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我想办理信用卡卡办好了吗 我叫赵福伟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解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0期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解析
【摘要】:对司法实践中尚存争议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信用卡的特征、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性质,进一步明晰了盗窃信用卡后在特约商户、银行柜台、ATM自动取款机上使用的行为定性,以期为实践办案带来一定程度的指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924.3【正文快照】:
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的四种情形。同时还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以前刑法理论界对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着定盗窃罪还是诈骗罪的争议,但现在修订后的刑法第196条第3款已明确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依照盗窃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蓉;;[J];才智;2009年33期
胡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田兴洪;[J];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郑厚勇;;[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常沛;;[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杜江;;[J];法学杂志;2008年04期
严然;;[J];法治论坛;2008年03期
毛娜;;[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李亚芳;;[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刘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福伟;;[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国章;[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卢勤忠;[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杨庆文;[D];浙江大学;2005年
王强;[D];吉林大学;2006年
单晓华;[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利兆;[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杜澎;[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包健;[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王启江;[D];山东大学;2010年
邢绡红;[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建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胡晶晶;[D];安徽大学;2010年
陈蔚;[D];河南大学;2011年
余方曦;[D];西南大学;2011年
吴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刘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齐丽青;[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刘雪洋;[D];兰州大学;2011年
高永刚;[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明祥;;[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吴访非,赵军,张国英;[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劲楠;[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姬广胜;[J];中国信用卡;2004年10期
王静;;[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孙靖宇;张勇;;[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刘明祥;;[J];清华法学;2009年01期
阴建峰;曹云;;[J];刑法论丛;2011年01期
张明楷;;[J];清华法学;2008年01期
刘明祥;;[J];法学;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承艳;;[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孙利;;[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覃光;;[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张玉;;[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秋丽;潘淑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蔡小虎;钱世德;;[A];第14届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张静焕;;[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黄自灵;;[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林雷;;[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朱永友;;[A];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瑞峰;[N];人民法院报;2005年
韩琳;[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章其彦;[N];江苏法制报;2007年
丁钰;[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彭春来;[N];证券日报;2008年
赵阳?袁定波;[N];法制日报;2008年
FN记者 唐宪;[N];金融时报;2005年
余亚滨;[N];金融时报;2005年
张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杨丽华;[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大伟;[D];吉林大学;2013年
王新浩;[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王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董萍;[D];暨南大学;2007年
吴洪涛;[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方雪琴;[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高埃仁;[D];厦门大学;2005年
李春燕;[D];复旦大学;2005年
刘永生;[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郭峻峰;[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秀梅;[D];郑州大学;2010年
付丽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李红亮;[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吴元一;[D];海南大学;2010年
徐朔;[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徐振科;[D];河北大学;2010年
刘明杰;[D];郑州大学;2002年
康纪强;[D];湘潭大学;2010年
赵丽;[D];吉林大学;2011年
孙飞;[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对信用卡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
本文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信用卡诈骗罪主观上的必备要件,这一目的可以从行为人所从事的符合本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来推定,但是这种推定允许以反证加以推翻,如果有其他事实证明行为人不具有这一目的,则依然不能构成犯罪。在恶意透支犯罪中,“银行催收不还”既不是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行为人构成恶意透支犯罪的充分条件,非法占有目的需要综合行为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加以认定;
第二部分择取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两种行为方式——使用骗领的信用卡和恶意透支进行专门探讨。
