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前景不明朗,大盘疲惫不堪的意思,接二连三...

散户用技术指标如何分析大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散户用技术指标如何分析大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支股票好久没有大单交易,只是小散在交易,我想问一下这个是什么原因?_百度知道
一支股票好久没有大单交易,只是小散在交易,我想问一下这个是什么原因?
是对大盘的不明朗,还是说有别的想法?请大家给我解释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的好股票,前景还不明朗,大盘当然是盘整,不会有大波动,机构当然要走.国家经济政策在转型中,应该是被充分炒作过.别信股评的,大涨过的股票吧,这种股票大赚后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说明这支股票不是热点板块的热点股票,不强势,要等下一波对这支股票概念的炒作风潮来临才有机会。
没主力呗。你看交易量和换手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大单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盘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迎来深幅度调整:金融利空落地,房地产泡沫达临界点再涨就会爆炸
大盘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迎来深幅度调整:金融利空落地,房地产泡沫达临界点再涨就会爆炸
:交易所隔夜利率飙涨300% 资金面紧张超预期
端午假期前,市场资金面紧张程度愈发严峻。银行(行情
专区)间和交易所债市资金价格均飙涨,其中,银行间隔夜回购疯涨141个基点至6.15%,创下了约17个月来的新高,而交易所隔夜回购盘中一度飙高至28.20%,收盘于12.75%,涨幅约为322%。
:人民日报:从“买不起房租房”到“买不起也租不起”,一线城市房租收入比达40%
大中城市房价高企,让中低收入者纷纷感叹“买不起房”,继而转变观念去租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租房者发现,租房贵、租房难的问题与高高在上的房价相比丝毫不“逊色”,逐渐演变成“买不起也租不起”。
银行间市场这种情况如果出现恶化,将会出现股市暴跌。股市也有很多是信贷资金在操作,资金出问题后就会四处被迫平仓。
人民日报的文章,表示房地产市场也要被打压。千疮百孔的经济到处是炸弹,房地产、银行的金融炸弹,实业空心化、企业倒闭的实体经济炸弹。PPI持续低迷,借不来钱,企业倒闭潮乌云盖顶,就这样,还要炒高房价,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
:陶冬:入行十八年 中国经济到最困难时
中国第一季经济表现欠佳,专家亦纷纷下调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外资大行及评级机构亦接二连三发表报告,看淡内地经济前景。最新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只有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反映制造业已陷入收缩。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出席台湾“亚洲高峰经济论坛”时直言“中国经济已陷泥沼”,更直言这是他入行18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最不稳定的时期,若再不正视风险,估计两三年后,中国随时爆发如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危机。
3大危机:经济伪增长、金融产品爆煲、通胀恶化
潜力产业:医疗、教育
  中国经济是转淡还是纯粹调整?陶冬以“穿高跟鞋”的假增长来形容中国目前状况,指经济增速实际正不断往下走,中国惟有作出突破性体制改革,打破国企垄断,才能激发新一波经济增长,而最能拉动内地经济重新起步的行业,就是医疗、教育等服务业。
  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全球聚焦中国这庞大新兴市场,中国经济近10年均增长强劲,早年GDP更维持连续5年双位数增幅,不过自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回落至7.8%,今年首季再放缓至7.7%,实时遭大行及评级机构接力唱淡。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受到台湾财经杂志邀请到台北演讲。外界看淡中国经济复苏的能力,这位来自外资投行的中国经济专家,亦不例外。陶冬在台上一开口便语出惊人,“中国经济现正面临我加入投资银行、研究中国经济18年以来,最困难、最不确定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正值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危机处处,如果中国能率先由世界工厂转型为提供服务业的国家,未来将可成为领导世界经济的龙头;相反,如果中国没有有效监管金融风险,未来几年便有机会引发类似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危机一:理财信托产品 金融计时炸弹
  陶冬曾撰文指,近年内地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爆炸性增长”,债权产品的设计、销售、风险控制等范畴有失控趋势,而且这些产品透明度低、结构复杂,又绕过监管机构,成为内地金融市场的计时炸弹。
  这次陶冬更分享一次购买内地银行理财产品的亲身经验:年初时有位朋友跟他说,银行不断推销一款理财产品,说该产品会担保7.5%回报,陶冬直言,这世界根本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于是亲身到内地向银行查询该理财产品的内容,“银行的销售员非常热情,说这个产品非常好,你一定要买,我问他这个回报7.5%的产品,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资产那么好呢?他说,
不知道,但就是好产品,我们大银行就是不会骗你的钱! ”
  一再追问下,职员把银行产品设计部门的电话号码给陶冬,他于是向部门部长追问,对方表示不清楚,于是又再给另一个负责设计产品的同事电话号码给陶冬,几经波折,终于他在一位“小伙子”身上才找到答案。
  高风险产品变担保产品
  原来这理财产品是由8个包括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等借钱的信贷产品、以及4个企业债券组成,名副其实是结构性产品,“对我来说,这恰恰就是一个高风险资产,被他们揉一揉之后就不见了风险两字,最后还贴上一个卷标——
担保产品 。”
  陶冬指出,内地金融体制内的银行贷款额,在2008年之后已处于稳定水平,“而真正拉动经济、提供信贷的,其实是 全社会贷款
,也就是经济学说的 影子银行 (Shadow
Banking)。”银行近年通过如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的贷款业务,规模愈来愈大,这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Off-Balance-Sheet)交易的融资产品,虽然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稳住内地经济增长,但因规模急增,令人担忧为金融体系埋下危机。
  信托基金规模过度扩张
  “去年内地最火红的就是信托基金,红到甚么程度呢?”陶冬听说在上海一家信托基金,因为赚太多钱,连一位倒茶阿婶的花红也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花红这么高,你就知道Something
Wrong。”他说,这家信托基金一项放贷予海南岛地方政府的项目,投资了风力发电,由海口到三亚之间高速公路的电灯柱上,都安装小风车的发电装置,“不过后来才发现除了几次台风之外,那里根本没有风!你说这样的投资怎能够赚钱?”
  希望中央有先见之明及早救火
  他指,现时中国信托基金总额达到7.5万亿元,总值甚至已超过保险业总额;其他贷款产品亦急速增长,如财富管理的理财产品市场已达7.6万亿元,新兴的券商理财市场亦有1.9万亿元,每日更以100亿元在增加,“现时内地整个影子银行总额为24万亿元,即是等于中国GDP的44%,占去年整体新增贷款一半。”
  他估计,一旦社会出现通胀、人行加息之后,便会陆续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最快可能今年底前出现,而2015年至2017年之间,更有机会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到时不但影子银行,连正规银行、地方债及房地产将会连环爆煲,“现时内地整个影子银行总额约等于中国GDP的44%,但中央政府还有相当多钱,大概等于GDP的73%,这意味着中央还有能力救一次金融危机,而关键是在甚么时候救。早一点救,伤害程度会低一点;如果有危机出现才救,这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大。”
  危机二:“穿高跟鞋”的经济强国
  想掌握经济前景去向,自然要了解经济周期变化的拐点,市场上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周期,但陶冬看来,中国其实进入一个“伪周期”,只算是上一个周期的延续。
  内地4月经济数据出现改善,海关总署公布4月出口增长达14.7%,超乎市场预期,骤看以为有新气象,但陶冬大胆指出,内地出口数字有造假之嫌。
  陶冬留意到出口数字中最强劲的升幅,其实来自香港的大幅增长,3月由内地出口香港的总值为483.7亿美元,但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却显示,由中国入口的产品总值只有204.5亿美元,两者相差逾1倍,达279.2亿美元。
  内地与本港公布的出口及入口数据向来存在差异,内地海关总署曾解释,这是因两地统计口径不同。不过,翻查2005年至2012年两地政府公布的数据,两者差异幅度仅约10%左右,但至今年首三个月,差距竟突然以数倍放大,内地公布数字为香港的一倍(见表一),故被指存在严重水份。有分析指,不少内地企业虚报出口,早前商务部发言人亦承认,官方数据“有一些异常因素”;有内地媒体估算,今年首季虚假贸易总额达347亿美元。
  “如果你看第一季GDP,几乎所有(范畴)都在往下走,或是持平,之所以增长还有7.5%至8%,其实是最近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亦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分水岭,反映5月制造业7个月以来首次陷入收缩,而PMI新定单预览值亦只有49.%,创8个月最低水平。
  危机三:通胀恶化 内房泡沫
  中国公布4月通胀2.4%,尚算温和,但令陶冬非常担心的,正正是通胀问题。陶冬认为,近期内地发生H7N9疫情,以致通胀才稍稍缓和,但当市民对吃猪肉、鸡肉的信心慢慢回来,到时食品的价格便会升,通胀亦会进一步恶化。政府在传统GDP上,再加上地方政府投资。”他指GDP靠地方投资谷大增长,但实体经济其实一般,他形容中国目前经济,就像一个男人穿上高跟鞋一样,“看上去高了8%而已,实际上是没有改变。”
  地方投资占GDP比率约50%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往下走,而今年第一季上游企业,陶冬更用“惨烈”来形容,“去年底上游企业以为经济开始复苏,每家工厂都加大生产量,但现在大家都知道错了,立刻停止生产,造成很多机器闲置无用,产品大量积存。”他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民间投资消失的问题,民间投资所擅长的制造业,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工资暴涨、产能过剩,使得民营企业不再愿意投资。
  “今天农民在拼命杀猪、杀鸡,假如到夏天这些病都不见了,饮食开始恢复,大家就会发现猪不够吃了。”他说,鸡可以在3个月至4个月内养出来,但猪至少需要16个月,“现在连母猪都杀掉,农民就要先养大母猪才行,整个养猪周期就拉长至两年多。”他续指,短期来说,内地将出现“猪肉荒”,“内地猪价必然会暴涨,年底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起码会因而达到4%,明年更会由4%登上5%,到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就不得不加息了。”
  未来一年楼价易升难跌
