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中新型浆纱机需要什么原料?

棉纺织工艺浆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棉纺织工艺浆纱
浆​纱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浆 纱 工 艺 研 究 _交流你的经验提高你的水平,中国纱线网纺织论谈:
==选择会员类型==
纱线供应商
纱线采购商
人才企业会员
人才个人会员
个人中心会员
欢迎 Guest
浆 纱 工 艺 研 究 _交流你的经验提高你的水平
& &&&&匿名 发表于
21:29&&&&&&
我是新来的,请教各位:
浆纱分绞时,使用复分绞有何好处?解决浆纱并头是应该可以的,是不是能解决绞头问题?
复分绞是不是会造成纱线毛羽的增加,增加断头?
谢谢各位!!!
& &&&&匿名 发表于
21:30&&&&&&
& &&&&  发表于
19:05&&&&&&
我不赞成浆纱用小绞棒。
& &&&&  发表于
21:33&&&&&&
这些问题的产生,操作工人的手法也是很关键的。
& &&&&  发表于
18:27&&&&&&
喷气经轴松边应该如何解决,在浆纱上怎样避免。
& &&&&  发表于
13:36&&&&&&
小分绞棒在起机后前几个浆轴减少绞并头,但时间久了会起反作用,会增加断头。对于纱线起毛羽与上浆工艺有关,与小分绞无关。
& &&&&  发表于
19:10&&&&&&
喷气经轴松边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织机上边部经纱松弛,有许多要用胶带粘上以防止造成关车,请教在浆纱上应该如何避免,如果出了,在织机上如何挽救。
& &&&&  发表于
20:59&&&&&&
有同感,请问谁有何高招,请指教
& &&&&  发表于
22:18&&&&&&
使用复分绞的目的是将同一经轴上相邻的经纱用小绞棒将其分开,使经纱间不并连,使用好了是有一定效果的,使用不好还不如不用,特别是高密织物.当伸缩筘处断头后,使用复分绞会使各层经纱层次杂乱绞不利于分绞.最好是不用.
& &&&&  发表于
21:20&&&&&&
用不用复分绞棒,看设计整经工艺.记得进浆纱机没配备复分绞棒.
& &&&&  发表于
21:22&&&&&&
还有一个关键点不可忘记--主压浆辊的性能.
& &&&&  发表于
13:58&&&&&&
我建议高支高密品种还是应打小绞,
& &&&&  发表于
08:38&&&&&&
浆纱技术  织造前准备生产中棉纱经纱需浆纱,单经单纬毛织物生产过程中毛纱经纱在织造前准备中也需要上浆,现浆国际上现代化的上浆方法介绍如下: 1、高轧液力上浆法 由美国West Point公司开拓,压浆辊采用高的轧液力(最高可达100千牛顿),可降低从浆槽输出的经纱含水量,从而节省烘干能源,减少上浆纱的毛羽,提高上浆速度,减少浆料消耗。 West Point公司用电脑研究高压紧力新的压浆辊结构。采用这种新的压浆辊,其压力仅为0-100千牛顿。 高压紧力的压力浆辊轧液系统所使用的浆料浓度高,浆料中的含水量就小。保证上浆的经纱迅速,有效地烘干。 高压上浆,浆料更好地渗透到纱内,可减少浆膜损伤,尤其适用于单纱上浆,可使最少根数经纱上浆,上浆速度高达300米/分。经纱被卷绕于中间轴,然后按织造工艺要求再将经纱依次地进行倒轴。采用高压浆设备,可降低排除小分绞要求,同时可使用较小烘箱,毛纱可高速上浆。 2、熔融上浆法 熔融上浆法就是在中速整经过程中将熔化的活化浆料给毛纱上浆。熔融上浆设备包括复式整经机、上浆辊、贮液槽、整经机、经轴架和倒轴机。上浆辊装在整经架与卷绕装置之间。上浆辊为一个加热的有沟槽滚筒,固体浆料喂给装置连着上浆轴,当经纱位于上浆辊沟槽内时,熔融的浆料带上经纱,上浆时各个沟槽把经纱分开。备有不同深度和宽度的沟槽成套上浆辊,供不同支数的经纱上浆用。采用熔融上浆法,对上浆有影响的是上浆辊转速,纱线与浆辊接触时间,纱线运动速度,上浆辊加热温度以及浆料送往上浆辊的速度。 熔融上浆法使纱线毛羽大大减少,能量消耗减少80%,生产场地面积和劳动力消耗与传统上浆法相比大大减少。