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玩不了cs的EK801957191CS的...

关键字:&林毅夫增速下滑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金砖四国发达国家安倍经济学滴水湖会议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世界银行集团的常务副行长。一向乐观的林毅夫还坚持他的20年8%增长潜力的预测吗?为什么上月林毅夫建议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7.5%?在近日的上海滴水湖会议上,林毅夫就这些热点经济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10月11日的滴水湖会议是世纪出版集团,专门为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人20年前的著作《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召开的新一版出版座谈会。华生、张军、史正富、周其仁、韦森、黄益平、潘英丽等数十位知名经济学家出席,评议《中国的奇迹》的成就与不足,并就中国经济减速,以及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经授权,观察者网首发林毅夫在会上的专题发言。】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新一版出版座谈会现场,右起张军、史正富、周其仁、陈昕、周八骏、林毅夫、蔡昉、李周、华生。
中国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连续十八个季度的增长减速,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续长达四年多的增长减速是不曾有过的。
在这种状况下,大家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有很多忧虑。尤其在国外有一派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内部的结构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内因要解决起来相当不容易,因为涉及到结构性改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很难推行。
按照这种判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继续下滑,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使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总爆发,从而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但对中国的前景非常忧虑的人还是不少。
中国常讲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持续的经济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增速下滑是体制落后造成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拿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一定有体制的落后性。中国还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必然也有体制的扭曲性,这两点都不能不承认。从标准的理论来看,体制的落后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是重要的问题是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些体制机制的内因造成的?如果真是内因造成的,改起来很难,可能会像悲观论者认为的,崩溃难于避免。
如果不是内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对症下药,忽视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采取的措施对解决造成经济下滑的原因没帮助,还可能恶化了经济速度的下滑。所以,虽然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讨论,还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我前面谈到,我并不否认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其体制机制必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增长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于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
最明显的理由是:我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10.4%,%,%,%,同一个时间里,印度呢?%,%,2012年变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我们一样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厉害,总不能说因为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造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连带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来看,同样是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长速度,2011年接近崩盘了,2.7%。2012年完全崩盘,只有0.9%的增长,2013年才恢复到2.2%。增长的态势和我们一样,下滑的幅度也比我们严重,同样不能说因为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中国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厉害。
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这样、那样的体制、机制问题,一些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像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6.3%,%,2012年只有2%的增长,2013年恢复一点,不过是2.8%。既然是高收入经济体,照理说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非常少,但是表现情形跟我们完全一样,下滑的幅度也比我们厉害。
新加坡,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是现在亚洲地区唯一的人均收入超过美国的国家,也是二战之后,少数几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并超过美国的国家之一。它在2010年增长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盘,1.3%。2013年恢复到3.7%。从这些高表现经济体来看,它的发展态势和我们一样,而且下降幅度比我们厉害。
全球经济下滑是共同外因
唯一能够真正解释这些国家2010年以后的增长表现的,一定是有共同的外因。只要我们冷静思考,也不难理解。
原因正在于,发达国家自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复苏,美国是这样,欧洲更是这样,日本则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很疲软,2012年实行了安倍经济学,但实际上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实体经济的增长也没有恢复过来。这些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将近50%。前面提到的这些中等发达国家、高表现国家,出口都相当重要,以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这一驾跑慢了。
第二驾马车是投资,所有的国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都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去支持投资。那些项目经过四五年,普遍建成了。如果没有新的项目进来,外部环境又不好,投资增长率一定下滑,第二驾马车也跑慢了。
第三驾马车是消费,中国的消费在所有国家中还是最强劲的,所以我们维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表现得比它们要好。它们的消费增长都比我们慢,所以下滑得比我们多。
为什么我坚持20年8%的增长潜力?