骗领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行为危害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二者犯罪数额的认定也有所不同。行为人出于自己使用或与他人共同使用的目的骗领信用卡的,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牵连犯,应以目的行为即信用卡诈骗罪定罪;行为人仅仅出于出售或提供给他人的目的骗领信用卡,则只能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信用卡透支虽然从语义上可以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但二者对透支含义的包含是不周延的。刑法意义上的恶意透支仅仅是除善意透支之外的违规透支的一种形式而已。恶意透支的主体只能是通过正常申领程序取得信用卡的合法持卡人,骗领信用卡的人不是恶意透支主体,其大量透支拒绝偿还的,可直接适用刑法196条第1款“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定罪;恶意透支犯罪数额以5000元为起点是基本合理的,不能将银行允许透支限额与犯罪起点数额相混淆;担保人在银行催收期限内为行为人偿还透支款的,应当免除行为人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超出银行催收期限后则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不同情形的透支人应采取不同的催收标准,对尚有偿还能力或非法占有目的尚不明确且不易认定的透支人应采用时间标准,对透支额巨大、明显超出其偿还能力,或透支后潜逃非法占有意图较明显者,可采用次数标准,并以时间标准为补充;银行催收的程序虽然承担较大风险,但仍应作为认定犯罪的必经程序;恶意透支存在一个由行为人合法占有到不法所有的转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背信性质,与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性质有所不同,应独立规定为恶意透支犯罪。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详细阐述。
在盗划信用卡案件中,特约商户从业人员利用收银的工作便利,在顾客使用信用卡消费结算时私下重复刷卡,最终侵吞的是顾客信用卡上的资金而不是特约商户的财产,不符合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的对象特征。真正决定行为性质的乃是模仿持卡人签名填写签购单的冒签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拾得信用卡和密码后在自动柜员机上取款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ATM机是发卡银行的代理,银行是本罪中的被骗者。信用卡仅仅是一种交易凭证,本身价值无几,行为人拾得了信用卡,并不等于取得了信用卡内资金的控制权,行为人要想实际支配、使用信用卡内的资金,还必须实施冒用他人取款的行为,而密码与身份证明具有同等的性质,是对合法持卡人身份的验证,对密码的使用也即对银行的欺诈。拾得信用卡和密码与拾到他人活期存折而取款的行为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后者可构成普通诈骗罪。
对行为人伪造信用卡并使用的,只有在伪造行为和使用行为都为犯罪的情况下,才谈得上牵连犯问题。行为人伪造信用卡后,在使用中诈骗所得未达数额较大标准时,只能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一罪,无法成立牵连犯,对于非法使用的情节和诈骗的数额,可作为伪造金融票证罪的量刑情节考虑。当使用行为达到数额较大也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时,此时虽成立牵连犯,但究竟应以哪个罪名认定处理,不可抽象地一概而论,而应放到具体案件中通过实际量刑去判断罪名轻重。
单纯盗窃信用卡而不使用的行为无法构成盗窃罪,也无法与使用行为构成牵连犯。其后的诈骗行为才是决定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构成犯罪的关键因素,它是整个行为的核心内容,也是行为人盗窃信用卡的最终目的,盗窃仅仅是为其后的诈骗行为提供物质手段和诈骗工具。因此,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也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信用卡诈骗罪的着手和共犯的问题
与使用型信用卡诈骗行为不同,恶意透支犯罪在银行催收期限届满时犯罪成立,此时既是犯罪的着手阶段,也是犯罪既遂的标志,即犯罪一经着手即达到既遂,不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
对于有身份犯与无身份犯共同实施信用卡犯罪的,只要有身份者的身份在达成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发挥过作用,在对整个共同行为进行定性时,便应采取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即不论有身份者是否为实行犯,也不论他是否为主犯,一律按照身份犯罪定罪,有无身份作为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当以有特定身份者构成的身份犯罪定性轻于无特定身份者构成的一般犯罪时,应依照重罪优于轻罪的原则定罪。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D924.3【目录】:
ABSTRACT6-9
一、本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10-14
(一)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必要10-11
(二) 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11-12
(三) 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12-14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热点探讨14-26
(一) 使用骗领的信用卡14-16
1、骗领不同种类信用卡的行为分析14-15
2、出于不同目的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分析15-16
(二) 恶意透支16-26
1、恶意透支与善意透支的划分16-17
2、恶意透支的主体要件17-18
3、恶意透支的客观方面18-24
4、恶意透支行为是否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争论24-26
三、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分析26-40
(一) 盗划信用制于为的定性26-27
(二) 同时取得信用卡和密码后在自动拒员机取款的问题27-30
(三) 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30-32
(四)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32-40
1、不应以盗窃罪定罪33-36
2、不构成牵连犯36
3、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36-40
四、信用卡诈骗罪之特殊犯罪形态40-44
(一) 信用卡诈骗罪“着手”的认定40
(二) 信用卡诈骗罪共犯形态的认定40-44
1、无特定身份与有特定身份者共同犯罪的理论问题40-42
2、发卡机构工作人员与外部人员相勾结侵吞银行资金实施的定性42-44
参考文献44-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英君;[J];法学;1995年06期
周仰虎,于英君;[J];法学;1996年09期
刘华;[J];法学;1996年09期
王建平;[J];法学;1997年03期
刘明祥;[J];河北法学;1994年01期
曲新久;[J];人民公安;2002年04期
李夏;[J];人民司法;2002年03期
曲新久;[J];人民检察;2002年12期
罗会宝;[J];中外法学;1995年06期
李卫红;[J];政法论坛;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韦庆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韩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何俊;;[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仇艳艳;田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丛中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童伟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何承斌;[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韩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杨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邹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海燕;;[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王占洲;;[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郭勇;;[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陈仕菊;;[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孟红;;[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吴大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福伟;;[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吴大华;;[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王牧;;[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孙文红;李美荣;;[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长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赵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周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晓欧;[D];吉林大学;2011年
白云飞;[D];吉林大学;2011年
郭磊;[D];吉林大学;2011年