织物中各种纱线可分别上浆,整经速度快(730米/分),开口过程中纱线易于分离,且容易退浆。 3、Catta上浆法 美国开发的Catta上浆法其上浆率不受车速的影响,它采用高浓度浆料,用具有槽纹的下压辊,且配置刮浆刀。刮浆刀可把全部余液刮下,由于包覆橡胶层的上压辊的压力使毛纱与留在槽纹内的浆液接触,并吸附浆液。浆液的吸附是随着毛纱表面单位重量增加而降低。为了补偿浆液吸附率降低,需要提高浓度,并采用精细刻纹压浆辊,其浆液的粘度不能超过极限值,否则,进入刻纹凹穴内的浆液太少了,或者由于其粘滞性,浆液易被刮浆刀刮下来。 4、溶剂上浆法 使用水溶液上浆时,烘纱需要消耗大量热能,溶剂上浆能节省能源,减少了生产面积。溶剂易挥发,简化了烘干工序。溶剂上浆可减少浆料费用,因为80%浆料能回用。上浆用的溶剂应选择无毒性,不易着火,安全临界值相当高的有机溶剂。 在溶剂介质上浆所用的浆料如能溶解于水,则可用一般方法在水中退浆。
& &&&&  发表于
20:37&&&&&&
如果是高密的织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用上小绞棒的,如果有人认为那样的话可能增加浆纱的绞纱和断头的话,我觉的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浆纱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上机织造,要是上浆过小绞棒都有很多断头的话,我建议该改以下上浆工艺了.
& &&&&  发表于
20:44&&&&&&
在喷气织机正常的织造中,小松边是很常见的,要想办法解决的话,我认为还是在织造的第一步开始,在整经工序中,加大边纱的张力,会对小松边好些....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
& &&&&  发表于
14:02&&&&&&
我认为边松与组织穿法是主要原因
& &&&&  发表于
08:55&&&&&&
对于小绞棒的实用看各厂的要求和习惯,我单位用得很好。
& &&&&  发表于
18:56&&&&&&
高密品种用当然好,但用小分绞如果断头次数过多时中途要取消小分绞的,如果是纱的质量问题,后面再浆可考虑减少整经长度,使小分绞能用到浆完一缸纱.特别是搞色织排花的更是如此.....用好小分绞效率能提高2--3%左右吧........
& &&&&  发表于
21:50&&&&&&
本人对着对上浆的热爱,在一些纺织浆料浆纱朋友的协助下,刚刚建了一个浆纱QQ群,欲于有关人员交流纺织上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也愿与浆纱浆料方面的同行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希望大家来这里交流和发表自己的上浆技术!!!谢谢大家!!!QQ群号码;28129375QQ号码:278174543
& &&&&  发表于
14:53&&&&&&
我们以前做也用整经小绞的,它确实能起到减少纱线的粘并的效果,纱线的毛羽多少与它没有太大关系,倒断头的现象要看你的浆纱干区和车头钢扣的断头率,要是断头率比较高的话,我建议还是不要使用整经小绞,要是断头率低的话,使用小绞还是有好处的,能减少粘并的?
& &&&&  发表于
13:33&&&&&&
请教各位,什么是"两高一低"浆纱工艺
& &&&&  发表于
20:28&&&&&&
用不用复分绞整经一个轴的根数很重要,如果头分多到700根左右,不用肯定容易并头,如果一个轴才500根左右就没必要要复分绞;还应该考虑浆液粘度的大小,大了最好用,粘度低不易并头。
& &&&&  发表于
20:39&&&&&&
回21楼!浆液高浓, 低粘.浆纱高压力压浆....
& &&&&匿名 发表于
21:18&&&&&&
浆纱经轴对边,筘齿排纱特别边纱
& &&&&  发表于
08:36&&&&&&
我们这边一直使用复分绞,使用效果还可以。
& &&&&  发表于
13:32&&&&&&
要看整经的质量!如果能游动筘齿,头份能安排在500-650之间的话我认为不用小分绞好!浆纱上浆的配方也很重要!
