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和人民币汇率不是国际货币汇率,外国是通过什么...

货币操纵国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货币操纵国
货币操纵国指的是一国利用其确定本国货币汇率的能力,来调高或调低本币兑外币的价格,致使货币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流动。汇率的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本&&&&质利用其确定本国货币汇率的能力导&&&&致致使货币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流动
currency manipulator即“货币操纵国”。货币操纵国指的是一国利用其确定本国货币汇率的能力,来调高或调低本币兑外币的价格,致使货币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流动。汇率的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trade surplus(贸易顺差)或trade deficit(贸易逆差)。Manipulator的意思是“操纵者”,其动词形式为manipulate,可以表示“(用权势或不正当手段)操纵,控制”,例如:manipulate stock prices(操控股价)。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口水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美国给中国贴“货币操纵国”标签是借此给中国施压,迫使中国进行对人民币汇率重新评估和调整人民币汇率。在巨大的货币升值压力下,我国2011年进行了汇率微调。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人民币升值过猛,会造成大量就业岗位消失。日是美国财政部发出公告,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时刻。《经济学人》本期文章认为,中国暂时不会被列为货币操纵国,而突然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认为中国会自愿提高汇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通过控制人民币汇率来刺激出口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然而美国财政部却不是这么想的。根据规定,美国财政部必须对在全球性贸易活动中操纵自身汇率的国家进行通告,通告次数为一年两次。中国最后一次被通告的时间是在1994年。自那之后,美财政部认定扣这顶帽子会弊大于利。而如今外界正盛传财政部会在4月15日发布的下一份报告中做出不同的决定。
目前美国国内的气氛与2005年类似,当时参议院投票通过加征27.5%的关税来打压中国,财政部更是积极加快这一举措的实施。中国则突然间开始有计划的控制汇率波动,人民币在其后的三年内逐步升值20%,升值过程直到2008年爆发全球银行业恐慌才告一段落。
不过中国此次似乎坚定了顶住压力的决心,他们明确指出2007年以后政府财政刺激政策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减少一半。美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逆差已有所降低,虽然未来继续降低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如今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尽管如此,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抗议之声仍此起彼伏。自2005年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已翻了一番,巴拉克奥巴马寄希望于通过出口来引导经济复苏。若中国还是坚持以出口为中心的人民币政策,奥巴马政府将更加举步维艰。
而中国的商业环境也变得更加不稳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弗里德·博格斯坦说:“我曾与很多跨国企业负责人聊过,他们在处理琐事、产业和具体产品问题上的厌烦情绪与日俱增。”
2005年对华关税法案有可能促使中国有所行动,该法案的起草人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共和党人林赛格雷厄姆提出了另一版本的中国关税法案,将迫使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定位汇率操纵国,然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单边关税来获得补偿。一家制造业联合会已制作了一些路线图,并在图中标明美国的每一个选区和州有多少工作岗位是流向中国的。
时下华盛顿盛行的说法是,美财政部将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是为了从国会那些“脑门发热”的议员那里强行接手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很简单:美国需要做的仅仅是与中国展开磋商,当然两国已经在这样做了。而奥巴马也需要践行其诺言——更积极地行使美国的贸易强制手段。但彼特森研究所的尼古拉斯·哈代认为,美财政部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相当于给国会扔了一块红肉,这反倒会提高他们通过汇率提案的可能性。”
美国政府最愿意看到的是中国自愿采取行动,而非等到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或者在其他地方引发对立情绪。出人意料的是,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对中国会做出反应信心十足。负责监督贸易事务的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常任主席桑德·莱文倡导多边行动而非单边施压。因此,美国政府大概还会给中国最后一次机会,并在六月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寻求多国调解。若中国仍不予回应,财政部在其秋季发布的报告中将确认中国操纵汇率的事实。近来由于中国经济政策所引起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而抱有这份紧张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保持人民币低值的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块绊脚石,我们必须得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让你对这个问题有所感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外界对于中国操纵其货币(卖出人民币和购买外汇)以便让人民币保持弱势,并人为地使中国的出口具有竞争力的抱怨声最早始于2003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大概每月要为其外汇储备增加100亿美元,而就在2003年,中国为它的现金账户实现了460亿美元的总盈余。(据一项被广泛采用的贸易平衡检测方法。)
时至今日,中国每月仍然要向其2.4万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里添加30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在2010年将有超过4500亿美元的当期盈余,这个数值是2003年盈余的十倍。这是迄今为止任何大国都未曾执行过的最扭曲的汇率政策。
而且这是一项严重损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的政策。全球各大经济体大都正在流动陷阱中痛苦挣扎,却无法通过降低利率的手段来实现经济复苏,因为相关利率已经接近于零。依靠产生无保证贸易顺差的方式,中国正在对这些经济体施行它们无力抵消的反刺激措施。
首先,美国财政部必须停止规避责任和混淆视听的做法。
根据法律规定,财政部必须一年两次发布一份报告,用以曝光那些在他们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操纵汇率的国家,旨在防止那些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调整或者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该项法律的用意很明显:这份报告应该是实在的断定,而不仅仅是一项政治声明。然而事实上,财政部一直以来都不愿对人民币采取行动,也不愿意执行法律所要求的内容,也就是说向国会解释它为何不愿采取行动。与此相反,它却在过去六七年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
下一份将于日发布的报告会否延续这一传统?让我们拭目以待。[1]
如果财政部发现中国存在操纵货币的事实,下一步又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超越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也就是美国正受制于中国,因为我们不敢激怒中国使它做出倾销美元资产的举动。
你一定会问如果中国抛售所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那该怎么办?利率会不会飞速上涨?其实美国的短期利率是不会有变化的:因为它们一直被美联储控制在接近于零的位置,而且美联储也不会在失业率出现下降之前提高利率。长期利率可能会小幅上扬,但它主要还是由对未来短期利率的市场预期来决定。并且,美联储还会采取增加购入长期国债以抵消任何由于中国撤离可能导致的对利率的影响。
的确存在这样的事实,如果中国倾销其所持有的美国资产,美元的价值相较于其他货币会有所下跌,比如对欧元。但是那对美国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会让我们的产品更富有竞争力,并且可以减少我们的贸易赤字。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中国恐怕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它所持有的美元会遭受大量的损失。简言之,现如今的情况是中国受制于美国,而不是美国受制于中国。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惧怕中国,但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做?
