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急需<宏观经济学专业>和<微观经济学专业...

问题补充&&
再到当当网逛逛北大里面和周围的书店,可能有些老生卖这些**的、淘宝网找找看
bolthschja &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这么多你根本 看不完 当当网上 能买几本 淘宝上也能买其他的不行图书馆 里面借出来 复印阿
spin_around&
有专门买往届真题的网站。或淘宝卖家。你搜搜咨询一下。像讲义类的你就得找北大的学生弄了。
浪漫小夜曲1&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最近阅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学产生了一定兴趣,求推荐其它书_百度知道
最近阅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学产生了一定兴趣,求推荐其它书
最好是外文翻译的,中文原著的也可以,我是零基础在学习,想看看经济学方面其他的书
提问者采纳
学经济的必看他的《国富论》。2。而其他很多人都是政府的御用文人。4,非教科书类。”此外的其他几个都可以不看了。1。最好要看了。目前比较新鲜的经济学观点就属郎咸平的经济学思想了! 萨缪尔森说。更深刻客观的道出了中国目前的经济、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亚当、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还有推荐看朱镕基打记者问.斯密 英国第一个经济学家、大卫,只有我为这个国家写成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我不在乎谁是美国总统.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萨缪尔森(名气和评价相当的高) 1948出版的《经济学》这本必看。3。现代的经济学除了曼昆的还有几个很好的经济学家的书,是一些很有名的著作下面是古典经济学,观点都具政治色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比如《牛奶可乐经济学》《怪诞行为学》《经济学家茶座》。以上两个方面阅读起来稍微有些枯燥,建议三个途径的阅读。一方面阅读中级的经济学教材,会让你对经济学的整个产生,曼昆和平狄克的都不错。另一方面阅读经济思想史,哈耶克的一些著作,思想流派有总体的映像,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既然你已经读过第五版了。所以第三个方面可以看一些贴近生活的经济学著作,比叫有趣
作为教材,曼昆的书算是很好的了,国内的太枯燥。不要再看教材了,都大同小异。推荐看郎咸平出的书,观点见解独到,平时多看央视财经频道就可以啦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不错,我拿来做教辅用的.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604-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_百度知道
604-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
要如何复习??复习的书籍有那些?
为主经济学基础北京高校一般是以高鸿业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西方微观经济学&&gt,还有&&&&lt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p&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的经验和经历&/p&&p&每每回想起考研,我都会激动不已,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br/&曾几何时,高考失利的我无路可退,被迫调剂到南方的一所 ...
&p&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的经验和经历&/p&&p&每每回想起考研,我都会激动不已,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br/&曾几何时,高考失利的我无路可退,被迫调剂到南方的一所鲜为人知的二流学校,学着自己从来都不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始了我的所谓的大学生活。非常清楚的记得刚到学校的第一天,也就是我的梦彻底破灭的一天,没想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过着大学里的每一天,翘课对我来说是再经常不过了,但这也使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高等数学挂科,线性代数挂科,专业课挂科……其中数学的补考是最艰难的连续补考了两三次才勉强通过 (后来想想,也许是老师在批卷的时候故意手下留情了,在这里也谢谢李**老师的关照)。&br/&日子一晃就到了大三下学期,整天无所事事的我看着同学一个个都忙碌了起来——考研的考研,考公务员的考公务员,找工作的找工作,使我觉得自己竟然如此空虚。但正是我在无意中读到的一篇名为“北大,你究竟离我多远”的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读后我大受鼓舞,仿佛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便如饥似渴的搜索有关北京大学考研的信息,最后定位于北大经院,原因或许大家都知其一二,没错,首先,经院相对于北大其他两个学经济的院系(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来说,考研的难度系数略小一些,公开和公平程度更高一些(复试只有笔试没有面试)。其次,经院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学术氛围比较浓厚,没有那种浮躁的感觉(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其实在网上有好多关于经济学院的评论,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p&&p&经院情况!!!&/p&&p&下面具体地介绍一下经院考试的情况。有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考经院,只有首先了解有关经院的考研信息,才能把握重点,有的放矢,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像大海捞针一样,无从做起!经院每年计划招收研究生大约在70-80人之间浮动,其中保送的占50%,甚至50%以上,每年报考的人数相当多。例如:2007年计划招收80人,其中保送40人,总报考人数1208人;2008年招收72人,保送40人,报考人数为1056人。但是竞争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你只要看前100名的实力就可以,因为每年考研成绩在300分一下的占报考总人数68%,350分以上的占28%,而且考经院的退路相对来说比较多,可以进行校内调剂,比如可以调剂到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和北大软院,就业前景都不错。我有一个研友,今年考了351分,后来被调剂到了软院。但是有一点你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要把形势估计的很理想,今年经院划的复试分数线是398,其中总分过400的就有一堆(也许是因为今年的题目比较简单)。所以你一定要考虑清楚是不是要考北大经院,不要盲目,要知道考北大的都是强人啊!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认识的考上经济学院的人大都是学习效率比较高、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人,他们都曾跟我说,考北大的都不是天才,记住,勤奋+方法+坚持=成功!曾经遇到一位经济学院的老师,她告诉我说,考进北大经院的研究生大都是从外校考过来的,本校反而考不过外校,听完后我大吃一惊!&/p&&p&出题老师!!!&br/&现在讲一下北大经院专业课的任课出题老师。