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微积分学生,如何学好微积分啊。感觉总...

---08月28日 05:38学好高等数学有何用处?要到什么程度比较好...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学好高等数学有何用处?要到什么程度比较好?
我们班有人言:“学你妹的微积分啊,老娘以后买菜会用到微积分?”楼猪明白以后我们除了吃,还要工作。楼猪纠结死。爪机发,不知道发哪了。
+ 加入我的果篮
Mathematica玩家
“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欧几里得
数学_理学学士_计算机技术_研究生
本科数学系--结合自身经历说下自己的感受首先回击下“数学无用论”。数学当然是有用的。先看纳税人意识强的美帝。“数学无用”的话美帝淫民会花重金养一帮数学家吗!?我想很多人对数学反感是因为其抽象枯燥吧,尤其是高等数学好多地方跟现实生活中联系不起来,而联系和类比是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了泛函分析不像学了加减乘除,学了就可以用来去菜市场上买菜或者卖菜。我说下自身的体会。我大学数学也学得很晕,很郁闷。尤其是复变函数。所以考了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生。不过,我最终还是认识到数学的用处。大学期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排斥数学,但学了不少程序设计方面的东西,因为感觉很有趣,比如设计了个程序来帮同学玩QQ美女找茬游戏,因为他们一直玩不赢,所以我写了个程序,只需按下快捷键,不同之处立刻全出来。这个程序最关健的地方是异或操作。即图像像素进行异或操作。异或属于数理逻辑。不过这个地方我不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数学有用。大学期间学的好多东西,看的好多书都是因为觉得有趣或者好奇,所以才去做。比如计算机怎么工作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到我脑海。printf("Hello world!");屏幕上显示字符了?屏幕怎么显示的?它怎么知道显示这几个玩意?CPU怎么弄懂这条语句的?他又做了些什么事?操作系统运行这个程序,那操作系统又是怎么运行起来的?操作系统又是在哪编译链接的?反正问题能问很多。所以我学数学学得很郁闷,我不知那些玩意儿有什么用。比如那神马级数是否一致收敛关我什么事啊!还有实变函数里什么叶果罗夫定理,完全一头雾水。感觉数学建模跟数值计算还有点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不知如何应用的数学理论很不来劲。这种状态让人很难受,因为不管来不来劲都要参加期末考试。终于,转折来了。有次,我去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在一个楼道里看见几个学生在摆弄机器人,估计要参加机器人比赛吧,他们的机器人是遥控的。我感觉这玩意儿挺有趣的,心想哪天也去学学这方面的东西,自己弄俩机器人玩玩。我又走了几步,突然无意识地想到一个问题。他们的机器人是遥控的。凭什么遥控,电磁波。电磁波又怎么回事?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怎么刻画和理解电磁场呢?麦克斯韦方程组,偏微分方程组。而不是电线或者螺丝之类的东西。why?数学就是用来干这个的,用来对事物进行抽象,就好比算法用来描述问题解决的步骤。数学是抽象的,这是必然的,不是他抽象他才是数学,而是人们必然用抽象出一些东西来刻画世界,这就是数学!!!。曹天元的那本书里说,上帝的语言是数学。我感觉数学是人类用来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从这以后,感觉数学真是个高级货,只是里面的乐趣不想机器人那样一看就能感觉到,也不像找茬程序那么明显。要明白里面的乐趣就得花功夫去理解。不花功夫去弄懂数学知识就不明白里面的乐趣就好像不懂中文的老外听不懂中文笑话,就好像生活大爆炸里penny好多次弄不懂那个几个天才搞的有趣玩意儿。
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版本的:“我知道地球是圆的有P用啊,我买菜又用不到”“我知道宇宙那么神秘有P用啊,我买菜又用不到”“我知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能产生胚胎有P用啊,我买菜又用不到”“我知道哪个明星又跟哪个明星搞了有P用啊,我买菜又用不到”是啊,我买菜又不用,大禹当年懂的东西都不一定有我多,他还过得好好的还能治水呢~~是啊,你看,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先祖都不懂他们活得也不算差啊~~所以我们干脆不用学了~~反正不都过得好好的,是吧~~很多科学的存在是没有的意义,是吧,反正买菜又用不到~~算了,不逗了~~其实以上很多东西对你买菜根本没有帮助,但你并不抗拒去学习它们,而且有时候还乐此不彼,例如娱乐新闻~~但是你却抗拒学习数学。所以,到底是因为数学没用,所以你才抗拒学习数学?还是因为数学太难,你怕证明自己居然学不会,才抗拒学习数学?如果你不抗拒某样东西,你应该不会跑来问,有用没用这个问题吧?所以问题不在有用没用,而在于你抵触数学。至于抵触的原因,真的真的不是因为数学没用,对吧?你应该明白我想说的吧?别再问有用没用,因为我真不知道,关注娱乐新闻的,到底想干嘛?想买菜咩?=============评论补充(Updated: )=================几点建议:1. 如果你不能放下抵触情绪(别告诉我你没有抵触情绪,我不信),那就混吧,没必要折腾自己,等真的需要用时再学吧。因为有可能,你一辈子都用不到,就像你一辈子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一辈子都不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也能过日子的~~所以在心态没调整过来时,就混着过日子就行了,避开有数学功底要求的工作就行了~~ 2. 自己不学数学可以,但不要祸害别人教唆别人别学数学,甚至鄙视那些想学数学的~~最好还是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自己笨,又不努力,才没学数学,而不是数学没用!3. 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已,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什么用的。就像大师说的:“睡觉时睡觉,吃饭时吃饭”,其实都一样的,学习时,就只是学习而已~~4. 希望你喜欢学习~~祝顺利 :)
前面大家从实用主义角度都说了许多话……好吧那么我来文艺一下。学数学,是因为它给你美的感觉,其他的,都是附庸。说到高数,可以举一个好例子M.C.Escher,‘Sphere Surface with Fish’Escher这种可能会显得有点怪的图像吸引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因为其中美妙的球面密置和螺线,那可真难找原因= =比较平凡的、符合直觉的形象还可以这么表示,更复杂的、当然也是更有趣更美妙的就不行了,我们需要数学。在三维空间里看上去“自交”的克莱因瓶,其实在四维空间里不自交,这看不出来吧……嘤,上面那个链接肯定是系统bug串过来的……为什么要学高数?很明显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应用。这么认真想你就输了。数学是美的。得证后的狂喜,违反直觉的结论带给你的困惑,读完一个天成之证想要满地打滚或者抱头痛哭的感觉,如果你一一体会,再把数学丢开上街买菜,当然买菜还是一般用不到微积分,但是你眼中的世界,肯定已经全然不同。 回答完毕。羊驼君好萌啊~自动签名档是神马我才不晓得呢
粒子天体物理博士生
1. 学了数学,最显而易见的训练就是逻辑一贯性在微博上经常能看到偷换概念、似是而非的辩论(其实就是诡辩)不经过数学训练,很可能看不出来其中的漏洞这个思维过程是很异于日常习惯和常识的,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养包括一些统计上的谬误,例子不胜枚举2.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唯其抽象,其应用才广泛比如数字5,既可以代表5个桔子,也可以代表5个碗,或者5个任何东西从众多现实例子中抽象出数字5来,就是人类思维的一大进步不要小看这种进步,我们连抽象出0来都花了数千年的时间,更不要说负数、虚数之类反过来,抽象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其用在极其广泛范围内,甚至可以拓展3. 从实用的角度,数学是物理、信息处理、金融等其他学科进行表达和推理的语言和工具,这个很多人都有体会,不多说4. 再就是,学习一个东西,未必是需要“有用”,好奇心也是人类的一个本能,数学可以部分地满足你这个方面的需求就具体学习过程而言,要有方法,有侧重,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学是最好的至于说死记硬背,无可避免,一方面所谓的“理解”需要更多时间,而你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往往是你先死记硬背下来,等到以后才慢慢去“理解”,另一方面,死记硬背其实是在适应一种现成的约定,比如1+1为什么要等于2,因为大家都是这么用的,你可以重新定义1+1,比如等于甲乙丙丁,anyway,随你,但是你怎么拿这个东西跟别人交流呢?就好像今年是2012年,但也有可能是伊斯兰历多少多少年,或者民国多少多少年,为什么非要是不可以么?这也是死记硬背的一种
数字图像处理博士
数学确实是一种逻辑能力的培养。我经常和我导师产生这样的对话。我:因为A,所以B。导师:为什么?我:这……不是显然的么!导师:显然在哪儿?你告诉我显然在哪儿?于是一次又一次,我就因为没有逻辑,被僵尸一样挂在讲台上了。
数学当然和买菜有关。至少和我买菜有关。作为一个工作10年却一直原地踏步的LOSER,每次上菜场,看到日益高涨的物价,比比兜兜里面的几张毛票,深深后悔当年数学没有学好。于是鼓起勇气报考在美国被评为第二好的职业——精算师。精算师的基础是统计分析和概率论、统计分析概率论的基础是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是代数、几何、代数几何的基础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减乘除函数三角。所以学好了高等数学,直接就关系到我去买菜之前是否要计算一今天的物价是否会造成本月的财政赤字。学好了高等数学,是为了不要在生活中为了初级数学而烦心。
做完通信方面本科生表示,如果没有傅立叶,没有频域,没有积分,我就不能这么发信息打手机了。
计算机科学PhD Student
我是学计算机的,本科的时候写一些小程序,做个网站神马的确实用不到高等数学的知识。但是,数学的威力显现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个人认为最实用的是数学的抽象作用,用数学符号去表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你忽略不必要的细节,明确前提和最终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把经验式的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样就可以更广泛地应用。打个比方,一个民间二胡艺人即兴创作了一个优美的乐曲,但如果没有音符乐谱这样形式化的表达,这首曲子就会随着艺人去世而消亡,更不用提用其他乐器去重现这首曲子。数学对理工科学生不只是锻炼逻辑思维,如果想要成为高级工程师或者研发研究人员,这是必备的基础。
Bridge Engineering
读工科才知道数学是多么重要,懂的人自然懂。
数学物理控
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学习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冷冷地说道:“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肯学习几何学的!”