& &&&&  发表于
22:37&&&&&&
关于解决松边几点建议注意事项,供参考:
1.整经边纱张力适当加大,同时注意经轴两边卷绕状态;
2.浆纱织轴边纱的排列及盘头成形;
3.边组织选择;
4.边纱筘入数比地组织大些;
5.边综位置选择.
& &&&&匿名 发表于
22:39&&&&&&
请教天丝32*21& 97*65 2/1斜纹浆纱工艺,有双浆槽浆纱机
& &&&&  发表于
08:25&&&&&&
和粘胶上浆工艺差不多的淀粉加点丙烯最好再加一点PVA
& &&&&匿名 发表于
11:59&&&&&&
做T/C 65/35 14*14 60*50 63 有很多绞头,请教如何解决?
& &&&&  发表于
23:03&&&&&&
整经打好小绞线,浆纱每3轴下一次绞线. 上浆少用些pva减小分绞时撕烈断头,减少粘并等,应该能有好转.
& &&&&  发表于
21:03&&&&&&
单浆槽做,浆粘不要高,淀粉65KG(粘度12-15cp)& PVA 12.5KG& 蜡片 1.5KG 体积800 浆粘在7S
& &&&&  发表于
20:22&&&&&&
做天丝/苎麻60/40 81*61 63 在剑杆上,浆纱后毛羽多,开不出,请教有什么好的办法?
& &&&&  发表于
19:58&&&&&&
上浆目的再认识及相应的
实现与检测方法
一、上浆目的的再认识
  今天我们对经纱上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比如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为“老虎口”,常说“浆纱一分钟,布机一个班”,并且认为“上浆上得好等于织布已大功告成一半”。那么浆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浆纱是为了提高经纱在织机上的可织性,从而保证布机有一定的织造效率,保证织物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但浆纱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过去认为经纱断头主要是出于经纱强力不够造成的,所以在以前的观念上和纺织专业书籍上都指出是以增强、保伸和减磨为目的。在纺织厂生产实际中,往往也是以浆纱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作为量化指标。但在棉纺织行业的许多实际情况表明,这二个浆纱质量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织造的实况。不能很好反映出织造生产对浆纱性能的要求。那么经纱上浆的具体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经纱在布机上所受的负荷。经纱在布机上从织轴退出直到织口被织布织物,要受到2000次以上的反复拉伸、曲折和摩擦,而摩擦负荷中则包括纱与机件的摩擦和相邻两根经纱间的摩擦,当经纱在织造过程中所受的负荷作用积累到超过经纱所能承受的最高极限时,就会发生断裂而造成停台。而这种断裂并不是由于经纱的平均强度不够而造成的。周永元教授在<<纺织经纱上浆与浆料讲座>>[1]中经较了布机上经纱反受负荷与经纱强伸性(见表1),并指出,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二个浆纱质量指标并不能反映织造生产的实况,因40英支经纱在织造时所受的机械损伤,主要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摩擦。而在受到的张力和伸长方面,原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远远大于纱线在织机上所受的拉伸负荷。
      表1 经纱在1511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及原纱性能(全棉府绸)
经纱所受机械作用
原纱机械性能
张力(CN)
断裂强度(CN)
最大伸长(&#037;)
断裂伸长(&#037;)
反复拉伸(次)
耐磨性(次)*
经纱与筘齿间摩擦(次)
经纱之间摩擦(次)
      *在改进型Y-731型耐磨仪上测得
  周永元教授在该讲座中还指出:浆纱增强率和减伸率二个指标与织造时的经纱断头并不是直接相关(表2)
       表二 浆纱性能指标与经纱断头(涤/棉65/35 6972细布 PVA混合浆上浆)
增强度(&#037;)
减伸率(&#037;)
断经(根/台时)
  既然经纱原纱的强伸性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远远大于纱线在织机上所受到的拉伸负荷,那么为什么还会断头哪?这主要是因为纱线不匀和毛羽缠结造成的[2.3]。
