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长贡献率的算法

欢迎访问保山市电子政务网站集群,您可以选择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 &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时间: 9:10:08|点击数: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考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国民收入法
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考察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别为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
两种计算方法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I/△GDP &100%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
△GDP :报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报告期GDP增速。
(二)投资乘数法
投资乘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或数倍于这笔投资额的GDP的增加。它等于每单位投资量的增加所导致的产出增加的数量。其公式为:投资引发的GDP=投资乘数&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其中: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三)投入产出法
此种方法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表中反映行业间投资产出关系的系数,计算增加某个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这些系数主要反映出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决定的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只能衡量投资对各个部门总产出影响。不过这种方法只能衡量投资对各个部门总产出的影响。
用国民收入法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时,只考虑由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投资品行业收入增加所推动的一系列次级消费的增加。而投资乘数法通过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定量投资对GDP的贡献。投资乘数法和投入产出法较好地弥补了国民收入法所衡量的投资贡献不包括投资引起消费增长对经济间接的贡献这一缺陷。由于国民收入法的这一缺陷,用此方法计算的投资贡献率会少于投资实际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
按国民收入法计算所要求的数据,获取容易、计算方法简便。而用投资乘数法和投入产出法计算所要求的数据获得较难,来源质量也不很高。因此,尽管国民收入法考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准确性并不如其它两种方法,但由于这一方法的可比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计算上的简易性上,具有相对优势。目前国内外在考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时,仍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积分 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 积分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自定义头衔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3:32 编辑
今年温总理有句话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能够达到50%。我想问下这是怎么计算的,下面是数据,大家帮我算一下,谢谢。
法年份GDP总量(2000年不变价,亿美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14538164101931622359265793382343262
330295 371586 418689 452321 489478548911605870GDP增速(%)
9.1 10.0 10.1 10.4 11.613.09.0
<font color="#.9 <font color="#.7 <font color="#.1 <font color="#.5 4.03.82.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100.0 100.0 100.0 100.0
载入中......
我也不明白,高手来讲讲
统计年鉴上,国内的贡献率那一栏下面就有,好像是:贡献率=(某一部门增加值的增加值)/GDP增加值的增加值,贡献率*GDP的增长率=拉动率
lz可以上统计年鉴看看,那一栏的表格底下有解释的
佛曰: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今年温总理有句话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能够达到50%?——————那我的说法错了,建议lz看看统计年鉴!
不行网上也可以搜索下
佛曰: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 &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 &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 &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 &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 &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 &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 &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 &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佛曰: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本帖最后由 liushui5321 于
11:33 编辑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中国GDP增长率】/世界GDP增长率
也就是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乘以中国经济增长率,然后再除以世界经济增长率,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例如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大约为32%(根据LZ数据计算)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中国GDP增长率】/世界GDP增长率
也就是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乘以中国经济增长率,然后再除以世界经济增长率,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例如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大约为32%(根据LZ数据计算)
这种算法确定不对!骗人!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新算法拉动经济增长?
  多国调整GDP算法增研发支出新算法拉动经济增长?
  4月21日,重庆市发布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主要数据,GDP增长10.9%。
  《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从今年9月起,英国将对国民经济核算进行调整,研发开支将计入GDP,这是英国国家统计局15年来首次改革经济统计方法。截至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进行了类似调整,将于2014年底或2015年初采用新的核算方法。