刘忠;[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邵小平;[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邓多文;[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海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谢丽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曾翔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胡旻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孙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杜玲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慧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周璐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启昌,高一飞;[J];现代法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邦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杜爱华,曹玲;[J];政治与法律;1997年01期
姚文;[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崔璐;;[J];中国检察官;2011年16期
傅跃建;;[J];中国刑事警察;1995年04期
曹晓燕;[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1期
王国民;[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王哲;[J];前沿;2005年01期
李光耀;;[J];法治研究;2010年06期
彭少辉;曹余曦;;[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占洲;;[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利;;[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德成;;[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褚红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广三;陈雷;;[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徐卫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曹宁校;葛凤琴;顾恒;张君炎;;[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康军;;[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卫东;高湘宇;;[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李永升;;[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巍 本报记者
孙玉红;[N];哈尔滨日报;2010年
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邰蕴佳;[N];江苏法制报;2011年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罗开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叶萍;[N];检察日报;2011年
姜立国;[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张哲绰 许猛 记者 谭迎春;[N];黑龙江日报;2005年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检察院
张茁 刘正东;[N];人民法院报;2010年
刘明祥;[N];检察日报;2005年
曹坚;[N];检察日报;2006年
张新;[N];人民公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睿;[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梅传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张波;[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刘霜;[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刘远;[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周洪波;[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陈铭仁;[D];复旦大学;2006年
王利荣;[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陈世伟;[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肖敏;[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宏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凌晓瑾;[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学成;[D];吉林大学;2007年
鲍蓝天;[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王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叶文杰;[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徐曼俊;[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刘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江崎;[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云锋;[D];四川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信用卡事业的蓬勃发展,利用信用卡进行的诈骗活动日益猖獗,信用卡诈骗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涉案数额越来越大,对金融管理秩序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由于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犯罪,与信用卡自身特点紧密相联,加之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导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若干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2005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又对信用卡犯罪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补充。另外200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立法解释还对刑法中“信用卡”的含义进行了新的界定。这些新的规定和解释的出台将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有关信用卡诈骗罪仍然存在着广阔的研究空间。为了更准确地司法适用,并把对该罪的研究引向深入。笔者特以此为选题,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展开分析,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期望对司法实践和立法改进有所裨益。
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三部分。
文章第一部分为信用卡诈骗罪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信用卡诈骗罪各国立法概况以及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演进。鉴于信用卡领域的犯罪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文章认为刑法介入信用卡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国信用卡诈骗罪表现出跨地域、国际化、高科技化等特点。最后,在论文该部分笔者着重分析了我国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的含义。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着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展开分析。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文章认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使用”的含义是指持卡人按照自己的需要行使并利用信用卡来实现其获取财物或接受服务的行为。而“伪造的信用卡”,则是指未经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批准或授权的自然人或单位,仿照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使用各种非法方法制作的假的信用卡。“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虚构一个并不存在的申请人的身份证信息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第二、用他人的身份证信息骗领信用卡并使用,但他人并不知情的。冒用的“他人的信用卡”是否仅限于合法有效的信用卡,这取决于冒用行为人在冒用时是否明确知道信用卡是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主体只能限于合法持卡人,合法持卡人以外的人不能构成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罪;催收不还应当是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必备要件;偿还透支款的主体不限于持卡人本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以偿还透支款不是持卡人本人而追究持卡人的刑事责任。