有的人依然坚持我们必须要和中国理性客气地打交道而不要硬碰硬。但是我们已经和中国理论了这么多年,随着它的贸易顺差日益膨胀,问题依然没得到有效解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周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人民币并没有被低估。(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了20%至40%。),而且温先生还谴责一些国家“仅仅为了增加它们的出口量”而寻找削弱各自国家货币的途径,实际上这却是中国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是如果动之以情的说理无济于事,我们的备用选项又是什么呢?早在1971年,美国曾经处理过一起有关外币低估的类似情况,但问题远没有现在严重,当时采取的措施是暂时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此举在数月后,当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纷纷提升了其货币对美元比值便予以撤销。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难看到中国会改变它的既定政策,除非当它面临到相同举措威胁的时候——这次的附加税必须大幅提高,比如说达到25%。
我并非建议美国轻易地就转向强硬政策的方向。但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处于问题尤为严重的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却依然在为这些问题火上加油,是时候站出来表明立场了。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记者会上,美国国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就人民币汇率讲话。在美国即将举行中期选举之际,美国国会部分议员近日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试图迫使美国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
近两天,美国政府再次提高调门,从美国总统,到国会议员,再到财政部长,多方多次施压人民币汇率。但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另一种“讨伐”美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多方认为,美国这种行为损人不利己,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严重危害。
世界认为美不应对人民币汇率说三道四
15日,美国130名议员联名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要求财政部在下个月发布关于汇率操纵问题的定期报告时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敦促商务部适用美国反补贴税法以保护因汇率操纵承受损失的美国公司的利益。
16日,盖特纳对福克斯商业网(FoxBusinessN etw ork)称,中国最终将认识到,转向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符合其自身利益。同日,由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等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参议员小组提出一项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向被认定存在汇率操纵的国家采取报复举措,该议案主要针对中国。
不过,就在美国频频指责中国的同时,另外一种“叫美国闭嘴”的声音也渐强。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16日在北京表示,英国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应向中方施压。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6日发布一项政策简报,对主张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论调予以驳斥,认为此种做法无助于解决全球贸易和经济失衡问题。简报说,让人民币汇率完全受不可预测的市场支配,会导致类似上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引发的危机。显然,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中国国内市场的稳定,也使地区和全球市场的稳定受到威胁。
美轮番“逼”人民币升值理由不能成立
实际上,如此“枪林弹雨”般的将人民币汇率作为攻击目标,奥巴马以及美国政府背后的原因却不能令人信服。
首先,奥巴马行为背后的政治意图不能不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巴马所代表的政党民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蓝领阶层,分布于制造业的蓝领阶层对“出口”和“汇率”问题一向敏感,尤其在美国出口状况依然糟糕的当下。奥巴马自执政以来民意支持率有所下降,他需要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之前寻找一个话题来鼓动选民支持他,于是他找到了“中国”和“人民币”。
但是,这种寄希望于通过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方式来解决美国出口低迷的思路实际上就是错误的。“仔细观察中美的贸易结构就能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实际上都是美国不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中美贸易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即使中国压缩了出口的规模,美国的进口规模也不会减少,只不过不是从中国进口,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了。”孙华妤表示。
况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是由中国单方面造成,美国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汇报17日发表社评称:“造成中美顺差的原因多样,其中之一是美国多年来限制对中国高技术出口。”孙华妤也列举数据说明,欧盟和美国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是欧盟对中国的开放程度更大,欧盟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规模是美国的二倍。另外,美国过去过度宽松的发行美元,也客观上助长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购买他国产品的行为。“因此,美国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孙华妤强调。
人民币“维稳”为主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明确表示,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这样做反而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温家宝明确指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一国的汇率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汇率的变动也是由经济的综合情况来决定的。“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温家宝强调。
“若美国坚持迫使人民币升值,其结果是损人不利己,甚至危及全球经济。据我们的测算,人民币若升值2%,美中逆差不一定减少,但可能致使钢铁、纺织、玩具和机电等我国国内主要出口行业近300万人的失业。况且,中国对外贸易很多是出口加工业,出口下降意味着进口也要下降,中国需求的下降也会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孙华妤说。
