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想合作还是出租呢?大家私家车可以出租吗交流一下...

当前位置: & &
365bet体育在线投注
在去年巴西世界杯赛事进行期间,身边很多朋友都参与了体育博彩,有赛事时都会聚在一起看球并现场下注,当然更多的球迷玩家则通过电话和网络下注。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体育博彩已经成为全民娱乐了,虽然现在世界杯赛事已经落下帷幕,但欧洲的知名足球联赛还有很多。譬如我现在跟一位好友到365bet体育在线投注参与了英超和欧冠联赛投注,每人都小有收获。
对于赌球的看法
其实我参与赌球也是从去年才开始的,对于赌球或许某些人认为是不好的行为,但这要看大家怎么理解了。在我看来赌球与别人打麻将,扎金花没什么不同,只要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要超过一个界限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赌球对于球迷来说也是一种娱乐。
365bet体育在线投注中有些玩家尝试过狂喜的感觉,也尝试过挫败的感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博弈本来就有输有赢,但有的人总不能很好面对失败,赢钱的时候高高兴兴,输了就垂头丧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是参与赌球的第一步。
制定自己的规则
一些玩家之所以从娱乐变成了滥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制定好的赌球计划。例如我一共有三万元的闲钱,每次参与投注并不是随性的投两千,五千,在投注之前自然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赌本。我就将自己的三万元分成了15份,每份资金两千元,每天都给自己规定了一个上限,输完当日的两千元份额就收手。
有的玩家虽然心里也预先给自己定好了底线,但往往参与进去以后就控制不住自己,尤其输完了当日的份额就想要立刻用另一份份额来翻本,赌球并不像玩百家乐可以采用负追法,无数事实证明了停一停绝对比立刻投注翻本要明智得多。
注意自己的游戏心态
有时候一些球迷玩家很容易就意气用事,觉得自己已经连输了两三场了,下次无论如何都应该转运了吧!切忌不要抱着这种侥幸的心态,无论什么类型的博弈游戏输赢这种事情从来都由概率决定,自己可以采取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游戏心态。而有的玩家则属于信心爆棚那种,以为自己经常赢钱就已经算够资历了,在博弈游戏中谁也说不清下一秒是输还是赢,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客观的因素来增加赢钱的概率。但首先玩家需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太在意一时的输赢结果,只要长期玩早晚都能赢回来,例如昨天输了两个钱,今天输了一千多,但明天赢了五千那么总的来说还是赢。
某些资深玩家的建议是,输一停一,输二停二。例如我在365体育在线投注时连续输了几场的情况下,若预感自己应该要转运了,不会一来就急着追加重注翻本,可以先选择低码投注试试当日的运势,小码投注即便连续坏运也输不了多少。
本文链接: 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哦! 谢谢!
&&更新时间: 14:57:09&&【】&&【】
上一条: &&下一条:没有啦!29 / 55 页
台湾人看大陆 - 系列文章转载连载中(更新,不想爬楼的大家可以点只看作者)
《台湾人看大陆》离乡背井进京寻梦
| 曾令洁/台北市
在北京实习,每天都要搭地铁上班。北京地铁上是禁止乞讨卖艺的,却不时能看见一些弹着吉他的小伙子,从最后一节车厢开始,向各位“哥哥姐姐们”问好,用纯真、没有太多修饰的嗓音,一首接着一首唱着歌,缓缓走向前。我曾经对这些人完全视若无睹,却发现我身旁一起搭地铁的大陆友人,几乎都曾给过唱歌的年轻人一些硬币或钞票。
用距离换存钱
我住的地方距离实习公司,大约40分钟车程,这跟我从北投的家到台大上课的时间差不多。大学4年来我通勤,同学们都觉得很了不起,其实不算太累,主要时间就是在搭捷运,但是,在北京上班,40分钟的车程,我除了搭地铁,还要转公车,不禁跟同事们嚷嚷,实在是太费劲啦!大家听我的抱怨好像都不以为意,后来才发现,他们更多人住在北京的六环外,每天通勤时间高达两个多小时的都大有人在。
我不禁惊讶地问,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在离家这么远的公司工作,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大多不是北京人,面对高涨的房价,只能搬到更远的郊区,才有机会存钱,如果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乘车久一点不算什么。而且,无论是夏季热到不行的桑拿天,还是冬日突然一场大雪,他们为了工作,都仍旧准时上班。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少外地人来到这里逐梦,渴望在这里得到一个机会。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分,操着不一样的口音,即使没有背景、没有经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勇敢地离乡背井,深信这里有足够的空间让梦想照进现实。
正如同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每天等待着参与演出的群众演员,他们等待发迹,等一个可能。
卖艺点亮希望
我有位朋友是一名司机,他从新疆来到了北京,他说自己虽然没上过什么学,进不了什么大公司,只身来到北京,因为会开车,因缘际会当了司机,一个月1000块的工资,他说他仍然感到很满足,也很感谢,他很快乐,很喜欢北京,在这里得到了机会。前方充满未知,却没有人放弃任何希望,上班的路程很远,然而就彷佛逐梦的路,他们知道,即使需要很多时间,最终却能到站。
在地铁车厢内,背着吉他的小伙子和我错身之后,继续向前走,许多“哥哥姐姐”纷纷掏出口袋里的钱,放进他的吉他袋里,没有言语,却有着鼓励的眼神。他的歌声很悠扬,走远了,逐渐隐没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依然能听见他的声音,我突然觉得,这个唱着歌儿的小伙子不是在卖艺,是在点亮希望,车里的人们不发一语,却都想起了当年的那个自己,是怀抱着什么梦想来到了北京。
《台湾人看大陆》西安的快与慢
| 吴芠萱/台北市
上半年我因实习之故,有机会一揭大陆内陆城市的神祕面纱。从飞机到达西安开始,我体验了西安与台北不同的“快与慢”。
先前搭机返台,飞机落地不久旅客即纷纷起身拿取行李,不消几分钟便可动身下机,但飞机降落在西安,可是另一回事。这样的等待,将所有“慢”的负面元素加乘:空气稀薄而闷热、人满为患释放过多二氧化碳、喧闹度更胜台湾夜市。
但在当地旅馆,同行长辈发生的小意外却让我发现西安的“快”。那时因长辈脚伤,我打电话向饭店柜台索取冰块,对方虽表示没有冰块可以提供,但值班经理和另一名员工却在两分钟内抵达我们房门前。穿着整齐制服的服务员半鞠了个躬,递上药膏说:“不好意思,我们是快捷酒店,所以没有冷冻库,这是我们想到能帮上一点忙的。”我接过药膏,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对方随即神色紧张地问:“请问是在我们这儿跌伤的吗?”我摇摇头,她松了一口气:“那就……嗯,我是说,我们送患者去医院好吗?”语气缓和了下来。
当时我原想,饭店大概很担心客人是在饭店内跌伤的,毕竟这责任相对大得多,但我据实以告后大概就不会再理会我们了吧。但没想到我们一个多钟头后走出饭店,柜台人员立即过来协助、询问就医情形,事隔一天后都还不忘关切复原情形,真是贴心!
饭店对顾客服务“快速”、“贴心”,但员工权益就相形落后了。我向一位服务员询问,饭店里没有冰块,不会有急用的时候吗?她很直地回答:“酒店外一公里有肯德基,我先前被热锅烫伤时就是去那儿拿冰块冰敷的,敷一下就继续工作了。”暂且不论烫伤是否该以冰敷解决,饭店对员工发生意外,可能是态度慢半拍、甚至是观念上稍落后了。
由台北到西安,要适应“速度”的改变,恐怕这些例子还只是冰山一角吧。
《台湾人在大陆》大陆晚婚晚育 孕妇福利多
| Hippo/台北人,现居成都
那天看到公司有关员工生育方面的规定,其中一项有关“晚婚晚育”,令我觉得十分有趣,原来所谓的晚婚是男性25岁以上、女性23岁以上的人结婚。
晚婚定义大不同
台湾23岁的女孩子,有很多都还在求学阶段,或是甫踏入社会工作,甚至35岁未婚的女性也大有人在,在父母眼中仍是个“小女孩”,而中国大陆的法规已明文规范,这些人属于晚婚者。
在中国大陆工作生活这几年,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大致说来,大多数的大陆人民其心智年龄大约比台湾人年长10岁,尤其是2 0岁到40岁这个世代。当然!这只是很粗略的一种观察,但台湾年轻人的心智年龄普遍“较年轻”,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些大陆的同事会问我:为何台湾人看起来好像都比较年轻呢?我想这是因为从小的生长背景差异所致吧!在台湾,“把拔、马麻”们都习惯用童言童语跟小朋友说话,不只儿童们看起来很儿童,甚至连“把拔、马麻”们也会变得很儿童。单身者则因为没有家累,更显得自在无忧,心智与行为模式更像个孩子,很多女生即使过了30岁,装扮也还是会走可爱青春洋溢路线。
在中国大陆,似乎每个人都很超龄,幼稚园的小娃儿说出来的话,有时会很像爷爷、奶奶辈的用语,或许是隔代教养的现象普遍,亦或是大陆的成年人不太会用童言童语跟小朋友们对话,小朋友已经很习惯用大人们的语汇及口气说话,所以,说起话来让人感觉很超龄。
而东南沿海城市充斥着许多年纪轻轻的外来农民工,他们大多是家乡远在内陆或是北方,苦于没有工作机会,所以,大概中学毕业后就会到外地打工。过早的社会历练与离乡背景,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写下沧桑,虽然没有皱纹,但也很难看到那个年纪该有的年轻稚嫩与青春**。这样的现象当然也会因城乡差距而有所差异,但大体而言,大陆年轻人的心智普遍都比台湾的年轻人成熟很多,多了一些世故,而那样的世故一旦拥有,就很难卸去。
台湾孕妇多辛苦
说到晚育,则更让人见识到大陆对于保障劳方,更甚于保障资方的充分体现,所谓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大陆对于晚婚和晚育的婚假及产假,均有较优渥的规定,晚婚的婚假一般是15天,各省的规定会有些出入,晚育的产假除了一般正常产假的90天之外,外加30天晚育产假,也就是24岁以后已婚生产的女性,至少都有4个月的产假!
看到这样的规定,相信一定羡煞大多数在台湾的广大职业妇女同胞们,台湾的产假只有8周,也就是56天。所以,在台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腹便便的孕妇们,辛苦地挤捷运、步履蹒跚地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很多伟大的女性同胞为了让产假能“省着用”,只好咬牙硬撑到预产期,甚至是临盆前。
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象,我都会很不忍,更何况台湾的平均生育年纪,大概比中国大陆晚10年左右,怀孕及分娩对于妇女朋友们的体力负荷,更甚于年轻10岁的小姑娘们许多,但产假却差很多啊!
