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印的货币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外企的途径市场

中央人民银行新增人民币如何进入流通环节?
中央人民银行新增人民币如何进入流通环节? 10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发行过量引起的。我想问的就是货币发行的问题。假如央行确定今年要发行1000亿人民币?那么这些人民币是沿着什么途径进入到人们手中的。我设想了几条?
1.政府公共投资,央行印人民币直接给政府,政府拿这些钱去修铁路。(也就是说,新印的钱,免费给政府,用于公共投资。)
2.支付存款准备金的利息,我听说央行收取存款准备金是要给商业银行利息的,那么这些利息的钱应该是央行印的吧。因为我没听说政府的税收要交给央行的。(也就是说,新印的钱央行,免费自己留着,用于支付利息。)
3.放贷款给商业银行。我听说有个东西叫隔夜拆借,央行可以把这些新印的钱,借给商业银行。(也就是说,新印的钱,有偿的借给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商业银行要付给央行利息,虽然短期钱多了,但从长远来看,流通的钱反而少了。)
4.给全国人民发现金。(也就是说,新印的钱,免费,分给全国人民)(我觉得这个最合法,但没听说过)
5.扔在马路上,谁捡到,算谁的。(应该。还没这么脑残)
综上所述,我想问的就是,在钱印出来之后,在他从一文不值的纸张,变成百元大钞的过程中,谁获得了这凭空出现的财富,谁享受到了铸币税?
有没有达人解惑?这是我借的一个问题,那里也没有结果,我也很想知道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那么纸币是否可以任意发行? 不行,因为纸币是按照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基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定去年商品价格总额是100亿,货币流通速度是10次,那么去年所需的货币量应为10亿。如果发行了20亿,就会引起纸币贬值,原来1块钱只能相当于现在的5毛钱,物价上涨,原来1块钱的商品要上涨到2块钱。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发生后,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市场上的纸币不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如果长期下去,会造成流通的不畅,我们国家这几年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为此,国家进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如五一、十一放长假,形成假日经济热潮,带动人们的消费;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息,而且征收利息税,鼓励人们消费;住房货款、教育贷款、汽车货款等形成信货消费;还有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总之,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综合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我国治理通货紧缩有很大改进。 2.人民币不能直接给银行,那么它是怎么进入市场和老百姓手中的呢??国家人民币怎么发行的呢???? 货币发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 (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3.另外,中国2007出口额为11350亿美元,当时汇率1/7.29,折合人民币为82741.5亿人民币,当年GDP为246619亿人民币,占GDP比重为33.6%。中国的大量出口、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货币的增发,当前的通货是否与其有关?? 如果什么也不做,当然也就没关系了,但是说货币增发就通胀就言重了,或者说错了,就如上面两点所说,货币的发行量是有根据的,但是他也是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去预测一下,没有保证一点问题都不存在。再说现在一直在搞市场经济,靠市场自身去调节,如果金融监管部到位的话,就会酿成金融危机,就象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原因就是金融监管没到位。 说一下通胀的原因,无外乎这几点,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工资和物价恶性循环增长性等等。 一定的经济增长都会伴随着一定得通胀,这是很正常的,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一定得通胀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我国目前的通胀是属于成本推动型的,因为现在的原材料的成本高了,所以价格就抬上去了。 出口赚得的外汇以及形成的外汇储备主要是和汇率挂钩的,可以说是调汇率的杠杆,为什么美国不敢让人民币一下升值到位,因为我国有将近一万亿的美国债券形式的外汇储备,老美他敢??!! 货币的增发,刚才也说了,他是有根据的,但是也不是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地! OK,就到这吧,参考一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材料二 除了外需、内需不足外,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经济下行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机,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全年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的力度。(1)材料一中的图和注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对策。(10分)(3)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该如何作为?(12分)-乐乐题库
& 国家收入的分配知识点 & “(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习题详情
21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6%
(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材料二 除了外需、内需不足外,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经济下行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机,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全年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的力度。(1)材料一中的图和注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对策。(10分)(3)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该如何作为?(12分)经济信息:2013年我国GDP增速下降,但增长速度仍然较高。(2分)增长速度下降的原因有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表现为外需不振、内需乏力。(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甘肃省张掖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第(1)问分析图和注反映的经济信息,本问较简单。读图要明确读图步骤。首先读表头,了解主旨,本题表头告诉我们此表反映的是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其次读数据,了解内容。读数据时要坚持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具体到本题即2013年我国GDP增速下降,但增长速度仍然较高。第三步是读小注,本题由小注可分析增长速度下降的原因。