北大经院的初试专业课分为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和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由张元鹏老师出题,宏观由张延老师出题(明年可能和苏剑老师一同出题),政经资本主义以前由崔建华老师出题,但是崔老师已经升为领导,故不再出题(经院的原则:院领导不参与出题),改为方敏老师出题,政经社会主义部分由睢国余老师出题。复试分为四门:财政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出题老师分别为:财政学:刘宇飞(以前),刘怡(现在),金融学:吕随启(以前),王署光(现在),货币银行学:刘宇飞(以前),吕随启(现在)& &国际贸易:李权(一直没变)。&/p&&p&参考书目!!!&/p&&p&必备教材:&/p&&p&初试部分& && && && &&&&br/&张元鹏编的课本《微观经济学》2007版&/p&&p&张微迎遍的《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p&&p&张延宏观经济学讲义& && && && && && &&&&br/&张延索罗增长模型讲义& && && && && & &br/&崔建华老师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br/&高教版《政治经济学》(只看社会主义部分)&br/&吴树青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br/&谷书堂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 && && &&&br/&复试部分:&&&br/&易刚《货币银行学》&/p&&p&刘怡《财政学》&/p&&p&李权《国际贸易实务》&br/&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br/&王曙光《国际金融》& &&/p&&p&米什金《货币金融学》&br/&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剩下的就是专业课的资料了。我准备的时候一共买了三套资料,总共花了一千多块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过时和重复的,还有一部分质量太差,根本没法用咱们的肉眼看(呵呵,夸张了一点)。总之,你在选购资料的时候一定要选一套全而精的资料,这样你会少走不少弯路。后来,我亲自跑到北京大学,认识了几个经院的学长,找他们复印了所以我认为需要的资料,这才打消了我资料问题的顾虑。其实回想起来,经院的专业课并不难,分差不会拉的太大,拉分的主要是数学,所以,一定要把数学学好,最好能拿到130分以上。还有英语和政治,这两科总分能考150分以上应该更保险一些,今年有一个考生英语没过线,但总分很高,也被无情的刷了。&/p&&p&学习方法!!!&br/&至于学习方法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专业课就那么点东西,用心体会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你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多从真题研究出题规律,并学会自己预测,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怎样学效率高就怎样学,千万不要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自己制定自己的计划,从小目标做起,要学好坚持和调节,千万不要死学。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有所回报。复习的时候要有条不紊,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那时候你的感觉自然而然就找到了。下面借鉴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感觉受益匪浅,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千万不要和自己较劲!&br/&微观经济学这块只要下功夫,把握重点和出题规律,认真做好以上资料,这块不该丢分,可能同学们刚学的时候张老师课后习题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多看几遍书,应该都可以弄明白的。微观重点很明显,03年(含03年)之前重点都在前7章,04年后重点明显偏移后7章,出题最频繁的是寡头{01,04,05(判断题),06(和博弈论综合),07年均考了}&&,其次是博弈论(04,05年均考)这两章也是本书的难点,是考高分必须学好的。关于博弈论我想做点说明:博弈论应该是同学们最头痛的一章,复习时可先把张维迎那本书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反复看几遍就可以了,要理解,争取把课后习题都弄懂了,还有是张老师课后习题和本科生习题都很重要,里面题都很经典。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把以上做懂了,那么你的博弈论这块就没问题了,博弈论题型就是和寡头联合出综合题,这两章每年必考一题,可能是纯寡头题,也可能是二者的综合题,从历年的出题规律上看明年后者可能性很大,所以同学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微观第二题是最后3章(要素市场,一般均衡论,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题型为计算题或论述题,05,06年是最后一章,分别是论述题和计算题,07年是一般均衡论这章,应该说出题规律还是很好把握的,同学们把这三章课本知识点掌握了做做练习应该没问题的。提醒同学们学习微观时一定要注意总结和归类。关于金圣才的复习指南一点说明:该书只要做完全竞争后面的就可以了,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博弈论只作大题,后面三章注意论述题和计算题,其他的可不看。&br/&&br/&宏观经济学其实主要包括4个部分:乘数,IS---LM,AS—AD& && & 模型,索罗增长模型这四大块。宏观学起来很有条理,但难点还是很多的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学好的,从历年真题上看,考题基本上来自张延讲义和课后习题,但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张延讲义条理很清晰,像IS---LM,AS—AD模型中需求和供给冲击,凯恩斯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总供给曲线动态分析等模式都很固定,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按照张延笔记模式进行理解记忆,这样考试时分值可能会高些。多恩课后习题要反复做至少三遍。好多题是其中原题或变形题,但同学们千万别去背题,因为出的会很灵活。举例说明:需求冲击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课后习题有增加货币供给正冲击,但考试可能会出减少货币供给负冲击,还有财政政策有增加政府支出正冲击,但出题可能出降低税率正冲击,这时AD曲线斜率会发生变化,虽然道理一样,但必须举一反三,并了解各种情况的差异,在考试中才会超常发挥的。&br/&&br/&政经社会主义部分:应该说任务最艰巨的是这一部分,其中刘伟论文和讲义就可以看死你们的,但也有捷径可走,其实刘伟论文太多,很多东西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看,只需要看和考试相关部分就可以了,所以我将刘伟论文进行了删除和整理,比如刘伟写了好多关于宏观调控这类文章,其实这样的可以不看,考试不会考,精简后的论文重点突出,而任务量减少很多,可帮助同学们节省很多时间。刘伟讲义包括产权论,价值论,市场论,中国经济结构四部分,其中价值论可简单了解,其他部分要重点看,尤其是市场这块。高教版纳本书应该很有价值,但有些地方讲的太简单,而吴树青那本书讲的又很罗嗦,二者刚好形成互补。谷书堂那本书在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上讲的很深刻,大家可以把这3本书结合一起看,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后再进行专题复习。