香港文汇报17日的社论表示,汇率作为一国的核心政策,必须服务本国的经济发展,以国家利益为最大考虑,决不容外国政府随意施压。这次美国要迫使人民币升值,就是要重演当年遏制日本崛起的手法。中国必须捍卫汇率自主权。当然,中国亦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减少对出口的倚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美国现在应该停止喊话,加强和中国的沟通。”孙华妤强调。美国财政部如期发布半年度国际汇率政策报告。尽管国会不断施压,要求就美中贸易逆差对华采取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在报告中仍拒绝将中国列为操纵货币以获得不公平贸易优势的国家。但同时也指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质低估”问题,同时说明中国并不满足被列为货币操纵国的技术要求。
在美国财政部半年度一次的财政部报告中,均未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但却屡屡对中国汇率施压,这种“打个嘴巴子,给个甜枣”已成为美国财政部的惯用手段,不断拿“贸易逆差说事”,无视近几年美对华出口迅猛增长的事实,令人愤慨。[2]
自中国入世以来,美国不断制造舆论,认为中国出口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增多的原因是人民币被低估,并攻击中国是所谓“货币操纵国”,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是导致美中贸易逆差增加的原因,且不断就此向中国施压。
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长、出现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主要来自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工贸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档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华跨国公司的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0%~60%,即顺差的绝大部分是跨国公司创造的,而非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与汇率没有直接关系。
美国多位议员“打压人民币汇率减少中国进口,进而减少贸易逆差”的谬论也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输美产品大部分为美国已经不生产的商品,在从中国进口减少后,势必从其他国家加大进口,贸易逆差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除美国对中国物美价廉商品有很强的需求、美中统计方法存在差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目前,美国实行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覆盖了2500项产品。如果放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实现完全的自由贸易,我们有理由相信,贸易逆差一定会减少,甚至为零。
作为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汇率浮动制,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攀升。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升值6.85%,2008年4月人民币汇率破7,预计全年升值10%。中国的努力举世共睹,但美方却不满足,仍不断对中国施压,这是不通情理的。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为维护自己的金融霸权和美元霸权,美国一直强烈干预金融和汇率,是世界首要的货币操纵国。
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增长期开始结束,经常项目逆差和贸易逆差大幅增加,外债迅速增多。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开始推行弱势美元政策。
2007年底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速度更是不断加快,美联储降息的幅度也不断加大,最终导致国际市场上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国际油价不断创造最高纪录,近日曾突破150美元/桶的高位纪录;国际金价不断高涨,超过1000美元/盎司的最高价。
为缩小贸易逆差、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放任和推动美元贬值,自2001年以来,美元对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累计贬值幅度达40.58%。此外,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国际组织不断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全球都在为美国的金融错误埋单。一国采取何种外汇政策属于其主权范畴。美国在不断要求他国货币升值,而自身采取美元贬值的政策,既是干涉他国内政,也是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然而,要求他国货币升值的手段根本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相反只会使其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引发金融危机,这一点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东南亚国家中得以证实。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人民币汇率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能算「汇率操纵国」吗?
按投票排序
的观点都很精彩,不过其实有点跑题,他们主要谈的都是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损益,但题主问的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所以我来做个简答题吧。一句话版本答案:人民币汇率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人民币交易价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会员制市场,像所有的市场一样,买卖双方自愿交易,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但中国人民银行是市场中的最大玩家,对人民币汇率有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大家都兑换过美元欧元之类的外币,但却很少听说这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有人可能会问,不是带着身份证直接去银行换就行了么,没错,你的外汇从银行换来,而银行的外汇就是要从这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来,这就叫做银行售汇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产物。汇改以前我国对中资企业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比如企业卖了五双鞋赚回了10美元,要统一按照官方5:1的牌价换成50块钱人民币,后来又实施了半自愿的外汇留成制度,但总之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而且还是有点强制的意思,人家企业没准就想拿着美元呢,凭什么你非得让人家结汇呢?这无形之中就打击了企业出口赚外汇的积极性。1994年汇率改革之后就不一样了,结售汇都变成了自愿的,你不乐意结汇就把外汇揣兜里,愿意就拿着去银行,银行们拿着外汇再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买卖规则就像所有市场一样,谁愿意出高价谁就买的着,谁愿意便宜卖就能卖得出去,完全自愿。比如A银行有个大客户要急用一千万美元,而A手头又没有这么多,于是A跑到外汇交易中心以高于中间价0.1的价格立刻就买到了(当然实际中不会有0.1这么夸张了)。