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贵州省大方县东关乡有三个组要搬迁开采...

(二)单一且低产的种植结构——现实的无奈在当地,每家农户的种植结构基本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永乐村调研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贵州省毕节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年)-矿山地质环境-国土资源网
您当前的位置:&>&&>&&>&
贵州省毕节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年)
点击: 次&&来源: && 作者: &&
第一章&总&则&1
1.1&指导思想&1
1.2&基本原则&1
1.3目的任务&1
1.4&编制依据与规范性引用文件&2
1.5&适用范围、期限及基准年&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4
2.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
2.2&地质地貌特征&5
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5
2.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6
2.5&规划区及周边人类活动情况&7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8
3.1&评估原则&8
3.2&评估精度&8
3.3&评估方法&8
3.4&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9
3.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10
3.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13
3.7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14
3.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与分区&15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与内容&17
4.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与评价&17
4.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17
4.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17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18
5.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任务&18
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9
5.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措施&21
5.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工程&23
5.5&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4
5.6&工程效益分析&25
第六章&保障措施&27
6.1&组织保障&27
6.2&技术保障&27
6.3&资金保障&28
第一章&总&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方针政策以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准则,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依靠完善法规制度、科学进步和科学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建立与毕节经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监督和防治体系。
1.&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4.&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5.&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6.&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
1.3目的任务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效遏制和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查清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
(2)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监测监督工作体系,统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3)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制度和指导全区各市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
(4)指导全区全面推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示范区经验;    
(5)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管理掌握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1.5.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2009(44)令
(3)&黔国土资发[号《关于开展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9)&《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10)&《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1)&《贵州省环境管理条例》
(1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3)&《毕节地区矿产资源规划》
(14)&《贵州省毕节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5)&《毕节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6)&《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
(3)&《造林技术规程》(GB/T1)
(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01)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设计规范》(DZ/T0239)
(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规划期为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毕节地区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地,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3&36&~106&44&,北纬26&21&~27&47&之间。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泸州市,东西长309千米,南北宽157千米。管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1市7县1区250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境内目前尚无航空,贵昆铁路横贯全境,内河航运通行里程190千米,现有公路长7162.9千米,其中国道614.2千米,省道681.7千米,县道2532.9千米,乡道3334.1千米。城乡、重要厂矿、旅游景区之间均有公路连接,全区交通较为方便。
2.1.2、水文、气象条件