在大陆,一胎化政策的实施,妇女只要怀孕了,马上会备受双方家人的呵护,公司主管也会安排较轻松的工作,加上漫长的生产假期,孕妇的权益受到很好的保障;不像台湾在怀孕前3个月还得要遮遮掩掩,而那段期间恰恰是孕妇身体最不稳定的时期。
我常会觉得,台湾的职业妇女们是很伟大的一个群体,在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下,她们在家必须要相夫教子,在经济压力与自我实现的驱使下,在职场又得和男人们一较高下,用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再加上不怎么优渥的婚育假,我只能说声:各位上班妈妈们!辛苦妳们了!
假期间,生活费加上生育报销津贴反而比平时上班实际拿到的还多&
不止呢,有些正规的公司,对于哺乳期的新妈妈是有每天1-2小时候的哺乳假的。我们公司虽然只是个民企,但是女员工产假期间是要发生活费的,生育保险报销的全部款项都是发给员工本人,不会扣去公司发的生活费。结果产&
《台湾人看大陆》京沪高铁“观光座”之奇妙体验
| 石咏琦/台北
周日傍晚,提早到无锡硕放机场搭机返京。到机场一看,怎地冷冷清清?原来班机取消了,也没人通知。当晚不能回京,许多乘客和我一样傻了,送我来的两个小伙子特机灵,一边开车往锡山区东镇狂奔;一边到处打听当晚还有没有火车返京。
我们在雾色中找到这庞然大物──高铁无锡东站,绕了半天才找到入口。路过站前看了看,站上只有两条公交车线路白天开过来接客,每20至30分钟一班;那就是说:如果没有自驾车接送,乘客个人往来这个高铁车站只能搭出租车。我又看了看,偌大的场子前后,没有任何出租车的身影。
高票价 犹如天文数字
小伙子一个忙泊车;一个提着我的行李往售票口闯。两个窗口前排了10来个跟我一样被迫要搭高铁回去的正嚷嚷着。售票员冲着一个人扯着嗓子说:一共是4600元(人民币,下同),你要、还是不要?听的人心惊肉跳。原来各线高铁返京的一等座、二等座早就售完,只剩下“观光座”;大夥儿都没搞明白啥是“观光座”,就听着天文数字要从口袋里掏出现款。有几人相当尴尬的摸摸鼻子走了。轮到我们,拿出台胞证购票(实名制,没有身分证买不了),终于捱上一张晚上 6点20分回北京的“观光座”,票价1620元现金。
千恩万谢拜别两位帅小伙,急忙提了行李往候车站上跑。状似太空舱的无锡东站乘客不算多,稀稀落落在候车室里等着。有个莽撞家伙似乎喝醉了,拿着大包小包就往剪票口闯,稀哩哗啦东西散落一地;好不容易收拾干净,又不知道车票需要扫瞄才能入场,三步并做两步狂奔,不知道最终他赶上动车没有?
据说,这个车站专门是对往北京方向的客人服务的,真好。到点了,我们这批客人也往月台上走,屏幕标示不够明确,大夥儿看不懂指示牌上“1─8车后行”这是啥个意思?也没有人在站上协助,只有靠机伶一点的自助。我看了一下,原来我的座位是:8车10F。
8车10F 首席特等座
为啥8车就只我一个人上来,上了车才搞明白。所谓的“观光座”,就在每列高铁驾驶舱正后方有个特别小区,里面有6个座位:右边两排各有一个单座;左边两排各有一个双人座。我这8车10F嘛,说白了就是该列车居首位的特等座,位于驾驶舱后面观光舱的第一个位子。上车后服务员引导我进去,位子上有人占着我的座位;服务员要我坐其他位子,我把那人赶走。“观光座”里其余5人是搭伙的,他们回山东,穿着随意,话多,常在透明玻璃前探头探脑,肯定是初次搭高铁的。这群人在曲阜东站一起下车后,观光舱我就一人独享。
刚上车不久,服务员就来验票,还说是要送餐给我,等了许久没影儿。我催了,终于来了个“清真”餐,咦?她怎知我是回子?感情是其他餐盒都没剩下,我就成了穆斯林,歪打正着。她还送来两盒包装精美的小点心,里头是“旺旺雪糕”之类的各样零嘴,还有一杯茶,以及一罐“Maibang”苏打汽水。之后她还拿了2盒天津麻花来兜售,几个山东哥们儿看见美妹当然捧场,问了些问题:得知姑娘来自西宁,刚毕业2个月考上高铁,薪资每月3千,工作2日后回天津总站休息培训。
驾驶舱 几个仪表板
细看驾驶舱,只有一个正驾驶,他的后边有张椅子,估计是副驾驶的,但没有人陪同。每逢到站休息3分钟,驾驶必须冲出去上卫生间;8点17分,到徐州东站时上来另一个驾驶换班。驾驶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操纵方向盘甚么的,他坐在一个可以调整姿势的驾驶座上,面对前方窗外,专心控制面前的几个仪表板。每逢到站前会减速,启航前会加速,最高时速大约在308至310公里左右。他的背后就是一大片到地面的玻璃,我们都可以看见他的一举一动。中途,服务员还傻呼呼的敲门送晚餐;万一这人站起来开门拿晚餐,那前面如果有状况还得了?驾驶舱内有电话,我见他曾经接电话接受指示。窗子是斜体的,有一个大雨刷,整体看来视线不好的时候,靠人工操控前方是很困难的,必须全部靠计算机卫星导航仪器才行。
两列火车擦身而过的时候会有巨响,其余时候都很安稳舒适。“观光座”内还可以自由调整温度、灯光,有杂志和拖鞋等等,挺人性化。我们后面就是几个车厢的一等舱,有餐车,接着还有二等舱,那边的男男女女及孩子们经常打开“观光座”的门禁来探头探脑,但很快就被服务员赶回去。车过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看到两边的大小船只来往如织。窗外些许小雨,更添几分情趣。
火车靠站不多,枣庄、曲阜、沧州之后就到北京南站。时间是晚上 11点23分。麻烦来了,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地铁,下车后数百人除了少数例外,几乎都要搭出租车。夜半三更,哪有排班出租车?超多的黑车司机就沿着百余人的出租车候车人龙里头穿梭。奇怪的是,搭乘京沪高铁的乘客似乎比较文明。个个精神抖擞,不吵不闹,慢慢照顺序排列候车。夜半12点半,终于轮到我。这才明白,高铁省下的时间,这会儿都倒给出租车了。
《台湾人在大陆》大陆打的祕笈
| 杨中介/新北市
台湾人在大陆出差或旅游,除非有人专程接送,否则搭乘计程车就是必要的交通选择。
我在大陆出差、工作10几年,从北京面包车还没有消失的年代,我就是计程车的常客。
别忘拿发票
面包车当地人称为“面的”,类似台湾的小厢型车,可以坐人,也可以载货,在1990年代是北京的重要交通工具。面包车起步价10元(人民币,下同),可以坐10公里,超过后每公里加1元,由于经济发展,“面的”对市容及交通安全有不好影响,在1998年被全面禁止而走入历史。
在大陆计程车叫出租车,搭乘计程车叫“打的”,这应该是从香港流行过去的名词,因为港人称呼计程车为“的士”。在大陆“打的”,与台湾最大的不同,就是每部车按规定都要开发票,在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里的出租车,几乎全部是机打发票,下车时乘客可以拿发票回去报帐。
台湾人在大陆坐出租车一定要养成拿发票的习惯,因为发票除了可以报帐以外,里面还记载许多有用的资讯,可以帮助我们免于麻烦。最明显的是发票上有出租车的车号,乘客如果东西忘记在车上,到公安局报案时,可以很快找到司机,比较容易找回失物。
最近我的一位大陆客户因为贪图方便,搭乘了一部没有正规发票的黑车(黑车是个人以私家车沿路揽客的假出租车),结果把价值500 0元的数位相机忘记在车上,下车后投诉无门,悔不当初。台湾人出门在外,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大陆坐出租车除了要记得拿发票外,同时也千万不要随便搭乘没有出租车执照的黑车。
要发票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司机不敢欺负你是外地人,随便绕路走,发票上的公里数及车号,是你投诉司机的有力证据。有一次我在一个城市里坐车,司机听口音知道我是外地人,以为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上了环形高架桥就走远路方向,我来不及纠正他,下车前我就问他刚才为什么要走反方向,他马上知道理亏,就主动说多出来的1 5元不收了,大概怕我投诉他。
换车节省钱
大陆各地的出租车价钱都不一样,起步价从6到11元不等,北京、上海等地的出租车,一般都是以3公里计算起步价,超过之后每公里再收标准单价大约1到2元,其中跟台湾一样,夜间也有加成,过晚上 11点,一般会加计20%的费用。例如北京的出租车,起步价3公里以内是10元,超过3公里,每1公里加2元,其中和台湾最不相同的是长途会加收空驶费(有点类似中正机场的50%加成)。
在北京搭出租车,如果超过15公里,之后每1公里的单价会变成3元,比15公里前的单价贵了50%,这一点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规定。北京、上海的城区很大,我如果要去30公里以上的地方,若是行李不多,一般我会在20公里左右的地方下来换车,不但可以节省不少钱,也可以减少找路的问题,因为大陆大城市的司机一般都有自己熟悉的地盘,到远地去,司机迷路或绕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更有趣的是,在大陆有些地方出租车是可以议价的,在上海这样的都会区里,有些地段深夜车多人少,司机为了生意往往可以允许乘客议价。我在上海的时候,有时在深夜要回路程比较远的宿舍时,在拦车的时候,我会跟司机商量不要计算夜间加成,有时候司机为了保住已经到手的生意,就会很快答应我的要求。
共乘是常事
在大陆有些地方,与陌生人合搭出租车也是常见的事,合搭出租车以哈尔滨最具代表性。哈尔滨每天傍晚的出租车,是车少人多的高峰期,一般出租车司机载了第一个客人之后,如果还有空座,就会沿路问有没有顺路的客人,如果有,司机就可以再多赚10元人民币,而最先上车的人可以得到一点优惠,大家很习惯这种顺路共乘的方式。
如果是在一般的非尖峰时间,哈尔滨的出租车司机会在第二位客人上车那一刻起开始另行计价,第一位乘客下车时就付当时表上的价钱,下车后,车子计价表继续计算,后面乘客下车时就付表上最后的价格减去上车时公里数的价钱。两位乘客所共乘的那一段,司机收入是双份的,这样做不但可以解决司机在市区空车行驶的问题,有时候也解决了乘客在闹区叫不到车的困扰。在哈尔滨,从出租车的营业弹性里,我们可以看出司机为提高收入及应付拥挤问题,所总结出来的有趣思路。
《台湾人看大陆》同行了 但有同心吗?
