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为什么过去PC时代能躺着赚钱

一个新项目多久能见钱? 一个月能赚多少? 能干多长时间?

这些咱都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数,前期投入打水漂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是我们得去试试,万一成了呢? 对吧,那就坐享其成了。

没成?就当修为自己积累经验。

一个项目一个修炼场,一个产品一个修炼场。

如果我们能拿出点儿修炼自我的心态去做项目,那样看到的风景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 我们的收获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

熬过来了,有一点积蓄的好处是什么?  测试项目不肉痛了,也能接受试错的成本了。

普及个重要的知识:一个项目赚的钱不可花尽,千万别以为到手的就全是你的,务必留30%作为下一个项目的开发和试错的成本。

以前赚的钱都是用来“过冬”的。

很多人赚了50万,"花花花,买车!结果前面的项目萎了,第二个项目也起不来了。

一是兜里没钱心态崩了,二是承担不起试错运营成本了。

忽然想起权力的游戏里面一句话:寒冬将至!

很多项目测试期,账号一砸上千,素材一找两三个月,渠道一砸上万,工具一买几千,很多人想测试,但是一看到这些成本支出就放弃了。

很多人说执行力很重要,说得没错,但钱也很重要!

有个兄弟想学竞价,发来个广告页,学费3500元,问我能不能学?

我说,你学会了有钱投吗?

我说,那你学个锤子?学个空虚寂寞冷?免费流量才是我们屌丝的神!

花钱这个东西,得一直花才有感觉,投手务必奋战在一线反复投才有感觉。

钓鱼的人为什么不爱在饭桌上聊技巧?因为没意思。

带着家伙到各大水坑钓几个月,技巧大成于心,没啥好聊的,全是没办法释放出来的东西,只能靠自己领悟。

大家都不爱背成本,也不爱承担风险,一说到要花钱、一说到有风险,大家都不想碰 。

有些项目天花板低,收入一眼就能看到头,所以咱得自己学会搞流量、设计诱饵、设计产品,而且让你的客户没办法进行比价才行。

流量一直都是大家最烦恼的事情,所以我建议各位做好下面三个事:

1、有钱的人直接去买流量。

做传统电商的,务必找到一个性价比超高的单品去烧钱、拉流量。

做知识付费的,大家选好一个有潜力爆的内容,有能力上知+的就上知+ ,有能力上豆荚的上豆荚。

做ip自媒体的,大家看到哪个大佬肯脱裤子了,就几个人凑钱一起上他。例如10个人, 一个人500元,凑5000元,直接投他头条广告。

别吝啬钱,也别管太多,现在有能力又肯脱裤子的人少。如果有,务必趁早上,不然到后面别人后悔就都没机会了。

2、没钱买流量、或者不是那么着急赚钱的,我建议写东西

原创文章能从根儿上解决流量的问题,因为这是个内容的时代。

但这玩意太难,难是因为有门槛! 门槛高的事情壁垒才高,壁垒高了把大部分人挡在门外,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3、不会写东西的,请发挥苦干的精神去搬砖。

怎么理解搬砖?做贩子、做倒爷、做信息差、做量变到质变。

做信息贩子、做产品贩子,不断保持挖掘,不断找平台差异化,不断换池子制造信息差,不断倒、不断卖……

务必孜孜不倦,日复一日。苦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自我管理之上。

这个事情最大的运营成本就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高级倒爷能赚到大钱,低级倒爷赚点辛苦钱,干着干着就成了高级倒爷了。

有没有简单一点的,不碰实体产品的倒爷? 那就来释放一个吧:

这个项目是一个曾经见过面的兄弟的项目。

其实知道这个文库项目的人很多,在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百度文库升级为墨斗鱼平台,人人可以开店上传文档,文档分vip、付费、共享三种类型,上传文档通过审核有人下载,就可以拿到分成和售卖的金额。

只能说这个兄弟是个狠人,但是能做下去的人很少。

1、很少人能熬下去,因为苦,全是执行的活儿,收益慢。

2、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玩法。

但这个属于长久项目,一旦开始有收益了就会一直不停,基本属于躺着收钱。

下面详细讲下项目核心技术与玩法:

此处内容已被隐藏,请输入特权码查看

本内容仅限偏门圈社群会员特权查看,入圈后可获取特权码!

现在,中国这么多机会,这么多挑战,这么多所谓的趋势,那我们能够洞察到的变与不变的东西是什么?什么可以支撑我们的事业走得更好?它们内在的本质逻辑是什么?