第(2)问是如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角度提对策。本问只要认真审阅材料,即可提出措施,难度不大。第(3)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一定要抓住主体。根据上述思路,本题可从党中央角度提出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全国人大的角度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服务经济发展,推动改革深入和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从国务院的角度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提出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主要考察你对“国家收入的分配”“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国家收入的分配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与“(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相似的题目: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说明了财政的下列作用&&&&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松江区政府近年来加大对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区政府用于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上的投资属于社会积累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补偿基金社会生产基金
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但是另一方面,财政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人将这一现状概括为“国富民穷”。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材料二 除了外需、内需不足外,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经济下行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机,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全年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的力度。(1)材料一中的图和注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对策。(10分)(3)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该如何作为?(1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6分)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情况注:欧债危机毫无起色,外需不振尚难改观;房地产调控毫不放松,内需提振一时乏力, 在市场“破8”的预期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材料二 除了外需、内需不足外,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空甚至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经济下行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机,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全年的预定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预调微调的力度。(1)材料一中的图和注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对策。(10分)(3)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该如何作为?(12分)”相似的习题。许一力:中国超发货币为何没致通胀?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09:37:47&)
57486字(13165/14)
( 16:11:19)
145字(13/0)
( 20:14:24)
( 10:52:23)
92字(11/0)
( 19:24:52)
( 15:33:03)
( 11:07:08)
( 11:05:54)
( 00:53:35)
602字(26/0)
( 00:45:27)
603字(3/0)
( 22:24:20)
( 19:30:44)
( 19:27:34)
624字(20/0)
( 14:35:12)
40字(21/0)
( 11:53:0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改革货币制度,改革企业制度
改革货币制度,改革企业制度
[b]建议发行“新版人民币”[/b]
  现行货币体系的弊端集中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上,商业银行对货币的创造能力是导致社会腐败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本文提出发行“新版人民币”,剥夺或削弱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改革建议。
  1。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第一步,假设客户将1万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该银行按照法定准备金制度向中央银行缴纳6%的存款保证金600元,那么该银行还剩9400元可以贷给客户。假设贷给B,B又拿这笔钱向新客户购买一批货物,新客户又得到9400元。
  第二步,客户将9400元存入某商业银行,该银行按照法定准备金制度向中央银行缴纳6%的存款保证金564元,那么该银行还剩8836元可以贷给客户。假设贷给出C,C又拿这笔钱向另一新客户购买一批货物,客户又得到8836元。
  第三步,客户将8836元存入某商业银行,该银行按照法定准备金制度向中央银行缴纳6%的存款保证金530.16元,那么该银行还剩8305.84元可以贷给客户。假设贷给出D,D又拿这笔钱向另一客户购买一批货物,客户又得到8305.84元。
  。。。。。。
  如此反复进行下去,最后1万元全部变成了中央银行的存款保证金,而客户的存款增大到1/6%=16.6667万元,而商业银行的债权也同时增加到15.6667万元。在这里,重要的是那些能够得到商业银行贷款的人,都是有一定社会关系或地位的人。这些债权很可能是坏帐。
  由于货币漏出和超额准备金的作用,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一般会小于以上分析。今年人民银行新发1500亿基础货币,如果按15倍的创造乘数计算,则新增货币为2.25万亿,如果按照以往统计数据计算(公布的货币增长率约为16%,存款基数为9万亿),则新增货币1.44万亿。我们以实际统计数据为准。如此巨大的货币增量代表着巨大的铸币税利益。
  有些人坚持认为新增货币是银行的负债,因此不具备铸币税利益。其实,这些负债的大部分是不必偿还的,也是无需偿还的。这是生产过剩的必然结果。因此,这里就必然有铸币税利益。
  现行的银行政策只能使这些资源投放到生产领域,而代表社会福利水平的工资只能从生产这些投资品的活动中取得。由于现在商品生产的资本密集度很高(资本占75%,劳动占25%),因此,从生产中获得的工资极为有限,于是,出现了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度不对称,而且随着银行资本向生产领域的不断堆积,这种不对称越来越突出。举例来说,1。44万亿的新增货币投放出来,首先生产资本品1。44万亿,工人得到工资3600亿,考虑这些工资的乘数作用,实际可以得到00亿元的消费品。14400亿与4800亿相比,我们在干着极其愚蠢的事—–为生产而生产,这一方面导致资本闲置,资源浪费,一方面导致失业,社会福利下降。
  2。商业银行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在金属货币时期,由于金属是短缺的,而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随着经济总量的提高而逐步增加,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解决了金属货币短缺的矛盾。
