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坏账损失会计分录管理的措施有哪些?详细点

坏账损失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坏账损失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是指企业确定不能收回的各种,企业坏账损失根据《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号)的规定确认。对&&&&象企业定&&&&义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条&&&&件债务人死亡方&&&&法直接转销法;备抵法
及其核算是应款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名思义,是指由于而产生的损失,因此,了解坏账损失及其核算首先要从什么是坏账谈起。
一笔在什么时候才能被被确认为,其条件通常是由或制度给出的。不论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中,坏账的确认都要遵循的基本目标和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坏账损失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来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以其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作出职业判断的。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是。是指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借记“-”,贷记“”科目。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关于,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该法不符合和;
第二,在该法下,如果已的以后又收回,应做两笔,即先借记 “应收账款”科坏账损失目,贷记“-损失”科目;然后再借记“”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估计,并同时形成,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再。估计损失时,借记 “—计提的坏账准备”,贷记“”;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科目;已确认并的以后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科目,贷记“应收账款”。
至于如何估计损失,则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年末百分比法、和。
应用年末百分比法时,的计提(即坏账的估计)分首次计提和以后年度计提两种情况。首次计提时,提取数=年末×计提比例。
例:(1)2008年末提取200000元
借:200000
贷:200000
(2)2009年六月发生22000元
贷:220001、严格甄别是否属因应收款内容,有无不属应收款内容却列入应收款,造成人为的“”。
2、有无逾期未满三年的都按坏账处理的现象。
3、有无虚假的,如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虚开,形成一笔假的,又不及时坏账损失清理,挂账三年以上,名义上形成坏账损失。在审计中下列各项按规定不应列入计提范围:
1、对进行重组的;
2、同关联方发生的;
3、其他逾期款项,但无确凿证明不能收回的。
另外,对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和预付款不能直接计提。虽然属于,相对地说应收票据发生的风险比较小,尤其是,即使有确凿的表明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也只有在应收票据票面金额转入应收款后,才能计提。对预付款如果有确凿表明已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也应将原计入预付款金额全部或部份转入项后,再对转入的其他应收款项部分计提,对未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部分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为核销的提取和,会计上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企业提取时,应借记“”,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实现时,应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但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简化核算,对已确认的又收回的,直接借记“银坏账损失行存款”,贷记“坏账准备”。按《》规定对于已确认的,以后又收回的,应先恢复明细,再将收到的款项增加,减少应收账款。这样,一方面便于分析债务人财务状况,反映出债务人企图重新建立其信誉的愿望,另一方面使“”和“”这两个核算更加清晰,对这一现象审计中应加以纠正。首次计提时,计提数=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例1:公司1996年首次计提,当年年末的为100000元,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则坏账准备提取数=%=5000(元)。
贷:5000以后年度计提时,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坏账准备”账户应保持的,该余额=当年年末余额×计提比例,设为a;第二步,确定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设为b;第坏账损失三步,比较a和b的大小,比较的结果有、、既不补提也不冲销三种情况。
例2:1997年10月公司实际发生4000元;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为120000元。
1997年10月
“”应保持=%=6000(元);计提前“”的余额()==1000(元);因此应5000元。
若本例中,1997年10月长兴公司实际发生6000元,其他条件不变。则:
1997年10月
“”应保持=%=600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1000(元);因此应7000元。
例3:1998年10月公司上年确认的坏账损失4000元又收回;当年年末为150000元。1998年10月
借:4000坏账损失贷
“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应保持=%=750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贷方)=000(元);因此应2500元。
例4:1999年8月公司实际发生3500元;当年年末为80000元。
“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应保持=80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贷方)==4000(元);因此既不也不,即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
综上所述,在采用年末百分比法计提时,始终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即当年坏账准备计提后坏账指标,一定要保持“余额÷年末余额=计提比例”这一等式成立。此外,关于,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采用时,其具体方法及计提比例均由公司自行确定;
(2)上市公司的需计提,不计提坏账准备;
(3)在登记在“”的情况下,计提所依据的基数应剔除预收账款因素;
(4)以上介绍的年末百分比法的原理可以推而广之,进一步应用到存坏账损失货准备、、等的计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企业在进行坏账损失核算时,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哪些?_百度知道
企业在进行坏账损失核算时,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哪些?
