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南宁商会商务运作作有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贵州贵阳市政府大楼寓意五级三晋制6万是国家项目吗? 的博客
所在地:西安
等级: 普通会员
贵州贵阳市政府大楼现象如何解释?6万是真的吗?合法吗?资金如何分配的?贵州贵阳市政府大楼现象如何解释?6万是真的吗?合法吗?资金如何分配的?贵州贵阳市政府大楼现象如
商会商务运作是传销吗?做一份与21份有区别吗?投资那个合适?&
1份和21份最大区别,在于容易被超越,600份之前,会被很快超越,看起来会少很多钱。但是上平台之前顶多19万收益,和行业号称的一千万相比,虽然不是九牛一毛,起码也是一牛一毛。其实超越有很多种方法防止。【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什么是移点,如果能看清楚移点操作,就能了解清楚,行业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公平的。看懂五三,以及老行业都知道的移点操作,就应该知道1-21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比如在21份老总上总之前,需要三个经理线,那么要上去的这个点位下,A线400份,B线100份,还差C线的65份经理线,补线的话看起来需要补人或补线到65份,其实只需要45份。操作如下,要上去的老总留下自己的资格份,就是那个3800的一份,其他的20份移动到C线,这样C线只需要补45份即可。其他两线在发展后补足600份,达成上平台条件。
从这个操作里,就能看明白1份和21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移点操作是绝大部分体系都会的操作,自11份时代开始就有的,也是行业本身的操作,揭穿了行业自己的欺骗。
在某些小体系中,或者复制的一塌糊涂的体系中,推荐人会用移点的方式,悄悄把自己的份额转给新的下线,当然这种事情需要申购大经理和直接老总配合才行。这也是一些有点小聪明的行业人,投机取巧的一种方式。对外看起来是投资21份,其实20份的钱都腾出来,尽可能的减小自己的成本。
自己用3800的成本,让别人用50800的成本,共同竞争一个相同的机会,这毫无公平可言。同时21份发展速度快,又反向的强迫所有知道这个破绽的人必须保密,否则下线都用1份操作,拒绝21份申购,那么发展上平台的时间就遥遥无期了。所以,知道这个漏洞的人,必须保密,为了让别人多掏钱,快发展。所以说,很多老人也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因为这事情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上平台之前,推荐人催促下线而抖出来的新的保密内容。不到时候不会说,用行业语言来表达就是“他还没到那个层面”“还没沉淀足够”等等。【亲身经
这就是人性的趋利性,所导致的不可回避的行业漏洞,行业本质在这个操作中,体现的非常清楚。
那么在一般的团队中,讲课中,尤其是高起点中,其实这个问题都被有意识的回避不谈。当你追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师或者推荐人、大经理,都会极力转移话题到发展速度上,“21份发展快啊”,这样就自然而然把话题转移,而不会去追究行业的公平性,这就是行业的机制性欺骗所在,一个是投资不同收益相同的公平性问题,一个是发展速度问题,要看清楚这两个的区别。当这个细节通过这个文章曝光以后,所有看到这个文章的体系,都会强制要求新人必须21份操作,目前个别体系中会要求“发牌要补满,不然你发牌了后面的人只能跟你做相同的份额”。这就是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力。
★★★ 网号1040-39 - 72 ★★★
关于行业内不允许借钱,却允许你甚至鼓励你卖房子。经管规定行业内部不许有借贷关系,很多体系里,如果你自己仔细观察,会发现老总的直系亲属甚至父亲母亲回家卖房子参与传销,房子这种特殊的东西在中国意味着家,意味着根本。什么事情能让人发狂到卖房子去参与,只怕只有行业的激励方法了。很多时候这种卖房子行为本身,就是告诉你他家人没有赚钱,如果上面的直系亲属赚钱了,下线亲属还需要卖房子参与,或者补单,那行业到底还有没有人情味?不许借钱这个说法,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掩饰行业问题,
比如很多新人会问老总“你不是一个月六到十万吗,借我六万赚一千万了我只要一百万”,这种很简单的问题,会让冒充有钱的老总抓耳挠腮,于是鼓捣出一个这样的规定。有钱的资助没钱的发展、赚钱是社会中很常见的人情往来,这条规定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如果不允许借贷,金融业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也就扯不上什么民间资本的关系。说严重点这种规定就是违背人性,有悖于互相帮助的传统价值观。