外汇交易中心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商业银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超级玩家,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其实这个外汇交易中心就是人民银行开的)。之所以称其为超级玩家倒不是因为它有什么规则上的优势,买卖规则都一样,人家是不用外挂的,唯一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位玩家特别特别有钱,是真·人民币玩家。这位玩家的思路是这样的:既然我想要外汇储备,规则又是谁出价高谁就能买到外汇,那我就多出钱好了。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用7人民币去换1美元,这位玩家就用7.1人民币换1美元,那么美元就归他了,而后可能水涨船高,大家也打算用7.1人民币去换1美元了,这位玩家就再加点钱,加到7.2人民币。总之,只要这位爷想买,总能买的到,这样卖家肯定非常高兴,其他买主也心服口服。这个汇率从7变到7.1再变到7.2的过程就是人民币贬值的过程,这个购汇的过程就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过程。所以虽然汇率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但其实央行有非常大的控制权。有人可能会问,这位超级买家的钱是从哪来的啊?乍一听可能是个傻问题,人家可是央行啊,不差钱。但请再考虑一下,央行的“有钱”是像比尔盖茨那种资产11位想买啥买啥的有钱么?不是。央行购汇的过程其实也是发行货币的过程,每一次它用6.2元人民币换来1美元,就是它向经济体投放了6.2元人民币的过程,也是它负债增加6.2元人民币的过程。中国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可以从人民银行网站看到外汇占款的情况,下图是我截的2014年央行资产负债表(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从上图中可见央行总资产3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资产27万亿元,约占80%。央行的资产恒等于负债,其负债可以大致理解为发行的货币量。可见外汇在我国货币体系中的影响之巨大,人民币汇率自然也在央行的掌控之中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说外汇储备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实际上相当于央行为了积累外汇储备而发行了额外的人民币去补贴出口商。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确实没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那么“自由”地由市场决定,不过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和汇率制度的放开,应该会变得越来越自由。
因为我关于汇率的观点受到了
的质疑。他认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其实是好事。而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太多了解。所以找出了这个问题,来谈一谈中国的汇率以及汇率操纵的问题。基本上,汇率的确定大致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浮动汇率。就是说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市场中A货币需求变高、供给变低,而B货币不变或呈相反趋势变化,则A货币对B货币汇率上升。第二种是固定汇率。就是说政府指定一个汇率,所有官方机构或受该国政府管辖的私人机构,均执行该汇率。一般来说,政府往往只指定本国货币与某一特定货币(过去也有用黄金的)之间的汇率。由于目前美元使用最广泛,所以一般固定汇率国家都是将本国货币与美元绑定(peg),执行固定汇率。而该国货币与除美元外的其他自由浮动货币之间的汇率,是会变化的。第三种是半浮动汇率。就是政府指定一个汇率,但是一般金融机构都不需要强制执行。汇率仍然随着市场供需关系而变化。但是该国中央银行会利用手中的外汇来实时调整本国货币汇率,使之保持在该国政府所指定的汇率附近浮动。而政府指定的汇率则会根据市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调整。也有的国家是明确限定一个汇率上升下降的最高速度,央行通过操作来保证汇率在这个速度之内变动。执行后两种汇率政策的国家,都可以认为是汇率操纵国。所以要说操纵汇率,那在世界上可以说比比皆是。实际上,执行浮动汇率的国家也会在必要时候由央行出面稳定汇率,避免金融冲击。————————————————————————————————在谈汇率之前需要确保不会引起歧义。汇率上升,指的是同样数量的本币(即本国法定货币)能够换取更多的外币。汇率下降则相反。人民币兑美元从8:1变为6:1,这是人民币汇率上升——虽然6比8小。————————————————————————————————在讨论汇率操纵之前,我先来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熟悉一下汇率是怎么运行的。如果一国的资本大量外逃,比如东南亚经济危机之中发生的情况,该国货币汇率就会暴跌。这是为什么?从市场角度来说,金融炒家抽走资金时,大批本币被兑换为外币。市场上本币供应激增,而外币需求激增。因此汇率会有巨幅下跌。严重时,该国央行及金融机构手中的外汇储备被抽干,市场上空有海量本币,却没有外币可换。此时持有外币者自然可以漫天要价。因此当一个国家出现这种问题时,要稳定汇率,就要补充大量外币。这时有两个选择,第一,该国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借来外币,满足一时之需。第二,与主要经济体(一般是美国,因为美元是目前的世界货币)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的具体内涵请参见我的这个答案)那么反过来,如果一国忽然接受了大量投资,那么外币供给提高,本币需求提高,于是汇率上升。当然这么说其实忽略了其他的条件。比如资本有进还有出,而且还有外国过来买东西,本国进口货物,这都会引起市场上货币供需关系的变化。如果一个国家短时间内汇率剧烈下跌,该国往往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同样一件进口商品,现在需要更高的价格才能买到。尤其是要考虑,很多国家都需要进口关系到基本民生的大量商品,比如石油。因此,汇率剧烈下跌会导致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汇率升高,则会产生通货紧缩倾向,因为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下降了。————————————————————————————————————————那么,为什么会有国家要操纵汇率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定一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为4:1。此时中国生产一件衬衫的成本为16元人民币,这相当于4美元。美国生产一件衬衫的成本为4美元。这样双方成本是一样的,互相都不会进口对方的衬衫。假如说,中国政府把汇率降低到了8:1,衬衫成本虽然仍然是16元人民币,但此时却变成了仅有2美元。于是,中国生产的衬衫就比美国的便宜了。中国衬衫就会开始向美国出口。这样,中国衬衫的市场变大,产业扩张,工人增多,而美国衬衫产业的厂子就要倒闭,工人失业。因此,刻意将汇率降低,实际上是增强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而夺取其他国家的产业份额。这种做法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大战之间的欧洲极度盛行。由于这是以其他国家产业为代价的做法,因此被称为“饿死邻居”政策(Beggar-Thy-Neighbor Policy)————————————————————————————————————————这种做法当然没这么简单。我们来讲几点上面没有涉及的要素。首先,汇率不但影响出口,还影响进口。虽然产业会发展,但是如果贬值的太多,人民生活水平反而会下降,因为进口货物变贵了。所以就业率和进口货物价格,在这里是矛盾的。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多。因为进口原料所产生的成本,在出口时显然是不变的。