本人新手,尽量通俗点各种方法是什么样的。非常感谢
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就是根据每一应收款项的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备抵法首先要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即余额百分比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坏账损失。C,据此提取坏账准备。B、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确认坏账损失:就是根据当期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2、个别认定法。D。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1、备抵法,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金额,形成坏账准备,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A、账龄分析法,计入期间费用、直接转销法,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的核算办法一般有两种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直接核销法,直接列支管理费用,认定为坏账的。认定为坏账的两种、备抵法。平时计提坏账准备金。1,列入坏账准备:
坏账损失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 关键词:........................................................................................................................................... 2 Abstract ............................................................................................................................................. 3 Keywords: ......................................................................................................................................... 3 1 引言 ............................................................................................................................................... 4 1.1 选题背景............................................................................................................................. 4 2 相关理论概述................................................................................................................................ 5 2.1 坏账的基本概念 .............................................................................................................. 5 2.1.1 应收账款.................................................................................................................. 5 2.1.2 呆账与坏账 ............................................................................................................. 5 2.2 坏账存在的危害 .............................................................................................................. 7 2.2.1 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 7 2.2.2 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 7 2.2.3 使银行的负担日益沉重 ......................................................................................... 7 3 坏账损失产生问题分析 ............................................................................................................. 7 3.1 我国坏账损失的现状 ...................................................................................................... 7 3.1.1 宏观看坏账损失 ...................................................................................................... 7 3.1.2 微观看坏账损失 ...................................................................................................... 8 3.2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 ........................................................................................................ 8 3.2.1 坏账损失形成的企业内部因素 .............................................................................. 8 3.2.2 坏账损失形成的企业外部因素 ............................................................................ 10 4 防范坏账损失存在的对策 .......................................................................................................... 11 4.1 宏观策略........................................................................................................................ 11 4.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11 4.1.2 加强银行监控 ........................................................................................................ 11 4.1.3 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11 4.2 微观策略........................................................................................................................ 12 4.2.1 加强企业产品质量 ................................................................................................ 12 4.2.2 建立销货客户的资信审议制度 ............................................................................ 12 4.2.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12 4.2.4 优先采取票据信用方式结算 ................................................................................ 