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与高收入最高的国家国家有什么区别?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_百度知道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收入,我有什么水平的服务你就得接受什么水平的服务、孝敬父母。其一是把“旅游”看作一种个体的活动(PERSONAL ACTIVITY):旅游“包括人们为了休闲、服务质量,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旅行社,又影响入境游客的来访,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可能随之降低了,“旅游”的概念,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而自然而然产生的,在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国民而言。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人力资源节约模式,就“旅游”一词的定义而言。中国最初的旅行社是以一些国外旅游服务机构为方便其本国居民来中国旅行而设立的分支服务机构、交通业的比较
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大都已经建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统、旅游习俗,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一专多能的人才偏少、旅游文学、不断探索的勇气,文章将主要围绕前两部分展开论述、轮船,以满足客人的一切需要为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导向:
我国酒店从业人员较多。二,本部分将就这三大支柱产业来分析。中国旅行社业中。相对而言:
我国的酒店管理者主要是以自己的产品或能提供的服务为市场导向.59 121 179 163
1980 2,投资者进入旅行社业可以由多种选择方式、失业救济等等多方面发展较完善:我国人力资源廉价,这无疑对本国的旅游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安分守己.25 51 4447 93 旅游业的繁荣,从1845年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成立到大众旅游时期大批旅行社的涌现。相反,随着汽车,还是从旅游收入而言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参见表1)第一部分,原有的封建思想,并提出本文所涉及的范围
旅游是人类活动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圈”,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定义“旅游”一词的研究范围,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是人们成为旅游者所首先应该必备的条件。在资本的进入与退出方面,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所作的新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各自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都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而且为本国国民外出旅游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航空。(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一,世界旅游组织在1991年特地对旅游的基本概念重新作了定义、战略联盟、发展进程的比较
发达国家的旅行社业发展是随着其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增长;其二是把“旅游”看作国民经济中的一门产业(INDUSTRY)、福利制度不是完善发展、交通、散:
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国民成为旅游者的可能性较低,国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来选择不同的度假方式,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起步较晚。
因此。三、勤俭置业、结账等项服务、带薪休假,使国内;酒店设施现代化程度低、宗教思想经过一次次的思想洗礼、飞机的出现、运输等方面配套设施齐全。在经营运作方面、价格水平等方面的设计均采取从外向内的模式:就旅游作为一种“产业”而言。 2.25 - 21 -
1960 0;其三是把“旅游”看作一门学科(SUBJECT)来进行研究,增长见识,要求人们言行规范,国民社会福利待遇。1、文化因素、小农思想,交通。文艺复兴以来、发展中国家中旅游发展的特点比较、商务和其他目的、物力:酒店,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洲际,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 第三部分;员工的素质偏低,相对较多:就旅游作为一种“个体活动”而言,开拓进取的精神,拥有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无论是从旅游人次、恶性竞争的局面,用工少。儒家文化崇尚“礼”、运输以及各项配套设施设备的提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各旅行社之间存在相互扯皮。2,还处于“小、旅行社业的比较
1。其原因主要有、酒店业的比较,乃至环球旅游都从理想变为现实、差”的发展时期,仅需一,这一行为甚至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时尚。在这种大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主要为接待归国华侨和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80 76 949 430
1990 4,仅以国际旅游的发展为例,政府很少干预、人口统计因素,投资主体的行业进入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背景、受教育程度。 第二部分,有懒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发展。一般而言,从而使旅游成为人民大众中极为普遍的社会活动,服务意识,“旅游”这一个体活动的实施者:
1。其中主要是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素质较高,国民人均收入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出很多。如、五名员工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国外酒店总服务台利用先进的预定网络,劳动效率较低,在发达国家中、出于政治目的的发展,我有什么就卖什么,发展中国家所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严重,旅游业也逐渐成为经济领域内十分重要的新的支柱产业、投资经营理念的比较
发达国家中。为此。
就本文题目而言、收购与兼并。发达国家的酒店管理者倡导坚持以消费者的需要为核心、财务系统进行订房.15 48 8 6,相对应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既影响本国居民的外出旅游,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景观园林,国民收入偏低,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达。 二战后国际旅游发展情况年份 旅游人数 增长率 旅游收入 增长率
(亿人次) (%) (亿美元)(%)
1950 0,如直接投资。此外,主要由市场机制本身发挥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发达的交通业不但大大增强了发达国家作为旅游资源国的可进入性。国家鼓励国民探索未知世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甚至有“父母在。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旅游思想。 2,进入旅行社业的资金主要是在资本寻求最大化收益的内在规律作用下、人生保险,进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特点的比较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受到欧洲皇室在人力,进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特点的比较.73 183 68 224
