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手机汽车维修行业前景前景如何?请各位师兄们来...

请问各位师兄菩提心生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常来影响我的信心,请师兄们帮助,拜谢!!拜谢!?
想问一下有关菩提心的问题,希望各位师兄多多帮助,帮忙答题或是拉一些修行好的其他师兄来,拜谢!! &br&了解菩提心这个概念已经有快一年了,现在正在看索达吉堪布讲的《入菩萨行论》,收获也很多。了解了菩提心的重要性,虽然每次回向的时候都会发下利益众生的心愿,几次也偶然似乎强烈地升起那种勇往直前的大心愿,就很快退失了。但是真感受不到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也总有动摇的时候(我现在就是在看到入行论一半的时候来的) 我想是一直有几个障碍的地方,也就是因为还有不理解地方:&br&&br& 1. 先附一段仁波切的话:在佛教里,智慧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全都是次要。得见真理最重要,道德、戒律,甚至禅定(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它听起来多么珍贵,如果你的禅定没有令你得见真理,那么你坐烂了屁股也是徒然。屁股坐穿也枉然,没用的。好吧,也许你能够从中得到放松,让心安静下来,那又怎样?如果你无法得见真理,那么得到一点点安宁,又怎样?你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获得安宁。所以说得见真理总是如此重要。 &img src=&/cc36cec07dd4bc683ccbcc110e7dc5a2_b.jp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c36cec07dd4bc683ccbcc110e7dc5a2_r.jpg&& 首先我不明白的是菩提心的修法在佛法中是不是属于一个方便法,还是最究竟的。因为入行论都讲记中,索达吉堪布说是佛通过大智慧观察,知道了菩提心是忏悔一切恶业修一切功德的最殊胜的法门。而且一旦成佛。证悟了空性,善与恶在胜义谛中就没有分别了。&br&&br& 2.还有一个关于因果的问题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成佛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果位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功德,而从中推理出,我们需要做非常多的善事,我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努力的。但是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就很难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像是一件商品非常昂贵我们需要非常多的钱来买它,但是,我不会对这些钱生起上非常大的执著。因此一旦有了为了成佛而积累功德的想法就难从内心深处形成真正的,无伪的菩提心。(但若是菩提心的修法却实是一个方便法的话,我骗也要把自己骗过去。但是不理解的话,反而时常动摇信心。) &br&&br&3.但是一旦有了,我要为自己积累功德为自己能够成佛的想法,就难以去除我执,也就不可能成佛了。阿弥陀佛也告诉关于观世音菩萨实无众生可度。所以我会想菩提心的修法是否只是一个方便法。不弄清楚这个我很难强迫自己却不理会这些。 &br&&br&4.还有一个关于因果方面的问题,佛经中所说的地狱是否只是每个人随业力所见到景象不同,还是说众生所见的的就是一副模样。难道虫鱼鸟兽头投生地狱时所见也是这一副景象——刀山,油锅吗?他们生前甚至没有见过刀。这虽然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理智上理解不了,我就会有点动摇。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为了使众生畏惧因果 ,精进修习,还是真是如此。所以它总是隔三差五来动摇我。 &br&&br&请各位师兄们帮忙,拜谢! 祝各位师兄皆能生前圆满的菩提心。
