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人均gdp制造业占GDP比重多少,气动与自动...

联系:&许洪华
地址:&江阴市申港镇镇澄路1428号
制造业上市公司存货可敌5省GDP 超万亿创历史新高[导读]95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存货总额达到1.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这一存货总额与2012年5个省份的GDP总和几乎相当。产能过剩,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过去数年中,以GDP增长为目标的中国经济,由于制度性建设缺位,由地方政府巨额债务支撑的激进投资必然导致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又意味着中国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糟糕的是,这种错误配置却无法通过制度来纠正,因此,产能过剩在中央政府的清理令中却不断攀升。95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存货总额达到1.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这一存货总额与2012年5个省份的GDP总和几乎相当。同时,《投资者报》研究院通过计算存货对营业收入的比重,判断一家公司的存货规模是否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按照平均值计算,第三季度末,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存货收入比达到0.24,同样达到历史新高,若按照中值计算(注: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的数,与均值一起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该指标高达0.33。与此同时,存货周转效率则达历史新低,前三季度A股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只有2.76次,较2012年的3.79次大幅下降,存货周转天数达到168天。危机之源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开启了以基建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过去数届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以GDP增长数据作为考量经济工作成功与否的依据。地方政府是基建投资的主体,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金融资源严重向地方政府倾斜,尤其是银行信贷,于是,这产生了沉重的地方政府债务,并在最近一年里形成了巨大的危机。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多是各地方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在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浪潮中,它们成为核心受益主体。所谓受益,一方面,部分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大举负债,投入基建;另一方面,一些公司获得来自政府的基建相关订单,由于当时的刺激力度史无前例,公司必须要依靠金融杠杆来扩大产能。由此,中国的公司债务规模大幅攀升。目前,中国公司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在全球处于最高水平之列,从整体上而言,中国的公司继续运用金融杠杆的空间已经变得非常小。然而,强力的投资拉动GDP不能持续,很显然,这会导致高通胀,高通胀是对经济和民生的严重伤害。更糟糕的是,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的退出,中国对产能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弱。随即,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弱,换句话说,用于投资的资源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低效。对于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过去数年的惯性让存货保持高速增长,而全社会的基建投资刹车让存货无法得到消化,即便目前也存在针对投资的刺激政策,但这属于“微刺激”,与过去的大规模刺激无法相提并论。产能过剩导致的存货危局,本质上是债务危机在实体经济中的体现。众所周知,产能过剩产生的过程中,模糊的政企界限往往导致腐败现象的存在,而这会使得市场无法在清除产能过剩、消化存货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危机发酵2013年第三季度末,根据A股公司财报披露数据,959家制造业公司的存货余额总计达到1.14万亿元,相比于2012年末增长了6%,相比于4年前的2009年末,增长了61%。达到历史新高。这一存货规模高到何种程度?根据统计局网站数据,2012年有8个省的GDP 在这一存货规模(1.14万亿元)以下。GDP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其2012年的GDP仅有695.58亿元,简单换算可知,当前A股制造业存货总额已相当于16个西藏自治区的GDP。同时,2012年GDP最低的5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甘肃省),其GDP总额也不过才1.34万亿元。这意味着,当前A股制造业存货总额已和5个省份的GDP总和相当。我们以存货相对于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评估一家公司存货规模是否合理的依据,我们计算了A股制造业公司自2009年以来的数据。结果显示,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该指标,也就是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存货收入比达到0.24,若以中值计算则高达0.33,分别比2012年上升32%和43%。我们注意到,制造业公司的销售已经出现增长难题,2012年,这959家公司整体销售额就同比出现了轻微下滑,2013年前三季度,这些公司的销售有小幅增长,约为8%。这表明,这些公司的存货规模在上升,但销售却增长停滞,无法将存货消化,导致存货与销售的配比关系出现失衡。过多的存货意味着占用的资金无法周转,在银行信贷萎缩的局面下,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资金减少,统计表明,959家制造业公司到第三季度末的平均账面资金余额为11.29亿元,中值为3.4亿元,与2012年末分别下降了2%和20%。存货收入比快速上升的同时,必然导致效率的下降。前三季度,制造业公司年化后的存货周转率平均只有3.9次,较2012年的平均4.9次大幅下降。若按中值计算,该指标更是只有2.76次,而2012年为3.79次。相应地,前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平均达到168天,比2012年的135天提高了25%,若按均值计算,该指标为98天,较2012年也有上升。这些数据表明,存货规模攀升的同时,存货的周转效率正在下降,进一步表明,存货所占用的资源规模在上升的同时,其利用效率正变得越来越低。需要说明的是,房地产公司并不在统计之列,其原因是,房地产公司将开发中的地产项目纳入存货,商业地产则将租赁中的商业项目也在存货中核算,这使得房地产公司的存货与一般制造业企业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很多证券分析师看来,在目前的卖方市场,房地产公司的存货越多,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越大。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公司的存货变现能力,也就是地产项目的变现能力,很多要远强于一般的制造业公司。行业分化第三季度末,在制造业中,抛开一些整体市场规模偏小的行业,存货收入比最高的三个细分行业是机械设备、建筑建材、电子,分别达到0.47、0.37和0.35。机械设备行业的存货问题不让人意外,这是基建投资刹车必然首先冲击的行业,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重点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行业的问题不是存货增长,而是销售下滑,存货难以消化。建筑建材的核心问题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导致钢材、水泥、板材等细分行业销售出现明显萎缩,而实际上,钢材、水泥等行业一直是国家清理过剩产能重点关注的行业。