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投资什么好行业最好啊?

市场及媒体合作屠晶晶010 09.cn
在美国投资人心中,什么产业大有前途?
摘要随着传统能源领域面临的行业压力越来越大,LP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目前这一领域的投资市场正在形成,而以硅谷投资人为代表的GP们向来商业嗅觉灵敏,他们是不会错过任何市场投资机会的。
  大大小小的清洁能源技术创业公司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美国沙山路(Sand Hill Road,美国“西海岸的华尔街”)的大部分投资人却一直以来仅仅表现出观望态度。但是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内,这种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可能正在悄然而至)。GP(General Partner,一般合伙人)之所以对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敬而远之,是因为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对这个领域的不确定态度。但是随着传统能源领域面临的行业压力越来越大,LP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目前这一领域的投资市场正在形成,而以硅谷投资人为代表的GP们向来商业嗅觉灵敏,他们是不会错过任何市场投资机会的。
  图:沙山路,硅谷的一个普通地名,但上百家如雷贯耳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里聚集,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风投一条街,有“西海岸的华尔街”之称。
  从2000年代早期到中期的几年里,一个被称作“清洁能源技术”的利基市场吸引了大量GP投入资本。而如今这种机会又将再次出现。我们都知道那一轮清洁能源投资的最终结果,但是这个投资市场起初是如何产生的?当时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我相信我们可以从上一轮的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热潮中汲取经验,同时来展望一下即将到来的这一轮的投资潮将会如何发展,两者会有哪些不同。我认为,两轮投资的特点不会完全相同,一些关键的因素从那时开始已经发生了变化。
  竟然不包括太阳能,“清洁能源产业”投的到底是什么?
  不管客观与否,到目前为止,“清洁能源技术”这个术语非常不讨好。甚至很多特定领域的专家型投资者都在考虑对其重新命名,或者在重新赋予这个术语新的意义,就像它之前从未被使用过一样。我曾经就一直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我进行清洁能源投资,但不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生物能源这两个领域。为了省去这个麻烦,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这么做。
  GP已始准备寻找适合这个标签的投资机会,但是与上一轮投资潮时相比,GP的特点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1. 一些GP会根本不考虑什么新标签,他们还是会继续进行已经在投资的项目。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机会一直出现在跨职能和跨行业的领域。目前已经出现了跨领域投资,但是这种投资还没有被定义标签。GP正在投资的这类领域包括:食品、交通、太阳能和节能融资平台。这些领域都没有把自己打上“清洁能源技术”的标签,或者其他掩护标签。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回报。
  2. 一些大型GP公司为了吸引特定LP的投资目光,可能会建立一些补充型基金,或者甚至组建专家组(不同于上一轮投资)研究这些LP的投资偏好。LP投资人圈内流行的标签,但是我很少听到风险投资人提到的包括可持续性或者ESG(环境、社会和管理)等。
  图:一边是LP考察GP的投资能力,另一边是GP研究LP的投资倾向,两个群体间的相互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者PE行业的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签本身并不重要。各个投资领域在细分后被人为地重新组合捆绑在一起,如果这意味着更加集中的投资策略,而且新组合之间更具有逻辑联系,那么这种更有效率的重组划分就并不是一件坏事。关注上游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创业公司的投资人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组合,还有那些关注以“良性循环”为特点的投资人,这些创业公司专注开发、、管理和信息等领域业务。因此,市场专业领域经过进一步细分、重新组合后,用一个术语涵盖所有概念可能就会变得不切实际。这没有关系。我们假设,从现在开始,我提到“清洁能源技术”这个术语时,只是为了让语言简洁,而且希望每个人看到它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尽管我们以往定义的“清洁能源技术”投资不容乐观, 新意义下的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将会呈上升趋势。