经济学学生
数学啊,很美,很抽象,学多了会有些脱离实际,而且,来钱不怎么快。可是是很基础的学科,必须深入研究才行,我国目前的数学教育搞得大家害怕它,而不是对它感兴趣,这很危险,数学绝不是做题,背公式,而是把世界搅成碎肉细细品味,你看到的不是色彩,闻到的不是气味,都是些电波罢了,数学让你明白,世界其实也很虚幻,人间自有远转规律,所有即可推断预测,你是人生,是已经被决定了的。这就是我学了多年多数学得出的结论,它帮助我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话,单靠数学还是很难的。
伟大思想者
现在看点稍微前沿的书都有微积分,当年高数没学好,想死的心都有!!!!
数学控 统计小本
以前高中时最讨厌的就是数学 后来进了数学系 喜欢上数学了 很功利地回答一下 很多学科的高级阶段就是数学 占很大很大比例 我们老师说的经济学 还有同学学的自动化 不是说一定会做科研 而是你会居于一个更高的位置来做你喜欢的工作 有更多的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限于工作中】 不过我现阶段还是愿意多学一下数学的 数学的构架很强大的 不仅涉及抽象的思维逻辑 还有很多现实中较复杂的应用 这些应用的用处很多这一点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说这两年学的这些数学吧 从基础的数学分析 高代到现在的数理统计 概率 运筹学 我发现我的思维和以前的同学相比细腻一些 考虑得深邃严谨一些 我觉得一点一点的差距就把两个人在某一点上的水平拉开了 当然我不是说别的学科没有用 任何学科都是训练人的 只是针对于思维训练上 数学起到的效果更多一点所以 对于并不是想研究或者运用数学较多的话 数学是一个很不错的思维训练方法 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在工作中 就算你去买菜也会有用不少吧~ 哈哈~
只想说一句:无数学,不能活PS:管理科学也罢,金融学也罢,学到顶层,只有数学才是真的,其余都是空的。
金融控,Geek,量子控~~
好吧,从我的学科-金融学角度来说吧。基础的金融知识只用到初中的数学就够了。。但是没有数学,后面的内容几乎都是天书。。。想想BS公式,想想伊藤公式。。但是我承认,只有数学才能描述自然。。。我真心希望我的高数能够学的很好。。尤其是那些偏微分和路径积分。。。5555
眼科学博士
学医的,不慎用到过傅立叶变换。
学数学真的是要兴趣,喜欢钻研才行。一般大学高数就是为了拿学分,读研后搞学术的话,还是能用到。日常生活中,一般是用不着,没见着生活中聊天的话题是拉格朗日公式吧,呵呵。
biogeochem & pollutant d...
我觉得答案已经很好的解释了高数的作用,但是我还是要补充一条。你想过“学长/学姐,能给我讲讲这道题怎么做”的场景么?不学好高数你打算如何应对,眼睁睁的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么?
智能科学专业
你是文科?文科也就经济类需要吧?管理可能不需要。。。纯粹为了培养理性思维。。。。。但是你要想想。。。我们一帮搞技术的还要学毛概马基近纲呢。。。。——————以下是猪的签名——————————才疏学浅,请前辈们指导哈~
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很难说数学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数学包括很多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也要现学现用
数学啊,物理啊这些东西不学好点人家幽默着点骂你你都听不明白……
高数就是给别的课打基础,我学物理的,很多都需要用到积分微分,在还没学积分微分前专业课根本就学不会,看不懂公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
我今年大一,现在在学高等数学下册,同济的。的确高数好像对于普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从高数你可以领略到那些数学大师的伟大,我总是在问自己他们是怎么发现和证明某某定律或定理的?我其实也不太喜欢数学,可上了大学以后我对高数的兴趣倒是浓了,但学习的也一般般。如果你想让你学习高数不那么被动,可以了解一下数学家的生平,许多人都是青年天才,但是没有人发现,过着贫困的日子,死后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牛,多么超前。看看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增强你的学习兴趣。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我们学的高数难死。。。:(
游戏宅小组管理员
从小就不爱学数学……
数学是其它科学进化的阶梯
一个很现实的答案是:学到不挂科的程度。。。
.net和C++程序猿 电子产品疯狂粉
有关系。你可以把每天菜价拟合成函数,进行求导,计算出菜价波动的程度和上升的快慢,可以知道CPI有多快,知道自己工资涨幅小于多少在多少年后就买不起菜了。
刚开始学数学分析就是吐槽“这还要证?这也能证?这也算证?”...虽然真心觉得学好数学很难,但我坚定认为数学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必要学好的!
电力电子博士生,文史爱好者
最近才开始进军分析数学,忽然发现以前的高等代数就是个基础。越来越发现数学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_→顺便吐槽:如果数学是个西瓜,我特么只舔了一下皮(┬_┬)
作为一个数学白痴,只希望我娃能发现数学的美~
学好了可以鄙视学不好的,也可以不被学得好的鄙视。程度的话可以分深度和广度来看,深度的话如果有能力肯定是越深越好,广度的话就不好说了,极少有人能精通数学的各个分支,近一百年恐怕也就希尔伯特、冯·诺依曼等极其有限的几个人能在多个数学领域均有贡献。一般人的话看兴趣吧,对哪方面有兴趣的话就看看那方面内容吧的吧!
