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猪样好呢?谁有好的教程没? 农村养猪有补贴吗技术 求...

第一章&&瘦肉型猪品种及杂交优势利用
选择好猪种、适应市场需求,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基础。据报道:世界猪种有300多种,其中我国有153个,大多是地方猪种,目前国际上分布广、影响大的有10多个,其中以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最为突出。
第一节&&瘦肉型猪品种
猪的品种演变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人们的要求实行定向培育而进行变化的,经历了脂肪型→肉脂兼用型→瘦肉型的过程。常用的瘦肉型猪品种如下:
一、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毛呈棕红色,身躯较长,弓形背、体宽,四肢粗实,大腿丰满,蹄呈黑色。日增重1039克;瘦肉率62%。成年公猪体重340―350公斤,成年母猪300―390公斤。
二、汉普夏: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巴尼地方。黑毛,从前肢到肩部有白色带围绕、其白色带宽度为10―30厘米,不超过体长的四分之一。头大小适中,鼻长而直,体躯较长,肌肉发达,体型结实紧凑。日增重697克;瘦肉率59%以上。成年公猪体重315―410公斤,成年母猪250―340公斤。
三、长白:原产于丹麦。毛色全白,头多狭长、耳向前倾、体躯深长、后躯发达、背腰长,大腿丰满,四肢较细、皮薄滑细结实,外貌匀称,日增重734克;瘦肉率63.9%。成年公猪300―400公斤,成年母猪300公斤左右。
四、大型约克夏:原产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地区。毛白而粗硬,头颈细长,体躯长,平整,背微弓、胸宽、臀部肌肉发达、四肢坚强直立结实。日增重635克;瘦肉率61.16%。成年公猪205―450公斤。成年母猪200―350公斤。
五、三江白猪:是我国第一个瘦肉型猪品种,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再用长白猪回交,杂交后裔经6个世代选育而成,1983年正式通过鉴定。头轻,耳下垂,身躯丰满,四肢强健,蹄结实。日增重600克;瘦肉率59%。
六、湖北白猪:是我国第二个瘦内型猪种,1973年在利用湖北通城猪和大约克夏以及丹麦、英国、法国长白猪杂交、改良培育而成,1986年通过国家鉴定。白毛、耳前顷下垂,体躯交长,后躯丰满,肢蹄结实。日增重达620克;瘦肉率60%。
第二节杂交优势利用
一、杂交优势
杂交优势的发生是起源于不同品系或不同品种的杂交,杂交的后代称为杂种。如长白与大约克夏杂交,一般父本名称写在前面,母本名称写在后面。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的第一代即F1,较其亲本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其较高的部分称为杂交优势。比如:产仔数、每窝断奶体重、存活率都能反应出最好的杂交优势。屠体特性属于高遗传率者,并不能经由杂交育种而获得改良,如果杂交种产生了优秀的屠体,必须其亲代均具有卓越的屠体特性,因此杂交育种计划里品种的选择显然是很重要的。
二、获取杂交优势的基本条件
1、杂交亲本的选择:亲本遗传基础差异越大,杂交优势愈表现明显。如瘦肉型品种×脂肪型品种;中国品种×国外品种;白毛猪×黑毛猪等杂交优势明显。
2、选择最佳杂交组合:筛选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效果的最佳组合是杂交优势利用的重要环节。并不是任意两个品种成品系的杂交,都能获得明显的杂交优势。一个品种或品系在某一组合中表现也许不理想,而在另一组合中表现可能比较理想。
3、选择合适的杂交方式:根据当地条件,猪群情况、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地制宜、尽量创造条件以获取较大的杂交优势。
4、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环境:生产性的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具备一定的饲养条件,方能显出应有的杂交优势。
三、经济杂交方式
1、二品种轮换杂交。使用两个不同品种猪交替生产,与母猪继续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制度比单品种杂交优越,单品种杂交是由二品种杂交,常使用纯种母猪来生产杂种猪。单品种杂交并不利用杂交母猪之杂交优势。如目前最适用的杂交组合是
长白公猪♂×大约克母猪♀
&&&&&&&&&&&↓
杜洛克公猪♂×F1(长大杂母猪)♀
&&&&&&&&&&&↓
商品瘦肉型猪
2、三品种杂交。结合了第三品种有力的特性,这是其他两个品种所不能得到的。公猪来自三个有系统的品种在每一个世代时轮换,而杂交母猪在每一世代时选拔加以补充更新。这些母猪是与系谱中间隔较远的公猪配种。因为繁殖性能在初期二品种选拨时是极力强调的,因此生长、饲料转换率或优良的屠体成份,可能在你的育种标准之下,而必需加强。你的总生产目标及后代性能决定于第三品种的选择及公猪个别的选择。
3、终端杂交制度:终端杂交制度是适合于饲养猪的生产。因为生产者的目标是出售大量生长迅速的猪只,因此每头母猪所生产的瘦肉型猪、公猪的配种能力、规格统一化及终端公猪的选拨都是重要的因素。
第三节种猪的选择
选择种猪一般在种猪场内进行,在选购种猪时应注意下面要点:
一、公猪选择要点:
1、种公猪应具有详细认真的系谱记载,系谱表不少于祖先三代血统,避免近亲繁殖。