  新投资人将会寻找动量指标
  在上一轮投资潮中,当风投公司开始往清洁能源技术分配人力资源时,我会接到这些GP的大量电话,寻求交换意见。投资这一行讲求合作,业内人员互相交流是一个有趣又高效的工作习惯。在交流中,我注意到一点,尽管我谈及了我所看好的很多投资机会,但这些刚刚涉足能源投资的GP都会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太阳能上。为什么?因为投资太阳能的动量指标最明显,他们才最想先在太阳能上投资。
  尽管一些行业概念已经没有明显的投资动量,一些不错的投资人还是获得了不少投资回报。但是这些领域不是如今风投资本集中的行业。因此有理由相信,GP或许不会在一些行业界别投资,而这些行业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投资行为。
  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投资行为”不一定总意味着“成功案例”。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后果,但是要充分意识到,很多投资人选择进入一个行业,目的是为了吸引投资行业新人跟风。这也就是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和生物能源行业里还没有出现可以成功存活的公司时,这两个行业就已经成为跟风灾区。第二,这些投资人在他们的投资重点行业押了很大的注,从上一轮的投资潮的经验来看,“后续动量”不一定要解读为初涉投资人员要跟着进入已经处于上升期创业公司所在的行业,而应该在整个大行业环境中寻找自己适合的投资领域。
  图:有些概念看起来很美,但过高的追捧使得某一领域内资本过分密集,对投资人来说反倒不是最好的选择,近几年来的太阳能概念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被认为具有潜力的行业会很快饱和。这些行业不适合初涉人员投资。一些入行时间不长但初具规模的创业公司不会像初涉投资人员一样,寻找上升期行业进行投资 ,但是它们对资本的认识略欠实际,对它们来说,跟风的后果更加严重。在上一轮投资中,方向不明确的创业公司在投资环境平稳时还运行得四平八稳,但是投资热潮一来,这些公司要么被各投资巨头吞并,要么自身转向激进的投资策略而陷入困境。记住,如果实施不当,策略转型就是个陷阱。
  新投资人通常还会扎堆资本饱和行业
  这种情况在上一轮的投资潮中表现得很明显。即将到来的这一轮投资中也还是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因为投资资本特点没有变:一些GP大公司拥有巨额投资资本,这些公司通过把资本很快地在市场上流转而获利。我并不是说,上一轮投资潮中,大量资本流向已经趋近饱和的领域,是完全忽视了风险和回报的关系。但是,新一轮的投资中,我们还是会看到同样的情况出现。投资从而获得回报,这就是GP所追求的目标。既然投入资本不一定能获得可观回报,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地研究那些新领域的特点呢?
  在获利目的的驱动下,投资巨头依然会寻找机会,在能使资本相对快速运转的行业集中投入大量资本。但是我认为,本轮投资还是有些不同之处:一是上游制造行业中的这种机会将会大量减少;二是由于上一轮的经验惨痛,大量资本集中投入做带来的风险仍让投资人心有余悸;三是巨头们已经发现能让他们砸巨资的领域,像交易和发展平台(股本赞助)、商业(促进市场营销)和并购平台。
  简言之,过去十年里,风投资本已经认识到,只要投资合理到位,所有商业模式都有吸引资本的潜力。本轮投资中,风投资本的这个特点会表现出来。
  尽管之前会有很长的试探期,但新一轮投资终将到来
  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一个GP投资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决定开始关注清洁能源技术,然后和公司其他合伙人一起讨论各种可能性后进入该投资市场,并指派供公司的一名初级员工(抽调通讯行业组或者生物技术行业组员工,这两个行业投资冷淡)全职负责。期间会有很多次加班,描绘大量市场分析图,也会有很多破冰式的会议。之后,一些拥有专家团队的合作投资公司就会开始尝到市场先行者的甜头。
  接着,之前所有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蜂拥而上。市场的投资行为之前就是这种模式,如今也还如此,将来也不会发生变化。
创业者该怎么做?