  除了猪价,楼价亦进一步推高通胀。陶冬认为加息不但不会影响内房表现,在未来一年房价更只会“易升难跌”。他忆述早前在澳门跟一班内地地产开发商作演讲,发现几乎所有高层,都兴高采烈地商讨拿甚么地来发展、如何合作等等,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内地房地产经济最弱一环就是开发商的现金流,现在她们的现金流明显比上一年改善,如果最弱的一环获强化之后,整个行业也会变强。”
  虽然年初国务院推出“国五条”,以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陶冬认为这只是前朝政府温家宝的政策,对未来楼市没有太大影响。“对于‘国五条’千万不要害怕,这是前总理温家宝谢幕之作,并不是新总理李克强开幕之作,自新政府上任以来,国务院开了5次会议,但‘房地产’这3个字连提也没有提过。”
  总理李克强对楼市的干预不及前朝,陶冬相信新政府在未来12至个月18个月,只会作口头上干预,市场或会有短暂波动,但整体来说,房价仍然会继续上升。
  前景未明内需可撑经济
  他预计,在中国超高储蓄率(中国2011年为51.8%,全球平均只有19.7%)的情况之下,买房子依然是人民最稳妥的储蓄方法,因此这笔民间资金会继续推动房价上升。
  最后,陶冬不忘提醒投资者,内房市场始终有风险,“内地房地产是有泡沫的,早晚会破灭,而这个破灭会紧紧的跟内地影子银行连在一起。”
  虽然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充满危机,前景并不明朗,但唯一令人安慰的,是内需仍可撑住经济。陶冬指,中央高层力推“反腐败、反浪费”后,高端消费虽有明显下降趋势,却影响不了整体内需表现,“你在任何城市现在都会发现VIP房间,空空如也,给老总买车子、珠宝的情况也不见了,但是由于民间一般消费下跌速度较慢,相信经济增长仍可稳定在6%至7%。”
  出路篇 打破国企垄断 教育医疗现商机
  目前中央运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扩张救市,陶冬认为,虽可稳定一时的经济增长,但无法拉出持续上升的动力,因为“结构性因素造成的经济衰弱,必须靠结构上改变来解决问题”。
  “自从邓小平开放改革后,内地经济每10年就陷入泥沼一次。”陶冬以中国经济史分析: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靠改革农村体制突破,提高生产力;九十年代初,经济再次陷入泥沼,靠的是邓小平推出经济特区,也是体制上的突破,将经济重纳增长轨道;至本世纪初,中国再度陷入泥沼,而这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样是因体制上的突破带动生产力。
  故陶冬推断,今天中国最迫切就是要体制上的突破,要打破体制,就须开放服务业给民间投资,“因现时在国企垄断下,服务业效率太低。”
  户籍改革推动经济突破
  他批评现在内地服务业之差,不止只是“技术上的差”,而且是“道德上的差”,“你试想想,你去内地千万不要病,要是生病就麻烦,无病都看出一些病出来,未死都被吓死啦!有病就跟你乱治,内地医疗业在我看来已经破产了。”他认为除了医疗,教育和文化产业等都是大有前途的服务行业。
  但要发展服务业,陶冬认为户籍改革是重要一步,“开放城市户籍给农民,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所有的医疗卫生、教育及退休基金等服务,拉动农村人口的消费。”
  “要推动户籍改革关键是资金,为农民开户籍,开始最少要5,000亿元,几年之后是7万亿元到13万亿元,这些钱谁来出?最终我知道就是(要)由国营企业,他们需要把分红比例提上去,但这又牵涉到利益。”
  陶冬相信户籍改革、放弃独生子女政策都是突破体制的方法,其中又以开放民营投资服务业为重中之重。
:&出口只增长1%,隔夜SHIBOR创历史新高,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创逾五年半的新高
海关报告称,数据暴跌的原因是:
一方面是对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内地与香港贸易快速回落;
另一方面,是受国内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低迷、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贸易环境恶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操作方面,我们在5月31日已经按计划止盈出局,而且没有到再介入的条件。无论我们预测对了还是错了,无论是大盘要如何,按计划操作,运筹帷幄,即可决胜千里。
本人维持长期看多不变,此番深调,正是期望中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金融界论坛
尊敬的用户:
如您在使用金融界网站论坛的过程中发现色情,反动言论,伪造他人言论,广告欺诈等帖子,为便于网友反馈问题,特将金融界论坛管理员联系方式公布如下,欢迎大家有问题或者建议随时联系。
金融界客户服务中心邮箱:.cn
论坛客服电话010-2
金融界论坛官方账户:管理员01
金融界论坛客服QQ:
『普通』主题: (80919)网贴收藏室
&&发表日期: 14:20:33
头衔:资深元老积分:0
&&& 本收藏室建立于日,专门用于收藏自己认为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各类网贴。为使今后便于查找资料,请访问本贴的网友不要随意在此收藏室留下任何内容的回贴。谢谢!
文章不错(1)
&&帖子刷新
收藏贴原址:http://bbs.jrj.com.cn/bbs/bbsreader.asp?folder=&id=&cnav=&&& 讨论主题:中美金融大战尘埃落定!中国真的很惨!(人民网都通过了,恳请网管放行)&&& 发表日期: 13:52:17 作者:【真的假的股票】&&& 最近全球都在谈论一件金融大丑闻,很不幸,它的主角就是中国。中国大陆除了拥有“两房”垃圾债券3763亿美元以外,还拥有5000多亿美国国债,看来早晚也是垃圾,即使不是垃圾也是在帮美国经济泡沫买单。两者之和超过9000亿美元。30年改革开放血汗换来的外汇家底大部分都套在里面。预警早就发过了,为什么不采取疏散措施?答案很简单-----有影响力的人拿回扣造成的!  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引发震撼,各界关注。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拍板人:“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么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美国“两房”公司债券。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产,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此评论 犹如闹市中引爆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不过都是在上流高层经济圈内.  次贷危机下,美国的两家房贷抵押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的债券已形同废纸,荣登美国“两房”公司外国债权人之榜首的居然是中国,一共持有涉及该两间公司高达3763亿美元债券,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1% 。国际经济界称为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丑闻。   国家资料显示,自2004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惊人增长三倍,高达到9220亿美元。仅2006年到去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长66%。在美国次按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目的前夜,中国仍然痴心不改地不断大手笔增持美国债券。究竟是谁拥有在这样疯狂地处置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权利,如痴呆一样疯狂购买美国债券?   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外汇储备也很客观,但印度对美国“两房”债券持有量才2300万美元而已,人家是意思意思,中国的3763亿竟然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差不多是三万亿港币。这样投进美国“两房”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国际公认的原则是,外汇储备公认的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分散为宜,但中国财金当局却将外储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于美国“两房”,这相当于将大部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和东南亚楼市崩溃,还闹出「负资产」,业主和银行一齐遭殃,说明房屋按揭本身风险很大,其衍生债券更是危险品。   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融投资常识性的金科玉律。外匯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可是我们那些可爱的受握重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败家子一般的官员,个个还都是硕士、博士学位!   就冲这点,中国民众还有什么脸面去嘲笑印度!叫人家阿三,自己都快成阿大了。到底是谁祸害中国如此吃亏,不,是重创,而成为世界笑柄! &&& 我认为:这件金融丑闻的暴露,实质上对中国经济重创之巨,对国民信心和精神打击之大,简直可以抵消大批我们自己宣传的其他成就光环。这决不是一般的问题,甚至不是什么重大失误!不能用失误的概念,而是直接叫做中了“杀招”!它的背后是应该是严重的渎职 战略间谍的性质!   中国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受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高论影响而实行的政策,最后使谁最终受益,使谁陷入深深窘境了呢? 那些“主张对内狂引境外战略投资者、让其大赚贱卖的银行原始股;对外大力推出中国优质大型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境外上市,向海外慷慨派送十倍于融资的分红”的经济专家到底在干什么,他们的底细和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近些年来,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活动十分活跃,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活动手法多端:有的熟谙中国国情,巧妙利用各方人脉,想方设法接近各级领导人,进行商业游说,影响相关决策,为商业活动铺路;有的境外利益集团对有关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给予丰厚的课题经费等途径,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所谓研究成果和影响为境外跨国企业集团谋利、鸣锣开道,对中国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影响。于是中国的经济专家和经济官员们他们当中有不少靠着暴利集团贿赂、靠着境外集团资助做研究报告,通过境内外媒体精心包装、刻意打造,提供各类活动舞台,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精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为国内外的利益集团鸣锣开道呼号、充当掮客买办,多年来实际也真正影响了行业乃至国家经济决策。&&& 我一直认为近年国家经济领域这样的怪异诡秘的现象和行为,决不仅仅是表面专家贪财、官员渎职那么简单,应该是境外对手和敌对势力精心地策划和不懈的努力后,其战略金融间谍的成功之作。这场惊天的美国债券丑闻,更坚定了我的中国国情判断,当前诡异政策还在继续-------面对暴跌70%以上的空前股灾,我们却无动于衷(其实救市很简单,只需用这几年的股票印花税收入成立平准基金买入大小非,暂停新股上市, 一且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救市毫无作为的同时我们却加速放行QDII,大家用脚都能想清楚我们又在为谁准备饕餮大餐!&&& 恳请各位看官在各官方网站转贴,提醒我们的领导人警惕家贼! 