2、种公猪应具有本品种的标准体型特征,生长发育正常,睾丸大小匀称,奶头数量多,排列均匀,四肢坚实。选购时的体重以50公斤左右为宜。
3、种公猪必须来自健康群,选择前应详细观察了解。
4、种公猪一般利用纯种猪。在商品猪场中也可以利用杂交公猪,但需通过系统的,严密的育种工作,专门化的父系就是多品种或品系杂交培育而成,在专门化的父母配套杂交后能获取较大的杂交优势。
种公猪选拔标准
每胎产仔数
10头或10头以上
每胎离乳数
乳头12个以上,排列匀称
体躯长,四肢高结实,躯干强壮,大腿平深,睾丸大小匀称
90公斤日龄
160日龄以下
日增重(20-90公斤)
3.0厘米以下
二、母猪选择要点
1、根据商品猪生产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为了发挥杂交优势,可以使用杂交母猪,如:长白♂×大约♀的杂交后代(长大杂♀)。
2、健全的体格。指没有缺陷或缺点没有可以影响到正常的繁殖性能与母性的缺陷或缺点,具体是指繁殖上、乳腺上、骨骼上没有任何缺陷或缺点。
3、选留母猪须经4次选择。①出生时:辨别大窝仔猪中是否有赫尔尼亚(小肠气)、隐睾;记录仔猪出生日期,每窝仔猪头数,并配上记号;在分娩时,留意母猪的行为,并检查它的性情,分娩时间的长短。②断奶时:生长发育正常,奶头12个以上且排列匀称。③6月龄时:进行称重和活体测膘,选择生长快,背膘薄,体型特征标准的小母猪,而且是来自全窝活产仔数多的,选留数应比所需数多30%,对选上的母猪实行隔离限量饲养与公猪有所接触,以观察发情状态,对常见正常循环发情的母猪优先留种。④配种时:对后备母猪作最后一次选择,坚持母猪标准,对留种母猪标上耳号。
第二章&&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与标准化饲养
第一节&&营养方案的制订
饲料费用占养猪生产费用的70-80%。左右着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生产者必须认真解决好营养方案问题。需有充分的实践数据方能凑效,单凭感性知识或是印象是难以解决好的。一般说来,制订营养方案需考虑下列原则:
1、获取生产利润。营养需要是不能按利润、数量提出的,应该是采用最佳营养投入量,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成本消耗,以获取生产利润。
2、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生产性能。通过各种营养成分的最佳配合,以获取高的生产力。
3、营养方案的地方性。由于各地环境土壤、饲料种类、饮水等条件差异,试图采用一个全国都适用的营养方案是不可能的,许多猪场可能使用相同品种的猪和设备系统,但不能说明营养方案完全可以一致。
4、营养方案的灵活性。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环境的改变等等,都是拟订营养方案时的重要依据。
5、需有强的产品竞争力。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应充分利用一切潜在的有利因素,提高产品竞争力。
6、要求简单明了。营养方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形式表示出来,使饲养员易于接受,便于实施。
第二节&&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
一、对能量的需要:肥育中的瘦肉型猪对能量的需要与增重的体组织成份有关,而体组织的成份又与生长阶段有关。如早期阶段体组织中以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后期的增重则以脂肪为主。群众说:小猪长皮,中猪长骨,大猪长肉,肥猪长膘。如果缺乏,则脱毛、颈部、肩部皮肤坏死。
二、对蛋白质的需要:瘦肉型猪胴体的瘦肉率较高,因而蛋白质的含量也高,胴体蛋白质的含量与年龄有关。一般在5月龄,体重60-70公斤以前,含蛋白质较高,以后在每公斤增重中,蛋白质含量相对减少,而脂肪的含量相对增高,形成一个营养需要的转折点,因此,在70公斤前,应特别注意蛋白质的供给,如缺乏,生长停滞,皮毛粗糙,身体虚弱,有的仔猪下痢,食欲不振,皮肤炎症。
三、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体重在20公斤以前,正是生长骨骼的旺期,需要钙、磷等,每公斤日粮中含钙量应不低于0.65%,含磷不低于0.5%,35公斤以后,每公斤日粮中含钙0.5%,含磷0.4%即可,另外,每公斤日粮中用125-200毫克的铜,具有抑制细菌的效能,可保持猪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如果超过250毫克,则可出现中毒。在每公斤日粮中保持125-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即可正常生长。如果缺乏钙和磷,则消化机能障阻,出现痉挛和患佝偻病。
第三节&&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
一、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标准
(1)生长肥育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
预期日增重,g
采食风干料,kg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微量元素略。
(2)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料养分含量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
蛋氨酸+胱氨酸,%
异亮氨酸,%
注:微量元素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标准
