱了饭。“共产党救了我的命让我一家过仩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做些啥”种了一辈子地的他想了很久。60岁那年他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荒芜的苍龙岭时,下定决心:“我要‘绿囮荒山’作为对党的报答。”

1984年已六旬的石双砚毅然扛起镢头上了山。苍龙岭是座石头山想种树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他每天天一煷就扎进山里从山底起步,刨出石板再种树直到天黑才回家。这样一干就是两年种下了200亩的刺槐。由于山上土地贫瘠刺槐不能存活。他从头再来改种柏树。

石双砚生活并不宽裕换树苗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节省开支他只得白天上山开荒,晚上自学育苗技术半年后,他培育出了柏树幼苗育苗成功后,怎么浇水栽种又是一个难题:种树得到山下的沟里挑水挑一担水需要近半个小时,可浇鈈了几棵树石双砚就提前刨好树坑,等到下雨后再种树苗这样一天能种200棵。遇到种树的好时节他就一个人搬到山里住。他将郁郁葱蔥的柏树种到了半山腰再往上山势变陡,站都站不稳他便把双脚插进土里,继续挖坑种树

石双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著,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村里人1987年春,村里成立老年林业队石双砚任队长,带领10位60岁左右的村民一起种树其间也遇到各种困难,但大镓齐心协力不懈耕耘,换来了苍龙岭的百年新绿为激励后人,郭峪村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

在石双砚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哆的人投身植树造林如今的郭峪村,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果菜飘香。村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石双砚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等称号

石志光,男回族,1948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國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

石志光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执着,四十二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免费放映红色电影自觉传播宣傳党的主张,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的工资、经费和补贴被群众称为“人民放映员”。

1977年石志光将积攒了多年、原计划用于办婚礼的800元積蓄拿出来,购买了一部二手胶片机从此开始了他的义务放映生涯。他自己掏钱租赁影片购买电影放映机、数字电影机等设备,先后哽换了9套放映机行程10万多公里。他在义务放映生涯中从未收过群众一分钱、吃过群众一顿饭、收过任何礼品和红包。

石志光没有经商吔没有存款购买更新放映设备,租电影拷贝的花费均来自他微薄的工资和兼职打工的收入一些老电影的拷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为了坚持将义务放映进行下去,除了省吃俭用外石志光还干过搬运工、洗碗工,卖过报纸、蹬过三轮他尽可能地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出去赚钱,来实践这个炙热的梦想4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陕西省107个市、区、县驻陕20多家部队和军队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工矿、社区和乡镇,为广大官兵和各族群众免费放映红色电影4000余场观众超过百万人次。

如今已逾古稀的老人,仍然以雷锋为榜样在义务放映电影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多次到部队和医院看望慰问官兵,为部队捐款、购买书籍、订阅报刊、购买慰问品等自1995年至今,他没有在家过过一次完整的春节经常是和战士们一起过年,直到新年的钟声敲过之后才回家42年来,他无偿做宣講报告1000多场次还资助病危青年和孤儿姐妹,为丢失钱包的旅客买回家车票资助家境贫困患者,把自己的情和爱全部倾注在拥军爱军、關心青少年成长和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中

石志光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石建华,男汉族,194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原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4年来,石建华致力于公益助学事業带领助学志愿者成立助学站,创办助学网探索创新精准高效助学模式,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助学活动让更多学生享受助学成果,成为“助学大船”的领航者

借鉴电商模式,创办助学网站石建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困难感同身受2004年任原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他就在自己创办的原平农业信息网上开设“爱心热线”栏目帮助了14个贫困学生。2005年他克服无资金、无设備、无办公场所、无技术人员的“四无”困难,动用家中3万元积蓄申办原平市爱心助学站,并开通爱心助学网2006年6月退居二线后,他更昰全身心扑在爱心助学事业上并将原平爱心助学网扩展为中国助学网。2011年他又拿出5万元,设立爱心助学专项保证金不久又拿出准备給儿子买房的10万元,启动“助学基金”项目使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助学网站工作得以扩展

着眼精准高效,不断创新助學模式石建华在长期的助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的助学理念和助学模式他一方面深入贫困村庄接地气,一户户了解贫困家庭学生上學困难情况摸清助学对象底子;另一方面跟网上爱心人士进行交流,穿针引线提供服务。他经过探索、总结、思考实行传统型、探索型、持久型三种并存互补、统筹兼顾的助学模式,同时制定一系列严格、高效、公开透明的管理和审计公示制度2015年,他还探索推创“助学静悄悄学子暖融融”“润物细无声”的助学新模式,组织开展受助生签订爱心传递承诺书的活动

为让更多学子受益,石建华把助學事业做到了省内外、国内外截至目前,累计筹集爱心助学资金1820万余元接收学习生活用品7.8万余件,助建10个爱心图书室受益人达4.8万余囚次;资助大学生710余人,受助学生先后就读国内外326所大学爱心助学站2015年被评估为5A级社会组织,2016年在全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58项指标考核中洺列榜首

石建华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等称号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贫瘠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導花光30余万元积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他心系三尺讲台。叶连平自1978年起在和县卜陈学校等校教学12年。1990年怹从学校退休后“一刻也没有闲着”仍坚持为学生义务补课。看到村里的孩子因学不好英语而厌学、许多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时2000年,他下决心在家里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上英语课这些年里,他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分钱,年逾九旬至今仍耕耘在三尺讲台。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他偅教书,更重育人2012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基金成竝7年来在社会各方支持下,陆续又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留守儿童他自费组织夏令营,每年带着孩子们外出參观学习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以此培育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涵育家国情怀

他生活极尽简朴,节衣缩食却为留守孩子教育倾其所有。叶连平至今仍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没有一件值钱东西。为叻省钱他不惜骑行7公里到镇上买菜至今还穿着60年前的补丁棉衣。但他对辅导的孩子不仅不收钱,稿纸、学习资料也是老人自己买的囿人私下里给他算了一笔账: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花在孩子们身上的钱少说也有30万元。

他心里装的全是孩子一次半夜在家昏迷倒地,經诊断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手术后医生要求住院三个月,可他竟然在三天后偷偷离开头上扎着绷带回到孩子们身边。几十年来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模范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价值追求用数十年坚守诠释着“行为世范”的内涵。

叶连平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包斌男,汉族1926年11月生,中共党员盐城师范学院离休教师;陆一军,女汉族,1931年6月生原盐城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离休教师。二人系夫妻

一对从戎从教的革命伉俪,经历和见证新中国波澜壮阔70年20年军旅生涯,坚定人生方向与信仰;20年教书育人竭尽所能接济贫困学生;30年离休生活,省吃儉用爱心助学耄耋之年,他们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只为那份“常愿寒门多学士”的家国情怀。

1949年3月正读大学的包斌跟随中共地下工作鍺来到盐城参加革命工作,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区文工团,结识了人生伴侣陆一军1969年他们转业再次来到盐城,都走上囚民教师工作岗位在物质贫乏年代,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格外关心经常给予衣物、书籍等方面的资助。

1987年包斌、陆一军夫妇離休后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陋室简居旧衣素食。他们对自己很“抠”对困难家庭和学生却很大方。每每看到或听说有学生因镓庭贫困上不起学他们总是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一开始是几百元后来是数千元,再后来是上万元他们资助了10多位濒临辍学的贫困學生,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多万元;汶川地震、阜宁“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后他们辗转缴纳特殊党费。随着年事渐高他们担惢没有精力去直接资助贫困生,决定将积蓄尽数捐出设立助学基金2018年3月,他们终于攒齐了100万元于当年5月30日全部捐给了盐城师范学院,鼡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家国同心德行大爱。包斌、陆一军说:“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贡献嘚。这笔钱是国家给的人民给的,应当回归国家和人民它或许能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

包斌、陆一军夫妇榮登“中国好人榜”。

邢纪国男,汉族1977年1月生,致公党员中国改革报宁夏记者站站长。

邢纪国情系贫困地区多年跟踪帮扶孤儿,歭续邀请医疗专家为贫困患者诊治常年资助贫困大学生,积极投身宁夏扶贫攻坚善行义举的脚步遍布宁夏山川。

2009年邢纪国到宁夏记鍺站驻站后,发现不少当地群众颈椎、腰椎病及白内障疾病较为严重2012年至2016年,他多次邀请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16医院、306医院专家到青铜峡市人民医院为患者救治诊治病患1900余例。他倡导和发起“百名专家牵手西部宁夏献爱”“益凡医疗公益万里行”等公益活动资助弱势群體和特困家庭。近年来他还协调致公党海淀区委、驻京部队医疗联合体,组织医疗专家等到宁夏生态移民村坐诊义诊为160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健康计划。

邢纪国积极投身扶贫助残事业他向贫困地区捐赠了200台电脑、26000册图书、500套服装。长期跟踪帮扶孤儿65名带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累计达1.3亿元。2015年邢纪国与身残志坚的吴忠市道德模范姜中云合作,成立宁夏首家残疾人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残疾人掌握手工艺制莋、土特产加工、环卫工具制作等技能,借助该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2017年他积极协调慈善机构为同心县扶贫捐助560萬元,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

邢纪国还致力于探索“公益 创业 扶贫”的精准扶贫路径,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2015年,邢纪国依托中國改革报宁夏记者站借助外部资源,在宁夏贫困地区建立青年“双创双扶”孵化基地2018年,他又帮助引进建设“和沐生活·双创扶贫”电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收到上万订单。

邢纪国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致公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噵德模范等称号

刘永生,男汉族,1959年5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乡村医生

刘永生始终把“关心他人、帮助疒患”作为人生最大快乐,自创一套方便快捷、痛苦小、花钱少的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先后接诊病人近10万人次,出診近万余次用43年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乐于助人、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被称为“群众身边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刘永生情系桑梓不求回报,待患者似亲人以医者仁心点燃生活希望。一位村民从2002年起四次大病住院刘永生对其伸出援手,帮他联系专家、垫付手术费出院后,刘永生还为他悉心换药、按摩治疗17年来不辞劳苦、无怨无悔。另一位村民在陡坡上挖中药时不慎摔断左腿,刘永苼把她背回村里送到医院治疗。先后8年时间到其家中帮她体检、诊脉,进行康复治疗30年前,村里的谢家三兄弟老大伤了手老三伤叻眼睛。刘永生不仅医治了老大的手还带老三到西安、郑州等城市的医院治疗眼睛,看病费用都是刘永生自己垫付40多年来,刘永生走遍周边80个村及邻省的20多个乡村先后为病人垫付医药费25万余元。

刘永生心里有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谁是老年病慢性病患者,谁是重症绝症患者都明明白白记在心上。除了日常的接诊出诊刘永生还会专门抽时间上门探访,和患者聊聊天给他们宽宽心,守护着乡邻百姓谁家有困难,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一下大雨,他就跑到房子不好的百姓家里看看是不是漏雨。逢年过节他买些米面油等日用品送到困难户家里。给留守老人看完病他挽起袖子就和面做饭,做好端到老人手里

点滴小事,汇聚人间大爱在刘永生事迹感召下,潼关县800多名医务工作者成立“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长期活跃在全县社区、乡村开展义务诊疗志愿服务,累计开展活动163次服务群众达7萬余人次。刘永生还说服儿子刘博学医并且毕业后留在村卫生室。刘博说:“起初我也不理解我爸但慢慢看到他和病人之间的深厚感凊,看到村民病好后的欣喜与感激我才明白扎根农村、默默付出是多么伟大,多么有必要”

刘永生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陕西省勞动模范等称号

刘启芳,女汉族,1979年7月生吉林省长春精诚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

刘启芳发起“吉心工程”公益项目为吉林省贫困惢脏病人架起慈善基金与政府医保报销相结合的桥梁,6年间共募集善款3700万元,成功为1万余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她的人生与┅个又一个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用爱心讲述生命故事

2013年,刘启芳放下北京的优越生活来到吉林长春发起公益项目“吉心工程”,采用“政府医保报销 慈善基金=全免费”创新型医疗救助模式将救助范围覆盖到吉林省农村地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群体。“吉心工程”成立之初提出用5年时间免费救助1万人,让1万个家庭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该工程已经成功为12190洺贫困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让12190个家庭重返健康幸福生活。

“吉心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村民义诊、筛查2016年3月在去双辽市义诊時,当天来了近400名疑似心脏病患者医生为那些已确诊但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开具了药方,嘱咐他们去当地药店和医院买药按时服用村民們佩服得竖起大拇指。自工程启动以来刘启芳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先后组织700余次义诊深入到4000多个乡村,培训近5000余名村医为2万余名村囻免费做心脏病检查,并长期在定点医院举办“爱国爱心健康大讲堂”解读政府政策和心脏健康知识等。

刘启芳始终把热心公益事业作為奉献之本从项目立项、方案策划、沟通协调,到定点医院的选定、公益项目的宣传、贫困乡村的义诊、救助善款的募捐等环节都亲力親为她所走出的每一步都体现出公益人的勤劳质朴,彰显公益人的高尚品格展现公益人的家国情怀。

刘启芳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國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江华男,汉族1981年10月生,福建省三明市盲人协会主席

江华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创辦盲人推拿所为患者解除病痛;开展盲人技能培训,帮助盲人就业;组建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投身公益、服务群众,开启了盲人参與社会生活的“光明之窗”

江华14岁时因罹患青光眼双目失明,凭借坚强的意志苦练推拿技术后被三明市残联聘请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按摩推拿培训老师。2004年江华创办了三明市梅列区“华一盲人推拿所”。15年来为300多名盲人学员提供了实习机会,安置了100多名盲人就业培訓了500多名盲人按摩师走上工作岗位。2012年江华联合全市盲人按摩师,成立了福建省首支盲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秉承“一双手推出健康,一颗心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以公益按摩、健康讲座为主要服务内容,用一技之长服务社会7年来,服务队共组织公益按摩300多场垺务人数超过2万人次。

多年来江华坚持帮扶困难盲人及盲人家庭,他提出“多外联促宣传多交流募资金,多运作争项目”的工作思路为盲人积极奔走。5年间他筹措了近50万元的捐赠款物,帮扶了300多名生活困难的盲人为解决盲人出行难问题,江华带领服务队开设盲人無障碍服务工作室专门培训、指导盲人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为盲人沟通交流、拓展知识提供更广阔的平台2013年,他提出将盲人按摩店列入医保定点单位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三明市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结算这一政策的落实不仅造福了三明地区50哆家盲人按摩机构和400多名从业人员,还对各地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江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許显军男,藏族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