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如每件衬衫都需要中美从外界进口2美元的原材料。也就是说,原始的每件衬衫4美元的成本中,有2美元是进口材料,另外2美元是人工费和国内原料。那么中国即便把汇率降低到8:1,也只有国内部分受到影响,最终出口成本价是3美元。因此,严重依赖进口原料的国家很难通过操纵货币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它的生产成本中,与国内有关的部分很可能只是人力而已。尤其是,如果该国发展水平较高,就更没有意义了。因为高端产业一般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其中人力占比很小。反过来讲,货币升值对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影响也不大。所以,其实广场协定对日本产业的直接打击并不大(详见 ),日本的停滞与因应广场协定而进行的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则相反。中国容纳了很长的产业链,大量原料都是本国产的,不需要进口。因此操纵货币所带来的收益远比小国大的多。而且目前中国还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操纵货币自然会提升这些产业的竞争力。那么上面说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提高国家总体的外汇收入,坏处是进口货物变贵了。中国目前的适龄劳动人口还在增加之中,创造就业的需要压倒了享用进口商品的需要,因此政府选择把汇率向下压。这种做法也有其他的副作用,比方说,因为人人都知道人民币会升值,就有大笔热钱涌入,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获利。还有,中国采取(对美元的)固定汇率,那么如果美国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上流动资本过多)并引起通货膨胀,这个通货膨胀就会传导到中国来。当然,中国大陆经济总量大,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像香港这样的小经济体,就有点苦不堪言了。当时美国量化宽松,市场上出现大量新增流动资本。而香港(当时对美元采用固定汇率)当时经济过热,正在通过高利率降低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由于香港利率高,部分美国新增资本跑到香港来吃利率差,结果导致香港经济进一步过热。另一方面,中国过去为了保证对于外汇的控制,并执行固定汇率,一直实施强制结汇制度。换言之中国企业所收到的美元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这间接提高了人民币供给,额外增加了一些通货膨胀的倾向。由于这些负面原因,中国不可能永远把汇率和美元绑定。迟早有一天人民币需要独立。这是因为人民币未来也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货币,我国也能吃到“铸币税”(说白了就是本币在流出和流入之间的通货膨胀)。要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货币,必然要在国际上建立结算、清算机制,要允许外国的金融机构买卖人民币。随着这些离岸中心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民币交易不再受到中国政府的直接管辖,这样一来,强制汇率也就很难实施了。因此,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央行要一步步放松外汇管制,在保证不会对产业造成显著冲击的条件下,逐步将人民币汇率向某个自由汇率靠拢。但是这个过程必须完全由中国自己来控制,因为这要兼顾到中国的就业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太快,就会过早地淘汰一些产业,造成大量失业人口。————————————————————————————————————————那么再简要说说欧美操纵汇率的黑历史。欧洲国家在一战后,陷入财政紧张。德国首先因为本国财政问题而执行了恶性通货膨胀,这间接使得马克迅速贬值。在恶性通胀之后的年间,德国工业增长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法国和英国于1925年和1931年分别将其货币贬值。1933年罗斯福为应对大萧条而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金融改革,美元也进行了贬值。英国随后进行了第二轮贬值。而法国则也在1936年跟进。面对无休止的竞争性贬值,英、法、美三国终于坐下来进行谈判,并签订1936年三方协定(Tripartite Agreement of 1936)。二战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领域实现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然而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经济衰退导致英国国内黄金与外汇储备远低于海外英镑的总价值。随着海外英镑被拿到英国汇兑,联合王国逐步陷入了国际支付危机。年间英国抵挡了三次英镑危机,而1967年的英磅危机则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英国终于不得不宣布英镑贬值百分之十四点三,彼时的美国同样因为国内政策失误而处于经济困局之中。1971年尼克松宣布彻底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崩溃。在经济压力下,美元开始寻求贬值。为了迫使其他国家认同美元贬值,美国立刻实施了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美国政府完全不想为这种违反关贸总协定的行为辩护,而只是说,如果美国目前的贸易赤字能够解决,那么附加税就会取消。经过漫长的谈判,最终各国于1971年底签订史密森学会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美元对各货币实现了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七的贬值。进口附加税随后被取消。但是美国未能获得预想的经济利益,其经济在不到两年之后便陷入严重的萧条。经历了年萧条期的美国,在平息了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之后,又寻求平衡对德、日等国的贸易。1985年美、日、法、西德签署广场协定(Plaza Accord),约定通过央行操作实现美元贬值。约定期过后,美元出乎意料地继续走低。在相关国家的压力下,广场协定签署国加上加拿大和英国又于1987年签署了卢浮宫协定(Louvre Accord),稳定美元汇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增加美国货物的进口量。这无疑是要求中国割肉来医治美国的创伤。然而,中国并不是七八十年代的欧洲国家。她并不像如当时欧洲国家那样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防力量。因而中国并未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于是美国执行了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不但缓解了美国国内流动性下降的问题,其产新增的美元还经由国际商品市场或作为热钱而传导至其他国家。这就推高了当地的通货膨胀率。要阻挡这种“进口”通货膨胀,相关国家就要容忍本国货币汇率升值。这就使其出口产业竞争力下降,而使美国向该国出口的竞争力上升。这正符合美国的需要。这果然导致了其他国家遭殃。2009年至2010年间,受之前的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国家应对措施的影响,巴西里拉对美元汇率由二点四比一上升为一点六九比一。两年间百分之四十的升值,不但严重打击了巴西的出口,还使得其本土产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在这两年间,巴西对美国的贸易,由一百六十亿美元顺差,急剧转变为六十亿美元逆差。2010年9月,巴西财政部长圭多·芒泰加(Guido Mantega)宣称:“一场全球货币战争已经开始。”巴西在2010年控制住了货币升值,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输入型通胀。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要求G20订立规则惩治汇率操纵国——按其提出的标准,主要就是针对中国和美国。