(1)后备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
预期日增重,g
采食风干料,kg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微量元素略。
(2)后备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
蛋氨酸+胱氨酸,%
异亮氨酸,%
注:微量元素略。
三、母猪的饲养标准
(1)妊娠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
采食风干料,kg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微量元素略。
(2)妊娠母猪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
蛋氨酸+胱氨酸,%
异亮氨酸,%
注:微量元素略。
(3)哺乳母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
采食风干料,kg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①以上均以10头仔猪作为计算基数。②微量元素略。
(4)哺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
蛋氨酸+胱氨酸,%
异亮氨酸,%
注:微量元素略。
四、种公猪的饲养标准
&(1)种公猪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
采食风干料,kg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①配种前一个月,在“标准”基础上增加20%~25%。
②冬季严寒期在“标准 ”基础上增加10%~20%。
③微量元素略。
(2)种公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
消化能,&MJ
代谢能 ,&MJ
粗蛋白质,g
蛋氨酸+胱氨酸,g
异亮氨酸,g
注:微量元素略。
第三章&&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征
一、繁殖率高
猪属哺乳多胎动物,繁殖率很高,一年可产2-2.3胎,每胎产8-12头;有些地方猪种一年可产2.5胎,每胎可产18-20头。繁殖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一头母猪若使其后代连续不断繁殖,5年内可繁殖1.5万头以上。
二、饲料转化率较高
猪的饲料转化率仅次于鸡和奶牛,高于肉牛和羊,猪可将饲料中1公斤淀粉转化为356克脂肪,而牛只能转化为250克。从对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率来看,猪居中间地位,猪对蛋白质的平均转化率为12.5%,对能量的平均转化率为4.6%。
三、杂食性
猪属杂食性动物,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广,采食范围大于其他任何家畜。猪胃的容量7-8升,小肠长度16.8-20.6米,大肠长约4米,具有各种消化酶,能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但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很低。
四、猪生长发育快
猪的生长强度较大,以初生体重为基础,其后生长的相对生长速度比其它家畜快。如一头猪初生体重为1-1.5公斤在满足其营养水平条件下,170日龄可达到90公斤,所增加体重相当于初生体重的60-90倍。
五、猪的屠宰率和出肉率高
猪的屠宰率为70-75%,牛为50-55%,羊为45%,猪的出肉率达60%,牛、羊只有35-40%。
第二节&&繁殖技术
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生产力,是获取养猪生产利润的关键。准确地掌握繁殖技术包括发情、配种、妊娠与分娩、适时断奶等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基础。
初情期:大多数瘦肉型猪种性成熟较晚,初情期一般于6-8月龄才开始表现。初情期,因品种不同而异。
4个瘦肉型猪种的发情期
&&合计平均
发情特征:一般母猪初期无精打采,食欲减少,有时低吟,阴户红肿、有爬跨其他猪体的现象,继而阴户分泌出粘液,在发情高潮时,看见翘尾巴、竖耳,此时如和公猪在一起相互彼此交鼻、嗅尾、呈交配站姿,用手按压后臀部时,母猪站立不动,呈发呆反应,这是适宜配种时刻。
4个品种发情周期统计
断奶发情:在母猪营养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断奶后3-5天开始发情。如果体况不正常将会发生不正常情况,推迟发情期,或是发情配了种难以受孕。
母猪的重复发情:即配种或未断定发情未配种,空掉了一个发情周期。如配了种未受孕,通常称“反草”。这样要浪费一个发情周期的饲料。如果一直未发现,浪费的饲料更大,还空掉了母猪生产时间。
初配日龄:公猪8月龄,体重120公斤;母猪7月龄体重不低于100公斤。在自然交配时公母猪比例为1:25-30。
公猪正常时一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4天需休息1天。采用两头不同公猪的“双重配种法”,有助于提高受胎率与产仔数。
母猪发情持续时间平均为59小时,排卵时间为发情后31小时,卵子保持有受精时间为25-30小时。按理推断,发情后15-20小时为配种适宜时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母猪发情呈呆立反应,压背不动,阴户红肿开始消退即可配种,然后隔12小时,再重配1次,即可保证受胎率与产仔数。