换个角度说,在很多体系里也发生过,上线给下线掏钱布线的事情,或者说用多个身份证做多单的操作,一个人用别人的身份证,自己的钱来做行业,这也算是一种借贷,因为按行业角度来说谁的身份证就是谁的收益。这也违背了这个说法,但是没有人去杜绝这种操作,所以这个规定本来就是个摆设。更多的就是为了防止下线向上线借钱,因为行业本质上是发展了下线,下线掏钱了,才有钱分。按行业说法理解就是,只有自己掏钱的事情才会用心去做,说到这里就要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具体操作了。
总体来说,这个规定只是为了敷衍新人的说法,一般行业内的老人还是会上上下下互相借钱的,尤其是穷的当当响的大经理级别(这个级别最穷),总会被老总支援一下。人性如此,规定是没用的。但是在个别地区(广西以外居多)的11份体系,综合素质比较差的体系会在表面上严格实行这个规定,而借钱的事情也会作为负面信息禁止宣扬。
关于21份体系和42、66、87、108份体系的分钱区别。10、11、21份在平台上分钱都是只有一个资格、点位。10、11、21因为所有投入中只有一格3800,分钱资格只有一个。在600份平台后分钱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两个11份和一个21份是有巨大差别的,如果能看透高起点里的问题及图示,明白人自己就能看明白。不论你买的多少份,具备600的资格就有一个分钱的资格。当然这种方式老总是肯定不会告诉你的,在21份以下体系中,1份收益和21份收益没有任何区别,上去后都是一样的。在下面因为超越不同,但是下面收益最多只有19-21万,相比号称的1040万,这个钱基本可以忽略,但是1份和21份投入的区别,每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则完全不同。42的目前不清楚,66份以上是使用多个身份证操作,理论上来说是几个身份证就有几个点位(另一个问题是直接避免了超越制度)。发展过程中空点位比较少,但是少一个人就少一大片,多个人就多填空,抛开法律来说,这个方式减少穷人参与的可能性,收益上来说其实和21差别不大(因为几何倍增本身的先天性失败因素),如果下线要求赔钱的话,21份一个人赔五万,66份则是翻三倍的赔,所以风险系数更高(当然有钱人无所谓),因为你不能抵抗调控的大环境,这就又说回来老话‘调控力度决定收益和成功概率’。
关于标准的600份和变异的480份、420份上平台的区别。这些变异操作,对新人来说好像是降低了门槛,非常利于发展。但是从奖金制度上来说,居于老总位置的人,其直接下线和自己相差的份数大幅度减少,就意味着收益减少。因为480份上平台和600份上平台相差120份,对于老总来说,就少了120份的钱。而三层或者四层新老总叠加在一起,少的就是三个或者四个120份(三代出局和四代出局不同),从收益上来说肯定大幅度降低,具体参考易铁的行业分钱图示。但是从出局速度上来说,确实提高速度。快速就意味着人少,人少就意味着收益少。这些类似的改动现象,只是行业被大环境调控因素(打击传销力度)所强迫。
目前很多地方把三条经理线改成两条,把第三条腿改成有能力就做,没能力不发展,南宁很多21份体系都改成这样,这些都是因为调控力度导致发展难度提高。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很多行业人看不懂调控力度大小决定成功率这句话的意思
关于平台,600份新老总
★★★ 网号1040-39 - 72 ★★★
关于份额到了600份,人还没走的原因。这种情况基于多种可能性。一是其上层结构没有人了,老总一部分被抓,一部分玩消失了不敢继续做,下面的新老总只能这样稳定团队。二,大部分的大资本体系团队中,一代老总什么都不知道,频频下团队鼓舞士气,做现实,带队管理等等。两条线产生新老总之后,这个勉强进入高管核心,算是真正的组织者领导者,通常伪装进入二次平台,或者考察项目之类的说法,以掩饰躲避警察的现实。按行业话来说,目前的调控力度太大,发展缓慢,导致很多老总上去后前俩月没什么钱,推荐人怕新老总上去揭慌、进行老总复制的时候,接受不了现实(没有六到十万保底),就拖延下时间,凑点份数了再上去,顺便给慢慢揭慌,免得把新老总直接吓跑了。如果有六到十万,老总早上去晚上去,对做现实的意义是有很大区别的(俩月的十几万足够买个车做现实了呵呵),其实就是没发展没钱给的意思,看懂这一点就能揣摩清楚上面老总玩什么把戏。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对21份体系,意味着新老总没钱,上面的推荐人也没钱,后面就要看他们怎么伪装现实了。这种体系很穷了,自己小心吧。