13 4.2.5 加强对挂账信用的控制 ........................................................................................ 13 4.2.6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 13 4.3 应对坏账损失的政策建议 ............................................................................................ 13 总结...............................................................................................................................................15 参考文献......................................................................................................................................... 14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坏账损失的产生问题, 分析企业坏账 损失产生的原因, 并且找出解决的对策就成为了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企业 呆坏账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研究分析坏账的相关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坏账产生 的危害性,包括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使银行的负担日益 沉重等危害, 并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坏账损失的现状进行解析。本文 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坏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 层面对防范坏账损失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新会计准则 下坏账损失出现的问题是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逐渐被大家认识到的问题。 新会 计准则第 8 号—坏账损失的出现,证明了坏账损失受到了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损失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以求完善 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工作。关键词:坏账损失原因 对策 AbstractEnterprises will encounter inevitably the problem of bad debt loss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nterprise’s bad debt losses, find out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spect which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unds and avoiding the debts of the enterprise.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related basic concepts of bad debts, and analyzed.the harms of bad debts, including influenc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reduce the country's fiscal income, increasingly heavy burden of Bank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bad debt loss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two asp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bad debts from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Finally discuss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bad debt loss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two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policy.The problems of bad debt losses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gradually recogniz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The emergence of bad debt losses i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8, proved that the bad debt losses is valued highly.It is analysed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bad debt losses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pinions,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accounting work of provision for bad debt.Keywords: BadDebt Losse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1.1 选题背景 2006 年 2 月 15 日,中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 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将从 2007 年 1 月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此举受到全球会计专业人 士的欢迎。 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的举措将对韩国等其他考虑进行类似改革的亚洲国家产 生影响,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具体由三十八项准则构成,已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以后逐步 向非上市公司推行。本次修改的重中之重是“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账款确实发生了减值的, 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但是,鉴于本国经济的特殊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仍存在一些差异, 包括不允许转回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 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新企业会计准则 将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商务部数据显示, 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6000 亿元, 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 2000 亿元。另据有关研究机 构数据,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 1%至 2%,远高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 0.25%至 0.5%的水平; 我国每年签订约 40 亿份合同,履约率仅 50%。 截至 2012 年 8 月 31 日,WIND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 1.49 万亿,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逾三成。