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自行车发明人的

麻将到底是谁发明的?
麻将起源于何时呢?有人认为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由大将韩信发明,也有人认为是明朝万厉年间的郑和发明,可是这些都没有史料记载,大家众说纷纭的时候,人家宁波建了一家麻将博物馆,说麻将的发明人是宁波人陈鱼门。陈鱼门?何许人也,名政钥,号仰楼。宁波人。年少时便聪明出众。曾经跟随杨启堂先生学习英文。道光二十九年选拔为贡生,后来因有功升任内阁中书。
三品官衔。陈鱼门交友甚广,精通纸牌。同时也深感纸牌许多不便处,在同治三年把纸牌改为竹骨材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一共一百零八张,改“红花”为绿色的“发”,把“白花”改为“白板”,“老千”改为“红中”,命名为“三箭”,每样四张。同时增加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风,每样也是四张。由此形成当时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张一副的麻将牌。不管是真是假,这麻将博物馆里的麻将可真不老少,看照片吧!
竹子做的麻将
水浒108单将,不用看水浒传了,每天打麻将,这些人都记住了
美国麻将,原来他们也打,条子,筒子 ,万子就用阿拉伯数字,东风E(EAST)明白了
乍看是圆形的,其实外围是方形的,这副老贵了,用贝壳做的
一键转帖:百度百科上列举的特斯拉发明,真正的发明人到底是谁?
百度百科上的资料列举了斯特拉的发明,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百度百科也不能说是权威,也都是网友粘贴的而已),我对这些发明逐项去查询,想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斯特拉的发明。因为真是他的发明,那他就是神。如不全是,就说明有些东西我们不能盲目的去信。
百度百科列举发明:
1882年,他继爱迪生
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并创立了多相电力传输技术。 1895年,他替美国尼加拉瓜发电站制造发电机组,致使该发电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电站之一。 1897年,他使马可尼的无线电通信理论成为现实。 1898年,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无线电遥控船,无线电遥控技术取得专利(美国专利号#613.809)。 1899年,他发明了X光(X-Ray)摄影技术。其他发明包括: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灯管、飞弹导航、星球防御系统等。
对以上各项逐一查询
1、交流发电机:没有问题,就是特斯拉的发明,光这一项就足以名垂千古。
2、无线电技术:确实是有争议。当初上学的时候历史书就写了马可尼,查询后的结果是(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汤玛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
很有意味,呵呵,看来科学也是被金钱所主导的。
3、X光(X-Ray)摄影技术:以前的资料查不到,出现的连接来源都是CCAV10的这个节目和百度百科的文字
4、雷达:如你问雷达是谁发明的?在芬克的雷达机械中说,“雷达的发明,不能专归于某一位科学家,乃是许多无线电学工程师努力研究,加以调准而成。”
还有一条答案是沃特森。
雷达的历史:
1842年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1864年马克斯威尔(James Clerk Maxwell)推导出可计算电磁波特性的公式。
  1886年赫兹(Heinerich Hertz)展开研究无线电波的一系列实验。
  1888年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1897年汤普森(JJ Thompson)展开对真空管内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4年侯斯美尔(Christian Hülsmeyer)发明电动镜(telemobiloscope),是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1906年德弗瑞斯特(De Forest Lee)发明真空三极管,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放大信号的主动电子元件。
  1916年马可尼( Marconi)和富兰克林(Franklin)开始研究短波信号反射。
  1917年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成功设计雷暴定位装置。
  1922年马可尼在美国电气及无线电工程师学会(American Institutes of Electrical and Radio Engineers)发表演说,题目是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角雷达。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ionosphere)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
15:46 回复
58.244.45.* 2楼
  1925年贝尔德(John L. Baird)发明机动式电视(现代电视的前身)。
  1925年伯烈特(Gregory Breit)与杜武(Merle Antony Tuve)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法国古顿研制出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的障敖寻器,可以在雾天或黑夜发现其他船只。这是雷达和平利用的开始。
  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马可尼公司替英国加建20个链向雷达站。
  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AF试验成功。
  1937年瓦里安兄弟(Russell and Sigurd Varian)研制成高功率微波振荡器,又称速调管(klystron)。
  1939年布特(Henry Boot)与兰特尔(John T. Randall)发明电子管,又称共振穴磁控管(resonant-cavity magnetron )。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前者用来截取德国的无线电通讯,而后者则用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轰炸机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里面没提到特斯拉。
5、传真机:
传真技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诞生,比电话发明还要早三十年。它是由一位名叫亚历山大.贝恩的英国发明家于1843年发明的。但是,传真通信是在电信领域里发展比较缓慢的技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成熟起来
 1850年,又有一位英国的发明家,名叫弗.贝克卡尔,他把传真机的结构作很大的改进,他采用“滚筒和丝杆”装置代替了时钟和钟摆的结构。
日,法国的一位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众目暌暌之下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192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研究所研制出高质量的相片传真机。1926年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同年还与英国开放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此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都开放了相片传真业务,从此相片传真被广泛用于新闻通讯社传送新闻照片,随后扩展到军事、公安医疗等部门,用来传送军事照片、地图、罪犯照片、指纹、X光照片等。
最早彩色传真记录的图片刊登在《贝尔系统技术报导》1925年4月的卷首插图上。这幅图片实际上是用滤色镜按红、绿、蓝顺序三种颜色分三次独立传送的,然后再重叠合成。
这里面提到了X光照相的事,要是按着这条线索来看,X光照相和爱德华?贝兰的关系好像更大。
6、真空管:
1957年(德福雷斯特,真空管发明者、被尊为「收音机之父」.
爱迪生最先宣布发现了爱迪生效应,后经J.弗莱明研究,于1904年转化为二极整流电子管。1906年,德福雷斯特又加进一个极,即栅极,从而使该元件成为三极管(三个电极),而不是二极管了。
15:46 回复
58.244.45.* 3楼
1923年,德福雷斯特用他的第一部有声活动影片作了示范表现,接着,不到五年,“有声电影”开始盛行起来了。 德福富斯特因为发明了三极管,所以有的时候也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有点意思,他是改进真空管,变成三极管,但是一级管没提到是谁发明的。
7、霓虹灯管:
霓虹灯的发明者――乔治?克劳德(1910) 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发现了充氖气玻璃管中的放电现象,从而导致了霓虹灯的发明。第一支霓虹灯管于1910年问世。20年代末,克劳德还想用海水来发电,但未能成功。
8、收音机:
其实,关于收音机的发明者是有所争论的;有人说是波帕夫,有人说是马可尼.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俄罗斯物理学家,1859年出生於俄罗斯,是一位牧师的儿子;从1885年开始投入心力,踏随着前人马克斯威尔及赫尔兹的脚步,研究无线电通讯。并在日的一场演讲中,公开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后成功发射及接收了无线电讯号的研究结果。1901年起,担任圣彼德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发明收音机的人,但是或许因为他是一位学者,太过专心於学术的研究,并没有让收音机的发明广为世人所知;也或许是因为波波夫的发明被俄罗斯海军认为是军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机密,不对外公布。相反地,马可尼却非常地有商业头脑,据说,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机工厂并获得专利权,但是有人批评他制造的收音机,只是结合了其他人的发明――赫尔兹(Hertz)的线圈天线、洛治(Lodge)的调谐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尔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不可否认,他在无线电设备的实际应用方面贡献突出。
但是没提到特斯拉
还有最后提到的特斯拉线圈的那个免费无线发电。我真觉得真个东西不太真实,要是真有这东西。美国能拦,日本不还得用么,就算日本也控制了,德国不还得用么,就算德国控制了,当时毛时代中国一穷二白,要是有这么好的发电技术,中国能不用?
