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系统里:审批信息的内容就是重复的,每个网站都要备案吗家庭都要重复...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道办事处
当前位置: && 通知公告 && 正文
低保网上受理、审核、审批时间节点
  申请&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当由户主或其代理人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口、身份证、诚信承诺书、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申报表、收入和财产申报单)。
&&&&申请人可随时申请。每月21日前提交申请的,由街道办事处接受后,当月进行信息核对;每月21日后提交申请的,下月进行信息核对。
  信息核对& 每月22日零时至26日24时,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提取系统中已受理的申请家庭成员名单,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对申请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信息进行核对。
&&&&受理& 每月27日零时至31日24时,街道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家庭对材料齐全的申请应予及时受理,及时录入系统。
  调查& 每月1日零时至5日24时,由2名以上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申请人所在居民委员会成员、驻居干部组成3人以上调查组,采取入户、邻里走访、信函索证、联审互评等形式对当月受理的申请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核实认定。
  & 每月6日零时至10日24时,街道办事处应组织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评议确认。
  审核及公示& 每月11日零时至19日24时,街道办事处应根据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情况、民主评议意见等,对申请人家庭是否纳入低保提出审核意见。对经民主评议无异议的申请,张榜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街道办事处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情况等所有相关资料提交区民政部门审批。
  审批及公示& 每月20日零时至31日24时,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后,按不低于30%比例进行入户抽查,作出审批决定。对拟批准给予低保待遇的,应当同时确定拟保障金额。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区民政部门应通过街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区民政部门对拟批准的低保家庭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拟保障金额等,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批准给予低保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证,并从下月起发放低保金。对公示有异议的,民政部门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对拟批准的申请重新公示。
  资金拨付& 次月1日零时至5日24时前,区民政部门在系统中提取当月发放数据,形成发放盘,经领导审核后报财政局申请资金,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审核并拨付资金。
&&&&& 城市市区将发放数据盘报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由区民政局向区财政局申请40%部分资金,同时,向哈尔滨银行提交发放数据盘。
&&&&& 市社会救助管理中心,在各区资金到位后,向哈尔滨银行拨付各区当月支出资金60%部分。  资金发放及时限& &城市低保金实行银行按月发放,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低保家庭申请须核查“家底儿”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低保家庭申请须核查“家底儿”
  2013年2月,南磨房乡为低保户等困难家庭发放购物券。(资料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张斌摄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下发《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明确今后低保家庭审核必须认定家庭成员收入及财产。北京市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将于今年8月起提高,多项救助比例大幅提高,救助范围也从城乡低保人员扩大到城乡低收入人员。
  京华时报记者陈荞
  □低保政策
  &&审批
  居委会不再直接管
  《办法》对城乡低保的申请、受理、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审核审批、资金发放等做出了统一规定。
  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低保制度基本实现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的目标,但也出现了错保、人情保、关系保等“坏保”,“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程序环节,此次在办法中会作出重要调整”。
  据了解,现行的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均由居(村)委会负责,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办法》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今后,将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来作为低保审核的责任主体,负责城乡低保的受理和审核工作。
  “村、居委会的审核不再是必要环节,符合条件者直接向街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过县级政府部门审核后接受救助,不必经过村居委会的审核。”李红兵说,不过,村、居委会也可以受申请人委托,代为申请低保。
  办法之所以如此调整,李红兵解释说,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与村(居)民都是熟悉的邻里,在低保审核中容易承担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纷扰,调整后,既可避免人情保、关系保的存在,也为村、居委会减轻了压力。
