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电子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怎么样》,凯...

苏小和 : 1776年亚当·斯密对中国的刻薄批评 _ 腾讯 · 大家
苏小和,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1776年亚当·斯密对中国的刻薄批评
—— 阅读《国富论》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1776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正式进入批量生产,这预示着人类工业革命真正的开始;美国的清教徒们在这一年发表了独立宣言,意味着人类社会从此出现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潘恩在这年写出了著名的《常识》一书,风靡整个北美;而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这一年的3月9日,正式出版了他那本深刻改变人类经济生活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200多年以来,斯密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学之父,以至于经济学思想史领域出现了一种听上去偏执但却是事实的观点:凡是遵从斯密经济学理论的国家就富裕,凡是不遵从斯密经济学理论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贫穷。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令人惊讶地批评了中国。 “中国长期处在静止状态,其财富在多年前就已达到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最高限度。如果改变和提高他们的法治水平,那么该国的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出很多。”(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上册87-88页) 如何理解斯密的这一判断,首先要解释他所陈述的经济静止状态。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观察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曲线,应该有两大任务。其一是对经济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的分析与研究,也就是对商业周期或者景气波动的研究(Business cycle)。其二则是对经济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的观察与研究,也就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研究(Economic growth)。萨缪尔森的方法代表了一国范围内经济发展分析的一般模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斯密1776年把中国经济界定为一种静止的状态,乃是认为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无论是波动性的商业周期,还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函数,均处在停滞的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刻薄的批评。不过斯密对中国的自然条件羡慕有加,他说,无论是土壤条件,还是地理位置与气候要素,中国都属于所谓得天独厚之列。所以,斯密对中国经济症结的分析性结论简单又清晰:只需要提高法治水平。 我们的问题意识是,在斯密眼里,中国究竟是在哪些方面背离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法治秩序呢?对此斯密有具体的陈述。 斯密认为,中国“在很长时期忽视或者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到中国的一两个港口进行极为有限的贸易”。这不仅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孤岛,而且导致中国商人无法感受到不同法制环境下的不同市场特征。这正是斯密批评的要点之一,中国政府“不允许商人在不同法制下经营更多的市场交易”,这使得中国经济近似于一潭死水。 斯密认为,中国的法律体系只保护极少数人的财产安全,“富人和大资本家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穷人和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低级别的官僚借口执法而被强加掠夺”。这种对平民财产的肆意剥夺,有的时候是一种个别行为,但更多的时候竟然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政府行为。这是对市场经济制度中最重要的合约制度的破坏。由于私人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国成了世界上财产继承极为低效的国家。 斯密认为,由于中国的法治不健全,导致中国国内市场严重缺乏竞争。“这是一个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资本的国家”。无论是行业准入,还是资本投入,中国的市场容量都严重不足。这种低水平的市场容量,一方面无法卷入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市场分工,另一方面促使少数富人阶层必须通过强行占有市场资源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在各种行业中,富人通过压迫穷人,使垄断成为一种制度,富人通过垄断行业而不是通过竞争,就能获得极大利润。”斯密陈述的中国市场图景,到今天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进。 1776年前后的中国,其经济增长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亚当斯密所提到的中国问题,具体是指哪一段时期?对此斯密也有提及。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以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上册65-66页) 斯密说的乃是一个事实,以1776年为轴,之前的500年,中国经济就处在停滞状态,1776年开始在全球勃兴的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在之后的200年里,一直被中国人以各种理由坚定地拒之门外。直到今天,斯密所提到的国际自由贸易、私人财产权的安全、国内市场的自由竞争,依然处在一个粗糙和肤浅的水平,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依然不承认中国是一个斯密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之国。 市场细节和人们生活状态的陈述,更能让人们理解中国法治水平落后,市场经济缺席的严重后果。资料显示,1776年前后,中国经济最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劳动者工资低廉,难以赡养家属。大量的耕作者终日劳作,所得报酬若能购买少量稻米,就已经非常满足。而技工的状况更加恶劣,大量的手工业者携带器具,为搜寻机会,乞求工作,不得不在街市东奔西走。中国下层人民的贫苦程度,远远超过了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在广州附近,千百户人家,陆地上没有居处,栖息在河面的小渔船中,因为食物缺乏,有些人争抢欧洲来船投弃到船外的污秽废物。腐烂的动物尸体,比如死猫或者死犬,纵使一半已经烂掉发臭,人们得到它,也会像得到卫生食品一样高兴”。 斯密对中国经济的这些描述是不是事实,或者说,1776年的中国,其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从中国历史的语境出发,而不是从斯密的文献出发,人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斯密批评中国经济的佐证材料,这是我们阅读《国富论》的一个重要工作。有趣的是,清史中的1776年,乃是大名鼎鼎的乾隆四十一年,这是康乾盛世的时代,大清帝国看上去财大气粗,歌舞升平,虽然人类工业化浪潮已经在遥远的英格兰兴起,市场经济理论在这一年已经形成强大的范式,而国际贸易正在以一种粗糙的方式向全球蔓延,但是尾大不掉的大清帝国对此完全不感兴趣。乾隆皇帝的工作似乎只热衷于意识形态管控,或许他认为,只要将人心收拢,大清帝国就能够千秋万代,直到永远。这一年的11月16日,乾隆降下谕旨,要在全国范围内“删销书籍,以正人心”。一场新的焚书运动在乾隆的指挥下展开,浙江焚书24次,毁掉书籍538种、13862部。江西一年之内搜缴禁书八千多部。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焚毁的书籍计77万卷。如此豪迈的思想打压,的确与英国人亚当·斯密自由的经济学理论构成一种惊人的横向对比。(亚当·斯密位于爱丁堡的塑像。)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责编:代金凤)
苏小和,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作者其它文章:
文章所在谈资:242本谈资其他文章跪求亚当-斯密的电子版《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谢谢。_百度知道
跪求亚当-斯密的电子版《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谢谢。
希望是翻译的专业一点的版本的…
提问者采纳
你好,已发送,请注意查收。希望你喜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国富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迅雷下载,我看见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亚当斯密国富论](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_试卷分析-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亚当斯密国富论](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
[亚当斯密国富论](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
作者:www.niubb.net&&时间: 17:52:12