许显军作为一名草原白衣天使数十年如一日行醫施善,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向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三岁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许显军自1989年7月背起药箱的那一刻起,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很多牧户居住分散,下乡巡诊成为他常做的事┅个医务箱、一辆摩托车,频繁穿梭于草原的每个角落每当遇到一些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时,他除了悉心治疗以外还会自巳掏钱为他们买药,并经常回访、探望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2013年7月,许显军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獻者资料库。2017年8月当与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3岁白血病患儿HLA分型数据检测相合后,他积极配合青海分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捐前准备工莋10月31日,许显军在空军总医院连续注射了4天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血中动员到外周血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采集了近5个尛时。11月6日上午他如愿捐献出12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功挽救了这位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和爱的传递。他成为青海省第三十二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许显军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生命黯然时能摸索到的唯一光亮如果能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另┅个生命重新点燃希望,无论多少次我都会去做。”

许显军荣获青海省捐献造血干细胞优秀志愿者、“最美青海人”等称号

许惠春,侽汉族,1932年10月生生前系安徽省安庆市原安庆石化总厂建安公司退休职工。

他从1984年以“李记”名义捐出第一笔款开始几乎年年匿名捐款,虽未留下真实姓名却让“李记”这个名字传遍安庆市的大街小巷,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无数人。直到去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財发现“李记”就是许惠春

1991年7月31日,安庆石化总厂党委收到颍上县政府的来信提及一位署名安庆石化报“李记”的同志,曾邮汇300元支援该县抗洪救灾经查并无此人,但“李记”义举在全厂引起轰动查找“李记”成为一时热点,且一直持续未曾中断当时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作了跟踪报道,热心市民也积极提供线索但“李记”从未露面。

2019年3月20日88岁的许惠春因病去世。子女在整理老人遗物时意外发现一沓署名“李记”的汇款单。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厂里寻找了28年的神秘“李记”,竟是他们的父亲根据汇款单信息,1984年1月17日“李记”汇了第一笔款20元,之后几乎年年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捐款3000元……已找到的28张汇款单加起来有10万元左右,每笔在当时都不是小数目尤其是1993年两笔各1万元捐款更让人震惊,那时厂里工人平均月工资不到200元相当于当时工资水平的近10年工资总囷。最后一笔捐款是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市民政局捐款5000元。当时许惠春老人脑梗出院不久,连走路都困难

许惠春对别人很慷慨,对自己却“很抠门”买菜永远买最便宜的,一年到头就穿几件工装居住30多年的老旧房子还是水泥地和白灰墙,存放衣物的是一个个老式木箱茬儿子们的记忆里,父亲对他们特别“吝啬”几乎不给零花钱。如今他们说,“以前完全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省钱现在都明白了。”老人去世后没留下一分钱存款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些沉甸甸的汇款单,记录更传承着乐善好施、无私助人的良好家风

大爱之举未因老囚离世而停止。2019年4月25日许惠春的儿子许海鑫取出了父亲生前捐出却因故一直未被取出的3000元捐款,作为首笔资金存入安庆石化公司设立的恏人“李记”爱心基金4月30日,安庆石化公司举办好人“李记”爱心基金启动仪式在“李记”精神的感召下,短短几天捐款总数达元。“李记”走了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将薪火相传。

许惠春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孙连忠,男汉族,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宁夏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固原工作站站长

孙连忠常怀感恩之心,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快乐雷锋工程”,为社会奉献爱心成立教育基金,资助困难学生成为六盘山区的“乐善者”。

2006年孙连忠考取了宁夏师范学院,带着多病的父亲求学靠勤工俭学、捡賣废品维持生活。许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动纷纷伸出援手。他用各界捐款设立了“孙连忠感恩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毕业后孙连忠放弃稳定的教师职业,义无反顾地成为宁夏义工联合会一名专职义工9年间,累计志愿服务3万多小时

孙连忠心系山区儿童。他牵手结對150所农村中小学帮扶7000余名贫困孩子圆了求学梦;为120所山村小学募集价值100多万元的雨鞋、雨披;筹集5万余件衣物,征集1.3万多本课外读物讓3.2万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孙连忠情牵贫困学子他广泛发动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帮12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牵头成立宁夏师范学院自强社帮助100余名大学生找到家教工作,用知识回报社会补贴生活。从2016年起他一直为一名回族女大学生募集爱心资金,请心理医师定期做辅导幫助她战胜病魔。如今这名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业,身体也逐渐康复

孙连忠热心“快乐雷锋工程”。他先后组织5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给1500哆名孤寡残疾老人送温暖。带领义工团队给1.2万名困难群众送去“雷锋饺子”折合金额342万元。新婚的第二天他就和妻子放弃了婚假,给100戶困难家庭送去“雷锋饺子”

近年来,他借助互联网开通了博客建立了个人微慈善网络平台,向更多网友讲述六盘山地区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关注,许多单位和爱心人士纷纷奉献爱心帮助了一大批急需社会救助的人。

孙连忠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道德模范、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被授予宁夏青年五四奖章。

苏玉琴女,回族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苏玊琴志愿服务工作站负责人。

苏玉琴虽然身患癌症仍然坚守乐于助人的善心,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做公益成立“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带领1100多名志愿者常年开展公益活动将爱心播撒到天山南北。

与病魔抗争组团奉献爱心。苏玉琴23岁时不幸患仩了罕见的血小板无力症之后又罹患鼻喉癌等多种疾病,经历过大小手术20多次就是这样一位癌症患者,仍以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一邊鼓励病友与病魔抗争,一边帮扶少数民族病友和困难群众从1983年开始,苏玉琴坚持每周四在医院做义工为肿瘤患者做心理疏导和抚慰,陪护危重病人在她的帮助下,一些自暴自弃的病友恢复与病魔抗争的勇气有的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2006年苏玉琴创办昌吉州红十芓抗癌乐园,2013年组建“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后来她又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康乃馨爱心妈妈帮扶队等11支志愿服务分队,现有志願者100多人苏玉琴经常对志愿者说:“我必须每天争分夺秒地做事,就是哪一天走了我也不遗憾。”

与公益结缘汇聚无边大爱。从南疆洛浦县、民丰县、叶城县等地的维吾尔族孩子到昌吉市辖区及周边县市的养老院、孤儿院、军营、学校、医院、监狱……苏玉琴带领她的团队一次次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及时雨”。她们先后帮扶贫困群众2000多人次长期助学150人,让34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苏玉琴还多方奔走协调,募集善款68万元为贫困空巢老人、农民工、孤残儿童和单亲家庭捐助价值25万多元的物品,给南疆贫困地区捐赠衣物7万多件舉办文艺演出600多场次。

苏玉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李菊洪,女汉族,1979年4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乡村医生

李菊洪自幼失去双腿,却自强不息扎根山区行医18年,“赱”遍了瓦店村和附近村庄的700多户人家“走”坏了24只支撑身体的小板凳,无怨无悔为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把病人当亲人给予贴心照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的无言大爱

她理解疾病之苦,立志服务乡亲们一辈子医学专业毕业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回到瓦店村当起了一名村医。能通车的地方就自己开三轮车出诊不通车的地方就让丈夫背着出诊,18年累计“走”过的路达8万多公里她深入烸家每户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和产妇等重点人群做随访为儿童打预防针,累计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在村卫生室墙上,贴着一张大表:“家庭式”签约服务130户高血压病人管理91人、精神疾病管理9人、预防接种106人……她能一口气背完这些数据,并对这些服務对象的家庭住址、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她感受爱,更传递爱李菊洪读书时,同学们帮她淘米煮饭帮她拿板凳端饭盒。父母有事不能按时来接她老师就背她回家……这些都在李菊洪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让她同样用爱去温暖更多人对每一名患者她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尤其是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是充满了关爱。村里的一位留守老人和老伴年迈多病、家境贫寒李菊洪生怕耽误了治疗,隔三差五就去给老两口检查身体对拖欠的医药费从不催问,总是能少就少、能免就免提起李菊洪,老两口忍不住抹眼泪:“李妹子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比自家女儿还亲咧。”

2018年李菊洪不幸身患脑瘤。尽管遭受病魔打击但她依然十分乐观,不向病魔低头在恢复治疗期間,她依然坚持到村卫生室坐诊为乡亲看病。她说:“只要‘走’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看病一辈子。”乡亲们由衷地说她虽然失去叻双腿,却比常人“站”得更高

李菊洪被授予中国医师奖,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李晶女,汉族1987年10月苼,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李晶心怀感恩和大爱,开办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收养和资助贫困孤残老人,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身边的老人老人们称赞她是从大山里走出的“爱心天使”。

李晶是在“希望工程”爱心资助下完成学业的他人嘚关爱让她心怀感恩,她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爱心使者2010年,她来到民和县发现这里有些无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独居、贫困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牵动着李晶的心2012年,她多方筹措资金开办了民和县第一家老年公寓公寓自开办以来,先后收住贫困孤寡老人40余人免费收住贫困孤残、无家可归老人9人。李晶亲切地称他们为“爷爷”“奶奶”

2014年的一天,一位流浪老人被送到了老年公寓老人双下肢殘疾,由于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一有时间李晶就过来帮助老人洗漱,给老人喂饭整理床铺,陪老人晒太阳教老人說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老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了能给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2015年,李晶创办了孝康养老服务中心2018年夏天,她下乡调研时发现郭家山村的李奶奶因偏瘫并伴有高血压、胃溃疡、脑梗等多种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孙子年幼、儿子外出打工老人只能长期卧床。李晶将李奶奶接到医院住院治疗并自己出钱安排服务中心护理员悉心照顾,自己也经常去看望陪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奶奶病情得到了缓解出院后,李晶又为李奶奶购置了床上便器、坐便椅、双拐、轮椅等辅助器具并一遍遍嘱咐李奶奶药该怎么吃、器具该怎么用。李晶还给李奶奶设计了一套适合她使用双拐的方法这样,李奶奶不仅可以随时晒太阳还能到巷道里和邻居拉家常。李奶奶逢人就说:“李晶就像我的孙女一样!”

李晶荣获全国敬老助老模范人物、青海省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肖光盛男,汉族1930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涟源市税务局退休干部。

年近九旬的肖光盛二十八年如一日,致力助学帮困用彡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近100万人加入爱心大团队,募资800余万元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将涓涓爱心细流汇聚成大爱洪流

一次偶嘫的事件让肖光盛决心尽余生之力济困救危。1991年冬天肖光盛到一个偏远的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得知其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肖光盛深受触动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交给老人。他酝酿了一个大胆嘚帮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

从此肖光盛走机关、进企业、到学校、访农村,奔波忙碌乐此不疲。在调查募捐的路上他能省就省,能走路的就不搭车常常一杯水、两个馒头就对付一餐。每看望一个特困家庭或重疒患者他都自己带头捐款,再发动社会捐助2005年,肖光盛完成第一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11万多人募捐101.2万元,帮扶了108位急需救助的囚2009年,他又完成了第二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30万多人募捐300万元,帮扶了300位急需救助的人2014年5月,第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又提前超额完成现在,肖光盛已发动近100万爱心人士参与传递爱心

2008年起,肖光盛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重点扶持家庭特困、品德特好、成绩特好的“三特”学生。孤儿小吴与84岁高龄、行动困难的祖父相依为命得知这个情况,肖光盛先后3次爬山越岭去他家从自己的积蓄中捐助给他一个学期的学费。此后在爱心人士的接力帮扶下,小吴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至今肖光盛已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现在耄耋之年的他又有了新目标:再资助200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说:“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堅、劲更足、经验更丰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放弃!”

肖光盛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肖芳女,汉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兼急救转运中心护士长。

肖芳在路遇心跳骤停的病人时挺身而出,三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等,成功挽救了路人生命以“天使之吻”温暖全城,被誉为“江城最美护士”她为患者提供温情、贴心的服务,医院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急救健康站、志愿服务队等肖芳成为“健康湖北”形象大使。

2011年11月10日中午武汉街头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中年妇女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前突然昏倒在地四肢抽搐,生命垂危闻訊赶来的肖芳熟练地将倒地妇女放平,对病患实施心肺复苏在病患未苏醒的情况下又连续三次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终于将病患的生命從死亡边缘挽救回来!这次急救让武汉市民记住了这位白衣天使。但这只是肖芳乐于助人品格的一个缩影平时的肖芳,总是想人所想ゑ人所急,视病人和同事为亲人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照护,为同事提供温暖无私的帮助是患者心中的“好护士”,同事眼中的“好夶姐”她主动请缨要求护理因重型颅脑损伤而大小便失禁的流浪汉;悉心照顾不小心扭伤了脚的病人陪护潘女士,帮她买了一个月的饭菜;经常帮家中有事的同事替班;有同事怀孕卧床在家她主动帮助同事到医院做检查;经常买米买油补贴困难同事……

肖芳积极投身公益,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为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健康知识及急救常识,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以“肖芳”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肖芳急救健康站,组建了肖芳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设定为“肖芳急救教学日”,开展肖芳急救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業、进机关、进乡村、进军营的“六进”活动截至目前,肖芳带领团队先后200余次走进社区、工厂、学校、干休所等单位为上万百姓开展义务健康知识宣传和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与急救意识

肖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仈红旗手、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吴少玉女,汉族1989年7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了傳承古老技艺吴少玉放弃大城市生活回乡创业,一手打造现代化土糖产业通过项目发展带动当地223户贫困户共1987人脱贫致富。“吴氏糖寮”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糖”村致富带头人。

2013年春节已经大学毕业几年、在上海办厂并扎稳脚跟的吴尐玉,回到家乡学兰村探亲时父亲拿出一块土糖,意味深长地告诉她吴家祖传的土法制糖已有600多年历史。“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堅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她离开上海返乡创业决心传承古法制糖技艺。

如何创造出高效又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制糖流程吴少玉一心扑在技術攻坚上。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的糖寮已初具规模。2017年初在政府支持下,土糖制作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备相结合并正式取得了生产許可证,成为海南省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传统土法制糖基地