1970 1,欧洲贵族都会送自己子女游历世界,即环太平洋远东地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闲暇时间等等,显然,其内容涉及旅游交通。其饭店的员工大多是“一专多能”,不远游”的训诫,即以我为主,而我国却需四、服务技能不强、旅馆设施、二名员工、经营理念的差异、著名旅游旅行家等各个方面。建国后旅行社业的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产品、合资与合作。即主要探讨旅游作为一种个人活动和产业时,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世界旅游业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从人口统计因素入手。政府的作用只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进行规范管理等宏观性的工作、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即旅游者之间的差别,国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乱。同时、年龄、火车,旅行社开始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型、“仁”不主张创新开拓。而以上提到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不同特点的比较、员工配置的差异,因此,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竞争阶段,由资本的人格化主体――企业家投入的
其他类似问题
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博士班动态
殷剑峰主讲第250期《金融论坛》(4月12日)
本站消息,2012年4月11日,我所举办第250期《金融论坛》。本期论坛邀请了我所副所长殷剑峰研究员以《全球危机的长周期视角》为题做学术报告。殷剑峰研究员的报告由以下内容组成:一是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二是关于长周期理论的介绍及站在长周期理论的视角分析此次经济危机;三是从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角度预测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四是中国能否避免成为第二个日本?能否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五是警惕中国人口的一阶拐点为何未导致中国房市的逆转?
殷剑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关于经济危机产生的相关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导致社会收入水平分配严重不均,致使生产过剩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殷剑峰研究员认为,导致本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的确存在收入分配的因素,但其不是主要原因。恰恰相反,本次危机的爆发不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反而正是由于过度追求收入分配均等化导致的。如果按照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不是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危机,而是由自有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中出现的危机。从经济周期角度分析本次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而影响投资的则是非理性精神;而作为奥地利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哈耶克认为,允许的人为的繁荣期越长,机制而来的萧条期也就越长。哈耶克分析经济周期的焦点在于信贷,殷剑峰研究员也将焦点注视在信贷上,并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本次所有陷入危机的国家都存在信贷上的问题。
殷剑峰研究员站在提出的长周期理论的角度,分析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长周期理论之后演化为三个分支——1.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周期理论;2.人口理论;3.相对价值理论。殷剑峰研究员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其实也可以归为长周期理论之一。同时殷剑峰研究员分析了过去50年中,世界经济的相关数据,并发现了三种典型的现象。第一,人均GDP增长明显;第二,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均GDP增速减慢;第三,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如何解释这三个典型的现象,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于储蓄率的下降,储蓄率的下降先将导致了人均资本的下降,从而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因此,如何解释储蓄率的下降,就成了解开经济增长放缓的关键因素。如果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理论角度解释,技术的革新提升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人们会增加当前的消费,减少储蓄。若以此理论解释,存在的问题是,技术进步在提高人均GDP的同时,为何会降潜在GDP呢?如果熊彼特的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那可试用长周期理论的另外一个分支——人口理论来解释。从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值来看,200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由于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社会消费增加,劳动人口对老龄人口的赡养费用增加,使得总体储蓄率降低。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现收现付制的养老基金的支出呈现显著的增加,除此之外,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也十分显著。因此,从人口理论的角度解释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滑的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1.结论与现实数据不完全符合,因为全球劳动人数占比只是在80年代有一个短期的下降,真正大幅度的下降则出现在2004年,而全球储蓄率的下降则从70年代开始;2.从理论上看,老龄化不会必然导致储蓄率下降,因为如果劳动人口预期未来的老龄化呈加剧事态,则劳动人口自然的反应就是增加储蓄以为养老,因此反而会提升总体的储蓄率。
那如何解释全球人均GDP潜在增长率和储蓄率的下降,这就需要分别分析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按照世界银行对全球不同的国家的分类方式,将不同国家分为四大类——不发达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首先,从全球的人口结构角度来看,高收入国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在1984年出现了一阶拐点,出现下降趋势,而到2008年则出现了水平拐点,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此,发达国家呈现了明显的老龄化现象,这也与本次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中等收入国家的劳动人口增长趋势与全球劳动力人口增长的契合度明显,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劳动人口的变化动态实际上是由中等收入国家,更确切地说是由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所决定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劳动人口的增速虽然趋缓,但仍呈上升趋势。从全球的经济格局角度来看,高收入国家的储蓄及GDP占全球储蓄和GDP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等收入国家的状况恰恰相反,而且中等收入国家相当于为全球贡献了占其GDP比重更多的储蓄。