《瞭望》:长期恶性暴跌 解决股市问题必须重建ZF信用& 时间:日 13:40:36 中财网 &&& 股市长期的恶性暴跌,不但对企业融资、投资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造成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实实在在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一个群体对国家的认同发生动摇,从而影响改革开放大局和社会稳定。&&& 日前,美国财政部宣布了对陷入困境的抵押贷款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拯救方案。这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A股自去年10月创下历史高点后,还不到一年时间,指数就跌去65%,市值损失近3万亿美元。投资者更是惨遭财富缩水的痛苦。美国这个被认为是最市场经济的国家,却在用行政手段救市,那么,以维护金融稳定运行,并把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自己工作重中之重,也已渐渐开始"市场化"治市的中国监管部门,是否能从中得到某些借鉴? &&& 美国政府之所以要"干预市场",出手挽救"两房",除了担忧由此发生金融危机外,一个更大原因是为自己当初信用监管不当买单。美国"两房"的创建是隐含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担保的,如果在"两房"出现危机而自身无力解决时,政府不出手挽救,也就等于美国政府撕毁了隐性担保协议,任由"两房"债券变成废纸,以后美国金融机构和政府发行的债券就别指望外国投资者来购买。所以,美国政府出手救助"两房",实际上也是在救自己,是要维持美国政府与 "两房"债券最起码的信誉。 &&& 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管理层滥用政府信用和缺乏政府信用并存。前者表现在,不仅让一大批居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还以政府信用和国家优惠政策支持让它们获得高额市盈率。即使在股市非常疲弱,管理层依靠各大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强调维稳的奥运非常时期,大盘国企股也照发不误。后者表现在,当股市出现自由落体式的暴跌,广大投资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跌势时,管理层却迟迟不愿出台实质性的措施来提振股民的信心。 &&& 股市当然应该市场化而最终也必然要走向市场化,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转轨市场而言,市场化只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千万不能"揠苗助长"。而且,市场化后也不是说政府就可以不闻不问,在市场自身无力解决问题的时候,政府必须干预。 &&& 何况,中国的股市现在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从上市公司的IPO和再融资的审批,到基金的发行和QDII的开放,一直到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等等,哪一个环节不都是由政府部门掌控?在政府政策仍然涵盖股市运行的主要方面时,一味强调用市场化思路来治理股市,任由市场自行寻找底部,这实际上是在撕毁此前政府与投资者之间达成的隐性担保协议。 &&& 股市本是信心经济。股市的信心来自于投资者稳定的预期,而预期很大程度上又来自政府的信用。所以,要稳定暴跌不断的股市,管理层为自己的信用失误买单,重塑政府信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由政策失误造成的股市危机,再由政策纠正过来;二是在救市的过程中,政府与投资者建立一种新的信用模式,这就是基于市场规律的信用模式。因此,此轮救市,不是简单地采取降低印花税或发基金之类的行政手段,而是制度救市,或者是行政手段救市加制度治市的结合。 &&& 英国在撒切尔时代一样进行过股改,用以民为本的思维,将好的国营企业上市,将改革的利益归于全体老百姓,造就了一个各方受益、稳定而多赢的英国式股改。而我国管理层推崇的股改,却造就了大起大落、多方受损的动荡格局。而且对中石油在海外低价上市高分红而到国内则变身为超高价上市低分红致无数百姓血本无归、老公司对价放出巨量大小非而大量新公司不付对价继续产生无穷无尽的大小非等劣行,任社会各界如何提醒呼吁都不及时过问,任由市场崩溃,实在难说是以人为本。 &&& 具体来说,对目前影响股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小非,无论是采用征收暴利税的形式,还是锁定出售期限,或者是像管理层主张的那样采用可交换债券的方式等,政府应该尽快找出一种市场认可的方式,妥善地解决这一历史问题。 &&& 但长期而言,股市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对股市进行重新定位方有可能。股市的定位要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应也不能再把股市作为国企解困、重组和融资的手段,而应有更高目标。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股市应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也呼应了十七大提出的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要求。 &&& 股市长期的恶性暴跌,不但对企业融资、投资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造成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实实在在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一个群体对国家的认同发生动摇,从而影响改革开放大局和社会稳定。所以,保持股市的平稳发展不但是资本市场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漠视不得。(本刊编辑部)收藏贴原址:http://bbs.stock.163.com/bbs/agu/.html
&&& 国务院决定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务院决定废止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中有关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严格履行职责,按照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检验和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八年九月十八日(注明:此收藏贴原址http://news.ifeng.com/mainland/8_17_792062.shtml)
&&& 美、香、中三地对大陆单征的态度? &&& 引子:沪A10000点征程,启动时间年,启动点位点。新一轮牛市前提条件:个别权重股落于2.5元区;1/3新股按发行价要腰斩;1/3微利概念股要破净;1/3个股要创历史新低;1/3的ST要成为新仙股,其中B股ST都要集体成仙。 &&& 近期由于大陆股集体暴跌,尤其是中资银行股中的工商银行领跌,导致外围中国概念股也跟着暴跌,但随着大陆出台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情况下,美、香、中三地股市其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 美国大陆概念股在印花税单征+美股大涨4%的双重作用下,这些中国概念股在9月18日大多大涨或暴涨,涨幅最大的为携程网达44.29%至50美元,表现出爱国之心。而亚信却跌11.25%至8.36美元,看样子不但没有爱国之心,还生出反叛心里,是不是该下油锅。 &&& 香港股市前期听小道消息讲大陆概念股其市值占港股市场40%左右,因此大陆的喜愤哀乐直接反应到港股身上,虽然港股喜欢成为美股的跟屁虫。当港股在大陆实现单征的时候港股国企股收涨15.53%真是可喜可贺,或许暗示咱们的A股下周初还得涨至少5%以上;H股中的权重股中移动大涨13.183%至82.5港元,而那么低价的中石油才涨11.544%至8.31港元,与咱们的中石油涨停9.96%至11.04元相比真是太逊色了。恒生还是表现不错收涨9.61%,看样子还是很喜欢咱们实现单征啊! &&& 内地股不用说对于单征印花税肯定是100%同意哟,要不集体涨停。如果不设涨跌幅可能会蹦至2500点以上也未可知,而实现大涨50%之愿望,而与越南股市相比美?! &&& 表现最佳的当属两支新股N川澜,盘中从13元涨至37元,翻了两番;而N水晶盘中从20元涨至55.3元,翻了1.5番。没有涨跌幅真好啊,不知道周一开始会不会实现连续3-6个跌停板。 另一个涨得很好的当属购证板块,早盘领头羊中石化购大涨最后干脆封住涨停涨53.88%至1.608元, 一堆废纸都涨得如此欢畅真是让人艳刹死了!看样子涨停板幅度还不够大? &&& 从板块来说,涨幅最大的为沪B9.83%,中小板为9.8%,沪A为9.45%,深B为9.14%,深A为9%,实际上均为集体涨停,出现此种情况皆为深市的垃圾股太多所致。 &&& 从超级权重股来说,沪A表现最好,尤以前期领跌概念股工商银行表现最好,封涨停单达4.45亿股,显然整个市场封涨停与工商银行的大封单密不可分,如果该股打开涨停那么其它股大幅下挫成为可能;次为这个破3元的中字头公司中国银行封单达1.35亿股,真是价低就是好东西。显然它们是祖国人民的忠实信徒,要么要用这么大的封单。而万科B近期也是拚命地下跌,但今天表现用最差形容一点不过分,因为盘中总是在涨停挂卖单,整个市场仅有该股一支未封住涨停,过去那种豪气荡然无存,因此特建议该股转至外国市场去。 &&& 从超级资金大锷来看,中投对于单征印花税最持赞成态度,故而应该授爱国奖,虽然该公司投黑石亏得一塌糊涂,以为当前大量增持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可以发大财。对于中投的这种态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它在港股市场可能持有远比当前A股高得多的这些银行股,故而当A股中的这些银行股低于它当时所持价时要大量买进。不知中投是不是已经买进了等待涨30%卖掉还是等待涨了30%才开始买进(现封涨停买不进哟?),因为中投公开表态准备介入,这种话是真是假? &&& 有意思的是国资委也一唱一合,好像大陆股市就此终结熊市而直奔万点,要真那样我们举双手赞成,一年的巨亏也可以解决了。 在此特谢谢管理层,一个单征就可以解决我们被套问题,实在是可喜可贺!当然你得最好连续涨3个涨停板哟才有这种解套希望,否则我们都会白高兴一场! ------------------袁太辉(注明:此收藏贴原址http://bbs.stock.163.com/bbs/agu/.html?6#reply)
&&& 谢国忠:A股进入安全区 水皮:真正救市 时寒冰:汇金急救后  导读:  "唱空派"谢国忠:A股进入安全区间  水皮:禁止大小非随地大小便  桂浩明:原来是学了越南救市  应健中:9·18,救一把  李志林:不是一锤子买卖  马红漫:第一次确认底部  时寒冰:汇金急救之后  龚方雄:央行准备好放松了  陆水旗:该跌的银行股   王志浩:紧缩结束,开始玩刺激  "唱空派"谢国忠:A股进入安全区间   嘉宾: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主持人:理财一周报编辑王诚诚   主持人:最新消息称,美国政府将成立一家规模为5000亿美元,类似于清算信托公司(简称RTC)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用以收购困扰金融机构的抵押类不良资产。您怎样评价美国政府包括联合其他央行向政府注资的一系列举动?   谢国忠:目前这一措施还没有确定,但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很积极的,很得当的。目前股市大涨也和这个可能出台的利好政策有关。   不过,美国政府错过了挽救金融的最佳时机。一年前次贷危机就已经发生,而美国金融机构的过高的杠杆率期间不升反降。美国很多大基金对政府非常失望,所以之前他们疯狂抛售股票。   大基金抛售的后果是,上市公司股价大跌,结果那些深陷危机的金融公司就更借不到钱。想想看,一个市值只有几十亿美元的公司需要借款几千亿美元?有谁敢借?目前这些金融机构面临崩溃。这个时候是需要政府做点事情了。   主持人:这个利好消息如果成真,能够多大程度上挽救美国这次金融灾难?   谢国忠:这取决于你对于挽救的定义。虽然剥离不良资产的举动可以赢得市场的掌声,但是单纯这项利好将很难解决美国的金融坏账。   上世纪80年代,老布什政府确实通过不良资产打包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摆脱困境。当时打包的不良资产占GDP的12%,最后这一比例下降到GDP的3%。   这一次的危机要严重得多,不良资产的规模也要大得多。目前美国已经暴出来的金融坏账就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了,今年财政赤字估计还要达到6000亿美元。我估计,美国金融业这次总的损失不会低于10万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   摆脱危机美国需要   让债主变股东   主持人:那么美国政府还需要出台什么措施拯救本国金融市场?   谢国忠:美国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二是寻找大经济未来一轮增长点。   如果想要进一步为拯救美国的金融市场,还有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允许债转股,就是将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债券变成需要救助的金融公司的股份。这样做能极大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美国经济负债过高,钱都流到了其他国家。