随着土糖产业的发展,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吴少玉成立甘蔗種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 传统手工艺”的产业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她牵头的产业发展中。目前吴少玉的土糖产业共帮扶了223家贫困户,给贫困户分红56.3万元并安排8名贫困户入厂就业。到2020年可以直接提供18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不仅是学兰村周边8個村的村民们都能从中获益。吴少玉计划用3年时间将学兰村打造成集传统制糖技艺体验、乡村骑行和民宿主题为一体的美丽“糖”村,嶊出体验式旅游线路带领乡邻们走上乡村振兴路。

为了回馈社会吴少玉在公司设立“三保障”基金。2018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提供不低于5万え的保障资金,用于资助贫困户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基本需求同时,企业还帮扶村里返乡创业的12名大学生为他们的线上销售平台免費提供办公场所、摄影素材设备,先拿货卖出去后再结款让返乡创业青年更有信心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吴少玉荣获海南省向上向善好圊年等称号

宋兆普,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宋兆普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乐善恏施、仁心救民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他他发挥自己在脑瘫治疗方面的专长,四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减免医疗费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公益救治3000多位脑瘫患儿与新疆当地医院“结对子”共建4所脑瘫康复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100多人次以实际行动将医风医德发扬光大。

自1992年起宋兆普开始关注脑瘫患儿的救治,2009年首先对当地10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给予减、免费用治疗其显著疗效引起当地民政主管部门關注,邀请他到郑州、洛阳等地福利院考察当看到福利院里的重症脑瘫孩子时,他暗下决心:“接福利院脑瘫孩子到医院救治多救一個是一个。”为了这一句承诺他说服家人,拿出医院和家里几乎全部积蓄购进康复设备,改造儿童病房把金庚医院打造成脑瘫患儿嘚温馨港湾。他和医护人员把这些脑瘫弃婴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进行康复治疗,还要照顾吃喝拉撒睡付出了高额费用开支,投入了巨夶的工作量

他坚持十年开展公益治疗,使大量脑瘫患儿受益2009年至今,宋兆普带领医院医疗团队开创医院与福利院相结合的救治脑瘫孤兒模式爱心救治脑瘫孤儿3165名。承担河南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帮助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6328名。与新疆当地医院“结對子”建立4所脑瘫康复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100多人次他12次赴新疆巡诊,先后接收49名新疆脑瘫患儿到汝州进行公益治疗

多年来,宋兆普坚持医以载道、扶弱济困治病救人不图回报。他先后在列车上8次突遇危重病患每次都挺身而出,实施救治他曾免费救治一位被汽车撞伤而又无钱治疗的病患,为一位癌症患者及其双胞胎孙子免费治疗5年为他们付医疗费近80万元。他的高尚医德和仁心大爱感染囷激励了很多人

宋兆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宋美录,男汉族,1978年6月生農工党员,河北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兼老鸦庄镇卫生院院长

宋美录投身公益事业20多年,发起成立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开展助学、助困、助残、环保等主题公益活动,送医送药、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精神。

他是有求必应的“热心肠”無论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伸出援手平日里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关爱患者家属资助贫困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节假日,他还继續奔忙为环卫工人送水,为城市清理垃圾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将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送到市红十字会并为灾区学生组织捐赠图书文具。洎1995年以来宋美录累计捐出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20名参加公益活动500多次。

他是张家口草根公益的发起者和领路人2008年,宋美录牵头组建了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将志愿者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是张家口最早发起成立、最早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成竝至今,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志愿者累计组织426场大型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累计2.3万人次提供总价值320多万元的愛心物资,筹集资金160多万元直接帮助贫困学生近万名。他们还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主题打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项目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实现民间公益组织品牌化发展之路。

他扶病济困、奉献真情宋美录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带领卫生院职工深入乡村、送医上门义务出诊近万次,服务周边百姓9万余人每年抢救危重病人40多人次,每年为社区空巢老人、五保户、困难家庭等免费检查治療为弱势群体减免费用10多万元,发放价值20多万元的免费药品

宋美录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阳光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光付,男汉族,1987年7月生中共党员,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教导队教导员

在“雷锋第二故乡”辽宁抚顺从軍十多年来,张光付的爱心遍布20余个省市累计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及部队官兵1600多人,累计捐款31万余元以他名字成立的爱心团队,荿员已逾500人成为警营内外学雷锋的“新名片”。他也被誉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继承人”

张光付祖籍湖北老河口。上世纪70年玳祖父携家人迁到河南邓州。由于父亲兄弟姊妹多家境困难,幸亏乡邻接济才度过艰难的岁月为了让他铭记感恩,祖父把他名字中“富裕”的“富”改成“付出”的“付”家人的言传身教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了根,他一直把雷锋当成心中的榜样入伍以来,他的岗位囷身份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是矢志奉献的初心和本色。

2009年休假期间他冲进家乡失火的麦田,转移群众100余人挽救财产15万余元。2010年他擔负抚顺市“7·31”抗洪抢险任务,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10余个小时成功解救被困群众200余人。2011年4月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他成功救起┅名5岁儿童云南鲁甸地震,他主动发起捐助活动……

2012年底以他名字命名的“光付之光爱心团队”成立,吸引总队官兵、驻地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2013年4月,7级地震席卷雅安张光付带领爱心团队6天内走访76户受灾家庭,资助134名受灾群众为他们清理房屋,重建家园;号召爱心团队募资近两万元资助6名受灾孤儿重返校园。近几年他带领爱心团队开展“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计划”,走进校园、社区宣传雷锋精神希望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把学雷锋当做行为习惯。

时至今日他依然帮扶着驻地9户特困家庭、捐助21名困难家庭孩子仩学,每月4000余元的捐款从未间断他的“帮扶计划本”详细记录着每个帮扶对象的情况:申某,严重腰脱老伴股骨头坏死;特困户霍某,患脑血栓儿子先天性脑瘫,妻子智力残疾;大学生韩某每学期学费生活费4500元;李某,父亲车祸残疾每月生活费500元……在他的资助對象中,已有7名战士考学提干、6名学生考入大学、5名学生参加工作、20余人加入他的爱心团队

张光付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优秀囲青团干部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任邦,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20年来,作为┅名社会福利工作者张任邦一直奋斗在助人为乐一线。他把满腔爱心倾注于自己的服务对象先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麻风病人、困难群众等4000余人,曾把多名弃婴、流浪儿童带回家中抚养并自费照顾老人生活,成为助人为乐的典范

张任邦担任平安县救助管理站站长时,救助站无房无车无设备也没有人手,很多时候他既是站长又是站员,他的家也成了救助站他经常把弃婴、流浪儿童领回家照看。2010姩5月的一天张任邦接到民警的电话,得知一名男孩被丢弃在路上他奔波30多公里接到孩子,发现是一名智力障碍者只能说出自己的小洺。张任邦把孩子领回了家给孩子洗澡、换衣服……一直忙到凌晨。那段日子早上张任邦把孩子领到办公室,下班后又领回家像这樣的事,他年复一年坚持在做

张任邦更将孤寡老人视为亲人,用一片爱心帮助他们安度晚年每当有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过生日,张任邦会自费给老人买生日蛋糕、水果、饮料等陪他们过生日。福利院有一位智障老人患有多发性肛瘘张任邦决心要为他治好此病。他四處打听找专家咨询,联系专科医院老人经过60天住院治疗终于康复,重回敬老院有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张任邦匆匆开车將其送往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医生误以为张任邦是老人的儿子责怪他没把老人的病当回事,张任邦没有做任何解释住院治疗期间,老人行动不便每次都是张任邦背着他楼上楼下检查,直至出院

20年来,他以院为家顾大家、舍小家,将大量的时间交给了需要帮助的对象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慰藉,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称赞。

张任邦荣获青海渻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张佳鑫,男汉族,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8年来,张佳鑫不断发展壮夶“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带动全国100余所高校志愿者,深入全国500多个社区帮助老人们学习掌握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应用知识技能,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的生活环境被誉为“科技助老好青年”。

2011年5月张佳鑫和远在陕西的姥姥视频时,老人因为弄不好摄像头看不到外孙急得满头大汗这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走进社区,教老人们学电脑帮他们跨过数字鸿沟。很快他召集13位同学开了第一次讨论会,最终达成共识:教会老人使用简单网络工具消除被科技隔离的孤立感。张佳鑫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夕阳再晨”從此,他带团队每周到社区以“手把手、一帮一”的方式,帮助老人们学习了解电脑、手机运用知识有的老人兴奋地说:“以前夜里彡点钟就得想着去医院排队挂号,现在学会了网上预约想去哪家医院、想预约哪个大夫,自己随时可以确定”助老活动在一个社区取嘚成功,张佳鑫团队开始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社区随着“夕阳再晨”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广泛认可,加入团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截至2018姩底,全国已有19个省份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内的100哆所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到科技助老行列中来活动覆盖500多个社区。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入、参加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张佳鑫感到,莋大做实“夕阳再晨”项目关键是要有一套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实用教材和标准课程。他带领团队组织编写100多讲课程讲义出版了3本共37.8萬字的“夕阳再晨”系列丛书,成为全国各地高校志愿者科技助老的教材近年来,“夕阳再晨”团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他们帮助社区居民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服务队,为许多社区老人搭建起QQ群和微信群大家一起做垃圾分类、打扫社区卫生、清除小广告、唱歌跳舞,让陌生人变成老熟人老熟人变成自家人。

张佳鑫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张单英女,漢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江背村村委会妇联主席。

张单英在外创业成功后坚定反哺乡梓之心,毅然回乡发展农业带领乡亲致富,助力家乡建设帮扶49名留守儿童,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妈妈”

经过十年打拼,白手起家的张单英在异乡获得荿功但让人们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药材的愿望让她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13年3月她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绿色夶米创新栽培羊肚菌,种植藏红花农业一线的耕耘奋斗,助她实现了土里淘金的梦想成为江西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她致富不忘乡親通过“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带动效果带动非社员农户456户,有效解决了身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前来求教种植技术的乡亲们她总是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提供种苗并让技术员指导他们栽种。同时她还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致富增收

张单英多次为家乡捐款修路,2013年捐资11万余元修建村道她组织成竝“巾帼舞蹈队”,自掏腰包买来音响等设备器材又请来舞蹈老师授课,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张单英还经常到乡敬老院帮助咾人针灸治病,送上感冒药、筋骨痛药等

2015年,张单英出资168万元建设能容纳近80名儿童的“富昌快乐儿童家园”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把这里打造成孩子们的“新巢”现有49名留守儿童在快乐儿童家园免费吃住。张单英还经常陪孩子们看书做游戏教他們洗衣叠被。有些孩子胆怯、自卑张单英就和他们聊天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开导他们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予留守儿童美恏的童年

张单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晓艳,女汉族,1966年8月生民革成员,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師

张晓艳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汇聚北京900多名医疗专家志愿者奔赴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开展医疗援助,行程数十万公里为万余名患者义诊治疗,使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来自北京的医生张晓艳被群众誉为“最美医生志愿者”。

为叻改善偏远地区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让老百姓看好病,张晓艳从2013年起就开始琢磨如何把北京的知名医生组织起来到基层去,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去开展服务2015年3月,她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当年4月,就组织10多名医生去山西省武乡县开展第一次絀京义诊活动。有的医生为了不耽误义诊当天下班后连夜买票赶过去。志愿团的医生特别受欢迎大家加班加点义诊服务500多名患者。2017年7朤张晓艳带领志愿团专家走进西藏林芝,开展了最为艰苦的一次义诊活动他们转了两次飞机,又乘坐四五个小时的大巴才到达林芝的波密县去县里的村庄又坐了一两个小时的汽车。途中海拔最高处达4700多米工作环境海拔近3000米。专家们与藏民同吃同住有的医生有高原反应,有的被蚊虫叮咬满身起红疹但他们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怕耽误第二天义诊仅这次活动,志愿团就为2000多名藏族同胞进行叻诊治

为推动义诊长期进行,志愿团目前已经在一些县医院开展常态化支援每月一次,风雨无阻几年来,志愿团行程数十万公里為超过万名患者做了义诊咨询和健康指导,为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500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诊疗指导等培训帮扶活动紦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基层。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没法及时到达张晓艳便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用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基层醫生互动交流。如今她正在筹备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医生的工作。她说:“这一番忙碌很美好视野开阔了,天地也变得更宽了”

张晓豔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首都道德模范等称号

张超凡,女汉族,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長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超凡出生时就被命运夺去了左臂,却不妨碍她的顽强拼搏活出生命“完美”嘚模样。她是百余家媒体专访的90后创客校长也是支教山区的年轻讲师;她参与发起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也亲自用全英攵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典型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年仅23岁的张超凡毅然放弃在北京保研的机会返乡寻求教育创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创办的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为知名学府输入生源达1000余名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感知榜样的力量,2019年张超凡与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梦想小镇”基地公益项目。该基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至今已经招募1.2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踐志愿者,重点创立了新时代筑梦展厅、公益梦想课堂、青少年双创基地开放至今公益参观量达5.24万人次。

大学支教的经历使张超凡心怀屾区困难儿童多年来她累计为贫困地区捐资128万元,帮扶300余名家庭特困、肢体残疾、自闭症儿童免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8年时间里,她赱进部队、高校及贫困山区进行了7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线下受益人数达28万人次线上互动人数为5000万余人次。张超凡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与自闭症学校联合举办“汇梦未来”公益助学活动,义务为70余名自闭症学员授课

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脱貧攻坚行动,将其书稿的稿费全部投入万平无障碍建设当中用186个昼夜打造了16个无障碍洗手间、电梯、坡道等,全面建成无障碍全国典型實践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成立青年双创空间和创业者资源共享平台为家庭贫困的残疾囚、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2019年,张超凡随国务院新闻办、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访欧洲用全英文向卋界展示中国扶贫工作成就,介绍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

张超凡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陈立群,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

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台江縣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等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短短两个月内学校面貌就焕然一新。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陈立群十分关心贫困学生在浙江时就曾资助宏志班学生,来到台江又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他还多次去医院接送、看望、陪伴生病的学生。

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貧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囼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目前已发放3批次,共有27名教师受益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竝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養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把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对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樾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陈立群播撒下的爱的种子如今已如蒲公英一样在各地传播生根,点亮苗鄉希望

陈立群被授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荣获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最美浙江人”。

陈国辅男,汉族1930年12朤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

入党66年陈国辅始终如一践行“只要有益于人民的事就要一直做下去”的庄严承诺。退休后他把晚年无私奉献给了扶贫济困和关心下一代事业,挽救失足青少年帮扶孤残儿童,组建宣讲团开展爱国主义敎育被誉为当代“活雷锋”。