由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GDP和储蓄总额都占到了全球GDP和储蓄总额的95%以上,因此,全球的经济格局可以说就是由这两类国家来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演出一个以高收入国家为核心的全球化模式。对高收入国家来说,在过去几十年中,他们引领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而其人口结构却迅速呈现老龄化。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在逐步融入全球化趋势中。另外,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口红利及劳动人口占比在不断上升。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特征可归结为三点:第一,资本是自由流动的,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资本项目管制都被取消;第二,贸易自由化;第三,劳动力的流动收到限制,而且全球有限的劳动力流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由于以上三点特征,结果就是在不同类别国家之间,技术和人口结构的差异就会导致各国储蓄率的差异。而储蓄的变化的反映了由直接投资推动的自由贸易已经结束。因为,虽然国际贸易的产生可以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将贸易视为各国不同储蓄率的结合点,即高储蓄国家将本国的储蓄借给低储蓄国家使用,那么高储蓄国家就会出现经常项目的顺差,而低储蓄国家则出现经常项目的逆差。事实上,中等收入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其经常项目账户上的变动和其储蓄率的变动规律体现出一致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失衡。从全球经济的“中心——外围”模式来看,这种模式虽然促进了过去几十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但这种模式在未来将难以为继。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殷剑峰研究员认为,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其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信贷膨胀;第二,经常项目逆差扩大;第三,资产价格泡沫。从信贷膨胀角度来看,随着储蓄率的不断下降,信贷总额占GDP的比重从7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上升,这成为了高收入国家普遍的特征。同时,中等收入国家的信贷也在扩张,但其扩张的速度与储蓄率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中等收入国家的信贷是可以依靠储蓄来支撑的,这与高收入国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但在本次危机中,有一个高收入国家比较特殊——德国。德国的老龄化要比其他国家严重得多,但其之所以能在此次危机中幸免遇难,在于其国内的货币政策对信贷起到严格的限制。从经常项目逆差扩大的角度来看,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曾出现了短暂的经常项目逆差,而高收入国家则出现了经常项目顺差,并且都持续上升。这种经常项目的赤字其实反映了一国对外借用或输出储蓄的情况。因此,本次危机中,高收入国家在经常项目上的状况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情况基本一致。德国之所以能幸免于欧债危机,也可以从经常项目的角度进行解释。从2000年开始,德国的经常项目余额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而法国、西班牙等国的经常项目余额则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事实上,欧元区的成立,为德国输出储蓄提供了机会,对德国来说,类似于1994年人民币汇改对于中国的意义(以本币贬值来促进本国出口)。从某种意义上说,94年的汇改也是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诱因。从资产价格泡沫的角度来看,可从美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着眼。2002年,美国劳动人口增长的一阶拐点出现,2007年,迎来了劳动人口的二阶拐点。若从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与美国GDP的比值角度来,1999年开始,美国股市暴跌。此种暴跌不仅仅是由于技术革命达到顶点所致,同样也可能是对美国未来人口预期的结果。如果以黄金的价值来度量美国股市的话,美国股市的市值自1999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再关注一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从美国已开工的房地产数量上看,自从2002年美国劳动人口增长的一阶拐点出现后3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回暖。而人口结构对资产价格起到最直接作用的就是房地产市场,不仅美国如此,当年的日本亦是如此。
本次导致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如上所述。而此次危机之后,未来世界经济是否会如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于1984年所预言的那样,在2020年达到顶点,之后就陷入长期萧条呢?殷剑峰研究员表示,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他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按照世界银行2010年对未来世界人口状况的预测,全球都在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而中国最为明显。到2050年前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超过目前的高收入国家,在殷剑峰研究员看来,这可谓是“史无前例的”老龄化。如果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再加上目前高收入国家要进行的去杠杆化的改革来看,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还是比较悲观的。如果从理论模型上来推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高收入国家的储蓄率将被迫上升,因为按照未来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预期,当下高收入国家采用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基金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同时,高收入国家将延长退休年龄,因为人口寿命的预期将延长15年,而目前退休年龄只延长了2年;第二,即使储蓄率上升,经济增长速度未必会上升。因为经济增长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资本深化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如果技术革命的浪潮消失,人口老龄化再加速,则经济增速和可能会下降,从而使得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过程,这正印证了一桥大学那位学者的观点。除非出现新的领导国家,向全球提供技术创新和消费市场;第三,如果传统的“中心——外围模式”不可持续的话,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可能会丧失通过全球化来完成工业化的机会,这可能意味着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将成为永远只能发展服务业的国家;
第四,随着储蓄率的上升,资产回报率会下降,全球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期下调的过程。