2012 年上半年,上市企业应收账款总计 14939.79 亿元,同比 增长 34.38%,比去年同期多增 3822.46 亿元。WIND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 2251 家上市公 司累计计提坏账准备不到应收账款总额的 6%。在 2000 余家上市公司中,以四川长虹(600839 为例,)可谓在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方面“一枝独秀”。2012 年 6 月 30 日,四川长虹应收账 款账面价值 74.28 亿元。其中,其一年期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1.35 亿元,占比一年期应收 账款总额的 3.04%。然而,其 5 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为 27.17 亿元,截至报告期期末,累计计提 了坏账准备 22.93 亿元。 四川长虹自从 2009 年起, 每年的所有坏账准备数额均在 25 亿以上, 以下是四川长虹 2009 年至 2011 年度的会计信息,如下所示: 本文针对企业的坏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这一问题,首先研究了有关坏账的基本概 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坏账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为企业应对和处理坏账准备问 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2 相关理论概述2.1 坏账的基本概念2.1.1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收回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例如, 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或其他债权, 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非金融企业 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债权(不包 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应收款项的定义,可以划分为这一类。 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应收账款: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 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类非衍生金融资产应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初始确认时被指 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 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收回几乎所 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的基金等。 2.1.2 呆账与坏账 (1) 呆账 呆账是指已过偿付期限,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 收款项。呆账是未能及时进行清账的结果。 呆账准备是指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包括一般 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呆账核销必须遵循严格认定条件,提供确凿证据,严肃追究责任,逐户、逐级上报、审 核和审批,对外保密,账销案存的原则。 呆账准备预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账龄分析法:按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分别按不同比率计提坏账准备金; 比例法:按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核算方法有: 核销法:即将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坏账备抵法:企业先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金,发生坏账损失时冲减坏账准备。 (2)坏账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由此而产生的损失, 称坏账损失。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由于市场经济的极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 即可能 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的坏账。所谓坏账,是指不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一般认为如果债务人死 亡或者破产,以其剩余财产、遗产抵偿后仍然不能够收回的部分;欠账时间超过三年的应收 账款都可以确认为坏账。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即平时并 不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 而只是到坏账实际发生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 (按我国现行会 计制度,已取消这种核算方法) 。 A 直接销账法。 坏账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 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 应收账款 B 备抵法。 备抵法要求平时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都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 并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 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 坏账准备 期末坏账准备也可以按照赊销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计提。 该方法与应收账款余额的会计处 理是一致的,只是计算应计提金额时存在不同。该方法下,计提金额是使得计提后的坏账准 备账户余额达到本会计期间赊销收入的一定比例。 该方法下期末坏账准备不是按照固定的一个比例来计提, 而是将应收账款按照欠款的时 间划分出不同的区间,每个时间段的欠款额合计按照一个比例来计提坏账。一般,欠账时间 越长的应收账款,其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计提坏账的比例就应该越高。会计期末应 提的坏账金额就是按上述分层比例计算出来是数额与原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 企业可以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收入百分比法以及账龄分析法的任何一种 进行计提。计提的比例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经营情况确定。 (3)呆账与坏账的区别 呆账也可能收得回也有可能收不回,一旦被确认为是坏账了,一定就是收不回来的款项了. 坏帐指: 1、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2、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呆帐指: 原则上是欠款 3 个月以上的叫呆帐, (但每个企业都不同,视情况而定,总之是短于 3 年的。 ) 企业发生呆坏帐流程是这样的: 正常债务发生----3 个月以上变呆帐-----3 年以上或债务人破产死亡等原因变坏帐 2.2 坏账存在的危害 企业出现坏账,不仅是对企业有影响,对国家与金融机构同样会产生破坏: 2.2.1 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出现坏账后,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有效地运转,流动资金短缺就不会使企业的利润最大 化,影响企业扩大发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 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财务计划和信誉。 