文章第三部分对信用卡诈骗罪中所呈现的部分复合行为展开分析。文章认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的性质特征,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处理为宜。但在目前既有刑事立法的情况下,应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对这种行为只能严格按现行刑法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至于这一问题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有待于以后修改刑法时加以完善。拾得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行为人伪造信用卡并对该伪造的信用卡加以使用的行为应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但是对于同一行为主体虽然既实施伪造行为又实施了使用行为,但伪造和使用的并非是同一“信用卡”,如行为人既伪造了信用卡,又使用了他人伪造的信用卡,则对于行为人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并实行并罚。
文章“结束语”部分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D924.3【目录】:
论文摘要3-5Abstract5-10导言10-11第一章 信用卡诈骗罪概述11-22 第一节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概况11-14
一、国际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状况11-12
二、我国惩治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演进12-14 第二节 刑法介入信用卡领域的必要性14-16
一、信用卡诈骗犯罪危害金融安全15
二、信用卡诈骗犯罪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带来严重损失15-16
三、信用卡诈骗犯罪使金融机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和伤害,损害金融管理秩序16 第三节 我国当前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特征16-18
一、信用卡诈骗犯罪必定以信用卡法律关系作为犯罪的前提16-17
二、具有突击性、连续性、流窜性17
三、团伙作案性强、具有跨地域性、跨国际性特点17
四、运用高科技手段,犯罪智能性强17-18
五、信用卡诈骗犯罪一般有预谋过程18 第四节 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的界定18-22第二章 信用卡诈骗罪客观行为方式的具体分析22-35 第一节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22-24
一、对“使用”的理解22-23
二、对“伪造的信用卡”的理解23-24 第二节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24-27
一、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定性争论24-27
二、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情形27 第三节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27-29 第四节 冒用他人的信用卡29-31 第五节 恶意透支31-35
一、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限于合法持卡人31
二、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31-33
三、对偿还透支款主体的理解33-35第三章 与信用卡诈骗罪有关的几种复合行为的司法认 定35-42 第一节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35-37 第二节 拾得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37-40 第三节 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40-42结束语42-44参考文献44-47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48后 记48-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晨;[J];现代法学;2003年06期
李卫红;[J];政法论坛;2000年04期
刘宪权;[J];政法论坛;2003年03期
皮勇;[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文治,陈洪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杨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邱威,杨书立;[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喻晓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戚仁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田文昌,颜九红;[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韩金柱,范德安,牛凤梅;[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赵嵬,冯英;[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王明辉,唐煜枫;[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周力娜;秦永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占洲;;[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杨宗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立丰;[D];吉林大学;2007年
王金龙;[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罗国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李金明;[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孙文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王志远;[D];吉林大学;2005年
赵威;[D];吉林大学;2005年
陈雄飞;[D];吉林大学;2005年
崔胜实;[D];吉林大学;2005年
任继鸿;[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兵;[D];安徽大学;2007年
潘晓艳;[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曹东方;[D];北京大学;2008年
杨雪会;[D];河南大学;2008年
何应伟;[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刘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XIE JI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于前军;[D];湘潭大学;2001年
周胜交;[D];湘潭大学;2001年
丁天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志祥;[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孟勤国,刘生国;[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李卫红;[J];政法论坛;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侯,杨聚章,高金泉;[J];人民司法;1986年12期
熊志坚;[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李爱萍;;[J];法律适用;1993年07期
糜方强;[J];人民检察;1995年10期
李钦建;[J];山东审判;1995年07期
谭臻;[J];法学;1996年01期
杨利田;[J];上海保险;1996年06期
薛建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王巧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J];共产党员;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晚祥;[N];检察日报;2000年
熊金超;[N];中国商报;2000年
王国明;[N];中国工商报;2001年
李永升;[N];检察日报;2001年
汪铭捷;[N];金融时报;2001年
宣东;[N];人民法院报;2001年
范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尔义;[N];人民公安报;2001年
;[N];人民日报;2001年
郑发;[N];法制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前军;[D];湘潭大学;2001年
王耀世;[D];郑州大学;2002年
陈黎君;[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郭伟;[D];四川大学;2003年
张永毅;[D];四川大学;2003年
赵明开;[D];湘潭大学;2003年
郭亚;[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周浩;[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刘瑾;[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蔡军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办理信用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