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一块黄金多少钱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如何获得国会通过的_保险|金融|银行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如何获得国会通过的
一、建立制度的动因:周期性的银行危机
  加尔布雷斯(1977)这样回顾1929年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之前的美国银行业:“各地的银行设立后,不论新旧,都大量投资于土地、运河、铁路、商品,或是工业股票,形成一种过度乐观的投机行为。不久银行就开始接二连三地破产倒闭。这种循环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差不多每20年就会来一次这种循环--20年,刚好是人们差不多快要忘掉上次痛苦记忆的时间。”
  周期性的银行危机激发了大量存款保险提案。例如,在经历1907年的金融恐慌之后,30个建立存款保障的提案提交到第60届国会;在大萧条初期,20个提案提交到1931年开始的第72届国会。据统计,从1886年到通过的1933年,共有150个建议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提案提交国会讨论。在这150个提案中,118个建议组建一个保险基金承担存款人的损失,22个建议美国政府为存款提供担保,还有10个要求银行以购买担保债券(surety bond)的形式为存款提供全额保证。
  此外,在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以下简称“美联储”)建立之前的30年中,还有一类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相似的提案。它们建议所有国民银行出资构建一个基金,由这个基金为各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提供担保或者保险。这是较早的第一轮州立保险计划在联邦层面上的翻版(FDIC, 1998)。?
  然而,这150个建立联邦存款保险的提案无一被国会通过。与之类似的银行券担保计划也落得同样的命运。反对存款保险的力量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反对存款保险的理由众多,并非本文主旨。本文探讨决定存款保险命运的政治原因和公众情绪。?
  二、联邦计划150次被否决的政治原因:美国历史上最持久的政治对峙
  从独立战争的头几年开始,银行业的问题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具有爆炸性,是这个新国家如何发展的核心(桑普森,1982)。加尔布雷斯(1977)指出,货币与银行制度引起了美国历史上最持久和第二苦涩(仅次于奴隶制)的政治对峙。这个对峙从独立战争开始,到1896年布莱恩竞选总统失败之前一直未结束,以后在弗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在位期间再次激起反响,高潮则在1830年代发生在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总统和第二合众国银行总裁尼古拉?斯?毕德?(Nicholas Biddle)之间。这个高潮以杰克逊的胜利告终。?
  在美国这个邦联制国家,联邦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严格约束,尤其是在早期。1781年经13州批准生效的《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各州拥有除外交之外的一切权力,包括发行货币、征税、招募及维持军队。而邦联政府除了拥有外交权、邮政权等之外,别无什么重大权力。所以,当时的美国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经过长时间辩论之后达成一致,同意把18项权力交给联邦政府(《联邦宪法》第1条第8款)。但是,监管银行的权力没有被写进去。按照当时的原则,凡未在联邦宪法内明文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律保留给各邦。凡未在各邦宪法内明文授予邦政府的权力,一律保留给公民个人。这样,发放银行执照和监管银行的权力留在了州政府。
  很快出现的一个例外是1791年合众国银行(Bank of United States)的建立。[HJ4.7mm]这是时任财政部长的联邦主义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提议。尽管以詹姆斯?麦迪逊为首的反对派在国会激烈地抨击这项计划违反宪法,国会还是批准了它。首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接受了汉密尔顿“从宽解释宪法”的建议,签署了这个法案。这是一家模仿英格兰银行而组建的准中央银行,兼为联邦政府的财政代理人。联邦政府拥有其1000万美元股本的1/5。它可以在所有州设立分支机构,而不像其它银行那样只能在一个州经营。?
  尽管这家银行从未正式被赋予监管其他银行的权力,但是,凭借着强大的财力和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它以特有的方式履行着监管职能:如果发现哪家商业银行滥发银行券,它就收集这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然后突然登门,要求它或者足额兑换,或者立即关闭。合众国银行就这样成为冒险银行家的噩梦,招惹了他们的反感。同时,那些明白私营银行体系需要有一个审慎的监管者的银行家们,因为可以从合众国银行的业务中分一杯羹,也愿意看到合众国银行失去特权。?