科威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现在要解决问题的话,美国是需要把这些钱吸引回国的。   这些美国政府肯定都想到了,主要的问题是他们还要进行政治的考量。   美国不比英国灵活,他们对于股东是其他国家的人,尤其是非西方人进入董事会还是比较反感的。   第二个问题就更困难了。以前美国经济是靠借款过日子的,消费的规模远远超出自己赚钱的规模,未来美国需要想办法自己赚钱。   美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石油、国防、科技、制药。但是这几个产业的盘子不够大,是不可能支撑起来经济的。   未来他们需要发展农业、能源开采来支撑经济。   转变美国增长方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估计美国需要四到五年才能走出目前的阴影。   主持人:那么对中国来说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以及债转股成为这些金融公司的股东是机遇大于风险吗?   谢国忠:风险在于等到中国等其他外国购买了这些资产之后,美国政府出台各种保护政策限制你。   但是如果这些国家不去投,美国经济可能会完全崩溃。现在美国经济衰退是已经不能完全避免了。明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像亚洲经济在1998年一样。到时,美国经济2%~3%的萎缩可能性很高。   大选导致   美国"病入膏肓"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美国政府已经错过最佳时期拯救经济。为什么这么说?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谢国忠:拖延去杠杆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美国政府的大选,第二是股东。   目前美国政府正在进行大选,爆出大规模的信贷亏损,对民主党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美国政府一再拖延。   爆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部门的负债仍然逐步攀高,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4.8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08年第一季度的15.9万亿美元。美国经济之所以过去一年没有衰退就是因为杠杆没有下降,目前已经到了无法举债隐藏的地步了。   在这次央行注资并许诺资产剥离之前,美国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已经不是对冲基金在卖空,而是美国那些规模最大的、最讲价值的基金已经开始抛盘了。这些公司都是看经济基本面的。他们认为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手中持有的公司最后可能会倒闭,所以任何价格都抛售。   另外,美国的这代股东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维持自己的金融帝国相当在意,所以宁愿靠借债度日也不愿意承认风险,这是很迂腐的。   从雷曼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目前雷曼只答应出售一部分,而非整体出售。这说明他们的股东对维持这个虚拟的负债的帝国还存在幻想。   中国最快两年进入   下一轮增长   主持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是否也无法独善其身?   谢国忠:我做个比喻,拉动世界经济增长靠的是两个轮子,一是中国的出口,一个是美国的消费。现在的情况是这辆摩托车的前轮已经爆胎。中国不受到影响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们怎样才能把损失尽量降低,短期和长期来看分别要做哪些事情?   谢国忠:中国政府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资金流通问题,三角债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难,就在拖欠,国有企业也在拖欠,都在拖欠。银行现在有一个问题,银行贷款都贷不出去,因为公司都不合格不敢贷款给它们。   第一,要考量三角债的局面怎么打破,中央政府要多分配给地方政府一些钱。至少他们该付的钱要尽早付。   第二,中国要有短期支撑需求的办法。中国现在房地产也不景气,股市也不景气,这对整个工业链的打击是很大的。这就需要中国把消费群体和农民的消费给撑起来。把农民的消费撑起来就是要把他们的价格提上来,与国际接轨。他们就有钱就可以购买工业产品了。当然,通胀的话,我们需要其他办法来处理。   第三,国家需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支撑投资需求。   第四,中国要想办法搞活与俄罗斯、中东等能源输出国的贸易。钱在他们手里,贸易一定要活起来。要到俄罗斯、中东这些国家去做生意。这个就是贸易上的转向了。   最后,效率也要提高。以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维持高增长,就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好,带动了出口。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维稳,加快改革各种不合理的制度,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做准备。如果调控的得当,中国两年左右就可以进入下一轮增长。   "我从未说过   A股要跌到600点"   主持人:此前有媒体报道,您说A股将跌到688-800点才合理。   谢国忠: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我只在去年底预测过A股的合理区间在2500点。   主持人:那您认为A股的合理估值在多少?   谢国忠:这个很难说,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一般来说,牛市的市净率在3倍左右,熊市的市净率在1.5倍左右。目前可以说,A股的泡沫已经被挤掉,进入合理区间了。(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水皮:禁止大小非随地大小便   水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   "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说这话的人在荷兰银行的北京分行担任零售总监,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归;说这话的时候,上证指数正在1800点附近探头探脑,"9·18"的中午,我们在万达索菲特一起吃西餐。   为什么是我们的幸运?因为在他看来,一年之中能看到上证指数从6124点飞流直下至1800点的情景在此生恐怕不会再看到第二次,人生能经历如此巨大的起伏不是幸运是什么?   类似的话一年之前水皮也曾听朋友有过感慨,从998点到6124的行情人生百年不会超过三次,对于四十而不惑的老男人而言,这样的行情再赶不上第二次。   但是,世事难料。一年前的感慨和一年后的感慨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呢?   虽然都是幸运,但是此幸运和彼幸运滋味不同,意味也不同。如果可能,我们宁可放弃998到6124的幸运来交换从的幸运。毕竟,这样的幸运对国家,社会,人民的伤害太大太大。   9月17日的晚上,水皮把最近两年上市的银行股都整理了一下,结果发现除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股不但跌破开盘价而且都跌破了发行价。   9月16日和17日连续两日银行股板块的集体跌停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现象,即便在恶心的"5·30"也没有出现过。雷曼兄弟的破产不能不说有影响,但是影响再大也就是几分钱的问题,根本不至于如此夸张。在水皮看来,银行股的集体雪崩更像市场对于政府的绝望。因为在这个市场里,再没有哪个板块的国有股能够超越银行集中度,而如果当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股股东都对自己跌进发行价的状况无动于衷的时候,普通的投资者又可以相信谁,依靠谁,不放弃不抛弃又有多大的意义?谁能说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中国政府的信用担保?   中国市场缺钱吗?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注资3000亿美元全力救市的当天,中国的央行通过市场操作收回的资金高达1800亿元,这种所谓的逆势操作不但对冲了下降存款保证金释放的资金量,更让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错觉,上证指数不暴跌还有别的选择吗?   实话实说,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层的所作所为让人心寒齿冷,而对长达近10个月的恶性暴跌,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指鹿为马,要么推三阻四,要么光说不练,口口声声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中之重,却坐观人民财产灰飞烟灭。当初那个在股改中为流通股争取对价而不惜和国资委相左的可爱的管理层如今已经成为自己一手推进的股改的掘墓人和大小非的代言人。我们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大股东不能随便增持,但是大小非却可以随地大小便?   财政部印花税单边开征,国资委要求大股东增持股份,汇金公司公开回购中建工商,中国政府的救市力度和美国政府相比并不逊色,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大小非的解决方案,"二次发债"的细则如此难产令人匪夷所思,而大小非问题一日无解,中国股市则无宁日。   中国股市今非昔比,投资账号已高达1亿以上,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更是息息相关,股民的资产就是人民的财产,所以稳定股市就是稳定社会,政府救市就是强化国家认同,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话题。   "一次股改"给予大小非全流通的权利,"二次股改"要解决的是大小非的有序流通,同样要靠制度安排,要有法律约束,谁也没有绝对自由,没有义务和没有责任的权利。"二次股改"并不是开倒车,走回头路,更不是否定一次股改,而是真正的救市,拯救投资者的信心。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桂浩明:原来是学了越南救市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细心的人们还记得,今年五一期间,某海外大行发布了全面看空越南经济(当然也包括其股市)的报告,并且把越南发生的问题视为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兆。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越南,并且一下子发现,这个国家的股市是今年以来世界上跌幅最大的,可谓熊市之冠。   而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当人们重新观察越南时,不但发现越南的经济似乎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糟糕,而且还惊讶地看到,此间越南的股市居然已经反弹了50%,不但成功地甩掉了今年世界跌幅最大的帽子(这顶帽子现在还戴在中国的头上),而且按此势头发展,到年底的时候,它还很有可能进入世界上表现最好(当然是相对跌幅比较小)的股市之列。   那么越南股市是如何摆脱下跌势头,迎来强劲反弹的呢?应该说,就目前越南经济的基本面来说,固然不像某海外大行说得那样差,但是也并谈不上有多么好。如果拿它和中国比的话,绝对是差了很多。但是,这一阶段它的股市表现的确很好。其原因就在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动用必要的行政资源进行救市。从而实现了股市在低位的反弹,化解了严重超跌的困境。   那么,越南政府是如何救市的呢?首先是对涨跌幅度进行调节,在股市暴跌的时候将涨跌幅缩小到1%。此举的意义在于当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的时候,用限制跌幅的办法,强制让投资者冷静下来,避免因为过度恐慌而人为地在短时间内放大损失。虽然由于限制涨跌幅,使得股市的交易量大幅萎缩,并且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由此也赢得了调整的时间,使得暴跌的走势不至于被迅速放大。在市场基本企稳以后,政府又及时扩大了涨跌幅度的限制,以此来助推大盘上涨。   措施之二是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面对海外大行的诋毁性评价,越南政府一方面通过限制股市涨跌幅度的办法,使得其影响在市场上不能一下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动用舆论工具,对国家的经济形势进行正面宣传,强调经济前景依然良好,以此来稳定市场的信心。由于舆论宣传在形式、内容的安排上都比较务实,在节奏把握上也比较主动,因此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仅仅是通过宣传,要求投资者对经济、对股市有信心,这还是不够的。越南政府为此使出的第三招是通过央行组建平准基金,表示将分批入市,并且很快又宣布要提高平准基金入市的强度。