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欢中采用了哪些财务分...

新闻中心 &&
顾雏军谈科龙案:我就是一赶考书生
.cn&日&&艾肯家电网
资本大鳄的成与败
  有熟悉顾雏军的人评价,他成也张狂,败也张狂。
  顾雏军最早做科研出身,曾在天津大学任教。1988年发明了格林柯尔制冷剂,开始下海经商。1990年,他移师海外,在英国注册成立顾式热能技术(英国)有限公司推广自行研发的制冷剂。他虽以生产制冷剂起家,但此后迅速膨胀的格林柯尔系产业帝国横跨白色家电、汽车制造等领域却是沿着其炫目的资本运作技巧为主线蓬勃生长起来的。
  据媒体报道,在英国的时候他曾花了17个月的时间收购了一个同业的美国公司,利用它使格林柯尔制冷剂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提高到20%,并很快在全球建立了9家格林柯尔公司。
  1995年,他回国建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整合4家公司组建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一举融资5.5亿港币,并通过套现和分红积累了大笔资金,成为他此后资本运作的基础。
  直至2001年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顾雏军在国内一举成名。在斥资6.6亿元收购巨亏的科龙电器之后,他紧接着又拿下江西齐洛瓦、吉林吉诺尔冰箱厂、上海上菱电器的两条冰箱生产线、远东阿里斯顿全部生产线、杭州西泠集团及美菱电器等制冷企业,还投资兴建了科龙南昌工业园及扬州科龙生产基地。
  正当众人惊异于他在制冷行业里凶狠的资本扩张手法之时,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了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并于2004年通过境外子公司GRCcapital收购了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
  至此,顾雏军在家电和汽车领域打造的格林柯尔系产业帝国正式浮出水面。2005年1月,他荣登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
  他本来还有更远大的世界冰箱王国的梦想。然而,收购科龙埋下的隐患开始爆发,同年5月他“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于7月29日在广东被警方拘留。
  佛山市检察院的指控认为,顾雏军“大量虚报注册资金,在入主科龙后,他连续3年用假账来夸大科龙电器业绩,并将虚增利润编入当年的财务报告,从而使科龙顺利摘掉了ST的帽子”。指控还提出,“顾雏军挪用公司大笔资金,用于注册新公司和归还贷款。”
  在他被拘留之后,“格林柯尔系”迅速瓦解,2007年5月格林柯尔被取消上市公司资格。
  顾雏军一生不选择低调的生存方式,他的软肋也许是他的恃才傲物。据顾雏军大学时的同学介绍,当时的他看周围同学皆不入眼,在天津大学研究“顾氏循环”理论时,他更是与自己导师关系甚为不融洽。
  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将矛头对准格林柯尔,揭露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他在文章中这样总结,“我们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在‘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
  与当时同样受到郎咸平挑战而选择沉默应对的TCL的李东生和海尔的张瑞敏不同,顾雏军高调回应,要求郎咸平从相关网站上拿掉上述演讲稿,并在有关媒体上发表更正和道歉声明。郎咸平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由此掀起了著名的“郎顾之争”。
  顾雏军的一系列收购都是借助大量的关联交易,以及利用地方政府急于改制的心理促成的。一名格兰仕的同行人士评价:“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两点没有做好:第一,他步子跨得太大,欲速则不达。第二,跟当地政府关系没有维持好,有始乱终弃的感觉。”
  在《民营企业家顾雏军的牢狱之灾》一文中详细叙述了顾雏军在与地方政府角力时因“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度”最终选择在科龙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从而丢掉了最后的护身符。
  北京市智维律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防范专家团队专家认为,探究顾雏军辉煌与颠覆的人生之路,也就是民营企业在检讨自身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上的得与失。
  顾雏军的悲剧也许在于他生错了时代,作为超前时代的草莽枭雄,他的野心和抱负以及那一连串的收购放在今天或许都会不同。又或许他的性格,早已决定了他的命运。
  顾雏军本人在评价自己在“科龙案”中的遭遇时谈道,“我不认为自己有可反省的错误,我就是一个古代书生去赶考,走夜路遇上了杀人犯。”(来源:《浙商》)
&2&共2页,第2页
关键字:顾雏军,科龙案
&相 关 新 闻
&?&?&?&?&?&?
&导 购 评 测
&?&?&?&?&?&?&?&?&?&?