  但是,纸币与金属脱钩后,纸币完全是一种信用货币。那么,维持纸币信用的基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以一定的实物资产作保证,有人认为是以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作保证。本文认为,真正维持一国货币信用的是该国的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生产过剩后,微观经济体系会大量地吸收纸币。因此,只要谁能创造出货币,谁就能够得到过剩商品,享受到了“铸币税”利益。
  3。现行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
  a.货币创造导致腐败。在货币创造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铸币税”利益,铸币税利益的分配是很不确定的。如银行把钱贷给客户的时候,他可以和贷款客户相勾结,共同享受这笔“铸币税”,债权(坏帐)是国家的,而“铸币税”的利益是个别人或集团的。说得简单一些,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就是大资本家与政府官员、银行官员相勾结,印钱私分。
  b.货币创造积累金融风险。货币创造同时创造了金融风险。在6%的存款保证金制度下,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可以高达16.6667倍,如此高的货币创造能力必然产生大量坏帐、从而积累金融风险。印钱私分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c.货币创造导致两极分化。那些能够享受到“铸币税”利益的人,可以过上不劳而获的日子,可以聚敛无穷的财富。
  d.货币创造导致货币利用率底下。被创造出来的货币很多不参与实物经济的运作,其乘数效应很低。
  4。建议发行“新版人民币”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与中央银行新印的货币完全是一会事,都是由国家(其实是由全社会)信用担保的,都是有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作基础的。
  如此巨大的铸币税利益,为什么不把他好好利用一下昵?由此,建议对现行货币体系作如下改革:
  建议发行“新版人民币”。“新版人民币”在市场上的使用办法与旧人民币完全相同,完全等值,1:1自由兑换;所不同的是,“新版人民币”的存款保证金率为100%-80%,也就是商业银行对“新版人民币”没有再创造能力或具有极低的创造能力。商业银行收到“新版人民币”存款后,与旧版人民币分开记账。如果商业银行遇到客户提款,他肯定愿意支付“新版人民币”,这样,“新版人民币”基本在流通领域。
  剥夺(或削弱)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把货币扩张的权力交给政府、交给人民,那么,我们就获得了巨大的财力做我们要做的事。依上文所述,每年货币增长16%,就是1.44万亿,这些钱可以用来搞义务教育、发放养老金、救济失业人口、对农民免税、提供公共医疗等。而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相当大的部分拿出来搞国家分红—-按人发钱。老百姓自己最了解自己需要干什么,按人发钱后由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消费方式,从而避免政府包干造成的市场失灵和腐败。
  5。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好处。
  1.增加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政府可以利用“新版人民币”实行转移支付,调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调节收入差距,兴办社会福利;
  2.可以有效调节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实现产销平衡、劳资平衡,彻底扭转为生产而生产的尴尬局面。
  3.降低金融风险。“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将极大地充实商业银行的存款保证金,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应对金融动荡的能力,降低金融风险。
  4.增大投资引诱。“新版人民币”主要投放在消费领域,有了消费需求,就会有投资需求,有了费热点,就会形成投资热点。
  5.扩大就业。消费能力扩大后,生产也要扩大,就业也跟着扩大了。
[b]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国家分红”制度[/b]
Dammos 求心
  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国家分红”制度,是走出通货紧缩、摆脱经济衰退的最优选择。本文首先分析现行国有企业制度的严重弊端,然后提出“国家分红”的具体办法,并论证其诸多好处。
(一)现行国有企业制度的严重缺陷
  现行国有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的产权定位为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国有企业盈利后,其利润除了缴纳应该缴纳的税收外,其余全部归企业所有,企业除了拿这部分剩余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再无任何处置权力—-企业本身没有剩余索取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处在商品短缺的年代,通货膨胀,商品供不应求,企业的目标就是快速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这样的制度设计的缺陷并没有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本,同时也终于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迎来了需求不足,于是,制度设计的缺陷终于暴露出来了。
  随着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商品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也不断提高,生产越来越资本化,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人口失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最后导致经济衰退。
  企业尽最大能力赚取利润、增加盈余,但盈余部分没有任何索取途径,就只有闲置。现行的国有企业制度无法通过任何合法途径将其剩余转移到其所有者—-具体的国民个人身上,他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外,没有任何途径使国民享受其利润所得,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当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时,企业的利润就只能闲置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越多,其闲置资金越多,对社会福利的损害越多,倒是那些不赢不亏、收支平衡的企业支撑了就业和社会福利,这就出现了一个典型的“悖论”。
  货币本身是社会生产的媒介、是社会生产的催化剂,是一种社会资源,但现行的企业制度没有任何剩余索取途径,企业之间又进行着一场浩大的货币资源竞争,货币资源一旦被其占有,再无任何释放途径。随着企业盈余的增加,长期下去,流通领域货币逐渐减少,发生“货币资源耗尽”,资源耗尽导致宏观经济“死锁”,长期“死锁”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甚至系统崩溃。
  现行国有企业制度的严重缺陷就是缺乏顺畅的企业剩余索取途径。企业盈利了,国民就亏了,企业盈利越多,国民亏损越多,企业与国民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对立关系。举例来说:过年火车票涨价,铁路盈利多了,民工辛苦一年的收入减少了;电力、电信盈利增加了,居民打电话付钱多了、照明付钱多了;交通警察罚款多了,车主收入减少了;等等。那么,铁路的盈利国民有没有享受到?电力和电信的盈利国民有没有享受到?交通警察的罚款所得国民有没有享受到?