光是想想在车里装一个电容接收器,那电车连充电都不用,直接自由自在满街跑。用得着世界各国还去搞核电站???
经过上面的查询,8项发明只能确定交流电确实是特斯拉发明。而无线电还有马可尼插一腿,剩下6个发明都和特斯拉不太搭边。
其实我也希望特斯拉真像现在流传的这样神奇。但是我对于CCAV的求实求真能力实在是怀疑。而对于他们的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能力很是信任。所以希望大家能冷静点看待吧。
因为我上面那些资料也都是在网上找的,正确性与否也不清楚(都是过去翻译的外国文献,至于是不是在翻译前特斯拉已经背除名,而我们被外国文献误导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也希望大家能找些确实的资料。能让大家综合冷静的去看待这个人――特斯拉。
最后PS:关于特斯拉的所有文字都是发生在CCAV10节目之后。所以还请大家冷静求实的去看待。自己多去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15:46 回复
116.24.39.* 4楼
LZ很理智, 看到这个贴吧里面很多小屁孩见风就是雨。 哭天喊地的拜大神 。 看到科学界的人物,请像LZ一样拿出理智科学的精神, 这样拜神也是对特斯拉的侮辱。
12:24 回复
都是过去翻译的外国文献,至于是不是在翻译前特斯拉已经背除名,而我们被外国文献误导也不是很清楚
20:47 回复
125.76.215.* 6楼
13:05 回复
222.90.228.* 7楼
最后PS:关于特斯拉的所有文字都是发生在CCAV10节目之后。所以还请大家冷静求实的去看待。自己多去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这个错了。可以看看wiji百科,那个除了时事政治一般都较为可信,而且昨天7.10goole为了纪念他专门换了图标
nvdiea也已特斯拉命名他的gpu。这些本来都是外国的资料,cctv10也是重外国引进的资料
09:07 回复
222.90.228.* 8楼
科学技术年表大全 发表评论(0)
.cn/index.php?doc-view-114123
爱迪生发明了镍铁电池。
特斯拉阐述了雷达原理。
马可尼申请无线电调谐回路专利,建立了第一座大功率无线电台;他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次年获得成功
09:27 回复
222.90.228.* 9楼
特斯拉变压器,特斯拉涡轮泵这些都可以查到
10:10 回复
222.90.228.* 10楼
七个认知陷阱
为什么发明交流电的人不是爱迪生
看看这位作者简介
克里?肖尔:?牛津大学当代历史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奥林战略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国家安全事务学的副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侧面印证特斯拉的事迹,只能说是国外造神。与cctv10无关
10:22 回复
222.90.228.* 11楼
1887年四月, Tesla 开始利用他自己的单节真空管(single node vacuum tubes,与他的专利 #514,170类似)研究后来被称为X-射线东西。该设备不同于没有目标电极其他的早期X射线管。这种设备产生的现象在现代术语中叫做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或braking radiation)。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设备以场致电子发射和热发射相结合的方式从单电极发射电子;一旦电子被释放,在电极处于特斯拉线圈高压振荡输出的负峰值期间,电子会受到电极附近的强电场的剧烈排斥;当电子撞击玻璃容器时,就会产生X射线。特斯拉也会使用Geissler管。1892年,特斯拉开始注意皮肤损伤(skin damage),后来伦琴确定为X-射线效应。
12:31 回复
了儿还不请安
历史的真相后人永远无法得知。。
我们并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对与错其实完全都是胜利者和既得利益者在书写。
15:15 回复
我是看MYTHBUSTER的泰斯拉地震机才知道他的
19:57 回复
09:02 回复
60.186.176.* 15楼
不过你看下这些发明的时间大多数都是特斯拉鼎盛时期190几年中。。。。
19:39 回复
220.166.97.* 16楼
以为别人被忽悠,可能自己被忽悠,以为自己很理智,可能自己很愚蠢,LZ说以事实为根据,那LZ的所说事实确定是事实吗?连事实都不能确定是事实,那LZ还怎样以事实为根据,除非LZ回到了那个时代,拿些资料回来证明,只有100来年的时间,离我们那么近,但我们却不知道真相,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被除名了,但相信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我们在等待。。。
我们崇拜他,不仅是他的发明,我们真正崇拜的是他的人格,他的人道主义,都已超越他那个时代太多,如果和爱迪生比,爱迪生是人,那尼古拉.特斯拉就是神,爱迪生能理解他的人本吗?不能,爱迪生没能摆脱时代的桎梏,嫉妒与自私的人类本性,而尼古拉.特斯拉则摆脱了人类的特性,他是拥有肉身的神,
22:43 回复
121.205.58.* 17楼
什么才算发明?是阐述原理?还是制造出的人?
如果尼古拉?特斯拉阐述了原理算不算他的发明呢?
尼古拉?特斯拉被极端打压!一个证据就是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足以名垂千古的交流发电机但却不被人熟知!
人,为了利益篡改历史极有可能的事情。
你所查到的资料,他们的发明,完全有可能是个骗局!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令人万千相信的事情!
历史,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没有什么可令人相信的!