学数学学的不是数学,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买菜用不到微积分,存钱可以用到啊。
昆虫生态学硕士
我知道可能有些方面或者学科会有用但可惜脑子不给力啊而且后来直到现在一直也没用上说培育逻辑思维嘛 我逻辑还行 可是高数就是不行啊还好考研这门学科不考高数回想高数 拉格朗日的 啥也没记住~还重修了 NND
主要是逻辑思维的训练,非常有用,千万别学死了。
生物学窥探者
学工科画各种扭曲的设计图的时候必然是需要高等数学甚至更高等的数学的,嘛,理科研究也会需要啊……这些都可以把高数看做是本专业的工具学科。其他的话,可以当兴趣看了,课本什么的枯燥无味没意思,但是一些课外读物里的高等数学知识还是很有意思的嘛~
少儿科普编辑,冶金工程学士
没有高数,理工科的专业课学不懂
JAVA语言学习者
数学感觉就是对显示生活的抽象,是一种观察世界的逻辑吧...说不清,但总体是很有用的0.0虽然我努力学数学也学得不咋样0.0
以后考证的话,如果是工程类的证,都要考基础课程,要考高数,所以高数应该学好。好到什么程度,理解的越深,记得越多,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那种掌握,越好。
在说数学有没有用之前,先问一个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对于这个问题而言,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很简单的一点,如果你仅仅把大学当成应聘的敲门砖,那么你当然可以看情况学习那些关乎你工资单上数字的部分。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以后赚钱方便。如果非要问学数学有什么用处的话,我还想反问一下,音乐有用么,绘画有用么,似乎没有什么用处吧,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呢,因为就它的根本来说,它们还是表达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而我们人类对探索这个世界又是如此乐此不疲。数学也是一样,它虽然抽象,但是又是完完全全的直白的表述了这个世界,所以才会有人说,数学很美。当然很美,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很美的存在。这样说来,数学和一些描绘世间的文字,图片并无区别。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所以学习数学并非是什么枯燥的事情,而之所以枯燥,是因为你并未掌握这种描绘世界的工具,同样,这种枯燥也发生在学习外语背单词语法上面。再次思考下吧,学习,到底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还是为了更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当然,这种因为生存压力所带来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你认真思考,分析,并且对人生有合理的规划。一部分时间用来掌握生存技能,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感兴趣的地方。这是个不错的建议。再者,我以为,其实大部分人并非真的讨厌数学,而是讨厌这种强制的必须考多少分及格的教育制度。)
学习应该冲着兴趣去啊。。不要勉强自己
我一直觉得数学开发脑力 逻辑思维吧。 有人聪明数学就能活学活用。我就只会学不怎么会灵活使用。
软件工程师
工作中大多不会用到微积分,但如果想做更高端的东西,微积分就是很好的工具。包括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加上各种专业特定的数学,计算机的离散。还有的专业要学偏微分方程、数理逻辑。。。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玩航模搞飞控,要用到PID控制,想玩得好也需要数学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控
看你自己想到达到什么层次吧。楼上的人基本上都说到了:你想要撑某些到极致的水平,必须有高数。比如心理学中的研究,需要了解统计,表面上看都跟高数不相关。但想深入了解必须有线代和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础而数理统计又需要微积分来理解那些分布神马的。现在流行的Bayes就更需要概率论和统计知识了。这些俺都木有学过,深受其害啊!!
正在看概率论的路过。。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学工程的需要这些
看过《第一次亲密接触》么学好数学让你不有用开口就知道美眉的身高体重三围根据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亲口传授学好数学让你购物更理智:假如西瓜皮都是一样厚的话, 买大的西瓜能吃到更多的果肉呢还是小的呢?诸如此类。。。。不过微积分,,,,我真的还没考过。。。感觉数学是真的有很多用处,可怜的是我们不是去学他的用处的而是学它本身。这是造成无聊的关键。天朝的学习都是这样,所以自称发明火药的国家才会让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啊。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数学分析教材的选择
分析(我们学的是微积分),找到了三本教材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
Apostol的&数学分析&
Rudin的&数学分析&不知道哪本比较合适我微积分学的不是很好。。。应该是不好。。。所以看过的给推荐一下复制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菲氏的《微积分学教程》是经典,不过内容已经显得有些陈旧,适合做参考书。
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那是一个高级教程,侧重于理论。适用于学过数学分析基本课程之后,到其它数学高级课程的衔接,比如说拓扑学,多元复分析等等。
你已经学过微积分,那么基本的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此时需要的是加强理论修养。这方面其实国内的教材,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很经典的。比如说复旦大学的《数学分析》,不过它有多种版本,可以选择一个新一点的版本。
所有学习数学分析课程的人,都会挑战吉米多维奇的习题集,不过窃以为不要太沉迷其中。适当做些就行。数学的风景很多,许多的精彩,还在后面。到大四的时候,对于数学的认识,就与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分析大都用的这本教程,很多人推荐的,参考
华东师范版是师范院校用的多,综合性大学大都不用。
张筑生的书里有不少例子,对于加深理解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有好处的,可以参考,但建议还是找一本基础的作为主要教材
张筑生的数学分析怎么样啊?好多人跟我推荐他的书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微观经济学现代原理怎样学习比较好??我现在大一,感觉数学知识没有问题,微积分都学了。但是学习经济学_百度知道
微观经济学现代原理怎样学习比较好??我现在大一,感觉数学知识没有问题,微积分都学了。但是学习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现代原理怎样学习比较好??我现在大一,感觉数学知识没有问题,微积分都学了。但是学习经济学知识感觉很困乱,而且学校用的是英文原版幻灯片,很多专业词语看不懂。现在已经学到行业供给了,下个月期末考试了,我应该怎么办??怎样复习整理
提问者采纳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 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能说点具体点吗
怎么复习??怎么理解???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学里金融系到底学了些什么?
具体的,比如微积分要学吗?高数呢?像这样的具体的。
按投票排序
不请自答,国内某top2高校商学院金融学专业,金融经济学方向(这个鬼就不要理我了),现已毕业并在一家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基金工作。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是因为觉得这个问题对很多不是很了解大学学什么的高中生甚至大学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往往他们没有资源了解专业相关课程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学了4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自然就学不好,最后转行成本又非常高,说严重点耽误一辈子。我自己就来自某边陲小地,考入毕业的学校之后一度对很多课程非常反感,考虑转专业,后来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找到金融中自己感兴趣的点,现在工作非常开心。希望也有别的同学来回答别的专业的课程和体验,让高中生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废话少说。本质上讲,金融是关于未来,关于不确定性的学科。为什么会有金融,本质上是因为有的人有多余的钱,比如老人存的养老金,有的人需要自己没办法拿出来的钱,比如年轻人要创业,而金融就是研究这笔钱给出和拿到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老人愿意以怎样的利率借给你,小年轻的初创企业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估计能值多少钱?假设小年轻的企业只能支撑1年,且在这一年为老人挣100块,那老人愿意出多少现在的钱去换取1年后的100块钱呢,100肯定是不愿意的,因为有通货膨胀,95估计也不愿意,因为老人放银行也能挣到这5块钱,要是30块呢,年轻人又不愿意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老人对年轻人企业的估值。这个估值过程叫现金流折现(DCF),武断一点说所有金融问题都是dcf问题,只不过根据现实的不同会更复杂。