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手段稳健的货币政策?...

当前位置: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①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②广东省财政将投入212亿元,加强环保和节能③“营改增”税收改革,今年减税规模预计全年达两三千亿④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故排除①,④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属于财政政策,故与题意不符,②③分别是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故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点评:考生要注意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难度适中。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主要考查你对&&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民收入:
&①含义: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收入:
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②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另: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贫民、灾民)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与军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发现相似题
与“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0776176051242332224866268389181905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5
急用!谢谢各位大虾了!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 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   第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必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一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 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不遗余力地开拓市场。   通过市场经济共同特征的分析,我们看出,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三方面的要求。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生产的单一性和需求多样性的矛盾,这就使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商品交换则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从而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价格则是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的利益纽带,是价值的实现形式。价格协调供求是引导资源流动的指示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水平上达到平衡。竞争是商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围绕商品价格和质量进行较量,只有竞争才能使价格随供求变化而升降,价格的变化反过来调节供求。竞争是市场活力的灵魂。市场机制就是在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中发挥节约资源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当然,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计划调节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这就形成了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经济手段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国民经济领域专家运用货币理论对我国当前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分析,800字。
运用货币理论对我国当前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分析,800字。
急用啊,大哥大姐们帮帮我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过渡的财政赤字会带来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支出有保有压是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的措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指出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通过举债弥补财政赤字,可以不增或少增发货币,政府既得到急需的资金,又不破坏供需平衡,从而防止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给经济带来的损失,也给商品生产正常进行提供了基本保证,因而国债成为我国弥补国家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 稳健的财政政策指出要尽可能的压缩国债发行的规模,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以往偏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马克思经济学原理货币部分指出货币发行量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事实上很多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往往是财政扩张导致财政赤字严重,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所造成的。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压缩国债发行规模,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指出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财政赤字不能取消,只能控制。政府从以往偏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的转变更有效的提高了货币的利用率。与科学发展观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相辅相成。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人民银行还将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并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农民工首先受到冲击,返乡数量大增。农村是最大的内需市场。 加大对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投入,能有效利用农村闲置资金,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能为农民工自主创业与乡镇农村企业提供资金,能有效缓解金融危机爆发后返乡后的就业压力,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有效的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有利于打开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长足发展。
以上是金融方面的,货币理论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写银行职能我劝你还是自己多看看高中政治书或者到网上多找找类似资料吧
这种东西回答你的人肯定不多的 但是我是自己写的
其他回答 (4)
一、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服务业发展,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实施消费性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赋,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造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执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实行单边征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税收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三、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要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同时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要稳步推进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金融政策方面:根据有关方面预测据鉴于中国的利率已大幅走低,未来数量工具的使用频率或高于价格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有望频繁下调,预计来年逐步小幅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为政策首选。
这是今年的财政金融政策吗?
那您能结合货币理论给俺分析分析吗?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我国经济从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连续九年以两位数的增长,07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11.7%的增长速度。而今年由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已经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达6.5%。经济过热的现象已经明显出现。因此,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二,货币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替代施行了十余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出了最强硬的信号。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有专家称,2008年利率将提高1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到15%以上,同时,央行将把商业银行信贷年增速控制在13%内,以切段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三,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投资和信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而且还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仍需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延续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民生、改善生态、改善结构,为更好的发展积累能量,为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财政政策稳健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品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如果这样,就能够控制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稳定物价水平,降低整个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近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投资和促进消费。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是,凡出现通货紧缩,大都是在财政和货币方面同时实行松的政策,以促使经济回升。但在中国,“双松”政策往往引发诸多经济问题。采取“松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就成为较佳选择。但是究竟两者如何搭配才能奏效?尚有待研究和探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二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  1.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财政分配一般是无偿的。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信贷政策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国民收入的分配,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主要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  2.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就社会消费需求而言,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政策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再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虽然财政和银行都向再生产过程供应资金,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供应资金,而流动资金投资一般由银行供应资金。从这里也可看出,财政政策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货币政策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3.二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货币信贷。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不仅如此,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正是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必然会发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调控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及其效果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有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如何有效贯彻、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以上几种政策组合可以看到,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有利于实现加速我国经济增长及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率的政策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国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但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为保持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要研究如何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近、中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理由是,1.我国四年来的国债发行总规模是5004·05亿,实际的项目是6000多个。这6000多个项目的总投资约需要24000多亿,已经投入了15000亿。如果把这些项目都停了,不都变成半拉子工程了吗?搞建设项目正所谓“金上马银下马”,上马得花钱,下马也得花钱。因此,不能稍微有点转变,就马上调整政策。2.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 约束不仅与以前出现的历次经济波动和产业结构失衡有关,而且将对当前及今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3.支持各项重大改革的实施,需要相应增加财政支出。  (二)坚决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主要抓以下几方面:  1.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是及时调节货币供应量,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的合理需求。目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存贷利率水平,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应保持稳定。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对运用国债项目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给予贷款支持;切实增加对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支持;继续增加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贷款,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为改变企业过分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面,要支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  2.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电子交易系统,开发金融债券、住房抵押债券等新的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积极培育票据市场,使之成为企业和银行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要稳步推进利率改革,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3.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加其资本金,提高透明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把由中央银行推荐上市,改为商业银行申请上市,中央银行提供金融监管信息。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现代银行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4.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亏、资本充足率、内控制度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的合作,沟通信息,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5.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外汇管理,打击逃骗汇行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完善人民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本币与外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严格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切实加强资本项目的管制,为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创造条件。(
提高我过综合能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政策和货币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