三、妊娠与分娩
怀孕天数:猪怀孕天数无大差异,平均为114天左右。热季稍有提前,冬季稍有推后的情况。
分娩时的生理现象:①分娩前两天左右,乳腺胀大。②如果自乳房分泌出一种澄清的分泌液,即意味着48小时内即将分娩。③用手挤压乳头有乳汁分泌,即显示24小时内即将分娩。④临分娩前呼吸次数明显增加。一般每分钟增加70-90次左右。⑤当发现阴道流出有血迹的液体时,仔细观察液体内尚混有小粒状胎便,即示15分钟内第一头仔猪即可出生。
正常的分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可分为预备期,胎儿产出期、胎盘娩出期。
预备期:从子宫肌肉收缩开始至子宫颈扩张止,以便胎儿通过骨盆和产道。外表反应出母猪痛愁不安,阴道流出有血迹的羊膜液体。
胎儿产出期:始于胎儿通过骨盆进入产道,终于胎儿产出。以腹部收缩阵痛为外表征候。
胎盘娩出期:胎盘即胎衣,通常是在最后一只仔猪产出后1-2小时排出。也有个别情况胎盘在最后一只仔猪出生前排出。
四、提早断奶
在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可能情况下,仔猪3周龄断奶比过去的8周龄或60日龄断奶具有很多好处。仔猪21-28日龄断奶的母猪,其繁殖率比仔猪35-56日龄断奶的母猪高。对于仔猪来说,某些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因为有的疫病是母猪传给仔猪的。
仔猪断奶日龄不同的母猪繁殖率(法国)
调查农场数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
表中表明:21日龄断奶的母猪繁殖率最高。其中最好的每头母猪育成22头到24头小猪、仔猪35日龄时只5%的农场达到这样的繁殖率。
不同疫病的最大断奶日龄
传染病名称
最大断奶日龄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猪霍乱沙门氏病
钩端螺旋体
萎缩性鼻炎
早期断奶的仔猪发生传染病的机会要晚断奶的仔猪少,因为某些疫病是母猪传给,或者是在仔猪未分群在母猪身边由环境因素引起存在传染机会。
第三节 饲养管理技术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合理地饲喂饲料。饲料需要营养价值全面,30公斤体重前可敞开供料。30公斤开始限料时,可每头注射维生素A、D、E 1毫升,种猪体重达50公斤时和即将配种时可再行注射维生素A、D、E 2毫升。
2、健康检查。在限饲期间需检查猪只健康,尽量避免有便秘情况发生。如有便秘可给予充足的青料。
3、搞好栏舍内清洁卫生。猪舍地面每天清扫粪和杂物,保持干燥状态,过于污秽之地面可用清水清洗。
4、配种猪的管理。采用限料的小母猪,往往在6-7月龄,体重达70-75公斤开始有发情征候,阴部肿胀发红食欲减少,烦躁不安,此属第一次发情。可将公猪驱入母猪栏内,已发情母猪会与公猪接触,可将时间记载下来,计算出下一次的发情期。
二、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1、配种后应确认是否受孕,一般在下一次预定发情前后观察有无再发情。
2、受孕前期(配种后至84日)。
①配种后的母猪适宜分栏饲养。
②受孕前期每日可喂料1.5-1.8公斤,因为此期胎儿不需大量营养,过多的能量易于引起胎儿的死亡。
③配种后21日左右有发情表现,应重新配种。
④已受孕母猪,应保持通风良好,地面防滑干燥舒适的环境。
⑤保持饲料器、饮水器的干净、防止有害霉菌的污染导致影响胎儿和母猪的健康。
3、受孕后期(产前一个月)
①增加饲料的喂量,日喂2.5公斤。
②在产前需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头可肌肉注射2毫升维生素A、D、E。
③产前3-4天,将产栏床面清洗干净并以消毒药水彻底消毒,包括母猪体。
④产前1-2天的母猪,当轻挤其乳房会有乳汁流出时,可用浸于温水的海绵,将其乳房洗干净,可采用保温箱内装红外线灯,以供仔猪取暖。
4、产仔时与产后的管理
①备足分娩用具;结扎脐带用的细线;2.5%碘酒;剪刀;干布。
②需细心照料临产母猪,防止难产发生,若有横阻产道的仔猪,可将手伸入产道内将仔猪取出。
③对于已用尽气力仍无能力将仔猪产出的母猪和已产下部分仔猪的母猪,突然有停止继续生产的预兆时,且体内确有仔猪,其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时,需注射催产素。
④为了全部排出剩余胎衣,亦可注射维生素A、D、E,可助母猪迅速恢复健康。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科学掌握喂料量
喂料量(公斤)
分娩后2-3天
分娩后4-6天
分娩后第2周
分娩后第3周
分娩后第4周
2、产后第一天,须详细检查初生仔猪的分布状态,如温度不够,仔猪会群堆集而睡。
3、产后2-3天,须仔细检查仔猪发育状态,若母乳不够,仔猪会发现瘦弱、母乳充足,仔猪会生长迅速,肌肉体态营养良好。如母乳不足可注射2毫升催产素或一茶匙催乳粉与饲料混合饲喂,连续16天。
4、仔猪1周龄时,可调教饲喂乳猪料。开始少放,后逐渐增加。
5、仔猪体重6-7公斤,4周龄时,即可将仔猪转入仔猪培育舍。其舍内必须干净,且与产仔舍温度相同。
6、离乳前母猪可将母猪料量减少,直至离乳当天完全停止供应。
四、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1、初生仔猪注意事项
①用干布抹净初生仔猪的口腔、鼻腔和全身体表的胎液、防窒息和以便正常呼吸。
②用清洁的细线扎住脐带,约离腹部5-6厘米处剪掉,再以2.5%碘酒消毒。
③为防止犬齿咬伤母猪乳头,可将上下颚的犬齿剪掉,但切勿剪伤牙床,以致影响吸乳,并于3日内作好奶头固定。
④哺乳同时可提早调教给料,1周龄以上可喂乳猪料至4周龄可自行采食。
2、出生后1周至体重15公斤
①自由采食乳猪全价料。
