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高管辞职后多长时间可出售股票

高管只有辞职才能卖股票么?为什么老看到创业板的高管离职?
我国规定企业高管每年只运行卖掉手上股票的25%,高管离职一年半后可卖掉手上全部股票,这个一年半是从股票解禁时算起还是高管离职那天算起?我想问下如果公司高管在企业上市前就离职了,那他什么时候能卖掉手上股票,如果上市后股票还没解禁这期间离职呢?
一,辞职跟卖股票没关系。期权是公司给高管的一种奖励性权利,就是给高管一定份额的股票较为低价的购买权(注意是购买权,不是直接给股票),当股票市值涨高后高管有权将手中股票卖掉以赚取其中差额。但股票市值降低到比买入价还低时高管可以不使用这种权利,就是不买这些股票了(注:这时也有权买卖股票,但赔钱的买卖没有人会做吧)。
所以辞职跟卖股票没关系,主要看公司的股票是涨是跌。
二,高管的流动性本来就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尤其是外企和创业期不稳定的企业高管流动率就更高一些。当然,某些行业职位的流动率本身就很高,类似于销售。创业板尴尬高管离职潮_财经频道_新浪网
【导语】创业板公司在络绎不绝的争议声中,从最初的28家,扩容到了目前的117家之多。就在创业板大军日渐壮大之时,一个新的焦点应运而生。在历经创业艰辛将自家公司推上A股市场之后,一大批正值事业巅峰期的公司高管,却蹊跷地选择了“功成身退”,种种细节似乎在说明,高管的离职潮正悄然而至。伴随着高管离职,创业板解禁洪峰将至,处于风口浪尖的创业板及其上市公司,如何应对?[]
创业板高管离职潮
11月1日,首批创业板28家公司中,除宝德股份承诺所有股份锁定期为三年外,其他27家上市公司将有11.99亿股锁定期一年的原始股解禁,是28家公司当前流通股本的1.17倍,市值超过300亿元。另有7家去年上市的公司原始股也将在年底前解禁。而在解禁前的半年多时间内,多达40余位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辞去原职,其中不乏企业创始人,外界猜测此举或是为解禁后的套现“铺路”。
在面对高估值和高成长的质疑之外,上市不足一年的创业板,在解禁大潮即将到来之际,又出现了一种让投资者颇为担心的现象――高管辞职。高管们掀起了一股辞职风潮,引起众人关注。高管们的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具体到个人,有“个人原因”,也有“工作需要”,真实与否难以辨别。但如果把注意力关注到这个群体,这么多高管集中辞职,一定有群体性的目的。市场人士纷纷质疑:他们是为了套现!
尽管高管离职原因五花八门,但市场普遍认为,高管离职潮与高管套现有直接联系。据统计,在已经提出辞职的41位高管当中,有13人或多或少持有公司股份,其中最高持股者达百万之巨,若能在市场疯狂炒作时高位套现,对于离职高管来说,显示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
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一周岁生日,而除去中秋、国庆长假,创业板距首次解禁洪峰来临仅一步之遥。统计显示,除宝德股份延长限售期至日外,首批创业板27家公司合计有11.94亿股限售股将解禁,而现有流通股数量仅为10.2亿股,如果按照9月14日收盘价计算,这11.94亿股的解禁市值将高达333.18亿元。
在高管离职潮席卷创业板的现状下,业内开始对市场产生担忧,忧虑的方面包括频繁人事变动造成公司管理层不稳定,进而影响公司业绩增长等等。对于刚上市不久的创业板公司来说,公司核心人员的流失,对公司为来发展显然更加不利。
创业板高管离职原因分类
一、部分公司董事或监事背景复杂,可能来自某一个创投公司或是创业板公司的股东,这些创投公司及股东当初投资相关公司目的,只在于通过其上市后的股权溢价来赚取超额利润,且其本身并不参与实质经营,当相关公司成功上市后,闪电离职在情理当中。
二、截至日,创业板公开发行并上市100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67倍。同时,公开发行一完成就造就了324名亿万富翁和39个十亿级富翁家族。加上二级市场始终以中小盘股炒作为热点,创业板持续高烧不退。但二级市场波谲云诡,泡沫破灭只在旦夕间,亿万家产毕竟只是纸上富贵。另一方面,创业板开板一年来,整体业绩跑输中小板,业绩无法支撑股价,由此尽早套现、落袋为安或是一些持股的创业板公司高管最理性的选择。
三、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离职有更多原因。创业板的火爆,让一大批公司都把上市列入了计划当中,因此曾有过上市公司工作经验,特别是才经历了上市程序的董秘就成了拟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馍馍。为吸引这些人才,相关公司提出的待遇丰厚之极,除诱人年薪福利以外,甚至还包括公司股份等一系列条件。
四、部分高管因身体原因、工作原因、甚至家庭原因离职,或许属实。
高管离职套现思路分析
《公司法》第142条规定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
上市公司高管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在高管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该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