——————————————————————————————————————————所以我很惊讶,居然有人认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为了帮助中国。那明明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要求中国放弃经济利益。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确实是过于庞大。有的朋友认为由于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难以投资保值,我在手中就是净亏损,因此应该用调整汇率来消解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强制结汇的结果,现在随着强制结汇的取消以及允许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中国政府手中的巨额外汇储备占全国外汇资本的比例(目前约为93%)会大大下降(一般的发达经济体比例都在40%以下,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往往在10%以下),外汇储备的绝对值应该也会下降。大多数外币资产将由民众或企业持有。这样自然可以使得外汇资本的投资和保值更加灵活。而且这也是中国赚来的血汗钱。握在手里总之能买点东西。如果按有些朋友的意思,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消灭中国出口优势,从而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确,政府不必再为外汇储备担忧了,不过就要为国内失业率担忧了。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显然不应该迅速改变汇率,而是积极拓展对外投资途径,贸易途径。更多地向外国投资,更多地购买外国货物。未来随着逐步的汇率市场化,这个问题自然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至于购买美国国债,这是因为美国国债是唯一的美元超大规模投资渠道。随着美元通货膨胀,中国手里的美元是在贬值的。如此巨量的美元没有任何其他渠道能够进行投资保值。美国国债就是唯一的保值途径。尽管总体还是在亏,但起码比没有好。——————————————————————————————————————————最后推荐《谁将主导世界货币》,这本书虽然有些部分略微耸人听闻,但是回顾竞争性贬值历史的部分写的还是不错的。我为这本书写了一篇书评
本来想回复第一的答案,后来打的太多了,自己开一个。一:回答问题,中国当然是汇率操纵国,人民币汇率是由央行住持的,少数央行批准的单位参与的这么一个人民币市场来决定的。现在有海外市场但是体量和人民币体量比太小。所以当然是汇率操纵国。人民币本身就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货币。二:主要还是针对答案一的一些问题。简单理论的说人民币升值当然是有利的,有铅笔经济社的一个例子,你本来一个苹果成本加利润卖一美金和8块人民币,现在汇率涨了,注意汇率和币值是两个概念,汇率涨了你一个苹果还是8块人民币但是卖的价格已经超过一美金了会收到8/6个美金。这个时候你非说你是要害我,你还是给我一美金,你说是不是很傻的问题。当然经济问题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粗暴的。你苹果卖1美金是由国际市场供需决定的,不是由你成本决定的。所以你汇率涨了收到的美金不是8/6那么简单计算出来的。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的比重相对很大,所以最后你收到的钱一定是在1和8/6美金之间。那你单个苹果收到的美金比原来多了,你说是有利没利的?答案很简单?其实也未必。如果你觉得是没利的,那很简单你每卖一个苹果把超出部分再给人家就是了,有回扣哦亲。你不肯?为啥不肯,因为我们占了便宜了吗。但是你觉得是有利的?因为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你每年卖出的苹果总量少了,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很有可能你的总收益少了,其次你卖出去的苹果总量少了。带来的问题是一你觉得赚的钱少了,二是由于卖出去的苹果总量少了,种植采摘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宏观上就是就业机会少了。大部分认为汇率升值是不利的应该都是站在这种立场的。那我们分析下这种情况。(吃完饭再打)吃完了,嘿嘿。有一个三元悖论,就是自由贸易,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这三者是一个悖论。具体就中国的情况来说,正如@冷哲的答案中,他所提到的,我们的生产原料主要国产,加上现行的人为压低汇率制度,他认为一保证了就业,二我们是有利的,为什么是有利的?没直接提,我想大概就是指的大量的贸易顺差,“赚”了大量的美金。这个真的是有利吗?这种循环中,为了保证出口,我们实行现行的汇率制度人为的降低汇率,或者说稳定汇率,在现行顺差的基础简单的说虽然有银行间的形式,但是最终央行是我们外汇市场的唯一买家。为了购买这部分外汇,央行发行了大量的人民币。(这里开个小差,就是之前第一答案里提到的允许保留一部分美元不结汇,这个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你美元是不流通的国内,所以本质上就是你可以晚卖,但最终卖给谁是一定的。)这个带来了两个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大量的贸易顺差导致的美金留在央行,这部分美金怎么出路的问题。因为这部分美金央行已经等额的人民币购买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是我们大家的财富,这个是不准确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大家分了的方案。只能用于对外投资。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在外面大量的挥霍,真的是挥霍因为花不出去,捐赠,另一方面就是买一些美国国债,金融危机后全世界的国债几乎都是垃圾,美国国债算是垃圾中的战斗机,收益虽然低但好歹不容易破产,事实上是抵不上上美元的贬值,我们的外储是在不断的贬值的。这虽然不是我们的钱,但确实是我们创造的财富。(随便说下,不要以为我们持有美国国债就牛逼,我们也是没办法,人又没逼你买,你不买我就发行呗,当然美国人发行货币没我们那么方便。)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了我们国内的币值不稳定,简单的说就是通货膨胀。究其原理就是上面的提到的三元悖论,我们没办法在保持汇率稳定和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保持我们的币值的稳定。
简单的说贸易的本质是易货,现在的结果是对方有大量的廉价的货,而我们有大量的钱(对方的钱)。美国到处都是廉价的生活品,我们提供的,但是没有工作,因为我们替他工作了。好吧貌似关我们屁事。而我们呢?我们的人均占有资源下降了,我们的货物价格是也是供需决定的,但是我们的需一部分拿来换外储了,生产的并不都是我们能拿来享受的。我们占有了部分生产资源和天天贬值只能用来国家挥霍的外储。所以不是通货膨胀传导的问题,是我们机制本身就在产生我们的通货膨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那么艰辛的原因。我们看起来没占便宜,但貌似也没吃亏?但是我们手里的是大量的对方的钱。对方没钱怎么办,发行呗。你还觉得没吃亏?现行的外汇制度是双方受害,而我们更吃亏。简单的说,人为的降低人民币汇率,对谁都有伤害,但我们更吃亏。———————————————————————————————————————————其实客观的说,国家难道不知道人民币升值是对中国有利的?当然知道,不然为什么要推行人民币的海外市场,要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为了稳定汇率或者降低汇率?你觉得呢?当然不是,在人民币市场化过程中,人民币是一定会升值的,原因很简单,市场化过程一定是以缩小贸易差额方向进行的。怎么才会降低出口增加进口?人民升值。这个过程中国家有所顾虑,除了一些体系的风险,最主要的还是就业。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个很复杂就先不说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民币升值是有利的,实际是互利的,但是我们会付出代价,国家不是不想付而是希望一直在我们承受范围内付。——————————————————————————补充一下回到苹果那个例子,由于汇率的上涨,我们单个苹果收到的钱更多,而总收益减少并不影响我们的进口需求,只会缩小贸易顺差,就是说那部分没用的外储会减少,带来两个好处一,外储增长少或者不增涨,贬值的少,财富浪费的少。第二,国内通货膨胀动力减小。二对于国内,苹果国外需求少,国内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两个好处一,不需要工作那么多时间,因为不需要那么多苹果。二,因为苹果过剩,苹果价格降低了,就是说我们生活压力降低了。带来的问题,就业机会减少,但是看你怎么看是单个个体工作量减少还是总体工作机会减少。但是,如果你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物质供给过剩,价格降低)工作减少你觉得是坏处还是好处。
