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出现的问题?

格式:pdf&&&
贡献者:Sever10669
上传时间: 13:48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下的服务贸易逆差问题研究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75.86KB
所需积分:& 2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摘要】:服务贸易(ServiceTrade),简而言之,是指服务在国家、地区之间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在国际经济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首先出现的是货物贸易,而后国际投资随之出现,随后才出现了服务贸易,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类似“服务贸易”的“无形贸易”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意义被纳入人们思考的范围,短短的几十年,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迅速崛起,如今,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服务业也逐渐对外开放,我国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规制国际服务贸易的多变规则与框架体系——《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也因势而生。GATS是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第一套多边体制,它的诞生为服务贸易自由化创立了国际标准,而它的生效也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于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并且依据我国入世时对服务贸易所做出的相关承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更是与国际服务贸易多边法律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就以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主要是GATS)为依托,重点结合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入世承诺,对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全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内容包括服务贸易的概念,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第二章从对国际服务贸易规则——GATS的介绍入手,结合GATS基本原则和我国加入WTO时对服务贸易所做出的承诺,着重从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服务贸易所涉及到的行业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重点论述了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具体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入世承诺的履行情况,从基本法存在的不足、服务行业法律的缺失、法律规范缺乏可操作性、立法层级不高、服务贸易促进立法的缺失等多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以前两章作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未来的完善。首先列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然后具体针对第三章之中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完善的策略。
最后文章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服务贸易法律作为服务贸易领域最主要的调节工具对于服务贸易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自入世以来,根据GATS的相关规则以及我国服务贸易入世承诺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GATS等国际规则,特别是同我国服务贸易的入世承诺依然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未来我们应当继续以国际大环境的视角,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入世承诺和实际国情,加快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D996.1;D922.295【目录】:
Abstract6-9
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10-15
一、服务贸易概念10-11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回顾11-13
三、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13-15
第二章 服务贸易多边体系影响下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15-23
一、国际服务贸易多边法律体系概述15-17
二、服务贸易多边体系影响下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17-23
第三章 现行的中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23-30
一、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存在的问题23-24
二、我国服务贸易所涉及服务行业立法存在的缺失24-25
三、现行服务贸易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存在的问题25-27
四、服务贸易促进立法的缺失27-30
第四章 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完善分析30-35
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完善的总体构架原则30-32
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完善的具体策略32-35
参考文献37-39
作者简介41-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辉群,邓玲玉;[J];北方经贸;2005年08期
郭浩淼;崔日明;;[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王芳;;[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徐明棋;;[J];国际贸易;2009年10期
陈松洲;;[J];经济与管理;2010年02期
杨利娟;;[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2期
彭心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张革;;[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02期
刘建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周晓唯;张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海东;[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马学文;[D];吉林大学;2009年
王建娟;[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谷晓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邢娅莉;[D];外交学院;2009年
郭瑞燕;[D];山东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艾素君;;[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吴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阙丽萍,陈兴祖;[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陈双喜;潘海鹰;;[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赵书华;王久红;荣博;;[J];财贸经济;2011年06期
杜玉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刘志云;[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龙小彪;周华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温春梅;何娣;;[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11期
徐桂民;袁伦渠;林玳玳;;[J];东岳论丛;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慕亚平;卜凌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赵艳敏;王俊;;[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刘炜华;;[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杨树明;刘衡;;[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慕亚平;卜凌嘉;;[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岳鸿;;[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宏乐;[D];复旦大学;2010年
梁孝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谢海霞;[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张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赵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师华;[D];同济大学;2007年
施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温海成;[D];重庆大学;2007年
郭鹏;[D];暨南大学;2008年
詹朋朋;[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明荣;[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冀国忠;[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朱宝玲;[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刘晓玲;[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肖芳;[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张莹莹;[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张薇;[D];吉林大学;2011年
潘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潘海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金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伍荣;罗启发;胡德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雷兴长;胡英华;;[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何慧英;;[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郑吉昌;[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章志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丁勇;朱彤;;[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刘伟丽;蒙英华;;[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赵维加;[J];财经研究;2000年04期
张华容;[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王小平;[J];财贸经济;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吉昌;[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曹建明;贺小勇;;[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998年12期
高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孔祥荣;;[J];理论视野;2008年07期
张文静;;[J];中国司法;2011年07期
孔祥荣;;[J];理论学刊;2008年09期
程宗璋;[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S1期
彭心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吴美田;;[J];福建理论学习;2006年05期
韩可卫,杨波;[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项义军;;[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殷凤;;[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殷凤;陈宪;;[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张胜利;;[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刘满虎;贺国俊;宋伟;;[A];第七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王羽;;[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2年医院管理学术年会专题报告材料汇编[C];2002年