  Lady Gaga 创作开支计入GDP
  近日,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盈利状况显示,仅有三名员工的这家公司去年总收入达500万元。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于2012年作为某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前身是该集团旗下的软件研发部门,每年定时定量完成集团分派的业务量,三个人的部门显得人员绰绰有余。
  而独立成公司后,除了完成集团的业务量,还可为其他公司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该负责人笑称:“公司员工的软实力直接体现出了商品的价值,提高了员工的收入也算为国家GDP做了贡献。”
  记者在联合国主导并推出的国民经济新统计标准(以下简称SNA2008)中了解到,将技术、知识、智慧、创新能力等知识产权产品化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之前被视作固定资产投资而用于中间消耗费用的研发支出,将直接纳入到一国或地区GDP的核算中”。美国统计局也称,将研究支出资本化,能更好地捕捉全球经济产出不断变化的性质。
  在SNA2008的核算标准下,美国一家制药公司开发一种抗癌新药、好莱坞制作一部大片、美国歌手Lady Gaga创作一支新的单曲等这些支出,都被视为固定资产投资,直接统计到国民经济中,就像一家工厂购买一台机床一样。
  而在以往,虽然药品销售、票房收入、歌手的DVD销售和网上下载的收入等被统计入GDP,但用于创造这些产品的开支则被视为中间投入而未直接统计入GDP中。比如Lady Gaga花在写歌和录制专辑的开支以前并未直接计入GDP。
  新算法总量增2%以上
  重庆青年报记者发现,在英国实施新GDP计算方法之前,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已经采用新的GDP核算方法。
  美国按照新的GDP核算标准,对1929年至2012年连续84年的经济数据一并进行全面的修正,发现这84年来的GDP平均增幅只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变化并不明显。
  据欧盟统计局估算,实行新的GDP计算方法后,会使欧盟GDP总量平均增加2.5%左右。
  其中英国GDP总量将上涨3%~4%,德国与法国则会上涨2%~3%。
  对于新的计算方式引起GDP数据的变化,一些经济学者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是粉饰GDP的增幅数据。
  对此,西南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余世勇却认为,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在80%左右。如果不把研发投入计入GDP,就反映不出美国现代经济的创新型特征,以及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
  实际拉动远超纸面数据
  重庆市统计局近日在官方网站发布的文章称,中国拟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推行SNA2008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计入GDP,这对促进重庆向知识经济转型有推动作用。对此,余世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同时余世勇告诉记者,2013年中国研究经费(R&D)支出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中国采取新的GDP核算方法,把各类研发投入计入GDP统计范畴,不仅可以增加GDP总量1万亿元以上(根据R&D占比相应扩大2%左右),而且有利于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对科技研发、技术进步的重视和支持,有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扩建厂房和引进设备等实物资本投入,而增加对科技研发的资本投入”。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2012年研发投入总额,仅占全国R&D投入的1.55%,处于中偏下水平。
  “GDP核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具有‘指挥棒’作用,在推行新核算体系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将有更大动力增加研发投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余世勇说,就重庆而言,需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的主攻方向。
  文/见习记者 张银
  对话美国经济分析局媒体负责人托马斯&戴尔为分析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美国国家经济分析局媒体部负责人托马斯&戴尔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实行新的GDP统计方法,主要是为分析整个国家和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
  重庆青年报:美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
  托马斯&戴尔:美国不是第一个采用新统计标准的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前已经采用了SNA&2008。这样做不仅使美国GDP的统计方式跟上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步伐,也为分析知识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分析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数据支持。
  重庆青年报:美国将研发支出、养老金赤字等纳入GDP核算中,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何种具体的影响?
  托马斯&戴尔:这些数据的变化不仅让更多人了解GDP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并对这些变化做好准备,同时提供机会给经济专家如美国经济分析局咨询委员会去预测未来美国经济的走向。
  重庆青年报:美国为何会在2013年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而不是在2012年或2014年?
  托马斯&戴尔:事实上,美国自1929年以来,每五年就会对GDP的统计方式进行更新,制定新的综合修订版,这样会使GDP在统计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完整的数据源,而且统计出来的GDP数据更能体现经济的变化。
  比如1999年,美国首次将电脑软件纳入GDP核算中,以使GDP数据能够反映出美国经济不断变化的性质。
  重庆青年报:一些经济学家质疑美国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来粉饰经济数据,对于这些观点,您作何评价?
  托马斯&戴尔:与GDP统计数据无关的范畴我不评论,但我想提出的一点是,美国GDP核算标准改变后,2012年的研发投入、艺术作品、养老金计划这三项共计达5260亿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经济突然增加了5260亿美元,只是统计方式的改变使得GDP总量有所增加而已。
  文/见习记者 张银
  加拿大国民经济统计局主管康拉德&巴伯谈GDP算法新旧变化最大意义是更注重研发投入
  加拿大国民经济统计局主管贸易、农业经济核算的康拉德&巴伯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加拿大1981年至2012年间修正后的GDP年均增速,仅仅增加了0.15%,变化不大。
  重庆青年报:加拿大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后对加的GDP数据产生了哪些变化?
  康拉德&巴伯:加拿大在2013年发布了1981年至2012年修正后的GDP数据,GDP总量也普遍上调了2%~3%左右,而在这段期间内修正后的GDP年均增速仅仅增加了0.15%。
  重庆青年报:加拿大是首批改变GDP核算标准的国家,加拿大修正后的GDP在全球的排名有无明显上升?