虽然政社知识点很多,太庞杂,但我认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实政社包括两大块,一是理论部分,总共包括四个知识点:所有制,国企改革,分配问题,市场经济部分,每年四部分必出一题,我的笔记上分析的都很清楚。二是应用部分或者说是发展经济学部分,比如说05年的新型工业化,06年城乡二元结构,07年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部分,也是热点,不好把握,该部分同学们可进行专题复习,关注社会改革热点。在这我要提醒的是每年很多考生都把国企改革作为重点,在考前拼命的背,其实没有必要,国企改革已不是热点问题,出题可能性不大,准确来说它是所有制的应用,在学习所有制时可以和国企结合起来看。还有国企改革的体制问题,改革历程,发展趋势要求掌握,但我认为不太可能出题,国企改革目前有两个知识点需要注意的:一是按照抓大放小原则进行改革后的国企现状是怎样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二是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p&&p&出售内部资料&/p&&p&这是我整理的全套经院考研资料,我的联系方式是&br/&初试部分&br/&&br/&一.政经资本主义部分&br/&1.崔建华资本主义部分上课笔记和教材重点归纳&br/&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重点内容提要及重点大题答案&br/&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总结(07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题)&br/&4.逢锦聚重点部分总结&br/&5.方敏讲义(08年及以后资本主义部分方敏出题)&br/&6.方敏老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笔记&br/&7.方敏老师资本论选读笔记&br/&8方敏老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讲义&br/&9.方敏老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笔记&br/&10.方敏老师研究生课程“资本论专题”讲义&br/&11.方敏老师研究生课程“资本论专题”笔记&br/&12.方敏老师资本论选读讲义&br/&13.方敏老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最新部分录音&br/&&br/&二.政经社会主义部分&br/&1睢国余和刘伟了老师社会主义部分笔记&br/&2.刘伟讲义:ppt形式&br/&3.刘伟老师历年论文和最新论文&br/&4.社会主义部分专题总结&br/&5.历年研究生总结政经重难点,题库,答案&br/&6.刘伟老师政经社会主义讲义&br/&7.刘伟老师《经济学教程》,word版&br/&8.刘伟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发展专题”笔记及部分录音&br/&&br/&三. 微观部分&br/&1.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以及书后习题详细打印版答案&br/&2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讲义&br/&3.经院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br/&4.张元鹏中级微观经济学笔记&br/&5.张元鹏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br/&6.刘文析中级微观经济学笔记&br/&7.刘文析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br/&8.经院微观经济学题库&br/&9.经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br/&10经院微观经济学考试样卷两套&br/&11.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课堂笔记&br/&12.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br/&13.刘文析微观经济学讲义及本科生笔记复印材料&br/&14.刘文析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br/&15.微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br/&16.部分期中期末试卷&br/&17.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讲义及本科生笔记复印材料&br/&18.张元鹏和刘文忻最新中级微观录音&br/&&br/&四. 宏观部分&br/&1.张延宏观经济学课堂笔记&br/&2.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br/&3.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增长部分&br/&4. 张延高级宏观经济学增长部分讲义-&br/&5.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增长部分索洛模型补充资料 &br/&6.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书后习题答案 &br/&7.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br/&9.部分期中期末试卷(宏观)&br/&10.宏观观经济学复习指导&br/&11.张延老师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br/&12.张延老师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含索洛模型部分)&br/&13.张延老师中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答案讲义&br/&14.张延老师编《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br/&15.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课后所有习题答案&br/&16.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PDF版&br/&17.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全部答案,PDF版&br/&18.张延老师高级宏观经济学录音&br/&&br/&五.真题部分&br/&1.北大经院历年真题及答案&br/&2.历年真题分章总结及答案梳理&br/&3横向年份和纵向专题分类答案&br/&&br/&复试资料 &br/&1. 综合考试原题及答案&br/&2. 15.复试历年真题及答案&br/&3. 王曙光国际金融课堂讲义,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讲义&br/&4. 刘怡财政学课堂笔记讲义&br/&5. 刘宇飞货币银行学笔记讲义&br/&6.刘怡财政学笔记&br/&7.刘宇飞货币银行学授课纲要&br/&8.刘宇飞货币银行学讲义&br/&9.刘宇飞货币银行学思考题&br/&10.刘宇飞货币银行学笔记&br/&11.刘宇飞公共经济学讲义&br/&12.吕随启货币银行学讲义&br/&13.刘宇飞货币银行学思考题&br/&14.李权国际贸易讲义&br/&15.李权国际贸易课堂笔记讲义和课件&br/&16.刘怡财政学最新部分录音&/p&&p&祝愿!!!&/p&&p&我的联系方式是&br/&最后,祝大家2009年或几年后圆梦北大,共聚未明湖畔、博雅塔下……&/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b&[推荐]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史&/b&&P&自数学进入经济学,提高了经济分析水平以来,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高级阶段:边际分析阶段、集论与线性经济分析阶段、方法汇合阶段 ...