我们崇拜尼古拉?特斯拉,并不单单局限于他的发明。
11:46 回复
119.182.185.* 18楼
美国国防电子简史
电子工业作为独立的工业部门,是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但在此之前,一些无线电元件早已陆续问世。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特斯拉研究过早期的无线电遥控和通信问题。他注意到了金属物体反射电磁波的现象。1900年特斯拉较详细地说明了电磁波发射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现代雷达的基础。美国另一位科学家福斯特,对无线电也很有研究,1902年用高频发射机首次发射出等幅无线电报,1906年又进行了最早的无线电广播试验。1914年,他成功地利用发射出的电磁波碰到物体后反射的回波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距离,这就是雷达的原理。
191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成立,它将原属马可尼、贝尔电话、通用电气、西屋电气和阿姆斯特朗等公司的有关电子管和无线电元件的专利集中起来加以利用,促进了电子管和无线电元件工业的发展。年,生产整套收音机的专业工厂日益增多。一个独立的电子体系在美国初步形成。
电子工业作为一门新兴工业很快受到军事部门的重视。在美国电子工业发展过程中,军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军事电子工业在整个军事工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年间, 电真空管和其它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等在理论、应用和制造方面均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利用无线电通信。与此同时,无线电广播在全美迅速兴起。美国市场销售收音机始于1920年。据统计,1922年共销售收音机10万台,电子管100万只。1924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MA),即后来的电子工业协会(EIA)。据统计,年,无线电厂商达750家之多。
此后,无线电工业出现过剩,1934年仅有40家无线电制造商继续营业。缺乏全国技术标准成为当时最大的问题。无线电制造商协会曾为标准化工作作出过最大贡献。1930年前后,美国电子科学家斯比奇发明电磁波探测器,即雷达的雏形,斯比奇的技术发明引起美国军方的极大兴趣,美国军方用重金购买了斯比特的发明。在此基础上,1937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需要,迫使美国的无线电工业由民转军,生产军用通信、探测、侦察、干扰、对抗和制导设备。1944年,美国无线电和雷达工业的产值达45亿美元,为1941年的19倍。同时,还出现了声纳、电子测试和测量仪表、飞机控制设备以及大型计算器等先进的电子设备。
战争结束后,战时雇佣的56万名职工被大批裁员。军用电子产品的产值随之急剧下降,1947年下降到17.5亿美元, 比1944年下降了60%。
然而,战时开展的研究开发工作,战后便得到了应用,这对军事电子工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46年美国为军事目的试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贝尔实验室肖克莱、巴丁、布拉坦三人共同研究的晶体管于1947年12月问世。新一代电子器件的问世把军事电子工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3.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前后
朝鲜战争爆发于5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大量采购军用电子产品,采购额从1950年的207亿美元增加到1953年的651亿美元,增长了210%。电子工业再次出现生机。1952年电子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达到57%。随着战争的结束,订货减少,电子工业的产量急剧下降。1959年,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同年更先进的集成电路问世,并于1962年批量投产。由于军事设备中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大从而促进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大发展。
60年代初期,越南战争爆发。由于战争需要,美国的电子工业再次复苏。1965年电子工业增长率达到15%。到1972年随着战争的结束,电子工业也再度萧条。
16:33 回复
119.182.185.* 19楼
4.里根总统执政前后
1981年里根总统执政以来,决定&重建美国军事实力&,力图保持和加强对苏联的战略优势。他于1980年提出了&再工业化&和&美国复兴计划&,1984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推行&开拓高边疆&和执行&星球大战&计划。在&星球大战&计划中,32个研究项目就有17个是属于电子领域或与电子技术密切相关,98个课题中有51个与电子技术相关。从1983年~2010年的整个研究计划,总预算达10000亿美元,而用于电子方面的费用达到了6600亿美元,其中1984年~1989年就有147亿美元用于电子技术研究,占整个研究预算的68%。
美军深刻地意识到电子工业对发展国防的意义,当时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的R.M.戴维斯的一篇题为&&电子优势的必要性&&的讲话中就提到:&从直接意义上说,美国的军事优势决定于美国在电子学方面保持不可压倒的技术优势的能力&。美国国防部1980年财政计划中认为有6项技术能使军队发生革命性的进展,其中3项属于电子学领域。美国国防远景规划局确认了11项关键技术,其中9项属于电子学范畴。
在此期间,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作为电子工业基础的集成电路工业。70年代初开始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到70年代末,美国半导体器件年销售额已达60多亿美元。在此基础上,美国又着手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美国军界于1979年开始实施为期6年的&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目前微处理器(一种高集成度芯片)已风靡全球,被普遍应用于各种武器系统。
微电子学已成为先进的军用系统的关键。在发展集成电路方面,仅1982年度美国国防部的投资就超过2亿美元,民间企业总共投资约10亿美元。在开发计算机方面,政府和民间企业1982年度投资44亿美元,其中国防部投资2.5亿美元。在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中,国防部投资3亿美元。直接投资仅仅是一方面,军事部门对电子工业产品的采购所带来的市场的吸引力比直接投资更重要。1981年国防部用于购买电子设备的费用较1980年增长了17%,主要用于战略导弹和空间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及军用飞机。1981年美国政府各机构花在电子设备上的费用为253亿美元,其中军用部分占233亿,比1980年增长22亿美元。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电器件、超导和其它先进技术的出现,军事电子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鉴于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上军方起着重大作用,美国国家安全局设立了一个新的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用于研制比当时快10-100倍的并行处理机。国防部也拨款20亿美元用于发展军用半导体。1988年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把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第6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研究。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研究领域,国防部也把它作为近期国防研究的重点项目。
(5)布什总统执政及海湾战争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美国政府预算赤字的不断加大和美苏裁军呼声的影响,美国的国防预算连年下降,用于电子的各项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尽管如此,国防电子预算在美国国防预算中的比重仍在缓缓提高,电子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鉴定(RDT&E)费用约占美国国防RDT&E的50%左右。
日本在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工业方面已跃居世界霸主地位。而美国半导体工业持续衰落并对日本产生严重依赖。日本由于有引人注目的先进生产技术,其半导体工业已达到了无以匹敌的先进水平。美国的武器系统很大部分要靠日本提供芯片。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武器系统几乎出现关键芯片供应危机,足以证明美国半导体工业对日本的极大依靠。具体来说,日本的一些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尖端武器中。在美国的激光制导导弹中,80%使用了日本电气等200多家日本公司的产品。战争中首次使用的&爱国者&导弹也装有日本的零件。
16:33 回复
119.182.185.* 21楼