从大类上讲,金融主要是两个内容,作为实体公司层面的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这个层面,你作为一个公司的财务官要懂得公司怎样融资,股权还是债权,这叫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公司内部要投资一个项目要怎么去决策,小到一次设备的改进,大到收购其他公司,都用现金流折现方法去考虑(DCF, discount cash flow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学术界最看重这个);还有比如股利政策(dividend policy)等内容,这一大类课程最有名的就是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了,这个课程学透了算是学过金融学,国外往往要分两学期课程,国内只有一学期,学的又杂又快,课程又重要,易学难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你的决策都是在你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所以为了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你必须会一些基本的会计学,这个基础非常重要,否则你是没法学会corporate finance的。第二类叫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这部分你的角色就变了,从公司内部人,变成了从外部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并进行投资的投资人,这部分课程有其他答主说的证券投资学(security investment),主要讲股票和债券的定价,其实仍然是DCF,但角度不同,而且用什么样的利率去discount,这就有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听名字吓唬住不少人,学了你就呵呵) 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套利定价理论)之类的东西。也会有专门的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定价的课程,各种各样的衍生品都有,包括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互换(swap),还可以层层嵌套,比如swaption(option+swap),这部分要学好,数学就非常重要,期权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但令人兴奋的东西了,它的定价也是最近30年学术界才有研究成果的东西,就是BSM(black-scholes model,布莱克-舒尔茨模型,上帝保佑我把名字拼对了),而要理解这个东西,你就又需要学习一些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的东西,都还要求你数学基础不错。除此之外呢,你就需要了解一些金融的常识性的东西了,你要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这门课就叫这个,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es),你要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基础利率,就要学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所以我们从以上的两大类课程就可以得知你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课程(事实上以上课程都是二年级以上课程,之后说的主要是一年级课程)。你要学数学,包括,微积分(calculus,我们学校学的那门叫高等数学b,稍微难一点,如果你看到衍生品已经两眼放光了,最好学数学分析,或者是本科去学数学或物理)、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矩阵什么的,为以后学计量经济学)、概率和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这个比你高中学的难多了,而且也非常非常重要)、计量经济学(统计的一种应用,简单来讲就是回归regression,做学术研究要学的非常好,不做的话也是锻炼思维的好方式),作为金融学毕业的学生你必学衍生品,所以你的数学课得有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随机过程之类的东西,但是还是会被学数学的同学碾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院的学生很多人去修数学双学位的原因)你要学英语,因为外资给的工资高(泥垢了,这都是什么价值观),因为你会发现这行英语不好很难混下去的,很多教材中文翻译烂的一比,你得去看英文版,还要看英文的文献,如果你做学术英文是你的工作语言,如果你去实业界,投资银行、基金很多面试要英文,写邮件要英文。当然你说你就是想在国内实业公司混,其实也挺好,我们倡导多元价值观。你要学一些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跑不了,金融本来就是经济的分支(我怎么觉得思考方式差别好大),学些经济学也让你分析一些行业的格局等等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你要学会计,刚说了,很重要的基础;学一点心理学,因为人不总是理性的(理性人假说是经济也是金融的最基本假设),其他破政治课我就不说了。好了,以上基本是我经受过的训练,非常学院派,甚至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当前市场上的价格就是该股票应该有的价格。然后你肯定听说过的一个搞投资的人叫巴菲特,他认为我以上说的内容全是bullshit(好词我都不翻译)。为什么?你在金融学专业里学到的内容可能是各个学科里跟实际差最大的。因为你学到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模型都有一大堆的假设,而这些假设跟现实世界没什么关系(比如人是理性的,比如一个人可以用一点点钱投资世界上所有的投资品种,比如所有人对每个市场上的信息的理解过程都是一样),实际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各种价格偏离的很离谱的行为,因为金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人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是非常情绪化的,涨时气势如虹,跌时肝肠寸断,连机构投资者都如此,何况你邻居张大婶(你要知道中国的股票市场里80%是张大婶,20%是机构投资者)所以真实的投资和学院里的金融学课程又是两码事了,比如学院你根据一个股票的波动率算出了折现率(其实就是CAPM),然后给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折现,但巴菲特他从来不这么干。所以说金融是一门实践极其重要的学科,早点出去金融机构实习,你好我好大家好。理论简单而实践复杂是这门学科的特点,不像工科,图做的不好你真的就是渣,考试是渣工作也是渣;金融是,你要连CAPM都不能理解你必然是渣,但你工作的时候把它当真了。。。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其实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很多流派的。技术分析暂且不说,基本面就有强调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的巴菲特,(甚至早年巴菲特和现在的巴菲特思路都很不同),有强调成长股的Fisher。有做短期交易的trader,有做global macro(全球宏观)的索罗斯(他总是关注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之类的东西,而不看具体的公司),还有一群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y),做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好比天下很多门派,各有绝活,就看少侠你喜欢峨眉派还是喜欢灵鹫宫(怎么都是女的。。。)我目前是对价值投资比较感兴趣,也推荐一些这个方面的书,起手可以看看祖师爷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intelligent investor),然后就是那本圣经《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可以配合巴菲特50年代到70年代给股东的信来看,虚实结合;然后看看影响巴菲特现在思路的费舍老人家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uncommon profit),这翻译我也是醉了,同时结合80年代后巴菲特的信来读,看看他风格的转变。塞斯卡拉曼应该说是第三代传人中执牛耳者,他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写的很好,国内有一本邱国鹭写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算是价值投资的中国实践。同时你要积累各行各业的知识,因为投资不是凭空瞎想,投资哲学一定要落脚到具体的公司,公司是什么生意模式,上下游竞争如何,未来前景如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完的,只能加油。至于高频交易之类的东西,我不懂也不能乱说,就交给大神来吧。这只是一篇中规中矩的东西,我的理想读者是一个完全不懂金融的高中生,我希望他知道如果选了金融专业接下来4年甚至一辈子要面临什么,我希望在这行里工作的人都是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凭兴趣选择它作为自己终身爱好的人,而不是因为据说赚钱多被父母逼来的人,毕竟人一生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自己,对家人,对上司都是一种折磨,与其在乎张大婶跟你吹嘘学金融有多挣钱,不如静下心来多搜集搜集信息,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才疏学浅,不胜羞愧,愿抛砖引玉。-------------分割线好难找---------金融本身不是科学,有不同的看法在所难免,很多有意思的评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就在后面补上跟他们的互动。1.我提到中国股票市场80%都是散户,是有数据支持的,凡事我们能讲数据就不讲故事。根据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这篇讲话,a股85%的交易量由散户贡献,13%是机构投资者,只有2%是企业法人,也就是内部人。就持有市值来讲,企业法人持有58%,散户持有26%,机构持有15%左右。我相信对价格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交易,因为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所以我说80%都是张大婶,我还说少了。