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人才的含义 政策----策略的含义

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
本书主要简述的问题有四个:在一个离散框架下,在企业或政府预先承诺能力不同的情况下,学习效应与外溢效应的大小对最优研发政策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较高的政府研发补贴真的对一个知识密集型幼稚产业的成长是必要的;如何解释中国知识政策现实——近期我国从主要依赖海外技术外溢的“技术换市场”的政策开始转向于“自主创新”政策;如何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战略产业设置一条最优研发补贴路径。作&&&&者ISBN10位[X]13位[8]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时间
本书第2章回顾了相关文献;第3章根据企业与政府预先承诺能力的不同,在一个具有研发中学习效应的动态框架下考察了三种情形下的最优研发政策:(1)FCE(完全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仅为转移租金激励;(2)GCE(仅政府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战略行为的研发课税激励;(3)SE(序贯均衡)情形下,进一步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操纵政府第二时期补贴战略行为的研发课税激励。在学习效应较显著情形下,SE有可能削弱通常的幼稚产业保护论调。第4章在一个研发活动中存在外溢效应的动态框架下对称地考察了三种情形下的最优研发政策:(1)FCE(完全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存在转移租金激励、外溢及反外溢激励的权衡,且在外溢及反外溢激励较大的情形下,最优政策表现为研发课税;(2)GCE(仅政府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除了前三种激励,还增加了一项抵消企业策略行为的补贴激励项;(3)SE(序贯均衡)情形下,进一步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操纵第二时期政府补贴策略行为的补贴激励。在具有显著外溢效应的情形下,SE有可能削弱通常的“市场换技术”论调。第5章在一个连续技术创新框架下考察最优研发补贴路径,就补贴时间路径的差异而言:具有学习效应的补贴强度最大,基本模型次之,外溢效应模型补贴强度最弱。第6章是本文的结论,并对开头的四个问题作出了回答。1.1 研究背景
1.2 论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思路、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2.1 三个理论源泉
2.1.1 静态战略研发补贴理论
2.1.2 产业组织论中的“策略性”行为
2.1.3 预先承诺能力
2.2 具有动态成本联结的产业及研发政策研究
2.2.1 外溢效应情形下最优政策的研究
2.2.2 学习效应情形下最优产业政策研究
2.3 其他相关研究
2.3.1 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
2.3.2 学习效应的经验研究
2.4 本书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关系3.1 引言
3.2 Spencer时期
3.2.1 子模型及解
3.2.2简约利润函数及比较静态分析
3.3 政府期间预先承诺能力与均衡
3.4F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3.5G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3.6S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3.7 特殊情形下学习效应对福利的影响
3.8 模型的拓展
3.8.1主动的外国政府干预
3.8.2关于干预社会成本的讨论
3.9 结论及评价4.1 引言
4.1.1 外溢效应与知识的属性
4.1.2 外溢效应的界定及特征
4.1.3 相关文献
4.2 模型假设
4.3F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4.4G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4.5S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4.6FCCE情形下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4.7 特殊情形下外溢效应对福利的影响
4.8 模型的拓展
4.8.1 价格竞争与消费者剩余
4.8.2 双边干预与干预成本
4.9 结论及评价动态技术联结、连续技术创新和最优研发政策参考文献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政策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政策篇)