想问一下有关菩提心的问题,希望各位师兄多多帮助,帮忙答题或是拉一些修行好的其他师兄来,拜谢!! 了解菩提心这个概念已经有快一年了,现在正在看索达吉堪布讲的《入菩萨行论》,收获也很多。了解了菩提心的重要性,虽然每次回向的时候都会发下利益众生的心愿,几次也偶然似乎强烈地升起那种勇往直前的大心愿,就很快退失了。但是真感受不到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也总有动摇的时候(我现在就是在看到入行论一半的时候来的) 我想是一直有几个障碍的地方,也就是因为还有不理解地方: 1. 先附一段仁波切的话:在佛教里,智慧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全都是次要。得见真理最重要,道德、戒律,甚至禅定(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它听起来多么珍贵,如果你的禅定没有令你得见真理,那么你坐烂了屁股也是徒然。屁股坐穿也枉然,没用的。好吧,也许你能够从中得到放松,让心安静下来,那又怎样?如果你无法得见真理,那么得到一点点安宁,又怎样?你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获得安宁。所以说得见真理总是如此重要。 …
按投票排序
谢邀,我没什么能耐,随便说一说,但把您问题里的关键点给点一下。1,相似菩提心是方便法,真实菩提心是究竟法。因地上的相似菩提心跟看起来好像跟空性是两个东西,但真实的无伪菩提心跟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就像一个苹果同时具有甜和脆两种性质,并不是有一个苹果甜而有另一个脆。空性是真实菩提心的“智分”,真实菩提心的“悲分”则是无伪慈悲心,两者一体无别,这个就叫“智悲双运”。我们没有办法一开始就发起真正的菩提心,但相似菩提心则能让你接近于真正的菩提心,一旦相似菩提心积累到一个程度能够转变为真实菩提心,你能体会到那个与空性双运的慈悲心。这是一条“从悲入道”的路,另一条则是从对相似空性的研习的“由智入道”的路子,但无论从那个入,只要证悟了,就能体会那个真实菩提心是同时具足慈悲与空性两者的,并不是两个东西。真实菩提心也叫佛性。2,你的问题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上的,因为你的内心还有一个对我成佛,所以你的大无畏里始终是会带有“勉强”和“挣内心扎”在的,但是你一旦体会过那个真实菩提心,你会体会到一种没有挂碍的慈悲,从来没有如此强烈,一点不勉强,乃至于很自然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发起“只要众生离苦得乐解脱成佛哪怕我不成佛也绝没有一点问题”的念头,而且内心没有一点点哪怕是细微的“不舒服”、“舍不得”、“悲壮感”,反而会感觉把一切奉献给他人再平常不过了。因为在那个境界里,你的我执已经很弱了,自己的得失在内心已经在你的心里没有什么波动,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而这时,“我”已经真的不重要了,您的上述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这个光理论的推导没意思,自己体会过一次就晓得了。3,请参考24,一切都是众生的心的幻化,从业因果的角度上来说,那些小动物不打容易感招地狱的业,虽然确实是六道轮回,但其实有机会去别的道的是人,别的道没有那么多“跳槽”的机会,除非有特别的机缘,比如往昔世的善根或者大恶业萌发,否则会长时间在自己的某一种业报之中很难出离。在我们眼里看到的一碗水在它眼里是什么,就视乎它的业力在它面前呈现出来的是什么了。这个跟它这一辈子见没见过关系不大,因为八识田里成熟并起现行的种子,不是一定要是那一辈子种下的。
问:请教师父如何发菩提心? 师:想学佛,连菩提心都生不起来,那还学什么佛?学佛,发菩提心是自然而然的,难道还需要别人做你的思想工作,逼着你生起菩提心吗?这个道理就如同发财,只有当你想发财的时候,你才会拼命去赚钱;你不想发财,就老老实实地打一份工,养活自己就行了。想成佛必须发菩提心,否则成不了佛。学佛要有牺牲精神,没有牺牲精神学不了佛,更成不了佛。 问:佛法、世间法如何统一?学佛的人应以什么心态去发财?鱼和熊掌可否兼得? 师:想发财就去发你的财,发完财后再安安心心地学佛。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鱼和熊掌都想要,那也要分个先后主次,两者不可能同时兼得。学佛的人并不是活在真空里,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虽然我们不好财色名利,但衣食也需无忧。为了防止懒惰、落伍,修行人还是应该工作。长时间不工作,不接触社会的人,退步了自己都不知道。造化既然赋予我们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头脑,不工作就违背了天道。有些人身体那么差,甚至六根不全,还在辛勤地劳作。何况我们身体、头脑都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我们做的不是为自己,而是利益众生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更高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容易成功。 