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顺是不是被清朝和南明联手消灭的?

建立大顺政权的闯王闯王李自成,为什么在入京后迅速失败?

闯王李自成是中国农民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西发动农民起义,以均田免粮为口号,转战十余年,于1644年3月推翻明朝的统治。

闯王李自成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闯王李自成浴血奋战16年,却只在北京紫禁城坐了41天皇位就被赶下台。 究其失败真相,有以下几点:

第一,忽略后金窥伺中原。

朱由检十三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进展到百万之众,攻破洛阳、襄阳。闯王李自成采取了顾君恩的意见:先打西安,再攻北京。这个战略没考虑到新兴的后金,后金从努尔哈赤起已经营了几十年,一直虎视中原伺机入关。闯王李自成没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闯王李自成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江南是明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地,也是天下粮仓。闯王李自成应该趁势东取江南建立根据地,使钱财粮草兵马源源不断,然后西图四川,南取湖广,让明朝做防卫清军的挡箭牌。

第三,没有相应的政策,导致后方局势不稳定,地主阶级反扑。

闯王李自成对投降的明朝官员实行残酷的剥削,让他们交出财物,严重地影响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人心没有安抚好,甚至反目成仇。南明小朝廷仍有号召力。

史料中有记载:大顺沧州牧王允言“到任三日,为百姓所杀”;邯郸县令何永祥“到任,为衙役毒死”;冀州牧卢传被乡绅杀害;滦州牧被士民赶跑;还有被直接投入大牢的等等。

第四,军纪不明,菜叶网,因小失大。

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的军事只有6万人,多数部队(大约40万人)分布在外,危机来临无法支援。

闯王李自成部下刘宗敏强占大汉奸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大汉奸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军入关,闯王李自成腹背受敌,仓促登基后便撤出北京。

闯王李自成失败真相很多,大体来说三条。

第一,队伍迅速腐化。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其实就是乌合之众,之所以跟着他南征北战,就是为了烧杀抢掠,所以军纪非常差,每到一地都要搜刮,进了洛阳把福王朱常洛都炖了。因此进了北京城之后照旧,把其实对他抱有希望的大明权贵都得罪了,尤其得罪了大汉奸吴三桂,导致大汉奸吴三桂勾结清人入关,以至于身死名灭。

第二,遇到平生大敌。别看闯王李自成转战天下,打败几百万大明军事,但是真正的劲敌关宁铁骑和后金辫子兵都没遇过,可谓生平未遇劲敌。但是自大骄狂,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被大汉奸吴三桂和多尔衮狂虐。

第三,大顺不得民心。这个问题金庸在碧血剑和鹿鼎记中都有描述。老百姓并不认同大顺军,所以闯王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并不能稳住阵脚,而是一路溃败,最后导致无法收拾,在河北九宫山被当地几个农民用锄头打死。

闯王李自成在建立了大顺政权之后,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以下真相造的,浅析如下,敬请斧正。

一、人才储备不足,导致了闯王李自成集团的后劲不足。

闯王李自成本是驿站的驿兵,因为遭受了朱由检帝王的裁撤而失业。后又时逢天灾大作,西北各地的灾情尤为严重。出现了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凄惨场景!众多走投无路的饥民,被迫举起了反抗官府的大旗!

值此情景之下,被排斥于体制外的闯王李自成趁起拉起了一支队伍,也干起了反抗朝廷的事业。后来闯王李自成加入了声势浩大的闯王高迎祥的队伍,因作战勇敢而得到了高迎祥的赏识。

其后高迎祥战死,闯王李自成继任了其闯王的名号,继续率领义军杀官造反。闯王李自成势力曾经几次被朝廷扑灭过,但是时隔不久他却总能死灰复燃。这是因为被明末天灾加上人祸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屡屡大举加入反抗朝廷的队伍,因而为闯王李自成提供了大量兵源所致。

然而闯王李自成集团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缺乏一个高效有力、战略规划得当的参谋团体。他虽有所谓牛金星之流,但是却决不是可以和孔明、刘伯温等谋略家相比的,甚至连李善长也比不了。

因此闯王李自成集团一直是一个缺乏长远规划,只知道杀官劫富,四处游击的队伍。而这就是所谓的流寇主义,是注定没有办法正常成长、壮大的——他能得势只是凭借了有利的时机而已。即所谓其兴也勃焉。

二、缺乏稳定和巩固的根据地,而新占据的关中地区,又不足以支柱起大顺政权。

由于闯王李自成的长期流动作战,长时间执行避实击虚的战术。导致其缺乏有效的、巩固的根据地!