  简单的说,就是时刻准备着。因为一旦市场行为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往往不一定是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创业者有意识地准备着,才能从中获得回报。
  1. 如果你处于一个能最早获得投资人关注的行业,那么现在就开始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我对最早能获得投资关注行业的预测是:食品和(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能源存储、节能融资,还有就是任何跨行业的“酷炫”应用,比如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等。这些行业目前已经能够获得了不少投资人的关注,并且有发展动量和吸引大量资本的潜力。
  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能体现这句古谚语价值的很可能异军突起,成为投资人的宠儿。
  2. 目前先稳住(沉住气才有大钱赚),但是要做好可行的未来发展计划,以便时机到来的时候能够把握,并且在不需要对发展策略进行大幅改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扩张。也就是说,要有具有连贯性的计划,既能在资本到位时募集到资金,也有在拥有的现有市场中进行并购的发展策略。当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你没有借助时机成为市场赢家,就有可能被行业巨头吞并的风险。
  3. 在主流媒体做好公关活动。如果只是行动得早,但是没有做好宣传,一旦业界开始普遍专注时,你先行者的优势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先低调为你的发展策略打好基础。如果你处在初期阶段,利用主要的可行策略发展合作关系。如果你处在发展阶段,准备好现有策略,以便时机到时可以迅速行动,同时继续利用目前的资源全力发展。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市场时机到来的时刻,市场也会以出乎意料的发展。如果你是正在为自己的清洁能源技术创业公司努力奋斗的一员,那么你将会看到适合公司发展的方向。准备好迎接变化,但是在现阶段努力维持公司稳定发展。
3092゜12197゜21529゜31365゜41203゜51168゜61135゜71125゜81071゜91067゜10
11349゜18687゜27965゜37196゜44949゜54481゜64428゜73837゜83781゜93757゜10
上映仅三天,《鬼吹灯之寻龙诀》(以下简称《寻龙诀》)票房已达5.95亿元(截至发稿),打破多项纪录。然...
万科A作为A股的一面旗帜,目前也横亘了华润、宝能、安邦、管理层、中小股东等至少5方...
射手座的投资人天生幽默,崇尚自由,乐观开朗,每一天都精力充沛。即便是与创业者谈投资的商业场合,他也能运...热点资讯:
您正在浏览: &
& 现在投资什么项目有前景 早教行业前景不错
现在投资什么项目有前景 早教行业前景不错
现在投资什么项目有前景?早教行业前景不错。在中国家庭的消费模式中,父母正主动放弃权威做派,任由孩子掌控更多话语权。孩子的手指向哪儿,钞票就跟去哪儿。孩子主导消费的新型文化,正导演出一幕幕“点石为金”的商业神迹。婴儿手推车的价格超过自行车的,身长80cm的幼童服装贵过身高180cm爸爸的,在网上四处寻觅免费小说的丝父母可以毫不手软地给孩子添置原版进口图书,这样的例子虽颠覆常识,但在生活中却屡见不鲜。经济学理念告诉我们,商品售价=成本+合理利润。儿童经济中掘金的商家显然已经意识到,不合理的利润打着
“爱”的名号也能畅通无阻。在中国,童趣经济正全面开花,从便利店前一元一次的摇摇车,到街头巷尾的母婴专卖店。商家为何瞄准孩子?因为孩子的快那么简单,他们感情鲜明忠于自我,且表达直白要求急迫,不达目的不罢休。而80后父母的育儿理念也已全面刷新—他们倡导平等的亲子关系,不过分强调自身权威,更愿意尊重孩子的选择。此外,中国独特的生育政策,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都在客观上助燃儿童经济。事实上,中国的孩子,在家庭消费尤其是娱乐项目上,已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长辈掌管钱袋子说一不二的时代已然翻篇,如今孩子的手指向哪儿,钞票就跟去哪儿。暑假去哪儿,周末怎么过,生日礼物想要什么,在父母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内,基本都是孩子说了算!责任编辑:久怡
品牌加盟创业故事创业好项目2015年,为什么说 P2P 行业注定混乱?什么样的平台安全?投资人该怎么办?
P2P网贷,历经数年的发展与演化,如今我想当我们再去做P2P的时候,或者说准备创业做P2P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完全与两年前甚至三年前完全不一样,我们不会来一场说干就干的冲动,相反绝大多数创业者会望而止步,转投其他行业或者最低的宁肯做一个打工的也不去创业了。而另一方面大机构例如上市公司纷纷介入,那么这个行业到底是进入到成熟期还是走到的十字路口,笔者就目前行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第一:目前P2P行业走到了哪一步?