| 潘柏言/高雄市
这个暑假参加大陆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台湾青少年夏令营,也让我见识到大陆政府为做好对台工作,拉拢台湾青年的用心程度。
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为我们封馆,天安门广场为了停我们的游览车同样封掉一半,还让我们进人民大会堂参观,并安排一个有很多台湾及大陆大咖艺人的联欢晚会,可惜Hu主席只接见少数学生代表。在南京接待的方式更让人受宠若惊,只要一出酒店所经过的路口都有警察在交管,我们的车队前方还有警车开道。此次营队有一句口号叫做“两岸同心,我们同行”。
虽然大陆想让我们看到好的一面,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天不时、地不利,就连人也不和,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不是很好的事物。京沪高铁在我们搭乘的前一周,甚至前一天频频故障,让大家担心不已,果然营队结束当天,温州动车就出事了,同团的人都觉得命真大。在南京我们则体验到延误率极高的大陆国内航班,一场大雨就能让机场周围水淹近一个轮胎高,让所有班机大乱,我们因此延误了5个多小时。在厦门,因为华侨大学的校区建在郊区,晚会一结束,我们人都还没离开,原本以为在旁边纯粹看表演的居民,全冲进会场抢捡宝特瓶,大家都很惊讶并害怕混乱中东西被偷走,这也显示出大陆的贫富差距极大,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我们虽然同行了,但有同心吗?这12天来,看到大多数台湾青少年的心态都是纯粹来玩的,大学生如此,国高中生就更不用说了,况且台湾青少年的政治态度及对中国的立场大多受父母影响较深,要改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这种活动顶多是让某些青少年不会那么讨厌大陆而已。
《台湾人看大陆》半条活鱼与汽车喇叭
| 庄子勋/高雄市
我永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去大陆的经历。
那是1993年的暑假,小学六年级的我,跟随着爸妈一起探访深圳,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人,去体验一下大陆的水深火热是怎么样?两岸的政权过去都互相在文宣中形容对方是水深火热,不晓得是巧合,还是同为炎黄子孙的默契?
从小我们得到的固有印象就是,大陆很穷,东西很便宜,所以那时我通过海关后唯一的渴望,不是欣赏美丽山河,而是大肆搜刮便宜的玩具,譬如一把合台币10元的玩具枪之类的。
怕进去就回不来,也是我那小小心灵中的杞人忧天,从小学课本上我们都奇怪的学习到,GCD是“窃据大陆”、阻碍伟大“民族救星”先总统蒋公先生用三民主义复兴中华的“万恶渊薮”,所以在即将面对传说中的“GCD”那一刻,我还是感到不寒而栗。
灰蒙蒙飞沙走石
当然,人家没有把我“当场带走”,也没有让我“当场回不来”,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海关人员在工作中“那冷漠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让我感觉他们似乎“不像普通人”,像“机器人”,而且“不快乐、不满足”。
现在的我比较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但当时的我只觉得一切都充满着陌生与恐惧,幸好,一切都非常顺利,害怕也很快转为新鲜,我们过了海关上了巴士,开始朝我梦想中的“便宜又大碗”的中国前进。
结果不到30分钟,梦想就破灭了。“天啊……,这是什么世界?”我心想。
灰蒙蒙的城镇,飞沙走石的道路,残破的旧居,清一色的穿着,匮乏的物资,一个由自行车串联起来的都市,刚经历过五彩缤纷港澳行的我,忽然来到这个土灰色的深圳,一时之间,实在有点转不过来,只不过隔了一道海关,怎么会差这么多?
导游首先带我们参观深圳鱼市场,让我们深入体验一下大陆人民的日常生活。
进入鱼市场后,我呆呆的站在一个摊位旁边,看大陆人买鱼卖鱼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只见一位顾客点名要了水槽里一条青色的鱼,结果那位老板竟然不去鳞,也不打昏它,就直接将那条倒霉的鱼抓起来放到砧板上,一刀切为两半!
我看傻了!傻的不是因为那条鱼被切成两半,而是那条鱼被切成两半以后竟然没有死掉,而是分成两片在那里痛苦的扭动,它的灵魂,是不是也分成两半?我当时可没想那么多,只是对这种有点“蛮干”的行径,完全傻眼。
而那老板一刀斩下去后,就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活鱼扭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买鱼的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习以为常,好像主宰者和俎上鱼肉间的关系本该如此,既然你是我手上的活鱼,那我让你痛快的死还是痛慢的死,都是我的自由,在这个缺少自由的国度里,这似乎是发泄、和彰显自由的另一种方式。
所以,那天以后,我好一阵子都吃不下鱼。
2004年,又是夏天,来到大陆求学的我,再次造访了暌违11年的深圳。虽然重访大陆前早有耳闻深圳11年来的飞速发展,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一座座现代建筑
灰蒙蒙、残破、飞沙走石的景象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广的柏油路、密集的交流道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清一色的中山装也少见了,大多数人都穿上了流行的服饰,而且名牌包包等高档奢侈品店随处可见,这里的物资不再匮乏,而是转型成一座消费型城市。
虽然自行车还是许多人选择的交通方式,但汽车和机车的数量,已远远超过自行车,尽管马路十分宽广,但堵车已经成为严重的交通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每个大陆城市都会出现的景象:“叭……”就如同11年前那只分为两半的活鱼一样,在这个物质已经现代化,但精神依然缺少自由的国度里,驾驶们狂按手上的喇叭,似乎又成为一种宣泄与表达自由的方式。
总的来说,我已经完全不认得这个地方了,深圳无愧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都市。
深圳11年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见证到中国GCD在“改革开放”中强大的施政效率和执行力,也见证到这个几乎全由外来人口构成的市民中,那积极的活力与奋发进取。整个城市是繁荣的,气氛是向上的,可在过快的发展中,不免曝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化”几乎在这里找不到任何容身之处。
我很爱看书,所以一到没课的时间,就会到处去城里的书店闲逛。但令我失望的是,这些书店所贩卖的书籍,不是关于赚钱,就是关于考试。物质的文明已经接近极致,可精神的文明,依然恍如沙漠,也许又经过了7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可“经济至上”的理念恐怕早已深入深圳人的骨髓和基因,要他们在猛追钱的同时,留给文化一点空间,恐怕暂时有点难。
精神文明?拿台剧和大陆剧比比。&
《台湾人在大陆》北京大学面试谈
| 张家豪/台北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还清楚地记得那些天发生的一切,从手忙脚乱的匆忙,到依依不舍的眷恋,时至今日我都难以忘怀。
等待望穿秋水
2008年的暑假,某天在往返辅大罗耀拉大楼和野声楼的途中,我正思考着未来的路,突然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声音,不断地告诉我:“去北京大学吧,就去北大吧!”,就凭着如此的天外一笔,我开始了北大之路。
对于从来没有去过大陆的我,这无疑是一大挑战,北京对我来说,是一个只存在于历史课本中的都市,一个充满故事的都市,一个以紫禁城为中心的都市,至于其他的一切,我一无所知。我和当时的论文指导老师讨论过后,在年底递出了申请函,后来听北大行政老师说,我是在申请截止日当天送到的。
申请函的内容很简单,除了基本的自我介绍之外,还需要两名副教授以上的老师推荐信,当然,不可免除的还有4年的成绩单、身分证件、在校证明等等。此外,还需要附上一些个人的作品集,其实就是让审查老师瞭解我过去的丰功伟业,我附上的是6份优秀的报告以及学士论文的初稿。
当寄出申请函后,就进入漫长而无止尽的等待。望穿秋水,但迟迟等不到回音,当大家不断地问我情况时,也只能苦笑带过。2009年3 月,台湾的学校相继放榜后,天天对着同学激烈地抱怨为什么我苦苦等不到消息。
3月16日,是个下雨天,下午收了两次的电子邮件,除了广告信之外,一切北大相关消息都没有。我一如往常地回到家打开电脑,但这次不一样了,竟然收到了面试通知单,是我苦苦盼来的面试通知单,但是看完后,心脏突然开始抽筋,因为面试时间竟然是3月18日。
或许其他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对我这个护照12年前就过期的人来说却很可怕,匆忙地花了两天,办护照、申请役男出境证明、请好假,开始踏上我的面试之行。
到北京后,我被首都机场的气势吓到了,天花板彷佛是银河。在排队办理台胞证落地签时,热心的服务人员一直为我讲解,还倒水给我喝,倍感窝心,还遇到了一个阿姨,不断的安抚我,当坐巴士到中关村后,她还帮忙张罗计程车,直到平安把我送到在清华念书的学长手中。
录取欣喜若狂
面试当天,我第一次走进北大,才知道原来学校管制的很严,必须出示相关证件才可以入校,走到考场后,两个香港考生已经在等待了,后来又来了两个韩国的留学生。
叫到我的名字,战战兢兢地走进面试考场,里面坐着6位老师,当下紧张到一个也没认出来是谁,基本的寒暄过后,老师就开始提问了。
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选择念社会学?”,我很老实的回答,因为当年指考分发志愿选填时,不小心填到社会学系,我才踏上了这条路。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北大而不是去台大?”,我回答说:“从小我就生长在台湾,对台湾的环境很熟悉,很想换个环境,而且从小就对北大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充满景仰,所以选择了来北大就读。”第三、第四个问题分别就我学士论文的观点上提出问题,最后老师问我对社会学的憧憬是什么,我回答说:“我希望社会学能够被中华文化内化,走出一条属于中华文化的社会学之路,而不是把外国的理论当成圣经在背诵。”结束前,老师要我看了几本书,还要我记得念人类学的相关知识。
3天后,我打了电话给北大社会学系的行政老师,大胆地问是否录取了,她也直接回答我:“恭喜你,录取了!”。我欣喜若狂,开心地马上告诉所有人。隔天,当回台湾的飞机起飞时,我留下了不舍的眼泪,好舍不得离开啊,但其实我心里比谁都还清楚,这次的离开,是为了下次光荣的重逢,相信我的人生,会在北京有一个新的启程。谢谢北大给我一个机会,谢谢。
《台灣人在大陸》呵護華人民主實驗室
| 楊艾俐/資深媒體人.中國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在台北萬芳醫院捷運站,看到又要爬樓梯,因為電扶梯正要更換台階。我回來已經3天了,都得爬上爬下,禁不住問旁邊施工人員,何時才能完工?