至于电子行业,我们认为与下游消费电子的增速放缓有关,近年来,虽然智能手机的消费增长迅猛,但个人电脑、数码产品等市场却出现明显萎缩。而电子厂商,尤其是光学光电子等领域,前几年投资增长过快使得产能过快扩张,从而导致了目前的存货过剩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制造行业都存在危机,我们再来看看哪些行业的存货收入比最低。统计结果表明,该指标最低的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家用电器,分别为0.09、0.11和0.16。这三个行业的共性是,它们都属于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同时,它们也是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受益最小的行业。一方面,竞争充分有利于企业独立地对市场进行判断,并合理地对产能和存货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相对平稳,政府的刺激政策在这一领域不起太多作用,这有利于企业用市场化手段应对市场问题。具体到公司层面,第三季度末,*ST祥龙、ST明科、ST宜纸这三家ST公司的存货收入比在全部制造业A股公司中居前三,该指标均超过了20。来源:&&&&&&时间: 10:23:26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2
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昆山与江阴同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一、实力对比;2002年底,江阴市土地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下;1、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至今,江阴经济总量一直处;2、经济质量:二十余年来,江阴和昆山两市经济的高;3、收入分配:2002年,江阴实现财政收入45.;4、企业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发展的要;二、结构特征;处于成熟阶段的经
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昆山与江阴同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两市人民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江阴的发展令人注目,经济实力已跃居全省首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比较两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和后发优势,对昆山来说,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优势,奋勇争先,再创辉煌。 一、实力对比 2002年底,江阴市土地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下辖20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341个村民委员会,8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37.57万户,人口115.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47万人。我市土地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民委员会,9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21.86万户,人口60.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24万人。 1、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至今,江阴经济总量一直处于昆山之上。1978年,江阴GDP为4.33亿元,同期我市的GDP为2.42亿元,两者相差1.79倍。随着两地生产力在以乡镇工业和横向联合为发展主线上的充分释放,到“七五”和“八五”期末,江阴GDP分别为36.69亿元和203.16亿元,我市分别为20.12亿元和100.16亿元,经济实力的差异仍维系在1.82倍和2.03倍。“九五”期间,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受制于供需结构、市场竞争和自身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苏南乡镇企业的间歇性调整,我市外向型经济优势的进一步显现,两市的经济实力逐步缩小。2002年,江阴GDP为410.03亿元,我市为314.34亿元,两市的差距为1.30倍,比1978年缩小0.49倍,比1995年缩小0.73倍。今年上半年江阴GDP为234.82亿元,我市为195.39亿元,两市差距缩小为1.20倍,比年初又下降0.10倍。 2、经济质量:二十余年来,江阴和昆山两市经济的高位运行是以较高的经济质量为基础和保证的。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看,年的24年间,江阴和我市经济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0.9%和22.5%,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年份都只有2次,年度增速集中在22%左右。从工业生产的效益看,2002年,江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8.1%,比我市的155.8%,高出2.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0.54亿元,工业利税88.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和28.3%,我市则分别为723.55亿元和50.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5%和18.6%。以上充分说明江阴无论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产出效果方面均好于我市。 3、收入分配:2002年,江阴实现财政收入4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GDP的比重为11.0%,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而我市财政收入为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占GDP比重为13.2%,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我市财政收入由1978年仅为江阴的39.2%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92.1%,今年1―7月又升至96.1%。在民间财力方面,2002年江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32元和6266元,而我市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分别为11128元和6262元,两市居民收入处于仲伯之间;2002年末,江阴和我市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169.76亿元和113.86亿元,说明两市的民间财力比较丰富,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调动民资”还有较大空间。 4、企业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发展的要素特征直接决定着当地经济的综合素质和实力水平,工业更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肌体,因此,选择其作为江阴和我市企业状况的比较平台。2002年底,江阴和我市工业企业分别有6455家和5189家,其中: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企业分别为679家和638家。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江阴以内资企业为主,有594家,我市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54家。从企业的资产质量看,江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4.7%,低于我市0.6个百分点。从企业的管理成效看,江阴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每人90491元、销售利润率为6.0%,均好于我市的86966元和5.1%。