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什么节日的重要节日是什么 vchong

少数民族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少数民族[shǎo shù mín zú]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除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除人数最多的以外藏族苗族朝鲜族怒族等民族就属于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涵&&&&义除以外的民族举&&&&例、、、等人&&&&口1.1374亿
至时期当旧称开发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比如生活在的等民族在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的等的各族在今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和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统一中国建立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在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者入主成为统治民族如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等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中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建立元朝
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早期曾抗击沙俄英国等在中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早期的统一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1840年第一次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社会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瑶回蒙古彝白哈尼僳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以及著名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等都是壮族
鸦片战争后沙俄强占我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激起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在 五四运动时期回族的等分别参加领导天津爱国运动和京津地区学生的联合会运动以及上海各界联合会的联合行动后来马骏郭隆真等都加人了的参加领导了山东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蒙古族的多松年乌兰夫等加入共产党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白族的张伯简徐克家等于20年代加人共产党并分别参加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壮族的韦拔群建立农民协会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逸等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并与韦拔群于领导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在新疆党领导各族人民组织维吾尔族进行反帝斗争红军长征期间沿途各族人民群众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买粮运粮还积极参加红军
在时期朝鲜族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抗日战斗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建立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于1947年创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至1950年8月间内蒙古歼灭国民党军队2万多人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发动著名的三区革命各地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统治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的族称是什么对于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朝历代都始终没有搞听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疾称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一民族识别前的基本情况
1953年新中国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各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260多种其次是贵州有80多种
这400多个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区的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译音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一甄别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就被首先提上了民族工作的日程主要任务有三一是通过识别认定某一民族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二是识别该族体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少数民族的一部分三是确定这一族体的民族成分与族称
二民族识别的主要原则
民族识别是一个涉及民族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的民族识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逐一进行的
1953年中共中央在讨论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民族识别的总原则
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实际工作中主要依据两个具体原则开展民族识别
一是依据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从我国民族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了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我国有些人们共同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分化或融合的现象构成民族特征方面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民族的诸特征中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因此在民族识别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民族的每个具体特征而应历史地把民族诸特征包括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渊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分析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谨慎地确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族属和族称
二是尊重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族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族体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究竟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的主观愿望的表现也是对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反映当然这种意愿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应当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三民族识别的主要历程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识别民族之多调查范围之广识别依据之科学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项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正式确认中国有56个民族前后历时30多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成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民族识别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调查研究并确定一批民族成分经过这一阶段的民族调查识别除已经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黎高山等民族外经过识别和归并又确认了壮布衣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共计38个少数民族
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在基本掌握各族体的族源历史现状与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识别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的一些省份尤其是云南省云南260多个不同族称经识别归并为22个民族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查识别从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前自报的183个不同称谓的民族名称中新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现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现改为毛南珞巴等民族另将74个不同民族名称归并到54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几十个在识别中自动撤销原登记的民族名称至此对已填报的族体的识别大体上得以基本解决有待继续识别的已为数不多
1964年到8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民族识别工作的重点是在一些地区对一批人的民族成分进行恢复更改对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辨别归并
在这一阶段除1979年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外主要是对贵州和湖南等地的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识别归并贵州省自1982年起全面开展了民族识别调查对需要识别的23个自称为少数民族的族体经民族识别调查首先认定为汉族的有2个分别归并于9个少数民族的有13个其余8个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查研究有的归并于白族有的归并于毛南族有的则待于进一步识别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分工作已基本完成1986年6月国家民委在全面总结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情况报告1989年11月国家民委公安部发出了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1990年5月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又发出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已正式确认了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912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04%至此就全国来说大量繁重的民族识别任务已基本完成更改民族成分的问题也已基本解决当然民族识别工作还有少量的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虽然涉及的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复杂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慎重稳妥地做好相关工作[1]汉满僳僳景颇壮 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 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 保安独龙京东乡