境内主要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水热资源丰富,全地区河长大于10千米的河流有193条,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5~15.0℃&,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四季分明,清凉宜人。
2.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毕节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24%&。解放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全区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截止2009年底,毕节地区总人口738.46万人,人口相对集中在东部海拨较低地区,西部海拨较高山区稀少。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40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6.00亿元,第二产业167.00亿元,第三产业130.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全区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200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69.58亿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
尽管毕节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口多,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较低位置。二是工业总量小,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单一。三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劳动力相对过剩,就业压力大。
2.2&地质地貌特征
毕节地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境内多山,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贵州省最高点,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与仁怀市、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谷,海拔457米。西部威宁县和赫章县的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平均海拔在米之间,属高原、中山地带,为境内第一级阶梯;赫章县东部、毕节、大方县、纳雍县、织金县西部平均海拔在米之间,属中山地带,为境内第二级阶梯;金沙和黔西两县、织金县东部平均海拔在米之间,属低中山丘陵地带,为境内第三级阶梯。
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湖等交错其间。岩溶地貌形态多样,东和南部多为峰林、谷地、峰丛、缓丘、洼地,中部多为峰丛、槽谷、丘陵洼地,西部为高原、岩溶、缓丘、盆地。
毕节地区地层出露较齐全,从元古界旦系至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境内出露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出露面积2.49万平方千米,占全地区总面积92.8%;岩浆岩较少,约0.19万平方千米,占全地区总面积的7.19%。沉积岩中以碳酸盐岩类居多,出路面积16702.57平方千米,占全地区总面积的62.2%,煤系砂页岩出露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15.6%,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砂泥岩出露面积平方千米,约占全区国土面积12.9%,泥质岩类出露面积为563.913平方千米,约占全区国土面积2.1%(见附表1)。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主要包含两个构造单元: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以北东向褶皱断裂为主。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以北西向褶皱断裂为主。毕节地区地震活动不强烈,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表&基本烈度&Ⅵ度。
2.4.1、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表水补给次之,地下水运动方向多与构造方向线一致,并受地质构造和地貌控制。地下水排泄基准面为三岔河、六冲河、鸭池河及其支流等河谷低洼处。依据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尤以碳酸盐岩岩溶水为主。
(1)&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二叠系中统栖霞、茅口组(P2q+m)、石炭系、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的灰岩、泥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的溶蚀裂隙、孔隙和岩溶管道中。泉水流量一般在10-50l/s,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2-7l/s.平方千米。富水性等级为微弱&丰富。主要分布于威宁的中部、纳雍的大部分、黔西的大部分、大方的大部分、金沙的大部分以及织金的大部分。
(2)&基岩裂隙水
赋存于第三系(E)、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群(J2x&s)、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J1&2zl)、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3&)、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的泥岩、页岩、砂岩、石英砂岩等碎屑岩及玄武岩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内,泉水流量一般在0.1-0.8升/秒,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0.1-1.01升/秒平方千米。富水性等级为贫乏&中等。主要分布于威宁的少部分、赫章的大部分、毕节的大部分以及金沙少部分。
(3)&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赋存于第四系的砂、砾、粘土中,具有透水性强、储水能力弱和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征,其泉水流量小,富水性等级为贫乏。
2.4.2、工程地质条件
全区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区内岩性复杂多样,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差异性较大,根据岩石的力学性质、岩性及组合关系,区内岩层为硬质、硬软质相间、软质及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四类(见附表2)。其中硬软质相间、软质及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在采矿活动影响下易引起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规划区内除矿山开采工程活动外,区内及周边人类活动主要为修建铁路、公路、水库,农业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强。修建交通、水库等基础设施所进行的人工切坡、挖填方等人类施工活动可能引起边坡失稳、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破坏地质地貌景观与植被以及压占和破坏土地资源等问题。
(1)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矿山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
(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的地域范围,不仅限于矿山开采区,还应包括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地区;