②按照栏内面积与体重大小,饲养多少头适宜,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
③室温以250C左右为宜,防止贼风、防感冒、下痢。
3、预防仔猪下痢。仔猪下痢发病率有的猪场高达90%以上,引起发病的原因甚为复杂。
五、仔猪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1、经过4周龄的哺乳和饲喂乳猪料,体重达10公斤以上,可转入仔猪培育舍,无仔猪培育舍设施者,可留在本栏将母猪转出。
2、保育栏地面需保持清洁,干燥、热天高温需采用适宜防暑降温手段,转入保育舍第1周室温需维持280C,第2-3周260C,第4-5周240C。
3、由于仔猪离开母乳,全部营养需要靠饲料,第1-2周仍用乳猪全价料,第3-5周可改用小猪料,转料忌突然变化。饲料要求新鲜、并配套清洁充足的饮水。饮水器离地高为15厘米。
4、当仔猪9周龄,体重达20-25公斤以上时,即可转入中猪舍或育肥舍,在转入过程中,环境条件相应逐步改变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
六、中猪和肉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体重大小,为便于饲养管理,设有中猪舍、中猪体重大小应基本一致,一栏可视猪栏面积大小,猪头密度可较大。配合相应的饲料,饲养4-5周即可转入肉猪舍。也有的猪场是中、肉猪一条龙饲养。
1、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随着体重、日龄的增长、猪所需要的环境温度逐渐降低。每增重10公斤,需要的气温相应下降0.60C。在最适宜的气温以下时,每下降10C,日增重减少10-17.8克。如气温超过370C时,45公斤以上的猪全部减重。
猪舍温度与饲料报酬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猪与肉猪的适宜温度为15-180C,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5%。
在7.50C下干湿地面对增重、饲料报酬的影响
猪栏地面干湿
日增重(克)
对于密闭式猪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因为氨气含量高时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支气管痉挛,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以致死亡,这是氨气导致红血球数量减少所致。
2、满足其营养需要。育肥猪对营养需要分维持需要和生长需要。维持需要,指保持猪在正常的条件下,其体重不增不减,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收支平衡状态。生长需要,指猪增重的营养需要除去维持需要的部分,单指活体增重的需要,单位活增重的营养消耗,必然随着重量增加而增多,增重越快,用于维持营养的消耗相对地减少。
满足中猪肉猪的营养需要,就应配合相应的全价饲料,要求饲料适口性好,价廉、能获得高的饲料报酬。
3、提供相应的饲养管理方式&&现代养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必须相应配套,吸取传统养猪的精华,实行全面革新完善。
①饲料可分干粉料与湿拌料。采用干粉料时,清洁的饮水需敞开供应,适宜用喂料器,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宜喂饲干粉料。湿拌料是用干粉料放30%的水拌搅均匀,适宜现拌现喂,特别是热季,应防止饲料发酵霉变,饮水需充足,但较干粉料饲喂要少,在小规模饲养时可采用。
②饲喂量与时间、次数。不限量饲喂适宜60公斤体重以前的猪,60公斤体重以上猪宜限量饲喂,以有利瘦肉率增长,有的规模较小的猪场采用小猪日喂3次,大猪日喂2次。饲养须形成制度,以有利消化液的分泌,条件反射形成。
③猪舍内设备、操作、消毒、栏舍清扫都需有条不紊进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章&&实用保健技术
现代养猪的保健技术是在原来兽医防治技术上把畜牧与兽医两个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技术。
第一节&&生态环境与保健
现代养猪的生产力是由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条件构成。环境条件包括:营养因素、理化条件、生物因子三个方面。如果三个方面都满足了猪群生长要求,才能使之发挥最大遗传潜力,获得好的生产效果,
一、现代养猪保健工作特点
1、现代养猪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工艺呈流水作业。如一个环节遭受疾病侵袭势必阻滞流水作业的进行,给整个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现代养猪生产工艺的形成,是一项严密的管理工程,需要各项工序紧密配合,如猪舍设计、各种设备的采用、满足营养要求的全价饲料、各猪群对疫病的有效抗体值等都直接关系着猪的健康。
3、限位饲养带来种猪的运动量大减,人工气候控调程度等都将给猪带来一些刺激,可能将引起机体一系列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二、生物环境与保健工作
1、与猪有关的生物环境
①理化条件:如温度、湿度、水、空气、光照。
②生物条件:如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有对猪体有害的,也有对猪体有益的微生物。
③饲养营养条件: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与其相互间平衡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与其健康。