既然增长减速是外因引起的,我们怎么应对?这涉及对未来增长潜力的判断,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和实际可动员的条件而定。
潜在增长力,我们早上谈了一些,为什么对潜在增长力的普遍看法比我的看法要低了不少?主要的悲观论点是中国连续35年9.8%的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其他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包括东亚奇迹那些,通常是20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降到7%以下,认为我国已经高速增长35年了,不可能不掉到7%以下。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从二战以后的历史经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按照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1.1万美元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降下来,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都这样,我国也不会例外。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理由上午已经谈了一些,主要是经济要持续增长,一定是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都在世界最前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必须靠自己发明,怎么发明?发明的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所以,100多年来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维持2%的增长,加上人口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经济大约维持3%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有技术借鉴、引进、模仿、集成的可能性,所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小多了。从一些表现好的国家来看,依赖后发优势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甚至更高。我们的潜力用了35年了,后发优势还有多大?后发优势还有多大不在于已经用了35年,也不在于绝对的收入水平,实际要看的是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的差距有多大。
怎样衡量一个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我个人用一个不是很准确,但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指标,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
我们知道人均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反映的是平均的技术和平均的产业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平均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个差距越大,后发优势的潜力越大。
也就是基于这一个原因,我不同意用绝对收入水平来衡量增长潜力。同样是按照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1万美元,德国是在年达到的,那时候德国的人均收入已经是美国的65%;日本是1971年达到的,当时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60%;韩国、中国台湾等,是在90年代中达到的,当时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50%左右。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照2008年的最新数字,只有美国的21%,即使我们达到1.1万美元时也达不到美国的30%。同样的绝对收入水平,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前面讲的高速增长的国家比要大多了,这就代表我们的后发优势大多了。
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在同一水平日本实现了1951年到1971年20年间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从1967年到1987年,20年间平均每年8.6%的增长;中国台湾从1975年到1995年,20年间每年8.3%的增长;韩国从1977年到1997年,20年间平均每年7.6%的增长,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在人均收入平和美国比较只有21%的时候实现了20年7.6%到9.2%的增长速度。
它们既然能够实现,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有这个可能,从2008年开始,中国应该有20年8%增长的潜力。
实现8%经济增长的条件
有了这样的增长潜力,未来几年实际上的增长目标怎么订比较好?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外出口、外需这部分,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增长的比较缓慢。发达国家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恢复到2008年危机发生前的正常经济增长状况,可能会比较难,这是因为过去一般金融危机只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应对政策建议和措施是:进行结构性改革,货币贬值,和短期援助。结构性改革要求减少福利、减少开支,金融去杠杆,这些措施的短期效果会减少投资减少消费,经济增长会放缓,失业会增加。于是就靠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来对冲。
贬值政策生效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就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一笔贷款援助,让它渡过短期的难关。以贬值来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现在不能用,因为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危机,它们的产品在国际上竞争,谁想用货币贬值增加出口给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必然导致竞争性贬值,结果谁都难于用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
如果不能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会长期比较疲软,失业水平高,收入增长慢,需求增长也就会慢,影响到我们出口的增长。因此,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只能更多地靠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的条件比较好。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国的产业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升级,即使现在的产业都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空间还非常大,好的投资机会多。基础设施也是同样的情形,我国这些年基础设施做得不错,但大部分是一个城市连接另一个城市的,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还相有许多瓶颈。第三个是环境保护,环境改善也需要投资。还有城市化也需要投资。这些都是有相当好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这是中国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了,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因为他们的产业已经在世界前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虽然可能老化,但都是有的;环境也是好的,城市化已经完成了,所以经济一疲软,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
有好的投资机会,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才能进行投资,这一点我们也是相对好的。各级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0%到50%之间,有人说比较接近50%,但也就是这样,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00%的情况比,我们的情况好多了。
国外的财政赤字通常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我们的财政赤字则主要是用来投资的,形成了资产,我们的赤字又都是内债而不是外债,所以,我们财政状况是比较好的。
我国的民间储蓄也比较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另外,搞投资不仅要国内有资源,还要有外汇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等等,我国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资源充足是我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在投资的资源上经常受到财政赤字相当高,民间储蓄低,外汇储备不足等限制。
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投资拉动改变成消费拉动,这个看法我不太赞成。我认为,我国还是必须利用有利条件,以能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投资为基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投资短期会创造就业和增长,有了就业,消费就会增加。项目建成了以后,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又可以增加投资和消费,这样才是可持续的。