在P2P网贷发展的初期,绝大多数平台以屌丝创业者居多,以民营系为主,以高利率去吸引客户,进入到如今2015年,行业期间虽然不断受到负面消息的冲击,但从其整体规模上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与者不断增多,从60、70的老江湖到90、00的后俊小生,有人一夜之间成为行业专家身份自居,有人一夜之间成为董事长兼CEO,有人一夜之间成为网贷达人身兼几十家平台顾问,有人一夜之间获得大额资本身价翻倍,而这都是P2P行业给予的生命活力现象。
如今平台的背景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单个平台独自运营,后台集团运作的大批大批的出现,上市公司更是挤破了头皮参与进来,跑路平台也越来越多。到了现在,我们见惯各种新闻炒作,见惯了平台投资人维权,见惯了行业会议在某某大型五星级酒店举行,见惯了有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旗下平台上线运营,见惯了····,那么这么多七七八八的现象,是不是说明P2P即将进入到成熟期呢还是行业到了一个拐点。
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都不是,那2015年P2P网贷行业进入到什么地步?我的答案是更大的混乱期,一个新兴发展行业由小混乱期进去到大混乱期,而这正是行业的初步发展期。笔者为什么这么说呢?难不成是想搞破坏,所谓唯恐天下不乱是么?绝对不是,笔者给出以下理由:
1、行业标准化了么?
衡量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否进入挂点或者说成熟期,就得问行业的有标准化的趋势么?这个标准化趋势可不是目前平台的同质化问题。我们横看整个金融界,会发现P2P市场的规模不足以震撼市场,从投资人、从业务量来看行业太小了,所以我说行业还在发展初期。
2、目前行业平台参差不齐,加重了行业的坏水,将会破坏行业环境的建设
“为啥要做P2P?”“P2P来钱快,成本低。”就是这么一个问答,或者说一个简简单单的想法就早就了无数个平台。
从好的出发点说,目前中国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很多实体企业或者说实体企业老板经营相当困难,虽然国家制定政策银行降息,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这些人或者企业肯本就无法从银行贷出来资金,你就是在降息也没啥子用。民间借贷呢,利息太高,本来企业就举步维艰,你还让我付出那么大成本,我肯定不借。那怎么办,对了开P2P平台,融资借款,解决困境,顺便咱也做一个爷,放贷给别人,看你不爽,老子不放款。
目前大多数平台之所以涉嫌自融就是出发点是这个,自己还搞业务。可惜的是都忘了,借了总要还的,而作为企业负责人又不懂资金运作,不懂风控,不懂资金流操作,最后跑路的跑路、失联的失联、找各种借口拖延的拖延,反正结果就是一个,投资人你们的钱别想要了。
从坏的角度出发,很多怀有一夜暴富梦想的有为人士,怀有心比天高的屌丝,既然P2P来钱比较快,咱就开一个平台吧,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金融家呢,“不对,错,将来咱也是行业做做”就是这么一个缪想为无数个欺诈平台、跑路平台、关联出事平台埋下了伏笔,最后就应了那句话你要我的利息我要你的本金。可悲的是大多数这些英雄们最后不但一分钱没捞着还进了监狱。
3、大机构杀入P2P市场,仿佛给行业带来催化剂,春天不远了吧
大机构做P2P,有一点毫无疑问,为平台的增信有天然的有事,然而笔者想问的是,大机构比如银行、上市公司杀入P2P到底是给行业带来春天还是噩梦。有人说是双刃剑吧,首先说明市场越来越认可P2P了,会吸引更多的人进来。
笔者想带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件事。大机构比如上市公司做这些平台目的到底是真的做P2P么?是真的想帮助P2P行业健康化么?首先我们知道国家要求平台要资金托管,那么有几家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实行资金托管呢?国家要求平台实行信息撮合服务,不得设资金池,那么有几家平台没搞资金池呢?从这最基本的两项就知道这些所谓的大机构杀入P2P行业,绝非这么简单。
“炒概念,提升股票”,你说对了,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细看这么多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台,有几家是中规中矩的做,再看看大名鼎鼎的陆金所,都已经不再是平安控股的了,马上就要转移成为其他人的啦!在一上市,那么最终获利的到底是谁,说到这就点透了吧,不需要再往下解释了吧。
4、行业人才参差不齐,各种光怪陆离的运营人士走上了“时代赋予的舞台”
这年头什么最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产品?模式?背景?NO,NO,NO,都不是,那一定是人才。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P2P行业,平台数量数以千记,那从业人员呢?有几个是真真正正的在做事,是真真正正的人才呢?有多少个平台被投机者所把控呢,很多职业经理上至CEO,下到团队长,肯本就是一个刚出社会的或者说一直鬼混的人(在这里就说人吧,说是人才吧有点牵强),只因嗅觉灵敏,闻到了异常味道,然后去忽悠老板,忽悠平台,成为一个高大上的运营人才。那么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发展到几步呢?这样的平台一定是行业的浑水,来搅乱行业发展的。
第二:P2P今年的跑路数量会比2014年少么?