再次,政府还从实施基础设施计划、职工培训及改革税务和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来促进科技发展,并加强商务部所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商用技术开发的指导作用,另外还把全国数据超高速公路计划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为了支持克林顿政府科技政策中的这一重大举措,美国国会已通过一项法案,法案规定在今后5年内拨款20亿美元。
2.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和关键技术
(1)加速高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美国国防部认为,虽然冷战结束后不会有任何国家能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但是在世界舞台上仍有许多重大的不稳定因素。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加速高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关键。
1992年美国国防部相继公布了&国防部科学和技术战略&和&关键技术计划&两份报告。两份报告表明,国防部新的科学和技术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推进电子产品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保持美军的优势地位。其战略核心是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确保美军的武器优势。
这两份报告列出了基础研究;探索性研究与开发;预研开发三类研究。国防部科技战略确定了直至2000年间的投资重点,技术的演示具体目标。
国防部的11项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传感器,软件,通信设备联网,电子设备,环境效应,材料与工艺,能量存储,推进与能量转换,设计自动化,人和系统接口。
表01 国防部11项关键技术说明(1992年)
技术领域 说明
计算机 通过改进硬件、结构设计、联网方法和计算方法,使高性能计算系统及其软 件操作系统以数量级提高计算和通信能力。
软件 便于及时产生、维护和加强提供经济实用和可靠应用软件的工具和技术,包 括分布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
传感器 有源传感器(具有发射体,如雷达和声纳),无源传感器(热成像器,轻型 电视和红外寻找和跟踪系统),联合信号图像处理。
通信设联网 及时、可靠和安全地生成信息并在世界范围内发布信息,把创办者的联网 共享通信媒体、公共硬件和应用软件应用到国防用户,支持联网服务任务 计划、模拟、演习和实施。
电子设备 高速计算机、数据存储组件、通信系统、先进传感器、信息处理、雷达、 成像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所需的超小型(毫微尺寸)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以及 电子组件及光子器件。
环境效应 研究、模型化和模拟自然或人造大气、海洋、地球和宇宙环境效应,包括 武器系统与其工作媒介及人为现象。
材料和工艺 开发改进结构、高温发动机、图象压缩及电子产品用的人造材料(复合材 料、电子材料和纤维光学及灵巧材料),及人造材料应用所需的合成和工 艺。
能量存储 电能或化学能的安全、密集存储,包括军事系统用的能源材料。
推进与能量转换 把已存储的能量有效地转换成有用形式的能量,以作为飞机涡轮发动 机和超声系统的高效燃料。
设计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并行工程,模拟,建模,包括流体动力计算方面,电磁 学,先进结构,结构动力学及其它自动设计方法。
人-机系统接口 数据的机器综合和解译及便于操作人员理解的一定表示形式,显示器 在计算设备中模拟的人工智能,模拟和合成环境。
资料来源:& & Oct.,1992
(2)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克林顿科技发展战略一项重大转移是军转民,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在一份题为&&技术--经济增长的动力&&竞选文件中,克林顿明确提出这样的战略思想,他说,&美国不能依靠来自军方的涓涓细流的技术。当今推动高技术进步的动力是民用工业,而不是军用工业。只有通过加强我们的民用技术基础,我们才能解决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这两个孪生问题。&克林顿明确提出,改变政府优先研究项目的重点,从军事转向民用,以高技术研究和电子基础设施支持美国工业。
16:33 回复
119.182.185.* 22楼
克林顿总统正下决心改变过去重军轻民的惯例,采取以下措施:
A 联邦研究经费从军用转向民用
克林顿总统决定增加对光电子、新材料和其它关键技术的资助。目前军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经费的60%,今后预计军用和民用研究与开发经费各占50%。这意味着,将把美国国防部每年760亿美元的科研预算的10%,即76亿美元转移到民用研究方面。从此, 美国政府和工业界为非国防研究开发提供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百分率赶上德国和日本,即由从前的2.5%上升到3.0%。
日,克林顿总统宣布了对军转民项目的首次拨款,不仅为国防军事技术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处于低谷的军工企业增加了就业机会。1993年3月,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由国防部牵头的&军转民技术再投资计划&(TRP),该计划的中心是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开发来促进经济增长。计划提出后,政府设了热线电话接待申请者,到目前为止申请项目已有2800项,要求投入资金额达85亿美元。
政府又于1993年12月再宣布一批项目的拨款。专家估计这次军转民拨款数额为3.33亿美元。 B.国防实验室转向民用技术开发
克林顿政府责令全国726个主要从事军事研究的联邦实验室将现有预算的10%~20%用于与工业界合资兴办的民用企业。在3~5年内将国防部和能源部的各实验室调整到满足民用需求上来。在克林顿的硅谷之行中,他再次保证要重新分配政府的研究资金,以帮助民用工业利用高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将改变技术研究方向,转移冷战时期主要集中于防御领域的发展目标,把研究与开发的重点从制造军备转向促进具有更广泛基础的、具有商用价值的民用技术。
C.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更名及技术再投资计划
国防部决定把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国防二字去掉,改称&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RPA仍归国防部领导,其目的是使它能在民用技术开发上发挥积极作用。其工作重点放在新兴的工业领域,如工业机器人、高速计算机和环境技术,以促进工业创新,鼓励节约能源,并用减税和联邦政府采购等办法加强废物回收。高级研究计划局将重点实施先进技术计划(ATP)和技术再投资计划(TRP)。
*关于技术再投资计划(TRP)
为了促进军转民工作,克林顿总统决定国防部牵头实施技术再投资计划。1993年9月末,高级研究计划局决定提供4.72亿美元,以促进该计划开始起动,这笔经费将促进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如三维硅技术、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符合环境要求的PC机制造计划。
白宫和高级研究计划局掌握着TRP计划的细节并监督计划实施。许多从事热门技术的公司、联邦实验室及工艺联合体提出了实现该计划的建议,提交建议的主要公司集体有:
l由IRVINE传感器公司(ISC)组成的三维硅技术联盟。它要求加快实现由ARPA资助开发的半导体芯片叠层技术商品化。参加该联盟的成员包括:IBM公司、CAL TECH的喷气发动机实验室、微半导体公司、TANNER研究公司、罗盘设计自动化公司、加州大学以及加州。
l 由CONTROLEX公司和GORCA系统公司共同组建了加利福尼亚集团。它计划联合开发商用和军用的的大规模(1000MB)固体非易失性存储器。它要求ARPA提供150万美元经费。
参加该集团的包括陆军研究实验室、海军空战中心、空军飞利浦实验室、弹道防御组织及休斯技术中心。
l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公司(MMC)以及由12家公司、几所大学、三个国立实验室和5个电子产品贸易联合会组成一个联盟。它要求ARPA为其一年计划提供2000万美元,旨在开发符合环境意识的电子产品制造基础结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电子工业在生产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电子产品领域拥有世界竞争力。
16:33 回复
119.182.185.* 23楼
军转民计划也吸收了许多军事承包商参加,例如联合技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波音公司、IBM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参加了TRP计划中的30个项目。
美国国防部也明确提出要把国防技术投资面向军事应用,但多数技术必须能在商业上应用。这种战略为军工生产厂商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国防部正在减少武器采购,但仍需保持一个对突发性军事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适用的国防工业基础。
