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假设?

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
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
长江商报消息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已贯穿于经济学、商务学和金融学。他不仅研究了金融证券的价格走势及由个人和企业决定的资产分配关系,还研究了资本市场的信息结构,公司与竞争,风险管理,通货膨胀与经济活动,不同通货的价格以及货币与银行业。
法玛教授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最主要的推论就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
证券分析就是把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证券市场、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及预测,并向投资者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上述报告及分析、预测或建议等服务。
证券分析由来已久,1900年巴歇利埃在其博士论文《股票市场价格的随机特征》 中提出,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过程是一种布朗运动,并假设市场收益是不相关的、同等分布的随机变量。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期间,市场分析主要由基础分析流派和技术分析流派主宰着,到50年代,数量分析流派才开始形成。就性质上说,数量分析流派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而技术分析流派则假设市场是由情感驱动,是非理性的。
1964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物理学的“布朗运动”,也就是说,它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
在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法玛于1965年在其发表于《商业杂志》上题为《股票市场价格的行为》论文中,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说,指明了市场是 “公平博弈”的。就是说,信息不能被用来在市场上获取利润。
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广义上的有效率,不管市场是否有配置效率或者运作效率,只要所有应得的信息都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市场就是有效率的。基于这点,有的人就把市场有效率,称为信息的有效率,即证券价格对信息的反映。
法玛把有效率的市场定义为证券价格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同时,他认为“充分反映”和“可获得信息”概念是含糊的和不易操作的。为此,他按照信息存在的三种类型把有效率市场分为三类。
信息的三种类型为:(1)过去的信息,通常指证券过去的价格和成交量;(2)所有可公开得到的信息,包括盈利报告、年度报告、财务分析人员公布的盈利预测和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等;(3)所有可知的信息,包括不为投资大众所了解的内幕信息。
与这三类信息相对应,有效率的市场可分为:
1.弱式效率。如果证券的现价已经反映了过去的信息,则市场为弱式效率。任何人都不会通过过去的信息而获取超额收益。弱式效率的存在意味着,以过去信息为根据的技术分析的无用。也表明按随机游走运动的市场为弱式效率。
2.半强式效率。如果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则市场为半强式效率。任何人都不会通过“公开”信息而获取超额收益。由于证券分析师基于所有投资者可获得的信息形成了价值,大量的不相关的估计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公平”价值(符合随机游走),因此,以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为业的基础分析师就成为半强式效率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于证券分析的成本或者信息成本也就成为证券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有信息成本的市场也就是半强式效率。
3.强式效率。如果市场能够反映所有可知的信息,无论是公开的信息还是不公开的内幕信息,市场就是强式效率。在强式效率市场中,任何人都不会获得超额收益。这个形式是最高等级的效率形式,包含着半强式效率或强式效率。在这种形式下,基本分析也是没用的。
二、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应用
有效市场假说的弱式效率表明,一个投资者不能应用过去的证券价格信息始终赚取超过与有价证券投资风险相应收益的投资收益。
研究表明,如果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率的,则投资咨询机构的建议在被客户采用时将对股价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采纳建议不能获取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说明,当几个有利好消息传入市场致使股票表现良好时,从而引起分析人员的注意,经过渲染,传给公司经纪人,进而传给客户,但是这样的信息实际上并不能影响收益率。然而,阿卜杜勒·哈利克和阿吉克亚在1982年指出,根据金融分析家提供的信息进行交易的精明委托人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对比,一些有效率市场假说的拥护者认为“大多数证券分析从逻辑上讲是不全面和无价值的”(洛里和哈密尔顿,1973年)。其他人则把信息媒介的作用解释成收集和传播信息,以使它们迅速地在价格上反映出来(比弗,1989年)。根据这些研究者的看法,宣传媒介是价格反映信息的过程中或机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公平评判金融分析家作用的一个方法,是把有效率市场假说看做是均衡价格行为的一个概述。由于期望随着新信息的到来而变化,市场将不断地从一个均衡到达另一个均衡。但是,信息传播到每个人所需的时间不同,并且由于每个人的期望和看法不同,所以市场不能立即到达下一个均衡。因此,市场上经常出现短暂的间隔期。金融分析家和经纪人因为意识到这点而能及时利用这个空隙。所以说,即使在有效率的市场中,宣传媒介的作用也相当明显。
法玛的强式效率,充分反映所有可获信息的市场应该是信息充分加总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即使信息不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所知,内幕人也不应当获取超额收益,因为他的交易活动会揭示他的市场的信息。但是检验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显然,这种现象与强式市场效率假说相悖。对此,效率派的解释是:有关强式市场效率的任何结论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把资本市场的效率与竞争和信息市场的效率统筹考虑。如果内幕人具有信息而进行垄断,那么这一事实可以被看做是信息市场的无效率而不是资本市场的无效率。过滤原则已经表明证券价格展示了时际的不相关性,至少是交易成本水平上的不相关。因此,资本市场的效率是达到运作效率水平上的配置效率。
