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村铁道西什么时候动迁房

> 热门城市 > 热门城市 >
> 绿岛灯塔
台东景点排名第54
后来去到最南的垦丁
中提到了这里
去过的驴友来过这里
台东县绿岛乡中寮村灯塔1号
(089)672540
夏令时间4月1日-10月31日:9:00-18:00
冬令时间:11月1日-3月31日:9:00-17:00
每逢周一内部整理不开放
全年皆宜,夏秋两季注意台风。
从台东富冈渔港搭乘客船或搭乘飞机到绿岛,转乘岛上环岛公车到绿岛灯塔。
驴友点评(11)
全部好评中评差评有图片热门排序1
为你推荐的目的地
为你推荐的游记
台湾东线慢游记
用生命环岛之台湾游
两个女生小环台湾岛12...
最近浏览记录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提示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798|回复: 0
中国抗战:二战中的东方灯塔--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之际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秦杰、张晓松、刘华、华春雨)70年前的5月8日,废墟中的柏林炮火渐息,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当和平的曙光终于普照欧洲大地,遥远的东方战火仍炽,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仍在疯狂地挥舞屠刀。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历14年血与火的抗争,进行了惨烈悲壮的无畏坚守,为捍卫国家主权和人类和平同侵略者进行着殊死决战。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这座历史天际上的东方灯塔,穿越70年的时空依然璀璨夺目。
   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70年前的5月8日,废墟中的柏林炮火渐息,法西斯德国已无条件投降。当和平的曙光终于普照欧洲大地,遥远的东方战火仍炽,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仍在疯狂地挥舞屠刀。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历14年血与火的抗争,进行了惨烈悲壮的无畏坚守,为捍卫国家主权和人类和平同侵略者进行着殊死决战。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这座历史天际上的东方灯塔,穿越70年的时空依然璀璨夺目。新华社发
    东北抗日联军之一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顽强坚守——国难当头,一个古老的民族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从“九一八”事变起,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中国军民对日本法西斯的抵抗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沉浸在一派太平盛景之际,而中国富庶发达的东北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以“九一八”为标志,中华民族的抗战烽火由此点燃,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风雪。风雪总无情,幸有耐寒节。”
  这首赞颂抗战勇士的诗作悬挂在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在德家中,苍劲的笔画、悲壮的意境,时时勾起这位98岁老人对峥嵘岁月的追忆。
  1931年,年仅14岁的李在德加入抗日宣传队,在三江平原顶风冒雪,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各种罪行,号召人民奋起抵抗。“许多工人、农民、学生都受到宣传活动影响,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李在德回忆道。
  抗联战士黄殿军奋战在林海雪原,忍饥挨冻,与日军殊死搏斗,头顶刀疤至今清晰可见。张恩亭和乡亲们为抗击日军建成的四座碉堡,依然屹立在华北大平原上。董济民毅然放弃百货店账房先生的工作,加入义勇军……
  中华民族这个曾经沉睡的巨人在强敌面前挺立身躯,英勇奋战。
  “‘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主义企图称霸世界棋局中的关键落子。中国最早向世界发出了警报。”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教授说。
  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迅速瓦解,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逐渐形成。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东西方两大主战场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强,在法西斯主义面前先是绥靖纵容、继而不堪一击。纳粹德国对西欧的作战仅用了44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号称拥有“欧洲最大陆军”的法国快速沦陷,英军在损兵折将后退守本岛。
  而在世界的东方,一度被认为“坚持不了多久”的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强。日军以为10天可以拿下上海,中国军队坚守了3个月。日军扬言3个月内战胜中国,中国军队却以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最终战胜了日军。
  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台儿庄战役到长沙会战,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共两党抗日将士共赴国难,并肩战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用血肉筑成的长城抵抗着侵略者,用巨大的牺牲消耗着敌寇。