  银行家的加盟扩大了以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HJ]为首的反联邦主义者(此时已经成为共和党(这个“共和党”与今天的“共和党”无关,而是今天“民主党”的前身。由于党内分派,以杰克逊为代表的老派共和党人在1824年左右改称“民主共和党”,后来又正式定名为“民主党”,并沿用至今。今天的共和党成立于1954年。))的阵营。他们视合众国银行为捍卫大政府、集中经济权力、和接受外国影响的堡垒。1811年,国会以微弱多数(作为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临时投了决定性的一票)通过一项不再为合众国银行延长特许的决议。
  如果说在合众国银行特许权一案上共和党人侥幸的胜利,那么,在第二共和国银行(Second Bank of United States)一案上共和党则取得了彻底的胜利。1812年之后,为了给战争融资,也为了制约滥发银行券的州立银行,国会为第二合众国银行颁发了执照。1828年上台的共和党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是一位强有力的政治家,他把反对第二合众国银行和他的竞选结合在一起,早在特许到期(1836年)之前好几年就敲定了第二银行的命运,而他则在1932年再次当选总统。他把政府存款从第二合众国银行中提取出来,存入23家“宠儿银行”。许多“宠儿”支持了他竞选连任(阿塔科、帕塞尔,1996)。由于第二合众国银行执照到期并且不再延续,各州的小银行得以解除严格的约束,足有一世纪之久(加尔布雷斯,1977)。
  作为杰克逊总统竞选策略的一部分,反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确实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它旗帜鲜明地直接打击了选举中的竞争对手联邦党人,因为合众国银行从一开始就是联邦主义者们的主张;另一方面,它迎合并且进一步强化了普通对大银行的怀疑,于是为他赢得了大众的支持。随着联邦党人联邦党人的下野,美国银行制度也停止了向正确方向的演进。
  三、共和党的主张迎合并强化了公众对大银行的抵触情绪
  美国大多数农民对于所有的银行家和纸币都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认为这些东西损害了他们的传统和财产。美国西部对于银行家的反感更是强烈。衣阿华、阿肯色、俄勒冈以及加利福尼亚这几个新成立的州统统禁止银行开业。德克萨斯在1904年之前的多数时间都禁止设立银行。历史学家哈蒙德指出,“西部各州对联邦政府直辖银行所抱的反感,与20世纪不发达国家那种民族主义的不满很相似。他们需要输入资本,但对有可能为他们提供资本的国家又斥之为帝国主义。”(阿塔科、帕塞尔,1996)
  也许是因为出身于公众之中,也许是因为投公众所好,美国早期的主流政治主张正好迎合了农民对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抵触情绪。共和党人托马斯?杰斐逊认为,扩大信贷不是美德,而是邪恶。他在对美国前途的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远见中,认为美国“无需从事商业和航海”,而在考虑与欧洲的关系时则认为“应完完全全地站在中国那样的立场上”。第二任总统、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也曾说过:“银行对于宗教、道德、安宁、繁荣、甚至国家的财富所已经造成的损害,比起对它们所已经造成的或将来任何时候可能造成的好处都要多。”(桑普森,1982)当然,安德鲁?杰克逊抨击银行的言辞则更加激烈。政治家的主张与大众情绪方向一致,美国早期银行业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下来了。?
  所以,是大众情绪,而不是理性,裁决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对峙。法国学者阿历克塞?德?托克维尔曾经考察美国9个月(1831年),是这场对峙的旁观者。他(1835)认为,在银行问题上的这场斗争,是美国社会里上层有钱有势的人们所代表的贵族式情绪和人民群众所要求的民主情绪之间冲突的典型事例。他写道:“总统攻击合众国银行,全国都激动起来,政党也成立了;一般说,受过教育的阶级支持银行,而人民则支持总统。你会认为,人民真的理解他们所持意见的理由吗?真的理解这个即使有经验的人也不敢贸然下决断的困难问题吗?真的理解这里面的圈套吗?……使社会行动起来之后,稳健的观点受到了挑战,人们想试试,他们是否能像震撼其他事情那样也来震撼它。”(原文在托克维尔(1835)中文版上卷第200页(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本段文字转引自桑普森(1982)第50~51页。)?