国防部新的高技术采购政策是努力向商用技术和产品转移。军事战略技术委员会将大力支持军事研究开发向商用技术转移,并由国家研究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商用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未来部队用的设备大部分是由商用零件构成,并利用商用设备设计和生产的。在危机时期将调动基础工业,要求部队学会充分利用商业生产能力。
为了指导资源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国防部加强对具有国家规模的军工企业实施管理。国防部要求军工企业促进民用研究开发,并倡导军事专家转向最新的民用技术,全方位推进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要求军工企业在军事经费紧缩和裁员的&最困难的过渡时期&,选择适应90年代的生存战略。在加强军用产品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利用军事领域开发的技术优势夺取新的商业市场,使军工企业成为美军电子技术装备的坚实后盾和具有商业竞争力的新兴电子产品供应商。
(3)控制国防关键技术出口
在技术转让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刻,出口控制倡议得到了美国国会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出口控制倡议的目的是总统控制国防关键技术;同时允许美国工业界利用军用技术,因为军用技术正在从军用市场转向民用市场。
技术转让趋势和出口控制倡议也反映出来自政府和工业界的压力,它们要求为高技术工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以便把技术业务转变为商业业务并保持美国技术的优势。
国防部国防分析研究院于1992年拟定了国防关键技术清单(MCTL),后经国防采购副部长办公室修改,于1993年6月公布了作为出口控制准则的国防关键技术清单。这是美国军转民战略转移过程中新的里程碑。通信和电子技术在国防清单中占有突出地位。
尽管苏联解体,但美国政府认为仍有必要控制关键技术外流,因为这些技术有可能被敌对势力用于军事应用。国防部制订新国防关键技术清单的目的是,保护关键技术和产品,同时取消对非关键技术和产品的限制。该清单作为出口控制的准则,包括15项关键技术,其中涉及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有6 项:
(1)电子技术
在这类技术中的重点是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器件;声波器件;超导电子器件;通用电子设备,如记录器和频率合成器;通用测试设备。这些设备的重要军事应用包括反弹道导弹防御监视和武器系统;反潜战监视系统和实时传感器处理和先进电子战系统。
(2)计算机技术
已选出计算机领域受限制的技术清单包括高性能计算、动态训练和模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言处理系统、磁盘存储器、可擦光存储器、图形处理器和可视耦合系统等应用中的关键系统、设备、组件和元件。
(3)电信技术
国防关键技术清单对电磁传输信息用的各种通信设备出口加以限制,例如卫星用的设备、数字蜂窝无线电系统、同步数字分级结构和同步光学网络技术、技术协议规定的激光技术以及利用可展开天线和星上信号处理的通信卫星。
通信网络管理和控制以及C3 I系统的出口也受限制,集中网络控制技术、综合C3 I系统设备、C3 I系统用的专用组件、分组件、元件、模块和集成电路元件都在限制之列。
16:33 回复
119.182.185.* 24楼
(4)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
重要的空军、海军、航天平台和地面声学系统,关键性传感器、摄像机、电子战系统、磁强计、磁性倾斜计、重力仪、重力倾斜计以及雷达技术都在关键技术清单之列。
(5)导航、制导和飞行器控制
惯性导航系统和有关元件;无线电导航;测向和地图制导;重要的军用飞行器和飞行控制技术均被列入控制清单。
被列入控制清单中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聚合材料、合成液体、液态和固态润滑剂、电磁辐射吸收器材料、磁性金属以及超导体。
(7)工业生产
工业过程、系统和工厂自动化,衬底设备涂敷和表面修整,微机械装置等属于国防关键技术清单之列。
(8)船用系统
船用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能减少声特性、雷达、尾迹、磁的目视特性的技术。
其它项分别为:推进系统和车载系统技术;激光器、光学器件和电源系统;定向能和功能系统:军需设备和高能材料;化学和生物系统;抗破坏能力和防护设施;核有关技术。
规模布局: 规模和布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电子工业已初步形成一个产品丰富、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的主导工业,在美国经济和国防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80年代初任国防部副部长的R.M.戴维斯所说的:&很明显电子技术是国防部和工业界合作的产物&。据报道,美国电子工业的销售值在本国的诸工业中已跃居第一位。1986年西方世界电子工业总产值为4466.24亿美元,其中美国为2132.81亿美元,约占西方世界电子工业总产值的47.8%。1996年美国电子工业总产值为4074.64亿美元, 比1995年增长了17%(世界范围的增长率约为7.50%), 比10年前的1986年增长了91%, 几乎翻一番 。
美国电子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居世界首位, 据1987年1月统计,全国共有电子工业企业18832家。其中计算机公司4109家,工业控制设备公司1258家,收音机与电视机公司658家,电信公司847家,无线电与通信设备公司4039家,电子管公司196家,半导体公司2104家,电子元件公司5621家。在这些电子企业中,国防电子产品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00多家。其中,国防电子产品收入占总收入90%以上的公司有19家。
美国的电子工业厂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加利福尼亚、纽约、伊利诺斯、新泽西、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印第安纳等7个州比较集中。电子工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有芝加哥、洛杉矶、纽约、费城、纽瓦克、巴尔的摩、印第安纳波利斯等。此外,有两个集中地引人注目:东海岸的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和西海岸旧金山的萨尼维尔地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所在地),前者以国防电子产品为主,后者则以集成电路著称,即闻名遐尔的硅谷。
1986年美国电子工业从业人数为177.63万人。年电子工业的职工人数增长了10.9%。1997年从业人数为183.55万人, 1994年~1997年的4年间电子工业从业人数增长了7.5%。由于目前还没有有关国防电子工业从业人数的单独统计资料,所以只能借仅有的国防通信产品的从业情况窥视整个行业的端倪。国防通信产品从业人数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逐年递减, 尤其是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防采购经费日益减少、国防工业不断萎缩迫使军工企业不断裁员的原因。
80年代中期美国电子工业产值在2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国防电子产品的销售额约占产值的27%。 美国政府是本国电子产品的最大买主,所购电子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军事。因此,对电子工业来说,政府开支和军事预算的消减就意味着与政府部门的贸易减少。如1988年的国防电子设备预算为455亿美元,比前一年下降5.6%。 90年代中期的电子工业产值约为4000亿美元,1993年到1997年间,国防通信产品产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8%。其产值在94年有较大下降后便逐年缓慢增长,到1997年已接近94年的水平。
16:33 回复
119.182.185.* 25楼
结构体制: 结构和体制:
美国国防电子工业主要包括军工生产和军事科研两部分,生产部门是各国防电子企业;科研部门则有政府部门(主要是国防部、能源部和国家宇航局)的研究单位、有关大学、企业的研究所和独立研究机构。它们构成了美国国防电子工业的基础。
(一)国防电子工业的构成
1.国防电子企业
美国国防电子企业有国营、国有私营和私营三类。其中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这类企业基本上军品和民品兼营,纯粹的国防电子企业屈指可数。据1986年的资料统计,在美国最大的100家军用电子企业中,只有10多家是纯军工企业;还有8家企业的军用电子产品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90%以上,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中小电子企业;大型电子企业或大型国防工业企业都是部分经营军用电子产品的。
根据1998年的资料统计,在1997年度世界国防工业公司前100家中,美国有48家军工企业,其中从事国防电子产品研制与生产的有28家,占美国的58%;若再加上从事军事通信产品生产和计算机服务的5家公司,共计33家,占68%。国防电子公司的数量如此之多,说明国防电子工业仍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国防部在整个国防采购、科研经费下降的情况下,依然确保国防电子技术经费的增长,因为先进的电子工业对国家经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电子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电子市场将不断改善、提高和翻新。
