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价格 2002 1980号年至今所发生的有关全球的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_百度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II,简称,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日,以、、为首的国家为一方,以三巨头、、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
从到,从到,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和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和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和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成功自末代夺取了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跟着宣告结束。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和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3]
。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后丧失大量领土、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以及撤销参谋部[4]
。而与此同时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掌管政权[5]
1918年到1919年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与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6]
。另一方面在德国,以为首的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法西斯极权的国家[7]
中国执政的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领导开始自南向北展开,最终在名义上统一。然而北伐结束后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8]
。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9]
。日本发动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的满洲国[10]
。此时以“先安内,后攘外”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11]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合法成为。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12]
。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13]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14-15]
。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16]
。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而,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来反对日本入侵。
1929年10月,美国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17]
法西斯独裁
纳粹党上台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在德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停战的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19]
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
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
英、法对德国宣战后,没有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战。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20]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20]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20]
月,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20]
日,德国撕毁《》,执行,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20]
日,德军进攻,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国军队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0]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展,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21]
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20]
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1]
1941年12月,在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壮大,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且加强对英国、苏联等各国的援助。[23]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国宣言《》。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23]
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发表《》,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23]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进攻美军驻守的。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以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摧毁日本四艘航空母舰,取得了的胜利,从而使的形式发生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变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变为进攻。[24]
在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国军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24]
中途岛海战
日,德国军队集中一百五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在,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告急,1942年1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24]
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
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代号“”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26]
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和,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苏联在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27]
德国正式签字投降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而逝世。
日,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26]
日,美国投掷代号为“”的原子弹轰炸日本。
日本正式签字投降
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同时,中国的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的进攻。
日,美国投掷代号为“”的原子弹轰炸日本。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结束。[28-29]