(3)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矿山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估为主,新建矿山以矿山环境预测评估为主。
3.2&评估精度
本《规划》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重点调查,对矿山重要环境地质问题做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提出保护、防治对策和措施,根据《贵州省地区、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的相关规定。本评估精度确定为一级。
3.3&评估方法
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确定评价因素和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评估;确定环境影响分区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调整。
3.4&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全区矿产资源以煤最具优势,八县(市)均有分布,已查明资源储量&420.87&亿吨,以优质无烟煤为主,为贵州省无烟煤主要产区,已查明资源储量总量为&419.67&亿吨,煤层赋存条件好,埋藏浅、倾角缓,开采条件优越,易于实现机械化开采。据统计,全区经勘查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铅锌、铜、钒、镍、汞、铝土、锑、稀土、钴、银、锗、镓、铟、镉、硫铁矿、重晶石、磷、石膏、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砂石、页岩、耐火粘土、粘土、高岭土、叶腊石、粉石英、坡缕石、矿泉水等30余种,共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300余处,正式探明资源储量主要为煤、铁、铅锌、硫铁矿等矿产。&&
&&&&除煤炭资源外,全区铁矿、硫铁矿、泥炭、磷矿(含重稀土)、铅锌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名列贵州省第一。其中:赫章县为铁矿主要分布区,已查明资源储量总量为4.72亿吨(矿石);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大方县,已查明资源储量总量为3.56亿吨(矿石);威宁县、毕节市主要分布泥炭,已查明资源储量总数为1.05亿吨;磷矿(含重稀土)主要分布在织金县,已查明资源储量总数为13.8亿吨;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赫章、威宁两县,已查明资源储量总数为0.13亿吨,赫章县铅锌矿共伴生的锗矿,保有储量高于182吨。
全区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作为贵州的主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优势将很快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3.4.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区矿产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开采。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煤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得到广泛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遍及全区各地,开采矿种、开发规模、矿产资源产量不断增加,开发利用方式呈现多样化。据调查资料和统计,全区共有矿山企业1868家。其中,煤矿山570家,在生产煤矿413家,新建74家,闭坑19家,历史遗留矿山64家,其它主要为砂石厂、页岩矿山、铁矿、钼矿、重晶石矿、硅石矿、铅锌矿、磷矿、铁矿以及石膏矿等,其中大型矿山5家,中型矿山18家,其余均为小型矿山企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矿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模小以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整矿零开,缺少大、中型骨干矿山企业,矿山生产技术含量低,集约化程度差,开采方式粗放,形不成合理的生产规模,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矿产资源利用开发导致引发、诱发和加剧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破坏地质地貌景观、植被和区域水环境、压占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等日益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全区矿山开采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引发或加剧产生次生地质灾害、压占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及植被、破坏水环境等。
3.5.1、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
&&&据调查资料和不完全统计,全区采矿活动引发或加剧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共788处,其中大型地质灾害52处,中型地质灾害117处和619处小型地质灾害,对全区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其中毕节市采矿活动引发和加剧次生地质灾害共241处,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在阴底镇、海子街镇、普宜镇、阿市乡、林口镇、团结乡、岔河镇、撒拉溪镇、清水铺镇、放珠镇、大屯乡、千溪乡、梨树坪镇、对坡镇、亮岩镇、大银乡、燕子口镇、龙场营镇18个镇(乡),其中178处滑坡,38处崩塌,地面塌陷15处,地裂缝7处和3处泥石流,导致8人死亡和失踪,受威胁财产9891万元,直接经济损失47万元;
大方县矿业开发引发滑坡、地裂缝、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共计26处,其中滑坡10处(大型2处,3处中型和5处小型);地裂缝10处(均为小型地裂缝);崩塌5处(3处大型,小型2处);泥石流1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六龙镇&凤山乡、核桃&东关乡、高店&小屯乡、星宿乡、绿塘乡、黄泥乡等矿区一带,共437户2434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现状地质灾害威胁。部分矿山矿渣和废石堆放于沟谷和斜坡地段,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黔西县矿山地质灾害总计25处,均由煤矿山开采引起,地质灾害造成村民房屋开裂,威胁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金碧镇、五里乡、羊场乡、沙井乡、绿化乡、雨朵镇、新仁乡、大关镇、钟山乡、铁石乡、协和乡、素扑镇、重新镇、定新乡、中建乡、花溪乡、中坪镇、仁和乡、金坡乡、红林乡、林泉镇、锦星乡、洪水乡、永兴乡、谷里镇、甘棠乡、泰来乡等27个乡(镇)。
金沙县共发生地质灾害265处,多处由采矿活动引发产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化觉乡、清池镇、茶园乡、沙土镇、新化乡、安洛乡、西洛乡、官田乡、桂花乡、马路乡、源村乡、太平乡、后山乡、石场乡、大田乡、木孔乡、平坝乡、龙坝乡、后山乡、禹谟镇、高坪乡、长坝乡、箐门乡等24个乡(镇);其中滑坡24处(24处均为小型规模),崩塌21处(4处为大型,17处为小型规模),地裂缝120处(均为小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101处(均为小型),直接经济损失2785万元。
织金县矿山开采发生次生地质灾害121处,其中滑坡4处(大中型各1处,其余为小型),崩塌5处(3处大型、中小型各1处),地面塌陷3处(1处中型和2处小型),109处小型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茶店乡、八步镇、实兴乡、鸡场乡、化起镇、板桥乡、珠藏镇、中寨乡、以那镇、三塘镇、白泥乡、上平寨乡、黑土乡、金龙乡、普翁乡、自强乡、营合乡、少普乡、后寨乡、纳雍乡、城关镇、绮陌乡、阿弓镇、龙场镇、官寨乡、牛场镇、熊家场镇、马场乡、大平乡等29个乡(镇)。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3695万元。