  康拉德&巴伯:调整GDP核算标准确实增加了加拿大GDP的总量,但其他国家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样地,他们的GDP总量也会有所上升,所以对于全球GDP的排名影响不大。
  重庆青年报:对于加拿大而言,将研发支出等直接计入GDP核算中,对于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康拉德&巴伯:新算法对加拿大的GDP增速上并没有体现出实质的变化,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引起概念上的变化,从根本上引起加拿大人对研发投入的重视,这比数据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大得多。
  重庆青年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粉饰GPD数据的做法而已,对此说法您的观点呢?
  康拉德&巴伯:对GDP的修正并不是高估GDP或试图将GDP数据进一步膨胀。相反地,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变迁,国民经济的统计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尽管修正的GDP数据看起来确实提高一点,但对于长期GDP数据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从长期来看,并没有左右GDP增长或降低,也就不存在粉饰数据的意图了。
  文/见习记者 张银
责任编辑:公才金
众所周知,在英特尔的销售理念中很难放下身价迎合大众用户的意愿,也远不如AMD在CP...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查看: 601|回复: 4
国家统计局修订数据 去年消费对GDP贡献率降至50.2%
在线时间 小时
统计局修订数据 去年消费对GDP贡献率降至50.2%发表时间: 11:40:20
字号:[url=]A-[/url][url=]A[/url][url=]A+[/url]
关键字: 统计局GDP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总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修订后的数据显示,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0.2%,比此前公布的51.2%下降了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修订包括改进居民消费支出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修订政府消费支出的核算口径和资料来源;修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资料来源;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相关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修订;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修订。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支出法GDP为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462.9亿元。今年1月20日,统计局在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统计局对2013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及历史数据修订的说明一、关于2013年支出法GDP核算与修订情况按照第三次经济普查年度支出法GDP核算方案,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有关专业、部门统计数据、补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对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3年支出法GDP总量为5897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064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增加884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减少618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加401亿元。(一)改进了居民消费支出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为使居民消费支出核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对居民消费支出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将原来居民消费支出核算主要使用住户调查资料,调整为以住户调查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有关行政记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资料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计算,共增加居民消费支出7575亿元。(二)修订了政府消费支出的核算口径和资料来源。政府消费支出核算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修订。一是核算口径的修订。根据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规定,由政府负担、用于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由原来的居民消费支出调整为政府消费支出。二是资料来源的修订。初步核算数据利用财政部财政支出月度统计资料计算,此次修订数据则利用财政部财政支出年度决算资料进行计算。经修订,政府消费支出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268亿元。(三)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资料来源。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修订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根据联合国SNA将军事武器系统投资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规定,利用财政统计资料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二是利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资料,重新核算了计算机软件产品、矿藏勘探费和土地改良支出等数据。三是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部分进行了修订。经修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初步核算数减少6048亿元。修订后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相关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了修订。存货变动初步核算主要是利用规模以上工业和国有企业存货统计资料计算。本次修订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和国资委年度财务决算资料,对存货变动进行了重新核算,核算结果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132亿元。(五)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了修订。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初步核算数按海关统计数据推算,本次修订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核算,货物服务净出口比初步核算数增加401亿元。(六)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净出口率的变化。经修订,2013年最终消费率为51.0%,比初步核算数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7.3%,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率为46.5%,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4.6%,比初步核算数降低1.3个百分点;净出口率为2.5%,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1个百分点。二、关于支出法GDP历史数据的修订情况按照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指标口径的调整,在2013年支出法GDP数据修订的基础上,需对年支出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为此,根据历年各种相关基础资料和统计指标口径调整情况,利用“趋势离差法”,对每一年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评估调整,修订出年支出法GDP数据。
标签 && 中国经济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economy/_322109.shtml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 责任编辑:王杨
在线时间 小时
老百姓没钱,并轨前不交金的比不交金的高3倍,并轨后高4倍
在线时间 小时
消费分为3大块:1.居民消费& & 2.企业消费& & 3.政府消费
我看今年国内的消费增长情况还不如去年。
在线时间 小时
星河频道 发表于
消费分为3大块:1.居民消费& & 2.企业消费& & 3.政府消费
我看今年国内的消费增长情况还不如去年。
没关系,统计方法再改!