《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政策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情报分析方法,对在国际医药管理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性和典型代表性的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年来药品和药物研发管理政策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分析了各国/地区的特点。从药品法律法规修改、临床研究、新药审批、新药上市后检测、药品广告监管、新疗法管理、生物仿制药、重大疾病约物研发、急病危病新药获得途径、药品开发新技术等方面对四国/地区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我国医药创新管理提出相关建议。作&&&&者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ISBN1定&&&&价46出版时间2009装&&&&帧平装开&&&&本16
《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政策篇)》可供决策部门、科研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及其他广大读者参考。新的科技革命在哪里
第一章美国医药创新政策
1.1新药开发关键路径计划
1.2药品管理法(修订本)
1.3基因治疗管理
1.4紧急情况下的药品使用授权规定
1.5癌症药物临床试验开发
1.6糖尿病药物开发
1.7信息技术的利用
1.8生物仿制药相关规定
1.9美国医药创新政策总结
第二章欧盟医药创新政策
2.1创新药物计划
2.2创新药物开发方法调查
2.3药品管理法修改
2.4细胞免疫疗法管理
2.5儿科药品的伦理管理
2.6临床试验中的药品安全管理
2.7成员国共同承认程序最佳操作规范
2.8生物仿制药管理法规
2.9欧盟医药创新政策总结
第三章日本医药创新政策
3.1日本新药管理规范
3.2药事法修改
3.3药物滞后的解决
3.4制药行业五年创新愿景
3.5生物仿制药法规
3.6日本医药创新政策总结
第四章中国医药管理政策
4.1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支持医药创新
4.2发布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4.3修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4.4制定《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
4.5发布《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4.6推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
4.7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
4.8发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4.9制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4.10生物仿制药
4.11我国医药管理政策总结
第五章对我国医药创新管理的建议
5.1适时修改药品法律法规
5.2实施创新药物相关计划
5.3促进临床研究
5.4提高新药审批效率
5.5重视新药上市后监测,提高药品安全
5.6加强新疗法的管理
5.7针对重大疾病药物制定专门开发指南
5.8加强药品广告管理
5.9建立紧急情况下临床试验药物的使用授权制度
5.10鼓励制药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5.11规范生物仿制药的发展
附录一:美国上市后研究概况
附录二:欧盟药品风险管理系统简介
附录三:处于开发中后期的基因治疗产品列表
附录四:我国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附录五:我国新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主要内容
附录六:我国新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的主要内容
附录七:缩略词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对冲策略的意义在于哪里?
摘自百度百科的定义一般对冲是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行情相关是指影响两种商品价格行情的市场供求关系存在同一性,供求关系若发生变化,同时会影响两种商品的价格,且价格变化的方向大体一致。方向相反指两笔交易的买卖方向相反,这样无论价格向什么方向变化,总是一盈一亏。当然要做到盈亏相抵,两笔交易的数量大小须根据各自价格变动的幅度来确定,大体做到数量相当。那么,为什么需要对冲?比如期货,两个方向反向等额交易,那么到随着行情涨跌一赚一赔,总盈亏相抵,岂不是白操作了?而且还要贴上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交易费用,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买。这样的理解错在哪里?
按投票排序