为什么将目标定在7.0%~7.5%?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前段时间在有些讨论会上提出明年和&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合适目标是在7.0%~7.5%之间的主张。之所以定7.0%~7.5%之间,是因为有8%的增长潜力,而且启动内需的条件又是相对较好,不管是投资的领域还是投资的资源。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增长水平,就业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也有利于金融安全。
李克强总理提到,我国的经济工作不是一味考虑增长率,我们更关心的是收入增长和就业率。现在就业率看起来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一点,一般的企业即使短期之间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的盈利状况比较差,如果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它不会去解雇工人。但在对未来的增长不看好,企业又不盈利的情况之下,那可能就会出现破产,而且一出现很可能是突然的,一下子失业就会增加得非常快。所以,定7%以上的增长目标对维持就业状况是有好处的。
第二,金融安全的考虑。如果经济增长速度降得太厉害,很多企业破产可能不仅会突然造成大量的失业,而且,企业大部分的投资是靠银行的贷款,银行的呆账、坏账也可能会突然间增加非常多。7.0%~7.5%之间的一个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对稳定就业、稳定金融是有帮助的。
7.0%~7.5%的增长速度也比较有利于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实现。仅就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言,前几年增长得比较快,那么年只要6.8%的增长速度就够了。
但是第二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我们的人口增长速度大约是0.5%,所以加起来是7.3%。增长的目标订在7.0%~7.5%之间,外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增长速度比较接近7.5%,外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增长比较接近7%,这样未来六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就会接近7.3%,有利于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必须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上述仅就有利的投资条件和增长潜力而言,要实现7.0%~7.5%的中高速增长目标也必须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什么?收入分配问题、腐败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让中低收入者不满;环境问题大家都不高兴,高收入人群更不高兴,这样造成大家都不高兴。
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有改善的空间,但是这个问题跟发展阶段有关。目前我们还是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和以农业或是服务业为主的阶段比,能源使用和排放的密度以及污染的程度都会比较高,高收入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我们大概不能够跳跃过去。
当然,现在的技术比过去好,再加上环境执法如果到位的话,环境的问题可以部分缓解。只有进入了高收入、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能源使用和排放密度降低,解决的资源也比较多,环境问题才能够根本解决。
收入分配和腐败的问题,20年前出版《中国的奇迹》一书时就已经有所讨论。这两个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改革是以双轨渐进的方式进行。为了保护补贴那些违反优势,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转轨过程中在要素市场上保留着很多扭曲。
这些扭曲包括:采用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实行金融抑制,人为压低利率;资源税费实行低价;再加上有些行业的垄断。那些扭曲保护补贴了一些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过去都是国有,现在有不少是民营。保护补贴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恶化了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滋生了寻租、腐败行为。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那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在80年代、90年代以前,这些制度扭曲是为了保护补贴那些违反比较优势,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很多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经有了自生能力,过去保护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变成了锦上添花。
所以应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素市场方面的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把保护补贴的价格扭曲消除掉,这样就能够比较好地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问题。
要挖掘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除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之外,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发挥有为的作用,这样才能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潜力。
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迁过程,必须对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给予风险和外部性的补偿,并且必须不断地完善各种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政府必须在这两方面扮演积极有为的角色。这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场和政府发挥好的作用的要义。
现在的改革不比1980-90年代难
展望未来,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多阐述。最后,想特别强调一点,固然当前的问题很多,但是反思一下&&以我参加中国改革讨论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好像每一年问题都很多。我们解决掉的那些问题,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比较容易的,总觉得现在的问题比过去难。不过,我个人的感觉是过去二十几年里没有哪一年觉得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其实,每一年都是不容易的,不容易的问题解决了,总又出现新的问题。
面对新的问题,我们还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态度去了解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现在不能克服的困难是什么。挖掘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了以后可以创造条件来解决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例,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如果不是用渐进双轨的方式,那导致的结果一定是苏联东欧的情形,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且,那些大型企业对国防安全来讲不能没有。
今天俄罗斯为什么在乌克兰问题上敢跟欧洲、美国叫板,就是它有那些国防产业,那些国防产业过去是国有的,现在是八大垄断集团拥有的。俄罗斯给那八大垄断集团的保护和补贴,根据各种经验研究的发现是比原来还多的,效率实际上是更差的。
我国的国有有企业当然也要改革,但是,要搞清楚对国有企业的那些保护补贴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它是国有,但是从《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分析可以看到,过去国有企业主要的问题是有政策性负担,包括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如果不消除这两个负担,国有时没效率,就是民营了也同样会没效率。而且有了政策性负担,就会有政策性补贴,有政策性补贴的状况之下,实际上民营时的寻租积极性可能高于国有时的积极性。
现在的状况变了,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从违背我国的比较优势变成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型企业从没有自生能力,变成有自生能力,政策性负担没有了,政策性补贴也可以消除掉。
所以,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来应该不会比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难,要怎样进行?还是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些现有的理论框架来套这些问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苏堤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12个理由:为什么我会认为Android比iOS 7好!