在线时间 小时
中国经济下行早已注定,根源在人口结构失衡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下行的讨论很多,我仅从人口角度做一点分析。
  从中国历年出生人口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从计划生育施行后,每代人(25年)将减少30%-40%,越往后这衰减 百分比会越大,因为生育意愿在逐步走低。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生育状态,2017年以后中国年均出生人口将只有1000万。中国从1990后开始就呈倒塌型人口结构,这个结构将会注定中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且很难逆转。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为何今后中国经济注定是无可救药的。一个是年轻人口的减少内需,一个年轻人口减少抑制科技发展和创新,还有一个是老龄化社会的高负担。
  一. 年轻人减少会导致内需减少,拖累实体经济发展
  老年人一般会比较省,消费较少,这是环顾四周都可以看到的事实。另外就算不考虑老人节省与否。年纪大了,活力下降,导致消费欲望也会下降。很浅显的例子,年纪大得走不动了,旅游都去不了。
  当年轻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的时候,意味着内需是越来越弱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是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偏偏老龄化是加剧内需介绍的因素。打个比方,一个地方有10家KTV,由于KTV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最后必然有几家要关门,剩下的也会奄奄一息。目前的房地产持续低迷两年,也是因为买房主力军90后人口减少造成的。政府不可谓不努力提振房地产,但是收效甚微。
  政府一再强调提振内需,可是却没看到内需不是靠短期政策可以提振的,那是由长期的人口趋势所决定的。
  由于现在的人口结构已经定型,注定中国内需会越来越低,导致经济持续低迷甚至下滑。
  二. 年轻人减少会导致未来创新能力下降
  记得90年代,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很多都在日本,比如索尼、日立、东芝、三菱。但是渐渐地,日本这些的企业竞争力下降了,被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超越,比如 三星、苹果甚至中国的华为。这些日本企业在创新性方面越来越落下风,里面有很多因素,我们只挑一条比较对应的,也就是日本老龄化。在这20年间,日本的老龄化加深非常严重,很多日本人顶着白发还在上班。一帮老人,谈何创新?也难怪日本企业被外国企业超越。
  另外一方面,同辈年轻人的减少,意味着竞争强度的下降。我们都知道,竞争是创新的催化剂。一潭死水的国家是无法诞生什么高科技的。而且,科研是一个复杂体系,需要一定人口数量基础的,总人口减少,意味着分摊到科研体系的人也自然会减少,没有搞科研的人少了,科技创新还越厉害的可能。而且随着财政的恶化,会导致投入创新的经费越来越少,加剧创新能力的丧失。
  年轻人少意味着每个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更重,我无法想象一个年轻家庭要负担双方6个老人(可能有长寿祖辈)和1个孩子,如此巨大的压力,如何让年轻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如何谈创新?
  很多人暂时无法同意我的观点,因为看到现在每年大量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由于这几年毕业大学生仍然是人口高峰,而且中国的就业岗位和教育是不对口造成的。从1995年生的人步入工作(约2019年)开始,我说创新性下降的问题就将逐渐出现,因为这之后出生人口一头向下栽去。
  另外科技越是进步需要的就业人口其实是越多的,历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大量的细分行业,需求更多的就业人口。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车子的发明,带动了无数的相关产业发展。 。现在年轻人减少了,反而是抑制科技进步的。
  三. 老年人比例越高,社会净创造财富值越低
  中国看似还有这么多人,但是随着老龄化的进行,同样的13亿人口,老人越来越多。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花在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身上的钱是打水漂的(当然,养老是义务,必须要做的)。花在小孩教育上,小孩长大了就可以工作创造财富。但是老人只有一条路,就是养老养病直至死亡,不创造任何财富,还需要社会掏钱。老龄化越厉害,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社会掏钱进行养老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意味着社会净财富值越低。
  有人也许会质疑,年轻人虽然少了,但是科技进步了,单位人口创造的价值更高了啊?
  假设科技确实进步,单位人口创造的东西多了,但不代表财富多了。简单的一个比方,你把中国全部早满高楼大厦,中国就成为宇宙强国了?不会的,因为房子卖不出去,那就不是财富。
  财富,之所以为财富是因为你创造的东西别人买账。这个别人就是内需,中国内需是一头向下栽的,意味着所有行业都要缩减规模以应对内需减少,短期会导致较多失业出现。除了失业问题,连固定资产也要贬值。因为没有那么多人,资产也不值钱了。最后大家发现,就算科技进步了,普通的老百姓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更不要谈我前文中阐述过的,年轻人减少会抑制创新。更遑论年轻人减少对科技进步的抑制作用。
  人口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政府长期忽视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调人口是负担。而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做出巨大贡献却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那几代人。
  在中国倒三角人口结构下,也许经济低迷已经注定,而对于这一现状政府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对实现人口更替的二胎改革仍缺乏面对勇气,畏缩不前。从2012年起,中国正式步入劳动人口衰减节奏,在2020年左右,年减少劳动人口将达到1000万。更加苦涩的果子,还在后面,远远没有尝到。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