  初夏时节,法国冈城。二战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展区,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份份内容详尽的史料,令来此参观的人们神情凝重。
  “当我们想添加二战死亡人数资料时,发现中国是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决定添加这方面内容。”纪念馆馆长斯特凡纳·格里马尔迪说,日本低估了中国的抵抗能力,经过年复一年的DZ,中国军民重创日军,也付出巨大伤亡。
  一寸江山一寸血。3500万人的伤亡,感天动地。
  中国人民用坚持不懈的顽强抵抗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世界正义力量的尊重与支持。正如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在他看来,“中国人民高度地表现了牺牲精神,是对其他盟国人民的一种鼓舞”。
  二战全面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美英等国开始支援中国抗战,中国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东方主战场与欧洲、北非、太平洋等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画卷。
  “中国抗战推动了世界各国走向合作抗击法西斯的历史进程。此后,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大国逐渐走向联盟,而这正是夺取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永利说。
   记者手记:德国反思历史又进一步
    记联合国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特别大会:铭记历史 坚守和平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三大基石
   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不朽功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
  五一假期,北京西郊八一影视基地,枪炮齐鸣,喊声阵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影片《百团大战》剧组正在这里拍摄一场八路军攻城的外景戏。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经过3个半月的战斗,共毙、伤、俘日军2万多人,推迟了日军打通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时间,阻滞了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进行的战略准备。
  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14年间,像这样的重大战役不下百次,大小战斗数以十万计。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指出,中国正是以持久抗战的方式使日军深陷泥潭,通过长期持续的消耗战,最终将日本军队葬送。
  这幅史诗般的画面至今仍震撼世界——在广阔的中国战场,约70%的日本陆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累计150余万有生力量被逐次歼灭。
  正像那首传唱至今的歌谣所道:“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中国战场牵制和推迟了日军北上和南进的步伐,使苏联免于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也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
  “一个贫困衰弱的农业国,用落后的武器、原始的方式奋起反击,将日寇征服世界的计划搁浅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薛庆超说。
  4月15日,北京。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向32名中国人颁发了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龄念奖章。作为抗战老兵,李在德老人已第五次获此殊荣。
  74年前,已加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李在德,与战友组成多个侦察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位于中苏边境的日本占领区,搜集日本关东军情报,为苏军大本营下决心将远东部队调往西线对德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我们都要永远记住、缅怀帮助我们为和平而DZ的英雄。”杰尼索夫说。
  坚守同舟共济的道义原则,高举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向其他战场伸出援手。
  四川,成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数十个直径超过1米、重达十吨的巨大石碾子,静静搁置在校园中。
  1943年,20多万中国民工正是用这些石碾子扩建了新津机场,使美军B-29重型轰炸机得以在此起飞,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当时,中外各大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刊载了这一消息,并称之为盟军对日作战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旧物无言,却真实地记录着历史:在缅甸东吁,耸立着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以纪念中国远征军首次赴缅作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白色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庄严肃穆,默默悼念那些牺牲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