从企业的亏损面看,江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情况也好于我市,其亏损面为22.7%,低于我市3.3个百分点。再从上表可以看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水平,我市均不如江阴。2002年江阴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利税超亿元的企业有17家、有12家工业企业列进全国大型企业1000强、有6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而我市仅分别有9家、7家、6家和3家。综上所述,江阴市的工业企业整体素质、经营能力总体上胜于我市。 二、结构特征 处于成熟阶段的经济发展或者紧缩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经济内在的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与江阴经济的增长正面临着内在结构性因素的考验,两市经济的结构特征的异同之处也较为明显。 1、产业结构:2002年江阴市三次产业结构的配置格局依次为3.9:59.5:36.6,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产比例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4.5降为3.9,二、三产业比例继续扩大。2002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3.8:65.4:30.8,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三产业比例下降,二产比例扩大。如按国际相关标准衡量,江阴市的产业结构水准要高于我市。从行业角度看:我市在原有的纺织、轻工工艺等行业基础上,培育了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交通运输、普通机械等四大支柱行业。江阴的主要支柱行业有纺织、金属、化学、塑料制品等。 2、所有制结构:由于发展政策导向的差别,两市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九十年代后,外向型经济在我市的迅速崛起,使得“三资”成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升。2002年,我市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0.7%、80.5%和74.2%,涉外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6.7%。而江阴市则以内资企业为主,2002年其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866.5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80.3%。3、城乡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市和江阴共同面临的问题,它将从居民消费、基础设施、就业格局等多方面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机制等因素相关,其衡量指标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数据表明我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江阴,每100个昆山人中非农业人口有51人,而江阴每100人中非农业人口仅为25人;另外从行政建制上看,江阴设村民委员会341个,居民委员会81个,比例为4.2:1,而我市村委会与居委会之比为2.3:1。与此同时,江阴在社会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方面与我市相比也存有较大差距。 4、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从使用角度反映了社会产品的最终流向,从而透析出拉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GDP的最终需求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外贸出口(含异地间产品流进流出)三个方面,2002年我市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比例约为4.2:2.5:3.3 ,江阴三大需求的比例为5.4:2.6:2.0。两市需求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所占比重的不一,九十年代以来我市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跨国集团纷纷来此落地生根,全球五百强企业就有二十四家,2002年我市出口总额达43.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3%,月出口32.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6%,三资企业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达99.1%,外需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正越来越明显。三、发展取向 九十年代后,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变化,江阴和我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苏南“乡镇企业”模式被两市人民充实了新的内涵――都在转向以股份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都在努力挤占国际市场,都在挺进高科技,二者之间差异趋于淡化。然而,江阴和我市在发展方略上还是各有偏重的。 我市政策的着力点体现在外向型经济、企业改制和城市化。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我市建立了4个国家级和4省级开发区,对外资企业从税收、贸易、管理等多方面予以优惠措施,至今年8月底,我市已批准外资企业3212家,实际利用外资78.84亿美元。2002年我市进出口总额84.74亿美元,而江阴仅为18.65亿美元,外向型经济保证和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另外,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对国有、集体企业相继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即“改制”。通过改制,颇为彻底地明晰了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基本上把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支配权从企业撤出来。 江阴的经济发展以内资企业为主,资本运作好于我市。他们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产品结构档次和树立品牌意识,丰富营销和市场竞争手段。从发展层次上看,江阴的内资企业渐渐超越了自身积累求发展的阶段,借助资本实力推进企业发展成为潮流,一些大型企业已经走上了购并扩张、资本经营的路子。如江苏阳光集团购并了我市三山集团等。2002年底,江阴已有10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56亿元,在10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集体企业、2家港澳台投资企业和1家国有企业。10家上市公司2002年工业产值占其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2.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1.2%,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为58.3%。 四、优势比较 基于对江阴和我市两地经济实力、结构特征和发展途径的认识比较,两市经济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市)中勿庸置疑,经济结构各有偏重,发展途径异曲同工。随着我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市将面临更大、更新的挑战。 1、我市发展所长:(1)基础设施。首先,我市交通设施完善,京沪铁路、沪宁高速、苏虹机场路、312国道贯穿东西,境内河网密布,公路四通八达,全市公路总里程1225公里。