  在安德鲁?杰克逊取得这次决定性胜利之后的100年中,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影响力仅有过两次比较明显却又有限的提升。一次是1863年的国民银行法案,它实际上禁止了州立银行发行银行券,但是州政府继续保持着发放银行执照和监管银行的权力。这个法案导致了一个独特的二元银行系统;另一次是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它建立了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以下简称“美联储”)。?
  直到大萧条之前,美国公众、银行家团体和政治家们对联邦权力的不信任阻碍了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的权力。即使是新组建的美联储的权力直到大萧条发生的时候也没有界定清楚。从1914年成立到1929年,美联储还没有开始有效履行监管职能;就在1929年股市崩溃之前,联储还错误地采用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致使1929年开始的银行危机比以往任何一次周期性的危机都要严重。安娜?施瓦茨指出,“与其他经济衰退十分相似,年的大萧条开始只是一次周期性的收缩。后来由于联储对股市中的投机过于担心,才导致经济迈入大萧条。”由于担心股市投机,联储通过出售债券来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通过提高贴现率来阻碍成员银行借贷。这个没有被人们预料到的货币政策加速了1929年夏天工商活动的中止。(阿塔克、帕塞尔,1997)。?
  在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在充当(lender of last resort)的时候又总是力度太小并且太迟缓,延缓了经济恢复(FDIC,1998)。?
  四、的失职深度加重了[CX2]1929[CX]年银行危机
  1929年开始的银行危机比以前美国人经历过的任何一次都严重。它一如既往地摧毁了所有在灾难降临之前就失去了清偿力的银行之后,继续让无辜的银行因遭受挤兑而失去清偿力,然后无情地摧毁它。据FDIC(1998)提供的数据,从1921年到 1932 年的12年间,美国有10807家银行倒闭了。其中5096次倒闭集中在最后3年。在紧接其后的1934年,关闭的银行数目达到空前绝后的4000家!
  学者们把大萧条期间发生的银行危机分为三次,分别出现在1930年10月至1931年2月,1931年3月至1931年8月,和1932年10月至1933年3月。弗兰克林?D?罗斯福的就职典礼正是在最后一次银行危机的后期。?
  第三次银行危机的特色是银行假期(bank holiday)。为了避免挤兑,内华达州州长在1932年10月巧妙地暂时关闭该州全部银行,美其名曰“银行假期”。之后各州接二连三地效仿。到1933年2月密执安州银行关闭8天达到高潮。在3月4日罗斯福就职之前,约有半数的州都这么做过了;就在罗斯福就职当天,大银行最集中的纽约州加入了这个行列。到华盛顿参加罗斯福就职典礼的客人们在下榻的宾馆里看到这样一条提示:本店不接受城外银行的支票。银行假期不仅不能增加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反而给继续营业的银行增加了压力。纽约州在宣布银行假期之前就遭到空前挤兑。?
  而罗斯福就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一个为期四天的全国性的银行假期。3月7 日,17032家银行关闭了;3月12日,12817 家银行获准重新开业,同时新的管制措施开始实施:要求成员官员银行把所有黄金和金券交给联储,把2月1日以来所有提取黄金或金券的名单上报联储,禁止黄金出口和外汇交易。一个月后,个人被禁止持有黄金和金券。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70%至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这个“官方”比价一直维持到1971年(阿塔克、帕塞尔,1997)。在那个时代,脱离金本位是非同寻常的激进措施,可是在非同寻常的1933年4月,它竟然没有引起什么争议(彻诺,1990)。就像连续执政三届的共和党政府在1932年大选中下野一样,公众认为理所当然。?
  被大萧条摧毁得最严重的当数存款人的信心。罗斯福和他的前任胡佛总统都认识到:要恢复金融秩序,最重要的是恢复公众的信心。他们希望用“人民的信心”破除“银行即将倒闭”那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胡佛有时求助于空想的招数解决弥漫美国的沮丧情绪。他多次说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好笑话、一首好诗、一支好歌。他请威尔?罗杰斯写一个好笑话,用来结束恐慌引起的囤积(彻诺,1990)。就在3月12 日银行重新开业的同一天,罗斯福通过电台与国民进行了第一次“炉边对话”。他说:“总的来说,在调整我们的金融系统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比通货重要,比黄金重要。那就是人民的信心。”总统的一位重要顾问雷蒙德?莫里说,“我们知道银行业有多么依赖于让人们相信。用更保守的话说,公众的信心对于银行维持偿付能力有多么关键。”(FDIC, 1998)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第三次银行危机期间联邦政府几乎瘫痪。胡佛一再向公众保证华尔街是个投资的好地方,结果却适得其反。胡佛拒绝在没有罗斯福合作的条件下采取任何措施,而罗斯福则要一切等他上任之后再说。两位总统的情绪对立耽误了的时间。?
