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集装箱尺寸数据中心用的是哪个公司的集装...

&& && && &&
搜索产品搜索公司搜索资讯搜索文章
所有行业UPS蓄电池EPS发电机组元器件其它电源防雷产品机柜及附件
您的位置:&&&&中国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市场研究及其展望
中国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市场研究及其展望
11:36:36 & 作者:ICTresearch
吕天文 & 来源:UPS应用
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以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为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中心容量的扩展;同时,也可作为单独使用的模块,在企业主数据中心之外建立独立的灾备站点,或用于军事项目、政府保密工程、能源勘察...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以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为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中心容量的扩展;同时,也可作为单独使用的模块,在企业主数据中心之外建立独立的灾备站点,或用于军事项目、政府保密工程、能源勘察、大型活动的户外作业,是应对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快速、灵活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当初选择集装箱的大小标准,主要是考虑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的便利性,因为世界上的运输基础设施已经为做到这一点进行了恰如其分的优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用户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用户分析
Sun公司(已被Oracle收购)在2006年10月率先此种理念,并推出了Black Box产品。目前,Google、Microsoft、IBM、Rackable(现在为SGI)、Verari(破产重组)、Emerson、Dell、Cisco、浪潮、世纪互联、华为等都已经采用集装箱型数据中心的设计,并实施了部署。集装箱数据中心将增加数据中心场地出租的竞争。并且最终将促使价格下降,为租用数据中心的企业创造一个赢得预算的机会。年是Data Center in a box概念取得飞跃的一年,而2010年是Data Center in a box概念实际实施的一年。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确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的业务和数据中心选址需求,但是要想对其进行普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一些工作负载而言,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是很好的选择。比如说对于军事应用而言,必须对计算设备进行快速而又灵活的部署。另外,在未来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单元内,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改进,包括能耗的降低、电源输出的简化、空调成本和复杂度的降低等。典型的例子为:谷歌已不再对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感兴趣,因为他们使用开放式的机架,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供电方式,使用在服务器末端挂12V的铅酸电池的方法替代了传统的UPS产品,同时使用Free Cooling的方式替代了空调。
集装箱数据中心厂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自给自足型的厂商,代表厂商是Google。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Google习惯自己设计和开发服务器、存储系统等。从2005年开始,Google就在数据中心里采用了集装箱式设计,每个集装箱能容纳1160台服务器。Google集装箱数据中心有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它不像一般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那样配备UPS系统,而是为服务器配备12V的电池。Google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主要是自用的,不具备通用性。
第二类,厂商是提供通用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IT和网络设备产品供应商。这类厂商很多,包括IBM、HP、SGI、Oracle等,在中国为华为赛门铁克、华为等中国公司。虽然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提供标准的4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用户的需求,HP等厂商也开始提供2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这类厂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核心力量,引导着集装箱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发展潮流。
第三类,厂商是以世纪互联、云立方科技为代表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便于移动、即插即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提供灵活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来说是锦上添花。2003年,世纪互联取得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专利。2010年,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正式投入商用。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类似航空业的“湿租模式(即除了提供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外,同时也提供运维团队的整体外包服务)”,从而降低了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门槛。得益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便利性,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第四类,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以艾默生为典型的代表,但是当前没有看到伊顿和施耐德进入此细分领域,他们依然还是传统设备的提供商,同时会给部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厂商提供部分定制化产品。2010年开始,艾默生开始提供数据中心集装箱,该产品是由德国Knuerr设计的外壳和负责冷却业务的力博特制造的。该集装箱是具有Knuerr Miracel架构,力博特CRV专用的冷却系统产品,力博特捷运系统(自适应功率模块)UPS系统。
表1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优势与劣势;表2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对比;表3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典型产品分析。
终上所述,ICTresearch认为当前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主要使用在特定的领域(军队野战、政府保密工程、能源勘察等)之中,虽然在未来三年之内会发展较快,但是占据数据中心的整体市场依然会相对较小,估计在5%以下。成熟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占据整体的市场也应该在20%以下。 ■
协(学)会信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你敢用吗