接下来,和笔记君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寻找答案吧。

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从大学毕业以后创业6次,失败了4次,很幸运的有2次成功:一次是2007年,一次是2008年。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变与不变。这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就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关于未来,当我们要知道我们未来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回看我们的过去是什么。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话,是不是对我们的思考和判断对于我们做决策是不是更好一些?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们整个的社会的发展无非是被两个东西推动:一个是连接或者叫做全球化,一个是技术的改变。而技术,一直是带动我们整个时代变化的核心力量。

1.技术革命带来新的时代

我们过去的连接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的呢?战争或者贸易,本质上都是在通过某种方式探索新的领域,然后跟它连在一起。

回看中国过去的历史,其实它也是通过部族的一个个部落形成国家,变成我们现在的中国。

借用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如果看我们现代化的发展,将分四个维度,即农业时代,大概15世纪之前都是农业时代;后面就是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可以再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然后再是信息时代;现在是智能时代。

整个信息的爆发是从有PC开始的。在早期商业里面,淘宝的出现,是从一个大的电脑变成一个小型的手机,这其实就是信息的演进。

后来,我们在连接了一切以后,获取了大量的数据,我们把这个数据做了一个更加有序的应用,于是我们碰到了智能时代,或者现在讲的AI时代。

也就是说从一个简单的功能性的计算,进入到一个多功能的计算,甚至进入情感的感知的事情。比如,从机器人开始模拟人的情绪,与人类进行交流。

这其实就是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每一个时代的变化,你都会看到它是呈周期性地在跌宕起伏。

我们看现在,在做什么呢?现在我们尽可能地叫做连接一切后的重构。

信息与信息的链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百度。

人与人的连接,最有代表的是微信。现在,我们每天都通过微信跟不同的人连在一起,完全跨过时间、空间。

人与物的连接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淘宝或者拼多多这样的平台。

物与物的连接,其实就是智能制造,因为智能制造本质上就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为什么这些连接有这么重要呢?它的核心是通过连接以后,改变了我们信息的接入入口。

如果我们把它简单分类的话,就是一个硬件终端和信息服务端的入口。所有的商业模式,背后都是在争夺这些入口,甚至我们看到各种硬件厂商无非都是在争夺背后控制的入口。

为什么入口这么重要呢?因为这个入口背后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只有通过入口才能更好地了解你,更好地为你服务。

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你的客户,你就要跟他有直接的连接,最好进入他心里,让他忘不了你。这跟我们生活中找男朋友、找女朋友的道理是一样的,并没有那么复杂,但却是商业中不断使用的方式。

在商业中所使用的各种方式,无非是想走入用户的心智之中。走入心智中的第一个需要就是跟用户接触的机会。

大家可以看下下图的左右两边,借助连接在不同入口当中把我们过去传统的商业模式完全又重新做了一次颠覆和重构。

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基本上已经被以上两个入口重构,最重要的是,我们过去的信息获取方式、接触点已经被改造了。

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从用马、用车,进化到近代开始用报纸、电视,现在,我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我们获取信息的端口,在过去这么多年是不断演变过来的,意味着我们的心智是不断从不同渠道受到的影响。同时,也意味着过去所有的成功、影响客户的途径,已经开始失效。

为什么我们国家对于社交媒体要加强管制?因为过去电视媒体的功能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强大,这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信息、多渠道,并且受到不同干扰影响的时代——信息爆炸时代。

我们看到我们的交通有滴滴,金融有蚂蚁金服,教育有新东方、好未来,O2O有美团、饿了么……现在出门根本不需要带钱包。

但如果你现在去到国外,你会发现做中国人真幸福,因为这些我们都有了,他们都没有。

当这些连接无所不在的时候,它带来的是什么呢?带来的是商业的连接,进而催化协同效应。

具体来说,就是单一商业连接还不够,那种单一的、赖以生存的模式已经不足以保证下,必须要结合不同元素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这同时也对过去的商业造成摧毁。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连接。我们思想和潮流已经越来越难预测,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自我个性的彰显对个人的诉求越来越强调,对于自己的自主性,独特性诉求越来越高。

我们的整个文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纯粹,已经开始和不同的西方文化进行融合。

比如潮流,我们会受到国外潮流的影响,也会影响国外的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像香奈儿、古驰等不断加入到中国来,因为它们想讨好我们。讨好的背后是我们的购买力在增加。

所以,文化永远是混杂的,文化的连接所带来的思想以及潮流的流动将开启社会结构,认知结构等的变迁

另外,整个社会的结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整个连接速度不断加快,我们原有的商业模式都受到挑战:技术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在改变,消费习惯在改变,背后是马太效应和幂律分布。