④栏舍设备条件:包括猪场设计、布局建筑、栏舍的清洁卫生、设备的性能和适用状况。
2、保健技术的主要基础工作
①合理的场址和建场布局。选址应注意地势要高燥,有利于小气候的调控,要便于封锁、隔离,便于粪便处理和污物的净化。布局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隔离,至少保持500米以上的距离。
②饲料加工厂:其规模、设备、工艺设计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③供水系统:一个大规模的猪场,用水量较大,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可设置饮水系统和冲洗用水系统,并采用深井地下水,忌用地面渗漏水。
④栏舍的清洁消毒:对栏舍及其用具乃至猪体的清洁消毒,是防御病毒、细菌、寄生虫入侵的重要手段。一般在猪群调离空栏后,实行空栏清洗消毒。
⑤饲养区定期灭鼠、灭蚊、驱虫,母猪产前2周先驱虫后进产房;后备种猪进入配种舍前2周驱虫后,进入配种舍;断奶3周后的仔猪,需用药驱虫。
三、实用保健
(一)、仔猪保健
1、保持栏内干燥,忌用水冲洗,要求粪便铲除即可。
2、生后3日内固定仔猪奶头,3日龄仔猪每头注射200毫克铁剂。
3、10日龄时,对仔猪可行引料,饲料宜新鲜、有香味,宜采用粒料。
4、断奶时先赶走母猪,保持仔猪环境不变,使之适应离开母亲的环境。
(二)、生长猪与肉猪保健
1、转群时要求同窝同栏,且每只猪生长发育基本一致。
2、每栏的适宜饲养密度,体重7.5-15公斤的猪每只为0.27平方米;15-30公斤为0.32平方米;30-50公斤为0.45平方米;50-70公斤为0.54平方米;70-100公斤为0.8平方米。
3、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第二节&&猪的免疫程序
一、哺乳猪的免疫
1、猪O型口蹄疫苗:20日龄接种。
2、猪瘟活疫苗:新生仔猪超前免疫,即生后接种,免疫后最短1小时方可吃初乳;20日龄二次免疫。
3、猪丹毒肺疫二联苗:21-28日龄接种。
4、仔猪副伤寒疫苗:28-38日龄口服。
二、育成猪的免疫
1、猪丹毒肺疫二联苗:60日龄接种。
2、猪瘟活疫苗:65―70日龄接种。
3、猪O型口蹄疫苗:90日龄接种。
三、后备母猪的免疫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均为配种前10天接种。
细小病毒病:配种前30天、15天各接种一次。
伪狂犬病:配种前25天接种。
四、临产母猪的免疫
临产母猪在产前15―40天肌肉注射以下疫苗:
1、猪O型口蹄疫疫苗:分娩前4周接种。
2、猪链球菌疫苗:产前30天、15天接种。
3、猪伪狂犬病疫苗:产前40天接种。
五、经产母猪的免疫
猪瘟:产后25天接种。
口蹄疫:断奶后接种。
猪丹毒(猪肺疫):每年3、9月份各注一次(与其它疫苗间隔3天以上)。
大肠杆菌:产前40天、20天各接种一次(或产前10-20天)。
伪狂犬病:产前30天(或配种前)接种。
第三节 常见疫病防治
一、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
1、临床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常见流行初期,体温突然达41―42℃,精神不振,不吃,下痢,呕吐,呼吸困难,耳根、胸前、腹下、四肢皮肤呈深红色或青紫色,个别24小时死亡,多数2―4日死亡,病死率高。
慢性型:较多见,体温41℃左右,有时体温正常,呈现周期下痢,皮肤污血色,出现弥漫性痂样湿疹,极度消瘦,干咳,继发肺炎易死亡。
(1)加强饲养管理,开展预防免疫注射。
土霉素,日剂量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口服;
磺胺双甲基嘧啶及甲基嘧啶日剂量每千克体重0.2克,二次口服;
康迪注射液0.1―0.2ml/千克体重,肌注。
二、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1、临床症状
&主要为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一般经过5-6天死亡,或拖延2-3周以上。
呋喃类疗法:呋喃唑酮(痢特灵)内服,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3次投药,连用3天。
大蒜疗法:大蒜500克,甘草120克,切碎后加入50度的白酒500毫升,浸泡3日,混入适量的百草霜(锅底烟灰),和匀后,分成40剂,每猪每天灌服1剂,连续2天即可收效。
三、口蹄疫
口蹄疫俗称“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兽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发生特征性水泡和溃疡。
1、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鼻镜、唇边、母猪乳头、口腔粘膜有明显水泡,蹄痛跛行,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鼻镜、母猪乳头病灶较为常见。
坚持每年二次高密度、高质量免疫;不从疫区购进猪及其产品、饲料等;对从外地引入的猪应严格实施15天隔离观察,没有问题方可入群饲养。
当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或怀疑发生),必须立即上报有关部门,确定诊断,按“早、快、严”的原则依法扑杀、烧毁、深埋。
四、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1、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常于3―4天死亡。