  在美国西海岸的高速公路上,几辆载有集装箱的重型卡车在飞驰。这些集装箱并不是要被运送到港口,而是要被送到位于郊外的某大型数据中心。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数据中心。这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不需要装修考究的高等级数据中心,不需要额外的硬件配置,只要接上水、电和网络,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因此,很多用户将集装箱数据中心作为备用的灾难恢复中心,或是用于数据中心的临时扩容等。
  Sun最早提出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并于2006年秋季推出了全球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Blackbox。曾经引起极大轰动的Blackbox,在Sun被Oracle收购后偃旗息鼓。Oracle曾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Blackbox虽然不在正式的产品目录中,但如果客户需要,Oracle仍会提供相关产品。
  虽然Blackbox命运多舛,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被阴影笼罩。相反,越来越多的IT厂商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思科、戴尔、Google、IBM、惠普、微软、SGI、华为赛门铁克、世纪互联等厂商在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展开了一场竞赛。
  压力变动力
  时至今日,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从产品设计到系统设计,再到数据中心的设计都以此为原则。集装箱数据中心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复杂、庞大的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以及制冷设备等,全被装进一个标准的金属集装箱柜中。今天,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已经被整个市场所接受,成了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潮流。2010年被认为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概念落地的转折年。微软、Google等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2011年,集装箱数据中心会不会出现一个应用的高潮呢?
  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首先,有限的数据中心空间限制了IT系统与应用的发展,因此设备密度最大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次,不断增加的IT需求与极低的能源效率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许多新建成的数据中心很快就面临能源紧张的局面,而有些用户不得不停掉一些旧设备,才能让新设备上线;再次,数据中心的制冷成了瓶颈,在某些数据中心里,用于冷却的电力甚至超过了计算所用的电力;最后,数据中心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表现在采购成本的增加,而且表现在电力成本和运维成本的增加,随需购买、按需扩容成了用户追求的目标。
  集装箱数据中心充分发挥了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灵活部署,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而且能够大幅缩短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通常为两年,而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是以月为单位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几乎可以用于任何环境,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更能充分体现集装箱数据中心易于部署和使用的特点。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即插即用。因此在数据中心的临时扩容,或者数据中心的外包服务以及作为防灾的备用数据中心等众多场合下,集装箱数据中心都可以有用武之地。
  IT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是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集装箱数据中心所使用的集装箱是用于航运和货运的标准化产品,而集装箱内安放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软件等也都是标准化的产品。虽然集装箱内需要配备的动力系统、制冷设备等价格不菲,但是从整体来看,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构建成本与构建相同面积的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要低得多。最关键的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预配置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随时移动到任何地点,只要有电和网络就能工作,从而省去了用于土地审批和厂房建设的大量资金,节约了成本。
  建设下一代数据中心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效率,这既包括提高数据中心内IT设备的效率,也包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电源使用效率(PUE)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从销售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公布的数据看,集装箱数据中心的PUE值通常在2以下,最低甚至能达到1.05,而中国许多传统数据中心的PUE值通常为2~3。
  许多企业致力于将多个分散的数据中心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数据中心,从而更好地节约资源。模块化设计理念的盛行,意味着未来数据中心有更多可能被整合到一个集装箱或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建设高楼大厦。数据中心的供电与制冷对于传统数据中心和集装箱数据中心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虽然集装箱数据中心在降低PUE值方面表现不错,但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仍然是集装箱数据中心未来要努力的方向。在节约空间、时间和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适应恶劣环境方面,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优势十分明显。
  由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成为可能。这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构建和应用的理念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蓝海?红海?
  近几年,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赛迪顾问预测,到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1120亿元,电信、金融、制造、政府和能源行业将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主力军。在中国市场上,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机房每年新增超过100个。一些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正在建设高等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似乎是迟早的事。目前,能够提供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毕竟是少数。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会不会创造出数据中心市场上一片新的蓝海呢?