有关战争所导致的总伤亡人数各方估计皆不相同,因为很多人在因故死亡后并没有留下相关记录。绝大多数资料估计大约有6,0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其中包括约有2,000万名和4,000万名平民,其中许多平民分别死于、、、和蓄意的政策。根据估计损失最大的苏联在战争中失去将近2,700万人,其中包括有8,70万名军事人员和1,900万名平民丧生。其中因军事行动而丧生最多的民族则是5,756,000人逝世的,稍后排名第二名的民族则是损失1,377,400人的,平均每四名苏联公民便有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或者击伤。另一方面德国最终则损失530万名军事成员,其中绝大多是于东线战场和在德国最后几场战役中丧生。
而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比例来说。轴心国集团其丧生人数大约有15%,而剩余的85%则是同盟国部队的丧生人数;在这之中主要是苏联和中国的人民,其中许多人是由于和日本部队于被占领土实施的战争罪行所导致的。根据估计大约有1,100名至1,700万名平民直接或者间接死于纳粹思想的政策中,其中包括大约有600万名犹太人因而遭遇系统性的种族灭绝式大屠杀,另外还有500万名、同性恋者、以及其他种族与少数族群也遭到杀害。此外则与轴心国集团合作杀害大量作为少数民族的、罗姆人和犹太人,而在战争结束后平民则对此展开报复。另外大约有300万名到1,000万名中国平民则是在日本占领地区下遭到部队杀害,在这之中最有名的事件则是,其中有数十万名中国平民因而遭到杀害。此外所制定且于实施的,则导致有270万名中国群众因而被杀害。
轴心国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限度的使用和,例如意大利军方在便尝试投入芥子气作战,而大日本帝国陆军则在与苏联的早期冲突、入侵并占领中国时也使用武器协助作战。此外德国和日本也针对平民施放药剂来测试武器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也于身上进行实验。
虽然许多轴心国的违法行为陆续被送往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法庭进行审判,然而同盟国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犯下许多。这其中包括苏联的人口转移政策,严责行动(Operation Keelhaul)、战后对德意志人的驱逐、占领德国期间的强奸罪行以及。另外一些大饥荒的死亡人数也可以归因于战争爆发,这包括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和1944年至1945年的越南饥荒。包括耶克·弗里德里希(J?rg Friedrich)等历史学家则认为针对敌国领土的平民区大规模轰炸的行为应该也要被列为战争罪行,这又以日本的和德国的、与最为著名;其中根据统计西方盟国总共造成至少160个城市遭到轰炸,也导致超过60万名德国平民因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列表  国家死亡人数澳大利亚23,400加拿大37,500中国2,050,000南非6,840新西兰10,000意大利(从1943年起)17,500法国和解放法国队伍210,000美国292,000英国264,000苏联13,700,000巴西943[30]
受袭击国家伤亡人数阿尔巴尼亚20,000
比利时12,000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1,000捷克斯洛伐克46,000丹麦1,800芬兰82,000埃塞俄比亚5,000希腊88,300印度24,300卢森堡4,000菲律宾27,000挪威3,000荷兰7,900波兰123,000南斯拉夫300,000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5,000蒙古3,000轴心国伤亡人数保加利亚(到1944年)9,000德国(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3,500,000匈牙利200,000意大利(至1943年)60,000日本1,300,000罗马尼亚(至1944年)290,000国家平民伤亡人数阿尔巴尼亚10,000奥地利125,000比利时76,000保加利亚10,000中国7,750,000捷克斯洛伐克294,000丹麦2,000埃塞俄比亚5,000芬兰2,000法国350,000德国1,600,000二战后驱除出德国的德国人2,000,000希腊325,000匈牙利290,000印度25,000意大利153,000罗马尼亚200,000波兰5,680,000菲律宾91,000挪威7,000荷兰200,000南斯拉夫1,200,000美国6,000英国92,700苏联7,000,000日本672,000总计平民死亡:约2730万人
总计死亡:约7486万人
在纳粹大屠杀中主要有600万名遭到杀害,另外在蓄意灭绝计划中也导致200万名波兰人民以及400万名包括、、苏联战俘、同性恋者、成员、与罗姆人等“不值得活的生命”(Life unworthy of life)遭到杀害。另外以东欧为主有1,200万名民众被迫成为,并且强迫在德国各家工厂内进行劳动。
而除了纳粹统治下设立的导致大量人员遭到杀害,而于各地设立的劳动营也导致德国战俘以及包括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等占领区公民丧生,甚至一些苏联公民也因为被怀疑与纳粹主义有关而遭到迫害。根据统计在战争期间有60%的德国战俘于苏联丧生,而理查·奥弗里(Richard Overy)则表示有将近570万名战俘丧生,其中有大约有57%、约360万人因故丧生或者遭到击毙。另外苏联也将过去遭到德军俘虏者或者自他处遣返平民视为潜在与纳粹主义合作者,其中一些受到怀疑的人在经过审查后往往被送往古拉格处理。
而日本所设立的战俘营与劳改营中也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根据的调查发现西方囚犯的死亡率高达27.1%,其中美国战俘甚至有37%的死亡率,这个比例甚至比美军遭到德国和意大利俘虏者的死亡率还多出7倍。然而在日本投降后所有获释的囚犯中,有37,583名来自英国、28,500来自荷兰以及14,473人来自美国,但中国囚犯仅有56人未被杀害而成功获释。根据统计在1935年到1941年间,在兴亚局的规划下有至少500万名来自中国北部和满洲国的平民被迫劳动,这包括在矿山以及军工厂内劳动;而在1942年以后,日军强迫中国民众劳动的人数更迅速增加到1,000万人之谱。美国则在报告中提到在有近400万到100万名被日军强制工作,而随后日军将其中270,000人强迫迁往其他日本占领的东南亚地区工作,仅留下52,000名劳动者继续进行先前的工作。
日军在中国大量使用和其进行活人细菌战实验去发展,日军轰炸机对中国城市狂轰滥炸,大批中国平民死于空袭当中,还把大批中国妇女作为,作为日军士兵的性奴隶,很多还被虐待至死。
在日军针对实施轰炸后,日罗斯福签署了9066号行政命令,允许政府强制将数千名居住于美国的日裔、意裔、德裔移民强制搬离夏威夷等重要地区。随后美国与加拿大政府陆续下令拘留150,000名日裔美国人,另外有14,000名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国人同样为了安全理由而被迫拘留。此外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同盟国集团在上允诺苏联能够要求数百万名战俘与平民,甚至匈牙利一直到1955年仍被迫继续为苏联进行劳动。
在欧洲大陆,轴心国集团的占领行动分成两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在包括、、、低地国与等西欧、北欧和中欧纷纷改从德国的经济政策,其中在战争结束后纳粹德国成功赚取695亿国家马克,而这还不包括于战争期间的工业制品、军事设备、原料物资和其他大量货品等。其中针对这些占领国家德国也纷纷向各国收取自身超过40%的税收收入,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有将近40%的资金收入都是由其他被占领国家提供。
另外在东欧地区德国或多或少期望能够于此获得更多,然而苏联所实施的使得作为侵略者的德国无法获取资源。与对待所占领的西方国家相比,纳粹德国自身的种族政策鼓励部队向苏联人们展开暴行,并且不断强调拥有斯拉夫血统者即为所谓的“”(Untermensch),这也让德军往往在作战的同时也展开大规模的处决行为。而虽然无论是在西欧或者东欧的占领区都陆续有抵抗组织出现,但一直到1943年底以前他们并没有显著阻碍德国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在亚洲地区,日本不断向其所占领的国家宣传有关的构想,并且将日本的塑造成是为了能解放居住于殖民地的人民。但尽管最初许多遭到欧洲殖民统治的地区将日军作为解放者欢迎,然而日本占领后实施的严格社会控制以及对于资源的掠夺往往使得当地居民想法改观。其中日本在盟军部队撤离后所占领的东南亚地区获取近4,000,000桶石油,但是到了1943年时在的石油生产量增加到5,000万桶之谱,整整比1940年的生产比率高出76%之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31]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31]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1]
成立联合国
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等数百个国际条约。[32]
由于英法等老牌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的独立给了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3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34]