慢性型: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胸侧、背部、颈部等处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病程数周至数月。
(1)加强饲养管理,开展预防免疫注射。&
(2)治疗&
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注或四环素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或康迪注射液0.1―0.2ml/千克体重,1日2次。
氨苄青霉素静注或用链霉素或复方磺胺嘧啶钠或洁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
1、临床症状&
潜伏期7―10天,短的16小时―2天,长的21天。
急性型:体温41℃以上,最高可达42℃,稽留不退,皮肤和粘膜发绀和出血,常在短期内死亡。幼猪可见磨牙、运动障碍及痉挛等神经症状。
慢性型:体温40℃以上,时高时低,食欲不振,拉稀,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消瘦贫血。行走无力,好卧,呈弓背或怕冷状。公猪包皮积尿液,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的液体。妊娠母猪易出现死胎、木乃伊胎。
本病目前无治疗药物,防制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瘟预防接种。
(2)发现病猪,应立即封锁疫点,禁止猪只流动,病猪扑杀,病猪圈舍、用具用2―3%火碱液消毒,污染的饲料、褥草应焚毁。对猪群其余可能感染未出现症状的猪及疫区、受威胁区猪紧急预防接种。
六、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1、临床症状
潜伏期1―5天。
急性型:体温40―41℃,痉挛性干咳,排出痰液呈粘液性或脓性,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慢性型: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呈犬坐、犬卧姿势,有时出现关节肿胀,消瘦,腹泻,经2周以上衰竭死亡,病死率60―70%.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免疫。
(2)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群猪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
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
青霉素80―240万单位肌注,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20毫升加注射用水5―10毫升肌注,12小时一次,连用3天。
庆大霉素1―2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为止。
七、猪痢疾
猪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各种猪群均可感染,但多发于2-4月龄猪,仔猪常不见症状。发病猪场常是连绵不断。
1、临床症状
开始拉灰黄色稀粪,内含气泡,数天后,粪便呈液状,并含血液、粘液和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碎片。重者数日内死亡。病猪逐渐消瘦、虚弱,可延至10天以上。幼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大猪。
严格隔离。对引入猪,需严格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确系无病,方可混群。
治疗可用庆大霉素11毫克连用3-5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呋喃唑酮300克连用14天。
八、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公猪睾丸肿大。
1、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后肢跛行,母猪多在孕后2-3月时发生流产,有的多产死胎,胎衣不下,也有的转为隐性,配种后仍受孕产仔,公猪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单侧或双侧睾丸肿胀,有痛感,或有后肢跛行。
严格防疫、隔闻观察,无病方可引入。可用布氏杆菌猪型Ⅱ号菌苗预防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公母猪。
九、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病,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中败血型的危害最大,发病猪死亡率可达80%以上,潜伏期为7天。
1、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30C,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颈下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多在1-3天内死亡。
慢性型:表现多为关节炎,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的可瘫痪,病程达2-3周。