  集装箱数据中心厂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自给自足型的厂商,代表厂商是Google。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Google习惯自己设计和开发服务器、存储系统等。从2005年开始,Google就在数据中心里采用了集装箱式设计,每个集装箱能容纳1160台服务器。Google集装箱数据中心有许多特别之处,比如它不像一般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那样配备UPS系统,而是为服务器配备12V的电池。Google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主要是自用的,不具备通用性。
  第二类厂商是提供通用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类厂商很多,包括IBM、惠普、SGI、Oracle等。虽然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规格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提供标准的4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用户的需求,惠普等厂商也开始提供20英尺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20英尺HP POD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的起始价为60万美元(不包括内部部署的IT系统),这对于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这类厂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的核心力量,引导着集装箱数据中心相关技术的发展潮流。
  第三类厂商是以世纪互联为代表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便于移动、即插即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提供灵活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来说是锦上添花。2003年,世纪互联取得了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专利。2010年,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正式投入商用。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采用类似航空业的“湿租模式”,提供运维团队的整体外包服务,从而降低了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门槛。得益于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便利性,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创新。
  目前,有能力提供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的厂商大多都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并且在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方面拥有多年经验。中国厂商在这方面虽然整体实力不足,但是也涌现出像世纪互联、华为赛门铁克这样的佼佼者,让人感到惊喜。
  摸着石头过河
  集装箱数据中心并不是纸上谈兵。日,由北京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云立方集装箱绿色数据中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工大软件园区内投入使用。国内的一些知名网站也采用了世纪互联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华为赛门铁克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还走出了国门。俄罗斯零售业巨头Megapolis采用华为赛门铁克DCS方案,大幅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基建、部署和管理成本。与传统数据中心模式相比,在满足相同业务需求的情况下,Megapolis采用华为赛门铁克DCS方案,数据中心的部署周期由两年缩短到3个月,总体拥有成本降低40%。
  在国内,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用户对此还持有怀疑的态度。比如,有的用户担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只是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其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有待实践检验。如果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供电出现问题,由此而引发的服务器故障的成本比传统数据中心要高。此外,使用多年以后,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否被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也是用户考虑比较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设备的密度很高,机架之间预留的空间很窄,可能给技术人员的维修带来不便。
  不同厂商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设计不同,因此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不能同时支持多个厂商的服务器设备。斯坦福大学数据中心技术经理Robert Moya表示,无法支持不同厂商的服务器设备是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缺点之一。
  国内某知名旅游比价网站在采用世纪互联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前也有顾虑,毕竟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该用户最担心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高密度环境会导致散热不良,从而影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经过测试,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客户的要求。此外,世纪互联在数据中心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让客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集装箱数据中心的优点很突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否作为一种理想的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方案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还是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或应急的方案被少部分用户所采纳,还需要实践去检验。
  20英尺HP POD
  尺寸:20英尺
  容量:10个50U机架
  PUE:最低1.25