关于老总上去了又叫家人参与(知道传销内幕了还叫家人跳火坑不可能),这个问题在早期行业操作中,确实让人看不清楚真实情况,要从两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首先是人和人不同,我们要正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很多人和现象,比如有人把行贿受贿作为一种赚钱的捷径,有人把贪污腐败作为圈钱的手段,甚至有人把卖淫、抢劫、偷盗作为一种职业。很多人并不以欺骗为耻辱,认为只要能赚钱就是有能力,能骗就是本事。这种价值观的人他上去了,他肯定会因为钱,继续做下去,认为这是给家人赚钱的机会,并且广为宣传,大肆拉人(上层保密内容中的现实:没有发展就没有钱拿),这种人是有的,而且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但是这种事情对于单纯善良的人,用自己善良的观点去看,无法理解,需要耐心解释仔细观察老总细节。其次:大部分体系操作中,新上去的老总只是知道自己如何拿钱,别的一概不知(详细内容看易铁中的‘总裁的复制’,或者百度搜索‘易铁总裁的复制’前几条,南传总控各QQ超级群共享中都有),体系上层大老总,为了给新老总一个过渡期,用旅游的借口降低情绪,铺垫情绪缓慢令其了解上层并没有六到十万保底,而是按新增份额拿钱(行业话:是效益工资,没有保底),同时用各种语言技巧提醒新老总,“你要对下面人负责,他们都是因为你来的不能让他们赔钱”。用语言技巧来含蓄的威胁新老总,‘你坚持做行业如果发展了就有钱,如果放弃了不但没钱拿,你下面的人怎么办,暗示新老总还要面对下线的损失赔偿’。在这种温馨的、感人的威胁下,没有几个人有胆量大声对下面人说自己受骗了,因为一声张事实真相,下面人都跑了,拿钱肯定少很多甚至没有(人跑了就没发展等于没钱、回家被追债)。
这两个问题,在新人层面,行业外层面,是最具迷惑性的。要了解清楚,必须清晰的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行业是传销,行业人不一定是坏人,因为人和人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生存压力不同、道德品质不同”,第二个各种体系操作不同。对等级森严,层级完整的体系来说,新上的老总除了知道自己拿多少钱,别的不知道什么多的东西。基于这两点,武断的给老总下结论说知道内幕还继续做,这是不太负责任的说法。【亲身经★★★ 网号1040-39 - 72 ★★★
识别这个老总是否知道事实还欺骗,从他的语言风格中就可以体现,上去后还张嘴闭嘴六到十万的老总,毫无疑问是故意欺骗,这种人道德素质极低,没有一句话是真话。第二种是强调保密,什么都不说的人,勉强还有点道德修养,但是不愿意说假话也不说真话,维持行业保密甚至对家人保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欺骗。第三种风格则是,放下分钱的真实内幕不说,一味强调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和基层面对新人讲合法一样,技术性细节一概不说,全部都是假大空的政治术语,说话很虚,不着边际的扯淡,这种人则是什么都明白,心里明镜一样的。需要注意的重点是,相当一部分体系(主要是21份以上体系)操作中,新晋升老总什么都不知道,在大老总用政治术语经过一通新的复制之后,对没有保底收入的现实认可(这就是行业平台上的揭谎),继续鼓吹行业合理合法,甚至用真实感情来激励下线,这种人思维比较僵化了,不能从技术层面的操作,反省行业本质。大部分在行业平台下长期灌输的东西太多,一时半会难以转变,另一方面因为行业基层强调简单听话照做,思维越来越单纯,不能有效思考这些问题(当然有些人是文化素质比较低难以理解,很多没文化的老总认为有钱拿就没有欺骗,就不是传销,这种愚蠢有时候常人很难理解)。
★★★ 网号1040-39 - 72 ★★★
总而言之,平台就是识别人的门槛,能不能看懂行业,到这里才算是想“现实摆在眼前”,聪明人理性的人,一看就懂,但是懂了不一定马上就走。有良知有法律意识的人,在平台上则往往采取一走了之的态度,拿回自己投入的钱甚至直接走人,遇到过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带着下线一起走掉。于此同时行业内则宣传这个跑掉的老总回家养病,出差,考察项目等等借口,来掩饰真实情况,如果新老总将上面的情况通报下线及旁系(很多人是因为怕丢面子被人骗了而闭口不谈平台上的事情),体系内则会封杀新老总,将其打包出局封杀消息,并对下面人说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些都是行业的负面信息,由于体系内操作强调禁止传播负面、负面会影响成功等魔鬼词典词汇,所以这些事情下面人尤其是新人,无法听闻这些事情。真实的东西都被屏蔽掉了,不是没有人反省,而是他们听不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人性是多样化的,而行业人是千奇百怪的,各种各样的人在遭遇行业各种谎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发展是不可能的,人性和外部因素都是不可控的风险),不能打开自己的视野,是肯定无法综合全局来看清楚行业。