在大陸待了兩年,按照這兩年慣例,在大陸遇此情形,只能逆來順受,如真要問起來,施工人員一定白眼以對,或者丟下一句「要去問領導」。
但在台灣,我是納稅公民,而且付費搭乘捷運。經我一問,施工領班完全沒有卸責,回答「很快就會完工」,最後還加了句「對不起啊!」。
這就是民主的真義——從政府得到應得的服務,因為我納稅,投票,守法,我盡義務,也應該享受權利。
台灣式民主有很多可省思處,名嘴口沫橫飛,立委耀武揚威,派系金權橫行,但20年下來,有幾樣事,很真實從台灣式民主提煉出來。
民主是從政府得到穩定的服務:例如到區公所辦事,可以期待有義工在那裡招呼,也會端杯水。辦事人員會明確地告訴你,是否辦得到,何時可取件。到健保局、勞保局詢問辦事,工作人員詳細解釋,仔細說分明。
一是官員為民眾服務:每4年的選舉是官員服務的驗證日,國民黨大陸政策是否只嘉惠高官,民進黨是否還在耍省籍情結,兩黨政治人物多說少做,都在選民驗證範圍。
在中國大陸,每次看電視,礦難、水災、地震,往往最先報導的是高官巡視災區、救援隊如何英勇,接著才是到底死了多少人、死者背景如何、有沒有嗷嗷待哺的幼童、有沒有毫無生活能力的孤寡。政府固然英勇,值得表揚,但是畢竟這是他們應做的事,可以機關表揚,也可以放在死難者新聞後面,畢竟媒體應該看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
二是案件沒有底線:在台灣,只有不稱職的記者,沒有挖不出的內幕。例如最近遭起訴的李登輝國安祕帳案,就是資深記者挖出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家媒體做,就會有其他媒體跟進,進而檢察官可能出面調查。2006年到2007年因為陳水扁的目無法紀,貪墨錢權,走上街頭的紅衫軍百萬人民示威潮,就是從一篇篇報導金控業已淪為世家的錢庫而來的。
很多人說,中國只有政治有底線,其他方面都無所謂底線,但是在政治上設底線的後果,也會延伸到其他領域,影響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深入思考能力和意願。例如觀察我的學生,他們對很多問題不願多想,只能探討到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一是怕觸及底線,二是覺得想了也沒用。
大陸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認為,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從未真正開始,林彪與四人幫成為歷史的帶罪羔羊,「當罪惡沒有被詳細記錄,沒有一點點拆解,它就變得模糊和難以記憶,」許知遠說。
台灣是華人民主的實驗室。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呵護,去蕪存菁,成為「華人特色」的民主。
《台湾人在大陆》当地理变成历史
| 叶志辉/旅游作家
还记得小时候我的地理、历史都很好,几乎是满分考进高中的,回想一下当年我们背的中国直辖市有14个,老师特别把它编成对联,方便我们记忆,我都还记得:“天上广大西南北,汉青重审哈台高”,分别表示:天津、上海、广州、大连、西安、南京、北京、汉口、青岛、重庆、沈阳、哈尔滨、台北、高雄。
我也一直留着老旧的记忆来到上海,有一天跟大陆同事聊天时,还自作聪明的背出来。他们笑着说:“我们只有4个直辖市啊!”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赫然发现,我念的地理早就变成历史了!
当年,我们的教科书还坚持着“秋海棠”,早就已经是“老母鸡”了。
其他如东北9省: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现在也只有东北3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想当年中国境内的河川、流经省分顺序、铁路分布、矿产城市等等都倒背如流,如今不是忘记就是与现实不符了。
还有一件事的感觉也很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对于地理距离的观念。跟大陆比起来,台湾实在太迷你。10年前第一次到上海时,我嫂嫂跟我说:“明天我要去杭州跟朋友聊天喝茶,晚上就回来”,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聊个天跑这么远?“拜托,一点都不远好吗?走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现在这里待久了,两小时能到的地方还真是近到不行。
有一天跟公司的财务闲聊,谈到如果回台湾想做些什么呢?他告诉我回不去了,台湾太小太小了。现在出差动不动就是距离千里,在北京、深圳、广州或任何一个城市开会,在台湾可能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在小小的台北市里面做完,整个的感觉很不一样不习惯。
我想想好像真的也是这样。
《台湾人看大陆》今夏北京 雨不停
| 曾令洁/台北市
北京今年夏季,彷若江南。夜里突然的雨滴,在窗外的遮篷奏起激昂乐章,日复一日,梦醒时,听着是熟悉的节奏,看到的却又是陌生的窗帘,才想起来自己不在台湾的家。有点像是台北冬夜阴郁的早晨,只是少了寒风飕飕,更贴切地说,像是在大学教室上课的午后,突然一阵滂沱的哗啦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想下课,知道一会儿换教室的时候,无论骑脚踏车或走路都会淋湿。
去年北京的夏天,出现所谓的“桑拿天”,像三温暖的大烤箱,把整个北京城里的人、事、物,锁在热气蒸腾的空间。有时感觉呼吸困难,头顶着雾蒙蒙的一片天空,不禁令人怀疑这是否就是2012将体验的感受。当时好希望多几场雨解脱马路滚烫的外衣,而不是洒水车经过,柏油地还是随即又干。这不是在台北能见到的情景,因此,即使知道将长住于北京,这样的天气,依然提醒着我是个旅人。
北京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我并非只透过新闻上疯狂播送的“积水潭地铁瀑布”得知。最近每天早上上班,我得反覆跳过一个个水坑,仔细搜索路面上仅有的小小块幸免于难的高地,但走过小巷弄时,鞋子终会沦陷,进入水底。我想,即使跳远选手来挑战,可能也无法顺利降落在没有淹水的地方。
所以今年夏天,我觉得自己好像常常在台北的梦中清醒,伴着耳畔清脆的雨声,揭开又一天的帷幕,准备投入新工作和新任务,如同那些昨日,在台北的清晨,迎着风、撑伞走去学校上课的日子。古人藉着望明月,发起对故乡的想念之情,于是我这才明白,原来不是只有月亮令人思乡,雨的旋律,也会让在外的游子想起家。
《台灣人看大陸》爆紅流行語由來
| 莊子勳/高雄市
溫州高鐵追撞事件,大陸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接受採訪時連出妙語,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及說現場救出一名小女孩是「生命的奇蹟」,推高了輿論的浪頭,並成為大陸時下最火的流行語,網友們將其合稱為「高鐵體」。
緊接著,微博上出現一位名叫「高鐵體」的網友,發動了一項「高鐵體造句大賽」的活動,以表達對悲劇事故處理的質疑。該網友稱:「優勝者將獲得鐵道部『發炎人』職位,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這讓我想起近年來在大陸網上爆紅的許多流行語,如「很黃很暴力」、「黃藝博是個好幹部」,爆紅的背後是對專制體制的極度無奈與不滿。
「很黃很暴力」與「黃藝博」的出處,都來自中共黨政宣傳機器「新聞聯播」的報導,前者是一位疑似被設計好台詞的北京張姓小女孩對著鏡頭說:「上次我上網查資料,蹦出一個窗口,很黃很暴力,我馬上把它關了。」後者是武漢少年先鋒隊的「副總隊長」,肩上掛的是全國唯一的「五條槓」榮銜,號稱2歲就看新聞聯播,7歲就讀《人民日報》,假日還經常去探望孤寡老人,零用錢和稿費幾乎全捐作慈善,志願是當大陸國家主席,兩則新聞播出後,都瞬間引起網路輿論的爆發。
姑且不論這些事是真是假,至少在眾多大陸網友眼裡,似乎已經虛偽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所以各種嘲諷、挖苦、譏笑、貶低的段子,無時無刻都在網路上流傳著。在北京求學期間就曾親耳聽大陸同學說:「什麼?你們台灣人也看新聞聯播?你不覺得很假嗎?」我說:「就是因為它假,才充滿娛樂性啊,新聞可以拍到如此kuso的程度,這是台灣眾多媒體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呢!」也聽過一位「80後」的北京好友說:「小時候覺得國家一切都很美好,到了長大才發現,我們都被騙了。」聽完我也十分感慨,我們何嘗不是被民族救星(中間還要空格)蔣公的事蹟給騙了呢?
大陸年輕人對政治議題都十分熱衷,甚至狂熱,流行語也多來自重大的事件,我相信這是由於他們長年被專制體制所壓迫,從而積極尋求抒發管道的緣故,這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至於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觉得台湾媒体才假。&
《台湾人看大陆》从错愕到温暖
| 安珀/屏东
巴士行驶在公路上,两旁的夜景如同黑色缎布上遍洒了金粉,闪烁不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没有北京的灯火辉煌。”导游带着北京腔的口吻解说,听起来特别顺耳好听。初次呼吸到零下10度的空气,没有任何想像中的不适,有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也不特别难懂,似乎在告诉我,接下来的10天旅程,将能够顺利地融入老北京文化。
事实却不如想像中顺利,到了北京,我们一行人自然是要到处尝尝美食,往鼓楼大街的路上,瞧见一家馄饨店,一进去服务员堆起了笑脸帮着并了两桌。由于我们只是想尝尝味道,无意填饱肚子,便只点了几道招牌菜,点毕服务员脸垮了下来,一脸不悦,落了一句:“来这么多人,就只点这几道菜,吃什么呢。”转头便走,我们当下傻了,心里头有些不高兴,这样直接的服务员我们还是头一遭遇到。
又一次到了滑雪场,因为第一次滑雪,不太会使用装备,厚重的雪鞋在我不慎滑倒后让我脱也脱不掉、想站又站不起来。刚好经过一位大叔,便问他:“可以帮帮我吗?”大叔旋即回了一句:“我如果说不可以呢?”我讶异的一时语塞,不知作何回答,他瞧了我一眼,却还是伸手将我拉了起来,便迳自离开,当时心里真是不知该生气还是该感谢,五味杂陈。
后来在一场演讲中,讲者说了,大陆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不同的文化、个性,如果不尝试了解大陆社会,很容易因为观念思想的不同,而形成误会。就算是台湾,也有分北中南3个区域性,更何况大陆这么大,各地的人文性格自然是有所差异。北方人就是说话比较直接、犀利一点,有什么说什么,毫不隐讳。了解到这点,再回想那位服务员大婶,其实那个性也是直接的挺可爱,笑一笑便过去了。再后来的几天我才懂了北京人说话不用“可以”,而是爽快地说“行”;滑雪场大叔虽然说话不友善却还是帮了我一把,或许也是刀子口豆腐心的表现。
当地人建议我们学点北京腔,否则容易被骗,想到有次搭计程车回饭店,师傅似乎是听到我们台湾人的口音,刻意的绕了好大一圈,收费特别的高。之后我们学乖了,就算不能像正统老北京的字正腔圆,还是刻意的带着腔调说话,如此一来,果然不论是打的或是买东西都顺利多了。在去圆明园的路上,司机大哥还误以为我们是南方来的旅客,叽哩瓜啦地跟我们到处介绍北京景点,聊得好不开心,我们心底也为自己多日来似乎稍微熟悉融入当地社会而感到沾沾自喜,想着若是说话能够像北京女孩那样好听该有多好。
饭店外的街上,有一摊麻辣烫和烤羊肉串,半夜嘴馋肚饿,光顾了好几次,不觉跟老板熟稔了起来,天南地北的聊个不停,问我们打哪来、谈着北京事物,用那温柔敦厚的口气说了,要是哪天也能够到台湾走一遭该多好。看着老板卖着人民币1、2元的烤肉串,鼻头不禁酸了一下,我们不管怎么存钱,总是能够到北京来玩一趟,可是在北京生活的他们,要到台湾玩却是难如登天。老板被烟熏得黑亮的脸,总是挂着腼腆的微笑,可以看到口中的缺牙,却让人感到异常温暖,尤其是在那个河面都结冰的寒冷时节。