问:不断贪嗔痴能修行吗?嗔心生起来时,如何把这股力量转向修行? 师:没有贪嗔痴的人能修行吗?贪世俗上的东西是修行人吗?对自身的烦恼、恶习生不起嗔恨心,不用勇猛心把它斩掉,能学佛吗?去贪嗔痴,是指去除世俗上的贪嗔痴。你对道业、学习不贪,对自己狠不起来,又如何进步?修行人是最贪,也是最狠的。对自己的身口意不狠,做得了主吗?对自己狠不了,对别人也狠不起来。身口意都降伏不了,又如何学佛?成就的人首先是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对自己狠得起来的人。 一个生不起菩提心的人,怎么称得上是一个学佛的人呢?菩提心生起来唯一的标志就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社会,奉献给众生,奉献给所在的集体。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奉献出来,就证明你的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扪心自问,你是在奉献还是在索取?是从父母那索取,从集体中索取,从这个国家、民族中索取,还是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民族,奉献给了所在的集体,奉献给了你的父母、师长?你既不能付出,又无可奉献,还谈什么学佛?我们现在只是在学人,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体力、有才能、有智慧、有德行的人,然后才可能奉献自己,才有资格谈学佛。你现在一无所有,什么都奉献不出来,学佛,还是免谈吧! 但是,如果你愿意把自己奉献出来,无论你学什么都会很快深入,让自己迅速充实起来。之所以现在学而不力,就是因为不能彻底地奉献自己。佛教为什么提倡学佛要从无我开始,把无我摆在首位?无我就是把自己完全、彻底地奉献出来。 凡夫与圣人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发心。发不了心就是一个凡夫,能发心就是一个圣人。一个不发心的普通人为了生存,还需要具备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何况我们这些不甘平庸,想学佛的人?既然想学佛,连人该具备的素质、心态和能力都没有,怎么学佛? 学佛的人应该比社会上的人素质更高,更自觉才对。如果世间之路你都无能为力,毫无建树,佛门这条路你更将一无所获。学佛这条路比社会上的路更艰辛,更残酷,更真实,需要更高超的技术。否则你将血本无归,连社会上那些最简单、最基本该得到的你都得不到,甚至已经拥有的还会失去。 要想得到修学佛法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发心,一切取决于你能否发菩提心。菩提心生起的标志就是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为国家、民族奉献,也应该为集体奉献;不能为集体奉献,也应该为父母奉献;不能为父母奉献,就应该为你的欲望去付出。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欲望都不能付出,还能为什么付出呢?欲望要想得到满足,唯有付出,绝无它途。何况我们是学佛的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人,更应该为众生、为国家、为民族、为这个集体付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付出。退一万步讲,你真能为你升官发财的欲望付出,你也属于成功人士。 修行人应该养成修行的习惯,晚上打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就像吃饭一样,到了时间自然想吃。应该把修行融入到血液中,融入到每一个起心动念里。为什么对一日三餐、睡觉能形成习惯,到点就自然去做,对修行、打坐、读书却不能呢?这十多天我在外面跑,每天盘腿的时间都是一二十个小时。讲话、办事、聊天,包括坐车,我都盘着腿,都在练腿。一个修行人应该抓住分分秒秒,不能炼心就练腿,不能练腿就炼心。有事做时就炼心,没事做时就练腿。如果你腿没练好,心也没炼好,虚度光阴,于心何安? 释万行