2014年,P2P平台跑路或者出事数量创下了行业记录,那么2015年呢,目前很多人都在祈祷今年出事的平台应该会比2014年少吧,然而笔者很遗憾的告诉你,对不起要让你失望了,今年出事平台可能更多,无论是新平台倒闭数量还是老平台倒闭数量都将会超越2014,虽然笔者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今年的倒闭的会更多,而且笔者还要告诉你,今年出事的平台,更会以五花八门的手段告诉你平台再想办法还钱,搞一些匪夷所思的动作来证明平台在努力筹钱还给投资人,但是结果就是一句话:我就是不给你钱。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心存侥幸,直接报案吧。
第三:什么样的P2P平台比较安全?大机构旗下的会倒闭么?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笔者看到网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说教你辨别平台是否安全,上市公司呢,就说自己是上市公司旗下的,很安全,没有上市公司的呢,就说有担保公司,有风险保证金保证安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P2P平台是安全的呢?
我们还是先谈后一个问题,就是大机构旗下的平台会倒闭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天下没有100%安全的事情,别说这个平台是上市公司开设的额,就是银行也不行,为什么这么说,笔者给出以下几个理由:
1、从大机构开设P2P平台的目的来讲
这些上市公司开设P2P平台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以股市套现为目的,你可以想,既然是上市公司,一个月才融到几百万几千万,对他们而言太少了吧,他们也不在乎,那既然是为了套现,就不会把重心一直放到这个平台上。的确很多平台在开局很好,平台初期确实很火,但是有几个平台一直坚持下来,其受关注度、交易量一直走在前列。你可能说是陆金所啊,一直都很火很热,是啊,可惜的是陆金所上市了,最大受益人不是平安,既然不是平安,那就会有人要一直重心打造了。
2、从大机构的平台操作手法上
所有的平台都知道作为信息中介的P2P平台不能设资金池,不能自融,不可以担保,平台要资金托管,然而你看完所有的平台后,你不得不重新掂量这个平台能否持久。
既然分析了以上两点,就不会怀疑咱的问题了吧,那这些平台最终会怎么办,停止运营,平台结算;还是寻找其他模式转型,还是倒闭,这些都是出路,但是笔者认为除非母公司出事,否者绝大多数平台会采取前两种做法,也就是停止运营,平台结算和寻找其他模式转型。
第四:P2P网贷投资人何去何从?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片中有对白:“记住,眼睛会欺骗你的。”既然我们亲眼看到的都会有问题,那么仅仅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判断一个平台安全么?如果你认为安全,那一定是笑话。
笔者在这里给广大投资人两句话:
第一:投资了一家平台,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要去亲自考察,要带着一波朋友去考察,临时考察突然到访,要求查看相关资料,同时考察公司每个部门相关情况。
第二:注意定期考察平台的代收坏账情况,同时考察公司相关变动。比如公司的高管经常变动的平台,这种平台不要犹豫直接撤离。
2015年,混乱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是投资人一定要注意了,在考虑收益的前提,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本文首发钛媒体)
最新图文推荐
合作媒体专栏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从资本市场看科技价值与趋势,中国最好的TMT行业观点平台。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投资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