  其实,只要美联储履行好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危机不会如此严重。前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本杰明?斯特朗曾经一语中的地说过:“对付此类危机,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钱充满市场。”(戈登,1999)可惜在大萧条中,中央银行的功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直到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963)指出美联储在危机前后的错误。有人甚至认为,正是由于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即私人银行家“老J? P? 摩根”。在1907年的银行危机中,他得到财政部的支持,强迫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组织银团向被挤兑得银行提供贷款,起到了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和斯特朗已经作古,1929年的危机才会如此严重。然而,危机无助于公众恢复理性,反倒强化了公众情绪。?
  五、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惩罚大银行
  接连发生的银行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强化了公众对银行业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公众希望有人站出来回答: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同样的事件会不会重演,能不能防患于未然。他们要求有人为1929年以来发生的事件道歉。第一个目标就是公众历来不信任的银行家。?
  政治家们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罗斯福总统不愿意公开和银行家们绑在一起,于是否决了让摩根财团的银行家拉塞尔?莱芬韦尔(Russell C? Leffingwell)到财政部任职的提名。但莱芬韦尔仍然是罗斯福信任的朋友和顾问,在新政派中具有大知识分子的形象。罗斯福在一封给他的信中明确地说,“我希望银行家能向我承认,在1927年到1929年间存在着严重的舞弊行为,并能看到银行家们现在全心全意地支持防止这种状况重演的措施。难道银行家们就看不到他们自身在这一进程中的利益吗?”(彻诺,1990)?
  但是银行家们反应迟钝,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桑普森,1982)。莱芬韦尔他答复罗斯福说:“银行家们实际上不能对年间发生的事情负责,有责任的是政治家们。为什么银行家要虚假地认罪呢?”彻诺(1990)对此评论说:摩根财团看不到它在这一进程中的利益,这是摩根的悲剧。在整个新政期间,摩根财团不断重犯同一政治错误:一直宣传小改小革,而这些建议又总是被认为只是为其自身利益考虑而未被采纳。?
  1929年的危机让政治家与银行家分道扬镳。早在1932年夏天,胡佛就要求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对卖空行为进行调查。由此拉开了政府对银行家的政治挑战,也导致胡佛失去了银行家们的选票。新总统罗斯福对银行家的态度依然。他在就职典礼上宣称,“货币兑换商们已经从我们文明圣殿的高座上逃走了,我们现在可以使这个圣殿归复于古老的真理。”当年春天,他催促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执行一个更广泛、更彻底的任务,以调查“恶劣银行行为的所有影响”。调查转向私人银行家,那些被来自纽约的53岁的前地区检察官助理费迪南德?佩科拉(Ferdinand Pecora)定义为“自己制订规则而不受任何检查的人”。佩科拉1933年1月接管了这项调查。从此这项调查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场持续到1934年5月的调查写出了一万页证词,把一些纽约银行从事的不光彩交易公诸于众,让本已暗淡无光的银行家形象雪上加霜。佩科拉提供了一步股票市场崩溃的秘史,一个关于20年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报告。它使一代银行家名声扫地。从此银行家们被称为“强盗资本家(robber barons)”。“银行家们那些诸如保守、小心、谨慎的形象被1929年的危机彻底粉碎了。”(桑普森,1982)银行家们不仅在政治上已经失去了公众的支持,而且在道义上越来越应该受到惩罚。?
  佩科拉听证会促进了公众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支持。罗恩?彻诺(1990)指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命运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不仅是一个银行业务的改革措施,同时也是对大银行的惩罚。它是普通群众因为1929年的灾难而对华尔街做出的反击。公众们希望看到大银行被拿来开刀,而对那些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运气不佳而步履蹒跚、毫无生气的小银行不感兴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让美国民众把自黑色星期四以来一直憋着的气发泄了一下。?