  出于纱线不匀使得纱线细节处的强伸性比纱线的平均值低很多,当细节处的强度低于和机上纱线所受到的最大拉伸负荷时,就会造成断头。而要在浆纱工序减少纱线强力不匀则是不可能的,浆纱工序只能增加纱线的强力不匀,因为细节处的吸浆能力远小于其它部分的吸浆能力,直径减小一倍,吸浆能力将减小四倍[4]。而要在浆纱工序消除细节也是不可能或不明智原,要消除纱线应在络筒和整经工序,经研究表明,在络筒和整经工序消除细节和修补断头是最经济的[5]。
  在纱线最低强力高于纱线在织机上所受到的拉伸负荷时,也会出现断头,这是由于经纱受到强烈的摩擦作用而产生毛羽进而毛羽缠结造成的。如果经纱上浆后毛羽过多,并且纱线表面纤维的粘结牢度不够,即耐磨性不佳,则经纱就会织造过程中很快产生大量新的毛羽,这些毛羽相互缠结造成相邻经纱粘连,轻者会造成开口不清,严重时刚会出于粘连程度太大而使粘连经纱无法再分开,造成在开口时粘连经纱受力过大而断头。
  在经纱受到摩擦作用中,纱与纱之间的摩擦又占主要地位。德国邓肯多夫纺织技术及加工工程研究所(ITV)的魏因斯多夫(Weinsdorfer)博士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经纱在织机上织造时所受的摩擦负荷和经纱毛及纤维落物情况[6]。他在织机上将经纱从梁到钢筘分成四个区(见图1)。并将其隔离封闭起来,以便准确测量各区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的纤维落物。在测定时将综框运动分成两种情况:(1)所有综框上下同步运动,摩擦作用只有纱线与机件间的摩擦;(2)综框按正常的织造情况分别上下运动,摩擦作用包括纱线与机件间的摩擦以及纱与纱的摩擦。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测出各区的落物(见表3)
   表3 综框同步及反向运动时的纤维落物
纤维落物(克/104根经纱*105次纬纱)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综柜同步运动,即只有纱与机件的摩擦时的纤维落物只有综框反向运动时落物的11&#037;,而棕框反向运动时后梭口区(Ⅲ区)的落物又占总落物的73&#037;。这说明,织机上纱与纱间的摩擦在经纱所受摩擦作用中起绝对作用。在纱与纱的摩擦作用下,如果经纱毛羽过多,浆纱表面粘附牢度不高,就会快速起毛,进而造成经纱缠结甚至断头。另外毛羽过多,还会影响布面质量,比如布面起毛气球过多。
  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可见过去对于浆纱目的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经纱上浆的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当然这里所说的贴伏毛羽并不只是说仅从外观上使毛羽贴伏在纱线表面上,而是使毛羽具有一定牢度地粘结在纱线表面,从而能抵御外部摩擦,不至于在织造时很快地再生很多新的毛羽。
  1999年在美国AATCC(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召开的上浆专题研讨会(WarpSizingSymposium)上也专题研讨了<>,他们也认为:经纱上浆主要目的应是提高浆纱耐磨性,要注意浆料与纤维材料之间的亲和力[7]。
二、新的上目的的实现
  要实际新的上浆目的,即贴伏毛羽和提高浆纱耐磨性能,则要改进上浆方法或使用新的上浆方法。
  在上浆率一定的条件下,浆料渗透到纱线内部的多,则纱线表面上的浆料就少。而要有效和牢固地贴伏毛羽就要使大部分浆料分布在纱线表面,即以被覆上浆为主,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浆料将毛羽固地贴伏在纱线表面。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表面上浆”,而是也要使浆料有适当的渗透,使浆膜“生根”,浆膜在受到机械负荷作用时不易脱落,从而提高浆纱的耐磨性。要实现这种以被覆为主,但同时又有适当渗透的上浆效果,可以采用下列改良的或新的上浆技术及工艺。
  1、高压上浆工艺
  高压上浆工艺在70年代从节能和提高上浆速度的角度被提出[8]。由于它带来了良好的上浆效果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我国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与摸索,已总结出“二高一低”的高压上浆艺,并在广泛推广应用。