&&更多关于
&?&&<font color='#13-1-9&?&&<font color='#12-12-29&?&&<font color='#13-1-15&?&&<font color='#12-12-29&?&&<font color='#12-12-29&?&&<font color='#12-12-29
&&高清图集
&本 周 排 名
&数 据 报 告
&?&(13.1)&?&(12.11)&?&(12.11)&?&(12.10)&?&(12.10)&?&(12.10)&?&(12.10)&?&(12.10)
&电 子 杂 志
常州市艾肯网络广告有限公司 网络实名:艾肯&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经营性ICP:号格林柯尔会不会是德隆第二?&#x2d;其它行业分析德隆,第二,产业,格林柯尔,第二?,格..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格林柯尔会不会是德隆第二?-其它行业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在“国退民进” 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在“国退民进” 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40:40|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在“国退民进” 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DOC
官方公共微信50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0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顾雏军为何受到媒体如此的关注,因为他说他有钱;郎咸平;(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为什么总是顾雏军?谁会是他的目标?顾雏军究竟动用;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钱不是问题”――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整个行业;顾雏军到底花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顾雏军为何受到媒体如此的关注,因为他说他有钱 郎咸平(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所完成)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发现上百条有关顾雏军的热点新闻:“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产业”??与他相关的资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亚星、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伴随其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置疑”风暴: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为什么总是顾雏军?谁会是他的目标?顾雏军究竟动用多少资金进行收购?他如何掌控这一系列的收购活动?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了柯林克尔系的雏形,但是各方媒体一直质疑顾雏军最多的问题就是他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对此,顾雏军的经典回答是: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对于顾雏军究竟斥资几何打造他的格林柯尔王国媒体也是一直给予关注,传闻的版本颇多。如果对顾雏军历次的资本运营的活动进行时间和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此量化他的可能的实际支出。“钱不是问题”――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整个行业顾雏军到底花了多少钱?从格林柯尔年表中加总可以查证的顾氏直接参与的投资和收购活动,包括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花掉了41个亿人民币。顾雏军真的花了40个亿的真金白银吗?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活动可以发现,占其中绝对比重的是对南昌工业园的投资活动共计3.6亿美金,对于这样的投资活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支付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而且目前这项投资也仅仅是签订了意向而已。那么,40亿除去合人民币30多亿的3.6亿美金,我们发现,顾雏军用于他的“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阿基米德有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无限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顾氏就用这区区9亿元撬动了100多亿国有资产。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的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机会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捕捉到的,操作是怎么实现的?“国退民进”―― 顾雏军的东风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 “国退民进”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民进”机会的把握。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 “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根据我们的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下面我们就这七个操作手法作详细分析。
第一个手法:安营扎寨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制冷剂产业主要是天津的制冷剂厂和他的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来控制;冰箱产业由顺德格林柯尔控制;客车产业由扬州格林柯尔控制。但是考虑今后跨行业的购并和未来整体上市的可能等因素,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深谋远虑。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稳定股价,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由于顺德和扬州格林科尔都是私人公司,因此不必披露其资金来源,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二个手法:乘虚而入从2001年至2004年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对这些收购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存在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大部分目标公司是国有上市公司且收购交易定价较低。实际上,目前除西泠外,包括科龙、美菱等所有与顾氏有关的都是上市公司。对此,顾的一位助手的说法是:“现在不收购以后就没机会了”。这个机会当然是指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机会,而且当地政府和国家又准备减持。收购的股份在30%左右的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对于需要收购超过50%以上才能达到控制目的的企业,顾雏军兴趣不大。这些公司资产低廉,要价不高。其次,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企业。科龙、美菱、亚星、襄轴无不如此。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收购亚星客车是顾雏军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步棋,顾雏军企图用做家电那种无孔不入的营销方式来做客车。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是国内客车底盘技术开发的教父。亚星客车的业绩从1999年开始也一路下滑,直至2003年被收购前每股收益跌至-0.78,息税前利润为-1.4亿。2003年一季,亚星客车合并报表显示,主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9%和43.95%。2004年年初格林柯尔宣布收购ST襄轴,这是格林柯尔继成功重组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再次出击汽车产业。襄轴股份前身为襄阳轴承厂,建于1968年,是国家“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专业厂,拥有国家级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但是从1999年开始,襄轴的业绩也一路下滑,从1999年开始每股收益和息税前利润几乎为负值。纵观顾雏军收购对象的挑选,可以发现顾雏军基本上是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收购的对象。这种时机的选择和收购对象的判断是整个成功购并和整合的基础。第三个手法:反客为主我们纵观顾雏军这几年收购科龙、美菱、亚星、襄轴事件,分析每一个收购过程,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这就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入主董事会,或成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目标公司的总裁。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日,股权转让完成。日,美菱电器董事会提早选举顾雏军为公司董事长。美菱电器股东大会同意李士军等四人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增补顾雏军、林科、成湘洲、霍永新等四人为公司董事,增补陆a青、景星、雍凤山等三人为公司监事。日,格林柯尔受让公司股权的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2004年4月份,顾雏军担任了董事长。日,亚星客车控股股东与扬州格林柯尔办理股权过户手续。日委派格林科尔副总裁出任襄轴总裁。本次股权转让须上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且证监会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后方可实施。
不难看出,以上每次购并在顾雏军入主董事会和股权转让完成的时间顺序上相似之处,这样的安排会使新控股股东更好地了解、管理未来的公司,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50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等内容。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2004 年 8 月 16 日,郎咸平在新浪网财经频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文章, 对顾雏军进行了全面讨伐.郎咸平将顾雏军在资本...  好日子没过 多久,次年 8 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演讲《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使顾 雏军成为公众眼中风口浪尖的人物。 2005 年 5 月 郎咸平的...  449 120.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455 5 十、王志刚谈商帮 ???463 121.浙商为什么会取代粤商后来居上? / 王志纲《经济日报》 /20...  在题为《格林柯尔: 导致郎, 在题为 格林柯尔: 《 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中,郎咸平指责顾雏军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入, 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  2004 年 8 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就站出来“炮轰”顾雏军,并撰写了《在“国退民进” 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对顾进行质疑。文中,郎咸平将顾雏军的...  风波源于“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 郎咸平与顾雏军间的风波,缘于某电视台 2004 年 8 月 6 日的一档节目《财经郎闲评》。 在该节目中,郎咸平对...  2003 年郎咸平给顾雏军及格林柯尔下了“在国退民进资本盛筵中狂欢”的著名...2001 年来,在科龙经营和管理层均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刻,杀出了一个格林柯尔,对外 ...  2004 年 8 月 9 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炮轰 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郎咸平表示,他...  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3.张五常 《买桔者言》和《经济解释》 (网上有 下载) 4.郎咸平的一些演讲,如“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 欢的格林柯尔”...