王羽;;[A];第七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刘玉锦;王继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姚善英;;[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高永久;陈纪;;[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伟;[N];经理日报;2007年
何芬兰;[N];国际商报;2009年
樊世杰;[N];中国物资报;2000年
文钊;[N];经济观察报;2003年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姚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何芬兰;[N];国际商报;2009年
李金桀;[N];光明日报;2009年
朱磊;[N];经济日报;2006年
杨井鑫;[N];中国贸易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庚华;[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基元;[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任靓;[D];辽宁大学;2009年
金锡珉;[D];吉林大学;2012年
刘东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郑长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董春江;[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杜玉琼;[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李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张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琨;[D];吉林大学;2011年
刘博;[D];吉林大学;2010年
巨岩;[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赵颖;[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戴美虹;[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杨琼;[D];湖南大学;2010年
郭娆锋;[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张维;[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张晓毅;[D];山东大学;2011年
裴红柳;[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在线培训 && 基础知识 && 正文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来源:国际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依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性存在: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由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很广,根据IMF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11个部分:(1)运输:(2)旅行;(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特许权的使用和许可费用;(9)其他商业服务;(10)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1)别处未包括的政府服务。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05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43.52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20.40亿美元。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5.67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 730.14 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8%,其间增长了13.12倍。1990年~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8.71%,我国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就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而言,2004年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8%,进口仅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无足轻重。
  二、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出现逆差。1995年为-60.9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依次分别为 -56.00亿美元、-59.31亿美元、-67.83亿美元、-85.72亿美元、-96.99亿美元和-39.3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逆差的增加总的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改变不利的局面(2005年上半年逆差缩小,但由于时间较短,难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通常使用两种指数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比较优势指数(NER)。前者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TC的绝对值小于1,当其值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当其值为负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弱。后者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王国安等(2005)计算了1998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各年TC指数依次为:-0.05、-0.09、-0.08、-0.08、-0.08、-0.07。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无论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结果还是从比较优势指数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都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2001年~2004年旅游和运输的进出口(除2003年的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反映了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结构。2001年~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则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比较明显,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贸易逆差主要的新增来源。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进出口变化不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或资源密集型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尽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总进出口结构看还是从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看,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都处于比较劣势。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为0.2%。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尽管运输业中的海运运输和速递业务、会计服务业和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已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但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是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和《律师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定位理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门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竞争优势。为此,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服务。与此同时,应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2.合理利用WTO规则,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逐步开放零售服务业、物流运输、电信、银行业、保险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服务。中国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有计划、逐步开放的灵活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规则和条款,实行渐进的开放政策。&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TS),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在GTS原则下,我国应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的处于劣势的服务行业,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理论,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以保护,进而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同时,按照入世承诺和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优先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行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与国外同业的充分竞争,发展和壮大这些行业。利用率先开放的服务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滞后开放的服务行业发展,从而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3.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大部分服务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十分严格,国有企业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形成。
  国有资本垄断大部分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竞争,其结果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价格高,创新不足,服务效率低下、透明度低。近年来对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仅限于在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但效率提高并不十分明显。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必须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以促进竞争为手段,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
  4.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参照GTS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状况,在理顺现有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这样,在我国服务贸易遭到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就能按照《服务贸易法》的相关规定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另外,对那些已经承诺逐步开放但尚未完全开放的服务领域,随着开放的程度加深、开放的时间进程临近,及时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法》,也可以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无序现象。
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格式:doc&&&
贡献者:Blakemaas
上传时间: 16:52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暂无相关文档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43KB
所需积分:& 5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