别理百度,咱直奔主题 --- 对冲的“意义”对冲策略的“意义”在于去掉某种我们不想承担的风险!从而只保留我们想要的风险。(原则,所有回报都对应着风险。大而化之甚至可以说风险和回报是一回事,本篇中,风险和回报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以一只股票来说,股票回报 = 自身经营回报+整个股市回报(β)。相应的,承担的风险 = 自身经营风险+整个股市风险。(当然简化后的)如果我们对某家公司有强烈的看法(好坏皆可)并且
我们并非股市专家在股市整体走势预测上没有优势,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 买入股票(假设看好)+ 做空股指 以获得纯粹的公司自身经营回报。
回报 = 股票回报 - 整个股市回报(股指)= 自身经营回报。 风险也变成了只有自身经营风险。例子1,假设我们是IT业内人士,对google未来几年强烈看好,但是对经济形势没看法,对股市大势没看法。就可以做多google做空股指来对冲掉股市的风险,假设股市上涨50%,google上涨70%,我们赚20%。股市下跌50%,google下跌30%,我们还是赚20%。只要我们判断正确,"即google未来会很好",我们就赚到了。例子2,我们看好新浪,买了新浪股票,但新浪股票在nasdaq上市,是用美元计价的,我们又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将来人民币对美元是涨还是跌,如果美元下跌了,那么新浪股票(美元计价)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就是下跌了,风险也就变成了 = 新浪自身 + nasdaq + 美元/人民币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空美元/人民币期货来对冲掉美元对人民币下跌的风险。再来说下,对冲这种做法的由来。最早使用对冲Hedge这个词的人是 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他觉得股市难以预测,但预测一家公司的前景就容易多了,(ps.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行业知识挑出本行业内最好的公司,准确率比听消息高多了),那么我可以买入一家好公司,再卖出一家坏公司,这样一来,股市的影响就被去掉了,只要对这两家公司的看法没错就可以盈利了。凭借这个理念,琼斯在1949年开创了第一家现代模式的对冲基金,它使用的策略学名叫股票多空(equity long/short)。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社会学博士、前愤青、前CIA、前socialism粉、前纳粹时期的犹太女德共的老公、前记者、前专栏作家)股票多空策略,比我们刚才举的例子稍微复杂一点点,区别在于做空那端不是股指而是另一只股票,即买入好公司卖出坏公司,假设我们相信未来几年苹果比google好,我们就可以做多苹果做空google,回报 = 苹果好于google的那部分,同样是对冲掉了股市波动的风险,只剩下了我们对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的预期。这样一来,不管纳斯达克怎么动,或者美国经济怎么糟糕都和我们没关系了。类似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茅台/五粮液,中石化/中石油,sony/panasonic,通用/福特,这个列表可以无限延伸下去,只要我们是某行业里的专家,我们就可以通过做多好的+做空差的来获利,而不管市场波动如何。(实践表明,即便08年那种大跌也无所谓)如今,股票多空策略是对冲基金领域里的重要分支(应该也是资金规模最大的分支,懒得查了),规模庞大,种类繁杂。而对冲的思想也扩展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对冲汇率风险,对冲利率风险,对冲某种原材料风险,只要你能想的到就行。但其思路从未变过,就是剥离我们不想要的风险。ps,对冲策略和对冲基金:琼斯大爷的贡献不止在于对冲策略,还在于他创建了一种以有限合伙制为主的组织架构,他称之为对冲基金,后来有很多基金,其架构模仿了阿尔佛雷德·琼斯基金,也称作”对冲基金“,其业务未必和对冲策略有关。”对冲“只是标明了它的组织架构而已。
以这个文章开始作为整个圆桌的开始,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不懂得什么是对冲基金 Hedge fund以及什么是对冲。首先,对冲基金是不需要对冲的。这个只是大家从字面上的一个误解而已。DEFINITION OF 'HEDGE FUND'An aggressively managed portfolio of investments that uses advanced investment strategies such as leveraged, long, short and derivative position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ith the goal of generating high returns (either in an absolute sense or over a specified market benchmark).(investopedia)对冲基金是一个simply investment vehicles。在这个大前提下,对冲基金存在的意义在于:他所拥有的高净值客户,具备一系列的可以亏损以及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以便于愿意承受比较高的风险,获得较高的回报。