纳雍县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共计50处,其中滑坡17处(大型3处,中型1处和13处小型),崩塌10处(3处大型和7处小型),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20处,泥石流1处。给当地村民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鬃岭镇、雍熙镇、阳长镇、维新镇、王家寨镇、乐治镇、百兴镇、张家湾镇、龙场镇、昆寨乡、姑开乡、锅圈岩乡、羊场乡、厍东关乡、董地乡、化作乡、寨乐乡、左鸠戛乡、猪场乡、新房乡、勺窝乡、曙光乡、水东乡、老凹坝乡、沙包乡等25个乡(镇)。
威宁县受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31处,其中滑坡15处(1处大型、3处中型和11处小型),崩塌4处(2处大型和2处小型),地面塌陷1处,小型地裂缝10处,泥石流1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风镇、斗古乡、哈喇河乡、黑石头镇、猴场镇、金斗乡、龙场镇、么站镇、牛棚镇、石门乡、兔街乡、雪山镇、迤那镇、玉龙乡、草海镇、哲觉镇等16个乡(镇)。
赫章县采矿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共29处,滑坡4处(4处均为小型),崩塌7处(7处均为小型),地面塌陷11处(中型3处,小型8处),地裂缝7处(中型1处,小型6处)。主要是城关镇、白果镇、水塘乡、妈姑镇、达依乡、财神镇、野马川镇、平山乡、威奢乡、古达乡、六曲河镇、古基乡、哲庄乡、罗州乡、朱明乡、结构乡、安乐溪乡、德卓乡、河镇乡、可乐乡、铁匠乡、辅处乡、珠市乡、雉街乡、松林坡乡、兴发乡、双坪乡等27个乡(镇)。受威胁财产167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570万元。
3.5.2压占破坏土地资源
全区各区市县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开挖填方、露天采石场、页岩砖厂生产压占和破坏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尤其是矿山集中分布区域,历史遗留的硫铁矿、煤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在建和生产矿山破坏和压占土地资源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3.5.3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及植被
区内矿山开采对地表景观和植被破坏严重,以砂石和页岩矿山分布地区露天开采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最为严重,大量基岩裸露植被消失造成地表景观的&视觉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加重地区石漠化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旅游业发展、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
3.5.4破坏水环境
全区矿山在建矿、采矿过程中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开裂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水均衡系统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下降甚至干枯,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破坏矿区生态平衡,引起矿区水源破坏,供水和矿群关系紧张,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3.5.5污染土壤和水环境
矿山生产过程产生的矿坑废水、煤矸石和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直接排放,污染土壤和地表水环境,岩溶管道、裂隙、落水洞和地下暗河成为矿坑废水的排泄通道,地下水污染严重。
3.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土地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贵州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贵州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国家法律和贵州省法规条例,保障和促进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3.6.2、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初步取得成效
加强全区矿产资源规划开发管理工作,集中整顿、清理和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矿山。组织全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将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作为在办理采矿权登记、延续、转让、变更、年检时必备条件之一,对受现状地质灾害影响严重地区内受威胁村民实施搬迁避让措施,开始对部分历史遗留矿山受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复垦措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3.6.3、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矿山地质环境总体治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远大于恢复治理进程,尤其是采矿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矿山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和采矿破坏和压占土地资源问题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3.6.4、矿产资源整体布局不尽合理,开采方式粗放和不够规范、恢复治理难度大
矿山布局不尽合理,部分采矿山位于各类保护区、交通干线及城镇周边人类活动频繁区,矿山点多、面广、分布集中、规模小,开采粗放,容易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作业不规范,尤其是露天开采矿山未遵循相关规范,可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难以恢复,治理难度大。
3.6.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意识淡薄和恢复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部份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意识淡薄,&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积累多,欠账多。毕节地区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多而复杂,尤其是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资金投入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矿产资源开采作为毕节地区国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且开发利用强度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日趋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制约毕节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依据毕节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南部将建成以煤为重点的能源规划开发区。包括织金、纳雍两县,重点为织(金)纳(雍)煤田的煤矿开发,兼顾规划区域内水泥用原料、建筑用砂石等其它矿产的开发。东南部铝磷重点开发区。包括织金的桂果、龙场、化起、牛场、猫场等乡镇。突出铝土矿、磷矿的开发,兼顾区域内煤炭、建筑用砂石等矿产的开发。中北部以煤炭为重点的规划开发区。包括毕节、大方、黔西、金沙、威宁、赫章等五县一市,以满足&西电东送&电源点以及煤化工建设对煤炭的需求为重点,兼以水泥原料、硫铁矿、铁矿、铅锌矿、铜矿等矿产的开发。