高管们采取的方式
高管在职时,若卖出所持股票,其所在公司须上市满一年,且每年不超过25%;若离职,则半年后可卖掉50%。因此,对高管而言,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半年后就辞职,当辞职满半年时,公司也上市满一年,就能多卖25%的持股。
创业板高管形形色色的离职方式
方式一:真性离职
释义:真性离职,即是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后,不在原上市公司及原上市公司子公司有任何职位,彻底与原上市公司断绝一切工作关系。
真性离职分析
相较于假性离职,真性离职高管与原公司断绝任何工作关系,之所以这部分高管能如此明确离职,或是其有其他发展机会,或是未来套现后能保生活无忧。真性离职较假性离职,对投资者来说,或许感情上更易接受。
真性离职高管名单概略
1、9月7日,海兰信(300065.SZ)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9月3日收到董事侯胜尧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提请辞去其所担任的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辞职后侯胜尧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2、8月11日,三五互联(300051.SZ)财务经理彭勇和副总经理兼董秘陆宏双双离职。
3、8月4日,新宁物流(300013.SZ)收到董事张小明的辞呈,张小明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4、6月,华测检测(300012.SZ)的两位副总裁聂鹏翔和魏屹相继辞职。6月10日,探路者原董秘范勇建因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庭,向探路者申请辞职,结束了其在探路者2年的董秘生涯。
5、4月7日,赛为智能(300044)创始人之一的周嵘称因身体原因辞去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及董秘职务。
6、3月,网宿科技(300017.SZ)总经理彭清请辞。
释义:假性离职,即是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后,还在原上市公司,但职位变为普通职位,或在上市公司子公司任职。【】
“假性辞职”高管有三种优势:一方面可以凭着“非高管”身份绕过“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所持股份25%”的减持限制,另一方面可以保留一份工作,最后还能继续在原来公司领取相应薪水。【】
假性离职高管名单概略
1、8月25日,回天胶业(300041.SZ)公告称,公司董事会8月20日收到董事会秘书曾学毅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现在担任公司行政管理顾问。
2、7月22日,立思辰(300010.SZ)前任监事张旭光因个人原因辞去监事职务,但据立思辰一名内部人士证实,张旭光辞职后并未离开公司,目前仍在立思辰下属一家公司担任高管。
3、5月19日,海兰信(300065.SZ)前职工监事高连辞去监事一职后,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4、4月1日,华谊兄弟(300027.SZ)张彦萍辞去财务总监后改任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
5、2月24日,同花顺(300033.SZ)挂牌上市刚刚两个月,公司监事易晓梅就选择了辞职,但经《投资者报》证实,易晓梅目前仍在公司,“不过变成一名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员工”。
创业板的尴尬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本是市场正常现象,创业板高管离职之所以受关注程度更高,源于创业板体制性造富效应。创业板目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二级市场资金推波助澜造就了创业板公司虚高的股价,使得上市公司高管财富不断暴增。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受质疑,2010年半年报显示,创业板公司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远低于中小板。从一出生就被赋予极高历史意义的创业板,作为”最有成长性“的创业板,却在成长性等诸多方面令人失望。这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人深思。更有甚者,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相当一部分却选择了离职,种种细节表明,高管离职与套现紧密相关。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深处泥潭,另一方面却是离职高管处心积虑谋求套现,种种怪象,将创业板及其上市公司推入尴尬境地。那么,创业板究竟为何而存在?