  高压上浆工艺之所以能达到好的上浆效果,正是因为它符合达到新的上浆目的的要求。在上浆工艺中,浆液浓度增大,则浆液粘度增大(只是不同浆料增大的幅度不同),从而使浆液表面的张力增大。而浆液表面增大,则润湿和渗透性能降低,使达到同样的润湿和渗透效果所需要的时间增加。出于上浆时,纱线位于浆槽内和烘干区以前的时间很短,则浆液很难渗透到纱线内部,浆液主要处于纱线表面,为被覆上浆提供了基础。但是,充分润湿是良好粘结的前提,出于表面张力较大的影响,使润湿效果欠佳,渗透太少,会造成“表面上浆”和浆料与纤维的粘附牢度不高。要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保证有足够的润湿和适当的渗透,就要增大压浆力,通过机械强制作用促进润湿和渗透作用。当然由于机械结构的限制,压浆力不可能无限度的增大。而且粘度很大时,即使在机械作用的帮助下,润湿和渗透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上浆时纱线处于湿状态的时间又有限,所以,为了保证润湿和渗透达到一定程度,除了增大压浆力外,还应选择“高浓低粘”浆料,在保证浆液含固率的同时,使浆液粘度降低到较低的程度,从而降低浆液表面张力,提高浆液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以便在满足高浓上浆的条件下,与高压浆力配合,保证达到一定润湿和渗透,从而提高粘结牢度,取得具有“生根”的被覆上浆效果,达到贴伏毛羽和提高浆纱耐磨的目的。当然,要更好地帖伏毛羽,还应该与湿分绞等措施结合。要使润湿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浆纱机速度也不应太快。
  2、预湿上浆
  预湿上浆也是实现新的上浆目的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新技术。预湿上浆就是在纱线进入浆槽前,使纱线通过一个蒸汽室[9]或一个热水糟出[10],对纱线进行预湿处理。从而大大改善上浆效果。
  预湿上浆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在上浆前对纱线进行预湿处理,一方面可洗除一部分天然纤维上的伴生物(如蜡质、果胶质及糖类等物质)、化纤表面的油剂等;另一方面等于延长了纱线和纤维的润湿时间,降低了纤维的表面张力,纤维得到了一定的润湿,发生了一定的膨胀。这样,在浆槽中施浆时,纱线就有了良好了吸浆条件。浆液润湿纱线或纤维所需要的缩短,为浆液的渗透和均匀分布并与纤维间形成较强的粘附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预湿,纱线内部留有一定水分。根据物质交换原理,这些水分就为浆液迅速而均匀地渗透到一定深度的提供了很好的介质,有利于促进浆膜的“生根”,所以形成的浆膜牢度和完整性较好。由于内部水分的作用,在烘干时水分向外运动阻碍了浆液向纱线内部进一步渗透,故可在上浆率降低的同时,达到良好的被覆上浆效果[11]。通过湿热作用,纱线表面毛羽变得柔软,再加上被覆上浆效果,上浆时毛羽贴伏就好。通过预湿上浆,浆纱的毛羽可减少50&#037;,耐磨性能可提高60-140&#037;。因此,利用预湿上浆可很好地实现新的上浆目的。尽管目前对化纤进行预湿上浆还有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对天然纤维,预湿上浆技术已显示出它事半功倍的独特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3、“管道上浆”新技术
  要在上浆时地贴伏毛羽,利用高压上浆、预湿上浆加湿分绞技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要进一步提高贴伏的效果,现有的上浆工艺就达不到要求了。而新的“管道上浆”技术就可以实现毛羽的完全贴伏,浆纱的毛羽几乎为零,同时上浆率可完全达到设计值,并且实现极好的被覆上浆[12]。如果这种上浆技术通过改良而适用于片纱,将为实现新的上浆目的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三、与新的上浆目的相对应的浆纱性能检测方法
  既然经纱上浆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那么再用浆纱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作为量化指标来衡量浆纱的效果显然是不合适的。要反映浆纱在耐磨性能与毛羽贴伏的效果,在评价经纱上浆效果时,就应用相应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浆纱检测中心针对新的浆纱目的研究发明了多种新型检测方法,如: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新型浆纱耐磨仪和浆纱缠结倾向测试试验机,用以分别测试浆纱在织造模拟前后的毛羽变化、耐磨性和浆纱缠结分离力等指标来评价上浆效果。