  以上就国有企业而论。对于股份制改造后的上市公司而言,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上市公司仍然是国有股占主要成分,其大部分剩余仍然没有任何索取途径,与非股份制企业没有本质区别。而且,上市公司每年从股市“圈”去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没有用于投资,而是大量闲置。
  我国有二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其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如此巨大的国家剩余也没有任何索取途径。
  没有剩余索取机制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沦为官僚资本,成了官僚私有财产,成了腐败的温床。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剩余索取机制
  只有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剩余索取机制,才能够化解国有企业与全体国民之间严重的对立关系。因此,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国家分红”制度,从而形成一套健全的剩余索取机制。有了健全的剩余索取机制,企业盈利多了,“国家分红”就多了,国民收入就提高了,社会福利就提高了,企业与国民之间的利益就趋于一致,就不存在任何对立关系。
  剩余索取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将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非生产性剩余全部上缴到一个统一的账户上,这个账户就是国民红利账户,再将此红利按人平均分发给全体国民,实行“国家分红”。
  第二,国有企业的盈余仍保留在原单位的帐上,国家根据总滞存盈余印制“新人民币”,再用“新人民币”换回企业盈余(类似于发国债),实行“国家分红”。“新人民币”实行全额保证金制度,商业银行不能创造“新人民币”。“新人民币”在市场上与旧人民币完全等价等值。
  第三,每年的货币供应增量,以“新人民币”的形式直接进入国民红利账户,以国民红利的方式增加货币供应。削弱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让商业银行变成一个服务机构。
  第四,税收收入除用于必要的公共开支外,盈余部分归国民红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收入之剩余,都应进入国民红利账户。
  “国民红利”按月发放。国民按户或按人在深沪交易所开户,由国家直接将“红利”发放给国民,不经过地方政府。
  如果采取第一种办法,个别企业单位可能会藏匿转移现金剩余,或大肆消费,或加大投资、搞重复无用的建设等,针对这种可能性,应当加强监管,避免浪费和腐败。如果采取第二种办法,货币总量扩张速度仍然较快,给中央银行带来压力。
  因此,建议前两种办法配合使用,企业上缴一定额度,中央银行补充一定额度,后两种办法直接执行。
(三)实行“国家分红”制度的好处
实行“国际分红制度”,具有以下诸多好处:
  1.可以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扭转经济衰退,保持经济增长。
  2.提高货币周转次数,提高货币利用率,从而降低货币供应量,减小金融风险。“国家分红”还可以极大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货币利用率。
  3.化解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严重的对立关系,缓解社会矛盾。
  4.提高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
  5.保护已经形成的生产力,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已经投资上马的项目,如果没有对应的需求“滋养”它,它就会荒废掉,这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生产力破坏后,通货紧缩就会演变为通货膨胀,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6.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实行“国家分红”制度,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都能发挥良性效应。
  7.改变消费结构。国家分红使所有社会成员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穷人有了钱,就会形成针对穷人的生产行业,这将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挽救国企的命运。
  8.刺激社会自主投资。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没钱当然就赚不到钱,当然就不会投资。国家分红增加了全体国民的消费能力,于是就会刺激社会自主投资。有了消费需求,才会有投资需求,有了消费热点,才会有投资热点。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
  9.增加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使得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无法有效调控,下调保证金率、降息等政策,都无法实现启动经济的愿望。采用“国家分红”的办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生产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在必要时将国民红利投放到“瓶颈产业”,调控手段非常灵活、有力。
  10.改善两极分化现象,促进经济效率。两极分化不仅使一部分人走向贫穷,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同时也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分红”可以改善两极分化现象,促进经济效率。
  11.减少银行坏帐呆帐。企业有钱了当然就要还账,同时,“新版人民币”将会极大地充实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加强银行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12.“国家分红”可以使国有资产增值。同一个厂,同一台设备,实际产出增大后,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就跟着增大了,就升值了。
  1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让企业把已有的生产能力和存货转化为货币,尽快收回投资,向新的领域转移。
  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不能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国家分红制度”,等到生产能力遭到破坏后,通货紧缩必然会演变为通货膨胀,“银子会化为水”,那时哭都来不及了。要趁现在生产能力强大,尽快实行国家分红。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入外企的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