所属专栏: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对美国人民的一次“炉边谈话”: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同,在美国,我们坚持对个人奋斗和和益动机的信念;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寻求改良的实践以确保合理利润的持续,加之科学的进步、个人的积极性、小人物的机会、公平的价格、适当的工资和连续的就业。材料三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问题是我们是否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材料四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影响。(6分)(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3)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9分)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1)中心思想: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追逐个人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2分)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2分)影响: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2)在危机打击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3分)(3)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自由社会主义”道路。(4分)(4)提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成果为大众共享能促进社会稳定;他看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会危及社会稳定,具有进步性;但他认为应靠道义约束资本家的行为,坚持自由思想,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财富分配措施。(9分)试题分析:(1)第一问,要求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时期的特点,即是自由竞争的发展方式。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主义兴起,这个标志就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所以材料一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归纳出来。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2)第二问,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的问题,需要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入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而施行的措施,这是针对于自由竞争带来的盲目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第三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核心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实质大致是相同的,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归纳,材料中的“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是答题的关键内容,体现出了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再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来结合整理出来答案。(4)第四问,评述一种历史观点,要依据观点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还要重点论的评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亚当?斯密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回答,还要注意观点作者的阶级性,材料“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一些理想观点。考点:考点名称:美国摆脱危机困境评价罗斯福新政:1、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为二战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保证了美国的民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首先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2、成功的原因: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3、局限性: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考点名称:罗斯福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1、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主要内容:①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则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它实际上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具体实践。这一货币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地促进美国国内公共工程事业的发展。庞大的工程开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部分开支就是美元贬值造成通货膨胀所得。但是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推迟了他们的经济复兴。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③调整农业的政策。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④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3、意义:(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考点名称: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评价罗斯福新政:(1)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当时在美国国内有人把它说成是“极权主义”,也有人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罗斯福的新政当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因为所有政策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根本,即资本主义财产私人占有制本身;“新政”也不是什么极权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新政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有立法依据,并无滥用暴力的现象。(2)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3)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自由企业制度,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创造性地发展了资本主义,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4)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的作用:(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有自尊心的美国人。(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考点名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其主要特点是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以法国路易十四为代表。它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自由主义: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国富论》是其代表作。它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产生深远影响。 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罗斯福新政起,尤其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今天,凯恩斯主义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这方面的理论准备,如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等比较充分。从一定意义上说,“二战”后欧洲出现的工党、社会党政府的经济结构改革措施──国有化政策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标志。②“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③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④“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2)特点: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②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主要有:美国以高新科技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模式;英国以多市场、少政府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以扩大国有成分、加强指导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日本以政府干预大于市场调节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等。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②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2、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3、特点: 与西欧不同,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实质:虽然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5、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技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4)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5)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对这些新变化的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①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③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1)建立: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建立各种保险制度,如失业救济、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福利津贴;提供各种免费或低收费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托儿等。(2)特点: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实施影响: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③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评价: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②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第三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第四,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试卷分析
热点试卷分析
精彩书库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富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