所以并不是对冲基金的含义就是对冲风险的基金。The name "hedge fund"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ly used by hedge funds, but hedge funds today do not necessarily hedge. (Wiki)那么为什么高净值客户愿意投资到对冲基金,而且大多数对冲基金的Performance 与相应的收费都要比共同基金高,除去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控制的人的因素以外,可以投资到设立范围中规定的,想要投资的品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好,如果理解了对冲基金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全对冲,每一个环节都对冲掉的策略,的确是有,但是很少用,也不多。那么对冲掉的意义在哪里呢?1:对冲掉我们想对冲的风险,只承担我们想承担的风险。正如师总所说。就举一个例子,我们最不想承担的应该就是突发性的意外。例如当年的BP漏油事件(虽然这个事件之前有迹可循)以及911抑或Flash Crash。理论上来说在你单独做Long的时候,你的整个头寸都是暴露风险,你只能通过类多元化避免一些行业集中风险。但是遇到整体性风险,你就需要用一些更多的产品来保护自己。所以其实衍生品在初期的设计过程中都是针对underlying的保护而做的。就是为了把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风险对冲掉。所以我们并不是怕的一涨一跌这种很固定的趋势性,而是怕由于一些特别的因素导致突然暴跌或者方向的突然改变。2:对冲策略的另外一个,也是大多数对冲策略中都会提到的,就是减少不稳定的波动性。例如我整个的仓位中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但是我要把整个基金的收益率曲线做平滑,让他一直上升,就需要对冲掉整个产品中的波动性,而不同类型策略的波动性其实也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有区分与区别……例如上面这几个不同的indicator还有SP指数,这样对冲后的平滑度就很清晰了吧……当然,题主说的那种两个方向等额,如果你真正的操作过后,你会发现是亏的。因为时间因素上你很难把握,另外一个可能是你最后大赚,因为突然一波暴涨的行情让你某个合同价格直接跌到零,另外一个到了天上去。以上。
就我自己操作的经历和感受说几句吧。广义的对冲策略外延很大,市场中性、ETF套利、事件套利、固定收益套利都在其内。应该说我还没见到一个很权威的界定。我觉得题主说的应该是狭义的对冲,即建立一个多空双向的组合。那么,咱就说说这个多空对冲吧。多空对冲交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个是通过多空对冲完全对冲掉风险,不求盈利,只求实现套期保值(题主说的应该主要是这个),对于很多制造业来说,锁定未来价格更有利生产和财务安排;二是通过多空对冲对冲掉市场风险,追逐超额收益(我们称为α);第三就是通过多空对冲来纠正相关标的的不合理价差,比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价出现了超出过往(这个值可以通过统计计量)的差距,那我们就可以做空价格过高的股价,做多价格过低的股价,等其价差回归到均值,我们就获利了。上述三个目的,第一个不求盈利,主要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者、保险机构和产业企业操作;后面的两个则是希望通过交易获得盈利。下面说说后两种目的能否实现。证券市场交易的风险来自于两块:一个是整个市场的风险,我们称为系统性风险,;一个是具体标的的风险,我们称为个股风险。单向的交易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同时衡量和管理上述两种风险。比如,你单向买入一只股票,想要盈利必须满足下面条件之一:1、大盘涨,同时你的个股不输于大盘;2、大盘跌,你的个股逆势上涨,大幅跑赢市场。也就是说,你的交易在很大程度要依赖大盘走势。而对冲交易则是部分或者完全规避了大盘的因素,而只考虑你选的标的能否取得α,或者你的统计是否合理。也就是说,只要大盘涨的时候,你的标的比大盘涨得多,大盘跌的时候,你的标的比大盘跌的少,你都可以挣钱。A股市场作为新兴加转轨,突出的特点是波动性大,且缺乏明显的趋势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冲交易理论上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这一点,通过我多年的交易实证,也得到了验证。具体到应用层面,我主要把对冲用到以下几个方面:1、之前做分级基金套利,合并拆分需要时间,而在这期间市场会波动的,于是这个时候可以用股指期货或者相关的ETF做对冲,规避波动风险,提前锁定收益。2、这点应该是国内公募用的最多的。就是运用各种量化指标选出股票池,然后放空股指期货。这个是对冲掉市场风险,力求赚得α。成功的关键时股票池能否跑赢市场。3、配对交易。发现标的对的价差偏离正常范围,就做空价高者,做多价低者,价差回归均线然后平仓。标的对可以是股票、ETF、上下游相关的商品等等。未来,随着期权等品种的推出,对冲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对冲的效果也会变得更好。对冲这块应该会有更深入的发展。附:8月份第一天,祝好!