三、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面临的挑战
有效率市场假说在把竞争均衡理论运用到资本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有效率市场假说的“公平博弈”不一致的反常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异象”。
对于“异象”,大多数金融学家认为这些有关的反常收益研究的结果也是对市场效率的检验,是有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特殊形式。但是,确定这些反常收益是由于信息低效所致,还是由于作为风险度量方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不适用所致,传统检验方法则显得无能为力。实际上,有效率市场假说不只面临着检验方法的挑战,还面临着假说本身的假设条件、定义以及研究方法的挑战。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副主任)
■特约评论员 徐晟今日新帖:1288 在线学员:19071
4018主题帖
3604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49126
经验:166259
鲜花:<span id='flower67
金币:<span id='medal8758
【例题·单选题】假设资本市场有效,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 )。  A.股利收益率  B.股利增长率  C.期望收益率  D.风险收益率
悬赏金额: 20 金币
状态:已解决
最佳答案: CHLLWB
最美女会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楼主其他文章
4018主题帖
3604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49126
经验:166259
鲜花:<span id='flower67
金币:<span id='medal8758
↓雪域↑&于&&回复: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股利增长率。正确答案是B选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069问答数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8906
经验:34080
鲜花:<span id='flower0
金币:<span id='medal721
↓雪域↑&于&&回复: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股利增长率。正确答案是B选项。
3198问答数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9193
经验:20533
鲜花:<span id='flower70
金币:<span id='medal390
↓雪域↑&于&&回复: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股利增长率。正确答案是B选项。
1810问答数
论坛等级:钻石会员
学术级别:高级会计师
回帖:2305
经验:12179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53
↓雪域↑&于&&回复: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股利增长率。正确答案是B选项。
坚持就是胜利
2281主题帖
6203问答数
论坛等级: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资深会计师
回帖:19529
经验:67279
鲜花:<span id='flower6
金币:<span id='medal600
↓雪域↑&于&&回复: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股利增长率。正确答案是B选项。
【3班】【攻克财管,志在必得】学员列表与报道贴总贴
2015财管小屋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59.151.113.82:Execute time :0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为围绕强制性 展开的讨论提供了一个理论舞台。在这一理论出现之后,有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各种论战,无论其依据的理论是源于法学、经济学还是社会学,都得以围绕着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所建筑的构架和所提出的假设命题展开,从而进行实质意义上的真正交锋。而在此之前,各家各派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彼此的观点却往往擦肩而过,可言者,闻者昏昏。   这一理论的最初鼓吹者费玛(Eugene Fama)认为,资本市场机制的运作效率在不同信息环境下有三种“有效”形式,即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进而言之,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话,政府对 的任何强制性要求都成为多余的。费玛以后,许多学者都用实证的和推理的方法试图从正面或反面来证明这一命题。   迄今为止,有关这一理论的探讨并未就政府应当在证券市场效率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得出定论。但事实上,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并不在于它对应有什么样的证券管理体制和证券法规得出一个结论,而在于它作为一个描述性理论,表明了宏观、中观及上市公司层面的财务信息(包括任何影响 的信息)的披露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系统,让人们在该系统所设定的框架内,对股票价格本身的合理性,股票价格与信息披露和市场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过去二十多年来,经济、法律学界的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写了大量的论著。虽然至今各学者的说法仍是见仁见智、了无定论,但所有对证券法学理论的严肃研究都不能不涉及这一理论。各国强制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成功与否的评判也大多以此理论作为出发点。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
  一、弱式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 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 ,包括股票的 ,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   推论一:如果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 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二、 (Semi—Strong 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   息有成交价, ,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 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 都失去作用, 可能获得 .   三、 (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三种有效假说的检验就是建立在三个推论之上.)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具体阐述