  &&核查
  收入和财产都要看
  《办法》规定,户籍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是认定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要件。今后,申请低保不再只看收入,同时也要看家庭的财产,“收入和财产都是要核查的要素。”李红兵说,家庭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家庭财产则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房屋等。
  记者了解到,此前只看家庭收入、不看财产的审核方式,导致不少有存款、有房产的市民也通过申请成为了低保户。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吕海燕介绍,《办法》中提到的《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导意见(试行)》曾于2011年公布,明确家庭有汽车、房产等均不能享受低保。
  她表示,此次公布的《办法》,沿用了上述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并进一步将其制度化,这也就意味着,家庭存款人均超过24个月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名下拥有小汽车、普通摩托车等机动车,承租公房和拥有私房超过两套且总面积大于50平方米,以及其他拥有非生活必需高档消费品的情况,均不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
  &&管理
  与死亡数据库挂钩
  《办法》规定,对于申请城乡低保的家庭,其家庭情况应在其居住地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对于已享受低保的家庭,相关信息则应长期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只要你领低保一天,就会一直公示。”李红兵说,申请成为了低保家庭,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低保家庭成员和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及时为其办理低保金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实现动态管理。”
  李红兵介绍,现在各种救助政策中,相关数据都是分散的,不能及时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人员的死亡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受救助人员的动态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已与北京人口死亡数据库实现了挂钩,低保人员中一旦有死亡的信息,就会马上终止低保金的发放。
  □马上就访
  1.系统可查是否有房有车
  据了解,几年前,北京基层民政部门就曾接到过有的吃低保人员有数十万存款或有多套房产的举报。但当时由于民政部门无权到银行、住房部门查询当事人员的存款、房产等信息,低保家庭的财产核查一直成为难题。从2009年开始,民政部门开始致力于筹建多部门联合核对机制。
  “去年年初,市民政局成立了低保等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并筹建了信息核对平台。”李红兵说,今后16个区县都要有低保审核的核对中心,确保在专业的核对系统之外有专门的人来负责,从审核源头上能够堵住漏洞。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赵磊介绍,信息平台即将试点运行,目前相关部门的信息、提供、比对系统已经上线,信息平台已与住房、交管、工商等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可及时查询申请人的住房、车辆等家庭财产状况,也将能更清楚地了解申请人的家庭财产状况。
  2.低保人员5年减7万人
  记者了解到,2009年北京市城乡低保对象人数共有约22万人,5年过去,低保对象人数已降低到16.09万人,少了近7万人。为什么人数下降如此之快?
  吕海燕解释说,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相关政策促进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就业、增加了收入,当其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就主动退出了,另一方面也跟这几年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低保审核的规范管理有关。
  她介绍,原来对低保家庭是半年一复审,但现在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复审,对传统的政府保障对象如三无人员等,采取每年审核的方式,对一些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按季度来审核其家庭情况,对在劳动年龄段、收入来源不明确的,实行每个月审核一次,“随着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善,一些收入高、条件不符合的人就自动退出了,但也有一部分是经民政部门核对发现问题后被清退。”
  □医疗救助
  &&范围
  扩至低收入人群
  市民政局昨日宣布,北京市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将于今年8月起提高。市民政局昨日下发的《关于调整完善我市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医疗救助的范围,不再局限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人员,还包括享受生活困难补助、城乡低收入人员,以及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
  李红兵介绍,低收入人员是指月人均收入超过650元的低保标准,但低于850元低收入标准的“边缘人群”,目前经过申请并认定的低收入人员已有2万人,加上全市16.09万低保人数,预计至少有18万余困难群众将受益。
  &&比例
  重大疾病上调5%
  《意见》提出,社会救助对象就诊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在经过医保报销、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自己负担的部分,可享受以下救助: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方面将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70%;门诊救助封顶线由2000元提高到4000元,住院救助封顶线由30000元提高到40000元。
  此外,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70%提高到75%,最高可报销80000元。
  &&费用
  由医院先行垫付