排名第一的答案很详细。但是或许对楼主的疑惑没有帮助。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吧。排名第一的答案把风险和回报等同,认为对冲是去掉一部分风险和保留一部分风险。先不要这么理解,而是这么理解:回报有两种,一种是不确定性的,一种是确定性的。而对冲是去掉不确定性的回报,从而获得确定性的回报(可以是0)。这就关系到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设想一个游戏,掷硬币,出现正面我给你100块钱,出现反面你给我100块钱,请问你玩不玩这个游戏?因为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50%所以这个游戏给你的期望效用为0。假如你觉得玩不玩都一样,说明你对一个确定性的回报和一个不确定性回报(但是期望和确定性回报相等)的偏好是无差异的,你是风险中性的;假如你认为玩了就亏了,因为你更加在意亏的那100块钱,说明你是风险厌恶的;假如你认为玩了对你有好处,你更在意能获得100块钱,虽然这个概率只有50%,那么你就是风险偏好的。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对冲了。如果确定性回报和不确定性回报对你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你就理解不了对冲,只有你忽然发觉,哦,原来很多人是厌恶风险的,这个问题才出现。每个人对风险厌恶的程度不同,风险厌恶程度小的人可以选择对冲掉一部分风险或者完全接受风险;风险厌恶程度大的人可以选择对冲掉很大部分风险,或者完全无风险的持有一部分资产。这样操作是一种保值,和一开始不买显然不同。一开始不买的话,你的财产是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你仍然可以去做,比如说自己花掉吃掉,比如说储蓄,比如说购买固定资产,但是既然你选择以债券的形式持有,并且又不希望承担风险,这样的对冲当然可以保值。
如果你把什么风险都对冲干净了,那确实跟把钱放床底没区别。对冲的价值在于可以选择性的对冲掉一部分你不想承担的风险,仅留下你比较在行的那部分风险。例如买齐期权后,期权的价值会受股价,波动率,利率的影响。如果你因为个人资历原因,仅对波动率的姿势把握的非常准,但对利率和股价的走势完全没把握,你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把股价和利率的影响给对冲掉,仅让波动率对你的资产价值造成影响。这样可以让投资者关注自己比较熟悉的一面。还有一些情况是有些风险根本就不能带来额外收益的,这些风险不对冲白不对冲。例如债券投资中,利率波动影响债的价格,但是这个波动性本身是不会给债券带来额外收益的,因为它的影响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无成本的对冲掉。既然无成本,那不对冲白不对冲。美国一些一些defined benefit退休金管理公司靠的就是专门帮别人对冲利率风险赚钱。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想退出市场但又不方便变卖资产的。如某股东对未来走势不看好但又想保留投票权,就可以用期货对冲掉。还有的是卖不掉的,如光大的乌龙指,就只能对冲。总之用处大着呢。
这个问题问的很久了,看到楼上各位大神的答案,感觉收获很多,不过自己还是觉得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在此献丑了:1. 对冲的最广泛作用就是去掉不想要的风险。企业的形态和盈利手段多种多样,绝大部分企业的盈利手段就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商品来获取利润,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未来将要提供的商品或者劳务的潜在价格波动可能是致命的,比如你卖西瓜,同时在西瓜成熟之前预见到今年可能出现瓜田大丰收,价格有下行的压力,你就会十分渴望锁定未来的西瓜价格,因为如果将来西瓜降价你的利润就会缩水。对于这类企业而言,通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对冲策略,可以很好地保障自己未来的收入,这也是衍生品市场(尤其是远期市场)产生的源头。2. 对冲同样具有负面效应。世间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冲策略可能给公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当企业在现货市场大幅盈利的时候,由于对冲政策的实施,企业必定会在期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这会对公司管理层造成压力。比如一家石油企业因为近期油价大涨而大幅盈利,但是负责对冲的衍生品部门却节节亏损,老板必然会给部门主管很难看的脸色(然而人人都是事后诸葛,在当初对冲开始的时候意图求稳,盈利之后又觉得对冲拖累了公司,这种情形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反思和总结的。)另外,由于绑定了未来的价格,企业很难根据成本的波动及时调整价格,这会导致利润率的大幅波动,有的时候利润率会好过行业平均,有时又会低于业界水准,这些都是对冲的负面影响。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愚见,“一个人懂得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愿意跟大家进行金融问题的探讨。:-D
打个比方,看中国足球的比赛,买100块国足输对冲国足赢球的开心,若国足输了,赚到钱了,若国足赢了,赚开心了。
一、如果是无货物的投资者,他是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以高杠杆资金的形式与别人对赌。二、如果是货物的持有者,他是为了保证预期收益不变,愿意付出少许成本(持有者的时间、保证金的时间价值、交易的费用)。
以场外期权为例. 我们假设某铁矿A, 要在3个月以后出产一批铁矿石. 如果届时铁矿石价格较低, 那么A可能就会遭受损失. A有若干种方式可以来对冲风险, 比如卖出期货, 买入看跌期权, 卖出看涨期权. 我们假设A选择卖出看涨期权给金融机构B, 收取权利金. 这是一个方向性交易. 如果到期价格下跌, B无法行权, 那么A在期初收取的权利金就可以补贴铁矿石价格下跌带来的(部分)损失, 即对冲逆向价格波动风险. (当然, 如果价格上涨, 那么B可以行权.