2.有一个学工科的同学提出工科也并非学得好就用得好,还有动手能力和创新之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并不是工科生,说那样的话有些想当然,如果冒犯了你们我表示道歉。我之所以用工科来做比较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学到的真的是truth,电动机是这个原理他现实世界虽然复杂很多,但原理还是一样。金融则不然,没有一个买方(buyside)会用CAPM算出折现率去折未来的现金流,学校里的东西和实务真的差太多,甚至某些时候会阻碍你的思维,所以要读那些价值投资的书去了解实际做的人是什么想法,商学院不能像经济学系一样去思考投资问题,如果要真正管钱来做投资不能不懂学术界,也不能全信学术界。3.有知友表示我很懂西方那一套(其实我差得远),但是讲来讲去的东西啊,太傻太天真,中国市场不是这样的。其实这些模型在西方都不被很多业界大佬认可,但你不可否认它教会了一种思考的方式。这一点其实我在文章里也写了。至于价值投资是否适合中国,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了,推荐《投资中最简单的事》。邱国鹭也用自己的业绩说明了这一点。4.我反复强调一点,我不是走数理金融那个路线的,做价值投资加一点成长。我看到知乎上有很多大神对这个方向有一些书单和需要技能的描述,希望大家多从他们的回答中获取这个方向的信息。另外我的回答中对这个方向的内容有任何错误也请提出来,我会认真修改,或者更希望你对quant方向做出一个类似的详细回答,相信能让目标读者了解更多,我只是个抛砖引玉的人。5.啊!说来说去又说到了数学的问题,很多知友说数学不好能否做金融?这里要看你走哪条路了。走quant,数量化这条路的话,数学一定要好,不要有侥幸心理,本科去学数学、物理或者计算机,自己课外看点金融的东西,研究生去读国外读个MFE(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工程硕士),或者再数量化一点就一直读到博士,国外的数量化方向的基金喜欢这样的人,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把问题量化来思考的同学去读读《宽客人生》这本书,看看自己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数学不好,能够思考一些非定量的问题(但是强调一点,能量化一定要量化,不能大而化之,而且一定要理性思考,价值投资有艺术的成分,但不是写诗),喜欢考虑一些商业模式、行业前景、竞争格局的问题,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人(啧啧,种族天赋啊),可以从基本面的角度考虑投资,这其实和学校学的东西挺不一样的,可以看看上面推荐的那些价值投资的书,但请先有些会计基础。不过无论如何,大学金融学的课程,数学不到一定水平是熬不下去的,还请掂量一下。成绩不好还是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的。总的来说,金融还是要求你理性思考问题,客观看待问题,能量化尽量量化,不能量化要通过质的比较去建立一个参照系。举个例子,你在做一个历史学的研究时,由于数据不足你在很多问题上很难量化,但你要讲证据,讲推理,讲逻辑,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情动人,虽然你用的是文字而不是公式来完成这个理论,但你是以一个理性的态度做这件事情。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喜欢这样的话,哪怕数学不好,你也是适合金融的。如果你是比较感性的人,我相信在需要感性和直觉的领域(艺术、文学、设计)有你更好的位置,你会在那里找到你喜欢的东西,相信你真的热爱的话也会做得很好,也能活的很体面。6.书单。以下是鄙院投资学课程的老师推荐书单,很有趣味(都是纪实文学),相信作为各位俊杰进入金融大餐之前的前菜非常不错,但有一些也需要有一定的金融基础才能读懂,否则囫囵吞枣。书单:《摩根财团》《大空头》《非理性繁荣》《宽客人生》《史上最伟大的交易》《门口的野蛮人》《说谎者的扑克》《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贼巢》《大而不倒》《拯救华尔街》《漫步华尔街》《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高盛帝国》《投资新革命》《对冲基金风云录》《最后的大佬》个人看过:《大空头》,08金融危机始末,讲的非常清晰,从几个很早就发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问题的团体的角度出发,故事性、知识性都非常棒,记得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但是在讲一些衍生品的时候还是要仔细理解。《宽客人生》,BSM之父Black的传记,对数量化金融感兴趣的同学必读,你们知道这个男人有多牛x吗。。。《门口的野蛮人》,KKR收购RJR的巅峰之战始末,依稀记得是当时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而且可以算作敌意收购了,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投行、律所、要约收购、反敌意收购,读了你能明白很多业内机构的运作和生态,也能了解很多和交易相关的知识,不过要求懂些金融常识,否则读起来一知半解非常累。《伟大的博弈》,华尔街的变迁史,有点吹有牛逼。。。但你能明白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适合给认为我们这些家伙就是一些对人类毫无益处又贪婪又狡猾的蛀虫骗子的人清清脑。《漫步华尔街》,学院派观点普及书籍:市场是有效的,别选股票了买指数基金吧,那些基金经理都是骗人的没有人能击败市场。嗯,我不评论。《高盛帝国》、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银行之一(想了想还是加上之一,怕被大banker们打)的发展历程,嚷嚷着去投行总要懂投行是什么吧。顺便说一句:求求求求求你们不要看《货币战争》了好吗?《对冲基金风云录》,感觉作者一直在装x,我们这群人多牛x多牛x,有钱就是任性啊。。。7.巴菲特不会告诉我他爸爸是证交所高官是吧?意思是知识都没用关键要是富二代是吧?不妨先去看看《滚雪球》这本书,巴菲特官方传记,先给自己清清脑。辟谣:巴菲特的父亲当过国会议员,跟证券交易所没有关系,他本职工作是在奥马哈当地开一家小的券商,当上国会议员是本地共和党没有其他候选人的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结果逆袭成功的(之前没有人认为他会成功)。所以巴菲特家只能说是美国中产阶级,远非上流社会超级富豪。如果你要推销一种拼爹论的话不妨想想,美国有500多名国会议员,但只有一个巴菲特,一个人在500人中当第一名似乎也不太容易?别一副我奋斗了二十年才能坐在你面前喝咖啡的样子,难道你死前回忆的不是那摸爬滚打的20年,而是一杯咖啡?我会在评论里看大家的问题,有代表性的我集中修改原帖来回复。重申,真的希望给想了解金融是什么的高中生一个明智选择的基础,我知道知乎大神多,希望大家都出一份力来帮助他们,我只是抛砖引玉。
不请自来鄙人虽然不是学金融的,学的是投资,归金融学院,内容基本是和金融差不多的。ps容我吐槽一下,我们学校的投资学专业是我这届新开的,因此我有幸沦为了一只小白鼠,金融专业的课,课程名字换一下,必修选修换一下,上课学期换一下,然后再添个几门课,就成了一个新专业了,不错就是我现在学的专业-投资学。虽然如此,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好了言归正传,还回答下题主的题目吧,先上培养计划。某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在省内也算得上比较好的(也就省内了...唉...)一间高校是这样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的。先看大一上吧,课挺多的,而且有很多的课说说是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其实我觉得这时候主要就是让你适应个大学上课的节奏。里面比较重要的课私以为就是微积分、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了。微积分不用多说,学金融的不学好数学就是死路一条,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入门,至于计算机我们学校教的是office操作,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实用的。先看大一上吧,课挺多的,而且有很多的课说说是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其实我觉得这时候主要就是让你适应个大学上课的节奏。里面比较重要的课私以为就是微积分、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了。微积分不用多说,学金融的不学好数学就是死路一条,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入门,至于计算机我们学校教的是office操作,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实用的。题主提到说高等数学和微积分,像我们学校一般是这样,工科专业学高等数学,经管类学微积分,你可以把高等数学理解成微积分的升级强化版再加几个补丁吧。大一下的课,这时候终于有点看出来是学金融的了,没错就是那门叫做大一下的课,这时候终于有点看出来是学金融的了,没错就是那门叫做货币银行学的课。算得上是金融系的第一门专业课吧(前面那个金融导论不算),这门课主要就是讲了货币和利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学金融的来说这些都可谓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我就是因为当初没学好这个现在计算利息的时候总是算错。其他的课方面,数学的内容当然也在继续学。除此之外还有宏观经济学和会计学。对于学金融的人来说,经济学也是比较重要的,理论上有很多想通的东西。会计学也有很大用处,我们有门课的老师曾经说过,会计就是金融的语言。说到会计我想扯句题外话,现在银行招人的时候又的不看你有没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了,反而看你有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好了,到大二了,当学长了,可以勾搭...咳咳....这时候我们发现课变少了,没错我们学院的课程安排是大二课是最少的,这个安排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学院都是不一样的。看下大二上学习要学习的课,数学的知识还在继续,没错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不过说实话吧,这两门课的内容其实就相当于一门应用统计学,金融里面有很多需要用到这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做金融模型的时候用的很多其实是统计学的知识。