央行报告上说,从外贸出口、进出口产品优化、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国内物价多方面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都是积极的。
冷哲举了很多例子,一战前的例子有道理,但毕竟是过去时了,不说他,但二战后,美国提升关税,量化宽松等等。这是他高明的地方,貌似都是事实,但仔细思考,都不对,提升关税和操纵汇率是两回事,量化宽松,也不是操控汇率,就拿量化宽松来说,美国向市场投放美元多了,美元当然要贬值,如果美国政府没有干涉这个贬值的过程,那么就不是操纵汇率。至于美国印多少美元,那是人家的内政,无法干涉,就如同我们搞四万亿别人不能指责一样。如果美元实在印的太多,大幅贬值,其他国家可以抛弃美元,换成欧元,甚至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美国政府当然知道美元国际地位的价值,因此不可能不顾及后果的印刷美元 。冷哲其实也看到了,人民币过度贬值,是有害的,因此,我收回那句“冷哲经济学知识为零”的话。但是,既然看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你为什么又要i一味反对我们进行汇率改革呢?你故意选择性的向你的粉丝灌输事物的这一面,丝毫不提另一面,是不妥当的。我的观点如下:第一,
的文章 也说过,汇率操纵实际上是零和博弈。通过强行贬值本国货币,来增加本国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际上是损人利己的做法,不会带来经济实际的增长。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如果操纵汇率,都应该是受到谴责,历史上,别人犯过罪,我们犯不着跟着犯,来完满自己的 人生。如果各个国家都操纵汇率,那么世界贸易体系会崩溃,很有可能导致战争(你把邻居都要饿死了,邻居肯定要殊死反抗)。中国无法否认自己的确操纵了汇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理应负担起责任,参与国际贸易秩序建设,而不是通过人为操纵汇率,来破坏它。事实上,我们政府在这方面,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在各种场合,都对汇率改革做出了承诺,反倒是一帮左派,见到美国支持的就要反对,还不如我们政府的觉悟高。。第二,即便我们强行贬值货币,获得了短期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将导致国内资源被贱卖,且被加速利用,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而且由于长期依赖低汇率形成的价格竞争力,企业没有动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这就是我们的转型升级始终不能实现的原因之一。就短期来说,由于汇率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就是大麻烦,相信在国内生活的人都有感受。近年来,实际上中国一边谴责说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不少,说明连官方自己都意识到,人民币过度低估,对自身是不利的。这点,冷哲的文章也承认吧。第三,对内来说,人民币贬值对全体国民来看,并不公平。我们长期实行出口退税,实际上是通过全国人民的税收,来补贴部分出口企业,同时出口企业享受了人民币低估的好处,全国人民却承担了物价上涨的损失,也是不公平的。也就说,汇率之争,其实也是一个市场和计划之争的问题。很多奉行计划经济的政府认为,自己能制定一个合适的汇率,实际上,政府并没有这样的神通,他制定的汇率,跟不上风云多变的经济形势,因此,很容易因为制定的汇率失真,而导致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民选的政府,是不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的,选民那一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他把问题抛出来,干脆交给市场定价,政府放弃这个权力,也就不用承担这个后果。所以,也可以说,汇率之争,背后也是意识形态之争。当然计划和市场,谁优谁劣,不用多说。第四,如果强行推进汇率改革,当然会导致失业率大增。这也是我国政府反复承诺,行动不太积极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政治结构无法承担融入国际市场后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我们的惯常做法是对经济持续的强刺激,反正中国经济不能垮在我这一届手里。汇率改革这个历史包袱,就越拖越久。对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当然可以支持我们的政府在当前适度压低汇率,毕竟吃饭要紧,但应该认识到,这个做法在伦理上是有问题的,对我们自己也是有副作用的。至于这个改革何时启动,如何启动,的确是一个大难题,我就不操中南海的心了。我说这么多,并不是说美国人就是活雷锋,处处我们着想。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要认为美国一指责我们,就跳起来大骂,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又要遏制我们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就汇率问题来说,美国指责我们,是站得住脚的,一来操控汇率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二来的确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就是说,在汇率问题方面,不光是美国和中国的利益有冲突,就我们国内来说,也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简单的说,美国人让咱升值,咱就不升值,那是愚蠢的。另外,再次对冷哲的价值观表达担忧。西方国家之所以称操纵汇率是“饿死邻居”的策略,其实是说明西方国家对这个政策的危害性是有认识的,就拿普通人来说,邻居饿死了,自己也不会好过,前段时间南京饿死了两个小女孩,全国人民都愤怒了好久。就国际上来说,你把别人饿死了,别人肯定要殊死反抗。很难想像,如果国际上所有的国家都盘算这把领国饿死,那么国际上哪里有和平的时候。这样的观点,点赞众多,经常出现在知乎主页,很让人担忧。
@南山 的答案很好,我也补充一点。先说结论。中国算汇率操纵,但又不算操纵,因为准确的词语叫做管理,更准确的官方描述叫作“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这里所谓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就是指位于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是银行间拆借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这个世界唯一能交易人民币的地方,所以汇率在这里决定。如果美国还有个交易所能交易人民币,央行肯定手伸不到那么远了。央行是怎么做到管理人民币汇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会员制度。外汇交易中心是会员制,会员主要是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等等,是否有财务公司不太确定。网站上有会员名单,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一下。还有一部分是外资银行,不过占据的份额较小,这个市场的主角是四大行。所以很多人讲货币战争,境外势力攻击人民币汇率云云,其实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他们不是会员的话,无法交易人民币。申请成为会员需要央行批准,在非常时期,自然不会批准新的交易者。