A甚至可能遭受亏损. 但是这部分损失可以被标的价格的上涨所补贴. 也就是这个交易基本上可以为A锁定一个获利区间. ) 再看B. B可能对市场持中性态度,在进行与A的交易时, 通过收取溢价, 来获取收益,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波动率交易,就是B认为实际的市场波动率会高于期权成交的隐含波动率. 为了对冲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风险, 保证自己在波动率上的溢价, B会进行Delta对冲. 这个对冲的目的, 就像其他答友提到的那样, 对冲掉不要的风险(价格波动), 从而用自己想要的敞口来创造收益.
东边不亮西边亮。
记住对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获取稳定盈利
一个是套期保值
跟买足彩一样,相信埃弗顿一定比利物浦好,就买一个赛季埃弗顿赢,利物浦输,这样就对冲掉其他英超球队实力的改变。
对冲存在的前提:未来的不确定性: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价格走势。对冲的目的:稳定的盈利。对冲的结果:一般会有一方盈利,另一方损失,但总体盈利-损失&0。谁会对冲?只有真正的高手才会选择对冲策略。PS:期货当中更常用的概念是套利交易,我觉得在本质上和对冲一个意思。题主的假设为什么不买一个呢?....买一个就是一个纯粹的投机者了,而投机带来的风险远高于套利交易的风险,所以,此时会选择对冲方式,这是一个成熟的期货交易者都会做的。给题主举个栗子:某居民现在拥有一套位于市郊的房屋,目前市价80万元。该居民认为未来一年房价将会上涨,同时他还认为随着市中心土地供应的紧缺,市中心房价的上涨速度将大于市郊房价的上涨速度。因此,该居民进行了如下的买卖操作,他卖出了自己位于郊区的房屋,得到价款80万元,同时又用这80万元买入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屋。一年后,房价果然上升。市中心房屋价格从80万上升到120万,市郊房屋价格从80万上升到100万。该居民以120万元价格卖掉市中心房屋,同时以100万元价格买回市郊房屋。在不考虑税费的条件下,该居民同一年前相比,还是拥有一套位于市郊的房屋,但却获得了额外的20万元现金收益。
拿投资股票举例。分散化投资策略就是要把没有必要的非系统风险对冲掉。举个很白痴的例子,细节不周处大家别太较真,只是为了举例子。假设你正在处于一个持续的牛市中,大盘每天都在涨,你可以买的股票只有机场股和石油股,你会怎么买呢?石油涨价,机场股票下跌,石油股票上升。石油降价,机场股票上涨,石油股票下跌。这时候当然是都买,因为你不知道石油价格未来的变动。两种股票都买,看似是把收益也抵消了,但是别忘了,大盘是一直在涨的。
兄跌 看在你回答现货白银是骗局这么给力的份上 作为资深现货行业从业者告诉你们一些行业内幕 (多资深? 盘房 客服 营销 会计 一条龙服务 哈哈) 当然下面说的这些事 以后迟早大家都知道 不过有互联网 就没那么久啦 我开第一枪!众所周知现货金银本质是对赌 技术角度讲这是一种“做市商”模式 做市商是什么,Google、维基、度娘随你查 这里需要插一句的是 你是做期货的 纳斯达克肯定知道吧 纳斯达克就是以做市商为主的交易中心 说白了 由市商提供流动性 不再以撮合成交的方式完成买卖过程 这有什么好的呢 流动性! 附带不会发生光大那么坑爹的乌龙指 (虽然本人觉得是阴谋)如果指数发生光大事件那么大的波动 市商会暂停市场 也就是乌龙指事件出之后 纽交所的那人白人说的所谓的类似“开关”“保护”之类的东西 作为有盘房经验的我要说的是 这其实就是软件的一个功能哈!咳咳咳 跟对冲扯的有点远 不急 马上就上压轴菜也就是说客户在交易过程中买卖都是从市商那边卖买 客户开空单 本质上市商开多单 反之亦然 再说客户巨亏 有人说这是故意为之 可以肯定的说是 会!但现在国内平台规范化 (就不给我们平台做广告了 也不想说某tong银 当然某tianXX银 你们的确是老大!)理论上讲市商可以随意操纵客户的单子 夸张的说 空单改多单 一个指令的事 但! 