另外还有国际经济学和财政学,在我们学校这两门课也是金融学院开的,国经经济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模型,而财政学则像是微观经济学的level2。接着看大二下。这时候有好多专业课,证券投资学,不是教你看K线看仓位主力庄家让你炒股票的,是教你怎么确定有价证券的价值的,这里的有价证券你可以理解成债券+股票,当然真正的有价证券远不止这么两种,不过在这门课上主要的应该是学债券和股票,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各种数学模型来确定有价证券的价值(ps这里就要用到货币银行学里面关于利率的知识了,我的货币银行学没有学好也间接导致了我这门课差点挂掉);保险学,这不是教你推销保险的,保险是金融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你也可以称呼它为精算学与风险管理,保险学原理会教你一些保险方面的入门知识;财务管理,我那时候把它当成会计学的level2了,对于学金融的来说一定的财务知识也是必须的;国际金融,如果说大二上的国际经济学教你的是商品怎样在各个区域间流通的话,那国际金融教你的就是货币在各个区域间的流通;商业银行业务管理,这门课对于学金融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们学院的统计数据,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大概会有三分之二去银行工作,不过我不知道他们在那会不会用到这门课上学的内容,因为这门课我没有学过,大二下的时候在培养上我们专业的时候慢慢地和金融学有了些许区别,当然后面我会说这完全是一个幻觉。大三上,好家伙第一眼看不要被吓到。好吧其实不会上这么多课的,里面有很多事专业选修课,也就是说你选的课学分够就可以了。金融其实是个很广很广的范畴,本科阶段说实话学的都是些皮毛,这里我们就说说必修课好了。大三上,好家伙第一眼看不要被吓到。好吧其实不会上这么多课的,里面有很多事专业选修课,也就是说你选的课学分够就可以了。金融其实是个很广很广的范畴,本科阶段说实话学的都是些皮毛,这里我们就说说必修课好了。金融工程导论(我们专业管这门课叫衍生品投资),这门课就是教你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的定价和运用,前几天中国不是刚刚推出了个股期权么,这个就是这门课的内容,中国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现在正在处于一个慢慢发展的阶段,这门课的很多内容在以前和现在都是纸上谈兵,我相信以后则在中国会成为现实;计量经济学,这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课,也是在你以后做课题也好做研究也好必须要用到其知识的一门课,这门课会涉及到前面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与统计学的内容,算是很偏数学的一门课;马克思主义..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中国特色一片红。专业文献检索与综述....我个人觉得这就是门为了凑学分才开的课。说到专业选修课我顺便说下大学里面的选课的,当然我说的只能反映我们学校的情况。这么多课,不要想着自己选哪门课就上哪门课,打个比方,如果这个学期要求修完12个学分,每门课是2个学分,共有15门课让你选,那么最后学院会开的也就那么六七门课,八门课封顶了,至于哪些课会开哪些课不会开就要看选课状况了,就我自己经历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像容易过的,老师给分高划重点有复习资料的课是会开的,而有些课...我大三了三年来就没听说它开过。大三下了,也就是我过完年回学校要上的课了,这里的内容题主就自己看看吧,因为我自己也没上过不是很了解。大三下了,也就是我过完年回学校要上的课了,这里的内容题主就自己看看吧,因为我自己也没上过不是很了解。大四上,会有那么五六门课,而且都是上半个多学期,毕竟考研的考研,实习的实习。大四下,课上完了。大四下,课上完了。这是我在知乎上码的最多也是最认真的答案,以前也码过一些往往也石沉大海,估计也是没多少人会看,但是想想既然是回答题主问题的那么题主一个人看也就够了。水平有限,非学霸,里面说的对于一些专业课的内容解释上有误的还请学霸学神们指正。我的学校的一个普通一本学校,我们学校的金融说实话放全国,虽然不会算太差,但也只是一般般,不过在省内确实是比较牛逼的。看题主的提问估计题主可能是高中生以后打算学金融这一块,如果是的话希望题主再努力一把考上一个牛逼点的学校,毕竟金融这方面,学校的牌子还是很重要的,不单单是培养计划会和我上面列的这些有很多出入(ps我曾听说人大经济学实验班的学生要学实变函数和复变函数,..我数理统计老师说这两门课当年分别让他们数学系的学生疯了一半和全疯了),同时拥有的资源也是没得比的。
贴一个清华经管本科的金融课程设置逗逼版,欢迎隔壁的前来添加答案。第一年,院长的通俗教育理念,文科理科通学。包括生物物理心理学。写作课很有深度。数学课很简单。与经济相关的只有经原儿。还要刷题刷题。第二年,基本可以用刷题来形容。概统没懂到底在讲什么,中微刷题刷题。会原背背书,到目前为止和金融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年下,公司金融讲讲简单的折现,股票概念,公司融资方法选择,搭个模型估值。中宏刷题刷题。计量纯统计,刷题刷题。第三年上,初步接触投资学,货银,固定收益分析,实分析。投资学做算术和背概念,看懂交易板,各大基本板块概念。固收和实分析纯数学,反正学不懂。第三年下,中级金融理论已经有点难了,讲复杂的公司金融,主要围绕无风险套利定价,算算算,微分方程。国际金融市场,牛逼老师唠嗑唠嗑中国金融史,讲讲房地产外汇。期权等衍生工具算算算。公共财政学深版中宏。其他的和金融没太大关系了。上面是主要的课程,还有一堆选修如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案例分析,实证金融学(SAS),金融工程等等等等。学下来不能说对金融有了深入了解,我倒是觉得都是皮毛式地普及了概念。经管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刷数学题。但是做固收的人很少,选择金工方向的更少。其他的接触都是实务金融,课堂上是讲不清楚的。开始我也觉得经管牛逼哄哄,高端大气上档次。后来去了投行等金融机构实习,才发现远远不同于课堂上的。当然老师也会想要尽量覆盖,但受课时限制,很多重要的东西一笔带过了。作为一个经管的学生,我更相信金融知识是实践中学到的。PE, VC,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等等,不是想想就能知道干嘛的。金融的精华也远非书本上的MM理论CAPM,深入实践才能体会到。这些年我对金融抱有极高的热爱,执迷不悟地埋在金融行业里面。虽然最后还是离开了金融行业,心底面深深的认同感和激情还是不可磨灭的。
本科金融数学,研究生金融预测与投资------------------------------------------------------作为一名本科开始就学金融的研究生在读,个人觉得金融确实不如一些专业实用性强(如医学,法学,电气,建筑等等),学金融的意义全在于投身金融行业,也就是说因为它的不实用性,您得学些实用性的东西(软件之类的),然后把这份知识财富投入真正财富的生产过程。我是大二开始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大二学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高等数学下册,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每个大学都一样…MATLAB软件,财务会计(ACCA课本和课件结合),概率统计学基础,数学逻辑学,金融计算基础,应用数学方法,行为经济学,组织与管理。这些里面,到了研究生还需要学习的是MATLAB(这个东西在金融行业非常有用,各种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代替软件有很多,比如R,STATA,OxMetrics等等,这些软件我建议学会一到两种即可)。大三学了证券市场,经济学Ⅰ,企业社会责任,统计分布理论,金融数学,财务管理,样本和假设检验。其中研究生课程涉及到的领域有统计分布(这个贯穿了整个金融学对数据的处理),金融数学(和统计有部分重叠,但包含了更全面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样本和假设检验(统计学旗下的分支,是很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大四学了风险管理,衍生品,时间轴经济学,应用统计学,金融与市场,公司财务,线性统计模型。研究生课程基本上是这一年内容的加深版。衍生品很重要(常见的有furures, forwards, options, swaps, caps等等),它是一种金融工具,由于金融市场不完美,存在很多套利机会,所以好好运用衍生品可以从中获利。其中很多东西有相通性,学过一遍可能相似的东西还会学第二第三遍,很多人说学金融很水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炒冷饭性质的学习过程。不过也正是这个过程给了我熟悉金融的机会(学一遍脑子根本不够转啊 )。最后,为啥我这个潜水党会一下说这么多话呢。因为…如果不说的话,我这四年半学的东西到目前为止真就没啥用啦!
fdu金融系学生,学院派的本科金融学专业培养基本上如最高票答案所讲,不过我认为他的答案框架可能不够明晰。金融学说到底就是研究在随机条件下资金剩余方的资金向资金紧缺方转移的学科;说得简单点,就是研究资金融通过程的学科。与经济学一样,金融学既要研究个体金融行为,也要研究群体金融行为,因此,从大的层面讲,金融学应当分为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本科的金融学学习也基本按照这个框架来安排课程。其中,微观金融学是研究个体的金融行为。这里的个体,可以是一家公司,也可以是一个投资者;但不管是哪一种角色,都需要融资和投资。对公司的金融行为所进行的研究,被称为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为此,我们要研究:1)如何为公司进行定价?
这个是兼并与收购(Mergers & Acquisition)的理论基础;2)公司应当如何进行投资?
对此,需要搞清楚如何进行项目评估。以NPV(净收益)法则和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延伸出了实物期权、资本预算等问题;
同时,针对公司运营的财务数据问题,还需要学习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3)公司应当如何进行融资?
对此,需要搞清楚有哪些融资方式(债券、普通股、优先股等)、如何选择融资方式、采取怎样的资本结构、选择怎样的股利政策等问题。其中包括著名的MM定理;
而为公司的融资行为提供服务的就是投资银行,对此开设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4)公司应当如何提高效率?