别人正在看什么?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doc19页)-农林畜牧-狐博士
您现在的位置: >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doc19页)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码:19 页
文档大小:0.18 MB
发布时间:
文档汇聚: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doc19页)
尽管此人从宏观角度描述了科龙发展的前景,但如何短期内赢利也是摆在格林科尔面前必须做的事情。于是,纸面文章可能就成为最简单的方法。2001底,针对容声集团对上市公司的8.6亿元的欠款,出于稳健性原则,ST科龙按20%的比例提取了应收账款准备金,高达1.72亿元,让我一次“亏”个够(见图一,2001年收购当期费用大幅拉升)。同时,股市做出负面回应,股市应声下跌。而后来,净利润由.70万元增至2003年的20218.02万元,效果明显。图一:科龙电器费用收入比2)美菱电器2003年,美菱电器投入格林柯尔怀抱,而公司发布的2003年年报显示,美菱电器已步入亏损阵营。这是它业绩首次报亏,美菱电器亏损1.95亿(2002的盈利为81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急骤下降,管理费用及经营费用迅猛上升。美菱电器的主营业务利润由2002年的27429.89万元降至2003年的23058.89万元,同比下降15.9%,尽管其主营业务收入比2002年增长9.7%,到13.84亿元。...⑦日,科龙与南京伯乐签定合作协议,南京伯乐将以两条产能达50万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和厂房等硬件入股,科龙以品牌、技术和资金入股并处于控股地位。具体金额不详。不算南昌工业园和扬州生产基地这两项投资,光是用于并购,科龙就投入至少4亿元的真金白银。除此之外,科龙还是华意压缩(资讯行情论坛)的第二大股东。作为消费品生产企业,科龙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例如,科龙电器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1.7亿元。一般地,科龙的经销商都是先付款后提货,而在供货商和广告商那里,科龙可以拿到30天到90天的账期。以60天的平均帐期来计算,就有10亿元的现金一直留在科龙的账面上。因此,科龙有充裕的现金用于投资。显然,收购科龙给顾雏军带来了产业收购扩大效应,他动用了科龙的强大资金流来帮助他对冰箱产业的整合顾雏军事件的反思顾雏军对冰箱业的整合得到了中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赞美之声。甚至有人将他诩为中国的摩根。我们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的成效,但是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在国退民进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难道顾雏军模式就是我们经济改革十于年来所期望的“民营企业家”吗?如果顾雏军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那我真要为中国的未来而哭泣了。顾雏军先生会不会在后的运作中继续故伎重演,本文中的部分假设是否能进一步验证,我们将拭目以待。...提交第一个手法:安营扎寨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制冷剂产业主要是天津的制冷剂厂和他的GreencoolCapitalLimited来控制;冰箱产业由顺德格林柯尔控制;客车产业由扬州格林柯尔控制。但是考虑今后跨的购并和未来整体上市的可能等因素,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深谋远虑。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稳定股价,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由于顺德和扬州格林科尔都是私人公司,因此不必披露其资金来源,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第二个手法:乘虚而入从2001年至2004年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对这些收购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存在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大部分目标公司是国有上市公司且收购交易较低。实际上,目前除西泠外,包括科龙、美菱等所有与顾氏有关的都是上市公司。对此,顾的一位助手的说法是:“现在不收购以后就没机会了”。这个机会当然是指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机会,而且当地政府和国家又准备减持。收购的股份在30%左右的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对于需要收购超过50%以上才能达到控制目的的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