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股票。越南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西贡银行,就是在政府宣布组建平准基金以后开始回购股票,其后又有十多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入到回购股票的行列之中。政府以及政府控制下的企业直接到市场上参与做多,这对鼓舞市场信心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越南多项救市政策中的核心。事实上越南股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真正结束下跌,开始展开有力度的反弹。   另外,越南政府在股市低迷之际,还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措施来控制企业融资与再融资,同时对一些大型机构的卖出股票行为进行限制,对经营状况差并且可能严重影响市场情绪的股票,实行停牌。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新的供应,甚至压缩了原有的市场规模。   越南搞股份制改革,开放股票交易,是在中国之后,并且基本上是模仿中国的。越南股市的设计,也与中国十分相像。当然,由于越南股市的规模比较小,而其投资者结构也与中国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些使得它在进行救市操作的过程中,政府比较容易取得掌控地位,从而使得救市政策的效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在本质上,越南股市得以较快地从股灾中摆脱出来,应该说还是与政府政策到位、措施得当、操作及时有关的。它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令人佩服,也值得借鉴、学习。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应健中:9·18,救一把   应健中   资深股评家   本周中国股市让投资者见识了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幕,在这一周中所经历的个人情感的绝望与亢奋的宽幅震荡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财富的大震荡,这种经历刻骨铭心,在一周中感受的经验和教训,在一个人的投资生涯中,可以说受用一生。   中秋假期结束,在股市开盘前,央行推出双降措施,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降0.27个百分点,将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1个百分点,这两个措施甫一推出,立马被市场认为是终于出手的特大利多,甚至于有人认为这两个措施是宏观调控的重大转向,股市将出现转势。但事与愿违,所谓的"利多"丝毫未产生作用,反而成了大盘跌穿2000点的一个重要推手。   屋漏偏逢天下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本周以前所未见的规模和速度蔓延,本周全球股市度过了迄今为止最为艰难的一周,各国股市除了下跌还是下跌,都不知道底在何处,美国金融机构"多米诺骨牌"似的爆仓,接下来不知是哪家,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中国股市难以独善其身,市场的恐慌抛压不顾一切、不计成本地倾巢而出。就在1800点岌岌可危之时,管理层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恰当的措施出手救市,使中国股市绝路逢生。   9月18日,这又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股市史册的日子,正是巧合,"9·18",这是"救一把"的谐音,这天收市后,管理层出台了三项"救市"政策,将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项征收,汇金公司宣布从即日起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国资委宣布鼓励央企回购自己的股票。消息传来,市场振奋,股市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所有个股都封涨停板的壮观场景,2000点失地瞬间收复,2252点的前一轮牛市高点也有待收复,1800点有望成为中国股市的铁底。"9·18",它又是"就要发"的谐音,"9·18"之后,股市能否再给投资者一个"发"的机会,应该说已经没多大问题,但是,对大多数手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还谈不上"发",能将损失的市值逐渐补回已经不错了,因为现在的点位离解套还有一大段距离呢。   从这三项救市措施来看,对激活市场起两大作用:第一,印花税单项收费的作用是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这对活跃市场很有用,这个措施对长线投资者也许意义不大,对短线交易却是一个实质性利多,交易成本低了,投资者俗称的"买路钱"低了,就意味着差价的机会大了,短线交易者更容易做差价了,这种让利措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股票投资。第二,汇金公司回购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和央企回购自己的股票,这两项措施对股市最具实质性支持,股市真金白银进来了,对股价就有了支撑,中国的银行股已经跌出了价值,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实际上比美国的银行要好多了,最近连续爆仓的美国金融机构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无底深渊。中国的银行没有那种可以放大10倍、20倍的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国债期货、没有融资融券的放大杠杆,即便银行有坏账,也都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所以,汇金公司及其他中资机构与其拿真金白银去买别国的股权和花花绿绿的债券,还不如买更物有所值的自家股票。这项举措既救了股市,汇金公司也肯定会赚到大把的钱,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蓦然回首,底部却在1800点处。人在股市往往身不由己,身在底部不知底啊,可以预料,下周市场经过一段恢复性上涨之后,中国股市的多空搏杀还会比较激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管理层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市场惊天动地,中国股市的底部已经被封住。最关键的还在于,股市已经跌出了绝对投资价值,如果您要将钱存入银行3年,其收益也许还不如在3元多的价格上买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票,这就是股票的绝对投资价值。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李志林:不是一锤子买卖   李志林(忠言)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   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由于"4·24"3000点政策救市失败的阴影笼罩,相当多的投资者对"9·18"三大救市政策的力度心存疑惑。在此,特作解读,表明一自之见。   三大救市政策出台的前奏和背景是"9·17"各大网站刊登的《瞭望》周刊《解决股市问题必须重建政府的信用》这篇雄文。几个月来,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表的系列维稳文章都是记者、专家和社会人士所写,唯这篇文章是以编辑部名义,级别最高。尤其是文章标题涉及十分敏感话题,通篇内容直接点名批评"中国监管部门"、"管理层"在股市政策上和政府信用上的失误,绝非一般人、一般报刊所敢写敢登,可认为这是一篇有特殊背景的雄文。   三大救市政策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对"不救市论"进行拨乱反正。特摘录《瞭望》文章中几段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美国这个被认为是最市场经济的国家,却在用行政手段救市,那么,以维护金融稳定运行,并把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自己工作重中之重的中国监管部门,是否能从中得到某种借鉴?""目前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管理层滥用政府信用和缺乏政府信用并存。前者表现在,不仅让一大批居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还以政府信用和国家优惠政策支持让它们获得高额市盈率,即使在股市非常疲弱,管理层依靠各大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强调维稳的奥运非常时期,大盘国企股也照发不误。后者表现在,当股市出现自由落体式的暴跌,广大投资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跌势时,管理层却迟迟不愿出台实质性措施来提振股民的信心。"上述高屋建瓴的观点、一针见血的笔触、鞭辟入里的分析,堪称权威媒体迄今对股市管理层失误最深刻的反省和最严厉的批评。于是,才有五部门同时推出三大救市政策。   "三大救市政策"的力度在中国股市18年历史上前所未有。不仅超过1999年"5·19"1047点时的救市政策,而且超过点时国务院三大救市政策。先看印花税单边征收千分之一,是历史最低,1994年时是千分之六。再看国资委鼓励央企增持或回购,并希望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即贷款),这也与十天前国资委严厉禁止并追究国企炒股责任的文件有180度大转弯。不仅表明国资委认同目前股市极具投资价值,也表明央企的大小非根本无意减持,更表明国资委临危紧急受命,为股市注资,以实际行动为稳定股市做贡献。尤其是允许中央汇金公司购买三大银行股,更具实质性救市作用。由于汇金拥有1.5亿资产,一旦需要,还可扩大托市品种,充当变相平准基金的角色。这是以政府信用、政府资金来改变市场不良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其对市场的信号作用远大于实际入市作用。   三大救市政策实际上已阶段性地排除了大小非的威胁。一是因为,汇金公司和央企敢买股票,表明2500点以下,甚至3000点以下,大小非减持对市场构不成威胁(8月份大小非解禁全年的最高峰期,在点区间大小非仅减持了4.8亿股,便是明证)。二是因为,一旦汇金和央企入市后遭到大小非减持的冲击,尤其是新小非的冲击,国务院和国资委必然会出面干涉,其限制新小非的作用要比市场呼吁的作用大得多。三是,三大救市政策是中国政府拯救股市的强力宣示,不是一锤子买卖,还必然会有后继动作。《瞭望》文章用很大的篇幅专门谈到:"对目前影响股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小非,政府应该尽快找出一种市场认可的方式,妥善地解决这一历史问题。"可见,大小非问题仍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对三大救市政策出台后行情的高度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9·18"晚国家五部门紧急打出三大救市组合拳,表明政府对股市恶性下跌的最大容忍度是70%,1800点时正处极限,所以可视为中期大底。但是,目前仍只能视为中级反弹,其目标是超过"4·24"2990点起涨的26.6%,历时一年半,有望反弹30%--50%,历时更长。一旦大盘股扩容开始,反弹第一波便告结束。后市若要有更大力度的反弹,甚至形成反转,必须有几个前提:美国金融危机化解、美股止跌转升;政府推出一揽子振兴中国经济的举措,从紧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货币政策加积极财政政策;对大小非(尤其是新小非)的进一步规范限制措施能为市场所接受,股市为国企解困服务的片面定位得到有力纠正。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马红漫:第一次确认底部   马红漫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经济学博士   "救市"政策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密集出台了。印花税单边征收、资金"国家队"建仓银行股、国资鼓励增持股份,三大利好同时在周四推出,对于市场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救市"利好政策的作用方向显而易见,但是政策最终的市场效果尚需面临考验。尽管周五沪深两市出现了个股全部涨停的局面,但就目前市场的整体投资状况看,据此来判断市场大势已然随之扭转为时尚早。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两个:一是在上证指数的2245点被跌破后,以技术观点看,这标志着股票市场已经正式"由牛转熊",也就意味着市场大趋势已经被彻底改变。一般而言,牛熊市场之间的转换确定后,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再次变化,更何况"牛短熊长"也是通常规律。而熊市的操作风格就是"逢反弹出货",因此,在具体市场操作上,利好政策带来的积极反应极有可能变成空方难得的出货机会。二是海外市场金融危机的恶化程度超乎市场想像,华尔街五大投行折翼其三。