★★★ 网号1040-39 - 72 ★★★
温水煮青蛙的过程,都是用各种语言技巧来掩饰沸水,看清楚这个环境人性的变化,就能看懂很多以前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
记住一句话,行业是坏的,行业人没几个坏的,如果你能用这些资料把事情说清楚,理解清楚,绝大部分人不会去做行业,甚至再武断一点99.99999%的人不会做。易铁本人极度鄙视那些不了解行业,就说什么“经理级别、老总级别都是骗子”这样的说法。其中大部分对行业的误导,都是媒体的夸大吹嘘,而小部分恶意误导甚至是出自于所谓的民间反传销志愿者,这些人中大部分的知识结构并不高,还自以为有道德优越感,肆意践踏身处泥潭的行业人,无限制、恶意贬低行业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和知识结构是两码事,注意逻辑不要混乱)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关于二次平台,老总是否有国家项目等等上层老总行为。二次平台是肯定没有的,这个说法更多的是针对新人沟通,稍有社会经验的人,进入大经理管理阶段,会从各种各样的老总电话遥控中,察觉到老总的生活状态,不可能有二次平台,当然这个大经理会把这种感觉当做是负面情绪压在心底,忘记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新老总上平台后对二次平台还是云里雾里的盲目相信,而聪明一点的大老总,则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给新人掩饰,当然这个操作前提是,这个老大确实搞到钱,有钱去折腾,比如参与个什么行业开个什么门面,号称二次平台(行话:二次平台由体系自己搭建)。2011年度这种打击力度(调控力度)下,搞到钱能回本都是岌岌可危,所以这种作秀二次平台的事情越来越少见。这也是侧面验证行业发展越来越艰难的一个地方,调控力度大小决定成败和收益。其他相关细节在出局证明完税证明的问题上也有回答。一般老人也不会主动给新人解释这个问题,不会说不存在二次平台,时间长了后(沉淀时间长),新人自己会意识到这个东西不存在,也不会去追究这个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说,绝大部分老人都是明白这个东西是虚构的,所以这个说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新人使用,新人一旦沉淀下来,也会在各种角度察觉到这个问题的虚构成分,一方面被频繁的上课鼓励的没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一方面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损失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些问题,但是由于团队气氛,大部分人在面对新人的时候,还是会去强调二次平台,一般而言,团队内的老行业人,都会视作为善意谎言,其实就是欺骗了。
关于老总平时做什么忙什么的问题。老总的管理技巧,就是通过电话遥控下面的小老总或者大经理,甚至直接渗透到小经理层面进行人员管理,一般来说老总没什么事情,有意识的老总还知道去做些稳妥的生意,而那些没脑子的懒货蠢货,则天天忙着忽悠下面大经理,用各种机制性的欺骗技巧继续制造假象,激励新人发展。老总激励新人的力度大小,本身就足够证明了一个潜藏的行业本质“没有发展就没有钱”,侧面证明了没有六到十万保底,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这个细节问题。如果有六到十万保底,何苦天天跑基层做现实,天天给新人打气、跟进。
老总的这个身份,对行业来说是成功的形象代表,所以很多时候,大经理无法巩固的消极分子,老总会在大经理反应情况后,直接渗入基层进行跟进补课。这些自己体系内的事情,一般来说足够几个老总忙的团团转,还要抽时间出来结识其他体系老总,建立合作体系,再遭遇强烈情绪的下线要退出时还会有更加繁忙的沟通去做,以及有人被抓被罚款都需要处理等等。
管人是最麻烦的,处理消极分子是最难的,所以说老总是没什么时间搞什么二次平台之类的事情。