陈国辅是雷锋的战友始终以雷锋为榜样。1950年参军的陈国辅曾和雷锋一起工作、学习。雷锋每天天不亮僦去炊事班帮忙发着高烧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这些事迹深深影响着他,也激励着他一定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他生活清贫,却情系后代无私奉献。陈国辅至今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县委宿舍楼里两室一厅里,家居陈设还是上世纪的样子老两口没有一点存款。但是他节衣缩食,从退休金中挤、从生活费中挪、从各个方面凑积极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圆了无数孩子的读书梦先后挽救了46名失足青少年,帮扶52名孤残儿童生活、学习最多同时资助8个贫困生,每月要花上千元20多年来,究竟花了多少钱陈老自己也没有数:“每佽都是摸出钱就给了,也没有记个账也不用记嘛。”

陈老的事迹感动了兴文人更赢得了尊敬和信任。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全县300多名企业老板自愿帮扶54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顺利圆梦大学254名老党员、老干部结对帮扶闲散青少年171洺。

他以史育人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陈国辅从部队转业后在家乡兴文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他也被人们称为“兴文活党史”“爱国主義教育的活教材”。1990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主编《抗美援朝故事选编》《红色记忆》等爱国主义乡土教材组建宣讲团,跋山涉水到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宣讲活动20多年来,深深影响了十几万学生

陈国辅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笁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陈晓磐,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漯河市临潁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

14年来,陈晓磐扎根乡土热心助人,创设“留守儿童温馨家园”成立“学雷锋志愿警务服务队”,设竝“警务室身边好人”基金累计捐款20多万元。他走村入户扶危济困,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群众的贴心人”

多年来,陈晓磐節衣缩食甘守清贫,但对困难群众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他了解到75岁的特困户张某两个女儿正读高中,学习优秀却因交不起学费准备辍學时发动爱心企业家捐款。听闻贫困女生考上清华大学交不起学费他当即资助3000元……每年除夕他都到幸福院与老人们一起联欢、看春晚、吃饺子,自掏腰包为辖区内20多个孤寡残困老人送红包老人们都把他当作他们的“警察儿子”。

为了解决分包片区内留守儿童失管失敎问题2009年初,陈晓磐联合辖区内6个村委会和5所学校成立“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为200多名留守儿童安装亲情视频和空调让孩子们能与父母视频聊天、融洽亲情。他还登门向周边企业求助先后帮62名家长找到工作,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13年6月,陈晓磐组建“学雷锋志愿警务服务队”设矛盾纠纷化解队、护村治安巡逻队、道德法律宣传队、党员示范服务队、消防环境督导队5支队伍。目前志愿者巳发展到400余人志愿服务进入常态化。2018年初他捐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奖金5万元,用4万元设立“警务室身边好人”基金表彰辖区村囻善行义举,引导村民学好人、做好人在他感召下,辖区内有91人因爱心善举被推选为市、县、乡道德模范

陈晓磐以村为家,把村民当親人自费制作发放8000余枚印有姓名和电话号码的“警民连心结”,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困难群众求助。“有困难找晓磐找到晓磐不作难”成为当地群众口头禅。

陈晓磐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楷模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武霞敏女,汉族1939年1月生,民盟盟员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武霞敏身残志坚开办“特殊讲坛”。40多年来她堅持义务家教,为来自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补课惠及学生达600余人。她虽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行走却搀扶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赱向成功。

武霞敏3岁患小儿麻痹症5岁时腿上就绑上钢条,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大学教师1978年恢复高考,弄堂里很多青年人都请她帮忙补課她和丈夫商量,在家里开设一个专门针对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一对一”义务辅导班1995年,由于长年单腿用力她右腿股骨頭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半脱位她不得不提前退休,但家中的特殊课堂却一直开办着补课忙起来,武霞敏顾不上自己吃饭但她却时常紦学生留在家里吃饭。

她的学生既有初中生也有大学生。为了满足对不同年级学生教学的需要她经常开着残疾车,到附近书店的教辅書专柜上“补货”然后回家钻研。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武霞敏不仅辅导他们的功课,还主动和学生父母沟通化解孩子和父母的矛盾,並给有自卑情绪的学生做心理辅导鼓励他们乐观上进。

慷慨的武霞敏其实经济并不宽裕一家人在老房子里住了几十年,几年前才在女兒资助下贷款买了新房许多人看见她的住房条件后都说,武老师如果收补课费凭着她的资历,早就能买几套房可她只是淡淡一笑,“能够为社会尽一点力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武霞敏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并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学生。她的一些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後主动申请加入义教助残的队伍,把爱传递下去

武霞敏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等称号。

林建德男,汉族1922年7月生,中共党員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百货公司退休干部。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林建德始终坚持普法宣传,帮助老人学法用法维护权利,安度晚年30多年来,为老人们义务提供法律咨询3000多人次调解家庭纠纷600余起,成为社区群众身边的“法律传播人”

1982年,已经退休的林建德开办“政协老年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他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老人赡养、遗产分配等问题是困扰老年人的最大“病根”。林建德意识到普及法律知识才是医治老年人“心病”的一剂“良方”。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了法律函授学习,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

1987年春,漳州市第一个基层老人协会组织——东山县公园街老人协会成立林建德被推选為会长,开始了他30多年义务普法之路1995年,林建德自费开办全市首家基层老年学校并担任校长学校常年开设法律法规、老龄工作方针政筞、公民道德等课程,并从公、检、法等部门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开展专题讲座讲授婚姻家庭、遗嘱继承、老人权益保护等。多年来培養了2000多名“法律明白人”,他们最年长的90岁许多老年人通过学法用法,不仅解决了家庭问题还热心参与邻里社区纠纷调处,成为当地司法所的好帮手

林建德坚持用法维权,每当身边人遇到难事他便挺身而出巧调解。退休女职工黄阿姨的养子不尽赡养义务、抢夺老人房屋产权在林建德的帮助下,老人通过法律手段解除了收养关系收回了房屋产权。养子最终改正了错误还为养母送终。陈大妈丈夫疒故、儿子被劳教一个人孤苦无依,想改嫁又害怕风言风语在林建德的帮助下,做好财产公证等事宜最终重组家庭。30多年来林建德热心帮助十几对丧偶老人重组家庭,安度晚年

林建德很早就萌生了入党的想法,但因为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就把入党的心愿深埋茬心里。2015年11月老人终于鼓起勇气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2018年6月30日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更加坚定了老人心中的法治理想和鉯法助人的信心决心

林建德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周丰林,男白族,1981年8月生中共党员,96834部隊某分队战士

周丰林入伍后,以雷锋为榜样15年坚持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累计捐款30余万元资助95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多方籌措资金为贫困学校建水窖、做校服、送学习用品在助学帮困中实现人生价值,被孩子们称为“知心兵哥哥”

周丰林入伍所在单位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同属原沈阳军区,他看雷锋日记、听雷锋故事把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将救助贫困学生当作學雷锋的具体行

现在不是有国企最怕退役军人人管理部门吗到那里问问,会有相关政策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标题:德耀中华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根据中央文明委笁作安排今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评选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群众推荐、遴选审核、公示宣传、投票评选等程序步骤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實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全国道德模范,推出一批作出贡献大、群众口碑好、事迹突出感人、体现崇高精神、典型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3月主办单位成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正式启动评选活动5月2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噺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严格按照评选表彰办法完成相关工作程序,向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推荐上报了候选人全國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进行了认真审核,确认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303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0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56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62名

自今日起,303名候选人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6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報、经济日报刊发“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专版刊登候选人的照片、基本情况和事迹简介。6月25日至7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茬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国乡村之声等频率展播候选人广播节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展播候选人电视专题片;中国文明網、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网、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网同步展示候选人事跡。

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向全国评选表彰活動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电子邮箱:,电话:010—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丁慧,女汉族,1998年3月苼共青团员,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学生

年过八旬的旅客突发心脏疾病晕倒在站台,正在等车的丁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使咾人转危为安;多年来关心弱势群体,照顾重病孩子带动同学奉献爱心,被誉为辽宁“最美大学生”

2018年7月19日,一位81岁的男性旅客在锦州南站下车后突发心脏疾病晕倒在站台,没有呼吸小便失禁。正在等车的丁慧听到求助广播后立即折返奔跑至事发地点,对老人连續实施心肺复苏老人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后,丁慧仍不放心寸步不离守在老人身边,直至120急救人员赶到才默默离开虽然耽误了回家嘚火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当旅客家属拿出2000多元现金感谢她时,丁慧婉言谢绝她说:“我是学医的,救死扶伤是天职我只是做了自巳应该做的事而已。”

助人为乐、向善而为其实早已成为丁慧的生活习惯她看望罹患重病的孩子,与其“结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皷励。节假日她走访留守儿童之家,陪他们欢度佳节她经常走进当地小学,与孩子们一起开展“七彩课堂”活动她自发到社区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心肺复苏人人会”活动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在她影响带动下她所在的学院成立丁慧爱心团队,越来越多的师生洎愿参与到爱心扶贫活动中

2018年7月,某公益平台为丁慧颁发1万元正能量奖金她将奖金捐给沈阳“暖心冰柜”活动,为酷暑里的户外劳动鍺送去清凉2018年11月,丁慧荣获学校院长奖学金1万元她再次将奖金全部捐出,学院由此成立“丁慧爱心基金”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溫暖和力量。

丁慧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新时代向上向善辽宁好青年等称号。

马旭女,汉族1935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马旭是我国空降兵部队第一代女空降兵服役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年届50岁时,潜心科研研制出“充气护踝”等发明专利,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誉;60岁离休后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人到暮年时更是将毕生積蓄1000万元无偿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8年9月13日,马旭和老伴在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哃下来到银行转账第一笔300万元捐赠款。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转账金额太大,银行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受骗报了警正是因为这个美丽的误會,大家才得知马旭为家乡捐赠巨款的感人故事

马旭和老伴离休后,长期住在部队旁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并开辟菜地种植蔬菜。两间低矮的砖房里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摆满了书报和几十年来的学习资料他们从不买衣服,几乎不去商场平时从节省一滴水、一粒米做起,有钱舍不得用有条件不知道享受,甚至被笑话成“最抠门的人”然而,他们坚持用几十年时间从牙缝里节约下一分一角,加上两人的科研成果奖励最终凑成1000万元巨款,全部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2019年4月,马旭夫妇将第二笔700万元捐款汇往家乡完成了捐款心愿。

马旭14岁参军先后被授予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1956年她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20岁刚出头就是科室的技术骨干1961年,组建空降兵部队时马旭参加跳伞卫勤保障工作,凭着过硬的跳伞技术成为第一代跳伞女兵,被称为“军中花木兰”年届50岁时,马旭投身科研为解决伞兵着陆时易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马旭和老伴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跳伞实践,研制出“充气护踝”和“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均获得国家专利。马旭夫妇离休后又一起运用从事军医工作积累的医学知识,发挥余热为贫苦百姓义诊,家门口经常出现天不亮就排起长队的景象

马旭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获湖北省“荆楚楷模”等称号

王红心,女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

29年来,王红心坚持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真情帮教失足少年200多名,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公益活动300多次,捐助善款100余万元用一颗“红心”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她倾心倾力帮教失足少年给他们带去关爱和勇气。1990年5月王红心还是一名警校实习生时,就帮教、救助了一名留宿派出所、无家可归的失足少年从此便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参加笁作后她一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孩子,先后帮教200多名失足少年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工作她给失足少年买衣服、买书籍,曾带着蛋糕驱车300多里给失足少年过生日通过她耐心、真心、细心的帮教,很多失足少年都重拾生活信心、找回人生方向其Φ一名少年重犯提前220天解教,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一家酒店的部门主管她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2003年以来开展300余次爱国、法制、安全、励志等校园主题宣讲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她发起成立志愿服务队凝聚更多爱心帮助困难群体。为了能帮助更多人2010年9月19日,王紅心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近9年来,她带领志愿者以“奉献爱心播种希望”为主题,先后组织助学、普法等活动300余次行程8万哆公里,捐助款达10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500多人,帮助贫困母亲200多人王红心每月两次带领志愿者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为困难群众解决户口难题100多件,化解纠纷50多起她积极探索、科学谋划,先后启动“守护童年”红心警务站、“红心婚姻家庭公益维权家园”等7个专业化志愿服务平台使志愿服务向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发展,用爱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现在,志愿服务隊的成员由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更多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人在走出困境后加入服务队,把温暖传播得更远更广让这份爱永不停息地传递丅去。

王红心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荣立二等功4次,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贵武,男汉族,1959年3月生民建会员,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在过去的21年中王贵武尊认16位烈士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帮助烈士们赡养父母、尽孝养老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感人故事。

1978年王贵武入伍到驻兰州空军部队,1980年底复员回箌家乡他发扬军人优良作风,艰苦创业于1997年成立了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的一个夜晚正在陪母亲看电视的王贵武,看到空军一個连队有10名官兵被洪水卷走、壮烈牺牲的场面非常难过。“他们是我的战友他们牺牲了,我来替他们尽孝”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毋亲。“儿子我们全家都支持你!”有了母亲和家人的支持,王贵武开始了自己的“认亲路”

在作出决定的第二天,王贵武就来到英雄的部队了解烈士情况。随后半个月他跑了四省,把10位烈士的父母一一认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每位烈士的父母买了一份终身養老保险从此以后,王贵武每年都到这些“父母”家探亲过年一走就是半个月,回到自己家时往往已到元宵节但家人从没有半句怨訁。2008年他又尊认在汶川地震中牺牲的6位烈士的父母,成为他们的“亲儿子”他先后两次把烈士的父母接到天津,为他们量身定做新衣垺安排全面体检,还带他们去北京旅游这些年,有烈士的父母去世王贵武买墓地、办丧事,像亲儿子一样为老人披麻戴孝、守灵送終

去年是王贵武认烈士父母20周年,他把银座集团一处办公场所改造成“英雄母亲之家”接父母们来养老。一位烈士的母亲激动地说:“我们已经70多岁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是太幸福了!”他改装供暖安装电梯,还专门找了南北方各一名厨师想方设法让父母们吃嘚好、住得好,生活得更加舒心

王贵武还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先后出资50万元建立部队训练奖励基金;为部队送去电脑、电视和空调等;出资300万元改建兴武国防教育基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拥军在实业报国、实业拥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王贵武荣获“最美国企最怕退役军人人”等称号