  如前所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的基本理论将市场分为三种形式的有效市场,即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有效市场。    1.弱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假定在这一市场上参加交易的所有投资者均掌握了某一特定证券的历史(自上市以来)价格变动情况及这些变动所反映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所有投资者占有的历史信息是一样的30.所有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集体判断形成了这一特定证券的价格。由于这一价格所包含的是所有的历史信息,我们姑且称之为“昨天的价格”。但是,昨天的价格既不能用来说明今天的价格,也不能用来预测明天的价格。通过对证券价格的长期跟踪、分析,人们用“随机行走过程”(Random Walk Process)这一理论来形容某一特定股票的将来价格与其过去价格的关系。在随机行走过程中,股票连续的各次变动在统计链上是相互独立的,或者可以说,其序列相关系数为零。这就好象一群在空场上散步的人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走来走去,使人完全没有办法预测其规律一样。过去的价格完全无法被用来预测将来的价格变化。研究股价历史完全无法给人带来赢利的机会。    2.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假定在这一市场上所有参加交易的投资者所占有的有关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所有公开信息都是一样的31.这些信息一般即为投资公众对之明显感兴趣的信息,如关于公司业务损益的财务报告,分红、 的决定,会计调账,新闻媒介对公司的评价,直至中央银行政策的变动等等.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所包含的价值,也就是说,证券价格的形成反映了所有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集体判断。    3.强式有效市场  
  在强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假定在这一市场上所有参加交易的投资者都掌握了有关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业绩及其 的所有信息,无论其公开与否。也就是说,所有投资者,无论是否特权群体,所占有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这些信息所包含的价值。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信息性有效与价值性有效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在描述了三种形式的“有效市场”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从社会学和 的角度看也许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即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市场和社会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换言之,即使是在已经证明了的“有效市场”上,人们仍然会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这里所说的“有效”用什么尺度来判断?通常我们所讲的信息作用于市场所发生的股价变动的速度只能被直观地称为“信息性有效”。而由于上述股价变动所造成的资本流向的改变,以及进而形成的整个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则可被称之为“价值性有效”。   如上所述,对于信息性有效的市场上的股价是否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其内在的价值,即一特定企业的基本面价值,这一点并无定论。而且对于研究一般市场行为及其获利机制的人来说,这一点似乎也并不重要。   另一个同样没有定论,但至少对政府决策者来说却是至为重要的问题是,信息性有效是否会导致价值性有效。如然,则肯定了许多人对证券市场所持的传统资本主义式的理解,即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只须通过不受 的资本市场的运作即可解决。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 对证券市场所持的一般态度即是这种“ ”(Laissez Faire)的态度。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我们也会不时地发现政府以调整社会资源为理由对市场作出事实上的干预34.在其他许多国家里,政府对资本市场在更大程度上的干预态度则表现出对上述命题的否定性回答。中国目前的证券管理制度,无论是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实行的所谓产业政策,在交易市场上对 、 给予的特殊“照顾”,还是公司、证券法规对国有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都充分表明了政府管理层和立法当局对证券市场的信息性有效能否导致价值性有效所持的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导致市场有效的因素
  导致市场有效的因素——四类投资人和四种有效
  在解决了“何为有效”的问题之后,下一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如果证券市场看上去是有效的话,那么是什么力量或因素使得它成为有效的市场呢?   一般认为,信息传播的面越广,速度越快,市场越有效35.在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中,人们一般总是假定:参加市场交易的所有投资者均可以不费力、不花钱地得到所有信息。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特定市场上,不同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特定 上获取的信息也不会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市场上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并不一样,这种差异一般会因特定信息传播对象的不同而显示出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法学教授吉尔森(Ronald J. Gilsen)和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克拉克曼(Reinier H. Kraakman) 36将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人按其与信息的关系分为四类37:(一)靠大众性公开信息交易者;(二)靠专业性公开信息交易者;(三)靠派生信息交易者;(四)无信息交易者。