而没有一块可靠根据地的结果便是:假如形势有利,进军顺当自可形成势如破竹之势,尽显其打击的突然性。而且没有根据地的拖累,也使其少了后顾之忧,从而更有利于集中全力予以突破。

但是假如形势逆转了,有利时机丧失了,那么没有巩固根据地的缺点,就将暴露出来。没有根据地将会使得闯王李自成集团,缺乏持久、有效的可靠人员与物资补给,从而不利于本来力的恢复。

况且有了巩固的根据地,更可以将其当作攻取天下之前的“雏形政权”来治理,从而锻炼出一批有能力的官僚队伍,也可以哺育出执政经验。便利于日后推而广之,用于治理天下。

也因此闯王李自成才在后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才有了以西北为家,将其打造成后备基地的行动!但是西北地区早已不是当年秦朝凭之雄起、汉高祖借之吞并天下时的状态了,由于土地的贫瘠、资源的匮乏,在事实上这里已经不适合当作闯王李自成的安身立命之所了!

三、战略失当,忽略外患的威胁,对清朝入关的野心估计不足。

单凭西北之地是不足以供养闯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因此在建都西安、建国大顺之后,闯王李自成就必须挥师向其他地区进军。

而西南的四川已经成为了“大西王”张献忠的天下,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朝余部的势力仍很强大。

因此闯王李自成便做出了直取灾难仍很深重的中原的决定。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的主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所以闯王李自成认为可以乘明朝疲敝之时,直捣明朝的统治中心——北京。

试图在夺取了北京之后,再利用北京的政治地位及其影响力,传檄而定天下!然而闯王李自成却忽视了关外清军的勃勃野心,没有看到即使明朝再腐朽,但却一直在拼死阻止清军入关的事实。

彼时的局势是:明朝內外受敌,内无充足的粮饷支配,外乏老成谋国的干才支柱大局,正在依靠残余之力苦撑危局,力图幸免亡国的噩运。而关外清军也正在被大汉奸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牵制,一时尚无法突破山海关!

假如不是闯王李自成轻易攻破北京城的话,则明政权、清政权、顺政权三方暂时平衡的局面,就不会被轻易打破。而明朝也己再无余力进剿闯王李自成了,至于清军也不能趁着明朝中央覆灭的混乱机会,轻易入关扫荡闯王李自成和明朝残余力量!

四、树敌过多,致使闯王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成了众矢之的。

闯王李自成自起事之后,曾经归附于闯王高迎祥,在高迎祥阵亡之后,闯王李自成继承了其闯王的名号和队伍。

其后因为内部权力争夺之故,闯王李自成和另一个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的矛盾激化了。最后双方因此而分道扬镳,张献忠和闯王李自成之间的心结就此种下!此后的张、李两支农民军,便走向了区别建功立业的道路,导致了农民军当作整体的力量被分散了,他们已经很难再合作了。

此外闯王李自成在反明期间,大肆诛杀明朝宗室王侯,还毁坏了明朝帝王的祖陵,从而与明朝势力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只要闯王李自成活着,南明政权就绝对不会与其合作。

因此到了清军入关之后,闯王李自成一路败退之时,南明才会不仅不以为忧,反而觉得应该以此为喜,甚至妄图“联虏灭寇”!而清军在入关后,更是将闯王李自成视为洪水猛兽,必欲灭之而后快。清军也是打击和灭亡闯王李自成集团的主力之一,而另一主力则是大汉奸吴三桂那样的明朝降将!