冷战时期的北约(蓝)和华约(红)两大阵营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与两大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35]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31]
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猖狂一时,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军事科技对提高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性。出于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从而使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大领先于盟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虽然其军事发展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暗地里仍秘密研制各种武器装备。
不仅在国内秘密研制新型重炮和坦克,而且将秘密研制海空武器装备的地点设在国外,如在荷兰制造潜艇,在瑞典制造飞机。到二战爆发前,德军已经装备了多种新型的坦克和装甲战车。这保证了德军二战初期的闪击战一举成功--在空军的协同配合下,利用坦克具有高速突击的特性,通过不停顿的突击作战,在对方尚未实施充分的战争动员时,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对敌重兵集团实施突击,并一举将其击溃。坦克具有的这种高速突击作战能力,使德军闪击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时间竟横扫大半个欧洲。
然而,到战争的中、后期,由于轴心国部队的军事科技与军工企业受到盟国部队的沉重打击,其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大为下降。相反,盟国的军事科技则迅猛发展,特别是苏军有了大量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后,开创了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战役进攻样式,在战略反攻和进攻时横扫德军如卷云。例如,1943年苏德战场上发生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可以说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肉搏战。双方一次在战场上投入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陆战平台就达7000多辆。会战中,苏联红军击毁德军坦克1500余辆,使德军装甲集团受到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
德国虎式坦克
基于战争需要,航空技术在二战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空气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使许多新式作战飞机出现在战场上,如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轰炸机、战斗机和攻击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出现了电子对抗飞机和安装机载雷达、可在夜间作战的战斗机,从而使作战飞机战技性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整整更新了一代。1938年,德军飞机的年产量达到5200架,成为当时世界上生产飞机最多的国家。1939年,德国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标志着航空器动力装置的重大突破,飞机的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以作战飞机为主要作战力量遂行的独立空中战役。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希特勒制订了企图通过空袭英国、迫使其投降的海狮计划。而基于海、空警戒的需求,特别是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要求,极大地促进了英国雷达技术的发展,英国很快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雷达。雷达的出现使得超视距作战成为可能。正是有了雷达,英国才免遭纳粹铁蹄的践踏。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就建立了一个由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雷达网,有效地遏制了德国空军的空袭,使德军企图通过空袭轰炸就迫使英国屈服的梦想完全落空。空战期间,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但纳粹德国丧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战争后期,盟军各种新型护航舰艇的出现,雷达、声纳(ASDIC)、高频测向仪(HF/DF)等探测设备的改良以及刺猬弹等先进反潜武备的广泛应用,使从发现德国潜艇到将其击毁的整个过程变得迅速而有效。从1943年初开始,曾经几乎使英国的商船航运濒临崩溃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水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国空军飞机的数量和质量都逐渐超过了轴心国空军。在彻底摧毁德国的柏林会战中,苏联空军动用了7500架飞机对柏林进行了猛烈轰炸,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在亚洲战场,美国B-29轰炸机在对日作战中战果累累,东京和日本全境都如同陷进了地狱。应该说,是B-29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二战时期,有些军事技术是为适应战争需求而产生的。如雷达和导弹技术。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l、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技术应用到V-l导弹和V-2导弹上。这两种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鼻祖。在1944年6月-9月.德国用它们袭击了英国伦敦,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二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所幸均未投入作战使用。战后,导弹作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已引起当时各国的兴趣和重视。德国战败后,其导弹技术和导弹研究人员大部分被原苏联和美国等所拥有,并开始加紧对导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制造,从而揭开了世界导弹的发展序幕。
核武器是军事科技在二战后期产生的最新成果并被迅速应用到战争中的一个突出例子。原子弹几乎是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1938年12月,德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现象。在1939年以前,德国的核技术基本上是超过美、英的,然而由于希特勒热衷于欧洲战场上的大规模闪击战,德国核武器研究起步不久便落后于美、英。1939年8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的建议马上引起美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开始立项拨款,并于1942年8月正式将这一计划命名为曼哈顿工程。为完成这一工程,美国动用了6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投资达200亿美元,历时三年多,终于在德国败亡之后、日本垂死挣扎之际的1945年7月l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使两座城市倾刻间化为一片焦热的火海。原子弹的杀伤力令整个世界震惊。原子弹的投放,迫使天皇裕仁于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36]
轴心国阵营
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傀儡政府)、(傀儡政府)。
同盟国阵营
同盟国(绿)与轴心国(橙)两大军事集团
波兰、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英属印度、南非联邦、、、、、、荷兰、、、苏联、美国、、、、、、、、中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 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37]