这四类人形成四个各具特点但又有所重叠、相互补充的市场运作层次,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证券市场。吉尔森和克拉克曼两位教授的理论通过对投资者和信息之间关系的阐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信息与证券价格的关系,与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这一市场模式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所描述的有效市场机制。    1.前三类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类人,即靠所有的人都明白的公开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既快且广。证券的价格充分吸收了所有的大众性公开信息,其变动极为迅速、准确地反映了在此类人中所传播的信息的变动。这一机制最接近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所提出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设。由于这里的信息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人会在这种市场上由于信息的占有而获取利润。   在第二类人, 即靠专业性公开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中,信息的来源仍为公开渠道,但信息的内容比第一类市场上的信息大大加深了一步。第一类人所不易看明白的大量信息,如财务报表中的多项数据、百分比的意义,会计报告注释部分的真实含义等,在第二类人中变成了常规信息。这些信息到了专业机构的分析人员手里,被迅速地转化为对股价变动趋势的判断而作用于市场,因此市场股价的变动会极为迅速、准确地反映出在这一类人中传播的信息的变动。在一个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不管是由于其 还是由于其在市场上的交易量)的市场上(如美、欧、日以及相当一些新兴的开放市场,如印度、泰国、墨西哥等),由于所有机构都大量使用专业研究人员,市场的有效性相当高。这时即使市场中同时有许多看不懂专业信息的普通投资者,但由于机构交易对 的强大作用,这些普通投资者的盲目性并不会因此给机构投资人带来太大的利益,特别是在考虑到机构投资人因获取分析信息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后更是如此。第二类人所处的市场最接近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中所设想的半强式有效市场。   统计分析表明,美国证券市场(以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美洲股票交易所-AMEX,全国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为代表)基本为弱式与半强式有效市场   第三类人,即靠派生信息操作的交易者们,他们的信息来源是在证券市场上拥有特权的群体,如法定内幕人士39等。由于此类信息的获取成本极高,一般人不易很快进入其中,所以市场难以迅速有效地运行以达到价格的平衡。这种人即由于其信息的获取与市场反应之间的时间差而获利。为此付出代价的当然是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世界各国40反 的法规中有关内幕信息接受人(Tippee)的一些规定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假设而制定。如果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所提出的强式有效市场成立的话,反内幕交易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即不再有意义.   这一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从内幕人员那里获取纯粹由于无意而泄露的内幕信息42.这种方式由于其守株待兔式的偶然性和局限性而使得 过高,因此其实用价值并不大。第二种是通过观察内幕人员的 而推测出的可能信息,被称之为“交易解密”。各国证券法规经常以一些特殊的规定来杜绝或减少交易解密的可能性。例如美国证券法要求内幕人员对其 情况作出报告43;中国公司法则干脆完全禁止上市公司法定内幕人员对本公司股票的交易44.交易解密这一种运作方式的成本虽然低于第一种的守株待兔,但由于这种“解密”的前提是对内幕人士的身份与行迹的了解,所以它仍然不可能轻易地成为唾手可得的公众信息。   第三种方式的运作最为复杂,但也最受到投资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因为它是唯一一种看上去较为平等、不必有特殊关系而只需要脑力即可实现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表述并不十分复杂,即通过观察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等数据,将观察所得与已有信息和期待值相比较-为什么会有人持续地背离已知的 进行交易?45-然后根据原价格中信息构成的各要素去推理,以求得最可能解释股价变动原因的新的信息。这种方式被称之为“价格解密”。价格解密的典型例子是,通过观察某一只股票价格的非正常变动而推测出该公司可能即将发生 行为的信息。当然,价格解密由于其复杂性而致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只有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人才会在这方面下功夫。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能保证这些解密者可以创造一个持续高效的市场并不断地得到成功。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原来处于低效的市场由于信息传播快而变为高效的市场,则无人愿意耗费成本去获取、研究、提供信息,因为这时对信息的占有已不再能够给任何人带来即使是瞬间的垄断利润;于是市场由于缺乏信息而又陷入低效;这时人们又发现获取信息成为值得做的事情。格罗斯曼和施蒂格利兹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市场在启蒙和愚昧之间的往复摆动” 46.    2.市场的相对有效性  