一,什么是菩提心? 最简单的说,菩提心就是我要成佛。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当然,这个我要做佛不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法力无边去做佛。要做佛就要向佛学习,佛在干什么?无时无刻不在普度众生,因此学佛的人是“上乞佛道,下化众生”。 二,什么是功德? 功德是很抽象的东西,也是方便说。你心中完完全全放下功德这回事,一切以度化众生为目标,那么你就真有功德了,如果你为功德而去,那么你便没有功德。所以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是名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是善?灭度众生就是最大的善,但是你要有智慧有方法,没有智慧只能和众生结仇。所以讲智慧是最关键的。三,我执与成佛前面两个问题已经说了,发了菩提心就是完全利他的,心中没有我存在的,如果你还有“我要有功德”这个想法存在,那么你连菩提心都没有保持住。所以说为什么菩提心难发?因为我执太重,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发菩提心要真正的放下我执,不然做不到完全利他。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一开始要先说声闻法,告诉你们“我”是虚幻的,先求涅槃了生死。而北传的经典你去看,都是对菩萨和阿罗汉说的。你直接对没接触过佛教的人说,让他们完全无私奉献是不可能的。四,地狱地狱是由业力牵引形成的,每个人业力不同见到的地狱也不同,不过都是受苦罢了。
建议你进一步读一读 广超法师 圆觉经讲记在文殊菩萨起问的这一章节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点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具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比修行,不堕邪见。
1.之所以智慧第一,是因为比起知道应该怎么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能更容易激励我们去做。智慧,就是那个为什么,就是那把开启菩提心的钥匙。三摩地的意思是发自你的灵魂最深处。当你不明白究竟,不具足智慧,你很难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去发起菩提心。而一旦你明白了,你自然地就会去做。王阳明认为:人不做,是因为尚不知,因而提出了“知行合一论”。譬如,若人们真正明白了对父母应该行孝的道理,就会自然地去履行了,即,“知、心思”与“行为”无分离。悲悯不是因为同情而是能真正了解他人的处境。真正最痛惜穷人,肯对穷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曾经历过贫穷受过难的人。2.有想要成佛的发心好的,可是不必执着。功德是方法论。积累功德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在做功德的过程中培养慈悲心。慈悲心才是目的。3.只管去修,莫问前程。就像考试,学神只管好好学习,考试成绩不过是水到渠成。4.唯心所现。的确不同众生所见的地狱景象是不一样的。一滩水,人眼中是水,动物眼中是饮料,饿鬼眼中是岩浆。题外话,以下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概念——七布施,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助益:七布施。并非人人有钱惠人,但人人均可行此七布施。一,眼施:常以善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恶色,而以和颜悦色相对。三,佳言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出柔轻语,无粗恶语。人皆欢喜,信受奉行。四,身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礼拜,于一切人处,常怀恭敬谦虚。人人相敬。五,心施:虽以上述四种方法行供养,而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和善功深,以心转境,常驻善心,从善如流,不思得失,是名心施。六,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为捕床座请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乐坐位,让之请之安坐。七,房舍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请于自己所有房舍之中,得行来坐卧,予以欢喜安乐。不用之房舍,让与人住。此为七布施。看到这七布施,眼前一亮,心中一轻。原来佛法修行就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处处时时,都可行善,都可培养和磨炼菩提心。
