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谷贱伤农 经济学”的现象?(用经济学解释,从需求弹...

如何理解“谷贱伤农”
如何理解“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意思是指粮食丰收了,市场上粮食多了,但需求没增加或增加不多,于是卖不出好的价格,结果粮食丰收了并没有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 苏轼语)。请你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种现象。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致使农民收入减少。
与此类似,在歉收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减少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等待您来回答
期货领域专家谷贱伤农体现经济学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谷贱伤农体现经济学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从现阶段从事农业节目的电视工作者身份构成看,大多数人自小生活在城市,没有任何农村生活的感性认识,即使有部分人出身农村,但是在求学过程中已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日逐表面化、肤浅化。他们中的很多人原先并没有从事农业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所以对农村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粗浅的阶段,因此对农业生产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认识。看到田间麦浪滚滚,园子硕果累累,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今年农民大丰收,农民收入必然会大副度增加。孰不知,在经济学原理中还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农产品的丰收并有一定就意味着农民效益能够得到大增长。在很多农业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字眼:今年某地农民的收入将会大幅增长,农民们从**的大丰收中体会到无比的喜悦。其实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某种农产品过剩后,由于价格下滑,农民们收获的也许只是丰收的苦涩。经济的人经济一词从小就有耳闻,可真正懂得经济一词内涵的却为数不多。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学家考虑的问题,像北极的那种豹子,也会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伯伯他们做出的有些决策不知不觉地也运用了经济学知识。所以经济是一切人——所谓的经济人抑或理性人的经济。比如说大人们做事都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经不经济:今年咱家是否再多养两头牛,因为看到别人家都放弃养猪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又一直在上涨;今年咱家多种点西瓜和糯米稻,杂交水稻面积减少点,因为粮价持续下跌,谷贱伤农,多种些经济作物还能增加收入;再比如这家人家有两个小孩,这俩小孩还挺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大学一定没问题,在该不该盖新房的问题上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说不盖了。这些都是现在农村的一些现象,在经济学眼中是否能有些许研究意义呢?所以,在读了《经济学原理》之后,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会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二、机会成本——放弃不一定是错的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但是,有些行为的成本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说,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3000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这些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0台电脑。于是,可以说,生产3000辆汽车的的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生产的2000台电脑。因此,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关键是其他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我们也是大二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面临着升学或是就业决策的选择。升学的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以后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肯定有人回答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的加总。首先,这并不是你继续升学的全部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选择工作,你也要需要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学校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一部份成本。其次,它忽略了上大学的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再把三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用这些时间去工作。所以,对于继续考研升造的同学而言,为升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的机会成本。&&&&&&&&&&&&&&&&& 三、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正如上面说的:粮食价格下跌时,农民就会决定多种些西瓜等经济作物而减少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因为种植粮食的收入将减少。所以,无论是公共决策者还是个人决策者都不应该忘记激励。我个人认为激励可以分为两类: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扬,即微观经济单位在做出某种行为之后获得的积极的有效的经济利益。而负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惩罚,即微观经济单位在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受到的消极的有害的经济处罚。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这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有经济学家戏称租金控制是“除了轰炸之外,毁灭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农村滥砍滥伐的森林和过度放牧等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杜绝,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对封山育林的激励措施不完整科学吧。四、三农问题——另类的经济学三农问题这几年已为公共决策者的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说现在为了落实中央的政策——村村通公路,各级政府纷纷拟订了各乡镇的方案,但一打听才知道所谓的村村通公路是指公路通到村委会,那这个资金的提供就有意思了。从国道分出来到村委会这一段由政府拨款,那受益的是沿线的那些村子,而还有好些村子不在这条村道两旁,就不能获得这条村道的正外部效应。殊不知,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而这些纳税人的却得不到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处,这能算是公平吗?这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吗?再者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这路是修给谁的,农民们还能认为这是公平的吗?社会主义新农村能真正建成吗?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农民收入的问题,我们学经济的都听过“谷贱伤农”这个在我国流传已久的说法,它的意思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得收入却反而减少了。经济学也经常讲这个问题,因为谷物是缺乏价格弹性的物品,丰收的年份粮食产量大增,导致市场上的粮食供给上升,引起价格下降,结果使收入反而减少了。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供给,从而保证农场主的收入。那我国这8亿多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生活谁来管哪?政府能坐视不管吗?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所以在公元2004年出台了中央一号红色文件:免去农业的税收,规定粮食的最低价格,进行粮食直补,根据承包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等等使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所谓的只有收而没有出,农民的口袋当然就能鼓起来了。但现实却没有发生这些,反而却发生了让农民诧舌的事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暴涨,粮种价格翻了两三番;化肥农药也是拼了命似的涨;抛秧板和地膜的价格也是飞到天上去了……为啥?政府的强制限价时违法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即使政府规定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最高价,却不能避免这些现象:最高限价会导致农民排队抢购生产资料和黑市交易;也会有生产者粗制滥造,降低了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最终,农民获得的好处仍然不多。 结束语:经济学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不仅是教人致富,经邦治国,也教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人生旅途中遇到的问题。永不后悔是沉没成本,追求快乐和谐是最大化。《经济学原理》,曼昆写的,值得一看,细细品味……声明:我是来自农村的,所以就我家那儿的一些现象说了说,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分析准确,望予以谅解
等待您来回答
经济学领域专家1、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现象。_百度知道
1、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现象。
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越低。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其基本的恿猿避秆篆飞吊嫩道理在于:产量和粮价,而是相互关联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但增加得不是很多,也就是说,是二者的乘积,需求量越大,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最主要是要知道粮食的弹性低,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需求量越小。也就是说,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建议看一下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价格越高。当粮价下跌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农民采取压低价格来使自擂摧槽渡噩盗遏掠己获得市场份额谷物是生活必需品。当农民丰收时,以此导致粮食的价格下降,是供给缺乏弹性;1,而需求量又无法大幅度地增加,即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是很小的,由于粮食供应竞争比较激烈,所以才会有“谷贱伤农”,其需求价格弹性E&lt
谷贱伤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小抄_冰点文库
当前位置: >>用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最好带图的哈!~
用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最好带图的哈!~
用经济学基础的弹性理论分析,最好带图。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这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加了,种粮面积也会增加,甚至一些林地也可能被用来种粮。如果2005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2005年粮食应可继续2004年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是大幅增加。如果对粮食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粮价就可能下跌。为此,政府应未雨绸缪。既要让粮食价格比较合理,又要尽可能避免为维持粮价而大量收购导致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增加对粮食需求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之一是把食品代购券直接发给穷人来增加其食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可进一步发展用粮食做原料的乙醇汽油项目,采取种种可行措施加大对粮食的需求。
的感言:额,这个答案我搜索到勒.不过还是谢谢哈.
等待您来回答
贸易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谷贱伤农 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