走了10天的北京,参观了几座华美的王府古建,造访了大小胡同,品尝道地美味,在这趟旅程中添加更多难忘回忆和带给我许多不同感受的却是这里的人。不管到了哪里,如果能以渴望深入了解对方文化的那份单纯心意去接触,尽管会有冲击,但是渐渐的,会有更多温暖和认同感进驻彼此心里。
《台湾人看大陆》讲解员说门道
| 刘念祖/文字工作者
“各位游客,请跟我往这边走!”台湾观光客来到大陆观光景点,最常听到的就是讲解员说这么一句话。
大陆观光景点众多,山水、历史、人文、特色景区无一不包,来到这些地方若没有讲解员穿针引线,游客的观光游历也只能是走马看花,船过水无痕。
赋予文物生命
讲解员和游客之间互动就像是一场机智问答,游客提出的问题,不仅考验讲解员的知识厚度,也试炼他们的口才与临场反应。我遇过好几位讲解员,在讲解内容、互动问答,或是衣着服饰都大相迳庭,不仅存在地区差异,也表现出每个人的独有风格。有的讲解员讲解风格如吟诗,有的滔滔不绝如背诵,甚至有的讲解员说起话来就像念Rap ,游客可不能轻易中断讲解,一打乱他的节奏,全部的讲解可得重头再来。
最幸运状态,莫过于遇到上通天文下达地理,举凡国家大事、地方轶事,任何稀奇古怪问题都能回答的讲解员;而最差的情况莫过于只会单向讲解,一遇上游客询问便答“这待会你看书、看资料就可以知道”的回应。说穿了,讲解员就像电影默片背后的说书人,原本安静的风光、文物都等待着他的口才赋予生命。
虽然为游客解说是讲解员的重要“使命”,但不免还是会遇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场面。
其实,这也不是件丢脸的事情,就有同行大陆朋友透露,有些讲解员很认真,尽管第一次回答不出游客的问题,但他们都会记下题目,回头做功课补足答案,下一回再有游客问到同样的问题,就能应答如流。而讲解员也就是从这一回回的反覆问答,逐渐增厚自己的解说功力。
配合景点打扮
遇上大陆讲解员,除了从应答内容看门道,细细观察他们身上的服务也饶富兴味。在台湾,讲解员出现的地点多半是出现在博物馆、文物展览,或是自然生态景区等场所。在这些地方,重点在展物、自然生态上,解说员只要穿着正式服装就可以。但在大陆,有的讲解员就凭一套家居服上阵,解说完毕后马上回家带孩子;而有的园区则是煞费苦心,替讲解员打造出符合景色主题的服装。
像是河南开封市清明上河园,为了让游客重温宋代文化,解说员还特地穿上青衫举纸伞,头梳古代头饰。为了完美上阵,部分园区还特辟专属化妆间,讲解员要出场解说前,得先梳头、化妆、着衣,这些排场可完全不输给演艺圈里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们。
来到大陆,人多地大,光是描述差异性就可以说上好多故事,就连讲解员也是如此。唯一没有差异的,就是热情。一位23岁的讲解员,平常闲暇就爱看“康熙来了”,一听我们从台湾来,更热情地说起台湾游客给她留下的美好印象。最后走完一圈,讲解员不仅介绍了景色风光,也一并把两岸之间的好奇和差异一起“解说完毕”。
《台湾人在大陆》一个台商男人的心声
| 了凡/新竹
众多台商一波接一波到大陆考察及投资,一批接一批地找寻“第二春”而沦陷于大陆这个黑洞。台湾男人跨海西进大陆24年来,无论成功者或失败者,已为台湾的许多家庭造成莫大的冲击和伤害,四处可见的离婚事件及单亲家庭存在于今日的台湾社会,一方面显性印证了台湾女性的包容,但另一方面隐性的背后却藏有许多台湾男人无奈的心酸及感伤!
我的一位台湾友人,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及图事业再创新绩,信誓旦旦地强调生物能源一定会取代传统高污染的石化能源,并进而带动人类史上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之理想,而于多年前,不顾家人、家族的一致反对,孑然一身的西进大陆展开破冰之旅。
衰事接二连三发生
乐观直率及坚毅又执着的他,身无分文的跨海来到大陆异乡,一切从零出发,从无到有,一路打拚的点点滴滴的辛酸史事确实不胜枚举。
到北京会谈,因从广州到北京买不到票,而改买高价的黄牛票,进站验票时才知是“仿冒的假票”,让原本囊中羞涩的他更是雪上加霜。
过年期间亲自带着货品,买不到卧铺票及坐票,为及时交货,只得买站票,一路站了18个小时到达,又在车站等对方4个多小时,对方却藉口说:“年关到来,哪有那么多现金?”东扯西扣的“半价”才愿收货付钱。
为购买设备,将原本一天二餐的改为一天一餐,连接送客人的座车也变卖。为准时发员工薪资,晚上兼差当家教或拖延房租度难关。
为广结善缘,应邀前往冰天雪地的北方,免费(因对方主动提供分予30%干股)协助整顿对方内部管理及建立代工厂生产链。结果3个月后,一切架构完成及上轨运作后,却过河拆桥,因双方协议乃传真签字,法律上无效,且无法院公证。此亦应验了流传于港澳地区的一句话:长着翅膀的不见得就是天使,很可能是鸟人喔!
为觅求资金发展,因生物能源是技术及资金密集的项目,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为之,更何况重新开始,仅一己之力的他更无此实力,在 2008年“不得不”对外公开,之后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所谓“客商”,十之八九都是披着金主华丽外衣的金融贩子(骗子)的“忽悠族”,或扮猪吃老虎套取核心技术及资料的“spy族”,或同行及相关业者想免费的观摩“取经族”等,期间种种伤神费时又伤财费劲,有形与无形的缴了许多无谓的学费,听他道来及本人亦参与过几次经验,确实令人感叹:“大陆林子大,啥鸟都有啊!”
人在异乡心在台湾
正值人生巅峰阶段的他,有一次因生病的四肢无力而困于住房内3 天无法自行外出就医,只能电话求救。日前获悉,他因胸口紧缩剧痛而惊醒,到医院检查,才知是心肌梗塞,当天聚餐时他第一次透露心声:“如果有一天他万一不幸,若事业仍无成,就将骨灰抛入台湾海峡,也不要通知台湾家人;如果事业有成;就通知台湾家人接棒及传承继续运作。”他还补充的强调:“发展生物能源,才是人类与地球之福,更是能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重振声威及藉新能源突破,因海峡对岸的大陆还在摸索中。”
当时,望着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神,看到许多皱纹已增添于他原本俊俏帅气的脸庞上,深切感受到“人在异乡,心在台湾”的台湾男人的思维与抱负,令人不禁的由衷佩服这眼前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的男人之不屈不挠,奋斗不懈的坚毅精神!
期盼一句简单问候
台湾碍于先天自身资源缺乏及市场有限,数十年来许多台湾的精英及外销尖兵,为了前途(或钱途)及为了家人过得更好,不得不走出去找商机发展及发财,成功者所赚的钱也多半的回流自己的家乡台湾,而失败者呢?却得不到台湾家人之谅解,反而有所误解甚至怨恨等。
身在台湾的家人们,真的能理解及体会这些离乡背井,无亲无靠的长期在外打拚的男人吗?他们身体健康之安危,内心之孤寂及对家人之思念,尤其打拚事业中经常面临的求助无门之无助与无奈,甚至因生意失利或失败,而常入不敷出的连生活都陷入困境等。
台湾的家人可曾给予这些原已不幸但还存活的台湾男人们任何一丝鼓励或支持?纵然是温暖的一句“你还好吗,保重身体!”,都可带给他们无限的动力再冲刺。期盼台湾的家人们,能给予在异乡打拚的台湾男人一线希望,相信这也是许多在海峡对岸无数台湾男人的心声。
太傻了······&
《台湾人在大陆》互相攀比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 郑欣宜/台北市
和大陆朋友交谈,发现他们非常喜欢互相攀比,喜欢谈论和钱有关的物质话题,从房子、车子、银子到穿着打扮的价格,互相比较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
大陆这几年很多地方都在拆迁。南京郊外的一整条路要扩建,所以两旁的房子准备拆迁。住在附近的几个朋友和我说,只要拆迁他们就有钱了,不但政府会提供安置房,每个人还可以领到几十万(人民币,下同)不等的现金,更吸引人的是可以分到好几间房子。所以大陆有很多人一直盖房子,再等政府拆迁,想多分到几间房子,期望一夜致富,发大财!不管是本身有钱的,还是等拆迁的,不少人会以楼炒楼,投资房产转卖再投资。大陆炒房炒楼的人不少,因为谁的房产多,谁就有炫耀的权利。
之前褓姆也曾和我说,他们这里不拆迁不发财,一旦拆迁就发财了。多一个户口也多一份钱。一位南京朋友就说,他父母知道拆迁是迟早的事,于是办了离婚,就可以多一个户口。一旦要拆迁,大家就等着谈条件。
和大陆朋友聊到买车、选车的话题时,多数人至少要买20万以上的车,这在台湾也算是中高档车了,他们认为20万以内都不是什么好车子,看不上眼。他们讲究气派,价格好看为首要,实用耐用为其次。身边不少友人也都买了看起来气派的车。
他们选车,品牌、价格和气派胜过实用性,有时候会有“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心态。而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去年从开国产车换到B MW,而且是48万现金交付。在大陆,没有车贷,直接现金付清的也不少。
有2间房子以上的大陆朋友,更是会高调夸耀他有多处房产,价值多少钱,深怕我们不知道。有位人士和我才第一次见面,就聊到他有好几套房子,一年光收租金就有50万!越讲越有自信,这种第一次见面就急于表现经济实力的人,我在这碰过蛮多的。
吃喝玩乐,也都要比较。稍微有点钱的,吃要吃大餐馆,又好又贵又气派的那种。穿衣服也要比较名牌,拿的包,戴的手表,用的化妆品都要先比较品牌和价格!我发现很多大陆朋友比较崇尚大品牌和价位高的,其他实用、便宜的反而不推崇。
有孩子的,更是喜欢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小孩做比较。从会背几首唐诗,会背多少英文单词,念什么学校,考试分数高低,到会什么才艺,有没有上培训班,是否买了一些促进小孩学习的辅助工具等。只关注小孩的智商成绩,忽略了更重要的道德教育。
在这个以钱至上的大陆社会,凡事似乎只用经济来做为比较标准!从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用的价格,来评断一个人。大家似乎只想着住要住的比别人好,开的车要气派,穿着打扮一身名牌。只要价格高,就断定是好,而不是先从实用性考量。几乎是以消费能力来片面判定一个人的能力。
在目前大陆经济发展比精神道德建设更快的社会,人心什么时候能返璞归真,而不是一味地攀比与讨论这些物质表面性的话题?我非常期望那一天的到来。
《旺报》两周年庆 陆媒纷致贺 精准报导大陆资讯 成功扮演两岸沟通桥梁
| ■记者杨俊斌/台北报导
对于一份创刊只有两年的报纸来说,《旺报》很不一样。《旺报》不走腥膻色,也不走偏锋。两年来,《旺报》成功地扮演了媒体应该有的角色,特别在两岸沟通上,现在的《旺报》所展现出来的影响力,不只是一份报纸,应该是一座看得见的两岸桥梁。
人民日报 百尺竿头 再展新猷
代表中国大陆官方言论走向的人民日报社,在社长张研农署名的贺信中,给《旺报》社长黄清龙的贺电信函“欣闻贵报成立两周年,特致祝贺。愿贵报百尺竿头,再展新猷。”简单数语,完全掌握《旺报》现在和未来的走向。
中新社 声名跨越台海
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在贺电中写着,“认识中国大陆,掌握世界未来,《旺报》自日正式创刊来,致力报导大陆及两岸关系新闻,热心推动两岸新闻交流,精心推出两岸和平指数,影响日渐扩大,声名跨越台海。”
希望贵我双方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增进两岸民众感情,加强两岸民众心灵沟通,促进两岸互信累积,厚植两岸共同利益,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新贡献。祝《旺报》越办越好,一年更比一年旺!