师兄,你好。我也是菩提小组的一员。你的问题,我自己或多或少也出现过,这里就尽力做一次回答,希望对你能有哪怕一点点帮助。顶礼上师三宝!问题1:首先我不明白的是菩提心的修法在佛法中是不是属于一个方便法,还是最究竟的。因为入行论都讲记中,索达吉堪布说是佛通过大智慧观察,知道了菩提心是忏悔一切恶业修一切功德的最殊胜的法门。而且一旦成佛。证悟了空性,善与恶在胜义谛中就没有分别了。答:在我们还会生起纯正的菩提心的时候,我们一直是造作的菩提心。这造作的菩提心是为了帮助我们将来可以生起真实的菩提心都一种方便法。试想,当我们处于无我的状态中时,那我们只会看到感受到别人的苦乐,而丝毫不掺杂一点点自我,这时的菩提心就是真实菩提心。但由于无始以来,“我执”的习气太重,让我们无法窥见自己真实的菩提心。如果我们把自我一点点剥离,那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带的真实菩提心了。我们在不停地刻意地使自己尽力生起造作的菩提心,实际上也是在不停地刻意地将“自我”剥离出去,这就是一个方便法。但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方便法,便说菩提心实际是一个方便法。因为当我们将“自我”完全剥离的时候,显现的真如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真实菩提心。所以我认为,造作的菩提心是一个方便法,但真实的菩提心是潜藏在我们最里面的佛性。关于“证悟了空性,善与恶在胜义谛中就没有分别了”这一点,我只能截取一段宗萨仁波切的话作为回答:避免“二元对立”的极端本身就是“空性”。一个自我本位的人永远都会掉到某个极端中,因为他一看到任何事物,就会自动形成例如美丑、好坏等的判断;他相信这些性质天生就存在那件事物之中,并自认了知那事物的一些真相。如果不用例如好坏等概念支解事物,只看事物本来的面目,就非常近似于空性的体验。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自性,所以也没有善恶之分。但这只能在胜议谛中成立。当我们还在世俗谛中流浪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我们希求解脱的执着去对抗我们对轮回的执着。要知道,证悟空性就一定会生起真实的菩提心,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就是证悟空性。问题2:还有一个关于因果的问题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成佛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果位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功德,而从中推理出,我们需要做非常多的善事,我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努力的。但是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就很难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像是一件商品非常昂贵我们需要非常多的钱来买它,但是,我不会对这些钱生起上非常大的执著。因此一旦有了为了成佛而积累功德的想法就难从内心深处形成真正的,无伪的菩提心。(但若是菩提心的修法却实是一个方便法的话,我骗也要把自己骗过去。但是不理解的话,反而时常动摇信心。) 答:我是这样想的:比如当我们才开始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总是不习惯那种即将产生的新的习惯。比如我们才开始要坚持每天运动的时候,我们会腿痛,疲倦,但是当我们习惯了每天的运动,这些状态都不存在了,我们在突然不能运动的某一天觉得非常的不适。我想这就是串习的力量。当我们还不习惯剥离自我去行善的时候(放生、布施、供养其实也是当我们去做的同时使我们放弃了对财物、美食等的小小部分的执着),我们努力使自己不要总是考虑自己,然后我们日积月累地这么做,总有一天看见街边的乞丐会很自然地布施,看见佛像会很自然地跪拜。就是这种自然的状态,让我们在做的那一刻处于无我的状态中。而培养这种“自然”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积累功德。当我们“完全的“、”彻底的“做到”自然而然”的利益众生的时候,我们便不会有“我们是为了成佛而积累功德”这种想法了。但在那之前,我们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在为最后一刻积累福报。所以当我们在行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专注于众生上,而不是专注于“我”上。