  与一百年前托克维尔(1835)观察到的现象类似,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迎合了大众的情绪,却背离了经济上正确的方向。让街头巷尾的小银行免受大银行的竞争,这种做法只是在政治上而不是在经济上有意义。原子化的银行体系是造成这个国家暴风骤雨般的金融史的因素之一,但是政治上对风暴的反应却是把它分得更碎一些。大多数银行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银行家们彻底失去了公信力。在佩科拉听证会之后,连金融精英们十分有道理的论点,听起来也像是只顾自己利益的胡言乱语,但是没有人愿意听(彻诺,1990)。?
  六、参众两院之间的策略投票为存款保险计划放行
  众议员亨利?B?斯蒂格尔(Henry B Steagall)支持的一个存款保险法案1932年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他和其他支持者们希望刚刚发生的银行危机在公众头脑里留下的鲜活印象能够帮助这个法案获得最终通过。但它被参议院搁置下来。反对这项法案的队伍更加强大,其中的重要人物包括新任总统罗斯福、财政部长伍丁(William Woodin)、以及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该法案在参议院的提案人、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卡特尔?格拉斯(Carter Glass)本人。反对意见既涉及操作,也涉及理念。有人以州立计划的废止为例,断言存款保险不会起作用。也有人坚信存款保险会不公平地补贴管理不善的银行,让管理不善免于惩罚。还有人批评存款保险成本过高,是联邦政府对私人部门不正当的干预。?
  罗斯福同前任总统胡佛一样,担心存款保险会使得虚弱的银行把强大的银行拖垮。他认为存款保险“为经营不善的银行设立了奖赏,对健康的银行则是惩罚。”他想支持几个全国性的银行系统。这个系统会迫使小城镇上的共和党银行关门停业,而不是帮助他们继续维持下去。大银行的利益集团普遍不欢迎存款保险。美洲银行家协会主席宣布,存款保险“不可靠、不科学并且危险”。然而罗斯福政府也非铁板一块。副总统约翰?南斯?贾纳尔公开表示支持并预测存款保险最终会获得立法通过。?
  参议员格拉斯谢绝了罗斯福要他担任财政部长的提名,担任了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在他构思的银行改革法案中原本并没有存款保险。真正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雪片般飞到国会的支持存款保险的信件。他最后还是屈服于公众舆论,把存款保险写了进去。他对记者解释说:“这已经变得非常明显,选民们想要保证(存款保险)。任何不包括这个条款的提案都不会让国会或者公众满意。华盛顿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国民的情绪如此专一地、如此强烈地集中在这一个问题上。”很明显,格拉斯运用了一种投桃报李式的投票策略(strategic voting)--在自己偏好较弱的领域向对方妥协,以换取对方在自己偏好较强的领域内的支持。?
  5月中旬,参议员格拉斯和众议员斯蒂格尔分别正式提交了包含存款保险条款的银行业改革提案。前者把联储会员身份作为参加存款保险的先决条件,后者不这样要求。二者都满足了罗斯福政府的要求:第一,存款覆盖范围可以调整;第二,组建保险公司的时间推迟一年。这时,参议员亚瑟?范登伯格(Arthur Vandenberg)提出一个重要的修正案,提议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存款保险基金。他指出,对存款保险的“需求就在未来一年,而不是未来一百年。”副总统贾纳尔为在参议院讨论范登伯格的修正条款提供了方便。在他主持的讨论中,范登伯格阐述了他的存款保险修正案,并以压倒多数获得采纳。(FDIC,1998)?