  1、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
  上浆后浆纱的毛羽多少,是毛羽贴伏效果的一个直观指标,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在开始织造的一段时间内经纱的缠结倾向大小。但是它不能真正反映浆纱表面纤维的粘结牢度。比如:利用单纱上浆方法用淀粉对棉纱上浆,上浆后毛羽很少,但不能就因此肯定,它比利用一般上浆方法用PVA浆的具有较多毛羽的相同棉纱耐磨。要反映毛羽真正的贴伏牢度,浆料对纱线的保护程度好坏以及织造时经纱间的缠结程度则要通过对浆纱进行织造负荷模拟后纱线毛羽的多少来反映。“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正是通过测试浆纱在织造模拟前后的毛羽变化来评定浆纱表面纤维的粘结牢度-上浆效果。
  图2为“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13]”的流程示意图。一根连续运行的单纱先被上浆,接着进行织造模拟,即逼真地模拟织造过程对浆纱施加激烈负荷。经过织造模拟引起的浆纱毛羽的变化被检测,这种通过织造模拟前后纱线毛羽的增加量就是对浆纱效果和浆纱表面纤维粘结牢度的反映。如果被检测的纱线毛羽的增量大于相应的织造性能好的经纱,则该纱线的浆纱配方甚至上浆工艺参数必须改变,以保证浆纱能对该纱线提供足够的保证。
  “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由三个工作部分组成:浆纱单元,织造模拟装置和纱线毛羽测量单元。仪器中研究和应用了下列关键技术:
  --一种微量施浆技术,能实现定量精确上浆。
  --一种织造模拟原理,能逼真地模拟织造过程。
  --一种纱线毛羽检测方法能在线测量纱线毛羽的变化。
  (1)单纱上浆方法
  利用传统的上浆方法(即先对纱线进行饱和浸浆紧接着进行压轧)是不可能对一根单纱按给定值进行定量上浆的。因此文本中利用一种称为“管道上浆”技术的微量施浆技术对单纱进行上浆,可按上浆率需要精确定量施浆,从而保证达到所要求的上浆率和检测再现性。
  (2)织造负荷模拟方法
  由于纱线在仪器上连续运行的时间相对较短,要保证对纱线施加足够的与实际相近的织造负荷强度就要研制一种特殊的织造负荷模拟装置。它应类似于织机实现纱线与纱线之间以及纱与机件之间的摩擦、纱线的曲折和纱线的周期性拉伸。所有负荷应连续作用并以足够的负荷强度施加于浆纱。
  本仪器中发明应用的“连续纱线织造模拟原理及装置”实现了上述要求,对纱线施加了纱与纱及纱与金属的摩擦、周期性曲折与拉伸负荷。
  (3)纱线毛羽测量原理
  测量经过织造模拟而引起的浆纱毛羽的变化可以使用一般常用的毛羽检测仪。而本仪器中研究应用了一种新型“微管原理”来连续检测纱线的毛羽。它通过测量纱线在通过一根微型管道时出于毛羽而造成的压力损失值来反映纱线的毛羽。
  通过理化及实验研究,证明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可快速可靠地检测与纱线、浆料及浆纱工艺有关的织造性能的变化。从而第一次为纺织界的生产及科研提供了一种模拟及分析检测手段,能准确对单纱按所希望的上浆率精确上浆,对连续纱线施加织造模拟负荷并进行检测,从而准确地在实际上浆前检测浆纱表面的纤维粘结牢度,预测上浆效果。保证上浆质量。
2、新型浆纱耐磨仪
  国内目前常用的检测浆纱耐磨性能的耐磨仪只能实现纱线与金属间摩擦,“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中的织造模拟装置又只适合于连续单纱。东华大学浆纱检测中心在“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浆纱耐磨仪,它可以利用较短的浆纱试样测试浆纱耐磨性。它也模拟了浆纱在织机上受到的拉伸、曲折及纱线及机件间和纱与纱之间的摩擦作用。该耐磨仪以浆纱在一定张力条件下磨断时所经历的摩损次数做为耐磨指标。该项发明也申请了国家专利。
  该耐磨仪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在夹纱夹1上吊着对折的纱线5。四根摩擦销钉3固定在支承板2上并按一定频率上下往复运动。纱线按一定规律绕在销钉上并在下端吊着一定重量的重锤。这样测试时,纱线就受到摩擦、曲折和周期性拉伸负荷的综合作用。当纱线断裂时,计数器自动记下到纱线断裂时纱线所受到的负荷作用周期数。显然这个周期数越大,说明纱线的耐磨性越好。