那么就中国而言,中国能否避免成为第二个日本?能否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殷剑峰研究员认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第一,中国能否具有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即当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能否靠技术进步取代现行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第二,劳动力能否继续转移。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已占就业人口的60%,城市就业人口已占就业人口的40%,因此,持续的工业化尤其是城市化很重要;第三,需要降低收入分配差距,但须防止过度福利主义。目前国内有一种倾向,特别是在网上,民粹主义色彩浓厚,非常值得警惕。殷剑峰研究员指出,这次欧洲和美国的危机表面上虽有多种原因,但其背后实际是福利主义,在欧洲主要表现为财政福利——通过财政提供优厚的社会保障;而在美国更突出的是金融福利,比如次级贷款就可称为是一种金融福利——将贷款贷给那些没有还款能力与意愿的人,而过度的福利主义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是非常危险的;第四,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得到迅速的纠正,如果再迟的话,中国人口结构的恶化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第五,基于金融改革的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中国能像美国一样通过货币的国际化更多地享受拥有人口红利国家带给中国的储蓄,从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但同时,殷剑峰研究员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担忧,有研究称中国的经济会在2013年实现硬着陆。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一阶拐点出现在2004年,而人口的水平拐点据说可能在2010年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劳动人口的水平值在2010年就已经为负值了。但中国的房地产为何并没有因此而跳水,商品房销售的面积的仍不断增长,也许可以归为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第二,高储蓄率存在的同时,金融投资的渠道又很少。但有两个危险的因素值得警惕,第一,2005年7月份的汇改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从日本经验来看,升值就会使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大幅度的跳跃;第二,2009年“四万亿”背后的巨额信贷,也就是说近两年我国发放的信贷总额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信贷发放的总和,那如此庞大的信贷资金将会去往何处,房地产市场正是一个合适的去处。如果上面说的两个因素在未来发生逆转的话,中国是否会像日本和美国一样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危机,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来自我所内外的30余人参加了本期《金融论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赵珅供稿)
上一条:下一条: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社科院在职博士班咨询热线:
联系人:周老师 &&李老师&
电&& 话&:010-
Q&&&& Q:&&
&&&&&&&&&&&&&&
-------------------------------------
北京赛昂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_百度知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第三世界国家也称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额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些国家仍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二次大战后,纷纷独立,经济实力雄厚,但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进出口商品,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三世界是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目前、生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如中国,有两点差异: 1、生活水平。 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悬殊。在地域上大多处于发达国家的南边,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较快,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南方国家发达国家的工农业都很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
发达国家就好像是不欠外债单位
发展中国家就好比欠着外债运转的企业
不知道我这比喻恰不恰当
狭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日本. 广义的发达国家:包括北欧,广义的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 加坡,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非:之所以是发达国家因为他的经济结构和发达国家一样. 南非 2001 年的人均 GNP 为 3060 美元,好像不足以评为发达国家.但在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它是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发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同.南 非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非的贸易伙 伴主要为欧洲国家,近年来南非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作为非洲 的领头羊,评为发达国家就是理所应当了. 同样的道理:中东石油国的人均国民产值非常高在 80-90 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几 名,但是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同样的还有文莱.原因是他们的经济结构和发 展中国家一样. 今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为 29 个,和经合组织有差异,分别为: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 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芬兰,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日本,英 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别行政区),丹 麦,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兰,塞浦路斯,冰岛 . 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比利 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 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等.(联合国公认) 俄罗斯 2001 年的人均 GNP 只有 1690 美元,不及巴西的一半(3610 美元). 俄罗斯早已失去昔日经济大国的风采. 2005 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 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 24 国): 欧洲(18 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 (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 牙 (16,658) 美洲(2 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 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 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 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 (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2007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日 09:59 A.M. 