发表于 09:47|
摘要:9月以来关于iOS 7的资讯铺天盖地,这对忠实的Android用户来说,可能厌倦透了,因为太喧闹。而在这样情况下,国外有位Android拥趸认为,iOS 7确实很不错,但在诸多方面仍然不如Android,为什么呢?请看他的12个理由。
进入9月份以来,关于苹果的资讯就源源不断,先是发布iPhone 5S/5C,后是发布iOS 7,然后就是关于iOS 7的资讯铺天盖地,这些对于一些忠实的Android用户来说,可能厌倦透了,因为太喧闹了。客观地来讲,iOS 7确实进步了许多,也有不少闪光点,但在诸多方面依然不如Android,那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Android拥趸为此所列的12个理由吧。1.无尽的共享选项在iOS系统的应用程序中,如果你想分享内容,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选择,如信息、邮件、Twitter、Facebook和Flickr。然而在Android中,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任何已安装应用程序的分享功能。2.第三方输入法虽然iOS 7针对中国市场提供了九宫格选项,但如果在不越狱的情况下,iOS 7仍然没有太多的输入法选项,但Android不是这样,它有众多的输入法选择,你可以随时使用任何第三方输入法替代掉默认的Android默认输入法(在这点上Swype相当易用)。3.没有限制的自定义如果你希望你的智能手机变得更加个性化,我想Android是无极限的,如果你愿意,甚至你都可以下载一个iOS 7主题。4.可见的文件系统当Android手机连接电脑时,你可以直接看到一个文件系统,这也使得如果你需要进行某些拖放操作或寻找某些文件时,它的操作非常简单和容易,而苹果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去访问你的文件。5. 更好的通知栏尽管iOS 7改进了iPhone通知中心,但Android的通知栏目前仍然是最好的。比如,当我看到Android通知栏里的某些信息时,我可以直接阅读并考虑是否做出回应,而无需像iPhone那样首先得打开应用程序。6.图片通讯录Android系统可以自动导入联系人照片,或者允许你单独设定他们,能够直接看到朋友们的面孔,使得有些时候比使用iOS 7的通讯录更加方便,比如在重名等情况下。7.可以拥有多个用户账户设置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和你的家人或同事共同分享一台Android平板电脑时,你可以选择在这个设备上设置多个用户账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信息,而iPad无法做到这一点。8. 开始超越Siri的Google Now也许是依托谷歌强大的搜索引擎,当用户询问一些自然语言问题时,Goolge Now能够很快解析网页并找到相关的信息,而Siri地搜索引擎是Bing,所以在这上面还是有点差距。不过还是不得不赞扬Siri,因为它在助手命令上比Google Now做的要好,比如在你想建立一个内部日历事件时。9.易于管理的多媒体Android不在乎你的音乐来自哪里,如果你想在iPhone中添加歌曲,苹果的iOS 7就必须要求你使用iTunes,若要想访问你的照片,就得使用iPhoto。10.更多的免费应用Android的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中,虽然提供的应用质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相比App Store,它却拥有更多的选择。11. 解锁选项在大多数的Android手机中,你可以直接在解锁界面进入到某个你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这在你总是使用某个特定应用程序时,能够带来便捷和节省时间。12. 电话解锁选项好吧,iPhone 5S指纹扫描解锁确实很酷,但Android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解锁选项,绝对超过任何非5S的iPhone。原文来自: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10182人阅读
在微博和博客上我已经是不止一次反对,而且是强烈反对以内部培训的名义,提升员工技能的方法了,比如这篇&。&
我认为常说的辅导(Coach),不应该是一个填鸭式的教育,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有理解辅导的方式,在本文里就不对其做什么探讨。
本文里我们谈谈内部培训,首先来看看员工对内部培训的意见:
1.&&&&&&&&不少人实际上是发自内心排斥内部培训的,放在周末吧,觉得占用了休息的时间,放在工作日上班时间吧,又觉得耽误了工作,不能按时下班。
2.&&&&&&&&或许在访谈的时候,他们又会真诚地对你说,很需要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但是费尽心机筹办培训后,又发现要么迟到、要么捧着记事本发呆,更有甚者带着笔记本电脑一边听一边处理事情。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1.&&&&&&&&做完培训后,支付讲师费不说,如果是工作日培训,还有参训员工的误工费,到底效果如何?