  《意见》同时明确,在区县增加承担住院押金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社会救助对象需要住院救治的,在定点医疗机构可以享受押金减免服务;同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比例先行垫付,社会救助对象只需负担个人支付部分。
  李红兵解释说,以前,受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剩下的由自己垫付,然后再找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报销,这对于困难群体来说,无异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此次《意见》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医保报销后,医疗救助的那部分由医院先行垫付,再由医院找民政部门报销,这就大大缓解了困难群众的资金压力。”
  □数说
  9.34万户
  据了解,自1996年北京市建立城市低保制度以来,目前全市已有城乡低保对象9.34万户、16.09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5.61万户、10.0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73万户、6.07万人。
  《意见》还将重大疾病救助病种由原来的9类、80多种扩大到15类、134种,增加了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新增病种为多药肺结核、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甲亢、唇腭裂、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原来的救助病种有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疾病、I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器官移植(心脏、肺脏、肝脏、肾脏)。
  1200多名
  李红兵透露,几个月前,民政部门把人口死亡数据库的信息与享受各项救助政策的人群信息进行了筛查,在将近8万多人中,清理出了1200多名已经死亡却还在享受相关政策的人员,而这些死亡人数,还只是两个月内的死亡人数。
(责编:关腾飞、陈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图片|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包头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动城乡社会救助网上审批工作安排》的通知
包头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动城乡社会救助网上审批工作安排》的通知
包头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动城乡社会救助网上审批工作安排》的通知
包民保发[2009]9号
各旗县区民政局、稀土高新区社管局:
我市低保网上审批工作已开展二年多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现城乡低保家庭基础数据录入完毕,各项业务的网上审批逐步推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是,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有待提高,系统的稳定、网络的畅通、程序的应用有待加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动网上审批的相关工作,现结合全市网上审批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完善低保家庭资料,避免二次重复审批
大力推进低保家庭及成员基础资料的上传工作,使网上审批的低保对象基本情况录入的真实完整,申请及相关证明资料清晰齐备,家庭照片及视频资料客观全面。
在低保家庭的资料完备时,各旗县区要逐步停止使用纸质的《申请表》,避免二次手工审批,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网上审批流程
1、个人申请。
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户口(含集体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根据家庭成员不同情况,相应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2、入户调查。
各级民政部门进行入户调查,并在《入户调查表》上签署意见,留取相关家庭影像资料。入户量大的地区应明确入户调查和回访调查的比例,严格按比例完成入户调查工作。
没有上传家庭影像资料的,要将有各级签署意见后的《入户调查表》上传备查。
3、基层审核。
(1)在网上审批系统中有家庭数据的,且各种证明资料都已上传留存的,可以与网上资料核对,如无不符,直接提交通过,有变动的,上传有变动的资料,提交通过。
(2)在网上审批系统中只有家庭数据的,要核对家庭情况,上传各种证明资料及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如符合享受条件,审核后提交。
(3)初次申报的,如符合享受条件,要及时录入低保对象家庭及个人的数据,并上传各种证明资料及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审核后提交。
(4)家庭数据完整无误,各种证明资料及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齐备不变,到期后再申请,只拿新版(石拐式)低保证即可。
4、各级审批。
街道办事处(乡镇)和民政部门通过网上查看低保对象的情况,并根据网上的相关资料做出审批决定。对于有疑问的资料可要求下级部门重新上传或送检原件、抽查原件。
5、日常管理。
做好低保金的调整、匹配、发放、停发等日常性工作,按《包头市网上审批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
特别强调的是,各旗县区在做资金匹配时,要把旗县区财政给银行的拨付单据上传到网上备查,如网上无拨款单据资料的,市局将每个季度去检查相关拨款的真实性,并根据制度进行处理。
(二)需上传的相关资料
1、固定不变的资料
(1)居民户口簿;
(2)居民身份证;
(3)下岗证、离退休证、结婚证、离婚证(判决书)、残疾证、学生证(入学通知书);
(4)家庭成员全家福照片(共同享受低保的家庭成员);
(5)个人近期照片。
2、定期上传的资料
(1)书面申请;
(2)就业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养老保险证明、失业保险证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证明;
(3)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数额及用途证明;
(4)有关裁决、判决材料等;
(5)符合就业条件而未就业人员,需首先到有关部门进行求职登记,并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求职登记证明。