&b&[推荐]微观经济学发展简史
&P&自数学进入经济学,提高了经济分析水平以来,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高级阶段:边际分析阶段、集论与线性经济分析阶段、方法汇合阶段。从方法上看,这三个阶段的分析方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本节从时间上对这三个阶段提出建议性的划分。时间划分并不意味研究工作的终结,直到目前这些研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这三个历史阶段的研究,经济学的分析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P&
&P&一、边际分析阶段()&/P&
&P&1838年到1947年,是经济学向数学借用武器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借用的基本武器是微积分,尤其是偏导数、全微分和拉格朗日乘数法。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古诺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企业理论和单一市场上企业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论。古诺的企业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对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作了严格定义和研究。古诺的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论,提出了完全竞争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等之思想,他还研究了垄断竞争问题。这一研究至今仍被当作一种标准的方式,并且推广应用于对策论之中。
边际分析阶段,高级微观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下面来介绍边际分析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一些理论。&/P&
&P&(一)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研究企业在按一定的价格投入生产要素来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的行为。十九世纪后二十五年中,生产函数概念的产生,使古诺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套研究投入需求与产出供给的丰富理论,即企业理论。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瓦尔拉、维克斯弟(P. H. Wicksteed)、维克赛尔(K. Wicksell)、以及克拉克(J.B. Clark)。霍特灵(H. Hotelling)首次详细总结了企业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P&
&P&(二)消费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准则与目的对可见需求的影响。戈森、杰文斯和瓦尔拉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定义了消费者需求,首次发展了消费者理论,其后由马歇尔作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论述。斯勒茨基(E. Slutsky)在1915年提出了效用最大化需求的一系列性质,希克斯(J.R. Hicks)、艾伦(R.G.D. Allen)、霍特灵、沃尔德(A. Wald)等人在年间又继斯勒茨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效用论的基础在几个方面得到了深化:费希尔(I. Fisher, 1892)与帕累托(V. Pareto, 1909)用序数效用替代了基数效用;弗里希(R. Frisch, 1932)与阿尔特(F. Alt, 1936)提出了基数效用的公理化处理;萨缪尔森(1938)提出了显示性偏好。&/P&
&P&(三)一般均衡
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均衡的特征必然是所有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相等,这是瓦尔拉在1874年提出的一般均衡的基本概念。瓦尔拉不但这样提出问题,而且还把它以联立方程组的形式加以表达,然后声称由于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尔方程组有解, 从而一般经济均衡问题有解。他还提出了一个寻找解的“探索过程”, 对解的存在性给出了一个经济意义下的证明。瓦尔拉与帕累托还研究了竞争均衡的最优境界问题。后来人们发现, 瓦尔拉给出的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的数学证明是不成立的,但由于一般经济均衡思想的重要性,人们花费了八十年的功夫来研究它,最后才于1954年由阿罗和德布罗真正解决。&/P&
&P&(四)均衡的稳定性
均衡的稳定性是指让经济系统实现均衡的一个内部操作过程。瓦尔拉在对他的一般均衡解的存在性进行经济意义下的证明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已提出了均衡的稳定性问题,即他所说的探索过程。古诺在1838年以及马歇尔在1890年都分别讨论过单一市场上均衡的稳定性问题,希克斯(1939)和萨缪尔森(1941)属于第一次严格地提出并研究稳定性问题的人。1958年以后,关于一般均衡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才逐渐增多。&/P&
&P&(五)资源最优配置
资源最优配置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首次使用当今称作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来系统研究收益与成本的人是杜普伊特(J. Dupuit, 1844),帕累托在1901年对多个经济活动者的最优性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此后最优性与次优性便成为福利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年间霍特灵、伯格森(A. Bergson)、希克斯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了综合和总结。&/P&
&P&(六)一般交易理论
一般交易理论研究讨价还价式的“面对面”交易。埃奇沃思在1881年首次研究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经济系统中不仅仅是等价交换,而是任何类型的商品交易都可以做成的话,经济系统会出现什么后果?埃奇沃思提出了“合同曲线”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猜想:当交易者的人数无限增加时,合同曲线收缩成竞争均衡集合;他还发明了刻画合同曲线的一个矩形图,当今称其为埃奇沃思盒。埃奇沃思的合同曲线在对策论中得到了深入推广,转变成为“核(core)”概念,后来“核”又返回到经济系统中,成为“经济核”。
希克斯1946年的著作《价值与资本》和萨缪尔森1947年的著作《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希克斯发展了时际均衡理论,萨缪尔森则把显示性偏好与均衡稳定性结合起来研究。这两部著作使边际分析到达了顶点,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P&