表02 1997年美国33家国防电子公司一览表
(单位:百万美元)
名次 国防百家 公司名称 国防产品营业额 总营业额 净利润 国防营业额所占 中的名次 比重
1 1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 2 波音公司
3 4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7 89.1%
4 5 雷声公司
5 8 TRW公司
6 9 通用动力公司 6 89.9%
7 10 联合技术公司
8 11 利顿工业公司 2 70.0%
9 17 联合信号公司
10 24 联合防御公司
11 25 科学应用国际公司 .8 37.2%
12 28 计算机科学公司 0.4 16.7%
13 29 ITT工业公司 7.1 108.1 12.5%
14 32 泰克公司
15 34 GTE公司 890
16 38 哈利斯公司 759
17 39 联盟技术系统公司 688
18 43 L-3通信公司 550 704 16.3 78.1%
19 53 朗讯科技公司 450 .7%
20 57 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420 1400 -- 30.0%
21 65 DynCorp? 360.1
22 66 电子数据系统公司? 358.8 .4%
23 67 爱尔比特系统公司 353.7 372.3 22.2 95.0%
24 70 罗克韦尔国际公司 339 .4%
25 70 Allegheny Teledyne公司333
26 73 Primex技术公司 322.6 490.8 10.6 65.7%
27 75 摩托罗拉公司 310.8
28 77 EG&G公司 295 .7 20.2%
29 86 维里戴恩公司? 257.0 271.4 9.8 94.7%
30 87 尼科尔研究公司? 252.0 380 0.5 66.3%
16:33 回复
119.182.185.* 26楼
31 94 尤尼塞斯公司? 211.8 ) 3.2%
32 95 硅图形公司 200.0 .4%
33 98 埃斯科电子公司 191.0 378.5 11.8 50.5%
34 100 霍尼韦尔公司 181.0 .3%
注: 带?为从事通信产品生产和计算机服务的公司 资料来源:美刊《国防新闻》,-26日
另外, 美刊&&电子商务&&也统计出了1997年美国国防电子企业前15家,这15家的军用电子产品年销售额都在3亿美元以上。这与1986年时的情况相比大相径庭,1986年美国前25家国防电子公司,其国防电子产品的年销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可见这个行业在最近10年内正在不断萎缩。国防电子工业相对集中在三个行业。这些大公司中有些是专业性很强的电子工业公司,比如以生产工业电子产品为主的霍尼韦尔公司,以生产工业电子产品和半导体产品为主的罗克韦尔公司和以生产无线通信、半导体和电子元件产品为主的摩托罗拉公司。它们分别是航空电子产品、军事仪器和军用通信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但大部分公司则属于综合性的国防工业公司。比如生产各类国防产品(涉及飞机、导弹、空间系统、国防电子产品、计算机服务、通信等领域)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飞机、国防电子产品和通信产品的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还有很少的一些公司属于以生产国防电子产品为主的公司,如雷声公司,这类产品在其总收入中几乎占一半,还有利顿工业公司(军舰、维护和改进只占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然而最典型的要算TRACOR公司,其国防电子产品占总收入的95%。
表03 1997年美国政府,国防和航空电子设备公司
(百万美元)
名次 公司 政府/国防电子营业额(A) 总营业额(B) A/B (%)
1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69 25.2%
2 雷声公司 73 47.9%
3 TRW公司 31 38.4%
4 诺斯诺普-格鲁门公司3 44.8%
5 利顿工业公司 9.1 67.3%
6 联合信号公司 72 14.6%
7 波音公司
8 霍尼韦尔公司 7.5 25%
9 罗克韦尔公司 3 22%
10 摩托罗拉公司 94 5%
11 TRACOR公司 5.7 95%
12 ITT工业公司 7.1 12.7%
13 HARRIS公司 511.8 3937 13%
14 联合技术公司 371.3 %
15 MAGNETEK公司 25.1 .1%
资料来源: & &,July 1997
2.国防电子科研机构
美国国防电子科研主要由大学、企业的研究所、独立研究机构以及三军的有关研究所承担。大学是国防部进行军事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都在大学进行。许多大学都为美国国防电子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
美国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研究所,如IBM在全世界就有48个实验室。这类研究单位主要进行产品开发,是美国军用电子产品研制的强大基地。
三军的研究单位主要进行与本军种有关的电子研究,如陆军的通信电子部,主要负责有关电子战、夜视、作战监视、目标截获、电子情报、敌我识别、自动数据处理、气象和电子辐射探测设备的研究。陆军还有通信研究发展局、航空电子研究与发展司令部。海军则有电子系统司令部、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海军电子实验中心、海军电信系统设计办公室等。空军有电子系统部、莱特航空电子实验室和其它一些电子研究部门。
16:33 回复
119.182.185.* 27楼
(二)国防电子工业结构特点 (含军民结合、多样化经营情况)
据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94年(EIA)预测,从1995年到2004年,国防部用于国防电子采购费的经费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研究开发经费保持稳定。未来10年美国国防电子的经费将维持在1995年的水平上,约370亿美元。到2004年,作战、维护、研究与开发的预算略有减少,但国防电子采购费的增长会对此有所补偿。从1994年到2004年,通信、航空电子设备、航天电子设备、舰艇电子设备的采购费将分别从38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从6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保持在18亿美元左右,从12亿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上述四种主要国防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测试评估(RDT&E)经费分别维持在70亿美元、90亿美元、32亿美元以及从20亿美元增加到25亿美元。
据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98年(EIA)预测,国防部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包括电子采购费和电子科研费)将在未来10年内不断增长。目前,国防预算中的22%用于电子产品;预计到2008年,24%的经费将用于电子产品。
EIA的这份10年国防预测中说,尽管国防总开支在未来10年将有所减少,但军事电子经费将有所增长。预测表明,国防总经费将从冷战后的2610亿美元降至2008年的2530亿美元。若计入通货膨胀因素,2008年的国防开支将达到3100亿美元(以1999年为定值美元计算)。
在此期间,电子含量将从1998年的57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17亿美元(以1999年为定值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0.8%。
据雷声系统公司的项目经理兼EIA负责国防电子预测的主要分析家Richard Wieland说,电子操作与维护(O&M)经费和采购经费中的增长将大大抵消电子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RDT&E)经费的微弱减少。电子O&M经费在未来10年内将从191亿美元增长到211亿美元。年,国防部用于电子采购的经费将从198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电子RDT&E经费将从187亿美元降至185亿美元。
这种情况与80年代冷战时期庞大的国防经费开支相比尽管有很大的差距,但现有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进程将推动国防电子经费的增长。具体说来就是电子工业在美国陆军的数字化计划、&美国国防LP M2A3布莱德里战车&以及通用动力公司的&M1A2阿布拉姆主战坦克&中存在着机遇。其它机遇还存在于&未来侦察系统&和&十字军骑士火炮系统&。美国空军有望成为电子工业的大宗客户,这是因为空军最高将领放弃了运输机采购计划,转而采购F-22战斗机。但是美国海军不如其它军种那样对电子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作为未来10年美国海军主要平台的航空母舰需要在核动力系统和金属船体的投资要大于舰载电子系统。
在总体平衡预算中起作用的一个因素是商业货架(COTS)技术,许多新平台及其升级计划都采用了这种技术。COTS技术可以降低开支,因而使某些计划的成本可以为军方所接受。武器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导致了电子含量的增加。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等计划不仅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和地面雷达,同时也需要尖端的导弹,从而使电子含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O&M方面,目前的趋势是:为了提高武器的可靠性和可保养性,军方将需要更多的电子测试设备。电子模拟和训练支出的增加也将大大推动COTS技术的发展。