其次,表现在与生产信息密切相关的园区设施优势,我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具备高质量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排水、污水处理、通讯等“九通一平”。最近从商务部获悉,1995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2002年综合投资环境最好的开发区我市名列第3位。(2)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根据省政府授权,我市开发区享受副厅级经济管理权限。在国家级开发区中,我市开发区经济实力列第3位、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第5位、经营成本低列第1位、社会及环境优列第2位。到今年8月底为止,全市共批准三资企业321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8.84亿美元。其中:台资企业1200多家,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台湾10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家有6家在我市办厂,台资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超过了上海地区的总和。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今年1―8月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212.92亿元,同比增长58.2%。开发区经济总量超过全市的一半,已成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密集区、高新技术的密集区和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区,并充分发挥其对全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人才技术储备:由于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才引进机制的灵活,近年来我市已成为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择业的良好去处,目前已拥有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归国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等梯队形人才构架。同时拥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员工队伍,带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另外,由于邻近上海,接受其技术辐射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信息灵的优势。(4)城乡一体化: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城市化水平较高,便于其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城乡一盘棋,加强统一规划,合理调整镇级行政区划,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由一批中小城镇和一般集镇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群体,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的消费结构、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5)旅游经济:我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有千年古镇,又有水乡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2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454.1万人。目前,我市按照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为目标的思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一镇两湖”的独特优势,城乡联动、多方携手、齐心协力,加大旅游城市形象宣传和促销力度,完善旅游功能,改善旅游环境,以假日经济为契机,全面优化旅游要素组合,把旅游业培育成新世纪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江阴发展所长:(1)规模经济:江阴已培育了国家级企业集团46家、省级企业集团84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精毛纺企业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全国最大的软塑包装基地申达集团,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企业澄星集团,全国最大的模具塑料生产企业江南模塑集团,全国最大的金属制品企业法尔胜集团和全国知名行政村华西村。(2)资本运作:江阴资本经营取得新的进展,上市公司业绩良好。2002年又有4家股份公司已通过发审会批准,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并有2家通过验收。“江阴板块”规模不断扩大,四环生物成功增发募资。到目前为止已有各类上市公司13家,累计募集资金67亿元。另外,其带动作用日益增大,阳光集团又规划土地8000亩;华西村又并入8个村,规划面积3000亩。(3)私营企业:2002年江阴有5149家私营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1937家,增长60.3%;完成产值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分析12等内容。 
 但竞相发展、各具特色,认 真对比分析,对于我市攀高比强,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一)工业经济:昆山结构比江阴优 工业立市是苏南四强发达县(市)的基本特征。...  世上两个“最牛”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摘要]在当今中国,江苏省的江阴市和昆山市是两个“最牛”强县,它们多 次并列为全国百强...  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 6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江阴发展趋势分析2 4页 免费 江阴经济模式之我见 2页 免费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  昆山与江阴经济发展比较... 6页 1下载券 聚焦江阴昆山经济发展态... 暂无评价...昆山经济发展之路昆山市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招商中心秘书长 上海财经学院客座教授 ...  江阴经济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江阴经济分析说起江阴,我们那儿的人都自豪地称它为“大江阴”――地处大江之阴。它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部, 长江三...  江阴、昆山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沈敏 (08 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县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县域经济未 来发展...  关于江苏省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的报告_调查/报告_...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把比较优势...创意简历模板汇集 推理型题分析与总结文档贡献者 sf...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昆山市江阴市南通市 张家港市...  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好,其外地人口就多,而苏州下面的昆山, 是中国百强县之首,...所以昆山经济 最发达,江阴,常熟,张家港也都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与昆山并称苏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占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