综上:闯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之败,乃是多种真相造成的!特别是其团队领导能力不强、对外树敌过多、战略规划失当!因此闯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才会昙花一现,很快便灭亡了!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共有四股势力争夺天下,分别是老朱家的明官军,满清的八旗军,李自成大顺军,张献忠大西军。其中以大明官军最为强盛,总兵力100万左右。

《明会要·职官》记载:明朝设卫所,每卫5600人,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每千户所1120人。洪武23年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依次推算朱元璋洪武23年国家有军队达到300万。至土木堡之变前,百年太平无战事,明军全国军力连锦衣卫有80万,土木堡明朝丧失了35万,北京保卫战后,明军人数达到历史最低,全国大约30万。万历中期达到90万,崇祯年间升至100万。有四大劲旅关宁铁骑,孙传庭的秦军,卢象升的天雄军,洪承畴的洪兵,被农民军消灭的有20万,被满清收编30万。

张献忠攻占四川后,将大西军编为120营,每营不到1200人,加上地方武装的“里兵”,总兵力接近30万。李自成义军定都西安后,有步兵40万,骑兵60万,号称百万,实则吹嘘成分过大。攻占山海关时有7万人, 号称20万 ,西安守军8万人,李自成死后荆襄十三家还有残部20万,可见李自成军队最多不超过40万。北京破城,割据江南的南明小朝廷,南京京营有兵6万,楚镇左良玉兵5万,江左四镇兵各3万,福建郑芝龙、郑鸿逵、郑彩等八镇12万;其余如操江、凤督、楚抚、应抚、淮抚等亦拥兵10左右,加上其它,总兵力共计还有50万。

我们再来看看满清入关时的兵力。清朝初年的军事单位为旗,共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所以满人也被称为“八旗子弟”。按照清朝编制,每300人为一牛录,共有牛录300个,可见八旗战斗力也就是9万人.。又以辽东汉人为主设立汉八旗,汉军八旗167牛录,兵将合计5万人。又在蒙古人基础上设立蒙八旗,蒙古八旗129牛录,兵将合计约4万人。这些就是满清刚开始所有的家底,共计约18万人。

满清通过招降纳叛,收编明朝及农民军的高级将领有,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总兵祖大寿、督师洪承畴、续顺公沈志祥、义王孙可望等合计兵力有40万,为了区别于八旗兵,满清给这些汉奸部队授予绿旗,称绿营兵。所以满清的全部家当合计有兵力58万。

从前期兵力对比来看,初期明朝势力最大!明朝官军100万>李自成大顺军40万>张献忠大西军30万>满清八旗军18万!

从后期兵力对比来看,后期满清势力最大!满清八旗绿营兵58万>南明官军50万>李自成大顺军40万张献忠大西军30万!

【后期两大势力,南明龟缩一角】

从后期四大军事集团来看,汉人三大军事集团单打独斗对付满清军队,都不占优势。若汉人三大阿军事集团联合起来,显然满清又不是对手。但恰恰汉人初期就选择了单打独斗,等到南明官军损失殆尽,李自成大顺军张献忠大西军元气大伤的时候,汉族三大武装想起了联合抗清。挂着南明的狗头,卖着农民军的羊肉,此消彼长,一切都晚了,一切都完了。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闯王李自成兵败后,大顺军队最后如何

在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因为对吴三桂等明朝重要将领的安抚失策,导致吴三桂联清抗顺,李自成帅大军在山海关内一片石大战数日,最终大顺军不敌吴清联军,李自成决定弃守京城,退守西安。

然而在多铎和阿济格两路清军的追击下,陕西也没能守住,李自成被迫率大军往河南湖北方向转移。1645年(顺治二年)五月初四,李自成在勘查路线时在九宫山被地方武装所杀。

李自成牺牲以后,大顺政权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出来领导大军,那么大顺政权尚余的数十万大军去了哪里了呢?