新民晚报 心系两岸 共创未来
在上海影响力首屈一指的媒体《新民晚报》,由总编辑陈保平具名的贺信显得简洁而有力——“心系两岸 共创未来”。
广州日报 旺两岸 报炎黄
《广州日报》总编李婉芬更为直接。就写着“旺两岸民众福祉,报一脉炎黄厚泽。”两句话,概括了所有的感情。
深圳特区报 旺报业 和两岸 兴炎黄
广东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最为给力。以亲笔所写的卷轴,为《旺报》两周年祝祷,所写的书法苍劲有力“旺报业 和两岸 兴炎黄”,特别从深圳透过快递送过来,热诚感人。
海峡之声 两岸征文 心灵沟通
和《旺报》关系深厚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也给了两岁的《旺报》深深的祝福。《旺报》成立两周年以来,秉持“台湾优先 两岸第一”理念,成为全台第一家全方位报导大陆市场与两岸新闻的报纸,在海峡两岸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贵社主办、我台协办的《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征文活动,在两岸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海峡导报 传递和平资讯
在厦门地区相当具知名度的《海峡导报》,和《旺报》交流一向密切。贺电如下:“两年来,《旺报》以新闻服务两岸民众,传递和平资讯,发展迅速。本报与贵社建立友好合作媒体以来,互动良好,为两岸媒体合作与交流携手并进。
杭州每日商报 合作加深了解
《杭州每日商报》,自《旺报》创刊之后,交流不曾中断。由社长姚丽萍具名的贺信中写着:《旺报》与《每日商报》正式牵手合作已一年半有余,通过双方合作推出的版面和活动,增进了台湾与杭州两地民众的相互了解。这份了解并将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而进一步增加和深化。
三晋都市报 越办越精彩
远在山西太原的《三晋都市报》,同样由社长兼总编辑冯印谱写了亲笔贺信:去年9月,《三晋都市报》与《旺报》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本着合作的态度,相互交换新闻稿,丰富了版面内容,尤其开辟了海峡两岸征文专版,每周一期,为两岸读者相互沟通架设了一道友谊的彩虹。衷心祝愿《旺报》生日快乐!越办越精彩!两报的合作像海峡之水源远流长。
中山日报 共庆辛亥百年
和《旺报》交情最为深厚的广东《中山日报》,不仅有专版在《旺报》交流,今年的辛亥革命百年也将再进行一系列的合作。中山日报集团社长方炳焯在贺信中载明,期待中山报业与《旺报》继续合作,加强文化与交流,致力推动两岸人民的沟通与了解。并祝《旺报》蒸蒸日上,一纸风行。
夏门商报 共创媒体新天地
以海峡西岸第一财经都市报为已任的《厦门商报》,由社长兼总编辑黄毓斌具名,在贺电中表明《旺报》作为台湾第一份专门报导大陆资讯报纸,精准地把握两岸关系走向,从创刊之日便与大陆媒体进行合作。
《厦门商报》愿与《旺报》一道,继续深化新闻交流与活动策画,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两岸媒体合作与交流新天地。
《台湾人在大陆》在大陆说话这件事
| 叶志辉/旅游作家
说一个小故事,应该算是我们这种在台湾所谓外省第二代的悲哀吧。我记得很小时候,父母说“垃圾”都会发音为“ㄌㄚㄐㄧ”,耳濡目染之下我们也叫垃圾为“ㄌㄚㄐㄧ”。
上学之后就被老师纠正,垃圾要发音“ㄌㄜˋㄙㄜˋ”。但是,来到上海工作后,我们用ㄌㄜˋㄙㄜˋ却又被中国朋友纠正:我们叫“ㄌㄚㄐㄧ”啦!
其实两种发音在两边都听得懂,就是会有一点怪怪的感觉。
上面的小故事,只是形容一些同样是中文,两岸之间的些微差距,真正想提的,是“说话的技巧”这件事。
跟大陆的朋友、同事说话,很多时候其实我在用语上还蛮谨慎的,不然有时候会不小心挑起不必要的情绪或是伤害到对方的情感,比如说两个台湾朋友在有陆籍朋友的场合不经意的提到:“唉呦,大陆人就是这样啦!”或是以“你们大陆(人)”、“我们台湾(人)”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事情,这样往往会换来“什么你们我们的,不都是中国人?”的回应。
所以在用词谴句上尽可能都要稍作修饰或平衡性地描述,我的文章写久了,针对一些事件,也都会尽可能的平衡一下,或是也开开自己的玩笑,以免让人觉得心理不舒服。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听过很多大陆朋友提过:“我很喜欢听你们台湾女生说话”,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台湾女生说话的方式或是腔调好像很特殊?总是让大陆朋友觉得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志玲姊姊的说话腔调,或是偶像剧女主角说话方式特别吸引共鸣,让他们印象深刻?
还有,几乎不论你来到中国多久,口音已经多么接近,还是很容易一开口就被认出是台湾人。台湾人的口音真的很好认,我跟大陆好友到处吃吃喝喝的时候,身边只要有经过台湾人,我们就会有默契的笑一下“那两个是台湾人”或“隔壁桌也是台湾人”。呵呵,不一定是台湾国语的问题,就是那特殊的腔调,真的很好认!
《台湾人在大陆》巧遇陆客 友善伸援手
| 曾令洁/台北市
在台北捷运等车,有两位拖着行李的老夫妻问我这班列车能不能到国父纪念馆。呀!大陆口音!这对于一年多来在北京生活的我再熟悉不过。
身为好奇宝宝的我,开始听着夫妇两人的谈话,气喘如牛的先生对太太说:“唉!这站真大!如果是在北京搭地铁就好了。”我忍不住偷笑,心想,他们肯定是绕了远路,才会有这种感悟,因为北京地铁站才是出了名的大,例如像是一整个台北那么大的国贸站,转车或找出口都能走到天荒地老。
我忍不住问了他们是不是自由行的游客,开始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谈话,他们很兴奋地问我国父纪念馆是不是离101很近?听见去101其实是要在市政府站下车,好像有点旁徨,却又立刻接着开心讨论起要先去看“国父”还是直奔世界的高楼,我不禁佩服,两位老人家真有活力!
上了捷运,还没有个定论。太太提醒先生别忘了注意是否到站,先生随性回答:“坐过就再坐回来呗!”十分享受这种“自由行”,两人对我笑了笑。老先生拿起瓶装泉水欲喝,我赶紧提醒他台湾捷运上不能饮水,违规会被罚钱,他很高兴地向我道谢,还说来台湾的每一站都有新的学习,像是公共场合全面禁菸,现在又加上了捷运上禁止饮食这一条。我在忠孝复兴站先行下车,他们夫妇俩笑咪咪地跟我道别。
如果当天不是和朋友有约,我很可能直接领他们到达目的地,不过现在这样或许能让他们感受在台湾探索的过程。
忆起我初到北京时,总是迷路,问路的时候,路人常常遥指我看不见的远方,或是根本没停下脚步回答我,更夸张的是,完全指反方向的情况也有不少次!不过这些“引导错误”也让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反而更快熟悉了北京的道路。另外,北京习惯说“你再往北走5 00米”,我实在没概念,只好开始数自己走了几步来判断。
还有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人大校园,我问邮局在哪里,两位路人竟然自顾自地开心讨论起这附近有没有邮局,边聊边走,留下错愕的我在原地,好像忘记了有人正在跟他们问路却还没得到答案,让我觉得这是蛮有趣的一次经验。
随着自由行的开放,更多的大陆游客会来到台湾,尽管语言相同,仍然可能缺乏一些安全感,如果这时有人能友善地伸出援手,给予一些指引,绝对会让人心存感激。许多来过台湾的外国人,对于台湾人的印象都是热情、友善,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这些优点,打开心房,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让别人更加尊重、喜欢台湾。
《台湾人看大陆》热干面 武汉“过早”圣品
| 庄子勋/高雄市
在武汉,有一道非常著名的干面,叫做“热干面”,与台湾麻酱面相同的是都放芝麻酱,不同的是,这种面条是先下水煮过,接着又拌入芝麻油晾干的,有点类似台湾的“油面”,而且拌的是酱油,不拌肉燥。
在武汉沿街,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热干面摊。台湾的干面,通常在午餐、晚餐以及宵夜的时候吃,武汉的热干面,却是早餐的面点。
在武汉,吃早餐叫做“过早”。武汉人的早晨十分忙碌,所以早餐是用“过”的,不是慢慢吃的,我猜是这样解释。
所以早晨的武汉街头,可以见到一幅壮丽的奇观,无数人端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边走边吃“过”马路,其中有包子、馒头、油饼、豆浆,而最普遍的,当然还是热干面。
过油晾干的热干面,重新下锅后,立即捞起,倒入纸碗,加入麻酱、香油、香醋、酱油、味精、胡椒、香葱,以及红白萝卜丁,客人拿到手上,一边走,一边搅拌,趁着面条还没干硬时立即入口,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香气飘过整个大街小巷,真是武汉的一道亮丽风景,重点是,它便宜又大碗。
虽然不少武汉人认为边走边吃是一种“没素质”的表现,而且对消化的确不太好。不过8年前当我初次到武汉时,却十分喜爱这种边走边吃的文化,而且完全“入乡随俗”,经常和我爸两个台湾人,也这样端着纸碗边走边吃,我真的觉得热干面就是要这样吃才过瘾,不但入口香甜而且非常带劲!