简单来讲,是强者越来越强。这带来什么问题呢?两极分化。

我们现在处在非常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在创造的同时也在摧毁,但是我们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是: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和技术推动之后,两极分化特别明显。这个所有国家都存在的。

这就是我们不论是在商业里面,还是文化里面,亦或是国家里面,未来会产生这么一个结果:赢家通吃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头部的应用会占到我们90%的时长。无论是二八定律,还是幂律分布的问题,都是强者恒强。

合作也是这样,我们挑合作的时候,肯定选行业里的第一,这是自然选择。所有的资源都会向头部去拥抱,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赢家通吃。

也就是在连接上,适应度最大的节点占有所有连接,其他节点几乎没有连接

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所有人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这一个动荡、纷乱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去提升自己,就会慢慢会被边缘化,也会慢慢被社会潮流所遗弃。

从我自身的创业经历和投资经历来说,认知是我们最大的缺点,但也是财产。缺点是说,我们有时候会有认知上的盲点,把自己带入一个很大的误区。但如果我们可以从认知上胜于别人的话,也是我们在竞争里可以超越别人的一个地方。

我记得当年我在做91无线的时候,我跟业内一部分人聊完一遍后,就认为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我和他们看到的东西、看到的问题非常不一样,而我认为我看的东西比他更先进,所以我一点儿都不担心。直到百度、腾讯陆续宣布加入竞争,我才意识到危机,意识到自己不一定打的过它们。

之前遇到的对手属于小学水平的认知,但百度、腾讯这样的对手的认知都是博士级别的认知。

所以我认为,很多时候,认知是帮助我们做选择、做判断最根本的一个方式

聪明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也有认知上的缺陷与盲点,我们一个平凡的人为什么不好好承认我们自己有盲点和缺陷呢?

只有敢于承认这个事实,接受我们自己在认知上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认知,寻找新的跨越。

要记住:是否能跳出原本的思维模式将决定我们的世界观有多宽广,保持灵活的思考模式才能面对因互联网所打破的传统, 伸手拥抱不可知。你和我,都需要更高的维度。

在这里,还有一个前提,也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拥抱一个更大系统。当我们拥抱了一个更大系统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超脱我们自己小系统的缺陷。从哲学上来讲,是从“小我”到“大我”的一个跳跃。

现在世界改变很快,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小步快跑,不断保持一个学习心态,不断理解我们服务的群体,服务的客户,不断调整自己。

产品固然要完美,但与其独自默默琢磨五年十年才推出完美产品,更应该透过小幅度但频繁的更新, 把每次更新当成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慢慢完善产品。

不断迭代,我们才有可能在这里面找到更好的商业机会,才有可能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所以,跟用户互相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还有一个就是你必须去思考我们如何把收集来的信息变成认知和行动。

因此,必须在我们的每个企业里建立这么一个系统来应对目前整个商业的变化。

信息收集、提升认知,然后行动,周而复始。我们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而不是一个固化的企业。

它跟过去的躺在那里赚钱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过去只要我们在哪里找一个好的地方,开一个小店,就能躺着赚钱了。但现在已经越来越难,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另外,不管针对我们自己也好,我们的员工也好,过去简单粗暴的奖励方式也已经开始失效,核心原因是什么?是每个人可选择的东西太多,大家对精神上的诉求大幅度提升。

我曾经跟我以前的合伙人聊过一次,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学在重写,因为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和结果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我们大部分的财产是在精神上。

以游戏为例,游戏中没有任何实体的财富,但无数多的人愿意在游戏里花上百万、上千万的钱,为什么?因为他对精神上的依赖以及精神给他的感受强过于现实的社会世界。

同样,为什么很多女孩子喜欢买各种品牌的包和化妆品呢?实际上,这些品牌的包和化妆品成本不高,但因为它们附带了很强大的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感。

所以,在往后的整个社会激励里,内在驱动力其实是可以大幅度提升的。

我们现在对于工厂的员工需求会越来越减少,手工艺需求也慢慢在减少,我们更希望拥有具备独立思想、有自我驱动力的员工。往外延伸,我们接下来的组织结构也被改变了,过去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已经不再适用了。

金字塔式结构中,因为每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在整个信息传递的链条里,信息是不断流失的。

并且,你会发现一个搞笑的问题:底层人最多,离领导、离整个企业核心最远,这意味着整个运作起来是很僵化的,没有办法应对我们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我认为现在整个结构更多像上图中圆圈分布的中心。