若坏账损失累计增加, 恶性循环, 企业的流动资金就会越来越少,造成资不抵债的局面,导致债权人要求清算、企业破产的结 局。 对债权企业来说, 坏账会使债权企业出现虚假利润。 大量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 债权企业的利润仅表现在账面上,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即得的经济利益。 2.2.2 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坏账损失到最后是要作账务处理的,坏账损失额减去坏账发生时税后利润的差额,乘 33%就是企业少上缴国家的所得税款。若其差额为 1000 万元,所得税就是 330 万元;1 亿元, 所得税就是 3300 万元。 2.2.3 使银行的负担日益沉重 银企之间互不信任,造成了银行的“惜贷”现象,一方面大量需要贷款发展的企业贷不到 款,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现金贷不出去,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33.1 我国坏账损失的现状坏账损失产生问题分析3.1.1 宏观看坏账损失 自 2006 年春开始,一场有关次级房屋贷款的危机在美国悄然产生,随后这件“小事” 逐渐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将次级贷款包装为一项可投资债券并将其在市场上出 售,并围绕此项金融产品发展出诸多衍生金融工具,以此来牟利,可以说是华尔街聪明绝顶 的伎俩,但当经济形式突然发生变动,最下层的次级贷款者不能够按时偿还到期借款,就使 得次贷发行银行产生坏账损失, 这种损失随后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化以及公允价值计价 方式的推波助澜被放大数倍,最终产生规模巨大的坏账损失。可见,次级贷款是这场经济危 机的表象, 而其造成的坏账损失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坏账损失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危机,加剧企业的资金周转困哪程度。 3.1.2 微观看坏账损失 据报道我国约有 80% 的企业是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的,远高于发达国家 20%的水 平,与此同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到 50%以上,因此哪怕坏账只是占销 售收入 1% 的水准,对企业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坏账损失对企业实际经营会造成恶劣 影响,首先,坏账损失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现金流的减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再 生产活动; 其次,我国会计工作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记录企业的收入情况的,因此在上交税 款时也是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交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 坏账损失使企业出现销售产品不但 没有获得收益,反而还要提前给国家缴税这一怪状,可谓是使得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 后, 企业不但自己的生产经营处于一个资金的运动链上, 企业本身在社会上也是资金运动的 重要一环,企业需要资金来偿还购买原材料的欠款,支付工人工资,上缴税款,已经偿还银 行贷款,这些一旦因为企业无法收回坏账而不得不中断更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 企业发生了坏账,意味着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同时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若是在市场不 景气的时期,往往就形成了连锁反应,使企业因一连串不良债权的积累而破产倒闭。坏账损 失对企业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银行贷款利息负担和资金运用成本 企业发生的坏账即使在若干年之后还能收回, 但在这几年的资金白白地被买方企业占用 了,其结果是卖方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四方举债,支付额外的利息费用,增加了经营成 本,破坏了企业财务计划,影响了企业利润。 (二)发生坏账,影响企业获利能力 企业发生坏账,影响企业实现利润目标有三个方面: 1、影响利润 企业为处理坏账,必然要花差旅费,组织人力去清欠,增加了成本费用,降低了利润。 发生坏账, 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当坏账发生时, 有的经营者抱怨, 与其赊销交易收不回货款, 不如持货以待,因手持存货尚可寻机脱手或削价求现;如果发生坏账,则连本带利都收不回 来,资产白白损失。 2、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 发生坏账,造成资金被不合理占用,资金不能周转,如坏账较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导致拖欠职工工资,职工生活得不到保障,急需的原材料不能购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 转。 3、造成企业信誉低下 不良债权的发生,对企业的信誉打击很大。特别是对上市公司,影响更大,它会造成投 资者对该公司信誉的动摇, 打击股票持有者的信心, 甚至会造成投资者抛售该公司股票之风 潮,引发股市的混乱。3.2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3.2.1 坏账损失形成的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的考核评价方法有误导 现在企业考察销售人员一般只以销量为标准,至于以后能否收回账款则与其无关,领导 也乐见销售增长,自己的工作出色,至于是否能收回款项可能就是自己升职后,下任接班人 的事情了。在这样的考察标准下,企业上下都以提高销售为唯一目的,只要销售增长了,是 否出现坏账就成了人人避谈的问题。 企业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企业, 一心向销售业绩看齐, 而忽视了企业在生产中的产品的应收账款产生的潜在威胁,为企业产生的坏账埋下了隐患。 企业没有相应的坏账损失考评系统与具体的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 坏账产生的可能性仅仅由 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人为地判断, 这样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主观不 确定性,也加大了坏账损失的考察的不客观性,为企业的资金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2)企业中承担坏账责任的人员并不明确 对于坏账的内部控制也十分缺乏。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坏账是一种应该避免的损失, 需要责任人引起注意,但巡视上下,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责任人,缺乏明确责任人使得这成 了一个无人问津的问题,下次仍会有相同的问题,相同的损失,使股东利益受害。通常情况 下, 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坏账准备监察人员, 缺乏专业的人员对于坏账的风险进行专业的评 估, 企业对于坏账准备的判断大多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会计职业经验进行衡量, 很少有企 业能够设置专门的坏账损失的负责人员, 对坏账产生的深一层次的原因进行系统, 专业的分 析。而一旦企业产生了坏账准备,也只是由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坏账损失进行计提坏账准备, 而对于坏账收回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去收回企业的坏账都没有具体的人员去负 责, 这样就造成了企业的坏账产生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不利于企业坏账的收回与相应的预防。 (3)人为的多确认坏账损失 企业进行盈余控制, 人为的多确认坏账损失, 并非所有企业的坏账损失都是真的或者说 是恰当的,诸如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的地位进行盈余调控,明知今年获利无望,就把净 利润数据继续做的更低,以保住下年度的扭亏转盈。进行会计盈余调控的具体手段很多,但 都没有调整坏账损失来的容易,由于坏账的确认有很强主观性,算不算坏账,损失有多大准 则规定并不十分清晰, 况且确认的坏账损失还可以进行转回, 这使得企业进行盈余调控时倾 向这一项目。 (4)对客户资信调查不详甚至失实 一是在资信调查上,调查人员没有采取谨慎的态度,资信调查的结果不符合事实,高估 了客户的偿债能力, 给予客户的赊销金额远大于该客户的承受能力。 二是有些业务员出于对 亲戚朋友的信任,对于他们所介绍来的贸易伙伴也无不信任,在进行商品交易前,对这些公 司没有深入进行资信调查就进行了赊销交易。 三是有些业务员仅凭耳闻某企业如何有实力就 信以为真,不再做任何调查就进行交易。往往是造成货款难以收回的原因。 (5)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没有制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对发生的应收账款没有回收日期的详细记录, 货款一拖再拖,而无具体措施,日积月累增加了应收账款的难度。企业的应收账款往往没有 一个专门的台账进行记录和反应,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坏账进行跟 踪,没有相应的跟进的措施,只是单方面地在会计账上进行反应,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长达 几十年的应收账款仍然在企业挂账的现象, 对于应收账款的及时监督不到位, 是企业应收账 款管理中的缺陷之一。 企业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 追回没有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员, 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是十分不利的因素。 企业在日常 工作中,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应收账款转变为呆账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 (6)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 企业长期不与用户对账,即使对账,也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确认依据,使得部分债 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失去了利用法律手段追索债权的机会。多数企业,对于长年没有收回来 的应收账款,采取默认的态度,置之高阁,对于负债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应收账款进行 及时地追回, 管理层对于应收账款的失效问题重视不够, 往往错过了应收账款追回的最佳时 期,没有把握有利时机,给企业后期追回应收账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企业对于坏账损失往 往只强调挂账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造成了大量的应收账 款变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7)部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 没有把清欠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员,奖罚不分明,不能调动清欠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配合,造成债权不明晰,导致部分债权不能收回。企业 的销售部门, 往往重视企业产品的销量, 而对于那些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以及代销商, 不论市场环境怎样, 由于与其建立的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因此企业的销售人员对于由于资 金紧张而不能及时付款的企业采取赊销的方式, 这样就提高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但是却为 企业带来的巨大的应收账款追缴的坏账损失风险, 企业销售人员只是看中销售部门的销售业 绩,而忽视了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的部门清欠工作人员职责不清,并且销售部门 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利益没有达到很好地契合, 造成了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 给企业带 来了巨大的坏账损失的财务风险。3.2.2 坏账损失形成的企业外部因素 坏账损失问题的成因中外因占据了绝对地位, 企业内部控制做的再好, 对于赊出去的账 也可能是无能为力,倘若政府能在执政上做的更好,社会能在道德感上更加增强,法律能在 执行方面更加有力, 那么坏账损失是可以被企业接受的。 坏账损失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赊账销售造成坏账损失 企业即成为了债权人, 保护债权人权益很重要的一条是债权人可以申请债务人破产, 进 入资产清算程序,从而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从理论上看来,债权人确实有较强的威慑力, 但实际中,很少有企业会这样做,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人情社会,做生意更是这样,去申请对 方破产不但可能要不回钱反而还是做了件“亏心事” 。即使真的进入破产程序,我国破产法 虽然规定在破产程序中有债权人会议这项规定, 但在实际中很难发挥效果, 破产问题基本由 政府相关部门和法院一手安排妥当的, 再加上债务人以各种手段转移财产, 这使得债权人权 益随着老公司的破产而付之东流,酿成坏账损失。 (2)地方政府越权销售 地方政府的影响不但体现在破产执行上, 在各个方面似乎都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 影响,违背规律,越权操纵的行为比比皆是,对企业与银行的控制并没有完全消散。在银行 放贷方面,地方政府偏爱那些投资过剩,产能过量但对 GDP 贡献显著的重工业,处于保障 就业保证 GDP 的考虑执意为那些无法创造价值、 生产管理落后的大企业提供贷款, 这形成 产生坏账损失的前提。 (3) 现代社会道德感越发淡薄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只带来物资上的巨大成就, 也使得人们不再执着于诚信, 企业对于 欠款能拖就拖, 时间足够长了反而可以进行债务重组获利或成为坏账最终不了了之。 还有企 业因受到坏账损失,也现学现卖,欠我钱的不还,我也不还我欠的钱,从而形成三角债,这 个问题曾经一度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毒瘤,至今在有些地区仍挥之不去。 (4)银行信用紧缩 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各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各种不良贷款的控制, 加大了对各类 贷款的审批力度与监控措施,所以银根紧缩,资金融通不畅,企业的资金运转更加困难,企 业的生产能力或销售能力无法充分发挥, 连筹集维持自身正常经营用的资金都很难, 还要筹 集更多的资金来偿还债务谈何容易。 (5)市场环境的影响 市场不景气, 社会需求不断下降及同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 企业的销售量未能达到预期 的目标,一方面资金积压,另一方面发生巨额亏损,以致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 (6)法制不完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对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作出明确界 定。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那些任意拖欠账款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的合法权 益缺乏有力的保障。在追索债权的过程中,虽然企业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但还是很害羞地 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国家寻求法律上的保障,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差强人意。