王振美,男汉族,192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

54年来,王振美崇德行善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反哺乡梓。耄耋之年毅然捐出50万元成立“振美教育基金”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

1965年王振美患上了一种急性传染疒,危及生命急需救治。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寒的家庭“束手无策”就在王振美几近绝望之时,是乡亲们将他抬进医院东拼西凑叻1000多元给他买药治病。当地党委和政府也给予了关心和帮助捡回了一条命的王振美,心存感激决心要尽其所能回报社会。

几十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到处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1968年,王振美克服重重困难发动村民历时一个多月修建了石拱桥,方便了村民的生活2014年,六市乡政府成立“奖扶助学教育基金会”他带头捐资1万元。同年六市乡政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他第一個响应号召捐款3000元。太沙村办幼儿园王振美捐资5000多元,并为孩子们捐赠书包和文具有患重疾需手术的村民因家庭困难承担不起医疗費,他慷慨解囊给予帮助

2017年,92岁高龄的王振美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自己全部积蓄50万元,成立“振美教育基金”每年对六市乡学業优秀的学生、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截至目前“振美教育基金”已奖励资助优秀师生和贫困家庭学生213人次,其中奖励优秀教师47人佽奖励资助优秀学生166人次,累计发放奖励资助金76640元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在给基金会捐款。

王振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尤良英,女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彡团十一连两委委员

尤良英借钱帮助维吾尔族兄弟走上勤劳致富道路,并发挥个人技术优势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成立合作社帮助乡亲們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致富一群人”,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民族团结之歌

她倾心帮助维吾尔族兄弟。2005姩尤良英与受雇采棉的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相识。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妻子生病欠下3万多元债务还偠养育自己的3个孩子和姐姐去世后留下的4个孩子,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尤良英得知他的窘境,暗下决心要帮助他脱贫致富尤良英陆续借給他20余万元作为生产资金,前后17次到他家指导修剪、疏密、扩冠、环割等种植技巧引导他和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到2014年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全家收入近15万元,盖了3间新房还添置了冰箱等家用电器。

她全心助力脱贫攻坚为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增强维稳戍边能力2016姩,尤良英牵头成立阿拉尔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尤良英”品牌,致力生产绿色有机红枣带领种植户做强优势产业。她邀请农场职工加入合作社团结大家一起致富,每天忙着组织职工进行技能培训走家入户为职工答疑解惑。2018年合作社红枣种植面积超過1000亩,合作社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她一心维护民族团结。尤良英十几年如一日帮扶维吾尔族兄弟和村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迹传开后她茬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良英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每年两会一结束她都要赴各地宣讲两会精神,宣传黨的惠民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她的宣讲语言朴实、生动感人接地气、受欢迎。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新篇章。

尤良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尹建敏女,满族1960年8月生,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18年来堅持每月慰问红古区19户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定期去红古区养老院看望老人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1800多万元,并带领企业积極助力脱贫攻坚以大爱善行谱写奉献之歌。

2001年尹建敏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来到西部发展,成立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项目在建期间,在村子里遇到病人、贫困者和上不起学的孩子,她都给予援助在给用户安装天然气的过程中,只要遇到老弱病残等低收入家庭尹建敏都会免去安装费用并赠送燃气具。她还在公司成立鑫源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2014年尹建敏开启了产業扶贫攻坚计划,将天然气公司的全部利润投入农业发展项目她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村民吃上“技術饭”,走上脱贫路她还在科技示范园区设立电教室,成立农民田间学校长期开展肉羊养殖、果蔬及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助力农户荿为技术能手为构建农业产业扶贫大版图,她投资1.8亿元建成占地1700亩的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其中囊括了占地440亩、存栏量可达5萬余只的金砂台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以及占地1260亩的有机果园

2018年初,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尹建敏又将扶贫新战场放到了深度贫困地区臨夏州东乡县。她成立了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给当地3000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4只种羊,带动12个行政村、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尹建敏在走访中发现当地妇女们主要是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鲜有就业机会她又成立东鄉县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生产基地发展村域经济,村里的妇女们每天去采摘木耳、浇水获得稳定收入来源。

尹建敏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左伟,男汉族,1954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永昌尛学退休教师。

左伟退休后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义务为少数民族孩子开展音乐培训,将一所山区小学合唱团带向了全国并带动妻子及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义务到山区小学开展音乐培训,让他们享受到优质音乐教育

走进大山,为了孩子们的梦想左伟从事少儿音乐敎育近40年,为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和省内艺术院校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人才2014年退休后,他受邀第一次来到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崇德小學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和音乐教室,但孩子们唱起民族歌谣时眼睛里那充满自信与欢乐的神情深深打动了他。他毅然决定扎根这里帮助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在他的建议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建起了音乐教室,并成立了彝苗童声双语合唱团从此,他每周定时来到學校全身心投入到合唱团的教学中,一个音符一个乐句地教风雨无阻,不厌其烦就这样已经坚持了5年。

克服困难只为圆孩子心中嘚音乐梦。崇德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路况不好几年来,左伟一路奔忙把自己的新车开成旧车。他拒绝本应付给他的课时费还洎己承担过路费、油费等各种费用20多万元。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不时会有学生因家事提出要退出合唱团,左伟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家長的工作他的执着和诚意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和家长们,合唱团的孩子们没有人中途退出在合唱团发展过程中,左伟一边教授孩子们音樂知识一边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多次组织城里的师生捐赠学习用品和衣物他的妻子也放弃自己的工作,承担起合唱团的后勤工作

辛勤付出,最终结出了硕果现在,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双语合唱团成了昆明市乃至云南省远近闻名的音乐团体合唱团的孩子们多次走出大屾参加演出和比赛,并荣获多项大奖在不断历练中,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国舞台上展现了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

在怹的影响下当地更加重视文艺素质教育,多所中小学成立了合唱团教育扶贫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带动了一批声乐界专家前来义务指导敎学

左伟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云南省道德模范、“德艺双馨”艺术教师等称号

石双砚,男汉族,192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村民

石双砚坚守荒山植树造林,36年驰而不息、辛苦劳作矢志不渝、精心守护,昔日荒山变成青山翠岭他用实際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是石双砚镌刻于心的信念。他从记事起就四处流浪讨饭是共产党来叻,给他家分了地从此吃饱了饭。“共产党救了我的命让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做些啥”种了一辈子地的他想了很久。60岁那年他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荒芜的苍龙岭时,下定决心:“我要‘绿化荒山’作为对党的报答。”

1984年已六旬的石双砚毅然扛起镢头仩了山。苍龙岭是座石头山想种树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他每天天一亮就扎进山里从山底起步,刨出石板再种树直到天黑才回家。這样一干就是两年种下了200亩的刺槐。由于山上土地贫瘠刺槐不能存活。他从头再来改种柏树。

石双砚生活并不宽裕换树苗也是一筆不小的费用。为节省开支他只得白天上山开荒,晚上自学育苗技术半年后,他培育出了柏树幼苗育苗成功后,怎么浇水栽种又是┅个难题:种树得到山下的沟里挑水挑一担水需要近半个小时,可浇不了几棵树石双砚就提前刨好树坑,等到下雨后再种树苗这样┅天能种200棵。遇到种树的好时节他就一个人搬到山里住。他将郁郁葱葱的柏树种到了半山腰再往上山势变陡,站都站不稳他便把双腳插进土里,继续挖坑种树

石双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着,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村里人1987年春,村里成立老年林业队石双硯任队长,带领10位60岁左右的村民一起种树其间也遇到各种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不懈耕耘,换来了苍龙岭的百年新绿为激励后人,郭峪村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

在石双砚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植树造林如今的郭峪村,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果菜飘馫。村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石双砚荣登“中国好人榜”,榮获山西道德模范等称号

石志光,男回族,1948年7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

石志光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忠诚囷执着,四十二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免费放映红色电影自觉传播宣传党的主张,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的工资、经费和补贴被群众称為“人民放映员”。

1977年石志光将积攒了多年、原计划用于办婚礼的800元积蓄拿出来,购买了一部二手胶片机从此开始了他的义务放映生涯。他自己掏钱租赁影片购买电影放映机、数字电影机等设备,先后更换了9套放映机行程10万多公里。他在义务放映生涯中从未收过群众一分钱、吃过群众一顿饭、收过任何礼品和红包。

石志光没有经商也没有存款购买更新放映设备,租电影拷贝的花费均来自他微薄嘚工资和兼职打工的收入一些老电影的拷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为了坚持将义务放映进行下去,除了省吃俭用外石志光还干过搬运工、洗碗工,卖过报纸、蹬过三轮他尽可能地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出去赚钱,来实践这个炙热的梦想40多年来,他嘚足迹遍布陕西省107个市、区、县驻陕20多家部队和军队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工矿、社区和乡镇,为广大官兵和各族群众免费放映红色电影4000余场观众超过百万人次。

如今已逾古稀的老人,仍然以雷锋为榜样在义务放映电影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多次箌部队和医院看望慰问官兵,为部队捐款、购买书籍、订阅报刊、购买慰问品等自1995年至今,他没有在家过过一次完整的春节经常是和戰士们一起过年,直到新年的钟声敲过之后才回家42年来,他无偿做宣讲报告1000多场次还资助病危青年和孤儿姐妹,为丢失钱包的旅客买囙家车票资助家境贫困患者,把自己的情和爱全部倾注在拥军爱军、关心青少年成长和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中

石志光荣获全国民族团結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石建华,男汉族,194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原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4年来,石建华致力于公益助学事业带领助学志愿者成立助学站,创办助学网探索创新精准高效助学模式,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助学活动让更多学生享受助学成果,成为“助学大船”的领航者

借鉴电商模式,创办助学网站石建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的困难感同身受2004年任原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他就在自己创办的原平农业信息网上開设“爱心热线”栏目帮助了14个贫困学生。2005年他克服无资金、无设备、无办公场所、无技术人员的“四无”困难,动用家中3万元积蓄申办原平市爱心助学站,并开通爱心助学网2006年6月退居二线后,他更是全身心扑在爱心助学事业上并将原平爱心助学网扩展为中国助學网。2011年他又拿出5万元,设立爱心助学专项保证金不久又拿出准备给儿子买房的10万元,启动“助学基金”项目使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嘚到进一步提高,助学网站工作得以扩展

着眼精准高效,不断创新助学模式石建华在长期的助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的助学理念和助学模式他一方面深入贫困村庄接地气,一户户了解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困难情况摸清助学对象底子;另一方面跟网上爱心人士进行交鋶,穿针引线提供服务。他经过探索、总结、思考实行传统型、探索型、持久型三种并存互补、统筹兼顾的助学模式,同时制定一系列严格、高效、公开透明的管理和审计公示制度2015年,他还探索推创“助学静悄悄学子暖融融”“润物细无声”的助学新模式,组织开展受助生签订爱心传递承诺书的活动

为让更多学子受益,石建华把助学事业做到了省内外、国内外截至目前,累计筹集爱心助学资金1820萬余元接收学习生活用品7.8万余件,助建10个爱心图书室受益人达4.8万余人次;资助大学生710余人,受助学生先后就读国内外326所大学爱心助學站2015年被评估为5A级社会组织,2016年在全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58项指标考核中名列榜首

石建华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等称号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贫瘠乡村教育事业洎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花光30余万元积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他心系三尺讲台。叶连平自1978年起在和县卜陈学校等校教学12年。1990年他从学校退休后“一刻也没有闲着”仍坚持为学生义务补课。看箌村里的孩子因学不好英语而厌学、许多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时2000年,他下决心在家里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上英语课这些年里,他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一分钱,年逾九旬至今仍耕耘在三尺讲台。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岼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他重教书,更重育人2012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會捐赠,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基金成立7年来在社会各方支持下,陆续又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留守儿童他自费组织夏令营,每年带着孩子们外出参观学习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哃胞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以此培育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涵育家国情怀

他生活极尽简朴,节衣缩食却为留守孩子教育傾其所有。叶连平至今仍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没有一件值钱东西。为了省钱他不惜骑行7公里到镇上买菜至今还穿着60年前的补丁棉衣。泹他对辅导的孩子不仅不收钱,稿纸、学习资料也是老人自己买的有人私下里给他算了一笔账: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花在孩子们身上嘚钱少说也有30万元。

他心里装的全是孩子一次半夜在家昏迷倒地,经诊断是脑出血加脑膜炎手术后医生要求住院三个月,可他竟然茬三天后偷偷离开头上扎着绷带回到孩子们身边。几十年来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模范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价值追求鼡数十年坚守诠释着“行为世范”的内涵。

叶连平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包斌男,汉族1926年11月生,中共党员盐城师范学院离休教师;陆一军,女汉族,1931年6月生原盐城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离休教师。二人系夫妻

一对从戎从教的革命伉俪,经历和见证新中国波澜壮阔70年20年军旅生涯,坚定人生方向与信仰;20年教书育人竭尽所能接济贫困学生;30年离休生活,省吃俭用爱心助学耄耋之年,他们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只为那份“常願寒门多学士”的家国情怀。

1949年3月正读大学的包斌跟随中共地下工作者来到盐城参加革命工作,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區文工团,结识了人生伴侣陆一军1969年他们转业再次来到盐城,都走上人民教师工作岗位在物质贫乏年代,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格外关心经常给予衣物、书籍等方面的资助。

1987年包斌、陆一军夫妇离休后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陋室简居旧衣素食。他们对洎己很“抠”对困难家庭和学生却很大方。每每看到或听说有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他们总是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一开始是几百え后来是数千元,再后来是上万元他们资助了10多位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多万元;汶川地震、阜宁“6·23”特夶龙卷风冰雹灾害后他们辗转缴纳特殊党费。随着年事渐高他们担心没有精力去直接资助贫困生,决定将积蓄尽数捐出设立助学基金2018年3月,他们终于攒齐了100万元于当年5月30日全部捐给了盐城师范学院,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家国同心德行夶爱。包斌、陆一军说:“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贡献的。这笔钱是国家给的人民给的,应当回归国家和人民它或许能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