我见识过最厉害的边走边吃绝技,是“边走边吃上公交”。端着一碗面上公交车不算厉害,我曾经见过一位小美眉,端着一大碗红通通的“酸辣粉”上车,那才令人咋舌,她已经把边走边吃练到出神入化,无论车上人多么挤、车怎么摇,她手中的红油就是不会泼出半点,慢条斯理,吃的津津有味,让旁边的人都不由得吞口水,恨不得马上下车也去端一碗上来。
在武汉期间,我一直期待啥时能见到有人“端着火锅上公交”,可惜1年多的时间都未尝得见。希望8年过后,某位身怀绝技的武汉人能够练出这项绝世神功,让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刘姥姥们,一起大开眼界。
《台湾人在大陆》陆员工情义相挺度难关
| 合合/台北市
几年前外子一个人驻中国大陆,亲朋好友一听到在大陆拚事业,总不忘好心提醒:“大陆人很可怕,要小心。”
整个公司只有他一个台湾人,不信任大陆人,工作如何进行下去?再则,主要与他并肩作战的两位大陆主管──何总经理和张厂长完全没有先前听闻的“大陆人只靠一张嘴,所有‘没问题’的都变得‘有问题’”的状况,反而实事求是,对工作完全投入,几乎天天加班也在所不惜,所以他排除众议,放手让他们发挥所长。
工厂在他们合作下产品质量都远远超过印象中的“中国制”。但就在订单渐渐累积下,万万没想到台湾的大股东硬生生地想拿走整个工厂,外子万念俱灰下决定离开,意外的,何总经理和张厂长二话不说,同时递出辞呈。
外子感动之余,积极与另一批人策画在大陆另起炉灶,以便可以安顿他们,他们贴心的说:“不用担心,我们两个在这里很容易找到工作。”终究外子还是付诸行动,只是新的工厂的产品与原来的工厂不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两位主要干部不多考虑迅速归位,愿再为新工厂打拚。
由于相处几年彼此很有默契,外子对他们也十足信赖,新工厂成立后所有股东同意外子留在台湾、一个月只需出差一次,平日改采用视讯联系的方式,一切让何总经理和张厂长带领的大陆团队全权处理,包括所有财务运作。
好不容易新工厂在大家努力下逐渐有了雏形,产品申请了世界专利,订单也渐渐稳定下来,外子却病倒了。以前每天好几次的通讯断了,一时也找不出适当人选替代,股东只好轮流抽空花一两天时间飞到工厂安抚他们,俨然工厂全交给大陆人管理了,股东们在此时此刻也只能衷心期盼老公信任的团队真的值得信赖。
外子住院期间何总经理总是适时向我问候情况,虽然只是短短交谈,可以感受他诚挚的关注。经过好长时间的调养,外子渐渐可以简单地表达意思与人沟通。生病后第一次飞到对岸,何总经理特别前往接机,平时不会说好话、拍马屁的何总经理,竟然跟外子说:“董事长,超想你的,这段时间很想去台湾看你,可惜走不开。”那次大陆行看到全工厂上上下下员工的眼神是“关怀的”、“温暖的”,让人颇欣慰,老公对他们的信任能受到这样的回报是可贵的。
人有时候会做坏事也是因为“有机可趁”,外子一而再、再而三给了他们很多“使坏”的机会,尤其外子的大病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还好,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没有让外子雪上加霜。像外子这样一向是从事技术工作,领薪水过日子的人,好不容易把一生积蓄全投资大陆,还没赚到钱就碰到这样的事,如果何总经理就是人家提醒的“可怕、可恶的大陆人”,我们将情何以堪?自己生活陷入困境不说,也无颜、无能力面对所有的投资者。
外子因为健康因素,已将职务转介,现在是一个股份不多的小股东,何总经理仍不忘定期跟外子报告公司的营运状况,随时问候他的复原进展,那份情义点滴在心头。大家实在不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大陆人还是有“有情有义”的。外子与大陆人交往之路不算短,看着他们一路走来彼此信赖的种种还真令人感到窝心。
《台湾人看大陆》温馨提示:后果自负
| 邱杰/桃园县
在澳门和珠海玩4天,两地仅仅一线之隔,感受到了同样是中国国土,却因“背景”有所不同,还是存着蛮大的差异性。
珠海虽然有非常漂亮的大饭店,却至少有一点还比不上澳门的“贴心”,就是厕所里的卫生纸。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客房里的厕所,马桶水箱上有一个漂亮的小绒布包,里头包着一卷备份的卫生纸,生怕客人上洗手间遇上卫生纸没了的困窘。
威尼斯人酒店的洗手间有两个梳妆台,大概是考虑二人房两位房客同时使用之便利性。有趣的是两个梳妆台都附挂一个有放大功能的圆镜,乍见此物,我和太太都哈哈大笑起来,因为真的把人的脸放得太大啦。只因我俩都不喜修饰自己,但就这样一面圆镜,对于爱漂亮的人可还真是好用的东西,再小的痘痘,再细的毛孔都一清二楚无所遁形,难怪就是有些人整张脸庞光洁无瑕,透过这个小小魔镜就太方便认真去整修了。
中国还是一个喜欢写标语的国家,珠海这个“文明都市”准备拆除的房屋墙上依然用黑漆漆着醒目的大大一个“拆”字,看得教人有点毛骨悚然。珠海的标语看来似乎口气软化,大大有异于内地,例如池畔立了个牌,不写“警告”字样,写了“温馨提示”,看来的确温馨得多,只是这温馨4字之下依然透着冷峻:“本处严禁戏水,如出意外,后果自负!”
在一个号称“便民小驿站”提供免费饮水设备的地方,上头有这样的标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的确是值得追求的,但也在设计上出现了让人捏一把冷汗的问题,这个小驿站是湿答答的饮水设备,竟附设着三个插座,提供行旅充电之用,天哪,这两个功能都很好是没错,摆在一块儿就教人紧张了。
文明,的确需要透过认真的学习才能拥有,除了用口号,还要用更多的脑袋。
《台湾人看大陆》江苏女孩身上的缩影
| Amy Hung/台湾留学生
90年代我赴美国攻读研究所,在国际新生训练会上认识了一位明眸皓齿的江苏女孩。她跟我聊得最多的还是青梅竹马的男友。她说出国时对方也帮忙筹钱,开心地形容自己是先来探路,明年男友也要来就读了。她在提到男友时总忍不住甜笑,眼神更是闪闪发亮。
当时台币对美金汇率极强势,台湾留学生注册完后,往往马上买车,住不惯宿舍的甚至就买房搬出去。也许因为该校大陆留学生还不多,而且这群聪明优秀的大陆学生除了读书,还有打工赚生活费的压力,所以这位江苏女孩总是跟着台湾人一起行动。每周她总会主动来找我与室友,搭便车去采购日常用品,或利用周末去游玩。考量到她的状况,大家不曾要求她分担油资或餐费。但时日久了,双方的经济差异还是让我们渐行渐远。
硕士第二年时,某日我在图书馆,坐在旁边的一位大陆新生跟我开始攀谈,他批评台湾的政治,坚称台湾必须尽快回归祖国怀抱。我一向不回应这种话题,但随着他嗓门越来越大,我的火气也上来了,正在双方就要拍桌对骂时,这位江苏女孩刚好出现,流利的口舌把那位新生压的哑口无言。事情平息后我邀女孩去咖啡厅叙旧,才注意到她身边一位高大帅气的美国男生,她介绍说这是她男友,正在攻读当时最热门的资讯博士。回家后跟朋友聊起,有人说女孩聪明,有人说女孩势利,但年轻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更有趣的事,这个女孩也很快被我们抛诸脑后。
毕业典礼那天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江苏女孩。穿上毕业袍的我们是当天的主角,许多家长特地从台湾来参加典礼,正当大家热热闹闹拍照时,我又遇上了她。互道恭喜后,她跟我介绍身边的美国人是她的新婚丈夫,另外一对很和蔼的老夫妇是她的公婆,此外她身边没有别人了,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大陆来的亲属。江苏女孩离开去跟其他台湾学生寒暄时,老夫妇跟我说起他们多喜欢中华文化,多欣赏江苏女孩的温婉贤慧。
去年陪朋友探望她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年轻的台湾女孩带我们参观大学校区附近新完工的漂亮大楼,想要说服妈妈同意让她搬离宿舍来这里租屋,这时电梯正好走出一对身著名牌服装的华人情侣,我们忍不住目送他们坐进一部美金数十万的跑车呼啸而去。台湾女孩说那是一对北京人,住在华厦顶楼。一问管理员才知这栋楼大部分的业主都是大陆留学生,有人读完书就留下来工作定居;有人回国时把房子卖掉,说这样比租房还划算;有人一买好几个单位,除了自住的还分租出去,直接当起包租公。台湾女孩边听边生气,说为数众多的大陆学生中,很多人都只是想来过过洋墨水,又炒高当地房地产,害其他国际学生找不到理想租屋处。
多次进出大陆,看着城市的风貌不停的改变,人们的装扮越来越时尚,生活步调越来越匆忙,我也越来相信大陆将来可能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我对大陆最深的印象,永远停留在那位江苏女孩的脸孔上,我真心祝福希望她最终寻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台湾人在大陆》最不想前往的公司
| 叶志辉/旅游作家
“你是我遇过最好的台湾人”,至少超过10个大陆朋友跟我说过这句话,有网友、朋友、工作上的厂商、有自己带过的员工。
一方面欣喜自己做人还是很成功的。另一方面却有种特殊的痛。这句话的背后呈现的,其实是台湾人的形象在很多大陆人的眼中是相对不堪的。从被称做“台巴子”(巴子在沪语原意是指乡下人,也引伸为不懂行情、容易被骗、自以为是等等),到台资企业被认为最不想前往的公司。
当然,这样的状况令人颇感无奈,比如,台湾人包二奶的形象就曾在大陆出名的歌曲“猪都笑了”中被调侃。一些热衷粉味的台湾人跑夜店、K房,日掷千金也不在意,却在员工薪资福利上显得很苛刻,规矩又多,于是台湾企业成了大陆人选择就业的不优选,加上很多文化差异上的问题,台湾人的形象一直处在一种偏负面的状态里。
台资企业不受欢迎的原因,我认为是对“工作态度”的差异所造成,台湾人早已习惯“责任制”,自己手上的事情,做不完自动加班,遇到问题死命想办法解决。而在这里,往往下班时间一到,办公室就空空如也,员工应变性也相对较弱,于是台籍公司就设定了各式各样奇怪的规定:迟到30分钟算旷职一天、罚钱、扣薪水之类。某些规定连我看了都咋舌,没办法,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至于说到好色,天下男人一般黑,就看谁的口袋深。真正有钱有实力的上海人玩起来绝对比台日韩强悍,金碧辉煌、白金翰宫、紫金城等等。看看操着上海话的大腕比例就知道。
只能说台湾人太不低调了,慢慢改善吧。
台湾人 在大陆 禁不住暴雨考验
| 罗俊玮、陈鹏/中正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学生
我在北京生活或旅行已经有4年的时间,但每遇见大雨的时候,这里就会出现一种很壮观的景象:地下停车场入口和地铁口会堆满2层或更多的麻袋,马路上挤满了因雨水而延误前行的车群,街道上积满至少一脚深的积水,在这时可以体验平时难得的戏水“乐趣”。此为中国首都,每年投入基础建设之财力丰沛可想而知,但只要有稍大的雨时,北京的排水系统便会告急,这种情况数年来似乎没有多大改变。
今年暑假我们结伴旅行,在云南昆明时逢大雨,结果在它的繁华地带人民路上看见了奇特的一幕:一位三轮车师傅穿过积水,在一个公车站与街边之间往返运送市民,在这一段大概只有7、8米远的路段上收费运送市民,因为积水的深度使得公车站成为了孤岛,市民无法穿行。而这里是云南的省会,是市中心。
上周,我在大连旅行,遭遇梅花台风来袭,虽然风雨不大,但是到处积水、小河流可见。
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不在少数,从这些省会、首都等大都市的地上硬体建设豪华,但在人们不易查见的排水系统似暗藏玄机,从中就能看出中国城市在各项基础建设尚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不知道它们能否经得住大雨、暴雨的考验,能否守护大陆民众的安全、与城市的美丽。中国城市的基础建设,似乎应该再次重新检验。
台湾是海岛,应该不容易涨水吧,像沿海一些城市下雨比内陆城市厉害,却从没听说过涨水&
《台湾人在大陆》乘坐高铁 有点害怕
| 了凡/新竹
日前从广州南站搭高铁至武汉,列车启动及沿途车行的震动虽不如台湾高铁安静,但抵达武汉青山站,往出口处如科幻电影般一片白色造型的结构,犹如身在另一个美丽的星球。不禁感叹及赞佩,中国大陆不但硬体方面进步神速,视觉美感亦极其前卫,不亚于其他先进发达国家。
但途中与临座的湖南人聊天时,他说:“我第一次搭高铁,尝尝啥叫高铁,但还是有点怕。”我问道:“为什么会怕呢?”湖南人回答:“我不怎么相信它的品质,万一出事怎么办?”我回答:“这次没事的话,以后还会再坐高铁吗?”他说:“不不,现在不出事,不代表以后不出事。”
为何大陆老百姓不相信这类国家级重大建设工程呢?大陆官方不是一直宣称中国高铁技术已超越德国、日本吗?