随着南部、东南部和中北部现有矿山的不断生产和拟建矿山逐渐投入生产,新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或相互耦合叠加,加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不到位,毕节地区1市7县1区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般区向较严重区和较严重区向严重区转化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威胁性随之增加,严重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根据&以人为本,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分区原则和方法,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危害程度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结果,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评估分为严重区和较严重区两种级别(见附图1和附表3)。
3.8.1&严重区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共25处,总面积4467.4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毕节市、金沙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和花区等1市7县1区矿山集中分布区域。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水环境破坏、压占土地资源土壤、水环境以及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等。各区市县严重区分述如下:
毕节市严重区为团结~燕子口一带、对坡~莺戈岩一带和撒拉溪~鸭池一带采矿区域,总面积587.8平方千米;
金沙县严重区分布在岚头~高坪和金沙县~新华~安洛一带采矿区域,总面积783.38平方千米;
黔西县严重区总面积421.7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黔西县协和~谷里和羊场~大关一带采矿区;
织金县严重区主要分布在以那~板桥、中寨~三甲、织金县少普~珠藏和小炉塘~后寨一带采矿区,总面积为285.05平方千米;
大方县严重区主要分布于星宿乡~百纳乡、凤山乡~六龙镇~东关乡和绿塘~小屯乡一带采矿区,总面积618.63平方千米;
纳雍县严重区分布在鬃岭矿区和阳长镇~百兴一带矿区,总面积为333.95平方千米;
赫章县严重区分布于财神~古基和白果~松林坡一带采矿区域,总面积为364.23平方千米;
威宁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总面积979.6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威宁县石门~黑土河、草海~金钟、炉山~东风~新发~猴场矿区、黑石头~幺站非法小煤窑采区和哲觉矿区;
花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分布在金坡~大水非法小煤窑采区,总面积93平方千米。
3.8.2较严重区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区共17处,总面积3028.8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毕节市、金沙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纳雍县、赫章县和威宁县等1市7县新建或在建煤矿地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建设压占土地资源、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以及土壤和水环境等。具体分布分述如下:
毕节市较严重区总面积549.4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毕节市龙场营~普宜、何官屯~海子街矿区、青场~放珠、朱昌~岔河和阴底~田坝一带矿区;
金沙县较严重区为金沙县太平~龙场镇矿区,总面积为107.29平方千米;
黔西县为洪水~黔西一带,总面积为121.14平方千米;
织金县主要分布在牛场~猫场和熊家场~白泥一带,总面积879.11平方千米;
大方县主要分布于长石~八堡、大方县双山~黄泥塘和猫场~牛场一带,总面积548.79&平方千米;
纳雍县化作~王家寨为较严重区,总面积52.35平方千米;
赫章县河镇~可乐和野马川~古达为较严重区,总面积为505.05平方千米;
威宁县牛棚~迤那和观风海~小海一带为较严重区,总面积为265.65&平方千米。
深入开展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调查,重点调查采矿影响区及居民区周边、风景名胜区、各类自然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采矿活动引发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以及水环境破坏情况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科学评估矿山开采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理清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的责任主体。
区内已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分布实施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闭坑后集中治理,环境问题不累积、不欠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恢复治理资金和地方匹配资金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示范区并推广示范区经验。
全区以县市为对象、各县以乡镇为对象、乡镇以矿山企业为对象逐级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工作,合理布置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对矿山地质灾害、水环境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管理。
5.1.1.&总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使矿区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全面推行绿色矿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使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使全区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5.1.2.&近期目标任务(年)
(1)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关闭重点保护区内矿山,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
(2)重点治理区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50%以上,一般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25%以上;
(3)完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4)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监测监督工作体系;
(5)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制度和完成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