我认为与其努力不要想“自己”,不如努力总是想到“别人”“众生”。因为,“不要想自己”的念头其实还是在绕着“自己”打转,而“总想到别人”这种念头才是“模糊自我”的方法。当然,现在这一切都是造作的,现在这只是一种串习一种方法而非真实。问题3:但是一旦有了,我要为自己积累功德为自己能够成佛的想法,就难以去除我执,也就不可能成佛了。。所以我会想菩提心的修法是否只是一个方便法。不弄清楚这个我很难强迫自己却不理会这些。 答:我认为师兄是搞错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如果已经可以完全无我的利益众生了,那我们就根本不需要去除我执了。我执不是转一个念头就马上去除的,而是一点一点地逐步剥离的。我们布施1块钱就是放弃了对这1块钱的执着,我们放弃这1块钱的执着是为了我们将来可以放弃对所有财富的执着。关于“阿弥陀佛也告诉关于观世音菩萨实无众生可度”,这是阿弥陀佛安住在空性无二中的见解。是胜议谛中的见解。我们不能把胜议谛中的见解套用在世俗谛上面,因为我们现在还把善恶、自我等执为实有,在实有的状态中,我们是达不到无二的。究竟上是无众生可度,但你真的领悟到了众生皆具佛性吗?所以我们还是要先不停地串习,不停地剥离自我,不停地刻意观清净心。我们现在就是处在用执着(希求解脱)去对抗执着(贪执轮回)。问题4:还有一个关于因果方面的问题,佛经中所说的地狱是否只是每个人随业力所见到景象不同,还是说众生所见的就是一副模样。难道虫鱼鸟兽头投生地狱时所见也是这一副景象——刀山,油锅吗?他们生前甚至没有见过刀。这虽然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理智上理解不了,我就会有点动摇。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为了使众生畏惧因果 ,精进修习,还是真是如此。所以它总是隔三差五来动摇我。 答:首先,所有众生都不止只有一生。它们这一世或许不知刀为何物,但不代表上一世不知道,也不代表去刀山火海下油锅不会产生痛苦。再次,不要说地狱了,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可以“看见”的世界,都会由于众生的业力而展现不同的景象。比如,日本人很享受泡澡,泡澡的时候非常舒服,但我泡澡简直就是折磨,又热又闷又不能喘气;我们会觉得大便非常的臭,一定不会愿意到充满大便的地方去,但屎壳郎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也许就是永远有取之不尽的新鲜大便,简直是世间美味。师兄你之所以会产生“众生所见的就是一副模样”的想法,是因为你认为众生都和你是一样的,就是说你还是在以自我为中心。我敢保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看见了同样一条蓝色的裙子,而其实呈现在他们眼里的绝不是同样一条蓝色的裙子。也许都是蓝色的,都有吊带,都是30公分长,但那并不代表都是好看的,都是可以穿的。我不知道屎壳郎看见的大便是什么颜色的,但那一定和我们自己看见了最钟爱的食物是一样的。三文鱼还是那片三文鱼,大便还是那坨大便。以前有一个学生问宗萨仁波切,大意是这样的:”地狱是不是佛陀为了警示我们而宣讲的一个方便法呢?是不是真的有地狱呢?“宗萨仁波切的回答是:“包括这个轮回在内都是我们的幻觉,不是真的实有。”大意是这样哈,原句不记得了。感恩师兄提出的这些问题,让我也有机会真正思考这些潜藏在自己心中的疑惑。希望同时能对师兄有所帮助。
这个世界就是一场梦,你一直醒不来,就好比你在个电脑游戏中,你把一切都当真了,完全忘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你把所有人都度了,才能醒过来,或者用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就是你把游戏中怪都打败了,你就到游戏的终点了。问题是,你现在连把所有怪都打败这个目标都忘记了,所以一切都是死循环了,要跳出来的第一步就要下决心打掉所有的怪。至于你最后一个问题,虫鱼鸟兽投生地狱看到的东西,肯定是随业所现,他们一直在六道轮回里转,这一生没见过刀,前一生,再前一生,这一生之前有无数生,你能肯定他们都没见过刀?另外,也不是见过刀才能化现出刀来,你能确信你梦中的一切都是你见过的?
我来回答一点我能回答的部分。上面的师兄回答得很好2 请为了众生成佛。4 地狱指的是一种心的状况,法界同时会有现象。大多看到的地狱,都是地狱变相图,是根据有缘众生的根器用他们能理解的图像告诉他们地狱的惨状。真正的地狱,无法想象过之而不及。第三方登录:关于一些佛经的问题,请各位师兄们能解答一下_百度知道
关于一些佛经的问题,请各位师兄们能解答一下
分时段读有什么要求吗?都是念三次吗?怎么恭请我刚刚接触《地藏经》?
3?什么意思.经文能不能早晚分开读.三遍 和
是一个意思吗.书上说如果前后相隔一个小时以上要重新恭请。
1,里面有很多我感到疑惑的问题?