如今大陆老百姓们一边享受着比他们父辈优越的物质生活,可是心里却不满,因为与社会上其他阶层相比,大部分的人感觉像是被社会利用甚至拿来垫底;而新富们也在骂,因为在他们财富的光环背后,是长年的与腐败虚伪周旋的无奈、卑屈及对未来不确定感的忧虑。是否因为百姓缺乏安全感,又充满不公正不公平感,所以对许多事情不信任?
我多年往来大陆各地,已深切感受到他们因为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虚而不实且无诚信的人事物充斥,难怪老百姓质疑政府,更遑论摆明着“油水肥沃”的国家交通建设的高铁呢?
《台湾看大陆》拱北通关 贴身前进
| 蔡孟峰/台北市
这趟到珠海,在澳门出境、入境珠海的时间足足就塞了快2个小时。可能因为遇上周末,到拱北关已是下午4点多,也因为有许多年没到珠海,在澳门这头看着外观建筑和动线都已经改变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几乎是贴着身往前推进。
澳门海关大概对离澳旅客开了20个窗口,还有7、8个澳门居民通道,不过每一排都看不到队伍的尽头,甚至一个窗口变成2到3排往前推进,速度慢到我的脚步根本没有明显前进一步的感觉。
排队时,常有一蜂窝的人潮突然吆喝往另一边冲,原来是关闸又开了新窗口,不过原来的队伍仍然前进得非常缓慢,由后面的人往前推啊推着走,偌大的海关大堂,感觉是空气无法流通的闷,夏天里每个人汗流浃背散发的异味,更令人闻得浑身不舒服。
明明海关大堂排着水泄不通的人潮,关员还是慢条斯理,丝毫没有太积极的疏散措施,或许关员们早就习惯了,无论快慢,总是那么多人。
我犹记以前拱北关有台湾居民专用的窗口,不过这趟窗口上方的跑马灯,明明一会儿有看到有“中国台湾居民”,过一会儿又换成“中国内地居民”,表面上看来是为了疏散过关旅客,窗口都通用,但似乎台湾同胞在此已经没有专用通道了。
这一出一进就花了2个小时,接我的台商朋友在关口外等候,他们从拱北关过关太有经验了,算准我得花多少时间才到得了珠海,所以回程他们也提醒我要提早1个多小时出发,以免又塞在海关人潮里动弹不得。
《台湾人看大陆》两岸体保生国手之路的远与近
| 林士清/台湾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北大、清华是中国大陆最具学术竞争力的大学,类似英国的牛津与剑桥。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进入北京的牛津和剑桥就读?答案是成绩必须好到万中取一。但这些学生未必都是书呆子,其中也有许多各种专才的秀异之士,包含中国百米田径速度最快者──眼镜飞人胡凯。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深圳世界大学运动会对胡凯的专访,勾起我对这位眼镜飞人的回忆。
眼镜飞人学术涵养深
胡凯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是清华一手栽培的田径好手,特色是比赛时仍挂着一副眼镜,因此有眼镜飞人的称号,他不但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在世大运百米夺金的选手,更是2008年北京奥运中,首位闯入百米短跑第二轮的华人,百米短跑的国际水准是10.30秒,胡凯全盛时期的纪录是10.27秒。
我和他初识于台北故宫。胡凯对上下五千年、中西五千里的文史意涵,言谈间透露出浑厚的学术涵养,和时髦或西化的台湾大学生比较起来,胡凯具有相当程度的传统与稳重。
一次偶然的救国团活动,更让我见识这位眼镜飞人稳健的心理素质,讲起一些两岸彼此之间躁进和媚俗的社会风气,乃是缺乏对历史文化本体性的认识与质疑。
在一次讲座上,胡凯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卡尔路易士和麦可乔丹均为体育天赋之士,但田径是所有运动之母,麦可乔丹若是来田径发展,那乔丹就不会是乔丹了!
卢彦勋弃台大择网球
两岸教育机制的不同,对于体育特优学生发展的结果也不同,体育资优生在台湾除非某些竞技专长之项目达到出色程度,社会及学校鼓励你继续发展,才能得到延续体育生涯的机会,否则一般体保生到了大学通常会面临到职涯的抉择,多数会选择教师或教练的路线,但过程中往往将原先的体育天赋消耗掉。
胡凯能将自己倾心地交给清华培养,清华也愿意倾力地支持胡凯,创造出百米短跑国际的佳绩。类似胡凯这种智力和体育兼顾的优质生,假如是生在台湾的教育机制下,必然导向于智力发展之路线,即便如类似胡凯之天赋的学生能念到台大,台大顶多培养胡凯成为校级的选手,离国际健将的距离还是非常的远,这令我也想到台湾好手卢彦勋也是有机会念台大,但他最终选择了网球,并在美国公开赛拍掉了安迪罗迪克。
《台湾人看大陆》大陆用语简单明瞭
| 哈吉/台北市
两岸虽然同文,但在许多用字遣词上早已大不相同。想当初在接触大陆资讯时,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渐渐弄清楚彼此的惯用语有何不同。我发现有些大陆用语其实还比台湾用语更能直接表达要阐述的意思,若非旁人听不懂,否则我已经习惯在言谈、书写中使用这些词句。
比方说,“同比”、“环比”是大陆财经新闻中最常出现的两组用词。用台湾人的说法,“同比”是与“去年同期比较”,也可以说成“年增率”;“环比”则是与“上月同期比较”。同样一个意思,大陆只要两个字就解决,但台湾最多要用到6个字,故大陆略胜一筹。还有“破发”。对岸说“破发”,就是我们“股票跌破发行价”之意,但“破发”是不是更加简单明瞭呢。
大陆的房地产则有“一居室”、“二居室”的说法,所谓“居室”指的就是卧房,有几间卧房,就是几居室,相较于台湾说几房几厅,用“居室”表达隔间布局,确实清楚多了。
其实两岸之间的用语已经到了相互交流,不分你我的阶段,有时候不经意脱口而出的话语,其实最当初就是从大陆传过来的。例如最近有台湾的偶像剧取名为“小资女孩向前冲”,“小资”是1990年代开始在大陆流行的名词,原本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
随者两岸交往日深,很多表达方式可以彼此截长补短,相互修正,搞不好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意义的新语词,这也是好事一桩啊!当沟通没有隔阂,不再有误会产生的时候,不也象征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了吗?
《台湾人在大陆》台湾妹,不“辣”!
| 曾令洁/台北市
我曾以为,只有四川或湖南才是吃辣的王国,到北京后,许多同事听到我不吃辣,都大叹可惜,说我将错过很多美食。果然每到餐馆,看着大家吃着红辣辣的佳肴,我都只能说声“谢谢,再联络”。后来大夥为了“台湾妹不吃辣”,在点餐时尽量配合我的饮食习惯,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
北京街头,随处可见麻辣烫、麻辣香锅的招牌,难道“辣”也是北京的饮食特色吗?北京朋友说,现在辣已经风靡全国,尤其许多外地人来到这里,把各地的饮食带来,辣也不再限于地域之别了。虽然听说北方应少吃辣,否则容易干燥上火,但吃辣的确能改善怕冷的症状,达到御寒的效果。更何况,在大城市生存,压力也大,吃辣时吃出满身大汗,还能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在北京,谈到吃辣,可能不少人会想到簋街,也就是东直门内大街,辣味菜是簋街的主打,据传闻,簋街以前被称作鬼街,开在这里的商家店铺都倒闭了,只有开饭馆的有生意,白天冷冷清清,晚上却门庭若市,成了京城美食集中地,因为有着北京饮食文化,也是许多外国人倾心的宵夜首选。当然,簋街也有不辣的食物,否则我也无缘踏进簋街的餐馆,可惜试着学习吃辣,往往以失败告终,所以我总是显得很像去凑热闹的而已。
既然在饮食上已被归类为“清淡教主”,我想,在穿着上穿得“辣”一点应该能够有所弥补。但几次聚餐时精心打扮,却没有朋友说我“辣”,不禁担心自己弄巧成拙,决定开门见山问问大家觉得我这个“辣妹”怎么样?“妳不辣!妳算比较温柔的!”原来我的大陆朋友说“辣”,主要是指性格强悍、泼辣。看来我这个台湾妹,距离辣妹,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29 / 55 页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家车可以出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