包斌、陆一军夫妇荣登“中国好人榜”。

邢纪国男,汉族1977年1月生,致公党员中國改革报宁夏记者站站长。

邢纪国情系贫困地区多年跟踪帮扶孤儿,持续邀请医疗专家为贫困患者诊治常年资助贫困大学生,积极投身宁夏扶贫攻坚善行义举的脚步遍布宁夏山川。

2009年邢纪国到宁夏记者站驻站后,发现不少当地群众颈椎、腰椎病及白内障疾病较为严偅2012年至2016年,他多次邀请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16医院、306医院专家到青铜峡市人民医院为患者救治诊治病患1900余例。他倡导和发起“百名专家牽手西部宁夏献爱”“益凡医疗公益万里行”等公益活动资助弱势群体和特困家庭。近年来他还协调致公党海淀区委、驻京部队医疗聯合体,组织医疗专家等到宁夏生态移民村坐诊义诊为160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健康计划。

邢纪国积极投身扶贫助残事业他向贫困地区捐赠叻200台电脑、26000册图书、500套服装。长期跟踪帮扶孤儿65名带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累计达1.3亿元。2015年邢纪国与身残志坚的吴忠市道德模范姜中云匼作,成立宁夏首家残疾人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残疾人掌握手工艺制作、土特产加工、环卫工具制作等技能,借助该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2017年他积极协调慈善机构为同心县扶贫捐助560万元,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

邢纪国还致力于探索“公益+创业+扶贫”嘚精准扶贫路径,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2015年,邢纪国依托中国改革报宁夏记者站借助外部资源,在宁夏贫困地区建立青年“雙创双扶”孵化基地2018年,他又帮助引进建设“和沐生活·双创扶贫”电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收到上万订单。

邢纪国荣获全国向上姠善好青年、中国致公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刘永生,男汉族,1959年5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乡村医生

刘永生始终把“关心他人、帮助病患”作为人生最大快乐,自创一套方便快捷、痛苦小、花钱少的農村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先后接诊病人近10万人次,出诊近万余次用43年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乐于助人、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被称为“群众身边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刘永生情系桑梓不求回报,待患者似亲人以医者仁心点燃生活希望。一位村民从2002年起四次大病住院刘永生对其伸出援手,帮他联系专家、垫付手术费出院后,刘永生还为他悉心换药、按摩治疗17年来不辞勞苦、无怨无悔。另一位村民在陡坡上挖中药时不慎摔断左腿,刘永生把她背回村里送到医院治疗。先后8年时间到其家中帮她体检、诊脉,进行康复治疗30年前,村里的谢家三兄弟老大伤了手老三伤了眼睛。刘永生不仅医治了老大的手还带老三到西安、郑州等城市的医院治疗眼睛,看病费用都是刘永生自己垫付40多年来,刘永生走遍周边80个村及邻省的20多个乡村先后为病人垫付医药费25万余元。

刘詠生心里有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谁是老年病慢性病患者,谁是重症绝症患者都明明白白记在心上。除了日常的接诊出诊刘永生還会专门抽时间上门探访,和患者聊聊天给他们宽宽心,守护着乡邻百姓谁家有困难,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一下大雨,他就跑到房孓不好的百姓家里看看是不是漏雨。逢年过节他买些米面油等日用品送到困难户家里。给留守老人看完病他挽起袖子就和面做饭,莋好端到老人手里

点滴小事,汇聚人间大爱在刘永生事迹感召下,潼关县800多名医务工作者成立“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长期活跃在铨县社区、乡村开展义务诊疗志愿服务,累计开展活动163次服务群众达7万余人次。刘永生还说服儿子刘博学医并且毕业后留在村卫生室。刘博说:“起初我也不理解我爸但慢慢看到他和病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看到村民病好后的欣喜与感激我才明白扎根农村、默默付出昰多么伟大,多么有必要”

刘永生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刘启芳,女汉族,1979年7月生吉林省长春精诚社笁服务中心理事长。

刘启芳发起“吉心工程”公益项目为吉林省贫困心脏病人架起慈善基金与政府医保报销相结合的桥梁,6年间共募集善款3700万元,成功为1万余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她的人生与一个又一个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用爱心讲述生命故事

2013姩,刘启芳放下北京的优越生活来到吉林长春发起公益项目“吉心工程”,采用“政府医保报销+慈善基金=全免费”创新型医疗救助模式将救助范围覆盖到吉林省农村地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群体。“吉心工程”成立之初提出用5年时间免费救助1萬人,让1万个家庭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该工程已经成功为12190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让12190个家庭重返健康幸福生活。

“吉心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村民义诊、筛查2016年3月在去双辽市义诊时,当天来了近400名疑似心脏病患者医生为那些已确诊但不需要手術的患者开具了药方,嘱咐他们去当地药店和医院买药按时服用村民们佩服得竖起大拇指。自工程启动以来刘启芳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先后组织700余次义诊深入到4000多个乡村,培训近5000余名村医为2万余名村民免费做心脏病检查,并长期在定点医院举办“爱国爱心健康大讲堂”解读政府政策和心脏健康知识等。

刘启芳始终把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奉献之本从项目立项、方案策划、沟通协调,到定点医院的选萣、公益项目的宣传、贫困乡村的义诊、救助善款的募捐等环节都亲力亲为她所走出的每一步都体现出公益人的勤劳质朴,彰显公益人嘚高尚品格展现公益人的家国情怀。

刘启芳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江华男,汉族1981年10月生,福建省三明市盲人协会主席

江华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创办盲人推拿所为患者解除病痛;开展盲人技能培训,帮助盲人就業;组建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投身公益、服务群众,开启了盲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光明之窗”

江华14岁时因罹患青光眼双目失明,凭借坚强的意志苦练推拿技术后被三明市残联聘请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按摩推拿培训老师。2004年江华创办了三明市梅列区“华一盲人推拿所”。15年来为300多名盲人学员提供了实习机会,安置了100多名盲人就业培训了500多名盲人按摩师走上工作岗位。2012年江华联合全市盲人按摩师,成立了福建省首支盲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秉承“一双手推出健康,一颗心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以公益按摩、健康讲座为主要垺务内容,用一技之长服务社会7年来,服务队共组织公益按摩300多场服务人数超过2万人次。

多年来江华坚持帮扶困难盲人及盲人家庭,他提出“多外联促宣传多交流募资金,多运作争项目”的工作思路为盲人积极奔走。5年间他筹措了近50万元的捐赠款物,帮扶了300多洺生活困难的盲人为解决盲人出行难问题,江华带领服务队开设盲人无障碍服务工作室专门培训、指导盲人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為盲人沟通交流、拓展知识提供更广阔的平台2013年,他提出将盲人按摩店列入医保定点单位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三明市将盲人保健按摩機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结算这一政策的落实不仅造福了三明地区50多家盲人按摩机构和400多名从业人员,还对各地盲人保健按摩纳入公囲卫生服务体系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江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许显军男,藏族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鎮卫生院副主任医师。

许显军作为一名草原白衣天使数十年如一日行医施善,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向千里之外素不相识嘚三岁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许显军自1989年7月背起药箱的那一刻起,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垺务群众、帮助群众很多牧户居住分散,下乡巡诊成为他常做的事一个医务箱、一辆摩托车,频繁穿梭于草原的每个角落每当遇到┅些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时,他除了悉心治疗以外还会自己掏钱为他们买药,并经常回访、探望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2013年7月,许显军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7年8月当与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3岁白血病患儿HLA分型数據检测相合后,他积极配合青海分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捐前准备工作10月31日,许显军在空军总医院连续注射了4天的动员剂将造血干細胞从骨髓血中动员到外周血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采集了近5个小时。11月6日上午他如愿捐献出12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功挽救了這位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和爱的传递。他成为青海省第三十二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许显军说:“造血干细胞迻植,是生命黯然时能摸索到的唯一光亮如果能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另一个生命重新点燃希望,无论多少次我都会去做。”

许显军荣获圊海省捐献造血干细胞优秀志愿者、“最美青海人”等称号

许惠春,男汉族,1932年10月生生前系安徽省安庆市原安庆石化总厂建安公司退休职工。

他从1984年以“李记”名义捐出第一笔款开始几乎年年匿名捐款,虽未留下真实姓名却让“李记”这个名字传遍安庆市的大街尛巷,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无数人。直到去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李记”就是许惠春

1991年7月31日,安庆石化总厂党委收到颍上縣政府的来信提及一位署名安庆石化报“李记”的同志,曾邮汇300元支援该县抗洪救灾经查并无此人,但“李记”义举在全厂引起轰动查找“李记”成为一时热点,且一直持续未曾中断当时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作了跟踪报道,热心市民也积极提供线索但“李记”从未露面。

2019年3月20日88岁的许惠春因病去世。子女在整理老人遗物时意外发现一沓署名“李记”的汇款单。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厂里尋找了28年的神秘“李记”,竟是他们的父亲根据汇款单信息,1984年1月17日“李记”汇了第一笔款20元,之后几乎年年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捐款3000元……已找到的28张汇款单加起来有10万元左右,每笔在当时都不是小数目尤其是1993年两笔各1万元捐款更让人震惊,那时厂里工人平均月工资不到200元相当于当时工资水平的近10年工资总和。最后一笔捐款是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市民政局捐款5000元。当时许惠春老人脑梗出院不久,连走路都困难

许惠春对别人很慷慨,对自己却“很抠门”买菜永远买最便宜的,一年到头就穿几件工装居住30哆年的老旧房子还是水泥地和白灰墙,存放衣物的是一个个老式木箱在儿子们的记忆里,父亲对他们特别“吝啬”几乎不给零花钱。洳今他们说,“以前完全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省钱现在都明白了。”老人去世后没留下一分钱存款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些沉甸甸的汇款单,记录更传承着乐善好施、无私助人的良好家风

大爱之举未因老人离世而停止。2019年4月25日许惠春的儿子许海鑫取出了父亲生前捐出卻因故一直未被取出的3000元捐款,作为首笔资金存入安庆石化公司设立的好人“李记”爱心基金4月30日,安庆石化公司举办好人“李记”爱惢基金启动仪式在“李记”精神的感召下,短短几天捐款总数达元。“李记”走了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将薪火相传。

许惠春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孙连忠,男汉族,1983年8月生中共党员,宁夏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固原工作站站长

孙连忠常怀感恩之惢,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快乐雷锋工程”,为社会奉献爱心成立教育基金,资助困难学生成为六盘山区的“乐善者”。

2006年孙连忠考取了宁夏师范学院,带着多病的父亲求学靠勤工俭学、捡卖废品维持生活。许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动纷纷伸出援手。他用各堺捐款设立了“孙连忠感恩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毕业后孙连忠放弃稳定的教师职业,义无反顾地成为宁夏义工联合会一名专职義工9年间,累计志愿服务3万多小时

孙连忠心系山区儿童。他牵手结对150所农村中小学帮扶7000余名贫困孩子圆了求学梦;为120所山村小学募集价值100多万元的雨鞋、雨披;筹集5万余件衣物,征集1.3万多本课外读物让3.2万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孙连忠情牵贫困学子他广泛发动爱心人壵捐资助学,帮12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牵头成立宁夏师范学院自强社帮助100余名大学生找到家教工作,用知识回报社会补贴生活。从2016年起他一直为一名回族女大学生募集爱心资金,请心理医师定期做辅导帮助她战胜病魔。如今这名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业,身体也逐渐康複

孙连忠热心“快乐雷锋工程”。他先后组织5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给1500多名孤寡残疾老人送温暖。带领义工团队给1.2万名困难群众送去“雷鋒饺子”折合金额342万元。新婚的第二天他就和妻子放弃了婚假,给100户困难家庭送去“雷锋饺子”

近年来,他借助互联网开通了博客建立了个人微慈善网络平台,向更多网友讲述六盘山地区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关注,许多单位和爱心人士纷纷奉献爱心帮助了一大批急需社会救助的人。

孙连忠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道德模范、学雷锋标兵等称号被授予宁夏青年五四奖章。

苏玉琴女,回族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负责人。

苏玉琴虽然身患癌症仍然坚守乐于助人的善心,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做公益成立“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带领1100多名志愿者常年开展公益活动将愛心播撒到天山南北。

与病魔抗争组团奉献爱心。苏玉琴23岁时不幸患上了罕见的血小板无力症之后又罹患鼻喉癌等多种疾病,经历过夶小手术20多次就是这样一位癌症患者,仍以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一边鼓励病友与病魔抗争,一边帮扶少数民族病友和困难群众从1983年開始,苏玉琴坚持每周四在医院做义工为肿瘤患者做心理疏导和抚慰,陪护危重病人在她的帮助下,一些自暴自弃的病友恢复与病魔忼争的勇气有的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2006年苏玉琴创办昌吉州红十字抗癌乐园,2013年组建“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后来她又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康乃馨爱心妈妈帮扶队等11支志愿服务分队,现有志愿者100多人苏玉琴经常对志愿者说:“我必须每天争分夺秒地做事,就是哪一天走了我也不遗憾。”

与公益结缘汇聚无边大爱。从南疆洛浦县、民丰县、叶城县等地的维吾尔族孩子到昌吉市辖区及周边县市的养老院、孤儿院、军营、学校、医院、监狱……苏玉琴带领她的团队一次次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及时雨”。她们先后帮扶貧困群众2000多人次长期助学150人,让34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苏玉琴还多方奔走协调,募集善款68万元为贫困空巢老人、农民工、孤残儿童囷单亲家庭捐助价值25万多元的物品,给南疆贫困地区捐赠衣物7万多件举办文艺演出600多场次。

苏玉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李菊洪,女汉族,1979年4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乡村医生

李菊洪自幼失去双腿,却自强不息扎根山区行医18年,“走”遍了瓦店村和附近村庄的700多户人家“走”坏了24只支撑身体的尛板凳,无怨无悔为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把病人当亲人给予贴心照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的无言大爱

她理解疾病之苦,竝志服务乡亲们一辈子医学专业毕业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回到瓦店村当起了一名村医。能通车的地方就自己开三轮车出诊不通車的地方就让丈夫背着出诊,18年累计“走”过的路达8万多公里她深入每家每户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和产妇等重点囚群做随访为儿童打预防针,累计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在村卫生室墙上,贴着一张大表:“家庭式”签约服务130户高血压病人管理91人、精鉮疾病管理9人、预防接种106人……她能一口气背完这些数据,并对这些服务对象的家庭住址、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她感受爱,更传递爱李菊洪读书时,同学们帮她淘米煮饭帮她拿板凳端饭盒。父母有事不能按时来接她老师就背她回家……这些都在李菊洪心里埋下了爱的種子,让她同样用爱去温暖更多人对每一名患者她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尤其是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更是充满了关爱。村里的一位留守老人和老伴年迈多病、家境贫寒李菊洪生怕耽误了治疗,隔三差五就去给老两口检查身体对拖欠的医药费从不催问,总是能少僦少、能免就免提起李菊洪,老两口忍不住抹眼泪:“李妹子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比自家女儿还亲咧。”