彝苗鄂伦春 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 基诺赫哲土
塔塔尔白回土家畲黎珞巴
拉祜塔吉克 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 柯尔克孜侗门巴2010年第六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64010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上世纪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政府其中5个30个旗120个还有1256个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政府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的精神制定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
日为3532万人
日为4000万人
日为6724万人
日为9120万人
日为10643万人
日为11379万人
少数民族增长远快于汉族从1953年占全国人口6.1%到%,2000年的8.41%,2005年的9.44%
2005年全国抽样普查中与相比汉族增加2355万人增长了2.03%少数民族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少数民族增长速度为汉族7倍以上由于汉族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汉族也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最大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有背于中各的原则并担心中国的民族人口比例的变更会导致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国家在50年代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专门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这些民族文字主要在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使用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
对此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等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如藏族群众信仰中国政府根据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的有藏土裕固门巴普米等7个民族信仰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的有回维吾尔东乡保安撒拉乌孜别克塔吉克等10个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僳僳等族的一部分和鄂温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在独龙怒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持着原始的和多种信仰各民族群众不论信仰何种宗教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广西西藏贵州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等结果出来后予以更新壮族云南贵州湖南
蒙古族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南
回族甘肃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北京
满族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
朝鲜族吉林黑龙江
哈萨克族新疆
苗族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
彝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布依族贵州
侗族贵州湖南广西
瑶族湖南广西云南广东
白族云南贵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贵州
傈僳族云南四川
高山族台湾
拉祜族云南
水族贵州广西
东乡族甘肃青海宁夏
纳西族云南四川
景颇族云南
柯尔克孜族新疆
土族青海四川
达斡尔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
仫佬族广西
布朗族云南
撒拉族青海
毛南族广西
仡佬族贵州广西
锡伯族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
阿昌族云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云南
乌兹别克族新疆
俄罗斯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德昂族云南
保安族甘肃
裕固族甘肃
塔塔尔族新疆
独龙族云南
鄂伦春族内蒙古和黑龙江
赫哲族黑龙江
基诺族云南
门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1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土家族自称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为正神众神之首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土家族是少有的过两个大年的民族即赶在汉族过大年的前一天多过一个大年俗称赶年土家族人有这样的俗语三十六跌跟头人满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因为土家人认为36岁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祸事的几率最大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36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色彩的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都留下了蒙古族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历史悠久的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的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将9视为吉数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从西辽迁入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也叫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
苗族的音乐历史悠久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部落苗族过去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较为重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13年一度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后按照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收获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与南京的成都的蜀锦的并称壮族信仰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四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牛魂送灶等等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粽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高山族是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原游牧在青海省湟水谷地的古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从事畜牧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之称的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及四川白族自称白伙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唐初居住在洱海一带乌蛮6个部落的总称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既有福气又有钱财一词之义
保安族因信仰和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开斋节又称&&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侗族来源于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俄罗斯族人非常忌讳13和星期五原因出自宗教据记载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曾召13位门徒传教于犹太各地后来由于犹大第13者的出卖耶稣被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逮捕并于13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有罚7崇7尚7的习俗罚7时期的法典规定侮辱的人若有7人作证即可用石头砸死杀死苏丹等贵族人士必须罚普通人7倍的命价遇到不公正的判决可上诉7个汗在哈族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关于40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用40来形容某件事情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之称的防城各族自治县江的澫尾巫头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各县的山区日建立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里走出来的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日建立浙江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6在水族文化中也具有特殊地位相传水族古代文化典籍水书有6家或6箱6部即正七卷春寅卷亥子卷丑牛卷甲巳卷墨书水书的发明者相传是拱掠夺即水族古代历史上的6位贤人智者羊毫罕项挂光
塔吉克族虽然有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和等县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城等城市古称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仡佬族即中国古代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等20多个县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仡佬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人融合了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即古尔邦节和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当年雨水充足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族是什么节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