第二是交易机制,也就是第二句话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首先,人民币依然是盯住美元的,即银行报价是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其他币种的汇率通过美元和该币种的国际汇率套算得到。其次是报价。每天在开市前,各会员会根据自身的结售汇和头寸情况,向央行报出今天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汇率。央行根据各会员的报价,使用某种方法计算出一个中间价公布,作为今天交易的基准。这个计算公式不知道是什么,央行的回答也比较模糊,说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过从历史来看,主要还是在根据各会员的报价情况,再考虑美国那边的政治压力。最后是交易,各会员在此中间价基础上,开始今天的交易。但注意有波动率限制!最初是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0.5%,后来改革成了1%,现在好像是2%(还是1.5%?)。这样的交易机制基本不会出现汇率交易大涨大跌的情况。很多人可能纳闷2%这么小啊,那没搞头啊。其实银行间外汇交易本金很大,一次几亿很正常。不同于我们去银行柜台买外币,不太在乎小数点第三位,甚至第二位的高低。但小数点第三位对几亿的交易的影响可是几百万啊,对银行很重要的。第三是央行交易。银行每天都要把外汇头寸轧平,多的就卖出去,少的需买进来,这就产生了互相之间交易的需求。但这还不够,光是会员之间的交易还不是完全的管理,央行也要参与进来。央行在上海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块的交易,每天将各会员卖出的美元多余美元全部买进。这里问题来了。第一为什么在一个自由交易的市场大家愿意卖给央行?答案是央行无法通过行政命令让各银行卖给它,只是因为央行出价最高。第二,为什么央行出价最高,或者说它用什么买的?答案是自己印的人民币,因为成本低,所以可以出高价买。所以所谓的央行被动发钞是从这里来的。我见过不止一次知乎上的大号讲强制结售汇。强制结售汇已经过时了好吗?所以当中国外贸很好,企业持有大量外汇,把大量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再卖出大量外汇时,央行只能被动地大量吃进,一路推高汇率。上述三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是浮动的,每天每时每刻都不一样,都在变动,并且这个变动是市场驱动的,是交易员公平交易的结果。但变动是有度的,是在央行的掌控下的。谁能交易,怎么交易,交易的价格基础多少,交易金额是多少,幅度多少等等。央行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定了调子,所以是有管理的。个人认为,管理和操纵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两者都对汇率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前者明显有更多的限制和更大的成本。限制是交易会员自己的利益,毕竟是市场化交易,大家不能亏钱来玩;后者就是央行的大量被动发钞和对利率政策的掣肘,这是管理汇率的代价,当然也有很大的好处了。
看了几个回答,包括@冷哲的回答都把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混为一谈了。很多人都在奇怪,美国、欧盟、日本都在实行量化宽松,大家都在干预汇率,凭什么都来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这里先放下货币政策不谈,待会儿再说。各国央行都或多或少的干预过汇率,比如这事儿日本央行就没少干。但干预是非常态的,而操纵和干预则完全不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中国央行在外汇交易中心大手笔的购进外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业务操作是“常态化”的,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长期目标,以至于人民币浮动多少完全是人民银行一言而决(要用银子说话),想让它三更涨,它就绝不会五更跌,这不是典型的“操纵”汇率是什么?然后再说说为什么“量化宽松”跟汇率政策无关。量化宽松是一国的货币政策,外国政府根本管不着。谁叫你的外汇是人家的本币呢?人家当然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货币政策”。而汇率政策就不一样了。汇率是国与国货币之间的价格比率,在你“操纵”汇率的时候,人家当然有理由要跟你讨个说法来的。中国也一样。外国政府无法干涉你发行多少人民币,这是你自己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有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意思是汇率的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在开放的经济体中,你既然选择了汇率稳定,那么就不可能保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从现实来看,随着美元的“量化宽松”,大量美元流入中国,由于僵化的汇率政策,大量外汇占款导致人民币的被动增发,也就是人民币的贬值,造成中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选择汇率稳定(操纵汇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美元的“量化宽松”是人家国内的货币政策,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人家指责你“操纵汇率”也合情合理,你自己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怪谁去?
汇率形成机制我不大清楚。但因为中国外汇并不实行自由兑换,所以金融外汇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上的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实质影响不大。中国没有放松外汇管制,在这个基础上外汇的市场的化的意义就没有实质意义,因此国外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但实际上是因为外汇管制下的外汇市场并不能真正影响汇率的原因。
利己这个事情,以经济学角度说,是件好事。既然是件好事,咱为啥老否定利己这事呢?更奇怪的是,反而以损己利人为荣,怪哉
手机打字尽量短,第一,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够操纵汇率,第一点就是这个国家的货币强度,显然软妹币的强度不够。第二点,中国货币没有正常市场化,从这一点上说,即使国家在操纵也是局限性的。第三,就联美联储也仅仅是有调整利率的权利,近期也刚刚缩减了100个亿的QE。当然了,我们的央行确实管的有点多,不然早就有银行破产了。第四,国内缺少财团集团,没有纯市场,脱离政治的操纵,一旦上升到政治,就不是单纯的市场操纵了,当年美国华尔街财团操纵石油价格,到130多,搞得俄国人太嚣张(早知道资源出口占老俄GDP的52%)把轰炸机弄到美国领空去巡逻了,接着美国老看不下去了,政府出面把油价弄到30多。所以不存在脱离政治的操纵。……我的观点是与其说是在操纵,不如换个力度小点的形容词,是影响,而且中国确实可以影响,但远谈不上操纵。一旦中国对软妹币有所动作,跳出来的可不只是老美一个。
作为外贸从业人员,我觉得目前的外汇制度还是比较适合的。主要是汇率浮动不会太大,有利于国内企业对外报价。汇率过快的上下浮动,对企业来说只有害大于益。另外关于汇率差引起的价格不对等问题,自然有市场自己去解决。
在中国官方所称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的汇率制度更像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至于汇率的形成机制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以小生的写作功底尚无法赘述清楚,还不如去看看教科书上的表述。按照现实的情况来说中国不算是汇率操纵国。首先中国的外汇管制是很严格的,别国也不可能轻易操纵人民币的汇率,当然我们也就不可能轻易操纵整个汇率市场。其次要作为一个汇率操纵国本身对该货币的要求是很高的,例如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很多国际贸易交易和结算都是用美元,但人民币缺少了很多国际属性。所以中国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元和人民币汇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