(6)初步建立地区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空间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与综合治理示范区。
5.1.3.&远期目标任务(年)
(1)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80%以上,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
(2)在全区全面推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示范区经验;    
(3)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动态管理。
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根据毕节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与预测评估结果,按照&以人为本,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毕节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由重点保护区和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组成(见附图2、附图3与附表4)。
5.2.1重点保护区
全区重点保护区共计30个,面积3370.90平方千米,包括毕节地区1市7县1区范围内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区,以及水电站、水库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所在区域。具体分布如下:
金沙县箐河水库、西洛河水库重点保护区,总面积64.56&平方千米;
金沙县乌江流域重点保护区,总面积266.62&平方千米;
黔西县六广河旅游景区重点保护区,面积48.52&平方千米;
黔西县柯家海子岩溶湖旅游区重点保护区,面积156.97&平方千米;
黔西县东风湖旅游区重点保护区,面积91.20&平方千米;
织金县织金洞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区,面积20.33&平方千米;
织金县东风水库重点保护区,面积69.24&平方千米;
织金县红阳水库重点保护区,面积27.32&平方千米;
毕节市大屯民族文化旅游区重点保护区,面积20.69&平方千米;
毕节市七星关风景旅游区重点保护区,面积9.26&平方千米;
大方县油杉河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区,面积143.43&平方千米;
花区百里杜鹃风景名胜重点保护区,面积118.33&平方千米;
大方县重点历史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面积46.26&平方千米;
大方县洪家渡水库生态重点保护区,面积341.64&平方千米;
大方县九洞天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区,面积18.55&平方千米;
纳雍县总溪河风景区重点保护区,面积14.32&平方千米;
赫章县可乐古人类文化遗址重点保护区,面积153.75&平方千米;
赫章县重点历史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面积67.02&平方千米;
赫章县国营平山林场重点保护区,面积47.44&平方千米;
赫章县国营水塘堡林场重点保护区,面积60.07&平方千米;
威宁县高志华墓、伯格理墓重点文物保护区,面积4.36&平方千米;
威宁县中水战国秦汉墓群重点文物保护区,面积14.29&平方千米;
威宁县辅处汉墓重点文物保护区,面积3.63&平方千米;
威宁县野鸡河汉墓群重点文物保护区,面积2.93&平方千米;
威宁县盐仓-板底历史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面积52.60&平方千米;
威宁县草海及威宁县成立时文物保护区,面积113.81&平方千米;
威宁县乐溪水库、乐溪电站生态保护区,面积12.26&平方千米;
威宁县吴三桂宫殿遗址重点保护区,面积3.88&平方千米;
321、326国道重要交通干线保护区,面积995.54&平方千米;
威宁县境内重要铁路干线保护区,面积382.08&平方千米。
5.2.2重点预防区
规划重点预防区共计18个,面积679.92平方千米,为全区1市7县1区范围内规划和拟建矿业开发区采矿活动可能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具体分布如下:
金沙县西部民族历史文化重点预防区,面积72.36&平方千米;
金沙县中部生态农业发展重点预防区,面积46.29&平方千米;
金沙县东部温泉休闲疗养重点预防区,面积47.90&平方千米;
黔西县谷里-协和-钟山乡重点预防区,面积58.96&平方千米;
黔西县沙井-羊场-雨朵镇重点预防区,面积28.61&平方千米;
织金县城及周边重点预防区,面积65.75&平方千米;
毕节市林口&生机&清水铺镇开发区重点预防区,面积58.76&平方千米;
毕节市水塘井煤矿重点开发区重点预防区,面积16.05&平方千米;
毕节市瓦缸煤矿开发区重点预防区,面积47.85&平方千米;
毕节市放珠-青场煤矿开发区,面积20.23&平方千米;
大方县核桃乡-东关乡重点预防区,面积27.84&平方千米;
大方县凤山乡-六龙镇重点预防区,面积41.67&平方千米;
纳雍县鬃岭镇重点预防区,面积23.51&平方千米;
赫章县海子坝锑矿、二坡台黄铁矿开发区重点预防区,面积26.60&平方千米;
赫章县猫猫厂-榨子厂铅锌锗镓铟镉开发区重点预防区,面积18.18&平方千米;
威宁县石门、黑土河乡铅锌矿、煤矿开发区,面积38.12&平方千米;
威宁县幺站镇非法煤窑采区,面积28.02&平方千米;
威宁县东风镇镇煤矿开采重点预防区,面积13.22&平方千米。
5.2.3重点治理区
重点治理规划区共计20个,总面积3792.37平方千米,包括全区1市7县1区范围内历史遗留煤矿和硫铁矿矿山、现有煤矿山、在建或新建和拟建矿山采矿区域。主要治理对象包括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受破坏的水环境、受破坏的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以及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环境。具体分布如下:
毕节市林口&生机&亮岩&燕子口、海子街&鸭池&撒拉溪一带重点治理区,总面积689.08平方千米;
金沙县安底&岚头&沙土和金沙县城&大田&新华&安洛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为517.12平方千米;
黔西县协和&谷里&钟山&绿化矿区、黔西县协和&谷里&钟山&绿化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281.12平方千米;
织金县以那&板桥&中寨&珠藏矿区重点治理区,面积392.81平方千米;
大方县瓢井&达溪&星宿乡、核桃&东关&六龙&凤山乡和小屯&高店&绿塘乡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512.41平方千米;
纳雍县勺窝乡&鬃岭镇和新房乡&阳长镇&曙光乡&百兴乡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247.79平方千米;
赫章县县城&达依、妈姑乡和白果&兴发&松林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347.6平方千米;
威宁县石门&黑土河、炉山&东风&金钟、黑石头&幺站、猴场&新发和哲觉一带重点治理区,面积804.24平方千米。
5.2.4一般治理区
一般治理规划区共计16个,总面积2482.96平方千米,为全区1市7县1区范围内页岩、石灰岩矿分布区域。主要治理对象包括受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受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体分布如下:
毕节市龙场营&普宜&层台、大银&对坡&水清&放珠矿区和岔河&朱昌&田坝&阴底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669.75平方千米;
金沙县清池&石场&桂花和禹谟&长坝&高坪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198.6平方千米;
黔西县中建&花溪矿区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65.14平方千米;
织金县龙场&化起&牛场&猫场和阿弓&熊家场&白泥一带,面积428.16平方千米;
大方县长石&兴隆&八堡乡、羊场&黄泥塘&理化和鼎新&猫场&马场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359.45平方千米;