&&&&据统计,截至9月2日已上市117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5.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4亿元。与有2009年中期可比数据的105家公司相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4%,净利润同比增长15.82%。
&&&&今年1~6月,除海格通信和天齐锂业无可比数据外,46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414.01亿元,同比增长36.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01亿元,同比增长46.38%。两项关键财务数据都大大高于创业板。
首批创业板解禁市值高达333亿
&&&&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解禁,解禁数量为11.94亿股,是现有流通股数量的1.17倍,解禁市值333.18亿元。目前创业板动态市盈率高达70倍,随着10月底集中解禁来临,未来创业板公司整体估值或将下移。
&&&&据统计,37名辞职高管中有10名是独立董事,除此之外的27名高管中,有18人持有所在上市公司股权,依当前股价计算,总市值约为15.4亿元,人均持股市值8556万元。在即将到来的创业板首次解禁大潮中,这批火速辞职的高管,其账面财富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落袋为安。
部分离职高管持股情况
名家评创业板
&&&&创业板开板时被赋予了诸多使命,诸如成为新兴企业的摇篮,自主创新的平台,结构调整的推手,国民经济的引擎等等。然后现实尴尬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不及中小板,却有着超高的股价和市盈率,各路资金疯狂炒作,更甚者,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频繁离职,随之必然而来的套现潮,不得不让投资者重新思考创业板公司价值。另外,创业板开板时承诺有退市制度,但退市制度却迟迟不能定下,显然,一个好的退市制度,是治疗创业板疑难杂症的重要药方之一。
对于A股市场而言,11.94亿股份,333.18亿元市值,这确实构不成太大的冲击,跟农行上市的市值差不多。不过,对于创业板而言,333.18亿元市值股票的解禁不是一件小事。
创业板新股发行呈现出 “三高”格局、数百亿巨额超募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用超募资金改善办公条件与买楼置地、个中的PE腐败现象等,凸显出创业板公司所存在的弊端与缺陷。
人们对创业板寄予厚望,是因为创业板寄托了中国市场的希望。中国最有创新精神、最具市场冲劲的民企汇聚于此,而创业板因推出时承诺的市场化监管与退市机制,让其拥有不同于主板的市场色彩。
创业板所存在的问题,正是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典型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言以蔽之:非市场化供给对接“市场化”的需求!由此,造成了价格机制的严重扭曲和衍生不尽的棘手问题。
创业板本是激励人们创业从而实现财富增长,若蜕变成私募股权投资一夜暴富的道具,却不能使长期创业者财富增长,那么制度设计就出了问题,它的存在就是资本市场重大风险源。
记者:唐玮婕
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势在必行,且实行以后利大于弊。有了直接退市,才能杜绝创业板的壳资源炒作,实现与主板、中小板不同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就应有进有出,才能保持市场活力。
  现象:今年以来共有41位创业板高管与奋斗多年的老东家分道扬镳,选择辞职。其中,赛为智能前董事周嵘以679.03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一,海兰信前董事侯胜尧以392.7万股的持股量屈居第二,南风股份前董事陈俊岭持有253万股,暂居第三。[]
  创业板公司在络绎不绝的争议声中,从最初的28家,扩容到了目前的120多家。在历经创业艰辛将自家公司推上A股市场之后,一大批正值事业巅峰期的公司高管,却蹊跷地选择了“功成身退”,种种细节似乎在说明,高管的离职潮正悄然而至。伴随着高管离职,创业板解禁洪峰将至,创业板如何应对?[]
  评论:高管们掀起了一股辞职风潮,引起众人关注。高管们的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具体到个人,有“个人原因”,也有“工作需要”,真实与否难以辨别。但如果把注意力关注到这个群体,这么多高管集中辞职,一定有群体性的目的。市场人士纷纷质疑:他们是为了套现![]
  现象:自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联袂上市以来,超募现象就如影随形。截至9月2日,1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69.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84.64亿元,超募资金共计514.79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募集资金的1.91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6.71亿元,超募资金4.40亿元。[]
  100多家公司手里握有的天量超募资金用途堪忧,这是创业板的成长烦恼。创业板从投资者手中多拿走的515亿元,迄今并未产生太大的效益。它们在资本市场兜了一圈后,有接近80%的超募资金又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或其他变相的方式,“躺”回了银行指定账户吃利息,这显然与设立创业板的初衷背道而驰。[]