对武器平台的分析中表明,未来10年飞机的电子含量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飞机电子含量将从目前的30%提高到2008年的40%。军舰和地面车辆的电子含量将继续保持着创历史记录的25%。导弹(尤其是智能弹药)的电子含量将从50%增加到60%。有史以来电子含量最高的武器系统是宇宙飞船(80%)和&黑&计划或特别行动计划(70%)。它们的电子含量在未来10年将继续保持稳定。
16:33 回复
119.182.185.* 28楼
尽管武器中的电子含量呈增长态势,但国防采购与科研的总经费与80年代的冷战时期相比已大幅度下降,这就给美国庞大的国防电子工业基础笼罩了一层阴影,从而使国防电子工业掀起了猛烈的购并浪潮。有些公司,甚至是世界驰名的大公司由于从国防部获得的订单急剧减少,被迫将国防电子业务部门卖掉。如西屋电气公司于1996年将其驰名的国防电子系统部卖给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于1997年将其拥有的休斯电子公司买给了雷声公司,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已于1998年收购了国防电子专业公司TRW。美国政府对此深感不安,因为过度的合并将造成军工市场上主承包商数量的急剧减少,从而将大大抑制市场竞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998年欲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合并,后来由于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极力阻挠才未实现。
另外,国防电子最普遍的趋势是采用商品现成设备以及开放式系统的工业标准。美国国会和国防部近年来大力支持两用技术项目,因而用于两用技术的经费逐年攀升。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由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管的技术再投资计划(TRP),此项计划对推进国防工业公司军转民有重大意义。随着国防部经费削减和部队兵力裁减,政府已难以维持多达31000多种军用规格和标准的产品。而国防部于1994年宣布的&采购改革计划&仅电子分系统一项当年就为联邦政府节省7亿美元开支。用商用标准取代军用规格和标准,完全符合美国政府推行的两用技术科技战略,以及依靠商业市场支持和加强国家工业基础的方针。
美国工业界对政府的这一方针表示欢迎。国防电子企业拥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完全有能力生产民用电子产品,而且发展两用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研究开发经费以及其他经营成本。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声公司已经把先进的军用技术用于民用航空交通管制系统,并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而且最新的发展趋势是美国大型国防电子公司正进军电信产品这一可带来高利润的民品市场,以弥补由美国政府(当然也有外国政府)对军品采购量减少而造成的损失。有理由认为,发展两用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为传统的国防电子公司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美国国防电子工业喜忧参半,对于保留在这一行业的每个公司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工业,而一些公司的淘汰出局也在所难免,这也许正是美国国防电子工业稳居世界王座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吧。
能力水平: 能力和水平:
1.军事通信系统
美国军事通信系统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军现今的通信系统依其作用、地位、功能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大抵分为两类:即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而按战争规模、范围来看,往往可分为世界性大战和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因此,也就产生了全球性通信及区域通信。
战略通信指处于国家级、用于战略指挥控制的通信,即为国家最高统帅部、各军兵种和战区指挥通信系统提供的长途固定通信系统。战术通信,也称战场通信或野战通信,指处于战术指挥的通信,即为军师以下指挥系统提供的近程机动通信系统。
区域通信一般指战区范围内的较高层次的战役级通信,旨在保障设施战区战役指挥,区域通信网是在战区内建立连接战区内军以上各级指挥所枢纽的固定通信网(或战略通信网)与野战通信网(战术通信网)相结合以及与各军兵种专用通信网相互联的综合通信网。
美军的战略通信网系统由国防通信系统(DCS)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MEECN)组成。如下表所示:
抗毁低频通信系统
地波应急通信网
其中DCS是基本战略通信网,它历经发展已演变到DCS-III。而MEECN则是专供美国当局在核战环境下与全球核部队的通信与指挥。
16:33 回复
119.182.185.* 29楼
2.指挥控制系统
美军长期以来一直由于享有最好的通信硬件而在各种战术和战略中获益。在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的C4I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互通、互联和互操作性很差,即所谓的烟囱式系统。战争中的一些教训使美国在战后决心采用开发式系统,利用商用技术和产品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比如B-ISDN、ATM)等,从分离的烟囱式系统向综合系统转变,放弃了孤立的开发方针,提出了建立更广泛的一体化、综合性、多媒体C4I系统的新概念,即DII。DII于1992年12月首次提出,是对国防部范围内的各个独立的信息管理进行综合,从而革新国防范围内的信息交换;为完成国防部的使命加强有效应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信息能力;有效减轻作战参谋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负担;使作战参谋人员能以最低限度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知识在全世界访问、共享和交换信息。DII向国防部用户和作战人员提供无缝、安全的信息系统。其中,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是DII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信息传输平台和网络增值业务,满足各军种的要求,这样就能对国家安全和国防需求作出反应,同时还能对其用户保持透明度,因此它是国防部最主要的全球通信网和信息传输网。
3.情报侦察系统
美国现代的情报侦察装备是自50年代与前苏联对抗的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 历经几次局部战争的考验及其以后的改进,再加上其雄厚的军费(近几年平均为2500亿美元)的支持,其技术水平和战争能力从总体上来说,在世界上应该说是遥遥领先的。美军的侦察装备从平台上来说,包括了航天侦察、航空侦察和地面侦察;从传感器来说,包括了雷达、红外、光学、磁、声等;从侦察领域来说,包括了目标情报侦察(亦称&部侦&)和信号情报侦察(亦称&技侦&)。在美国,承担情报侦察的部门,除了海陆空三军外,还有国防情报局等部门。美国情报界每年的耗费为270亿美元。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印度1998年5月的核试验后认为,外国政府由于熟知美国情报侦察的方法和能力,所以隐蔽自己活动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为此,美国国会在1999财年中的预算中,准备增加情报侦察方面的费用,开发新的技术,以解决印度所采用的欺骗技术,同时还包括使美军信号情报侦收能力的现代化等。
美军的航天侦察设备为军用侦察卫星(包括雷达成象卫星、光学成象卫星、信号情报侦察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航空侦察设备为&U-2&侦察飞机,E-8侦察飞机,ARL侦察飞机,ACS侦察飞机,无人侦察飞机,信号情报侦察飞机;地面侦察设备为M113装甲侦察车,LRAS3侦察车,FSCS/&跟踪者&侦察车和无人侦察车。
4.雷达系统
90年代美国政府不断削减国防经费,国防工业市场也出现了重新调整。一些企业通过一定形式的购买企业和兼并企业,来扩大和从事多项专业领域产品的生产。地面雷达厂商正插手海上雷达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军工生产厂商却着眼于发展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各雷达公司都在根据自身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开拓民用市场。一些雷达厂家正努力在地面和机载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非射频传感器和处理硬件设备方面,发展其专业化生产能力。总之,它们都在将其研究和生产能力转向商业领域,以获取利润。
目前,美国雷达最为突出的技术优势表现在:远距离探测和分析空中目标运动,并将此信息转换为详细的气象分析所必须的高度专业化雷达技术和处理算法。其代表产品是现在正在装备的NEXRAD和TDWR多普勒气象雷达。另外一个技术优势是利用机载雷达所发展的处理技术,将地面雷达和海上雷达两个领域相互融汇。这也是美国所独有的一项技术。此外,美国还把地面雷达技术有限地转移到机载雷达上。西屋电气公司在其新系列模块化机载雷达增加风切变能力便是一例。