轴心国[38]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德国阿道夫·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意大利贝尼托·  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巴多格里奥(加入同盟国)意大利首相无日本  日本天皇 大本营·日本皇室、日本首相  匈牙利霍尔蒂匈牙利领导人不详保加利亚鲍里斯三世保加利亚沙皇无罗马尼亚米哈伊一世罗马尼亚国王无德国埃尔温·隆美尔[39]
陆军元帅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澳大利亚孟席斯  澳大利亚总理统一党  柯廷澳大利亚总理工党波兰拉茨凯维茨波兰流亡政府总统无(任总统时)荷兰威廉明娜荷兰女王无美国富兰克林·  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民主党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民主党英国  英国国王  无 温斯顿·英国首相保守党克莱门特·艾德礼英国首相工党中国中国国民党总裁、、委员会委员长苏联约瑟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加拿大麦肯齐·金加拿大总理加拿大自由党自由法国夏尔·自由法国领袖/法国临时政府总统无(战时)主要仆从国与轴心国的合作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自由印度临时领导人印度国民军最高指挥官印度国民大会党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统不详西班牙(中立国)西班牙国家元首西班牙长枪党维希法国维希法国总统无芬兰赖提  芬兰总统民族进步党  曼纳海姆(加入同盟国)芬兰总统无伪满洲国伪满洲国皇帝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首脑 人物
阿道夫·希特勒
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国社党(缩写音译为:纳粹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头号战犯。世界近代历史上俱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著名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2]
,日本陆军大将,第40任首相。昭和天皇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关东军有剃刀将军之称,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为上等兵东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有力推动者,1944年因指挥无能被解除一切职务。[2]
,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领袖)”称号,1925年1月至日间实施独裁统治,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被迫下台。但随后担任了德国扶持的“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领袖。直到日被共产党游击队处死于意大利科摩省的当戈。[2]
,美国第32任总统,俗称小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在战争期间将美国工业完全投入战争轨道,并且积极推行了《》援助其他盟国和苏联。[2]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爵士,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年及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2]
,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对二十世纪的俄国(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年期间,他曾经充当了希特勒的盟友和帮凶,但他在德国于日入侵苏联后,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帮助苏联人民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且反败为胜。[2]
,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同盟国阵营[40]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苏联元帅,朱可夫历任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等职。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时期,曾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重大战役。哪里情况紧张,战事危急,那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被称作是苏德战场的救火队员。斯大林对朱可夫说过:“你就是我的麦克莱伦”!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曾任潜艇艇长、大队长。年在新港海军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主力舰队和美国舰队助理参谋长、海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团长、潜艇部队长、后备役驱逐舰部队长及巡洋舰长。  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当时,珍珠港内几乎没有一艘完好的舰船,士气低落到极点。在国家危难之际,56岁的尼米兹临危受命。尼米兹一到任,就表明对全体参谋人员的依赖,勉励大家振奋起来,使遭重创的太平洋舰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自信心。而期果断使用航母作战使得美海军度过危机。他力挽狂澜重创日海军,成为美海军永不陨落的将星!就连美国的最大级别航母也使用它的名字命名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五星上将,菲律宾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他桀骜不驯,是一个十足的狂 人。在太平洋战役初期美军一败再败,投降事件接连不断,唯有麦克阿瑟还在战斗。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I shall return.”(我会回来的。) 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马尼拉。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美国五星上将,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不同于其他的二战名将,他没有指挥过旅、师、军、集团军等军事单位,而是直接担任总司令。一直以来他都是在各级单位担任参谋长的职务,为他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美国第一勇士,美国装甲兵第一人(创始人)。巴顿号称“铁胆将军”。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 。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 “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红军元帅(1944),波兰元帅(1949)。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他善于运用各项军事原则,苏军中常常流传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战役时,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每次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总是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的部队。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Bernard Law Montgomery),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一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并称的苏联陆军的野战之一。他在军事上所具有的敏锐而正确的直觉是罕见的。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而且作为政治委员出身的他,在激励士气、思想工作等方面有着朱可夫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他最终没有获得解放柏林的荣誉。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