纳雍县化作&王家寨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146.89平方千米;
赫章县安乐&河镇&结构、财神&朱明&罗州&铁匠和威奢&古达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332.51平方千米;
威宁县玉龙&牛棚&迤那&小海一带一般治理区,面积282.46平方千米;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坚持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边开采、边治理、闭坑后集中治理原则。
5.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
(1)近期工程部署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结果,近期治理工程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优先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和危险性大的矿山和52处历史遗留矿山进行重点治理,近期共安排457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地区(详见附表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可能会因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而变化,工程部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原则。
(2)远期工程部署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结合毕节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除近期治理矿山以外的在建、生产、拟建和历史遗留矿山共1411个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远期工程进行部署。生产矿山应对过去采矿活动引发和在建或新建矿山建矿过程中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及时治理和预防。切实做到矿山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详见附表6及附表7)。
5.3.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措施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
①&地面塌陷
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小等特征,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开采沉陷区:未达到稳沉状态的,宜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沉状态的,应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岩溶塌陷区:可采取注浆、回填等措施控制塌陷的发展,减少危害。
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
③&崩塌、滑坡
对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除隐患。
对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用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2)&水环境防治工程措施
根据水环境结构及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采矿工程,可采用防渗帷幕、防渗墙等工程措施,堵截水环境中地下水的渗漏和溢出,减少疏干排水量。
(3)&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防治工程措施
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地势平坦地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生态重建。边开采边治理,及时恢复植被措施减少山体破损、岩石裸露。
(4)&闭坑矿山防治工程措施
①&工业广场
治理闭坑矿山工业广场,拆除无用建筑,恢复占用土地,采取土地复垦措施,改善矿山地质地貌景观,恢复土地使用功能;对可进行改造利用的建筑物,尽量加以利用。
②&废石场及尾矿坝
对已堆满的废石场及尾矿坝及时整平,换填土壤,及时复垦,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1.&在各区市县矿山企业设置监测点,建立或聘请专业监测队伍定期或不定期专门对地质灾害、水环境破坏情况、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情况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情况;
2.&建立健全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警预报体制机制,提高政府和全民抗灾防灾意识和能力;
3.&建立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空间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恢复治理提供信息支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涉及面积广,工程投资注重考虑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危害,占用与破坏土地的面积和类型,水环境破坏情况,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等作出综合估算。
5.5.1、工程投资估算依据
依据《贵州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号)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毕节地区地方基价进行估算,露天矿山、煤矿占用土地土地复垦工程按单价15元/m2,搬迁费用按10万/户,地面塌陷、地裂缝回填费用按15元/&m2,页岩砖厂和砂石厂按面积计算单价15元/m2,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开发费用按600万元计,数据库运行费用按25万元/年计。
5.5.2、工程投资估算
全区有证矿山1868家,历史遗留矿山64处,环境保护与重点恢复治理工程所需总经费估算5万元(其中有证矿山需5万元、历史遗留矿山需万元,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与运行费用850万元)。
近期需要安排恢复治理经费估算70158.75万元(其中有证矿山需万元,历史遗留矿山需万元,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与运行费用725万元)。
远期恢复治理经费估算5万元(其中有证矿山5万元,历史遗留矿山需52183.6万元,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与运行费用125万元)。
本次规划资金需政府出资万元(其中历史遗留矿山万元,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与运行费用850万元),企业自筹需万元。
5.5.3、资金筹措
&&&(1)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取得国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和资金投入;
&&&(2)争取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
(3)地方政府设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专项资金匹配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保障企业自筹资金入保证金专用账户;