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由去年的盈利42亿美元,转而在一夜间就破产,而苦苦支撑的大摩也在寻求着避免破产的良方。未来的海外金融危机究竟会继续恶化到何种程度,市场完全无法准确预料。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自海外市场的只能是更加不利的消息。   利好虽好,但具体出台的时间却并非最佳。试想,如果能够在2245点上方,在市场最后残存的牛市心态尚未消亡时;在体育盛会前期的市场稳定期,出台类似的救市政策,显然最终的市场效果要远远好于此时。其实,近期市场的利好因素并不乏见,特别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齐齐下降,已经表明货币调控政策正式在"一保"与"一控"的谨慎平衡中做出了明确选择。也就是以货币政策的转向,来保持和维护经济的必要增长。这样的政策变动同样是利好于股市,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之前受制于资金面的紧缺格局,也将有可能随之扭转。但市场之前对这些利好的反应却显得过于平淡。   当然,客观地讲,有关所谓的技术分析,所谓的外部影响等等,对于当下持续暴跌后的市场状况而言,都带有较大的非理性成分。当A股市场暴跌至2000点下方后,与其再去论及利空因素作用,倒不如坦陈市场趋势投资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理性的分析。而趋势投资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易受非理性因素影响"和"后知后觉"。只是市场参与者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种非理性,只能无奈地接受而已。   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还是要秉持一份耐心,以更加长期的心态来看待未来走势。笔者在本文中提及三点内容供大家参考:其一,具体到此次利好消息的影响,受制于投资心态和海外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妨保持一份冷静看法。笔者认为更宜视之为是第一次对市场底部的确认,而从惯例看,底部确认至少需要两次的股指回踩。其二,持续下跌之后,市场必然会酝酿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弹,也就是波浪理论所言之大B浪反弹。以目前经济基本面的状况看,B浪反弹的机会是未来较长时期内需要珍惜的做多机会,一些具体个股的表现极有可能创造出极佳机会。其三,依据经验惯例看,股指整个全年都处于持续调整的情况几乎没有可能,在一年的交易时间内至少会出现一波所谓的"吃饭行情"。   综合上述判断,笔者继续坚持三、四季度的市场行情机会的判断。从政策基本面看,10月份将会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预期此次会议将对当下的经济形势状况,以及应对的调控政策予以明确,并且不排除能够使得未来的政策利好方向明朗化;从上市公司情况看,机构已经三度下调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其中对第四季度的业绩预测几近极度悲观。依照物极必反的原则,最终上市公司四季度的业绩状况很有可能会强于预期,由此为基本面做多提供了实质性的理由。而在总体外部环境中,最令人担忧和叵测的还是海外经济状况。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时寒冰:汇金急救之后   时寒冰   《上海证券报》评论版编辑   当上证综指在9月18日,差一点就破位1800点时,股市突然被汹涌而至的大买单涌入,风卷残云一般,把在跌停板的金融类股票一扫而光,硬是把被打到跌停板的银行股从绿变红。抄底的资金当天就获得了超过10%的利润。   在政策市中,政策永远是影响股市变化的重要力量,确切地说,是除实体经济外能够影响股市的另一决定性力量。而靠近政策者,总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相关信息。这是中国股市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生异动的重要原因。在上次印花税率下调之前的两天,股市也是买盘汹涌澎湃。   每一次剧烈异动,总有政策性消息要出台。这已经成了一个规律。这次也不例外。   9月18日晚上,几条重要的救市消息公布于众:   其一,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其二,汇金入市。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拳,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汇金入市,为什么市场如此重视汇金?   中央汇金公司是日成立的,是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投资公司,代表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汇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汇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国务院任命,对国务院负责。汇金公司虽然名为公司,但不少人把它看作政府机构--由于国资委不负责管理金融类国有资产,所以汇金公司被认为是"金融国资委"。事实上,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银行赋予了金融稳定政策执行平台的角色。央行每每召开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汇金及其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都会有代表参加。   因此,汇金入市代表了政府的态度。汇金入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平准基金的作用,但比平准基金更自由,因为成立平准基金涉及一系列法律程序,资金来源、操作透明度、监管等等问题,都备受关注,而汇金入市基本上避开了这些难题。从这一点也反映出,政府此次救市的急切心情。   这次救市,与今年4月24日调整印花税的那一次救市,力度要大。因为,这次股市经过了更惨烈的调整,本身市场就有超跌反弹的内在需要,救市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汇金入市的配合,则更清晰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因此,9月19日,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壮观的上涨行情。沪深两市大幅高开,沪指开盘2067.64点,涨9.06%,1200余只股票涨幅超8%。至下午3点收盘,沪指为2075.09点,涨9.45%;深成指收盘7154.00点,涨9.00%。除停牌股外,两市股票全部涨停,创下了自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但是,救市毕竟仅仅治标而不治本,中国股市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从治市的层面入手,否则,就容易陷入救市--调控--再救市--再调控,或者,救市--失败--再救市--再失败的怪圈。   目前,悬在A股上空的大小非减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每次反弹都为大小非减持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促使反弹夭折。当信心丧失的时候,大小非减持的欲望往往变得非常强烈,甚至不惜违规减持。而且,次贷危机的蔓延,已经到了令美国草木皆兵的地步,雷曼兄弟的倒闭,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杀伤力。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正在下降,上半年6.7万家企业的倒闭,只是一个缩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股市的压力依然重重。   中国股市不仅需要急救,更需要治疗。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行为,不断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公平交易就难以实现。   因此,急救只是救燃眉之急。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要想走出泥潭,需要政府下决心治市,健全和完善制度,确保股市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日益确立和刚性,为股市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制度根基,重塑投资者的信心。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龚方雄:央行准备好放松了   龚方雄   摩根大通   由于世界发达经济体正以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以来最缓慢的速度增长,加上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导致全球经济前景更加不明朗,令中国出口行业的外部环境蒙上阴影,整体经济尤其是目前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7.5%的进出口贸易也因此受到拖累。事实上,撇除价格影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由2007年的超过20%放缓至12%。同时,回归分析显示,中国的出口价值增长对全球增长非常敏感:全球其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均变动1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就会相应变动5.7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出口情况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从2006年年底开始显著放缓,但由于对欧洲、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货运量取得稳健增长,整体出口仍保持理想的增长速度。然而展望未来,上述市场的需求也可能出现放缓。首先,由于欧洲增长势头大幅放缓带来的负收入效应,欧洲需求可能于未来显著回落。同时,由于近期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低,对中国出口商品造成不利的价格影响,也使上述情况更趋严峻。此外,许多新兴市场(包括目前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也可能出现需求放缓,尤其是在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调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压力高企的情况下。   总体而言,我们预期中国的出口增长将在今年稍后时间出现放缓并延续至明年。我们已将本年度的商品出口增长预期下调至较为温和的按年增长18%,而2009年则进一步下调至10%。   对外行业的放缓将为工业活动和出口相关私营部门的固定投资带来下行压力。事实上,包括纺织服装生产商甚至技术行业在内的部分出口行业已于2008年上半年显现出投资增长放缓的趋势。国内方面,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四分之一并于年初至今保持快速增长的与楼市相关投资也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出现放缓。房地产交易量已于去年年底开始显著下跌,加上房地产的建筑开发仍然活跃,房地产市场很可能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供过于求。   采取财政措施避免   经济硬着陆   中国政府似乎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加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预期将逐步采取有力的财政政策以抑制其影响。首先,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一旦私营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政府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涉及铁路和城市地铁等大量受政府控制的工程。毕竟,至今与公共部门相关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三分之一)在2003年兴起的这一波投资热潮中仍然相当有限。毫无疑问,从中期来看,中国经济中的基础运输物流业急需提高其总体的运作效率。   此外,政府已经宣布将采取有利的政策"刺激"消费。这些政策包括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家庭收入以及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补助,投入更多财政资源刺激消费需求。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对目前相对薄弱的社会软设施的投入,如教育、社会安全以及科研的支出,进一步鼓励个人消费。