Andrew Browne Cunningham(),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1898年参加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驱逐舰舰长,1938年任海军副参谋长。随后任驻地中海舰队司令。1940年指挥塔兰托战役,首开舰载机袭击军舰的先河。该战役行动代号为“光荣的判决”1941年指挥攻击马塔潘角海战,重创意大利舰队。1942年任北非盟国远征军海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成为英国海军最高领导。此后,坎宁安接连参与了数个重大战略决策,包括诺曼底登陆战,以及皇家海军舰队在太平洋的部署计划等。 1945年获圣殿骑士称号,并进入上院;1946年荣获功绩勋章,并升到子爵爵位,1947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951年,他出版了《一个水兵的生涯》。作为皇家总管大臣,他曾参加伊丽莎白女王1953年的加冕典礼。日,坎宁安在家中去世。轴心国阵营[40]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恐怕是德国二战时最著名的将领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 粹将领的本质。但他的骄人战绩并不能弥补他在战略决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战术巨人,战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样矮小。它不同于纳粹其他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战争双方都奉为英雄。在生前身后他都荣誉不断。由于隆美尔曾经参与反纳 粹活动,又在德国民众中有巨大影响,战后又由于冷战的需要,隆美尔被战胜者加以利用,所以说呢,他死后,仍然殊荣不断。其名著《步兵攻击》。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德国陆军元帅。曼斯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他提出的“黄 色计划”使得德军能在33天击败当时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战后著有《失去的胜利》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其从小酷爱军事,13岁就进入军校。他提出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使得在战场上德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 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其画像至今悬挂在德国装甲兵军营中!
卡尔·邓尼茨
(德语:Karl D?nitz,日-日),、最高统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指挥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潜艇舰队总司令,之后又成为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狼群战术”的创立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邓尼茨受到希特勒的指明,成为纳粹德国联邦大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出任此职位约20多天,之后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
山本五十六
(やまもといそろく,日-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坚决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日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东条英机(东条英机/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ōjō Hideki,日-日),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1941年-1944年),二战甲级战犯,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罪犯之一。东条英机是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因独断专行、凶狠残暴有“剃刀将军”之称。
东条英机1940年7月任,期间参与提出所谓“”口号。爆发后,于1941年10月任日本首相,并被授陆军大将衔。任内参与策划,同时发动。在期间疯狂侵略、践踏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共计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数以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因战争后期日军屡遭重创,于1944年被迫辞去一切职务。
日,自杀未遂,被捕入狱。日,东条英机被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反人道罪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3日被执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1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Mark Derby[引用日期]
Edward R、Kantowicz.The Rage of Nations: The Worl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ume:威廉·B·伊尔德曼斯出版公司,日:第149页
诺曼·戴维斯.No Simple Victory: World War II in Europe, ..英国威斯敏斯特:企鹅出版集团,日:第134页至第140页
Anthony Shaw. World War II Day by Day. 英国伦敦: Quarto Group. 日: 第35页
艾伦·布拉克. Hitler: A Study in Tyranny. 英国威斯敏斯特: 企鹅出版集团. 日: 第265页
彼得·普瑞斯顿. Pacific Asia in the Global System: An Introduction. 美国霍博肯: Wiley-Blackwell. 日: 第104页
雷蒙·迈尔斯(Ramon H. Myers)和马克·皮逖(Mark Peattie).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 美国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日: 第458页
温斯顿·史密斯和拉尔夫·史戴德曼. All Riot on the Western Front (v. 3). 美国普林斯顿: 奄奄一息. 日: 第28页
.questia[引用日期]
J. Kenneth Brody. The Avoidable War, Volume 2: Pierre Laval and the Politics of Reality, . 美国皮斯卡特维顿: Transaction Publishers. 日: 第4页
Michael Zalampas. Adolf Hitler and the Third Reich in American Magazines, . Popular Press. 日: 第62页
Jeffery Record. Appeasement Reconsidered: Investigating the Mythology of the 1930s. DIANE Publishing. 2005年: 第50页
迈克尔·曼德堡. The Fate of Nations: The Search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英国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日: 第96页
David F. Schmitz. Henry L. Stimson: The First Wise Man. 美国朗汉(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日: 第124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3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4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5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6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7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河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第49页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西陆网[引用日期]
.埃尔温·隆美尔
二战WIKI[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198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