&P&二.集论与线性模型阶段()&/P&
&P&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集合论与线性模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经济学大门,替代原来的微积分手段。以集合论为基础建立的经济理论,更具有广泛性和一般性,原来的“光滑性”要求现在可以去掉;线性模型也是用来研究光滑性所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集论方法的主要工具是数学分析、凸分析和拓扑学,线性模型的主要工具是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
这个时期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一般经济均衡研究上,连冯诺伊曼(J.von Neumann)这样的大数学家也投身进来为它砌上一块基石,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P&
&P&(一)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
瓦尔拉虽然在1874年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但却对一般经济均衡的存在性给出了一个不正确的证明——仅仅依据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就断言方程组有解。其实在瓦尔拉时代,是不可能证明一般经济均衡的存在性的,因为证明中必需的关于集值映射的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是1941才问世的。后人倒是应该感谢瓦尔拉的数学休养,如果他当时发现自己的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因为理论无根据而不会公然提出一般经济均衡问题,从而这一光辉思想可能就会被埋没。熊彼特评价道,由于瓦尔拉提出一般经济均衡问题,使得他成为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沃尔德()首次严格分析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而突破性的进展则是由阿罗和德布罗于1954年取得的,他们二人用集合论方法,通过公理化分析,重建了瓦尔拉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大厦,给出了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的令人满意的严格数学证明。这一光辉成就,为经济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块里程碑,尤其是1959年德布罗的《价值理论》一书的出版, 正式宣布了公理化经济学的诞生。这部著作分七章详细论述了基于集合论基础之上的经济理论体系,展示了公理化分析的巨大威力,用德布罗的话说:
“经济理论公理化的好处不胜枚举。公理化对理论假设的完全明确化,可用来稳当地判断理论对具体情况的适用范围。公理化还可以在发现了原始概念的新解释时,对新问题轻松地作出回答。……经济理论公理化还以另一方式帮助经济工作者们,它向经济工作者提供了能够接受的高度有效的数学语言,使得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并以非常经济的方式进行思考。”
与一般均衡相联系的许多问题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深入研究。首先是阿罗和德布罗()用集论和凸分析重新研究了竞争均衡的最优境界问题,阿罗还用集论方法研究了社会选择问题,得到了令人吃惊的社会选择不可能性定理。其次是对效用理论的重新研究,提出了两套公理体系,一套是德布罗1954年提出的确定环境下的效用函数公理体系,另一套是不确定环境下的效用函数公理体系,归功于拉姆齐(F. P. Ramsey, 1926)、冯罗伊曼与摩根斯顿(O. Morgenstern, 1947)、马歇尔(1950)、赫斯坦(I. N. Herstein)与米尔诺(J. Milnor, 1953)等人。然后是不确定环境下一般均衡的研究,论述于德布罗的《价值理论》第七章中。&/P&
&P&(二)线性经济模型
线性模型分析法用线性方程组或者线性不等式组,替代边际分析中的“导数”与“偏导数”,最典型的是列昂切夫(W. W. Leontief, 1941)发明的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的实质是依据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用一套线性方程组来描述经济系统内部复杂的结构关系。投入产出分析在年间得到了重大发展。
多尔夫曼(R. Dorfman)、萨缪尔森和索洛(R. M. Solow)1958年合著的《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及盖尔(D. Gale)1960年著的《线性经济模型理论》两部书,把线性规划、线性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对策论研究也在前进。纳什(J.F. Nash, 1950)对于n人对策均衡的研究,成为基础性工作;卢斯(R.D. Luce)和雷法(H. Raiffa)在1957年出版的《对策与决策》一书中又发展了动态对策论。
&P&三.方法汇合阶段(1961——)&/P&
&P&公理化经济学的创立,使得经济学家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也变得更加频繁。象冯诺伊曼那样,把他的精力的相当一部分放在经济学问题上,这种一流数学家的例子已经不是独一无二的了。同样,经济学也开始影响数学,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积分理论、近似不动点计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组的近似解的算法。数学思想开始全面向经济学渗透,经济学也在不断地为自己铸造新的武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汇集一堂,出现了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大汇合时期。下面介绍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研究课题。&/P&
&P&(一)不确定性与信息
现实经济活动常常与许多不确定因素有关,如何认识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这是研究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规律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普拉特(J. W. Pratt)在1964年提出了“风险规避理论”,他假定在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不确定事件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概率,即所谓的“客观概率”。客观概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不确定性,但仍不是真正意义的不确定性。既然客观概率已定,就足以说明事件发生是可以把握的,并非真正不确定。于是,戴蒙德(P. A. Diamond, 1967)和拉德纳(R. Radner, 1968)提出用“主观概率”刻画事先无法充分估计概率的不确定性。