对此,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研究这个的学科。而对于投资者的金融行为所进行的研究,被称为投资学原理(Principles of Investment)。为此,我们要研究:1)市场是否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市场能否充分消化所有信息,并将其放映在金融产品的价格中?对此,有两个理论,一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二是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这个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单独成为一门课程。2)有哪些金融产品可以进行投资?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划分为许多种产品的市场,包括固定收益证券、股票、期权、期货、外汇等,对不同的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便发展为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s)。3)如何为金融产品进行定价?如何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涉及到对各种金融产品特性的研究,从而开发出一系列数学模型,对此发展成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4)如何投资?有这么多的产品,如何投资呢?对此,金融学的根基——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作出解答;同时,针对股票投资,还会学习会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理论课程;针对更大的公司投资,可以选修风险投资导论课程。而宏观金融学则解决政府的宏观调控、宏观变量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问题。针对利率、货币量、存款准备金等变量的研究,为货币银行学(Monetary and Banking);针对外汇、汇率等变量的研究,为国际金融学(International Finance);针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为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以上为本科所学的金融学课程框架,其中加粗的均为FDU金融系开设课程,但有些为必修,有些为选修。为培养金融学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一、大二还会有基础课程,包括:1)数学能力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2)英语能力大学英语、其他各类英语课程。(P.S.:fdu金融系一向有第二英语系之称,可见英语非常重要)3)计算机能力基本的计算机课程、基础编程课程(VB或C语言),有余力者会选修matlab。4)基本的经济学素养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上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有问题欢迎指出,谢谢~
虽然还没有读大学,不过前一段时间刚刚被伦敦政经大学LSE录取了金融专业。就这以后的课程课程列表来给题主简单看一下国外大学Account & Finance 专业学的是什么。Ps. 这里具体的专业其实是 会计与金融 ,并不是金融工程/计量金融等科目-----小心翼翼的分割线--------课程总的来说分为三年(这边我还没有看过Graduates的课程,暂时不讨论),第一年是基础的经济和数学统计基础,第二年是基础金融理论和会计理论,第三年是金融品定价和公司管理和其他会计技能。实际上英国金融专业的课程在高中就已经开始,第一年的课程中我会提到。首先第一年的课程列表如下:(基础金融与会计)(经济B)or* and*(社会学科的概率与统计学 Or 计量数学 Or 计量统计学 )or (数学基础课程) (Lent term only)大学自己也表示,在第一年主要是入门课程,一方面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去学习金融理论(知识)在投资,会计,金融问题上面的使用方式和限制。经济B是经济学的介绍性课程,包含了微观宏观经济知识。这里要注意的是,英国的高中课程体系是叫做Alevel课程,英国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如果要申请类似于LSE的金融系的话,应该已经完成了高中经济,会计(可能),商业(可能)的课程学习。数学方面的申请中则要求学生有Alevel math 甚至于further math的课程参与。Alevel math已经包含了基础微积分,统计学的内容,大概难度在定积分这个层次。相比美国的AP课程,难度稍微低一点。 Further Math难度则和美国AP微积分BC基本持平。高中经济课程则相当于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两大本70%左右的内容。会计课程还只是基础入门,不过已经完成了三大表的介绍,double entry的记账方式,基础会计准则等。言归正传,英国大学的金融专业在第一年时就已经有相当多的基础作为支撑。在经济/数学/会计 三方面的学习之外,还有一门LSE100的课程,这个相当于一门自选课,范围在:人类学,经济史,地理,法律,数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中任选一门(基本就是文科专业的学科们)----升入大二的分割线-------orOne option in econometrics, management, business statistics, commercial law oran approved option (Michaelmas term only)大二有两个核心课程(就是前面两个), Managerial Accounting 管理会计学和金融理论。前者主要关注 机构(公司和其他商业机构)的计划与运营,如何在在机构内进行管理和作出战略决定(包括并购)。后一门课程则是以“长期”眼光对资产(投资)进行分析,包括如何在市场中获取资金。其他则是进阶的宏观/微观经济学理论,商业管理,法学,LSE100课程。如同别的答案所说,前一门属于 公司金融的部份,而后面一门则学习如何对资产进行定价,评估。----3年就毕业的英国大学-----ororOne option from a list including options in accounting, finance, economics, management, business statistics, commercial law or an outside option到了第三年就是我觉得最有趣的部份了,包含各种定价,金融手段等有趣的东西。第一门是必修课, 金融会计学,分析与估值。会对公司财务报告,财务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如何把这些东西做成报告送到投资者与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手上。 后面两门则是和技能树一样的东西。 第一个选项是在 公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二选一。 前者偏公司方,后者偏监管者方。 第二个选项则是 公司金融,机构投资 和 计量金融学中二选一。 前者更加宽泛而后者与数学有更多关系。在英国的体制中,这两个选项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研究生的选择方向。比如,这一年选择了审计,在接下来就会更多的接触审计相关内容,在这一年选择了计量金融,则研究生会去选择 金融工程/计量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价 等研究方向。------本科毕业的分割线----从整个高中-本科-研究生(未描述)的学习路线可以看出来,英国的教育体系是很注重专业性和连续性的。从高中开始,学生就要逐渐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比如我高二开始的课程就是 经济/会计/物理/数学/文学 ,可以看见已经有三门和这个专业沾边。 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不如美国大学那样可以随意转变自己的专业,如果到了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学的不是喜欢的专业也是相当麻烦的。 大学三年的学习则是在一个选定的方向上循序渐进,到第三年时再把学生分化到更加细致的领域。研究生再进行细分领域学习。至于其他方面,如果对金融方面有兴趣(特别是金融交易),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方式,去看下知乎那个关于Rotman Trading Competition的回答。反正我看了之后是很兴奋√ 如果想对这方面进行一些了解,我个人并不推荐阅读任何有关于股票的书籍。应该去看正统的金融教材,最好不要是国内著的教材。这些教材包括但是不限于:《金融市场与机构》《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经济学原理》关于投资,我个人推荐大卫史文森的 《机构创新的投资之道》Ref: LSE的Acc&Fi的官网介绍
看完楼上晒的课表,我突然觉得西财的课程安排好合理啊~~~哈哈,尼玛我们要学公司金融、要学投资学,还可以选John Hull 的期货·期权及衍生品啊哈哈这才是金融嘛 好吧 折叠我吧
我能说操盘的大部分是数学专业出身吗?
我在自己大四快毕业的时候,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学了一些专业课,包括数量的和思想方面的知识。了解了一些业内历史人物和案例。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校友,老师和泰斗。我当时的答案是,跟上大学之前比,我学到了一种更务实的思考方法。务实,可以解释为更实际的考虑问题使之能在现实中无缝接入,顺利实现,也可以解释看事物更喜欢看本质。现在真正在这个行业工作几年,愈发觉得很多时候,需要很多人的描述,才能慢慢认识这个行业,这个世界。
学了那么多,最终不过这么几点。1. 货币的时间价值。2. 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无所不用其极的控制风险。
鄙人4年本科、3年研究生,专业都是金融学,不过这不代表鄙人对金融的理解比非专业人士,或者金融本科毕业人士的理解要深刻。不过鄙人确有自己的总结:7年读下来,专业书籍一大摞,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际,从过去到未来,从思维到行为,最后发现金融无非就是确定“资产价格”,如何进行“资产定价”,或者说”发现价格”。价格由什么决定?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价格由供求决定。那么好了,我们回头再去看看曾经读过的那么多书,不管它内容怎么错综复杂,你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两大类中:供给、需求,哪些因素影响供给、哪些因素影响需求,最后怎么反映到资产价格上。没错,就这么简单!当然,具体分析中,每个人理解不同,出现争议也很正常,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派之争,同一只股票有人看涨、有人看跌。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金融逻辑,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对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不停调整、充实。相信我,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中国的金融学本科大部分学校讲的都是经济学加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统计学等内容。但是实际内容的话,数理型较差,不重视计算机实践操作。本来一门理科的课程讲成了文科背诵课程,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背背就过了。我所说的不包括顶级院校。他们有着更好的资源,数据库,比如wind等。结论:要单单想通过大学本科学好金融是完全不够的,建议多上上coursera,edx的课程,练练编程(python + r),说到头金融就是一门充满着数学和计算机的课程。考考国际证书,抛弃中国的各种从业资格证吧。另外很多人会说学金融要不要考个cpa,这要看你以后想干嘛,如果打算去从事审计行业,或者投行IBD业务的话是可以的。如果单单为了证书不知道想干嘛去考,意义不大,战线太长。建议cfa加frm。阅读英文原版书的过程能学到很多东西,中国的金融学教材就抛弃吧。直接上英文翻译书或者原版书。大致就这些~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本硕总共学了6年,几点感慨:1、除非搞量化方面研究,否则高深数学毫无用处,且量化研究这个路太窄了。2、作为商业社会的一个辅助专业,会计和法律学少了,这个跟我干一级没啥关系,会计和法律相当于商业社会的基本语言,这个不会,就跟哑巴无异。3、国内那个金融专业,实际相当于宏观经济学里面的货币经济学,当然比金融学更唬人的,是国际金融学。