现在美国整个的作战模式也是一个特种兵的作战模式,就是每一个小团队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他们可以直接互换空中打击。

为什么呢?因为组织形态改变了。我们必须把我们从过去的对组织结构的思考转换一下,从我是领导的心态变成我是服务者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把员工的内在驱动力激发起来,才有可能让它变成更有灵动性的组织结构。

认知比知识重要,选择比行动重要,内在驱动永远比外在刺激持久,适者生存。

如今知识变得越来越易得,你想知道的东西在网上搜一下就能获得,重要的是知识带给你的认知是什么。

你的选择是什么,你认的知带给你什么选择,不是代表你花多少时间干这个活,而是用什么方法干这个活。因为方向错了,跑得越快,就死得越快。

所以,很多时候,是选择在不断改变我们的命运。在我们身上也是如此,你选择谁跟你做朋友,选择谁当你的合伙人,选择哪个员工负责这个项目,都会起到成与败的关键作用。

内在驱动永远比外在刺激持久。前面讲了,不管创业也好,工作也好,如果背后缺乏内心的支撑点是不会不长久的,所以要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大家知道,内心选择是可以用时间来作为维度进行衡量的,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外在刺激只是一个短暂时间的鸡血,持久不了

最后一点比较残酷:适者生存。我经常把我们的社会想象成在沙漠里寻找水源、寻找方向的一群人,有什么样的东西能够保证我们在沙漠里找对方向,同时可以坚持更久呢?

我觉得是信念,即内心里指引着我们的东西。这就又回归到我们自身,即你的思考和选择的问题。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2012到2017,在百度工作了五年,眼见中国互联网江湖从BAT变成了二马,

离职时任职百度贴吧产品运营经理,当时百度系最成功的内容生态产品。

1.始于糟糕的移动互联网转型

百度的陨落在2012年就初现端倪了,

彼时小米带队开启了“千元智能机”概念,中国互联网江湖迎来了一批新的用户,也迎来了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阿里把淘宝网变成了淘宝app,

腾讯把QQ变成了手机QQ,还顺带除了一个王炸微信。

而百度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手百没有延续的辉煌,

究其本质,电商和社交关系可以从pc到手机平移,而互联网入口则不是。

百度本质是一个信息高速公路,pc时代,它是互联网的入口,可以抓取一切网页信息,让大家便捷得找到内容,

盈利模式也很简单粗暴,在高速公路上放置广告牌,或者把加油站补给站外包出去,自己做房东,躺着赚钱。

可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百度失去了互联网入口这个最容易赚钱的方式,用户开始分流,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占的入口,购物去淘宝搜信息,旅行去携程马蜂窝搜信息,美食去大众点评搜信息,而且为了保证信息独占性,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把信息接口开放给百度。

百度开始意识到不能安安稳稳躺着当房东赚钱,得自己装修设计自己的店面,开门迎客了。

可不得不说,“企业基因”这件事是存在的,百度常年重技术重市场,产品运营团队话语权少主观能动性低,像贴吧这样的内容产品在百度内部也不受重视,甚至因为市盈率竭泽而渔出现了血友病吧和魏则西事件,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自己当房东太久了,开始学着开店接客做生意的时候,就是格格不入。

所谓尾大不掉,过去的时候指的是部下的势力过大,将军无法灵活调动部署,受大规模部队的集体意志所牵动。

百度是一家员工人数30000+的庞大企业,ceo的公司战略需要借由数以千计的公司中层去实施,

举个例子,百度最为人诟病的,是竞价排名,或者说,医疗类的竞价排名,即凤巢体系

可是,凤巢体系即付费广告贡献了百度绝大多数的收入,而医疗类又占据了7成以上的广告收入。

这中间牵扯到了多少人,多少利益,一句改革动了大家的既得利益,这批人真的会心甘情愿的做自我牺牲吗。

毕竟百度是李彦宏的,不是这批中层的,他们的核心利益,还是把握住自己手上的职权,并将其变现。

宏桑没接触过凤巢体系,以自己过去的待过的部门百度贴吧为例。

2016年,贴吧有一个负面事件,来得比魏则西事件还早,就是血友病吧事件。

这件事发生后,公司高层立马勒令取消医疗类健康类贴吧商业化变现的行为。

医疗类贴吧的企业吧主功能下架了,可是彼时吧主管理团队的私下授权行为,一点都没有减少。

多说一句,作为一个垂直类目的运营,在百度做事,一直很反感这个部门,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丝毫不放权,沟通效率也极为低下。

尾大不掉,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公司的远景固然美好,自己眼下的利益更为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c挂机赚钱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