  格拉斯和斯蒂格尔的提案分别在两院获得通过,但是两院间的僵局差点导致法案失败。于是按照程序,一个两院联合组成的协商委员会负责处理两项提案中的差异部分。这时僵局出现了:来自众议员的代表反对参议院通过的范登伯格修正案。6月12日,在来自参议院的代表威胁要去掉所有关于存款保险的条款之后,妥协达成了。确信最优策略不能实现之后,众议员们理性地接受次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两院分别通过了妥协后的提案。罗斯福在6月16日签署了这个最终的法案(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第八条就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七、存款保险终究不能替代银行业制度的演进
  新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立即取得成功。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比存款保险更能够树立存款人的“信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成立的1934年只有9家银行倒闭,而在之前的4年中倒闭了9000多家银行。从
日开始,临时性的存款保险制度运行了20个月。很多最初反对存款保险的人开始相信 FDIC的存在是银行倒闭案件大幅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1935 年的银行法案将临时性的存款保险方案变成了永久性的(FDIC, 1998)。以后美国银行业长达40年的稳定也一度被错误地归功于存款保险制度。?
  就在误用存款保险药方的同时,正确的药方也被搁置了。正如银行家们争辩的那样,原子化的银行体系是造成美国暴风骤雨般金融史的因素之一。马寅初(1944)在比较英美银行制度之后也指出,“英国银行制度向采集中制,以英格兰银行为其首,其下有五大银行,其分支机构分布全国,复有数百年之经验,卓著信用。美国采国民银行制,各自独立,力量薄弱,一有风潮,相率倒闭,久为国内外人士所诟病……美国银行制度尚在逐渐演进中,对于英国实望尘莫及。”马寅初先生还举中美贸易为例。中美贸易本来与英国无关。但是,因为英国银行信用卓著,中美两国银行都无法望其项背,中美贸易中使用的汇票需要英国银行家承兑才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贴现。?
  永久性的存款保险计划取代临时方案的时刻,正好是存款保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的时候。正如范登伯格参议员所言,美国银行业对存款保险的“需求就在未来一年,而不是未来一百年。”在此前的20个月中,存款保险使一批健康银行免于被挤兑;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存款保险的存在和审慎监管的缺失让一批原本应该及时关闭的“僵尸银行”苟延残踹,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直到80年代,银行业的危机再也捂不住。存款保险推迟了银行危机爆发的时间,但增大了危机的损失(吴庆,2005)。?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又一次银行危机之后,美国决策者才逐渐清楚地认识到美国银行业的根本缺陷是银行数量过多、单个银行规模过小;监管当局才逐渐放松对银行跨区域兼并的限制。1982年的加恩?圣?加曼法案(the Garn St Germain Act)对银行控股公司法案进行了修订,允许银行控股公司跨州收购那些经营失败、行将倒闭的银行。1994年的瑞格-尼尔跨州银行业务和分支银行制效率法案(the Riegle-Neal Interstate Banking and Branching Efficiency Act,IBBEA)将区域性的协议扩展到全国,废除了麦克法登法案(The McFadden Act of 1927)和对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道格拉斯修正案(the Douglas Amendment of 1956),并允许银行控股公司从日起将其跨州拥有的银行合并为一家。?
  80年代以来的改革改变了美国银行业结构。从大萧条到80年代初期,美国的商业银行数量相当稳定地徘徊在13000家到15000家之间。而在1980年到1998年间,商业银行数量从14407家下降到8697家。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从此,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度(unit banking system)开始向分支银行制度(branch banking system)演进,美国的银行业也开始真正走向稳定(吴庆,2002)。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该法案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进一步洗刷政治家的偏见与公众情绪对银行业发展的负面干预。?
  参考文献
  〔1〕FDIC(1998): A Brief History of Deposit Insu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par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posit insurance at Washington, DC??
  〔2〕Atack, J Peter Passell: A New Economic View of American History, 2e? 1997。阿塔克、帕塞尔:《新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Galbraith, J? K?: the Age of Uncertainty, 1977。加尔布雷斯(盖博瑞斯):《不确定的年代》(台湾版),1980年。?
  〔4〕中译本:安?桑普森:《金融巨子》,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BFQ]?
  〔5〕彻诺:1990。中译本《摩根财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6〕尹宣:“是《联邦党人文集》,还是《联邦主义文集》?”《南方周末》日。?
  〔7〕Gordon, John Steele: the Great Game, 1999? 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2005。?〔8〕马寅初:《通货新论》,1944年。商务印书馆1999年重印本。?
  〔9〕吴庆:“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2年第122号, 日。
上一篇:下一篇:
保费(亿元)
100家网站,45754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查看收益 >>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