预防可用猪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接种:妊娠母猪于产前4周进行接种;仔猪分别于30日和45日龄各接种1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
治疗可用青霉素、磺胺嘧啶等,治疗须及时,剂量要充足。
第五章 规模养猪实用设计
第一节&&猪舍建筑
一、地点选择
1、最佳的风向。将猪舍设在住宅或邻近住宅风向的下方,以减少臭味问题。
2、从猪场与公路间有一条适合任何气候的通道,以供运送饲料与销售肉猪。
3、电力与饮水供应。必须先检查清楚装置电流供应设备的费用。确定每日用水量,计算的方法就是将猪只的饲料摄取量加上损失的饲料量,乘以二,就可算出。
4、排水。所有猪舍的建筑物,都需要地下与地下的排水。将猪舍建筑在比一般的地平面高的地点。
5、环境的考虑。小心地处理猪舍的废物,以减少臭味至最低的限度。因为臭味会影响到你的家人和邻居。
6、用途划定区。查清拟议猪舍建筑地点所属的用途分区及其法令与条规,若这个地方不属于农业区,则应仔细进行研究。
二、猪舍的建筑策划
1、分期达到全面生产。在策划一种完整的系统时,必须策划一种特定的规模,在开始时,需要两种猪舍,即母猪分娩舍与肉猪的育成舍。
2、将来的扩展。在可能的情况下,切勿将自己的猪舍建在一个角落里,以致由于位置或猪舍安排问题,没法执行扩展的计划。
3、猪只废物的管理。慎重地策划整个养猪系统的猪只废物的管理。
4、可靠性、耐入性与简单性。在策划猪场设备时,应考虑器具的可靠性,零件的供应性、材料的持久性以及设计的简单性。
5、猪舍的间隔与方位。当多座猪舍建在同一行列中时,各座猪舍之间,必须要有足够间隔空间,以提供足够的通风与作业空间。
6、审美。策划你的养猪设备,以提供一种悦目的外观。下一点庭园设计工夫,如:草坪剪得整齐,可以把环境改变成意想不到的美观,单调的猪舍也变得美观。
第二节&&猪舍系统
一、圈养式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建筑形式
①按屋顶分有:单坡式、双坡式。
②按猪栏分:单列式、双列式。
③按墙壁分:封闭式、全敞式、半敞式
2、猪舍建筑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经济、耐用、保温,通风性良好,冬暖夏凉、阳光充足、干燥,有利于生产工艺形成。
3、各类圈养式猪舍设计特点
公猪舍:栏高1.2-1.4米,有较大的运动场。
母猪舍:分母猪隔奶配种舍、怀孕舍、产仔清乳舍。
①母猪隔奶配种舍:每头母猪占3平方米面积,每栏可养5头。
②怀孕母猪舍:设单栏,宽2米,长4米,运动场长2米,通道1.2米。
③产仔哺乳舍:单栏,除宽长与怀孕母猪相同外,尚需在两栏之间靠走道处,设置仔猪清料间,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第三节&&养猪规模
根据实际情况,以小规模,采用现代化养猪设备,先进养猪技术,一户养母猪40头左右。如果养肉猪,以年产肉猪1万头为1个生产单元较为适宜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章&&生态养猪与综合利用
第一节&&猪场的环境保护
一、猪场环境保护的意义
猪的生活影响其所生存的环境、猪场的环境保护,从总体上讲,要求工农业和猪场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各种废弃物就地消化处理。建猪场时,对处理废弃物的设施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因为环境的污染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而消除污染则需要较长时间,如污染严重后再去处理,不仅要付巨大的财力,有的尚难于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
1、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合理规划好猪场,应该作好环境保护内容的猪场规划设计。根据猪场粪尿、污水量的多少,采用处理手段,安排好去向。
2、处理好粪尿。可用作肥料,产生沼气、用作水产饲料等。
3、处理和利用好猪场污水。污水的处理要经消毒、分解、过滤、沉淀等过程。
4、绿化环境。改善猪场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等。
第二节&&实行生态养猪
一、生态养猪业的含意
生态养猪业就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养猪业。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要求建立以养猪为中心,开展生态养猪综合利用的配套工程。
二、生态养猪业模式
生态养猪业是养猪业的主体开发,在我国可以和庭院经济的开发相结合进行。
1、养养结合型。利用猪粪尿的科学处理,实行养养结合。
①养猪→养鱼,利用废弃物和粪尿换取鲜鱼的模式。
②养猪→猪粪厌氧发酵生产沼气。
③养猪→养胡子鲶。
2、养种结合型。养种立体开发,形成食物链,实行高层次转化,提高物质良性循环和转化速度。
①养猪→水稻。
②养猪→旱土作物、牧草、蔬菜、经济作物等。
③养猪→果树。
3、养种养混合型
①养→养→种&&用猪粪养鸡、养鸭、养鱼、养蟹。生产饲料和水稻的高效益的生态养殖场。
②养→种→养&&&用猪粪尿肥田地,再利用饲料开展养殖业。
4、以猪粪发酵生产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利用。沼气作燃料、照明、采暖发电等能源;沼渣养蚯蚓等;沼液养鱼、肥田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养猪有补贴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