3、入户调查的资料
(1)家庭状况的照片及视频
(2)个人状况的照片及视频
(3)入户调查不予审批的证据性照片及视频。
二、细化低保对象分类,减少重复入户调查
各旗县区需要在现有低保分类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入细致的人员类别的划分,根据划分的情况,分类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加大入户调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力度。
(一)不需要入户调查的
1、低保家庭中的A类家庭;
2、低保家庭中的B类家庭中因病、因子女教育等造成家庭特殊困难的(B1),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其家庭生活状况的;
3、上述两类人员的家庭及个人证明和家庭影像资料上传后,在该家庭再进行申请时,可以不进行入户调查,并实行自然过度式的网上审批。
4、需要上述两类家庭的成员签署诚信协议对家庭死亡情况、接受教育情况、和就业状况进行及时的申报,避免出现死人领低保和不该保的保进来。
(二)重点需要入户调查的
1、低保家庭中的C类家庭;
2、低保家庭中的B类家庭中的单亲家庭、家庭成员年龄全在40周岁以下的、家庭成员中有应就业而未就业的人员,家庭成员个人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家庭生活的;
3、上述两类人员的家庭及个人证明和家庭影像资料应该及时上传更新,在该家庭再进行申请时,必须进行入户调查,没有上传相关资料的,特别是入户调查资料的,网上审批将不予通过。
4、人户分离低保对象的入户调查资料第一次由户籍地居委会及街道办事处、民政局调查后上传,以后的资料由居住地部门根据入户调查情况与以往相关资料比较后,将新资料上传或传到户籍地相关部门。
三、推行“一站式”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石拐区率先在全市实行了低保审批“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所谓“一站式”是指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公开的场所,集体现场审核审批低保的工作模式。凡经过入户调查的,手续齐全的,符合低保条件的,三级审批单位可以即时在网上审批通过。当天审核的情况当天在审批场所公示,让申报低保的群众一目了然。条件允许下,旗县区可设立一个低保服务大厅,将三级审批分成审核部门、入户调查部门、审批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各级审批管理人员统一分配至各部门管理。审核部门负责对申请对象初审,将通过初审的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数据录入提交到入户调查部门,并上传相关证明资料,如是到期重新申报的,核对相关资料并更新后提交。入户调查部门负责根据申报者的材料进行入户调查,更新家庭及个人的相关影像资料,通过的提交到审批部门。审批部门根据网上的资料进行最终审批。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发放、调整等工作。
“一站式”审批管理服务模式可以与网上审批工作很好地结合,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实现应保尽保和不该保的不保,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各旗县区向石拐地区学习先进的工作模式,不能全面开展的,至少要选择二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此项工作,提高全市低保的服务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人为因素误差
在开展低保网上审批的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乎大意,出现了一些低保户应保未保、到期未审批、篡改个人信息、基础数据资料丢失等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建章立制。全市下一步重点探索出台相关制度,并按制度对这些人为性的错误进行检查和追究,坚决查处屡错不改的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改进当地的网上审批工作。
在全市没人建立统一的责任制度时,各旗县区可探索建立本地区的网上审批责任制度,提高审批工作的质量,杜绝人为因素的误差,使网上审批服务于工作、服务于工作人员、服务于人民群众。
五、实行培训考试上岗,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低保网上审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会上网操作系统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会使此项工作向前迈一大步。为此,市局和各旗县区都要陆续开展相关业务的培训,从领导到群众,只要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要懂得网上审批的业务,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培训后我们要组织考试,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合格的人员发放网上审批上岗证,否则要封闭其工作账号,取消其网上审批的工作资格。经补考仍不能过关的,要建议更换工作岗位。
六、具体时限要求
(一)完成上传资料时限要求
1、日前,所有的旗县区要将全部低保对象家庭及个人的各种证明资料上传完毕
2、日前,昆区、青山区、固阳县、九原区、开发区要将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全部上传。
3、日前其他旗县区要将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全部上传。
(二)完成细化分类时限要求
1、日前,所有的旗县区要出台有关细化分类及入户调查制度的相关政策,明确哪些人员属于自然过度的低保人员。
2、完成入户调查的影像资料上传工作的地区,可以对属于自然过度的低保人员不再进行入户调查。
3、不能按时完成入户调查影像资料上传工作的地区,还要100%进行入户调查, 并将签署意见后《入户调查表》上传,以替代家庭影像资料。
(三)推行“一站式”管理时限要求
1、石拐区要在年底前将“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并建立相关制度。
2、其他旗县区要在年底前至少在二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推行。
3、全市在明年二季度前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
(四)建立责任制度的时限要求
全市争取在年底前出台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各地区可提前出台一些试行政策,为全市政策的出台探索有益的经验。明年一季度前,所有旗县区都必须出台相应的责任制度。
(五)完成人员培训的时限要求
1、年底前,全市力争再举办大规模培训1-2次。