16:33 回复
119.182.185.* 30楼
结构能力调整: 结构、能力与调整
1.国防电子工业走企业兼并之路
(1)国防电子工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工企业处于国防工业规模收缩的困境中,连续7年来,国防工业一直在设法解决新形势下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国防工业采取的一项重大调整是,几乎所有大的国防电子企业走向合并,以便积极推进它们的业务发展。
促使美国国防电子企业联合、购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政府的国防采购经费急剧下降。1991年,美国国防采购经费为820亿美元,1996年其采购经费还不到820亿美元的40%。
1994年8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马丽埃塔公司达成合并协议,建立一家资产高达230亿美元的称作洛克希德?马丁的新公司。两家公司的合并工作于1995年一季度全部完成。这起合并是美国军工企业绝无仅有的先例,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联手。这是它们寻求继续发展和繁荣兴旺采取的重要步骤,为其它军工企业在新形势下寻求生存和发展树立了榜样,推动了军工企业合并的高潮。
1995年底,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以36亿美元购买了西屋电气公司的国防电子业务部门。这是西屋公司继向KNOLL集团转让12亿美元国防电子业务后的又一重大步骤。西屋公司的国防电子业务部在美国国防电子企业前10名之列,是美军极为重要的合同承包商,业务涉及监视和火控雷达、指挥和控制系统、电子战系统、光电传感器和各种用于空间、水下和海上的系统和元器件。1992年至1995年,西屋公司处于调整业务范围、重点发展广播业务的剧变时期。1995年,该公司由于购买哥伦比亚广播系统(CBS),欠债54亿美元。转让实现后,该公司的广播业务产值占总销售额的45%。
1996年初,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以91亿美元购买了洛拉尔公司的国防电子业务部门,从而建立了年营业额达300亿美元,雇员达203000人的国防工业老大。两公司合并后,洛克希德?马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工企业,并加强了该公司对其竞争对手波音及麦道公司的竞争威胁。而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这一购并行动也对欧洲较大的国防公司,如英国航天、法国的航空和宇航及戴姆勒?奔驰航天公司产生很大的威胁。至今,欧洲的这几家国防企业尚未采取合并措施。
出售国防电子业务部之后的洛拉尔公司将成为一家新的空间公司,主要从事卫星通信事业。洛拉尔与洛克希德?马丁两公司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洛拉尔公司的国防电子业务并入马丁后不仅增强了后者的实力,而且也使马丁有充分能力实现生产能力及研究开发经费的合理化。洛克希德?马丁在生产F-16和下一代F-22战斗机、导弹和宇宙飞行器以及复杂电子设备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而洛拉尔则生产各种各样的国防电子产品(占其总销售额的6%以上)。因此,洛拉尔公司的业务可以补充加强马丁的业务范围。例如,这两家公司都参加了美国战略防御计划。马丁负责开发战区高空防御导弹,洛拉尔负责研制用于防御短程导弹的下一代爱国者导弹。两家公司也积极从事军用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的生产,马丁生产三叉戟计划中核潜艇用的导弹,洛拉尔则生产该计划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它们也同时向英国出口军品。洛拉尔生产MERLIN反潜战直升飞机用的电子设备,马丁公司的先进的WESTLAND雷达将装备英军新式反坦克直升飞机。
(2)国防电子企业合并的模式:
在美国国防企业进行联合的过程中,洛拉尔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协议标志者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至今,国防企业合并采取两种:第一种,综合性公司出售国防业务部门,象西屋、德州仪器、通用电气、通用汽车(休斯电子公司的母公司)等公司不再承担国防业务,把它们的国防业务部门卖给专业国防公司,这是因为有限的国防业务已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甚至导致亏损;第二种,企业规模大致相等的军工企业合并,例如诺斯若普与格鲁曼公司的合并以及洛克希德与马丁公司的合并,这是因为国防部数量日益减少的采购合同已不能同时养活多个国防企业。
16:33 回复
119.182.185.* 31楼
2.国防电子企业采取节约成本与加大研究开发支出并重的策略
国防工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虽然国防公司的总收入自1991年以来急剧下降,但是由于公司成本的降低其利润却增长了。如飞机制造商麦道公司1991年的销售额下降了约23%,然而其利润几乎增长了一倍。此外,美国7家主要国防承包商1992年的净利润增长3.1%, 到1995年它们的利润率上升到5.4%。
(1)节约成本是主要举措
这些军工企业利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大量裁减雇员和关闭工厂。诺斯洛普公司与格鲁曼公司合并后,从它们的53000雇员中裁减掉14000人,减员约25%。同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其17万员工中裁掉12000人,并关闭了12个工厂。洛拉尔公司的国防电子业务部与马丁合并后也出现了裁员。雷声公司从1990年到1994年间,业已减员10000人,并且将其4家工厂只留下一家继续生产。
为了节约成本,还有些国防公司干脆进行&军转民&,即把其军事技术转为商用。像某些飞机模拟器制造商转向生产有拱廊的游戏机;雷声公司承包价值10亿美元的生产亚马逊河盆地用的环境监视器合同(关于军转民的详细情况已在方针政策部分以及结构和体制部分中阐明)。
近两年来,美国国防企业所采取的削减成本的主要措施是对研制生产过程作文章,这与以往所采取的大规模裁员有所不同。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加大消减成本的力度在欧洲和美国是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国防企业在设计初期就使用数字化制图并且为了使设计顺利地过渡到生产而更加小心谨慎地从事设计,这样,整个工程设计过程就得到精简。还有许多公司致力于通过降低瑕疵率来减少浪费。另一种趋势是,能够从少数几个大型承包商获取充足项目的分包商越来越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了一项为期4年的成本节约计划,按照计划,该公司每年从经营成本中节约26亿美元,即每年节约10%。该计划旨在减少从分包商到产品最终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新出现的成本。越来越多的航空设备制造公司正在把愿意共担风险的分包商拉拢到它们的计划中来,从而使分包商也在节约成本的行动中发挥其作用,具体做法是让分包商也承担一部分研究开发经费。
这种削减成本的方法并不意味着裁员行动的结束。虽然裁员措施不如前些年那样被普遍采用,但它仍然是美国和欧洲国防工业公司降低成本的一项主要措施。根据1998 《Defense News》 年度调查报告中对反馈者的统计表明,在美国,有68%的国防公司在1997年实施裁员,虽然高于1996年的60%,但仍比1995年创记录的83%低了许多。裁员也是有选择性地进行的,某些行业是不裁员的,而航天和商用飞机行业的从业人员甚至在增长。
在美国,对雇员福利的削减率则呈直线下降之势。有44%的美国国防公司在1996年削减了职工的福利,而1997年则锐减至了10%。这反映出美国国防工业决心与其它工业界在保留关键技术人才(如软件工程师)以及为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吸引新雇员方面一决高下。
国防公司在削减新工厂和设备的资本支出方面的压力不如前些年那么大。32%的美国公司在1997年削减了资本支出,低于两年前的56%。这是由于国防部对F-22战斗机和其它武器平台的采购正在推动国防公司资本支出的增长。
另据调查显示,1997年19%的公司削减了研究开发成本,29%的公司通过出售业务部节约了成本,32%的公司通过出售工厂降低了成本,13%的公司通过冻结工资减少了成本。
(2)加大研究开发支出与节约成本的宗旨并不矛盾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许多国防公司都注重研究开发工作,因此这类经费的支出自然而然地逐年增长。据《Defense News》对世界100家最大的国防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 1997年国防承包商对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比1996年时增加31%。许多工业界专家认为,企业合并(如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对位于圣路易斯的麦道公司的收购)对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100家最大的国防公司在整个国防承包商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还有许多专家认为,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绝对值也在增加。
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真正的发明人到底是谁?―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行车发明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