  2008年7月,惠普推出40英尺的HP POD(性能优化数据中心)。2010年8月,澳大利亚数据中心专家(Verb Data Centre) 成为亚太地区首个部署20英尺HP POD的公司。20英尺HP POD与40英尺HP POD具有类似的功能,但外形尺寸更小。20英尺HP POD的维护和保养更方便,其单独的实用工具柜配备了操作面板,新型的密合铰链门设计令热通道更易使用。20英尺HP POD尤其适用于那些在材料、专业知识或电源连接方面受到限制的客户。作为一种独立解决方案,20英尺HP POD的部署更快、更简单,也更灵活。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现有设施的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扩展。
  HP POD为昂贵且费时的传统数据中心扩建或检修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替代方法。20英尺HP POD可容纳10个50U的标准宽度机架,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20英尺HP POD将能源效率提高近50%,这主要得益于其紧密结合的热设计。其电源使用效率(PUE)最低可达1.25。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20英尺HP POD的资本性支出可降低15%至40%,经常性支出最高可降低30%。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
  尺寸:40英尺
  容量:10个42U机架
  PUE:1.2~1.45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ata Center System(DCS)是一款集成了电源配电、环境监控、冷却系统、机架、布线、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的箱式IDC产品。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快速部署能力,部署手段灵活、机动;其空间紧凑,提升了单位面积的设备部署密度;同时具备优越的节能特性,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通过模块化的设计,采取工程预安装的方式,在工厂中直接安装电源配电、环境监控、冷却系统、机架、布线、消防、安防子系统等,并且能够支持陆运、海运、空运等多种运输模式。其部署时间只是传统数据中心部署时间的1/4。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具有更高的设备单位密度,在其13.5平方米的内部空间中可以放置600个CPU、2880GB内存的服务器以及1824TB的存储系统。它采用冷热风道隔离的设计,其独特的风道设计能够提高制冷效率,PUE值为1.2~1.45。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能够节约40%以上的制冷消耗。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DCS最高能够进行3层堆叠,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单位场地建设成本。
  世纪互联云立方
  尺寸:40英尺
  容量:9个54U机架
  PUE:最低1.3
  世纪互联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又称云立方。它采用40英尺标准集装箱高柜,实现了高密度IT设备的部署,其内部可容纳9个54U机架。每个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容纳912台1U服务器,相当于127个传统机房机柜的容量。每个机架最大负载15kW,集装箱最大IT设备负载99kW。云立方采用UPS集装箱单路N+1供电方式,电池后备时间为10分钟,PUE值最低为1.3。世纪互联专业的一站式数据中心服务能够使客户受益。云立方采用全封闭、冷热通道分离以及Free Cooling等技术,可以减少冷空气的消耗,从而大大提高电力的使用率。
  云立方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建设集装箱数据中心,省去了空间租用、土地申请、机房建设、硬件部署等环节,可大大缩短数据中心的部署周期。以往,传统数据中心至少要两年时间才能建成。一些美国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公司可以做到美国国内6周、全球12周交货。世纪互联可以做到中国国内6周供货,从而为企业快速增加存储和计算能力。世纪互联在云立方的设计中融入了自己10年的IDC设计、建设与运营经验,能够通过一站式专业服务为客户解决数据中心外包服务的难题。
  SGI ICE Cube
  尺寸:20英尺或40英尺
  容量:每个集装箱最多可支持46080个处理器核
  PUE:最低1.05
  根据用户的需要,SGI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ICE Cube)在冷却方式上可以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在尺寸上有20英尺和40英尺两种,在内部结构上可以分成单排和双排。
  采用风冷方式的ICE Cube特别适合用在高纬度地区和干燥地区。它采用过滤的室外空气,结合水蒸发技术,冷却集装箱内通道,从而使得PUE值降至1.05。
  为了提高计算密度,SGI将其服务器设计为半长尺寸,并使用直流供电方式,从而省去了服务器上的风扇,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效率。考虑到用户已有设备的尺寸, SGI ICE Cubes 可以提供单排设计,便于容纳用户已有的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
  ICE Cube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缩短安装和维护时间。建造或升级ICE Cube仅需4至8周的时间。因此,ICE Cube是传统数据中心增容或完全替代传统数据中心的一种选择。在集装箱内,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订制内部的结构,以满足业务的需要。ICE Cube模块化数据中心还可以用作灾难恢复站点以及临时IT系统增容等。(责任编辑:刘瑞刚)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召开新品发布会...
移动新发现
近期热点关注集装箱数据中心是昙花一现还是方兴未艾? - 企业网(D1Net)_企业IT网络通信 第1门户企业网D1Net专题 企业专题 高端访谈
集装箱数据中心以其高扩展性、灵活部署、低能耗的特点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中国新一代数据中心未来建设的热点。然而经过了两三年,并未见到中国大...
集装箱数据中心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来看成为第四代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似乎没有什么悬念。然而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供应商们还将面临很大的挑...
专家看集装箱数据中心
世纪互联总工程师姜俊海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方向。
捷联集团执行董事姚赟
不论欧洲、美国,数据中心两个理念,一个是集装箱一个搞模块化。
Intel企业解决方案部顾问张敬
中国市场很特殊,电信运营商带宽和数据中心捆绑销售很有价格优势。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对IDC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期市场规模没有形成,在没有大量利润回馈的前提下,搭建框架巨大,投资回报期漫长的数据中心...
现金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命脉。如何在现有的资金情况下,创造出最佳的投入产出比,成为每一个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的战略目标。集装箱数据中心不需要企业再经过空间租...
集装箱数据中心低能源使用效率(PUE)值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由于采用了全封闭、冷热通道分离,减少了冷空气的消耗,令电力使用率大大提高,只有相同容量的普通数...