  从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直接配合远东盟军对日作战,到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竭尽所能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并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创建联合国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和平国际秩序作出历史性贡献。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是畅销书《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的作者。
  在他看来,二战中的中国是最后一个没有被讲述的伟大故事。“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了解,中国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中国参战、抵抗日本、抗战到底,这对美国人、英国人甚至苏联人是多么重要。”他说。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密支那同日军作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和平力量——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更能深刻理解和平的可贵。战后70年来,中国对和平事业始终孜孜以求,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守护世界和平圣火
  “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声音引起世界共鸣。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的这一“中国方案”,对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具有深刻启示。
  唯有经历磨难,更加珍爱和平。战后70年来,中国始终高举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大旗。
  1945年6月26日上午10时许,美国旧金山纪念堂。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吴贻芳、董必武等一行8人,在《联合国宪章》上庄重写下自己的名字。中国成为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这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的直接见证,也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捍卫战后和平的庄严承诺。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法上确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认可,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赢得的民族尊严。”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李铁城说。
  倡导民族自决,强调种族平等,积极为弱小国家伸张正义……作为旧金山会议四个发起国之一,中国为《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和平国际秩序的设计与构建。
  印度尼西亚避暑胜地万隆,亚非大街沿途一块石壁上镌刻着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是1955年亚非会议的宝贵遗产。
  这个群山环绕的城市,不仅因“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而闻名于世,也见证了中印、中缅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的普适性。
  如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早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也为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70年间,中国的外交政策与《联合国宪章》精神一脉相承——始终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实际行动维护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当代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近年来,中国更是从起初的‘默默耕耘者’转变成联合国所宣布的全球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彻底捍卫者之一,以及大多数裁军和核不扩散谈判机制的积极参与者。”俄罗斯媒体如是评价。
  有人说,比赢得战争更为可贵的,是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为此迈出了更为坚定有力的步伐。
  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再到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自身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从长远角度和历史高度思考国与国相处之道,为人类未来给出“中国方案”。