法院判决企业 胜诉后,败诉企业不能及时履行偿债义务,使得债权方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结果还 是得不到应有的偿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耗费人力、财力打经济官司,导致坏账 的形成。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经济利益,把企业的债务转由政府来承担,并利用政 府的地位优势借口赖账,给债权方造成了坏账。4 防范坏账损失存在的对策4.1 宏观策略4.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的调控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只无形大手, 举足轻重, 政府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缺 乏的是作为服务者建设各种配套制度的功能。 我国企业进行赊销之后, 面对坏账的风险除了 期望欠债公司按期还款外,并无分散风险的其他方法,缺乏一个金融工具来避险,政府倘若 能进行将应收账款证券化这样的尝试, 努力完善金融市场, 则能够使企业降低包括坏账损失 在内的很多经营风险。 4.1.2 加强银行监控 首先,银行要解决好自身不良贷款的问题,改变贷款管理上的弊端,将贷款审批权力和 责任相结合,提高审批人员在行使审批权力时的责任意识,加大承担责任的力度,杜绝外力 干预。其次,可以将部分中小股东的权利由银行来取代,使其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一定程度的 关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最新进展。并对企业诚信行为进行记录,这不仅用于银行自身今 后发放贷款的工作,更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价值,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了解客户,防止 坏账损失提供保障。4.1.3 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 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对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作出明 确界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那些任意拖欠账款行为的发生, 使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 的保障。 建议司法部门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或者司法解释, 对那些长期拖欠账款的违规行 为做出处罚规定,并要求违规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减少乃至杜 绝坏账损失的产生。 4.2 微观策略4.2.1 加强企业产品质量 首先企业应从产品上下功夫, 只有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一筹莫展, 迫使企业 不得不将产品赊销给那些财务状况十分糟糕的下家, 从而增加坏账造成的损失, 若企业产品 能做到供不应求, 就能使企业在坏账损失的危害面前取得主动权。 其次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 没有条件进行差异化建设,市场上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如一些矿产,原料生产商,企业亦可 以进行前向一体化战略来预防坏账损失,从幕后走出收购或建设销售渠道,来直面消费者, 这样不但更能控制市场, 获取分销部分的利润, 且因规避了赊销手段从而做到避免坏账损失 的危害。 4.2.2 建立销货客户的资信审议制度 1、做好基础记录 要采取赊销这种销售手段,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对于企业的原有客户,应考 虑交易记录, 确认其是否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同时信贷部门还应考虑本次订购的数量是否正 常,如企业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且此次订购基本接近历次订购数量,即可办理批准手续; 如果所需数量超过了历史记录,在办理报批手续前,必须要求客户提供近期的财务报表,并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来判断客户近期的财务状况,然后决定是否接受赊销。对于新客户, 企业应进行信用调查, 包括获取信用评审机构或金融机构对顾客信用等级的评估报告, 同时 要求新客户提供能够证明其资信情况的材料和审查财务报表来决定是否接受其购货订单, 以 及允许的信用限额。 2、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 企业向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 都要检查是否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 并注意检验用 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考察拒付状况 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并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应收账 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等指标,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 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 如实际坏账损失率高于或低于预计坏账损失率, 企业必须审 查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 4.2.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预防经办人员故意赊销、预付,谋求私利、掉以轻心、玩忽职守而造成不必要的坏账 损失,必须运用会计控制的具体方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 正确估算赊销成本,建立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准确了解对方信用程度,制定合理的 信用政策。企业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应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对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销 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 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 若不能偿还 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经济损失。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在企业内部分别规定各级授权人员的权限, 有利于控制销售赊销的限度。 通过日常分工 负责制度和责任制度,明确凡赊销或预付必须有两人以上经手,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数额 较大的还须经有关部门会同审批,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同时,规定在赊销预付经营活动中, 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各自应负的责任。 4.2.4 优先采取票据信用方式结算 应收票据具有较强的追索权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或贴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坏账 损失风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提倡票据信用结算,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能开具银行 承兑汇票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已经由其开户银行作信用担保,且汇票一经签发便 确定了付款日期和金额,到期具有无条件支付的法定责任,即使到期因存款不足无法兑现, 对方也将负罚款责任,企业还可以依法进行追索。 4.2.5 加强对挂账信用的控制 挂账信用是最易产生经济纠纷的,坏账损失隐患很大。