大部分情况下出现的比较少的老总一般都是消极应对行业现实的,走也走不了,留下了心里不踏实,处于一种纠结痛苦的状态左右摇摆。假话不想说,说了自己难受。真话不能说,说了下面人信不信是一码事,还会被体系大老总打包出局。所以很多人在这个拿钱的事情上,思想扭曲的最为严重。很多人在这个环节上,彻底扭曲了自己,因为他想心安理得的拿钱,又不想让自己难过难受,只能把那些错误的思想在自己心中变成正确的,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久而久之,人的价值观就变了。但凡那些上总后还能侃侃而谈的老总,要么没什么文化没脑子,要么就是本质已经被行业彻底改变。所以在这里体现最充分的就是,行业的机制性欺骗。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遇到过很多老总,左手还在鼓励新人发展,右手和我握手说行业真混蛋或者大骂被政府欺骗,骗的自己真惨等等自相矛盾的行为。每一个心中还有道德、良心尚存的人,在这个阶段都会纠结,很多新闻中体系大老总被抓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终于结束了”,没有多少人能看懂这句话有多少含义在其中。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永州传销大案中的杨金凤,被抓之后,在监狱中面对警察和记者的摄像机,却还能侃侃而谈教育警察不懂消费经济这个新鲜事物,无知到这种极点的人,在社会中是有的。尤其是大部分缺乏文化、缺乏法律常识的人,对那些眼里只有钱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则只看见被警察拿走的钱好证明行业确实能赚钱,而忽略所有风险。
人性的扭曲在这里,就是明知道是谎言,还要撒谎,还要掩饰,还要保密,这种情况,对于知识结构较高道德水准较高的人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反而对于那些道德品质恶劣但知识结构高的人,则是如鱼得水。比如很多21份老总层面的措辞风格,和11份相差非常大,就是因为南宁北海的三高人群中,有很多老总非常善于打官腔,用打官腔的方式来处理掩饰这些谎言,从而造就了更为欺骗性的行业高层生态圈。
回避、销毁证据的技巧,书面证据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申购单,银行小票,以及相关的各种字据等等。字据很少发生在新人身上。而申购单和银行小票则是形成习惯,被推荐人或者大经理拿走,一般都是统一存放,方便管理一类的机制性欺骗措辞。在小体系操作中,申购单是转身就被烧掉的,这东西留着是个祸害,抓住就意味着坐牢、起码是罚款。对大体系来说,严密的管理机制,会制造更多的欺骗谎言,由大经理上缴层层上报,在大老总或者核心管理层集中管理,或销毁。绝大部分情况下申购人如果想索取申购单,即便是那些转让的或者退出的失败者,都是不可能有结果的。签字后的申购单,在签字后就是和申购单见最后一面。在连锁销售11份的早期阶段(05立法那个时期),来宾的体系在每个人手中还有申购单保留的,以此作为领取工资的凭据,在08年尾,南方周末的《两百万广西传销大本营》新闻中的图片,就是手拿申购单在银行排队领取工资的行业前辈。母女两个在雨中排队,凄惨的表情打动了很多人脆弱的心,行业是如此的无情,很多单纯的人无法理解这种悲惨,还讥笑这些前辈能力不足、不适合行业。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银行小票,这种证据,很多人认为无所谓,银行肯定有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的,却忽略了银行这种行为必须在执法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后才会配合,而立案的前提是需要这个证据,立案都没有的话是不可能要求银行协调配合的,这是执法流程的问题(也是目前打击传销的一个机制性短板)。大部分南宁北海体系操作中都会用收取申购单的借口,一起把银行回执小票拿走,因此新人手中没有任何书面证据存在。而书面证据的缺失,直接在第一阶段的立案环节就卡壳。
书面证据是整个证据链条中最为重要的证据。很多新人都很怀疑这种操作,推荐人这时候怂恿几句,“我们都是这样子,行业就是这样子”,基于对推荐人的信任,也就不去追究了。直至报案的时候,才后悔。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一级知道一级的事情,有多少个级别需要保密。。。。。。。。。。。。。。这个操作需要整体性描述各种体系、各地体系。按最老的行业复制流程,需要从1份的时代开始说起。
1-11份的时代,保密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
&新人阶段揭慌一个阶段,为了保护市场,不能随便说从事的行业,必须谎言邀约。推荐人强调给新人,必须来实地考察才能看懂行业,所以不要说做什么,免得家人不理解无谓的破坏市场。
&新人到老人之间的三个月左右,由新变老的沉淀期,会揭开行业一些不利因素和负面,打预防针,因为新人看到的都是最好的一面,而进入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现难度比想象中要难。语言风格为“这行业博大精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慢慢体会复制到位吧”。