在失去陕西根据地之后,大顺军的撤退的时候分为两路进行撤退。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率领由西安经商洛、豫西、湖北襄阳、武昌一线撤退的大顺军主力为东路;李过、高一功所统陕北及甘肃等地驻军经汉中、四川顺江而下至湖北荆州地区的大顺军为西路。

因李自成的突然牺牲,大将李宗敏在李自成牺牲之前已被清军俘杀,所以在大顺军内部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站出来领导大顺军余部。

东路大顺军主要将领有泽侯田见秀、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将领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等,因为连续的作战与行军,导致各将领所率队伍人物极不均衡,以前的部下领导的军队人数甚至远高于之前的上司,所以在李自成牺牲之后,各部之间已经没有原先的领导关系,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自为政,东路军成了一盘散沙。

而同时,西路军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撤退到了湖北西部山区,从当时的形势可以看出,这只大顺军横在了清朝和南明之间,因此他们也成为了南北双方极力争取的对象,谁能够争取到这支生力军,就不仅可以取得该地区的控制权,关键还获得了极大的战斗部队。

清朝的湖广总督与南明隆武朝的湖广巡抚都对李锦(即李过)、高一功等人进行招抚,考虑到民族大义,最终,西路军的领导人决定归顺南明,一起对抗清军,西路军被改编为“忠贞营”。

但是,虽然被改编为“忠贞营”,但是依然被南明朝廷内的保守势力猜忌,极力主张联顺抗清的堵胤锡是位极有眼光的政治家,能够放下成见联合大顺军残部抗清,而堵胤锡的上司何腾蛟和其余的顽固派则守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迂腐思想,再加上骨子里对农民起义军的轻视,始终对“忠贞营”抱着仇视的态度,处处为难。

堵胤锡同李锦等大顺军将领达成联合抗清的协议以后,决定不失时机地发动恢复湖北的战役。他建议何腾蛟、章旷统兵由岳州北上,自己同忠贞营一道先攻下荆州,然后引兵东下同何、章部明军会师武昌。

刘体纯,原随东路军南下的将领,在李自成牺牲之后于1645年冬至1646年带领部众进攻陕西失败后转入川东鄂西(即夔东)坚持抗清斗争。

袁宗第,原来是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刘体纯的上级,但是在李自成牺牲之后失去了对右营诸将的节制,在湖南被占领之后也率部众进入夔东地区,与刘体纯合部。

郝摇旗(郝永忠),自1645年以后长期追随南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先后转战于湖南、广西兴安、桂林一带,在1649年何腾蛟被清军俘杀以后,他在南明内部举目无亲,也率部进入夔东地区,与之前的刘体纯、袁宗第合部。

而前文提到的“忠贞营”,到孙可望出兵贵州、四川,清军侵入广西时,高一功等忠贞营将士既打不过清定南王孔有德部,又不愿依附于孙可望,剩下的道路就是领兵北上夔东,同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大顺军旧部靠拢。

至此,原东路军先进入夔东地区,而西路军改编的“忠贞营”几经周折之后残部也进入夔东地区,大顺军残部经过几年的辗转终于在夔东地区又一次会合了。他们与当地的王光兴、贺珍和三谭等地方武装合称为“夔东十三家”。

顺治十八年(1661),南明永历帝被俘,次年李定国病死,部将有的牺牲,有的降清,结束了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斗争。

康熙元年(1662)七月,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向朝廷建议发动四川、湖广、陕西三省会剿,并请朝廷确定统一进兵的日期。

清廷对夔东十三家推行“剿抚并重”的策略,先是派使者告知永历帝已经被俘杀、抗清势力在大陆地区基本被平定,并以高官厚禄引诱,然而大部分将领不为所动,所以最终的战斗依然十分激烈,以刘体纯、袁宗第和郝摇旗部的抗争最为激烈,他们依据自己经营多年的据点进行抗争,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夔东十三家,作为大顺军的残部,坚持抗清斗争一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据崇祯失国已经过去了19年。他们的民族气节,足以令人为之感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自成灭亡的真正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