财政收入方面,人大代表已经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目前为每月2000元人民币)以及取消5%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同时,在出口行业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以及鼓励向出口和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此外,还有建议去推进增值税改革,将目前以生产为基础的增值税结构调整为国际惯例中更为普遍的以消费为基础的征税方法。实际上,这意味着将资本货物投资排除在增值税征税基础之外。   总体而言,尽管净出口将大幅拖累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增长,然而我们预测政府将逐步采取财政措施支持经济的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刺激消费。在这一设想下,2009年财政可能出现赤字,预计将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超过今年赤字将占国内生产总值0.5%的预测。考虑到政府支出扩张带来的积极的乘数效应,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望提高2到3个百分点,从而大幅减少出口放缓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比较来看,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一揽子财政刺激政策,令财政赤字从1997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据估计这些财政措施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提高了1.5到2.0个百分点。)有鉴于此,在公共支出增加的刺激下,即使出口相关的投资放缓以及与楼市相关的业务活动减少,固定投资仍将维持较稳定的增长。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预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会有所放缓,其中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增长率达到9.5%,而今年则为10.1%。   通胀压力进一步舒缓   我们预期2009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涨幅将从2008年的6.3%回落至3%。最近几个月消费物价指数上涨速度已大为放缓。对于早前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及农产品制造商增加产出的反应速度极快,加上今年夏秋农产品连续获得丰收,食品价格涨幅应会进一步减小。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政府在今年6月份上调了国内能源价格,但8月份非食品消费物价指数涨幅仍基本稳定在按年2.1%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仍处于高位,但我们预期,随着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将随之收窄。鉴于基本面向好,2009年食品价格涨幅将在大部分时间内持续放缓。因此,即使放开对诸多生产要素的价格限制,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只是温和增长,保证明年消费物价指数涨幅进一步回落。   货币政策展望   本周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这意味着新一轮放宽货币政策及推行财政刺激政策的开始。特别地,央行强调此次下调旨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是自去年底以来首次没有提及任何"紧缩"字眼。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央行已经做好准备在未来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随着通胀率的下降,实际利率开始上升。我们知道,自去年底以来政策制定者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扭转中国储户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形势。目前,鉴于实际存款利率料将在2008年底前转为正值,央行将拥有更多的减息空间。在本周初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27个基点之后,我们预期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还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和2009年第二季度分别下调27个基点。预期利率将在2009年下半年保持稳定。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我们预期今年年底前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一次(50个基点),而2009年将出现另外4次下调(每次为50个基点)。这意味着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降至14%。流动资金及信贷政策的放宽,将有助于企业应对融资困难,舒缓市场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   汇率方面,随着美元走强及出口放缓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将会放缓。我们目前将2008年底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预测调整至6.7,并将2009年底的预测调整至6.4。随着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走强,从贸易加权基准来看,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并不会放缓太多。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陆水旗:该跌的银行股   陆水旗(阿琪)   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人们普遍把银行股这轮的跳水下跌归罪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危机。其实,这只是A股市场银行股联袂跳水的一个措辞而已,实际上,进入9月份,A股市场的银行股本身就要下跌,而且也应该下跌,原因在于:银行业今年中期64.1%的盈利增长率已经达到周期性顶峰,从三季度开始盈利增长率逐季环比下降,明年开始同比显著下降已成定局(目前银行业2009年利润增长率的一致性预期为21%,后期随着预期的改变仍会继续降低);在大多数实体行业经营滑坡之后,银行业的坏账率显著提升也是定势;在本轮跳水行情之前,银行业的市净率是各行业中最高的,并因权重的作用抬高了市场整体的市净率,是市场估值水平与998点接轨,但市净率仍高出998点时50%的主要原因;在4-8月份过去的5个月里,以基金为代表的规模性资金大多蜗居在银行股为重点的金融股里"避风头",当时的理由是在市场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银行股40%~50%的增长率是个可确定性因素。但随着贷款利率单边降低导致存贷差收敛打破了这个"可确定性因素",原来蜗居的巨量资金需要分流。   因此,银行股该跌,雷曼的破产危机只是加大了其下跌的恐怖程度,并非是导致银行股下跌的核心因素。虽然,工商银行持有了雷曼兄弟1.51亿美元的债券,但占工行资产总额万分之一;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敞口7000万美元,但即使把这7000万美元债券全部扔掉,也只能损害招商银行每股盈利0.03元;中国银行有雷曼兄弟5000万美元的贷款债权,但只相当于其6.49万亿美元总资产的万分之零点六。显然,人们夸大了雷曼破产危机催化A股银行股下跌的作用。   此外,银行股如果不跌,对行情整体倒是个不利因素。相对于实体行业,银行业是典型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行业。当实体行业处于景气时期,实体行业越热银行越是热衷于"送伞";反之,实体行业越冷银行越是要"收伞"。这注定了无论是实体经济热的时候,还是冷的时候,银行业的冷热周期都是明显滞后的。无独有偶的是,在去年大牛市行情中,以银行股为核心的权重股溢价行情是牛市的最后一波,在目前受存贷差收敛影响而联袂跳水的银行股相对于其他行业是典型的滞后下跌。因此,从市场角度看,银行股的滞后下跌对行情完成整体着陆是个有利因素。从行业的周期特性和行情的波动节奏看,银行股的联袂下跌是大调整行情进入尾声的一个重要信号。   银行股联袂大跌促使大盘调整进入尾声,汇金公司对三大银行股进行回购,是否预示着银行股又到了一个好的投资时点了呢?未必!原因在于:   首先,宏调政策已开始放松,为了提振经济,进一步降息乃至连续降息已成新趋势,不对称降息会不断地压缩银行业的利润空间。目前国内的存贷差约在4%左右,而欧美成熟经济体的存贷差平均在2%左右,存贷差收敛是个大趋势。   今年中期,14家上市银行的利润额占到全市场总利润额的41.66%,大有全社会为银行打工之势。为了全社会的经济有好的活力,促使银行利润向其他行业和社会领域分流必然是宏调政策的举措之一。之前,银行享受到了丰厚的垄断利润,在经济全局需要提振的时候,银行业理当要分流利润作出贡献。   第三,即使经过了本轮跳水行情,目前银行业的PB仍有2倍,仍高于其他许多行业的估值水平,也明显高于1.5倍PB的国际水平。   第四,中央汇金公司购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股票,并非是平准基金的入市,也非以投资的目的或者是价值低估的角度来选择这三家银行的,主要的原因是汇金公司本身就是这三大银行的控股股东,其购入股票的行为只是一种为了稳定市场信心的增持行为。   因此,银行股从中短期看,经过本轮大跳水后已实现基本稳定,但从更长期的时间来看,是否已经再度具备好的投资价值还需看明年整个宏观经济状况、房地产市场的后续变化,以及天量"大小非"解禁后的市场行为。再结合银行股涨与跌都是滞后的特点,即使大势整体能走好,银行股也难以马上进入佳境,因此,目前还不是"抄底"银行股的好时机。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 王志浩:紧缩结束,开始玩刺激   王志浩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研究部主管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已经转变:紧缩时代结束,刺激时代来临。中国人民银行9月15日宣布,从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维持存款利率不变。   同时,除五大商业银行外,下调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至16.5%。如此突然的政策转向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对中国股市以及宏观经济日益加深的忧虑可能是促使政策迅速调整的主要原因。   在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上,央行显然有所顾及。在雷曼兄弟破产后以及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恐慌下,当日亚洲股市出现的大幅抛售。当日台北股市下跌4.1%,印度股市下跌3.7%,新加坡股市下跌3.3%,印尼股市下跌4.7%。中国政府势必关注上海股市翌日复市后的表现,今年以来,上海股市已下调了逾60%。尽管雷曼兄弟等美国金融机构的事件并不会对中国银行业造成直接的影响(中国银行业涉及此类机构的金额为数不多),但对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以及对中国经济中期实质影响的忧虑仍然存在。但无论如何,此次货币政策的调整无疑是近一年以来政府向市场传达的最积极的政策信号。房地产业也可能会从中受益,尽管对房地产的需求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复原。   虽然政策转向已日渐明显,但中央对通胀问题的担忧仍然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上周便公开表达了他的忧虑,一些经济学家也同样对国内的通胀形势感到不安。部分人认为央行此举推出的时机尚未成熟,将会加大国内能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难度,从而再度触发通胀反弹。可是,我们感觉到自近两个月商品价格回软后,现时北京普遍认为通胀的威胁已得到舒缓。   为何下调贷款利率而维持存款利率不变?一种较为普遍的解释是,由于缺乏其他有效的投资渠道,银行存款成为中国多数家庭获得利息收入的唯一来源,所以存款利率与消费正相关。下调银行息差虽然有损银行利润(并没有严重的破坏性),但不会打击消费。这可能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原意。对银行放贷额度的管理似乎已名存实亡,尽管央行可能不会就此作出正式的通知。但既然央行已经决定将流动性投放回商业银行,那就很难想象其还会对年底放贷超额的商业银行进行惩罚。换句话说,贷款限额已不会硬性执行。   我们对上周市场上有关贷款需求下降的传闻持保留态度。虽然该说法有一定的可能性,8月份贷款金额的名义增长并没有明显放缓(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3000亿元人民币(430亿美元)),尽管实际增长率下降至4%。从民间借贷利率仍然维持于高位可见,贷款需求的减少应该不是来自中小企业,至少其现金需求没有减少。   