————请师兄们依次回答一下,分几天读完可以吗
提问者采纳
一遍最多用两小时,都是念三!哪本书上说如果前后相隔一个小时以上要重新恭请三遍 和
是一个意思!经文可以早晚分开读。 当然如果能持续不断的读最好,分时段读没有什么要求?没有的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是的2.经文最好是读完整。31,一个小时差不多.燃香,在地藏菩萨像前。地藏经不长
第一,两个意思差不多,是三遍。第二,分段可以,要注意经书不能折叠做记号就好。第三,恭请的话可以再重新念一下开经偈。阿弥陀佛!
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1.您很诚恳至心读诵是感应的条件,每天坚持定会有感应(地藏王菩萨邦您解决问题);但不应求感应神通以防偏邪,妨求大道菩提。
2.如中断一品中可重读或略想已读内容,目的是思维义理接住。中途可以喝水,思维义理接住连续。3.每一品的名称要读,是经品的中心要点。4.念完后要回向正确的回向顺序:从小到大,由自向他;1先回向自己、在世亲人、同修;2历代六亲眷属;3回向给冤亲债主(那些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为他们祈福,求得他们原谅);4回向法界。 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大乘义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说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可以按如下回向偈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向:愿以某某之功德回向给一切家亲眷属,冤亲债主,一切有缘众生和法界一切众生,愿大家都能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离苦得乐,早证佛果!
5随心。读经过程注意随文入观,解经义理。
念前按经文提示,念香赞、开经偈、本师圣号等。念时观想地藏王菩萨在你座上方,观想你和家人还有过世的怨亲债主在菩萨坐下念地藏王菩萨经,一节念完,才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念下节,不能中间停止,这样直到念完整部经,再用两只手举过《地藏王本愿菩萨经》头顶礼,说:念经所得到的功德回向给,您和你家人的宿世怨亲债主,愿他们早日听到佛法,去转生、超脱。这样就功德无量了。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1、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诵,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注一)  2、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时皆可持诵,但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注二)  4、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注三)  5、持诵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刚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种种现象乃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忏悔的心,祈求冤亲债主原谅,更要以最勇敢负责的心来圆满现前之因缘果报。****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应以至少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注四) ****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是应先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拨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消除了,修行道上畅通了,你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净土。回向文如下  地藏经回向文(每次念经后回向):  (合掌)弟子×××愿以此所诵《地藏经》×部(或念佛菩萨圣号)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念三遍)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   注一:持诵《地藏经》时最易召感冤亲债主前来听经,这也正是《地藏经》的灵验和殊胜之处,持经发声,正起到为他们开示的作用。  注二:《地藏经》24小时都可以读诵,而净空法师更主张晚上读经,能为更多前来听经的冤亲债主开示,反而功德会更大。(提示:若以功德之心来修法亦非正法,功德不应贪著。)另外,如果读经感应过于强烈,而自己又胆怯,只白天读经亦无不可。读经感应强烈,正暗示着冤亲债主希望被超拔的强烈愿望,也是自己业障深重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勇敢精进。很多人因此而不再读《地藏经》,这是完全错误的。  注三:如果家里没有佛堂或其它原因,不燃香亦可。“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仍然要念。  注四:如果发愿至少念诵200部《地藏经》来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时(累世的父母也在其中,并且首先受益),最好规定出诵经期限,以尽孝道的心、忏悔的心、虔诚恭敬之心而勇猛精进,容易得到地藏菩萨的感应并种种加持。如果自己工作繁忙、时间不便,可联合家人一起诵经,然后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最忌发愿后不精进,迟迟不能完成,如果你是冤亲,也会怀疑诵经者的诚意了。所以,以尽孝道的勇猛心最易得到诵经的感应。  地藏法门的殊胜之处并非局限于此,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等等方面,地藏经中都有详细说明请您网上看五台山参梦老和尚“大乘大集十轮经”、“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看宣化上人“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浅释”。
六祖寺大愿法师“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学记”。
等祖师大德讲解。印光大师开示如下 至于读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读。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读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既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参考资料:【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佛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维修行业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