主观概率使人们对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的认识深刻了一步,它与具体的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及对事件的认识有关,各人有各人的判断,有人信息灵通,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较准,有人消息闭塞,对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较差。拉德纳还用它来解释市场是怎样起消息传递作用的。主观概率加深了人们对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市场信息及搜集行为的认识,尤其是在经济系统中考虑了信息结构。&/P&
&P&(二)大范围经济分析
大范围经济分析把微积分与拓扑学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经济均衡的性质及均衡随经济体来变化的规律。在大范围经济分析中,依据微积分和Sard定理,一般经济均衡的存在性有了一个构造性证明,取代了不动点方法,并具有实践意义。“正则经济”概念的提出,抓住了均衡价格体系的决定性实质,对于研究均衡的局部唯一性、均衡价格的连续性及比较静态的可能性,都是十分有利的。德布罗在1970年对均衡的有限性及正则经济的研究,还使他成为经济大范围分析的先驱。&/P&
&P&(三)对偶理论
对偶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学中的相互确定关系,涉及到经济学的诸多方面。产出与成本的对偶、效用与支出的对偶,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对偶关系。经济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这样的对偶关系。利用对偶性来进行经济分析的这种方法,就叫做对偶方法。&/P&
&P&(四)总需求函数
消费者理论中,依据效用最大化所确定的消费者需求函数必然符合一些严格条件。这些条件或类似的条件对总需求函数是否适用,适用程度有多大?索嫩塞因(H. Sonnenschein)对此作了研究,指出总需求函数并不受个人需求函数那样的条件限制。此后在1974年,曼特尔(R. Mantel)与德布罗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市场需求理论。象消费者需求理论那样,市场需求理论研究市场需求函数所共有的性质。另外,市场需求是可观察的。观察市场需求如何受效用假设的制约,也是市场需求理论中的重要问题。&/P&
&P&(五)经济核心与连续统经济
埃奇沃思1881年提出的合同曲线与猜想,促进了对策论的研究,出现了对策论中的“核”概念。1962年,德布罗和斯卡夫(H. E. Scarf)反过来又把“核”概念用到经济学中,研究埃奇沃思猜想,提出了“经济核(economic core)”概念。奥曼(R. J. Aumann, 1964)提出了经济连续统,并在经济连续统中证明了埃奇沃思猜想。1974年,布朗(D.J. Brwon)与罗宾逊(A. Ronbinson)用非标准分析方法把德布罗、斯卡夫及奥曼的模型,综合在一种超有限框架之下,并证明了埃奇沃思猜想。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逊(R.M. Anderson)研读了布朗与罗宾逊的论文后,于1978年提出了一个标准模型下经济核心配置接近瓦尔拉均衡集的基本不等式。人们对这个不等式似乎更感兴趣。
近年来对于经济核的研究,又拓展到动态与无限维经济学中来。动态方面涉及价格调整、最优计划过程及均衡的稳定性等问题。无限维经济学方面涉及不确定性、信息及市场的不完全性等问题。&/P&
&P&(六)时际均衡
时际均衡是希克斯1939年提出的,在1946年出版的《价值与资本》著作中得到发展。时际均衡观点认为,交易活动是分期进行的,为了做出决策,经济活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关于经济目前与过去的信息,来预测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状态,各短期内价格能迅速变化或至少能够做到价格的局部调整,以实现短期内的均衡。
与时际均衡相对照的是非均衡。二者虽然都认为交易活动分期进行,但前者假定经济活动者能正确地预测未来,短期内能实现均衡,而后者则允许不能正确预测未来,未来的计划可以不协调,短期内可以不实现均衡。不论二者的分歧如何,它们都使得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更加接近了现实经济情况。时际均衡与非均衡都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思想的体现。
1964年莫利什玛(M. Morishima)在《均衡、稳定性与增长》一书中以耐用商品为重点,深入研究了时际竞争均衡。1966年德兰大基斯(E. M. Drandakis)在“论货币经济的竞争均衡”一文中把货币理论置于价值理论体系之中。1971年阿罗与翰恩(F. H. Hahn)在《一般竞争分析》一书中研究了确定性下的时际竞争均衡。史蒂格姆(G. Stigum, 1972)和格兰德蒙特(J. M. Grandmont, 1974)首次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的时际竞争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掀起了对配给制经济时际均衡的研究热潮。格拉斯托夫(E. Glustoff, 1968)、尤纳斯(Y. Younes, 1975)以及贝纳西(J. P. Benassy, 1973)等人又把配给制时际均衡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之中,并作了系统研究。前人对时际均衡的这些研究工作,引起了后人对这一理论的极大兴趣。&/P&
&P&(七)均衡的计算
斯卡夫在1969年发表的论文“论均衡价格的计算”,开创了均衡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均衡的计算是作为映射的不动点计算的特殊情况来对待的,只不过不动点被解释为均衡价格向量,计算出来的解向量所决定的配置是一种可行的市场结清配置。
当代微观经济学比以往更加重视一般经济均衡的计算。瓦尔拉的均衡模型广泛应用于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学、财政金融学等领域,但不幸的是,均衡一般只是不动点,而不是凸优化问题的解。这就带来了两个麻烦:一个是均衡可能难以计算,另一个是均衡可能不至一种。围绕这两个问题,微观经济学发展起来了一套均衡计算理论。&/P&
&P&(八)社会选择理论
社会选择问题属于福利经济学的论题,含义是如何通过个人选择来确定社会选择,或者说,如何通过个人的意愿来决定社会的意愿。具体地讨论社会选择问题,就会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判断问题,但高级微观经济学把此问题抽象化,使其变成定出一套规则,按照这套规则并依据社会上各人的偏好来定出社会的偏好。高级微观经济学不讨论这套规则对谁有利、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等价值判断问题,因而所作的社会选择问题研究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
投票悖论是社会选择问题的原型,它假定某选区有三名候选人甲、乙和丙,要求选民按照自己心目中的顺序对他们进行排序,最后按照得票多少排出三位候选人的名次。投票的结果是: 三分之一选民的排序为:甲、乙、丙;三分之一选民的排序为:乙、丙、甲;三分之一选民的排序为:丙、甲、乙。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三分之二的选民认为甲比乙好,三分之二的选民认为乙比丙好,还有三分之二的选民认为丙比甲好。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社会就无法在甲、乙、丙之间排出先后名次来。