集装箱数据中心可以通过积木式扩展的模式,构建任意规模的数据中心。目前,数据中心扩容趋势是建设尽可能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从而实现尽可能低的增资费用和满足数据...
在石油勘探行业,集装箱数据中心能够随时移动、升级的优势显现出来,成果国内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在其核心的物探业务中,需要对大量的探测数...
普渡大学主管教学技术的助理副校长John Campbell谈起他们学校很快就要实施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时,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他说:&从业务角度来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飞机制造商们希望在有限的、封闭的空间里装载更多的人,而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制造商们则努力在有限集装箱空间里装入尽可能多...
随着宽带提速以及3G/4G业务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以及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商务、政务需求扩大,都将刺激整...
金融行业已经准备好要进入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时代了吗?各大银行以及华尔街的公司已经为他们的数据中心做出了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纽约市场。...
“集装箱数据中心具有选址灵活、快速部署、灵活可扩展以及绿色节能等诸多优势。” 湖北联通产品创新部李欣表示。...
供应商巡礼全球首款集装箱数据中心被废?!
时间: 03:36:17
说起集装箱数据中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Sun于2006年秋季推出的Blackbox。它是全球首款集装箱数据中心,当年Sun在推广Blackbox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已经有不少国外企业开始部署集装箱数据中心了。
然而就在甲骨文收购Sun之后,似乎一切都改变了。甲骨文没有对BlackBox进行评论,没有“雪藏”集装箱数据中心,但也从来没有进行过推广。甲骨文官方也在本周证实了这种做法,据该公司高级销售顾问透露:Blackbox并不在正式产品的目录中,但如果客户需要的话,我们依然会去建设。
如果没有积极的推广,目前还不清楚未来能有多少公司还会选择Sun的Blackbox来部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甲骨文不会像原来的Sun那样积极推广了。当年的Blackbox共访问了4大洲的73个城市,有超过12000个合作伙伴参观了Blackbox。
作为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开山之作,Blackbox的命运之路似乎并不平坦,不能否认的是,它依旧是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很“酷”的一款。如今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已经悄悄地普及开来,形成一种新的品牌产品,而且,他们正在走向用户的实际应用。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现在能看见的几款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Sun BlackBox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开山作
世界上第一款向公众面市德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当属Sun的BlackBox,当这个大家伙在2007年底登陆中国的时候,着实让无数的用户和记者兴奋了一下。照片上这个让卡车拖着的家伙就是 Sun面世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卡车的上除了安放了这个数据中心以外,还放置了一个专门用于循环水冷的水箱。
在SunBLackBox中,部署了多达250台服务器,提供了超过7TB的动态内存,超过2PB的磁盘存储,强大计算性能足以满足任何应用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建设一个同样的传统数据中心,Blackbox只需1/10的时间,以及1/100的建设成本,Blackbox所有的系统需求是一根电力线和一个Internet接入,另外加上一根供水管和一个外部冷却器,使客户可以快速部署Blackbox。它的供货周期应在数周内,而不是数年内。此外,它还必须便于移动,极其灵活,可通过一般的装运方式轻松进行运送,让客户可在任何地方部署——如灾区或水力发电厂附近,这与传统数据中心地点的豪华与奢侈形成鲜明对比。每台Black Box的售价大约35~50万美元。
有趣的是,当时记者问道这款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用户时,Sun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李永起先生特别提到了一个位于西伯利亚的客户,而当时部署在西伯利亚的Sun BlackBox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内部的“水冷系统”内流淌的水是热水,为什么呢?因为西伯利亚实在太冷了,服务器过热不能工作,太冷了也不行,所以,那个水冷系统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供热水冷系统”之一,呃,也许我们叫它“水热系统”更合适。虽然现在Sun已经被收购了,可是谁也不能否认,Sun所带来的技术是伟大的。
IBM 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中的艺术品