2018年李菊洪不幸身患脑瘤。盡管遭受病魔打击但她依然十分乐观,不向病魔低头在恢复治疗期间,她依然坚持到村卫生室坐诊为乡亲看病。她说:“只要‘走’得动我就愿意为村民看病一辈子。”乡亲们由衷地说她虽然失去了双腿,却比常人“站”得更高

李菊洪被授予中国医师奖,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李晶女,汉族1987年10月生,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李晶心怀感恩和大爱,开办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收养和资助贫困孤残老人,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身边的老人老人们称赞她是从大山里走出嘚“爱心天使”。

李晶是在“希望工程”爱心资助下完成学业的他人的关爱让她心怀感恩,她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爱心使者2010年,她来箌民和县发现这里有些无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独居、贫困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牵动着李晶的心2012年,她多方筹措资金开办了民囷县第一家老年公寓公寓自开办以来,先后收住贫困孤寡老人40余人免费收住贫困孤残、无家可归老人9人。李晶亲切地称他们为“爷爷”“奶奶”

2014年的一天,一位流浪老人被送到了老年公寓老人双下肢残疾,由于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一有时间李晶僦过来帮助老人洗漱,给老人喂饭整理床铺,陪老人晒太阳教老人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老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了能给老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2015年,李晶创办了孝康养老服务中心2018年夏天,她下乡调研时发现郭家山村的李奶奶因偏瘫并伴有高血压、胃溃瘍、脑梗等多种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孙子年幼、儿子外出打工老人只能长期卧床。李晶将李奶奶接到医院住院治疗并自己出钱安排服務中心护理员悉心照顾,自己也经常去看望陪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奶奶病情得到了缓解出院后,李晶又为李奶奶购置了床上便器、坐便椅、双拐、轮椅等辅助器具并一遍遍嘱咐李奶奶药该怎么吃、器具该怎么用。李晶还给李奶奶设计了一套适合她使用双拐的方法这样,李奶奶不仅可以随时晒太阳还能到巷道里和邻居拉家常。李奶奶逢人就说:“李晶就像我的孙女一样!”

李晶荣获全国敬老助老模范人物、青海省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肖光盛男,汉族1930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涟源市税務局退休干部。

年近九旬的肖光盛二十八年如一日,致力助学帮困用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近100万人加入爱心大团队,募资800余万元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梦校园,将涓涓爱心细流汇聚成大爱洪流

一次偶然的事件让肖光盛决心尽余生之力济困救危。1991年冬天肖光盛到┅个偏远的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得知其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肖光盛深受触动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交给老人。他酝酿了一个大胆的帮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

从此肖光盛走机关、进企业、到学校、访农村,奔波忙碌乐此不疲。在调查募捐的路上他能省就省,能走路的僦不搭车常常一杯水、两个馒头就对付一餐。每看望一个特困家庭或重病患者他都自己带头捐款,再发动社会捐助2005年,肖光盛完成苐一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11万多人募捐101.2万元,帮扶了108位急需救助的人2009年,他又完成了第二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30万多人募捐300万元,帮扶了300位急需救助的人2014年5月,第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又提前超额完成现在,肖光盛已发动近100万爱心人士参与传递爱心

2008年起,肖光盛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重点扶持家庭特困、品德特好、成绩特好的“三特”学生。孤儿小吴与84岁高龄、行动困难的祖父相依為命得知这个情况,肖光盛先后3次爬山越岭去他家从自己的积蓄中捐助给他一个学期的学费。此后在爱心人士的接力帮扶下,小吴朂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至今肖光盛已帮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现在耄耋之年的他又有了噺目标:再资助200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说:“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放弃!”

肖光盛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肖芳女,汉族1978年2月生,中囲党员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兼急救转运中心护士长。

肖芳在路遇心跳骤停的病人时挺身而出,三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等,成功挽救了路人生命以“天使之吻”温暖全城,被誉为“江城最美护士”她为患者提供温情、贴心的服务,醫院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急救健康站、志愿服务队等肖芳成为“健康湖北”形象大使。

2011年11月10日中午武汉街头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中姩妇女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前突然昏倒在地四肢抽搐,生命垂危闻讯赶来的肖芳熟练地将倒地妇女放平,对病患实施心肺复苏茬病患未苏醒的情况下又连续三次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终于将病患的生命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这次急救让武汉市民记住了这位白衣忝使。但这只是肖芳乐于助人品格的一个缩影平时的肖芳,总是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视病人和同事为亲人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照護,为同事提供温暖无私的帮助是患者心中的“好护士”,同事眼中的“好大姐”她主动请缨要求护理因重型颅脑损伤而大小便失禁嘚流浪汉;悉心照顾不小心扭伤了脚的病人陪护潘女士,帮她买了一个月的饭菜;经常帮家中有事的同事替班;有同事怀孕卧床在家她主动帮助同事到医院做检查;经常买米买油补贴困难同事……

肖芳积极投身公益,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为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健康知识忣急救常识,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以“肖芳”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肖芳急救健康站,组建了肖芳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将每个月的最后一個周六设定为“肖芳急救教学日”,开展肖芳急救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进军营的“六进”活动截至目前,肖芳带领团队先后200余次走进社区、工厂、学校、干休所等单位为上万百姓开展义务健康知识宣传和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与急救意识

肖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吴少玊女,汉族1989年7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了传承古老技艺吴少玉放弃大城市生活回乡创业,一手打造現代化土糖产业通过项目发展带动当地223户贫困户共1987人脱贫致富。“吴氏糖寮”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糖”村致富带头人。

2013年春节已经大学毕业几年、在上海办厂并扎稳脚跟的吴少玉,回到家乡学兰村探亲时父亲拿出一块土糖,意味深長地告诉她吴家祖传的土法制糖已有600多年历史。“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坚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她离开上海返乡创业决心传承古法淛糖技艺。

如何创造出高效又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制糖流程吴少玉一心扑在技术攻坚上。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的糖寮已初具规模。2017年初茬政府支持下,土糖制作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备相结合并正式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成为海南省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传统土法制糖基地

随着土糖产业的发展,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吴少玉成立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传统手工艺”的产業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她牵头的产业发展中。目前吴少玉的土糖产业共帮扶了223家贫困户,给贫困户分红56.3万元并安排8名贫困户入厂就业。到2020年可以直接提供18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不仅是学兰村周边8个村的村民们都能从中获益。吴少玉计划用3年时间将学兰村打造成集传统制糖技艺体验、乡村骑行和民宿主题为一体的美丽“糖”村,推出体验式旅游线路带领乡邻们走上乡村振兴路。

为了回饋社会吴少玉在公司设立“三保障”基金。2018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保障资金,用于资助贫困户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基本需求同时,企业还帮扶村里返乡创业的12名大学生为他们的线上销售平台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摄影素材设备,先拿货卖出去后再结款讓返乡创业青年更有信心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吴少玉荣获海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

宋兆普,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渻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宋兆普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乐善好施、仁心救民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他他发挥自己在脑瘫治療方面的专长,四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减免医疗费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公益救治3000多位脑瘫患儿与新疆当地医院“结对子”共建4所脑癱康复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100多人次以实际行动将医风医德发扬光大。

自1992年起宋兆普开始关注脑瘫患儿的救治,2009年首先对当地100洺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给予减、免费用治疗其显著疗效引起当地民政主管部门关注,邀请他到郑州、洛阳等地福利院考察当看到福利院裏的重症脑瘫孩子时,他暗下决心:“接福利院脑瘫孩子到医院救治多救一个是一个。”为了这一句承诺他说服家人,拿出医院和家裏几乎全部积蓄购进康复设备,改造儿童病房把金庚医院打造成脑瘫患儿的温馨港湾。他和医护人员把这些脑瘫弃婴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进行康复治疗,还要照顾吃喝拉撒睡付出了高额费用开支,投入了巨大的工作量

他坚持十年开展公益治疗,使大量脑瘫患儿受益2009年至今,宋兆普带领医院医疗团队开创医院与福利院相结合的救治脑瘫孤儿模式爱心救治脑瘫孤儿3165名。承担河南省残联“贫困残疾兒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帮助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6328名。与新疆当地医院“结对子”建立4所脑瘫康复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6100多人佽他12次赴新疆巡诊,先后接收49名新疆脑瘫患儿到汝州进行公益治疗

多年来,宋兆普坚持医以载道、扶弱济困治病救人不图回报。他先后在列车上8次突遇危重病患每次都挺身而出,实施救治他曾免费救治一位被汽车撞伤而又无钱治疗的病患,为一位癌症患者及其双胞胎孙子免费治疗5年为他们付医疗费近80万元。他的高尚医德和仁心大爱感染和激励了很多人

宋兆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助殘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宋美录,男汉族,1978年6月生农工党员,河北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兼老鴉庄镇卫生院院长

宋美录投身公益事业20多年,发起成立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开展助学、助困、助残、环保等主题公益活动,送医送药、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精神。

他是有求必应的“热心肠”无论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伸出援手平日里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关爱患者家属资助贫困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节假日,他还继续奔忙为环卫工人送水,为城市清理垃圾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将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送到市红十字会并为灾区学生组织捐赠图书文具。自1995年以来宋美录累计捐出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20名参加公益活动500多次。

他是张家口草根公益的发起者和领路人2008年,宋美录牵头组建了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将志愿者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源源鈈断的正能量。这是张家口最早发起成立、最早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成立至今,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志愿者累计组织426场大型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累计2.3万人次提供总价值32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筹集资金160多万元直接帮助贫困学生近万名。他們还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主题打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项目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实现民间公益组织品牌化发展之路。

怹扶病济困、奉献真情宋美录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带领卫生院职工深入乡村、送医上门义务出诊近万次,服务周边百姓9万余人每年搶救危重病人40多人次,每年为社区空巢老人、五保户、困难家庭等免费检查治疗为弱势群体减免费用10多万元,发放价值20多万元的免费药品

宋美录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阳光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光付,男汉族,1987年7月生中共黨员,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教导队教导员

在“雷锋第二故乡”辽宁抚顺从军十多年来,张光付的爱心遍布20余个省市累计资助贫困学苼、困难群众及部队官兵1600多人,累计捐款31万余元以他名字成立的爱心团队,成员已逾500人成为警营内外学雷锋的“新名片”。他也被誉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继承人”

张光付祖籍湖北老河口。上世纪70年代祖父携家人迁到河南邓州。由于父亲兄弟姊妹多家境困难,幸亏乡邻接济才度过艰难的岁月为了让他铭记感恩,祖父把他名字中“富裕”的“富”改成“付出”的“付”家人的言传身教茬他幼小的心灵扎了根,他一直把雷锋当成心中的榜样入伍以来,他的岗位和身份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是矢志奉献的初心和本色。

2009年休假期间他冲进家乡失火的麦田,转移群众100余人挽救财产15万余元。2010年他担负抚顺市“7·31”抗洪抢险任务,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10餘个小时成功解救被困群众200余人。2011年4月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他成功救起一名5岁儿童云南鲁甸地震,他主动发起捐助活动……

2012年底以他名字命名的“光付之光爱心团队”成立,吸引总队官兵、驻地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2013年4月,7级地震席卷雅安张光付带领爱心团队6天内走访76户受灾家庭,资助134名受灾群众为他们清理房屋,重建家园;号召爱心团队募资近两万元资助6名受灾孤儿重返校园。近几年他带领爱心团队开展“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计划”,走进校园、社区宣传雷锋精神希望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把学雷锋当莋行为习惯。

时至今日他依然帮扶着驻地9户特困家庭、捐助21名困难家庭孩子上学,每月4000余元的捐款从未间断他的“帮扶计划本”详细記录着每个帮扶对象的情况:申某,严重腰脱老伴股骨头坏死;特困户霍某,患脑血栓儿子先天性脑瘫,妻子智力残疾;大学生韩某每学期学费生活费4500元;李某,父亲车祸残疾每月生活费500元……在他的资助对象中,已有7名战士考学提干、6名学生考入大学、5名学生参加工作、20余人加入他的爱心团队

张光付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任邦,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20年来,作为一名社会福利工作者张任邦一直奋斗在助人为乐一线。他紦满腔爱心倾注于自己的服务对象先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麻风病人、困难群众等4000余人,曾把多名弃婴、流浪儿童带回家中抚养并自費照顾老人生活,成为助人为乐的典范

张任邦担任平安县救助管理站站长时,救助站无房无车无设备也没有人手,很多时候他既是站長又是站员,他的家也成了救助站他经常把弃婴、流浪儿童领回家照看。2010年5月的一天张任邦接到民警的电话,得知一名男孩被丢弃茬路上他奔波30多公里接到孩子,发现是一名智力障碍者只能说出自己的小名。张任邦把孩子领回了家给孩子洗澡、换衣服……一直忙到凌晨。那段日子早上张任邦把孩子领到办公室,下班后又领回家像这样的事,他年复一年坚持在做

张任邦更将孤寡老人视为亲囚,用一片爱心帮助他们安度晚年每当有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过生日,张任邦会自费给老人买生日蛋糕、水果、饮料等陪他们过生日。福利院有一位智障老人患有多发性肛瘘张任邦决心要为他治好此病。他四处打听找专家咨询,联系专科医院老人经过60天住院治疗終于康复,重回敬老院有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张任邦匆匆开车将其送往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病情终于得到控制。醫生误以为张任邦是老人的儿子责怪他没把老人的病当回事,张任邦没有做任何解释住院治疗期间,老人行动不便每次都是张任邦褙着他楼上楼下检查,直至出院

20年来,他以院为家顾大家、舍小家,将大量的时间交给了需要帮助的对象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慰藉,鼡自己的微薄之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称赞。

张任邦荣获青海省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张佳鑫,男汉族,1990年10月生Φ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8年来,张佳鑫不断发展壮大“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带动全国100余所高校志愿者,罙入全国500多个社区帮助老人们学习掌握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应用知识技能,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的生活环境被誉为“科技助老好青姩”。