阿罗在1951年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研究,证明了社会选择的不可能性定理。自阿罗以后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新成果,集中研究怎样给出社会选择原则、在什么条件下社会选择是可能的、又在什么条件下社会选择是不可能的。至今,社会选择问题仍是众所关注的。&/P&
&P&(九)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
不完全市场理论研究证券与商品的定价原理,以及完全竞争的资产市场与商品市场在确定消费与投资中的相互作用。由于金融经济学关心的主要是证券定价,而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货币资产的实际效应,因此,不完全资产市场均衡论提供了一种涉及众多领域的微观经济分析框架。
证券定价理论主要强调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把金融市场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起来共同研究价格的形成过程,便引起了人们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极大关注。另外,信息的不对称又可能导致经纪人之间的勾结,出现战略性投资行为问题,这也是要加以研究的。
不完全市场理论还关注经济效率问题,对效率含义作出了新解释,支持了反对帕累托市场过程有效性的论断。但它保留了与阿罗—德布罗理论相同的方法论:经纪人要进行行为优化,他们的期望是合理的,完全有条件进行预见,市场结清,一切市场交易都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按照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均衡是不定的,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仅是帕累托次优的,而且连现有的资产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需要ZF干预。
现代不完全资产市场理论源于冯诺伊曼—摩根斯顿的风险期望效用和萨维奇(L.J. Savage)的不确定期望效用,讨论的基本问题是期望效用的表示以及如何测量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问题,其焦点是独立性公理与绝对事件原理之间的关系。&/P&
&P&(十)无限维经济分析
德布罗通过扩充商品空间维数的办法,把带有不确定性的一般经济均衡问题纳入到他所建立的理论框架之中。扩充维数也成为研究动态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当所考虑的随机因素无限或者时间因素无限时,维数将被扩充到无限,此时原有的结论就完全失效了, 无法把问题轻而易举地纳入到原来的框架之中,一切问题都必须重新研究。
贝利(T. F. Bewley) 在1972年用扩充维数法把商品空间变成了泛函空间 和 。此后在经济学中涌现出了诸如 等各种各样的商品空间,这些空间用来建立无限时间模型、产品差别模型、不确定决策模型。1983年,阿里普兰蒂斯(C. D. Aliprantis)、布朗(D. J. Brown)和伯金少(O. Burkinshaw)三人创造性地把出现的这些商品空间统一在黎斯(Riesz)空间的框架之下,进行一般性研究,开创了一般商品空间上的经济学研究新领域。一般商品空间上的经济学也称为无限维经济学,而以前在有限维商品空间中分析讨论的经济学,称为有限维经济学。
阿罗—德布罗模型在80年代间被成功地推广到无限维经济系统中,无限维竞争均衡的存在性与帕累托最优性得到了证明,但不定性问题仍未解决。世代交替模型是一种特殊的无限维经济模型,其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已经在很一般的条件下得到证明,但均衡不是有效的,而且可能是不定的。总之,无限维经济学很不同于有限维经济学,虽然无限维继承了有限维的一些结论,但无限维问题的难度颇大,情况十分复杂。由于无限维经济学把不确定性、风险、金融、动态问题等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因而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关注与兴趣,成为近十多来在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P&
&P&(十一)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分为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寡头垄断(oligopoly)和完全垄断(perfect monopoly)三种。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形,实际中极为少见,仅仅是理论上的抽象,就如同“真空”一样。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垄断竞争,微观经济学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垄断竞争理论强调产品差别,制造产品差别是厂商竞争的重要手段。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厂商在市场上就越处于有利地位。但制造产品差别会提高产品的成本,因此必须研究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以使厂商能够取得最大利润。产品差别与无限维经济相联系,如果把同行业的产品无限细分加以区别,那么就得到无限维商品空间,因此无限维经济分析是研究不完全竞争的很好基础。&/P&
&P&(十二)非标准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无穷小分析,是经济学家布朗(D. J. Brown)与非标准分析学家罗宾逊(A. Robinson)所引入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4年他们二人用无穷小刻画了完全竞争的特征,通过精确的计算与论证,证明了经济系统中的“背对背”交易与“面对面”交易的均衡状态是一致的,即瓦尔拉均衡集与经济核心一致。安德逊(R.M. Anderson, 1978)研读了这一结果后又给出了核心配置接近瓦尔拉均衡的不等式,人们似乎对这个不等式更感兴趣。艾利侃(M. Ali Khan, 1980)应用洛伊布(P. A. Loeb)测度,进一步推广了布朗的非标准交换经济模型。安德逊()用非标准分析方法证明了非凸偏好下的强核定理及第二福利定理。拉希德(S. Rashid, 1987)总结了非标准方法对大经济的应用,并讨论了把非标准证明转换为标准证明的问题。基斯勒(H.J. Keisler, )用洛伊布测度建立了随机经济的价格调整机制,并讨论了快速调整下的市场分散化问题。斯大策(M. J. Stutzer, 1987)用非标准分析观点,研究了总体无不确定性的个人风险问题。本书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用超有限经济模型研究“双无限”经济问题,取得了可喜结果。&/P&
&P&(十三)非线性动态经济学
浑沌(Chaos)现象在经济系统中的出现,影响到现有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经验,人们必须予以重视。于是自80年代以来,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非线性动态经济学。这个主题关心浑沌对经济的影响,目前发现的主要结果是,浑沌对世代交替经济有影响,还对最优经济增长有影响。由于目前还缺乏对经济浑沌现象的深刻认识,许多经济学家表现出“这又怎样”的态度。因此,大力开展动态经济均衡研究,对于探索浑沌对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P&
&P&(十四)经济计量学