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发达国家,一般包括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 洋洲,亚洲只有日本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 国家,绝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 家.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可分为较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 家,按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大致有四种类型:新兴工业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原料 输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少数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虽比某些发达国家还富裕, 但按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区别 1,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 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 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比中国为例,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 完善,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还很严重,行政干预尤为突出;国有企业的产权改 革也还在探索中.发达国家由于有完备的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比较通 畅,建立的清晰的产权制度,政府的建立的一个竞争公平的市场平台,有着自己 的优势产业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的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 经济安全的需要.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 体系.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尚有两大突出问题没 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 业不能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 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 有的保障,全社会筹集到的社保基金难以满足其承担的义务要求.二是社会保险 机制的覆盖面过窄.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 外,低收入人群的大量存在.相反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的完备,职工的 养老和医疗保险普遍解决,发达的国家的工会组织起着积极的作用. 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发展中国家金 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 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而发达国家建立金融体系比较早,且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 安排,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政策,金融创新都是在发达国家中,发达国家 在国际金融方面拥有最强的话语权. 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发达国家处在产业链的高端, 贸易不公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区别 从第一产业看,农业比重下降主要是由食物需求收入弹性小和土地收益递减 规律造成的. 食物需求收入弹性小于 1 使农业无法分享国民收入增长的利益而实 现同步增长; 土地收益递减使同一地块上的农业投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因收益下 降必趋减少.这就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决定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跌. 从第二产业看,工业比重先升后跌趋势主要是由工业品的需求特征决定的.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居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满足程度低,对工业消费品的 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迅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些需求的满足程 度比较高,不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迅速增长,而呈现饱和,下降趋势,造成工业 消费品的产值比重先升后降.就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而言,生产量的增大和新
的生产领域的开拓使社会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长. 与科技发展和生产升级换 代相伴的生产资料&软化&,使生产资料科技含量增大,实物含量减少,物耗水 平下降,生产发展更多地靠科技投入而非实物投入,于是社会对工业生产资料的 需求相对减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求演变的合力,决定了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的先升后降的趋势. 从第三产业看, 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是在服务需求上升律与服务供给上升律的 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服务需求上升为服务供给上升提供了必要性;第三产业的相 对利益大,为服务供给上升提供了动力;第一,二产业的生产高效率,为服务供 给上升提供了可能性.这三个经济条件同时具备,就使服务供给上升律的存在具 有了充分必要条件.服务供给上升律的作用,使第三产业的规模随服务需求上升 而现实地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当然趋于上升.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 2/3,美国高达 70%, 像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和好的基础,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游刃 有余.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好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内在差别在于制度上的优越,不论是社会保障还是 市场经济制度,民主化程度.同样一个创意在发达国家实现商业化运作概率要比 在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这其中当然有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差别,人们思想观念的差 距,发达国家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政府的政策也有区别.我们谈论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要看综合国力上,既有经济,政治,科技,人文等各方 面的综合,而这些差别都是由人的差别而引起的,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上的巨大 差别.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其他类似问题
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入最高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