作为一名本科专业金融,研究生专业还是金融的银行狗,我觉得大家关于的回答学到了什么金融理论,要上些什么课程都已经很具体了,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谈谈除了书本和课程,还没学到的是什么。
1、专业知识。为什么我第一条就要说没学到专业知识呢?主要还是研究生阶段的感受,本科阶段上的都是经济学和金融学方面的基础课,一方面很多学生主要精力不在学习上,另一方面理论太强,实用性基本没有(我们也上过证券投资学,也上过商业银行学,但是还是以理论为主,唯一的实践课——模拟炒股还被老师以平时分为由逼着大家去开了证券账户),所以大家都只是学得皮毛。读研究生时,我发现有一个同学两年的研二毕业生对于金融学的基本敏感性都没有。更何况是金融学的高深的理论知识,我觉得大家都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谈到炒股,谈到投行,却头头是道。我亲眼见到在研究生答辩时,有一个同学被老师提问“新闻披露对金融的作用”。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少是应该从信息不对称,从风险意识的角度来回答。然而,该同学的答案是新闻的不真实,新闻信息的杂乱现象。我觉得这种答案一点经济学的思维都没有。在本科阶段,学习专业知识,学得深一点对于考研和做研究都是很有好处的。就算像我一样随便混了几年,至少应该培养一点关于经济学的敏感性。就算这样也没办到,至少要能知道经济学的相关名词,要能读懂新闻里关于宏观政策,关于某个指标背后的涵义,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
2、广泛涉猎的能力。当初我想考研是因为觉得在本科期间没有好好学习,好多前沿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都没有接触。我读了研究生才发现,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是别的专业考进来的。进到研究生阶段,那些人都忙着实习,基本没有多少时间上课,他们读研究生的目的不是继续学习,而是转到金融行业找一个金融方面的工作。读书期间,让我推荐书时,我一般会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曼昆或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基础》,凯恩斯的《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等。他们推荐的是《投行笔记》,《亲历投行》,《对冲基金风云录》。我觉得对于证券市场的了解,对于投行的工作,我不如他们;但是,对于金融理论的掌握,他们不如我。当然,现在有两类人,一类是学习金融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投行的工作,觉得是白领,高大上,说起来有面子;一类是要读研究生或是对于金融理论感兴趣。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是本科时间相对宽裕,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家读书的目的性太强,往往很难静下来学习,所以本科阶段最好能有广泛涉猎的能力。
3、正确的心态。当你进了金融专业,你会发现和班上的同学交流起来,十个里面有八个会说读金融的目的为了毕业找到投行那样高大上的工作,觉得那样很体面,很有面子。和别的专业的同学谈到金融,他们也会羡慕。其实,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做,在任何行业都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要妄想读了金融学,出来就真的那么高大上,挣钱多、有面子、西装革履。在我身边就有好多同学已经跳槽的,或是毕业一两年就天天喊累的,或是一直嫌工资低的。摆正自己的心态,沉下心来。在读书期间培养自己好的习惯,努力突出自己的特长,多多锻炼身体,提升自己的头脑这些硬实力才是必要的。
暂时只能想到这么些,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了,写给你看也是写给自己看的。共勉。
人大金融研在读其实什么货币银行,商业银行,投资学,风险管理,多元几何分析都是书本知识能用上的我认为主要是金融三大要素,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相关理解另外就是思想,每个人对投资都有自己一套看法,而且金融涉及到的投资太广了,很多东西你不可能都会,如果想尝试一个新的东西,比如炒股的想去玩期货,期货想去玩外汇,你自己去学估计也不想花这个时间,找个该行的同学聊一聊,实盘操作一下就OK了
不请自来,既然是问金融系,楼上什么投资学,什么金融管理什么的就不用看了,虽然大同小异毕竟还是有很多差别。某财经院校金融本科大四在读,也算是金融学教育的梯队院校,以下是我校金融专业本科阶段课表(粗体为专业课,下划线为基础课,粗体加下划线为专业必修课,其他的你懂的。此分类由我校本科培养方案提供。包含实践课程。另:个人觉得我校金融学专业设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不是很合理,一部分重要的课程被阉割。专业课分为专业选修和必修,选修只是包含本人所选修课程,不全。如需要具体教材版本请留言,我返校后整理发出)大一上:认知实践大学英语(读写)I军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经济学学科导论政治经济学军事理论体育Ⅰ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听说)I高等数学(2)*数据库及应用大一下:经济学原理(微观)体育Ⅱ大学英语*(读写)Ⅱ大学英语*(听说)Ⅱ线性代数*高等数学(2)*Ⅱ世界文明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世界经济概论大二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计学原理体育Ⅲ大学英语*(读写)Ⅲ大学英语*(听说)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学通论经济学原理(宏观)财政学初级日语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大二下:货币银行学体育Ⅳ大学英语*(读写)Ⅳ大学英语*(听说)Ⅳ美术鉴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统计学社会学概论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大三上:网络金融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双语)金融企业会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英语城市规划与发展大三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实习投资银行学金融理财国际金融(双语)信托与租赁经济法国际信贷与结算(双语)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财务管理大四上:期货投资学保险学诚信学金融史农村金融经济管理系统仿真综合实验大四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我算是走了弯路的,讲讲教训吧:1、学金融要比较正宗的,得把数学、财务基础打牢,这样好贯通其它专业课;同时建议做模拟炒股,做下来如果你觉得适合你,转小额实盘操作再深化;觉得不适合你的,保持业余关注,赶紧把精力放到其它个人爱好的发展上,或者老老实实刷成绩单;2、数学、财务无兴趣的,赶紧练模拟盘或实盘或找单位实习,可能会给你开窍,也可能给你积累经验,其实国内也有不少金融机构不注重纸面成绩只看操作经验和个人品性的,证券公司里做客户的还有中学没毕业的呢;3、确定你喜欢读这个么?真的喜欢,CFA也不算问题,数学财务不拔尖也不要紧;见过大学时常跷课挂科,工作后突然废寝忘食钻研最后开了小宇宙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论说行不行;现在读的郁闷,可能是你学的教材不科学,也可能是学校教的有问题,但是你有时间有氛围有方便的资源去自学,在大学学会自学也是很重要的;4、在我国,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做到后面都要跟社会资源挂上钩,才能有比较大的前景,努力读书的时候,也要注意社会阅历和情商培养,尤其小心满嘴涂蜜的骗子。
我们学校金融学应该在全国是比较排得上号了,具体技术一个都没学会,其实也没教,就是学了一堆概念,学生戏称语文金融学。毕业之后全校一半以上会进金融系统,跟是不是金融系毕业关系也不大,具体的东西工作之后重新学。个人感觉最大的区别是观念变了,看任何事情都会带经济眼光,比如以前觉得电视剧是娱乐活动,现在觉得是经济活动,已经无法愉快地玩耍了( ̄^ ̄)ゞ
嗯 看了这么多答案,第一次打算自己好好写个答案。 先抛结论:如果各位想真正想在金融中学点东西,我给大家推荐一个专业 证券投资与管理。
这个专业可能是中国金融目前最具实效性的专业了,专业课就是这几本书,这几本书都是由中国证券协会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多家机构出版,以最基础最严谨的态度编写,另外各位以后想在证券业从业,必须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就是其中任意两本书,所以这也是进入证券业得门槛。这几本书,这几本书都是由中国证券协会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多家机构出版,以最基础最严谨的态度编写,另外各位以后想在证券业从业,必须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就是其中任意两本书,所以这也是进入证券业得门槛。
另外说到这个专业最大的特点:实战性。诺,这就是我平时上课的课堂,专业课书本上课时间与实盘讲解时间基各一半,我们大一时全班同学就开了港股账户,国内A股账户,现货账户等等。港股账户主要用来讲解港股知识,A股账户和现货账户用来实盘操作,我们大一上学期全班同学就全部实盘操作了 对,你没看错,大一全部实盘,做的好的已经翻倍,翻倍啊,翻倍啊!!! 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你们在校就能操盘就能月入几千了,都不用出去工作的。我也觉得这是金融与实业最大的一个特点之一了,资本回报率与你的技术成正比,而不是拼体力。诺,这就是我平时上课的课堂,专业课书本上课时间与实盘讲解时间基各一半,我们大一时全班同学就开了港股账户,国内A股账户,现货账户等等。港股账户主要用来讲解港股知识,A股账户和现货账户用来实盘操作,我们大一上学期全班同学就全部实盘操作了 对,你没看错,大一全部实盘,做的好的已经翻倍,翻倍啊,翻倍啊!!! 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你们在校就能操盘就能月入几千了,都不用出去工作的。我也觉得这是金融与实业最大的一个特点之一了,资本回报率与你的技术成正比,而不是拼体力。
最后与各位谈谈股市看法,中国股市与国外股市有较大差别,中国股民基本都是投机者,或者叫冒险家,很多人连k线形态都没看懂就去买股票了,凭的不是理性的判断而是一腔一夜暴富的心态去买,不被套才怪。
中国个股基本都有庄家,有句话叫中国股市就是庄家与散户的博弈,这句话其实有点道理,庄家获利基本都是由散户买单。 最后奉劝各位准备入市股民,入市千万谨慎,如果一定想入,请做好交学费的准备。
以上内容只是个人经历与对股市基本面的回答,各位金融界的大牛专家教授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不请自来~看到了目前最高赞的回答,也是长了知识.想要简单说说我们学校的金融数学系的课程,严格来说也算金融系(就是金融+数学):先说数学方面的课程: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开始,之后是数学分析,(就是高等数学的另一个升级版本),高等线代,复变函数,离散数学(计算机程序基础),接着是概率论统计,数学建模,计量经济学等等……金融方面:微经宏经,财会,公司金融,大部分和其他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差不多…计算机方面:Java,C语言,MATLAB,数学建模什么的………已疯。恩,还是匿名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微积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