(5)制定优惠和鼓励性政策与措施,调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5.6.1经济效益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是公益性项目,是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以创造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经济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特别尤其是位于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以及自然风景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直接关系到毕节地区的形象,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提升毕节地区招商引资能力,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经济效益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将实现减灾和增值效益的&双赢&,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将使矿区内的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大为降低,有利于在生产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并极大地减少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3)地质地貌景观与制备恢复治理的经济效益
&&&&矿区被占用和破坏均以耕地、林地和农业用地为主,土地质量好,部分老矿区地理位置优越。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可以恢复大量废弃土地的利用功能,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客观经济效益。
5.6.2社会效益分析
(1)增强企业和人民群众矿山地质环境环保意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参与。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全区人民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参与意识,强化群众参与和监督作用,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2)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将使矿山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得以消除,矿山的生态环境将大为改观,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消除或减轻了因矿山的粉尘、固体废弃物等造成的矿区周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矿山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改善。
5.6.3环境效益分析
(1)控制矿区水土流失发生与发展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弃土石集中堆放,采场中的裸露地表植树种草等治理工程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可基本控制了矿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
&&&(2)地质地貌景观及生态环境改善
实施治理措施,使矿区生态环境逐步地向良性发展。植被恢复以及部分排水网络的修建,将改变部分矿山在雨季时雨水泛滥、排水不畅的现象。露天矿山开采后形成大面积的基岩裸露,废渣堆积等通过绿化工程等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矿山景观得以恢复。
(3)受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受到采矿影响的土壤和水环境得到改善,促进矿区工农业发展,改善矿区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和谐矿区。
1.&政府统一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林业、财政、水利、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提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组织保障;
2.&深入贯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方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法规,推进矿山生态保护法与治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增强矿山企业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观念,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积极性;
4.&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组织各区市县国土部门对所辖区内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力度,对新建和生产矿山在建设、生产、闭坑全过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监察;
5.&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将本《规划》的主要目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与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1.&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建立或聘请专业监测队伍,定期或不定期专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利用现代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对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采、选、冶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的采、选矿技术与方法和加工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建设绿色矿业;
3.&制订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恢复科技投入,积极开展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机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在矿山绿化、尾矿综合利用、粉尘处理、环境恢复治理方面研究和探索新技术、新方法,选择最佳治理方案,通过示范性工程加以推广利用。
1.&积极争取向国家、省立项,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专项资金,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和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严格执行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缴存的保证金进行监管;
3.&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及规划图组成。
本《规划》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审核同意后,由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发布实施。
本《规划》由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更多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声明:1.本网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全部免费阅览。
2.本文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请勿拷贝使用。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