  通过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检验,证明该耐磨仪工作原理可行,测试结果可信度高。
  3、浆纱缠结倾向测试试验机
  前面所述的两种仪器可模拟和检测浆线在织造负荷作用下的耐磨性和织造性能,但与浆纱在布机上的实际受负荷作用情况还有一些差距,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浆效果检测的可靠性,使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浆纱检测中心研制了浆纱缠结倾向测试试验机,它可以模拟了织造过程,测试条件更接近实际,所得到的测试结果也与实际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该测试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一定根数的经纱在试验机上按一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无纬试织,达到设定的引纬次数后停机。如果上浆效果不是很好,则在后梭口区会出现经纱缠结。开动行走测力装置,测力棒将会测出将经纱缠结分开所需的分离力,而这种分离力就是衡量浆纱效果的一个综合指标。
  当然要能进行这种测试,还必须有小型浆纱机与之配套,在工厂实践后这种方法比较困难。生产实际中还是使用浆纱效果快速检测评定系统和新型浆纱耐磨仪比较方便。通过这种仪器的测试,可以很快的测出与新提出的浆纱目的相匹配的相关的浆纱耐磨性和毛羽贴伏效果,从而有效地评价上浆效果。
& &&&&  发表于
19:14&&&&&&
很简单,浆纱时两边部排稀,不使边部纱面高起,要平或凹点就可以了
&&&&&&&&&&&&&&&&&&&&&&&&&&&&&&&&&&&&&&&&&&&&&&&& 天虹-浆纱主管
& &&&&  发表于
17:52&&&&&&
118"Jc60*Jc120& 230*(70*3) 4/1段条 总经26900
请问各位工艺怎么下
& &&&&  发表于
07:41&&&&&&
三楼,请说说你的理由听听。
& &&&&  发表于
11:44&&&&&&
看似减少了浆纱断头,实则增加了布机并绞头;理应使用小分绞棒!!!
& &&&&  发表于
23:33&&&&&&
复分绞还是用的好。
& &&&&  发表于
23:02&&&&&&
复分绞还是用的好
& &&&&  发表于
21:19&&&&&&
个人建议单纱、紧密纺纱还是要用复分绞棒。单纱表面毛羽长,紧密纺捻度大,容易并头碰筘,对织布效率有一定影响。股线就了、可以随便点。
& &&&&  发表于
13:07&&&&&&
赞同楼上观点!
& &&&&匿名 发表于
01:05&&&&&&
& &&&&  发表于
13:59&&&&&&
"()"_()__():1,;2,\\,;3(),;4\\\;
5\\\6的付收帐款\\\\对帐单;7(),8\\
12345678910
020-& && QQ:
&&&&&&&& E-mail:gzkor&#111;
& &&&&  发表于
16:43&&&&&&
浆纱机卷绕张力怎么确定?
& &&&&  发表于
16:44&&&&&&
退绕张力怎么确定?是根据生产经验吗?
请高手赐教!先谢谢了
& &&&&  发表于
11:42&&&&&&
因为浆纱机的机型不同,所以目前浆纱机卷绕张力没有一个标准数值。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原纱质量,产品结构,卷装大小等。织轴卷绕张力太大,浆轴的表面手感硬实,浆纱的弹性伸长会受到损伤,在织造是容易产生经纱断头;如果卷绕张力偏小,浆轴的表面手感松软在织造是会造成开口不清,布面不平整。织轴卷绕的紧密与均匀,对织物质量.外观疵点以及运转效率非常重要,在高压上浆工艺中,特别提到了“紧卷绕”,就是要求织轴大卷装,平整,紧密。
新型高速浆纱机大多都是气动带式制动,并有张力调节和张力检测控制装置与计算机相连接,有直径控制,长度控制等,一般由计算机对退绕张力进行调节控制,可做到恒张力退绕,以避免出现惯性翻转和松纱现象。
对于老式浆纱机,个人认为还是依据生产经验进行调节的!!!
如果您要回复,请先&
如果您没有注册,您必须首先&
论坛共有 71536&&位会员, 116&&位, 包括 107&&位访客和 9&&位会员
|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浆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