IBM公司称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为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便携式模块化设计数据中心),从下图可以看出其外观的模样,至少这个集装箱从外部来看更像是艺术设计。
在IBM Portable Modular Data Centre集装箱数据中心内部则装备了能源、冷却、紧急电力供应设备以及来自IBM的合作者 Anixter, CommScope, Eaton, Emerson Network Power, Panduit, Schneider Electric, Siemon和Vette等公司的设备。
IBM称其可以在8到12星期内使用多个集装箱部署一个面积约500到2500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这要比一般而言的建设数据中心速度要快的多。IBM称目前的集装箱式设计数据中心有两种型号,分别是20英尺和40英尺两种,你只要把它放在一个有电力系统、冷却系统和网络接入的地方即可,即使你把它放在沙漠也行。此设备内部最大可放置19个机架,也就是可约放置798个1U服务器,如果使用IBM的刀锋服务器则可放置约1596个。功耗则是每个机架30千瓦左右,总功耗约为410千瓦。产品剖面图如下:
IBM称20英尺大小型号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如果使用最便宜的X64服务器,售价约45万美元。
HP集装箱数据中心——小型集装箱更节约空间
HP最新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属于一个小型集装数据中心版本,这一次的产品利用了标准的、长度20英尺的船载集装箱,外型尺寸只有首款产品的一半大小。
HP希望这种小型系统较低的起步价会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且尺寸缩小后也更容易交货,因为在全球的某些地区,其道路状况无法通行HP原先重达10万磅(约45吨),长度达40英尺(约12米)的集装箱,HP的一位产品经理Jean Brandau说。
HP称此类产品为性能优化数据中心,或POD。首次发布是在2008年中,但落后于Sun。销售此类数据中心的厂商还有IBM和Rackable系统,而戴尔有时也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快速增加更多存储和计算能力,而无须投资兴建新的数据中或者扩展现有场所的方式。HP的20英尺POD产品可以容纳10个机柜,而40英尺POD则可以容纳22个机柜。集装箱内也可容纳高密度计算设备,HP称,20英尺的集装箱可为每个机柜提供平均29千瓦的电力,最高电量可达34千瓦。而普通数据中心每个机柜的供电量一般只有12千瓦左右。
集装箱的冷却系统效率也很高。在集装箱的盖顶上装有4个可变速风扇,每个机柜还配有测温感应器,风扇速度可根据每个机柜的实际温度进行调节。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刀片系统,因为刀片系统非常耗电,而且需要较高的冷却密度,”Brandau说。
HP在设计40英尺集装箱时,显然想到的是一切大的互联网公司,例如Google和微软,但是其他很多客户却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容量。
为了让集装箱更容易交运,HP还在20英尺型号的外面又罩了一层可进行部分操控的金属外壳,而40英尺型号则没有。
其他的厂商,包括微软在内,也在使用这种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的标准构建模块,因为他们需要快速地扩充新的容量,而且封闭式的设计也可获得较高的能源效率。
“这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虽然不是一种高容量产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很好用,”IDC分析师Jean Bozman说。其他的好处还有,使用集装箱可以在企业主数据中心之外建立独立的灾备站点,或者用于军队、油气公司等的野外作业。
20英尺集装箱的目录价格是6万美元,仅及40英尺型号价格的一半。不过如果内部装满机柜,其价格也会很轻松地飙升到数百万美元。
世纪互联Data Center in a box——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中国造”
谈起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先进技术,只能由国外的厂商研发出来,实际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也有“Made in China”。
中国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由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创造诞生并投入使用。
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实现了高密度IT设备布置,每个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容纳912台1U服务器,这相当于127个传统机房机柜(1.5KVA/rack)的容量,可以适用于深度不超过800mm的所有服务器。采用UPS集装箱单路N+1供电,电池后备时间10分钟,PUE值低至1.07,专业的一站式数据中心服务使客户受益最大化。
微软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自给自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Paul Hand 在其 MSDN 博客中提到了一部微软 Container(理解为容器,集装箱皆可)数据中心的构建动画,也就是“第四代数据中心”,超级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 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 总经理 Mike Manos 的 Wordpress 博客。其中所有的服务器都被封装进了集装箱中。