但是!!! 这是拿信誉开玩笑!股票就一定OK!? 上交所 深圳所的交易不也是电脑主机上的代码?!最后是压轴戏 懂的人应该明白了 客户最后亏损直接亏给平台了 但国内现货白银市场 不是直接亏给交易中心 而是会员单位! 会员单位缴纳保证金与客户对赌 当然客户输赢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前提是这个交易中心靠谱 由于资本市场投机的 七赔二平一胜的黄金法则决定了会员巨额利润 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参与与客户对赌 当然公平公正合法的玩是否可以 是国家和法律的事 这个后面谈如果您有幸 耐心看到这里 有宝贝相送——“红利”也叫“头寸”!知道是什么吧 就是前面客户与会员对赌后的亏损 那么——“对冲”呢?!如果你是代理商 与会员签一个五五分成(可多可少一成还是九成那是谈合同谈市场的事)的头寸分红(或者叫红利) 那么你做一个“对冲交易”原则上讲 对冲交易是要亏损交易成本的 但由于有返红利头寸的存在!这是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好了 希望你有足够的耐心看到最后一个部分 也算对你的一点感谢吧这个行业前途现在未知 首先以后股票上会有OTC柜台交易 也就是市商 至于贵金属 现在除了T+D是中央的 其它都是地方政府的 以后取不取缔 看党的脸上 不过凭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 相信自己的饭碗还是能保住的 这个行业极端暴力 又一次大的财富转移啊!
证券投资的额外收益率可以看做两部分之和。alpha是和整个市场无关的,也就是上市公司自己的情况;beta就是系统风险,表示不可抗拒的,随波逐流的那部分。比如坐火车,当一个人在行驶中的火车上走的时候,他的速度等于他对于火车的相对速度加上火车的速度。火车速度就相当于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但区别在于,火车速度对于在同一辆火车上的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样的,而整个市场的涨跌对于各个投资组合提供的收益率却可能不同,也就是beta系数不同,取决于投资组合跟市场的相关性。因为beta只是跟随大势,alpha凭的是真本领。对冲基金做的事情就是把beta对冲掉,从而获得纯alpha。有个比喻描述各种基金之间的区别:阿尔法是肉,贝塔是面。指数基金全是贝塔,卖的是馒头;主动型公募基金卖的有肉有面,是包子;而对冲基金卖的就是纯肉。
对冲的最大作用就是减小组合波动率然后放大杠杆,增加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组合1:最大损失20%,期望收益10%那么组合1最大只能用5倍杠杆(亏掉总资产20%后权益为0),不考虑资金成本情况下期望收益10%*5=50%组合2:采用对冲工具将组合1最大损失降至10%,期望收益降至6%组合2最大能用10被杠杆,不考虑资金成本情况下期望收益6%*10=60%
大家都写的好复杂,我简写一下。意义:降低风险。例子:我三个月后要买一批石油,价值100万美金,合同已经签好,当前的汇率是5,那么我准备500万人民币就行了。但是,三个月后,万一汇率变成6,那我是不是得付600万人民币,成本一下子上升了100万!为了降低风险,我就采用对冲的方法,买入一份三个月的美元看涨期权,如果三个月后,汇率变成6,那么我在现货市场损失了100万,但是在期货市场赚了100万,成本还是500万。
我的理解是,对冲掉部分风险,然后加杠杆。
这让我想到三国时诸葛仨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的事。
对冲理论原来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词解释人才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