&大部分11份体系中还能隐约察觉到这个问题。老人进入C级别的时候,C平级导致业务洽谈里C级别的钱有点小问题,当一条腿产生多个C暴露问题,C2收益和课程所讲不对。再行复制解释,并且要求保密,(1份升级为固定的11份操作,比较有效的掩饰了这个五级三阶制缺陷)这个问题在北方睡地铺团队中,五级三级制,新田、传销中体现的尤其突出。
&经理阶段,发现经理拿的钱是304,不是456,这个问题在11份体系中依旧存在,在21份体系中被大幅度淡化,但是依旧能发现。精于算账的人会发现问题,推荐人或者大经理会复制,解释这个问题,说明152给下面的,甚至不解释。在21份的行业老根据地,会先期解释这些问题,详细解释6612的计算方式以预防新上来的经理思想变动。早期11份体系吹嘘经理是万元收入,老总是六到十万,这些机制性欺骗,都是有传承和由来的。
&大经理阶段,这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单线产生两个经理后没钱了,只能依靠另外两个腿,11份以下的体系会在经理阶段就开始吹嘘和做现实布局,这时候假的现实就已经被拆穿,所以早期1-11份体系在这个时候流失的人是最多的。而21份体系则因为适当的打预防针,则减轻这个漏洞所体现的欺骗性,精于计算的人这个时候就应该发现五级三阶制的欺骗本质了。在北派睡地铺团队中,号称吃宾馆住宾馆的经理级别,个个都是穷的当当响,这还没有谈到一个线上产生五六个甚至七八个经理的问题。08年以前地摊上的业务洽谈,以及行业课程中都会吹嘘经理万元保底(现在很多地方变成万元收入),尤其是11份体系,21份体系则是号称上总前20万左右收益,据调查目前广西以外的11份体系还在继续吹嘘(遵义曲靖发展出来的、湖南江西为源头的体系)。当然,行业发展到66份以上操作的时候,这些五级三阶制的本质性缺陷,都被一次性跳跃过去,除非非常精细的人,才会从返还给自己的钱数额中,计算出问题。这个后面单独留一个大段落,描述五级三阶制这个垃圾制度的先天缺陷。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600份平台阶段,新老总晋升后,复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告诉你怎么拿钱,然后揭慌承认没有六到十万保底收益,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下面人保密,至于其他的还是什么都不说,还是上税,还是国家行为。2011年伊始,这个操作因为强大的打击力度(宏观调控力度),发展难度巨大,新老总上总面对揭慌,同时下线往往是单腿蹦,信心崩溃概率极高,很多体系都采取拖延老总晋升时间,积蓄一下发展人数,免得新老总上来没钱拿。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资格够六百份,但是不晋升的老总,美其名曰在下面扶持、付出、培养新的大经理等等鬼话。甚至很多体系在这个时候,会采取更为巧妙的方法,拖延揭慌时间。比如把业务洽谈中老总收入的380淡化修改下,或者直接说A2、A3级别才有六到十万保底。面对这个揭慌,也是行业神秘感一直做得最好的一层,新老总晋升揭慌后,很多人都直接跑掉,或者神经崩溃(因为下线都是亲戚或者借钱卖房参与),在这个层面,各种各样的机制性欺骗语言,就表现出很多创意的花样。甚至可以单独写个三五千字的文章来表述。在下面单独论述。没有调控的时期新老总晋升后十几万、三五十万的都很常见,这种事情在08年的南宁北海非常常见,因为留人率高,晋升过程中当月就有大堆人加入,所以当时这种发展速度,新老总也很难意识到六到十万保底的谎言意味着什么,因为他拿到手的钱还不止六到十万。
【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进入高管核心层,这时候已经知道怎么分钱,但是不一定知道没有上税,坚持到这个地步的老总,价值观已经彻底被行业改变,一切都是以钱为中心,以国家支持为幌子敷衍。满嘴没有一句像样的真话,当然,也确实有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因为无法理解行业机制性欺骗的本质,依旧非常坚定的相信行业是国家行为,人和人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能理解机制性欺骗的老总不会去强调国家支持,大部分都是强调赚钱和责任。反而那些没什么文化的中年妇女,依旧是坚定相信国家行为。个别老总比较聪明,会在适当的时候吹嘘自己所在的体系,和地方政府都对接,有保护伞,有交保护费等等。基本来说,进入这个层面的老总,因为强有力的管理能力才能进入高管核心层。这种人依旧意识到所有问题,尤其是在其下线团队还能比较有效发展的情况下,沟通几乎不可能。至于为什么这么难,或者看本文后面更为具体的描述。【亲身经历】★★★ 网号1040-39 - 72 ★★★
好文章:商会商务运作是传销吗?做一份与21份有区别吗?投资那个合适?,网址是:http://gdgzsh./static/901028.html,专门推荐给你看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