到目的地点后,集装箱也留在了该地,成为服务器的“容器”。
实际上,在微软正在建设位于芝加哥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在这个数据中心的第一层放置了多达56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内放置了台服务器。
虽然集装箱是沉重的(装满了服务器后的集装箱尤为沉重),但是在数据中心上方的滑轨让这些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移动起来非常便捷,只需要4名工人即可完成。如下图所示,8小时后,这些服务器就会启动并且正常运行。
Google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满足自身需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拥有拥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服务器系统,但外界却知之甚少。
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戴尔、惠普、IBM或Sun购买服务器系统,而谷歌的服务器系统却是自己设计的。谷歌服务器最令人意外的是,每台服务器都配有12V的备用电池。当主电源发生意外时,电池可以继续供电。
通常,数据中心采用大型的不间断电源(以下简称“UPS”)作为备用电源,而谷歌服务器却采用了12V的电池。对此,本&翟称:“与UPS相比,电池的成本更低。”
而且,电池比UPS更有效率。通常,大型UPS的有效率为92%至95%,这意味着一部分电能被浪费掉,而电池的有效率为99.9%。
能源使用效率(以下简称“PUE”)是衡量数据中心是否节能的一个重要标准,数值为1代表所有的能耗全部用在设备上,而沒有用在冷卻或供电系统上;如果是1.5,意味着50%的能源被后者耗费。
2008年第三季度,谷歌数据中心的PUE值为1.21,本来已经很低,但第四季度又降至1.20,后又降至1.19。
谷歌一向重视节能,并愿意共享节能经验。谷歌运营副总裁乌尔斯&霍尔茨(Urs Hoelzle)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经济低迷导致企业削减运营成本,现在是谷歌共享节能经验的好时机。
另外,从2005年开始,谷歌的数据中心就采用了标准的集装箱式设计:每个集装箱拥有1160台服务器,能耗为250千瓦,而每个数据中心拥有多个集装箱。
谷歌的服务器厚度为3.5英寸,配备两个处理器、两块硬盘,采用拥有8个内存插槽的技嘉主板。谷歌核心服务器设计师本&翟(Ben Jai)称,谷歌服务器设计始于2005年,如今已进入第六代和第七代。
运营谷歌这种规模的大企业必然挑战重重,但同时不乏有利的一面。例如,某一领域的研发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大量的基础架构中,从而加快投资回报速度。
思科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网络巨头思科也正在走向便携式集装箱型数据中心市场。一年前,网络巨头思科以推出UCS(统一计算系统)为契机进入数据中心市场,该产品的特点是将所有数据中心系统业务中的服务器,包括所有必要的数据路由等打包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并以UCS为中心,在数据中心领域中建立了广泛的厂商联系,诸如 EMC,BMC公司,NetApp公司,VMware以及和英特尔的合作等等,由他们来提供相关的思科不制造的数据中心硬件。
这些便携式数据中心有40x8英尺和20X8英尺大小标准的两种产品,一种是为船只服务的,另一种服务于卡车运输。所有必要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都被塞进这些集装箱中。
这将成为思科兜售其UCS系统的另一种方式-这样的IT组合打包的形式意味着该公司正在倾尽权力的扩大其产品的影响力。
思科公司发言人3月12日发表声明如下:&思科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作为集装箱的形式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快速,轻松地部署数据中心的能力。&
惠普和甲骨文-Sun分别采用的是20 和40英尺的模式;其他厂商一般是全尺寸的模式。
一般来说,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部署于军事,科学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企业。该框架和外壳非常坚固并且可以不受温度的影响,因而可以在炎热气候下使用,例如中东等地区,以及一些难以到达的地方,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地点。还有一些是用于远洋考察船的。
$T.total > 0 && $T.page <= $T.pageNum}
{#foreach $T.data as r}
{$T.r.formt_tm}{#if $T.r.nickname}{#else}匿名{#/if}
{$T.r.content}
{#if $T.page > 1 && $T.pageNum > 1)
$T.s_num > 2}
{#for index = $T.s_num to $T.e_num}
$T.pageNum > $T.pageNavSize+ 2 && $T.s_num != $T.pageNum - $T.pageNavSize}
{#if $T.pageNum > 1}
{#if $T.pageNum != $T.page && $T.pageNum > 1}
<a href="javascript:void(0);" page="{$T.page 下一页
您的回应...
也许你感兴趣
(C)2012 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广大网络用户,我们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如果转载了您的内容,希望删除的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装箱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