  评论: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超募资金就是浪费,有很多发展中的企业需要资金却得不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本来发展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却得到了多出一倍还多的资金。这个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不会很高了。监管层应该考虑控制募资规模,发行价高可以考虑少发股票。”[[]
  现象:创业板退市制度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是创业板区别于主板和中小板的最大特色。随着创业板一周岁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下半年很难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现在没有具体时间表。一面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堪忧,高管离职套现蔚然成风,另一面是发行市盈率高企,退市制度难产。[]
  从今年半年报情况来看,不但并非所有创业板公司都实现了高速成长,更有一些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内业绩出现大幅滑坡。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不到20%的净利润增长率显然不能令市场满意。除了整体业绩增长率令人失望之外,一些上市还不到一年、业绩却迅速变脸的创业板公司更值得投资者警惕。[]
  评论:专家王守仁指出,退市意味着一个上市公司将变成非上市公司,这个过程有很多程序要。退市后很多普通投资者购买的股票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补偿问题。因此,首先得有个补偿机制,否则会引发社会问题。不能把退市想得太简单,不能就退市而退市。[[]
  现象:周岁在即,一年来融资逾800亿元的中国“纳斯达克”似乎已经变身“创富板”:在首批创业板公司招股一周年之际,这些中小企业业绩的成长,远没有它们当中即将诞生34位可套现的亿万富翁具有眼球吸引力。创业板推出以来,由其滚滚财富效应批量带来了上千名亿万富豪、近万名千万富豪。
  截至2010年9月,百余家创业板企业的IPO共造就了三百个以上亿万富翁和数十个十亿级以上的富翁家族。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夫妻、父子、兄弟一类的家族公司十分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有752位自然人出现在了这些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其中就至少有381位达到上亿元身家,比重占到了一半。
  评论: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创业板一夜暴富的神话打消了人们创业积极性,使之变成“一锤子买卖”。甚至有的创业板公司高管特意辞职套现,再跳到另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中,等待下一次暴富的机会。一旦寄生的企业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业绩大幅波动。您所在的位置:
深圳晚报:小心创业板高管辞职卖股
日16:30  
深圳晚报 
本报记者黄娜报道 高价发行的创业板周五上市爆炒开局,这样的估值还能持续吗?就此,业内的专家发表了不同的声音,价值人生的首席分析师王亮认为,这样的估值体系必将面临崩溃,如此发行的节奏和发行价格,都是不能够长久的。王亮给记者讲了个案例,老仇是深圳A医药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第四大股东,最近老仇到处旅游,并且和几个合伙人说好了,公司如果明年顺利上市,那么他将会辞职,原因是在职的高管卖股票有限制。有老仇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股票套现后享受生活,原来几十万的股本金眨眼间变成上亿现金,不眼红的人少。中小板的高管里面,出了不少这样的先行者。同样,很多创业板的高管打算在上市以后辞职,也是为了卖股票套现,这让很多创业板公司失去了得力的经理人和创业伙伴。这些创业伙伴为什么要辞职?可能从他认知自己所在企业的角度看,目前股票的价格可能是过分高估了,这样他才会选择套现,否则,创业者通常会继续把企业做大,来享受企业高成长带来的高收益。王亮表示,货币从有钱的人流向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并带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文明,这本是金融对社会效率正面促进作用,在小商人变成企业家的路途上,起的是加油站的作用。但如果在小商人还没有变成企业家之前,直接给了他一袋子金币,可能这个小商人不继续攀登艰难的创业路,直接转头回家做地主了。据悉,创业板累计超募资金多达83.74亿元,平均每家多募集近3亿元资金,募集资金最多的是神州泰岳,为18.328亿元,超额募集资金近10亿元。而该公司2008年净利润只有1.2亿元,仅超募资金部分,就够公司忙活8年了。这样下去,谁还有心思开公司啊?把公司卖了,拿钱去投向那些准上市公司,博一把算了。王亮介绍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重点。建立什么样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较好制度设计是“年薪制+股权制”。