对以上三类人交易行为模式的分析说明,证券市场既非充分有效,也非完全无效,而是在上述两种状态间不断摇摆的相对有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市场股价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完全属于内幕的信息。    3.第四类人   第四类人的交易虽然被称为“无信息交易”,但事实上此类交易者并非完全不根据任何信息进行交易。只是这类人在交易中所根据的信息均为所谓“软信息”,即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估算、前景等相对较“虚”的信息。由于这类投资者每人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各人对市场股价走向的预测也不相同,所以看起来这些人的交易完全是盲目的。但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对于软信息的反应却和对其它所有信息作出的反应大致一样,即以证券的价格“模糊地”反映出市场上所有的软信息。这就好象一群蚂蚁同时向各个不同方向用力,想把一块馒头片搬走一样。虽然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量有一部分被互相抵消掉了,但是最终的合力仍呈现出表面的一致性,即馒头片在群蚁的努力下被搬向蚁巢。   从第四类人的角度来看,前面三种有信息交易的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信息的作用而造成 突发偏离的机会。而市场的有效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在市场上传播的信息的性质(公开历史信息、公开专业信息或内幕信息),一方面则取决于获取信息的成本。强制性信息披露大大地降低了前三种交易获取信息的成本,使得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能够平均地得益。   在新上市证券的情形下,所有成熟市场上的交易者通常都由于对相关信息的缺乏而对股价预打折扣47.这时的市场行为整体地类同于无信息交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三种有信息的交易得以各行其道,股价方得平衡回归。   无信息交易(或称软信息交易)这一机制的介入将整个资本市场的各类交易机制连接成了一个模糊的统一体。这些机制构成有效资本市场形成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信息在市场上的初次传播48,都将由于一个或多个有效资本市场机制的促进而使得该信息所包含的价值最终反映到市场价格上来49.   进而言之,吉尔森和克拉克曼两位教授所描绘的上述四种有效市场机制是相互补充的。其中任何一种机制均对初次进入市场的信息在市场交易者中进行传播的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发生作用。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们及其理论
  拥护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的人们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至少是以弱式或半强式的形式出现。美国各派学者在考证这一命题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证明其正确性或不正确性。美国经济学界的一些人认为,在所有经济学的命题中,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是得到最多实证支持的理论50.这些支持者们通常使用的理论之一,即预期投机使价格隧道变窄,价格波动幅度减小,致使市场更为有效。这一理论同时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已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命题。美国两位会计学教授的研究分析表明: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常常提前12个月即已开始预期一家公司的年度利润51,在该公司最后公布年度报告时的那个星期,股价呈现出最大的变化以反映与利润有关的各项数据信息的变化。股价通常在几天内即完全充分地吸收了该信息所能给市场带来的所有冲击。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们及其理论
  具体来说,如果弱式有效资本市场的假设成立的话,则工作多年的股市曲线、图表的制作者们均将失业;因为既然过去的股价与今后毫无联系,那我们还浪费资源,制作、研究这些曲线、图表做什么?如果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的假设成立的话,证券市场上就不会再有所谓低价股票或高价股票的概念,因为所有的股票价格都是 的。那我们还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及其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做什么?如果强式有效资本市场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花费人力、物力资源去发现、管制和惩罚 了。   事实上,市场并不可能充分有效。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噪音”使得市场的 价值及其派生信息无法充分地在 上得到体现,于是研究证券市场的专业性机构和人员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就是反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的学者们提出的所谓“噪音理论” 54.这些学者将与公众公司基本面数据、基本资产价值毫无逻辑联系的各种影响证券价值的因素统称为“噪音”,因为这些因素与基本面这一主旋律毫无关系。他们认为,“噪音”在证券市场行为模式的形成中起非常大的作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效率实际上是不高的55.如果承认这一点的话,那么对噪音理论的研究至少可以给人们提供研究低效市场的成因及其运作机制的手段。   证券市场大量投资者的行为模式表明,他们并不相信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例如,大家(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均在不断地试图寻找所谓低价股票,即较其 更为便宜(Underpriced)的股票。为此大家不仅研究、分析基本面数据、过去的股价走向,而且常常不得不跟风、赶潮、听传言而行事。在后一种情况下,基本面数据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一个无序的市场上随时针对各种无法预测的“噪音”作出比别人更快,同时也更为合理的反应。近几年新发明的消除噪音的耳机不再试图用传统的隔离封闭方式来减低噪音,而是用主动产生具有对称弦波的“噪音”来抵消外来噪音的任何影响。这可否给我们研究 “反向操作”行为的人带来一点启示?   提及“反向操作”的行为模式,理论上我们可以溯回到约翰。 的时代。凯氏将股票市场上类似反向操作的上述行为模式类比为“婴儿选美大赛”(Beautiful Baby Contest)。三十年代在英国一些报纸上流行一种择美竞赛,由参加者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百个婴儿的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六个婴儿来。谁选择的结果与全体参赛者的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得奖   凯氏推论说:“……可以设想,在这种情形下,每一参加竞赛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的六个,而选他认为别人认为最美的六个。每个参加者都从同一观点出发,于是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者,也不选一般人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一般人认为最美者。   这就是凯氏所谓的“第三级推测”。在这种心态下,以基本面价值(美婴、股票均然)作为市场价格的判断尺度即不再有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7:05:3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