  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不忘发展中国家的本色,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进程,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提出解决巴以冲突五点和平倡议……中国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坚持做主和派、促和派、维和派,彰显大国担当。
  二战的硝烟虽然散尽,战争的伤痛难以忘怀。70年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然而,在纪念胜利、缅怀先烈、追求和平的今天,却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战争中逝去的千万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谴责。
  “没有对过去的反省,和平只会沦为空话,外界对日本是否重走老路的担忧就不会消失。”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说。
  历史,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我们警醒。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包括中国北京在内的150多个城市将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正如《联合国进行曲》所唱:“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无论什么形式的纪念,重要的是表明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并肩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坚定立场。”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说。
  回去看看战斗过的地方,是李在德老人和许多二战老兵的夙愿。然而,年老体弱的他们有生之年恐难如愿。
  临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龄念日,抚摸着一枚枚军功章,李在德老人陷入沉思,她的思绪是否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她的眼前是否又出现了中俄边境的林海雪原……
  而在国境线的那一边,5月9日,一支由百余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队将加入到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大阅兵的滚滚洪流,步伐铿锵,响彻红场。(参与采写:夏晓、尚栩、应强、郑斌)
  来源:新华网
07:47, Processed in 0.154968 second(s), 1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在访问坦桑尼亚时指出,坦赞铁路是中坦友谊的重要象征和中坦合作的重要成果。中铁四局承担了坦赞铁路338公里的施工任务,本文讲述了中国铁路员工修筑坦赞铁路的难忘经历。&  日,中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决定由三国合建铁路。&  1968年5月,按三国政府协议由中国铁道部派出坦赞铁路勘测设计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分别在坦、赞两国境内长150公里,宽60公里,总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时进行勘测设计,中铁四局承担了坦赞铁路338公里的施工任务。&  技术员王建新在姆古巴树林找桩、放线时,不小心触动了树上的蜂巢,野蜂像一团黑云压来,把小王团团围住;小王挥动树枝难以驱散,同伴徐文元急中生智,点燃一把大火才解围&  日和28日,坦、赞两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坦赞铁路终于破土动工,坦桑尼亚尼雷尔总统和赞比亚卡翁达总统分别主持奠基典礼,中国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方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奠基仪式。5万中国铁路援外人员在东自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库拉西尼站外起,西至赞比亚原有铁路的新卡皮里姆波希站外止的1860.5公里(轨距1067毫米)正线上开始施工。&  中铁四局各施工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六机队1300人,驻扎赞比亚纳孔德至卡萨马之间。坦赞铁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线路跨越许多漫流河川,穿过藤萝交织的热带密林和天然动物区。大部分地区酷暑炎热,气温最高可达40℃至50℃。&  旱季河水干涸,地表龟裂;雨季暴雨集中,有的地方一年有半年雨季,低洼处严重积水。沿线还经过许多荒无人烟的丛林草地,经常有毒蛇、毒蜂袭击和毒蝎、蚂蚁、蚊虫包围,有的地段桥梁隧道相连,有的路基深填高挖,给铁路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找桩、放线、定位,工程技术人员早出晚归,每天一壶开水两个馍,在旷野奔波达12小时。很多人全身长满毒疮,用手一挠直流黄水。一天,技术员王建新在姆古巴树林找桩、放线,不小心触动了树上的蜂巢,野蜂像一团黑云压来,把小王团团围住;小王挥动树枝难以驱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同伴徐文元急中生智,点燃一把大火才解围。&  在钱贝西大桥施工中,工人孙德建、蒋君华带着7名当地工人下围堰沉井,突然出现&翻沙&,他们连拉带拽,刚把7名当地工人拖上井口,沙浪挟带石头就埋住了他们的双脚&&&  钱贝西大桥为赞比亚境内最大的一座铁路桥梁,全长267米,水深达5.6米。