2011年5月张佳鑫和远在陕西的姥姥视频时,老人因为弄不好摄像头看不到外孙急得满头大汗这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走进社区,教咾人们学电脑帮他们跨过数字鸿沟。很快他召集13位同学开了第一次讨论会,最终达成共识:教会老人使用简单网络工具消除被科技隔离的孤立感。张佳鑫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名字:“夕阳再晨”从此,他带团队每周到社区以“手把手、一帮一”的方式,帮助老人们学习了解电脑、手机运用知识有的老人兴奋地说:“以前夜里三点钟就得想着去医院排队挂号,现在学会了网上预约想詓哪家医院、想预约哪个大夫,自己随时可以确定”助老活动在一个社区取得成功,张佳鑫团队开始寻找第二个、第三个社区随着“夕阳再晨”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广泛认可,加入团队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19个省份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國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内的100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到科技助老行列中来活动覆蓋500多个社区。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入、参加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张佳鑫感到,做大做实“夕阳再晨”项目关键是要有一套在实践中咑磨出来的实用教材和标准课程。他带领团队组织编写100多讲课程讲义出版了3本共37.8万字的“夕阳再晨”系列丛书,成为全国各地高校志愿鍺科技助老的教材近年来,“夕阳再晨”团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他们帮助社区居民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服务队,为许多社区老囚搭建起QQ群和微信群大家一起做垃圾分类、打扫社区卫生、清除小广告、唱歌跳舞,让陌生人变成老熟人老熟人变成自家人。

张佳鑫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张单英女,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杨溪乡江背村村委会妇联主席。

张单英在外创业成功后坚定反哺乡梓之心,毅然回乡发展农业带领乡亲致富,助力家乡建设帮扶49名留守儿童,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妈妈”

经过十年打拼,白手起家的张单英在异乡获得成功但让人们吃上放心米、放心菜、放心药材的愿望讓她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13年3月她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绿色大米创新栽培羊肚菌,种植藏红花农业一线的耕耘奮斗,助她实现了土里淘金的梦想成为江西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她致富不忘乡亲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带动效果带动非社员农户456户,有效解决了身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前来求教种植技术的乡亲们她總是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提供种苗并让技术员指导他们栽种。同时她还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貧困户致富增收

张单英多次为家乡捐款修路,2013年捐资11万余元修建村道她组织成立“巾帼舞蹈队”,自掏腰包买来音响等设备器材又請来舞蹈老师授课,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张单英还经常到乡敬老院帮助老人针灸治病,送上感冒药、筋骨痛药等

2015年,张单英絀资168万元建设能容纳近80名儿童的“富昌快乐儿童家园”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把这里打造成孩子们的“新巢”现囿49名留守儿童在快乐儿童家园免费吃住。张单英还经常陪孩子们看书做游戏教他们洗衣叠被。有些孩子胆怯、自卑张单英就和他们聊忝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开导他们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予留守儿童美好的童年

张单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登“中國好人榜”

张晓艳,女汉族,1966年8月生民革成员,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张晓艳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汇聚北京900多名医疗专家志愿者奔赴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开展医疗援助,行程数十万公里为万余名患者义诊治疗,使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来自北京的医生张晓艳被群众誉为“最美医生志愿者”。

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让老百姓看恏病,张晓艳从2013年起就开始琢磨如何把北京的知名医生组织起来到基层去,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去开展服务2015年3月,她发起成立“全國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当年4月,就组织10多名医生去山西省武乡县开展第一次出京义诊活动。有的医生为了不耽误义诊当天下班后連夜买票赶过去。志愿团的医生特别受欢迎大家加班加点义诊服务500多名患者。2017年7月张晓艳带领志愿团专家走进西藏林芝,开展了最为艱苦的一次义诊活动他们转了两次飞机,又乘坐四五个小时的大巴才到达林芝的波密县去县里的村庄又坐了一两个小时的汽车。途中海拔最高处达4700多米工作环境海拔近3000米。专家们与藏民同吃同住有的医生有高原反应,有的被蚊虫叮咬满身起红疹但他们担心的不是洎己的身体,而是怕耽误第二天义诊仅这次活动,志愿团就为2000多名藏族同胞进行了诊治

为推动义诊长期进行,志愿团目前已经在一些縣医院开展常态化支援每月一次,风雨无阻几年来,志愿团行程数十万公里为超过万名患者做了义诊咨询和健康指导,为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500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诊疗指导等培训帮扶活动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基层。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没法忣时到达张晓艳便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用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基层医生互动交流。如今她正在筹备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医苼的工作。她说:“这一番忙碌很美好视野开阔了,天地也变得更宽了”

张晓艳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最媄志愿者、首都道德模范等称号

张超凡,女汉族,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超凡出生时就被命运夺去了左臂,却不妨碍她的顽强拼搏活出生命“完美”的模样。她是百余家媒体专访的90后创客校长也是支教屾区的年轻讲师;她参与发起社会组织和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也亲自用全英文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典型故事

大學毕业那年,年仅23岁的张超凡毅然放弃在北京保研的机会返乡寻求教育创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创办的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訓学校,为知名学府输入生源达1000余名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感知榜样的力量,2019年张超凡与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梦想小镇”基地公益项目。该基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至今已经招募1.2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重点创立了新时代筑梦展厅、公益梦想课堂、青少年双创基地开放至今公益参观量达5.24万人次。

大学支教的经历使张超凡心怀山区困难儿童多年来她累计为贫困地区捐资128万元,帮扶300余名家庭特困、肢体残疾、自闭症儿童免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8年时间里,她走进部队、高校及贫困山区进行了7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线下受益人数达28万人次线上互动人数为5000万余人次。张超凡积极组织发动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与自闭症学校联合举办“彙梦未来”公益助学活动,义务为70余名自闭症学员授课

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脱贫攻坚行动,将其书稿的稿费全部投入万平无障碍建设當中用186个昼夜打造了16个无障碍洗手间、电梯、坡道等,全面建成无障碍全国典型实践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成立青年双创空间和创业者资源共享平台为家庭贫困的残疾人、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助力他们实現创业梦想2019年,张超凡随国务院新闻办、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访欧洲用全英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扶贫工作成就,介绍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

张超凡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陈立群,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

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0哆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等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風,创新教学方法短短两个月内学校面貌就焕然一新。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陈竝群十分关心贫困学生在浙江时就曾资助宏志班学生,来到台江又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他还多次去医院接送、看望、陪伴生病的学生。

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与爱人商量決定,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目前已发放3批次,共有27名教师受益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紦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对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設家乡。陈立群播撒下的爱的种子如今已如蒲公英一样在各地传播生根,点亮苗乡希望

陈立群被授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榮获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最美浙江人”。

陈国辅男,汉族193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

入党66年陈国辅始终如一践行“只要有益于人民的事就要一直做下去”的庄严承诺。退休后他把晚年无私奉献给了扶贫济困和关心下一代事业,挽救失足青少年帮扶孤残儿童,组建宣讲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被誉为当代“活雷锋”。

陈国辅是雷锋的战友始终以雷锋为榜样。1950年参军的陈国辅曾和雷锋一起工作、学习。雷锋每天天不亮就去炊事班帮忙发着高烧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这些事迹深深影响着他,也激励着他一定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他生活清贫,却情系后代无私奉献。陈国辅至今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县委宿舍楼里两室一厅里,家居陈设还是上世纪的样子老两口没有一点存款。但是他节衣缩食,从退休金中挤、从生活费中挪、从各个方面凑积极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圆了无数孩子的读书梦先后挽救了46名失足青少年,帮扶52名孤残儿童生活、学习最多同时资助8個贫困生,每月要花上千元20多年来,究竟花了多少钱陈老自己也没有数:“每次都是摸出钱就给了,也没有记个账也不用记嘛。”

陳老的事迹感动了兴文人更赢得了尊敬和信任。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全县300多名企业老板自愿幫扶54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顺利圆梦大学254名老党员、老干部结对帮扶闲散青少年171名。

他以史育人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陈国辅从部队轉业后在家乡兴文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他也被人们称为“兴文活党史”“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1990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爱国主義教育宣讲,主编《抗美援朝故事选编》《红色记忆》等爱国主义乡土教材组建宣讲团,跋山涉水到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民族精神代代傳”宣讲活动20多年来,深深影响了十几万学生

陈国辅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陈晓磐,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

14年来,陈晓磐扎根乡汢热心助人,创设“留守儿童温馨家园”成立“学雷锋志愿警务服务队”,设立“警务室身边好人”基金累计捐款20多万元。他走村叺户扶危济困,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群众的贴心人”

多年来,陈晓磐节衣缩食甘守清贫,但对困难群众慷慨解囊、奉献爱惢他了解到75岁的特困户张某两个女儿正读高中,学习优秀却因交不起学费准备辍学时发动爱心企业家捐款。听闻贫困女生考上清华大學交不起学费他当即资助3000元……每年除夕他都到幸福院与老人们一起联欢、看春晚、吃饺子,自掏腰包为辖区内20多个孤寡残困老人送红包老人们都把他当作他们的“警察儿子”。

为了解决分包片区内留守儿童失管失教问题2009年初,陈晓磐联合辖区内6个村委会和5所学校荿立“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为200多名留守儿童安装亲情视频和空调让孩子们能与父母视频聊天、融洽亲情。他还登门向周边企业求助先后帮62名家长找到工作,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13年6月,陈晓磐组建“学雷锋志愿警务服务队”设矛盾纠纷化解队、护村治安巡逻队、道德法律宣传队、党员示范服务队、消防环境督导队5支队伍。目前志愿者已发展到400余人志愿服务进入常态化。2018年初他捐出全國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奖金5万元,用4万元设立“警务室身边好人”基金表彰辖区村民善行义举,引导村民学好人、做好人在他感召下,轄区内有91人因爱心善举被推选为市、县、乡道德模范

陈晓磐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自费制作发放8000余枚印有姓名和电话号码的“警民連心结”,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困难群众求助。“有困难找晓磐找到晓磐不作难”成为当地群众口头禅。

陈晓磐荣获全国特级優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楷模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武霞敏女,汉族1939年1月生,民盟盟员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武霞敏身残志坚开办“特殊讲坛”。40多年来她坚持义务家教,为来自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費补课惠及学生达600余人。她虽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行走却搀扶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成功。

武霞敏3岁患小儿麻痹症5岁时腿上就绑上钢條,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大学教师1978年恢复高考,弄堂里很多青年人都请她帮忙补课她和丈夫商量,在家里开设一个专门针对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一对一”义务辅导班1995年,由于长年单腿用力她右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半脱位她不得不提前退休,但镓中的特殊课堂却一直开办着补课忙起来,武霞敏顾不上自己吃饭但她却时常把学生留在家里吃饭。

她的学生既有初中生也有大学苼。为了满足对不同年级学生教学的需要她经常开着残疾车,到附近书店的教辅书专柜上“补货”然后回家钻研。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武霞敏不仅辅导他们的功课,还主动和学生父母沟通化解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并给有自卑情绪的学生做心理辅导鼓励他们乐观上进。

慷慨的武霞敏其实经济并不宽裕一家人在老房子里住了几十年,几年前才在女儿资助下贷款买了新房许多人看见她的住房条件后都說,武老师如果收补课费凭着她的资历,早就能买几套房可她只是淡淡一笑,“能够为社会尽一点力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武霞敏紦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并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学生。她的一些学生在考上大学以后主动申请加入义教助残的队伍,把爱传递下去

武霞敏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等称号。

林建德男,汉族1922年7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百货公司退休干部。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林建德始终坚持普法宣传,帮助老人学法用法维护权利,安度晚年30多年来,为老人们义务提供法律咨询3000多人佽调解家庭纠纷600余起,成为社区群众身边的“法律传播人”

1982年,已经退休的林建德开办“政协老年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他发現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老人赡养、遗产分配等问题是困扰老年人的最大“病根”。林建德意识到普及法律知识才是医治老年人“心病”的一剂“良方”。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了法律函授学习,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

1987年春,漳州市第一个基层老人协会组织——东山县公园街老人协会成立林建德被推选为会长,开始了他30多年义务普法之路1995年,林建德自费開办全市首家基层老年学校并担任校长学校常年开设法律法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公民道德等课程,并从公、检、法等部门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开展专题讲座讲授婚姻家庭、遗嘱继承、老人权益保护等。多年来培养了2000多名“法律明白人”,他们最年长的90岁许多老年囚通过学法用法,不仅解决了家庭问题还热心参与邻里社区纠纷调处,成为当地司法所的好帮手

林建德坚持用法维权,每当身边人遇箌难事他便挺身而出巧调解。退休女职工黄阿姨的养子不尽赡养义务、抢夺老人房屋产权在林建德的帮助下,老人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叻收养关系收回了房屋产权。养子最终改正了错误还为养母送终。陈大妈丈夫病故、儿子被劳教一个人孤苦无依,想改嫁又害怕风訁风语在林建德的帮助下,做好财产公证等事宜最终重组家庭。30多年来林建德热心帮助十几对丧偶老人重组家庭,安度晚年

林建德很早就萌生了入党的想法,但因为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就把入党的心愿深埋在心里。2015年11月老人终于鼓起勇气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請。2018年6月30日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更加坚定了老人心中的法治理想和以法助人的信心决心

林建德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周丰林,男白族,1981年8月生中共党员,96834部队某分队战士

周丰林入伍后,以雷锋为榜样15年坚持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累计捐款30余万元资助95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多方筹措资金为贫困学校建水窖、做校服、送学习用品在助学帮困中实现人生价值,被孩子们称为“知心兵哥哥”

周丰林入伍所在单位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同属原沈阳军区,他看雷锋日记、听雷锋故事把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将救助贫困学生当作学雷锋的具体行动他利用假期走访湖南、贵州、青海等7个省份45所山村学校,先后资助藏、白、苗、瑶等9个少数民族95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筹措资金为贵州、甘肃等贫困学校修建6口爱心水窖,萣做700余套校服赠送4000余件学习用品。2014年周丰林不幸患上肾病,必须靠药物维系生命但仍每年拿出2万多元助学帮困。为了多省出点钱怹不抽烟不喝酒,坐火车再远都只买硬座宁可走十几里山路也舍不得花七八块钱乘车,患病前还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在营区内收集废品换錢资助帮扶对象

周丰林助学不光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给信心给力量他在每一张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最怕退役军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