2.&&&&&&&&好吧,为了看效果,我们搞个家庭作业吧(消息公布后,参训人员倒吸一口凉气……)
那怎么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呢?
先听听员工的说法:
1.&&&&&&&&有的培训是内部讲师讲的,没有讲课技巧,讲的太枯燥,还不如自己学。
2.&&&&&&&&自己学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
3.&&&&&&&&培训是听了,也听懂了,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用?
4.&&&&&&&&其实我现在的工作很好了,工作内容很熟悉,薪水也不错,为什么要逼着我去听那么多的课呢?
5.&&&&&&&&(更重要的)问题是,去听了培训对我有什么好处?
再听听内部讲师的说法:
1.&&&&&&&&其实备课很累的,讲课没人听,打击积极性,下次打死也不做了,打不死的话就跳槽。
最后听听管理者的说法:
1.&&&&&&&&项目/产品交付质量不好,每天被客户骂的狗血淋头,好容易下决心花大钱费精力组织个培训,这些家伙竟然不领情?
整个团队所有人都费了心,尽了力,折腾了一遍,但结果就是不好!
因此我建议,最好就不要举办内部培训了,因为没效果,即使有效果也不好衡量。
与其花精力去搞内部培训,有的企业甚至是这种模式:先雇一些技能不足的员工,然后寄希望于内部培训弥补其技能上的缺陷变成合格人才,当然薪资还是不变,于是有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不如建立好内部人员晋升体系,以及员工能力模型。
我认为,雇佣员工就是购买其技能,这个跟买个Office软件来办公没啥区别(当然一个区别是人没法盗版)。如果员工技能增长了,那当然应该要给其加薪 - 我指的是对企业有用的技能,鸡鸣狗盗只在特殊场景下有效,本文暂不探讨这种情形。
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
1.&&&&&&&&有一个项目或者产品,从而推导出清晰的技能采购列表;
2.&&&&&&&&对着目标岗位的技能清单,在面试时评估候选人是否胜任– 这里采用面试是因为你要确定团队是否愿意跟候选人合作。举个例子,作为男性管理人员,我就很乐意在团队里招聘一两个美女,即使技能差一些,养眼活跃团队气氛增强士气也不错啊,如果技能还符合要求,才色兼收,岂不妙哉?
3.&&&&&&&&试用期我根据技能清单明确知道员工是否胜任工作;
4.&&&&&&&&试用期过后,每年做一次员工技能评估,根据其技能决定晋升与否;不能胜任又实在不能忍的就请其离开吧。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技能清单(针对开发和测试人员的):
清单里,列明了所有的岗位及技能要求:
1.&&&&&&&&因为员工知道自己当前的岗位,他如果想晋升到下一个岗位的话,从清单里就知道缺少哪些技能,自己会去自学;
2.&&&&&&&&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将历史经验固化下来,以组织里技能最好的员工作为标杆,其他员工可以顺着榜样的学习路径提升自己,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追随成功者的脚步”。
3.&&&&&&&&在清单里,可以在每个技能的格子了,添加标注说明为什么需要该技能,建议的学习方式,比如说看哪些书啦,听什么课啦,或者找团队里哪个人请教啦之类的。
我以前曾经做过一个小程序,分析这个清单,给出下面的岗位路线图:
上面的建议里有个问题,如果企业里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技能提升员工的晋升要求该怎么办?呃……以后再说。
下面是我的技能清单下载链接:
上面的岗位路线分析程序的源码会上传到github或者codeplex上。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97417次
积分:2802
积分:2802
排名:第4750名
原创:73篇
评论:147条
(1)(2)(5)(1)(2)(1)(1)(1)(5)(5)(1)(3)(26)(9)(1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k c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