深圳很多成熟的公司都为员工设立了持股计划,身边很多朋友不愿意离开中兴、华为、腾讯、金蝶等公司,因为他们可能要放弃自己的股权或者期权,比如华为的股权设计中,离开华为只能原价卖回华为,而不能对公司外部人转让,更不能溢价转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中认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资源,那么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认为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更是稀缺的资源。从市场疯狂的给创业板如此高溢价就可以看出,企业家才能才是目前中国最稀缺的资源。而创业板的高价发行,正是把这种最稀缺的资源直接驱逐出了市场。据悉,为了限制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深交所相关的规定这样表述,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本公司股票数量占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50%;自离任人员的离任信息申报之日起6个月后的12个月期满,离任人员所持本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将全部解锁。王亮语重心长地说,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放弃创业团队,拿着现金享受生活,高价买房子追求资产安全,推高房价;另外一拨人,拿着大把现金满世界找准上市公司,PE们把好项目的PE在没有上市之前就推高到15倍以上;资本泡沫最终像2008年股市泡沫爆炸,炸伤在地上躺着的都是已经中毒很深的PE和私人投资者们。到时候华谊兄弟可能还没有烧完募集来的资金,可以拍一部电影,叫做《2015:崩盘实录》。(深圳晚报)[责任编辑:michelma]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6:25:00)
( 13:16:00)
( 13:15:00)
( 13:11:00)
( 10:14:00)
( 10:12:00)
( 08:47:00)
( 04:56:00)
( 04:56:00)
( 04:56:0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警惕创业板高管扎堆辞职后的套现潮
尽管创业板推出不到一年,笼罩着耀眼光环的创业板高管却在今年一窝蜂出现了辞职热潮。据有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创业板高管辞职已达到34位。与他们当初加入公司时的踌躇满志相比,“夫妻两地分居”、“身体健康堪忧”等原因突然间都成了众高管请辞的主因。此外,个别上市公司高管通过董监事换届选举而“隐性辞职”的现象并未统计在内。(8月24日《上海证券报》)
本来,上市公司高管去职稀松平常,不过,当高管在一段时间内扎堆辞职,事情就有些蹊跷了。尤其是在创业板原始股解禁即将来临,这些高管辞职的动机不得不令人心生疑窦。其实,上述高管辞职的原因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根据我国现行的限售股解禁政策,原始股需要在新股上市后锁定一年才能解禁。而且,《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本公司股票总数的25%。但一旦高管辞职,则减持数量就可以轻松翻番。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公司高管一点没有违法,不过是合理利用了交易规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高管都不看好其所持有的创业板股价的未来走势。不如合理利用规则,辞职趁早套现走人。投资者对于这类不到一年而高管主动请辞的公司,实在是要多长一个心眼。
尽管高管辞职属于个人行为,但无可否认的是,高管辞职套现带给股市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因为高管辞职套现,会被市场看作高管不看好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也会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其实,创业板股价被高估,是市场内公开的秘密。首先,创业板的高溢价,并非基于高成长性,主要由去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流动性,随着今年这个前提条件逐步丧失,创业板的估值溢价消退,是市场必然的选择。而且,从今年的中报上看,创业板的业绩增长率也是差强人意,总体的成长性甚至不如中小板乃至主板。例如,截至8月18日,已公布半年报的56家创业板公司,竟然有8家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占比高达15%。对于业绩成长要求较高的创业板来说,交出一份这样的答卷,也许成为今后股价或受挫的另一原因。
早在去年创业板上市伊始,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总监桂浩明就曾经提醒投资者,警惕一些创业板企业高管在上市后高位套现减持,掏空企业的风险。同时呼吁监管部门在高管和大股东套现减持上进行严格监管。现在看来,情况果真出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暴利诱惑难以抵挡。创业板辞职的高管大多在公司上市前就持有公司大量股份,而且这些股份成本低廉,这些股份上市后成几何级数增长,套利空间巨大。面对暴利诱惑,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已经把企业发展置之脑后几乎是必然选择。
创业板高管为套现而辞职虽不触犯法律,但是创业板过快造富,导致核心人员流失,无疑是对股东、对市场极大的不负责,其负面效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397条
评论4927条
评论3467条
评论3165条
评论2320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板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