60和70年代,经济计量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经济计量学理论得到了精确化和多种方式的扩展,特别引人入胜的是贝叶斯(Bayes)经济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特点的研究,比如有限的因变量、潜在变量、及非线性模型,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能力的大幅度增强以及经济计量软件包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施展更加远大和宏伟的数据分析计划。取得的这一切进展,极大地拓宽了经济计量学的应用领域,远远超出了原来的应用范围:家庭消费支出、需求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及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如今,经济计量学已经在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包括公共财政、货币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医疗经济学、生育研究、犯罪行为研究等等。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随着可用数据的不断增多和估计工具的越来越先进,经济计量方法的应用得到了不断加强,基于经济数据的经济模型的具体化、估计和检验的准确程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自从80年代初期经济计量学引入到我国以后,她已在我国开花结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学术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经济计量学家,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和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之间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目前在我们面临金融体制迫切需要改革的情况下,金融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又应运而起,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们深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计量学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P&
&P&(十五)博弈论
博弈论也叫做对策论,英文名称是Game Theory。严格地讲,博弈论是一个数学分支,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分支。博弈论的应用范围甚广,尤其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广泛、最成功。博弈论的许多结果是借助经济学的例子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博弈论与经济学能够走到一起,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二者的研究模式相同,都强调个人理性,强调个人在服从既定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数学家纳什(J.F. Nash)接连发表了多篇关于博弈论的研究论文,为现代博弈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纳什将矩阵博弈推广到多人情形,对多人非合作博弈作出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多人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概念,并于1950年应用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S.Kakutani)提出的集值映射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纳什均衡的存在性。纳什定理是重要的,其结论可以直接向经济系统推广,而且这种推广是阿罗(K.J. Arrow)和德布罗(G. Debreu)重建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大厦的关键所在。由于纳什均衡是矩阵博弈的古诺均衡概念的推广,因此后人也常常把纳什均衡称作古诺─纳什均衡。1953年,纳什又研究了合作博弈,在《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a)》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二人合作博弈”的论文。塔克(Tucker)1950年发表的“囚徒困境”,描述了囚徒博弈,成为当今博弈论的经典事例。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是博弈论巨人出现的年代,他们的创造性工作,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
到了60年代,泽尔滕(Selten, 1965年)又对纳什均衡进行动态分析,提出了“精化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Harsanyi, 年)又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之中。80年代,克瑞普斯(Kreps)和威而逊(Wilson)(1982年)二人共同研究了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发表了重要文章。动态分析与不完全信息进入博弈论,这是经济学家在推动博弈论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博弈论真正溶入经济学只不过是7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才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学家开始关心和强调个人理性问题,他们在对效用函数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信息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而信息问题开始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个人决策有一个时序问题,也就是说,当你作出某项决策时,你必须对在你之前的别人的决策有所了解。你的决策受到你之前的别人决策的影响,你的决策又影响你之后的别人的行为。于是,时序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变得极为重要。博弈论正好为信息问题和时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于是70年代中期以后应用博弈论的经济模型得到了大力发展。到了80 年代,博弈论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了博弈论应用于复杂经济问题研究所得到的新发现。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这些新发现对于研究不对称信息和动态经济行为问题极为有用,从而博弈论成为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组成部分。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