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企业特别 是付款单位乐于采用这种方便简单的信用方式, 在短期内无法根绝。 企业对业务往来较频繁 的客户采取挂账赊销时, 除必须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正确审议和内部控制外, 还须对整个 赊销过程实施更严密的管理, 尽量避免坏账损失。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对应收账款定期 进行核对,由债权方交债务方核对后加盖公章确认,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及时 处理,一般不宜超过 6 个月。时间稍长除有合同约定外,双方应签定还款协议,确定还款期 限和违约责任,促使欠款方加快归还货款。如欠款方无理拖欠,在催讨手段实施无效时,债 权方应在法定时效内向法院起诉,运用法律的力量强制对方归还本息。 4.2.6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要时常注意债务风险。 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 债权人必须力求 进行事先防范,防止发生不法侵害事件。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专人负责 登记与催收工作和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使他们对应收账款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责任。加 强债务追讨追索途径和政策。例如机关、法院和委托讨债公司等。企业讨债时应该尽量使讨 债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总和最小化。4.3 应对坏账损失的政策建议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在 国内会计准则向国际接轨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特有的市场经济 的特点,使会计准则中的坏账损失的确认和计提更好地符合当下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政 府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营造诚信社会的良好氛围, 减少企业贸易过程中由于诚信的缺失导 致的企业的呆账,死账的出现。对于不受诚信的企业,政府可以在银行交易中予以适当地处 罚,包括缴纳罚金,冻结账户等手段,对企业的恶意拖欠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坚决打击。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要适时进行应收账款收回情况的监督。企业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 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则已逾期拖欠。一般来讲,拖欠的时间越长,催 收的难度越大,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为此,企业应密切关 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恰当的收账政策和应 收账款坏账制度,将企业的坏站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结论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时间过短,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人情社会,轻法制,讲义气。这 些都是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造成坏账损失的因素。关于坏账损失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建设, 企业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 银行的信用建设意愿都 是在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当中的,我们只要坚持学习和实践先进经验而又不盲从,坚持自己 的特色又不失创新,就一定会使坏账损失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求整个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加大管理力度,切 实落实责任制,在积极重视产品的基础上,力求将企业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科学管 理,即是作好坏账损失的事前控制。同时企业应加强坏账损失的管理和坏账损失的核算,作 好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参考文献[1]杨红霞, 《浅析应收账款管理》2010 年第 6 期,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顾群,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2010 年第 16 期,管理观察. [3]刘长海, 《浅议应收账款风险防范》2010 年第 6 期,中国电子商务. [4] 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5] 杨有红.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 赵保卿.审计案例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 计云海.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1; (3):3-5. [8] 尹永利.浅谈加强结算资金管理[J].财务会计,2012; (4):11-13. [9] 王玉林.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2; (10):20-23. [10] 陈涛.浅谈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 (9):9-11. [11] 胡燕.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1; (5):34-41. [12] 刘玉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财会研究,2012; (12):21-25. [13] 郭晓焱. 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坏账准备的合并抵销处理[J]. 财会月刊, 2013; : (3) 13-15. [14]刘亚莉,胡红青,黄建文.坏账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商业研究.2012(1). [15]陆晓明.应收账款融资与管理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保理业务评析.国际 金融研究.2012(2). [16]周秀英,刘月.论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6). [17]孟宪铎.如何评估应收账款.中国资产评估.2011(3). [18]张景奇.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商业研究.2012(总第 267 期). [19]章文光 曹光四《:审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9. [20]Finance Accounting Division .Financial repo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us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ystem [J].New York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12 [21] W.A.Paton and A.C.Littleton(1940).Introduction to the company's accounting norms[S].MIT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2011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账损失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