2、年底前,全市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上岗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3、年底前各旗县区要针对不同业务进行3次以上培训。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房产、存款、证券、保险信息都将审核&
政策聚焦?关注低保审核:有钱甭想吃低保
湖南湘潭率先试点,4167户申请七成不合格
侯琳良 顾春 姜辛
日07:00&&&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制图:张芳曼
年轻力壮的吃低保,生活富足的吃低保……由于资格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出现的个别现象,让群众很困惑。
不久前,民政部下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将家庭财产纳入认定低保对象的基本要件。家庭财产状况怎么查?除了传统的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办法》还提到一个新方法――信息核对:多部门联动核查申请者的户籍、车辆、住房、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款、证券、个体经营、住房公积金等。
据悉,“十二五”末,全国将基本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目前,民政部已经在143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试点运行情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分赴湖南湘潭、浙江义乌进行了调查。
低保审核严了
核对中心与交警、房产、银行、证券公司联动
湘潭市岳塘区滴水坪街道向阳社区杨佩其一家,从2012年5月起按三口人计算,拿到了每个月共计880元的城市低保。
杨佩其的丈夫没有固定工作,她在外面做保洁,家庭收入微薄,同时还要抚养两个小孩。2012年3月份,她向社区申请了低保,“摁了一道红手印后,没多久我们就吃上低保了。”
社区社会救助站站长甘亮告诉记者,时间虽然短,杨佩其一家却经过了从社区到街道,到区一级,再到市级的层层审查,尤其经过了最为严格的“核对”环节。
甘亮提到的核对环节,也就是湘潭市在全国率先推动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以往,申请低保等政府救助,要经过“本人申请―上门核实―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流程。如今,在湘潭,居民如需申请政府救助,都必须经过“执行个人申请―社区(村)调查―街道(乡镇)复审―县(市、区)民政局审核―市城乡低收入家庭核对中心与部门间进行数据交换、查询比对和出具核对结论―县(市、区)民政局审批认定”的工作程序。
杨佩其所说的“红手印”,就是申报家庭在填写申报资料时,必须签下的“经济状况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授权核对中心对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信息进行比对。
眼下,核对中心已经实现同湘潭交警、房产等13个部门、15家银行、3家证券公司联动。每个部门和机构都有专人负责,把申报家庭的经济状况信息逐一核对后,得出“符合”、“存款超出标准”、“其他情况超出标准”、“未如实申报”等结论。
关系救助少了
湘潭一年节约3000多万社会救助资金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在了解到需要核对家庭财产信息后,很多人自动放弃了申请,申报率大大下降。“在报名之初,起码有30%的申报者‘知难而退’。”&湘潭市城乡低收入家庭核对中心主任刘伟说。
以往为了吃上低保,领导批条子,朋友打招呼,人情救助、关系救助在所难免。岳塘区社建村街道民政所所长文铁棠表示,如今,“一经核对,你的财产明明白白”,不符合条件任何人都“爱莫能助”。
据统计,从2011年6月份开始,湘潭市已对4167户新申请城市低保救助的家庭进行核对,只有1244户符合条件被纳入低保救助,核对检出率为70%。
“仅一年,湘潭市就节约了3000多万社会救助资金。核对工作对于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湘潭市民政局局长王龙林说。
核查手段信息化了
义乌核对系统还将用于廉租房申请条件审核
“过去我们主要采取‘算收入、估资产、看现象’等手工调查评定方法,过于依赖基层人员的工作,存在核查内容不够全面、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义乌市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主任朱建斌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义乌市开发了低收入核查系统。目前,系统已整合11个部门80多家单位的相关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中心采取“认定中心―各镇(街)―各村(居)”三级审查核对机制,再由中心汇总其他部门、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进入“核查系统”,每一户申请家庭的情况一目了然。
“核对系统还将应用于廉租房申请条件审核、经济适用房资格认定等多个领域,并为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提供数据与决策参考。”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蔡国华介绍。
这些衍生功能对核定系统的精确性和公正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涉及车辆、商铺等非现金的财产项目,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只需确定有无即可,但涉及廉租房、经适房认定就需统一规定认定时效日期,并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涉及办厂、经商等经营类项目则必须进行第三方审计核算。“在整个过程中,低收入核定工作人员和申请人都不参与价值的评估和核定,以保证数据客观公正。”认定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认定中心曾对义乌各镇、街道上报的低收入家庭2067户,共计4116人进行信息核查,有425户总计900人不符合标准。“希望通过严密核对制度,‘开豪车,吃低保’等现象能够不再发生。”朱建斌说道。
据审计署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我国8个省本级、178个市本级和1899个县向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低保待遇累计323.06万人次、13.82亿元;抽查的8101个村(居)委会中,719个村(居)委会未按规定程序审批低保对象,210个村(居)委会存在干部人为确定低保对象情况。
(责任编辑:吴思瑶(实习)、常雪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个网站都要备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