一次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00个基点,如此大幅的调整有些出人意料。该项调整只针对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银行),并不包括拥有巨额存款基础的五大商业银行。由于此前一些中小银行只能疲于满足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此举意在增加更多资金以供借贷。而只降低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也反映出了央行试图有选择性地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支持(而非通过大型银行对大型国企作出支援),尽管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此外,还有对热钱外流的猜测,因为这一系列政策正是抵御资本外流的常用措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间流动性,从而弥补外流的流动资金。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确定。一些人指出,中国人民银行8月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增长放慢显示热钱开始外流,但该数据是不稳定的,并不只是反映热钱的流向,而同时受出口商和银行管理美元账款的方式改变所影响。由于外管局实施新的结汇管理系统,使贸易账款提前结汇的审批更加严格,减少了流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额。这可能会影响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即使资本流入仍在继续。倘若这一趋势再保持一个月,我们才需高度关注。目前远汇价格反映市场对未来12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十分谨慎,加之房地产市场的紧张情绪,市场参与者很可能放弃持有人民币。   我们在3月份曾指出,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在减速,但由于其自身强劲的增长动力,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9.5%以上。我们将对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做出新的预测(目前的预测是8.6%)。高于9.5%的经济增长仍然十分理想,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分担心的。因此,人民银行突然放松货币政策的举措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中国政府看到了比我们已知更悲观的经济数据,还是对于9%以下的经济增长率的忍受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国务院似乎已决定要给经济一些"刺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揽子财政刺激政策已开始浮现,并有可能从2009年的财政预算入手。如果经济数据继续走弱,人民银行完全有可能在年底前再次减息。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明日(16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看一看人民银行是否有意利用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刺激"出口。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已结束了紧缩政策的调控时代,刺激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注明:此收藏贴原址http://bbs.jrj.com.cn/bbs/bbsreader.asp?folder=&id=&cnav=481)
吴敬琏:中国作为穷债主每年大量补贴美国 早该发现这个问题日 07:3721世纪经济报道【大 中 小】 【打印】经济模式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概念看上去距离很远,我却试图把两者联系起来。我总的看法是:如果我们的增长模式不转变,那么,由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短缺,将是转瞬间的事。我的论点可以概括成为三句俗语,第一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二句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三句话是“强身健体,自求多福”。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去年以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我国的通货膨胀加剧,股市房市摇摇欲坠,企业成本上升,出口企业定单减少,等等,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人认为这是突然爆发的,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现在的局面可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金融系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国外学者关于世界金融系统出了大问题的议论,我至少听了10年。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当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但它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储蓄率太低,从来没有超过10%。这样低的储蓄率怎么维持经济的运转呢?美国政府是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性,大量发行美元,以这种方法借全世界的钱来投资和消费,维持美国居民很高的生活水平。这就造成了全世界的流动性泛滥,而美国则把自身的经济问题,转嫁给了其他国家。美元大量发行,就会贬值,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都承担了贬值的损失。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就反复用大量发行美元的办法来支撑美国的繁荣。格林斯潘曾引用耶鲁大学席勒教授的说法,把这种繁荣概括为“非理性繁荣”。美国股市一下跌,格林斯潘就转向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国在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创新,催生了网络泡沫;网络泡沫破灭后,又出现了金融创新,次贷就是重要的金融创新,每次都是采用信用扩张的办法,把市场撑起来。这种状况是高处不胜寒,泡沫总有一天要破,泡沫越大,破裂产生的震荡就越大。美国的问题是世界国际金融体系里的根本性问题,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解决。美国一些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都曾表示,美国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但会害了自己,而且会害整个世界。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使实际状况产生多大的改观。而其他国家的人也没有想到办法,去改善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现在的局面,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系统崩溃的结果。我们是美国的债主,作为一个穷国,每年大量补贴美国人的高水平生活。我们早就应该发现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在美国金融陷入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我们应该脱离美元,或者建立人民币的货币区,这也许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但我也许比较消极,我认为,尽管应该为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做出努力,但短期恐怕还不能马上做到,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投资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亟须改变现在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形势,相当困难。宏观经济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人认为,没有人会预想到2008年会出这么多的情况,政府里面有人这样说,经济学家中也有人这样说。但我不能认同这种看法。实际上,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就一直在说我们的增长方式有问题。我们的增长方式一定会造成内外失衡,现在就是内外失衡一起发生。我们的增长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靠要素投入支撑增长,二是靠出口需求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从宏观的经济角度来看,靠投资支撑增长,会使得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不断下降,而且投资的效率也不断下降。同时,如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克鲁格曼所预言的那样,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将会使得金融系统变得非常脆弱,金融系统里潜在的不良资产大量积累。针对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带来的效率下降和需求不足,亚洲人发明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出口导向,用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出口,采用适度保护政策,一个很重要的办法是本币低估。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行,1994年外汇改革后,人民币深度贬值,这就标志着全面转向出口导向政策。我们和其他采用这种政策的国家一样,在成功执行这种政策十年、二十年后,无一例外地出现外汇储备大量积累、本币升值压力增加,以及贸易摩擦加剧。面对这些困难,经济学家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实行汇率形成机制的自由化。可是,要实行这样的政策,就跟原来形成的利益集团发生冲突,改革很难进行。历史上的台湾和日本,一度要实行利率自由化,结果改革未能完成。2003年开始汇率改革的讨论,我赞同余永定教授的观点,主张尽快实现汇率浮动,不要怕人民币升值。要给出口企业压力,促进他们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而如果不让人民币升值,唯一的办法就是央行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收购外汇。但是,让人民币升值的建议遭遇到了原来的利益格局的阻碍。出口企业、出口地区的政府,以至到中央有关部门,都不赞成。于是在2003年,央行大量收购外汇,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3年大概每天收购两三亿美元,后来就迅速增加。在2004年末到2005年初,决策层也认为保持固定汇率不行了,要升值。所以在2005年3月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宣布,我们要进行外汇改革。升值到什么程度才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呢?这个方面的研究很多,到了日实施升值,升幅是2%,然后缓慢升值。在2005年的三四月间,有一个讨论,国内大多数人都主张缓慢升值,也有人主张一次性放开。缓慢升值的好处是减少冲击,坏处就是有升值预期,会有热钱流入,加强了升值的压力。在汇改之后,央行收购越来越多,很快达到了每天收购七八亿美元。到了2006年12月,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在人民币小幅逐步升值的过程中,释出大量中央银行高能货币。于是跟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故事一样,大量货币发行导致流动性泛滥,结果不外乎是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资产价格上升,泡沫形成;二是CPI上升,通货膨胀;三是前二者兼而有之。中国的情况,先是房价格和股价猛烈上升,这从短期来看是好事,股市如此繁荣,人们都发财了。不把它看成泡沫,而把它看成形势大好,这就潜伏着崩盘的危险。到了去年的7月,通货膨胀率到了5.6%,就又出现了争论。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疲惫不堪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