测量、打围堰、搭脚手架总得有人下水,没有潜水和水下照明设备,技术员李金玉和青工小陈、小方、小宋用绳子往腰间一系,用塑料布包裹好手电筒,互相搀扶着下水。由于多次下水着凉,李金玉积劳成疾患上大动脉炎,后因双腿失去知觉而被截肢,终身瘫痪,但他无怨无悔。木工蔡金龙胃癌晚期,吃啥吐啥,仍忍着疼痛立模型、上脚手架,拽都拽不下来,最后硬被强行送回国内妻子身边时,已形销骨立。&  钱贝西河床里,淤积有十几米厚的沙层,水位高,井筒深,压力大,给施工带来很大危险。老工人孙德建、蒋君华带着7名当地工人正在下围堰沉井,忽然听到有一种异常的&咕噜、咕噜&水响声,这是&翻沙&的前兆。老孙、老蒋首先想到当地人的安全,连拉带拽,刚把7人拖上井口,就听&轰&的一声巨响,一股凶猛的沙浪山呼海啸般升腾而起,几米高的沙浪挟带着鸡蛋大的卵石,像出膛的子弹遮天盖地倾射而下,把孙德建、蒋君华的双脚压在厚厚的沙堆里动弹不得,二人你帮我、我帮你,把双脚从埋至膝盖的深筒靴里抽出来,刚抓梯爬出井口,又一股沙浪冲天而起&&&  经过十几天苦战,中赞两国工人用钢锹和铁镐在坚硬的土丘上打成了几十个竖井。接下来进行&大松动控制爆破&将工期提前了4个月&  1972年2月,正是北回归线暖空气南移的雨季,赞比亚卡鲁鲁河里,水草底下由于淤积雨水和年复一年腐烂草叶层层覆盖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恐怖沼泽,当地人称这里是&可怕的坟场&,祖辈从未有人涉足,听说中国工人要穿过水草地,吓得直吐舌头,比划着告诉施工人员,里面很危险,千万不要进去。&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工人周树贵自告奋勇下沼泽探险,把安全绳往身上一系,迎着扑鼻的腥臭气,跳上一墩墩塔塔草,像踏在水中浮起的厚海绵上一颤一颤前行。后来,沼泽没过脚面、膝盖,拔腿艰难还直往下陷;水凉得扎骨头,像无数根针刺一样。再往后,淤泥没过腰身,胸口像有大石头死死压着,头痛得像被铁环紧紧箍住。可小周仍在一点点摸索着、刨路前进&&&  六分队队长卢少云、教导员杨月亭决定集中力量,打破以往雨季不能施工的惯例,开展桥基、涵洞、治服水草地的突击施工,为铺轨创造条件。施工兵分三路:一路挖水沟向外排水,一路挖淤泥;一路铺柴排、回填片石、沙子,领导下到班组实行分段承包。就这样整整干了两个月,很多人得了关节炎,有的得了败血病,有的浑身起泡直流黄水,有的下身溃烂&&&  雨后的恩古巴一片葱绿,茂密的竹林飘着醉人的清香,一片片香蕉林垂挂着串串果实;远处村庄的妇女正在翻地播种。副机队长蒋才兴看着眼前的景色,搓搓两只长满老茧的大手,对七分队长郎永春、工程师陈椿长、技术员单录全说:&恩古巴路堑土石方是全线控制工期、打开东大门的关键,上级要求我们6个月拉通,确保铺轨。&郎永春说:&要搬掉这座小土丘,按正常施工至少要8个月时间,6个月谈何容易!&蒋才兴没有答话,托着下巴,聚起眼角的皱纹,盘算着工期,考虑着环境。他在想,能不能在600米曲线半径的弯道上开一刀,实施路堑控制大爆破。在土丘左边七八十米处,是一条运输繁忙的公路,前面百米处是工地,周围250米以内有不少民房,这样的环境里搞爆破,必须非常小心。蒋才兴谈出实施控制爆破的想法:&我建议用镐锹挖竖井,再加大药量。&陈椿长毫不含糊:&来个松动控制与扬弃爆破相结合!&经过十几天苦战奋进,中赞两国工人用钢锹和铁镐,硬是在坚硬的土丘上把几十个竖井打成了。&大松动控制爆破&准备就绪,蒋才兴下达起爆命令,32吨炸药分三次起爆,土丘仿佛像条巨蟒,从地上拱起,浓浓的黄尘翻滚着卷向天空,松动&扬弃&土石方12万立方米,路堑边坡一次成型。这一次大爆破将工期提前了4个月。&  驻地突然起火,大家跑进办公室和仓库,抢救出一件件贵重物品。技术员刘凤祥冒着房倒屋塌的危险,在火海中抢出技术室里重要的仪器和大部分图纸,而自己的出国服装、衣物全部化为灰烬&  1972年9月下旬一个周末的深夜,突击抢攻大桥最后一个水中墩后,劳累一天的工人们换班下岗,回到营地倒头便睡。凌晨l时30分,驻地突然起火,睡梦中的工人们被惊醒,一个个冲出草房。工人们为防炎炎烈日的炙烤而辛辛苦苦在房顶铺的半米厚的野草,几分钟便化为灰烬。熊熊烈火中,干部、工人们来不及思考,跑进办公室和仓库,抢救出一件件贵重物品。技术员刘凤祥冒着房倒屋塌的危险,在火海中出出进进,抢出技术室里重要的仪器和大部分图纸,而自己的出国服装、衣物全部化为灰烬。停在屋外的一辆黄河吊车和两辆解放大卡车,轮胎经大火烘烤散发出刺鼻的胶臭,在油箱快要爆炸的危急关头,司机王义元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驾驶室,将车开出危险区。就这样,援外工作者在短短3个月就完成全部墩台基础的施工。&  1973年6月,是殷国良出国援外的第三年。国内的孩子高烧,上吐下泻,正打点滴,妻子的心像被万箭穿伤,多想亲人相伴啊。可她哪里知道,丈夫此时在大洋彼岸因脑出血正在弥留之际。殷国良记得,离家那天,5岁女儿一个劲地缠着他:&爸爸,你走了,什么时候回来?&妻子的眼里晃动着一汪泪潮:&国良,到了国外,要保重身体,要照顾好自己&&&他吃力地拉着四分队教导员孙同佳的手说:&我没有完成任务,回不去了,我还有点钱,麻烦你回国帮我买架照相机交给我妻子做个纪念吧&&&第二天,殷国良闭上了双眼,永远长眠在非洲大地上。&  1973年8月,晨曦染红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边境小镇&&纳孔德,广场上彩旗飘舞,路基边鼓声喧天。妇女背着小孩,小姑娘挽着老人,教师领着学生,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坦、赞两国人民穿着节日盛装,庆祝坦赞铁路在坦桑尼亚境内全线通车,铺轨进入赞比亚。高大的铺轨机伸展着它那钢铁巨臂,吊着一节节轨排,沿着刚修好的路基向前挺进。一根根灰白色的水泥轨枕,似巨大的钢琴键盘,日夜弹奏着中、坦、赞三国铁路建设者团结战斗的友谊颂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抚摸着钢轨,满怀激情地说:&坦赞铁路是友谊之路,毛泽东主席和尼雷尔总统是坦赞铁路的灯塔。&1976年,坦赞铁路全线顺利完成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工作,整个建设只用了5年零8个月。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高峰期间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Copyright huoche.net
闽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迁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