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及以后年度毕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2020年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中国网专家博客 -
2020年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
热度 1已有 22719 次阅读 14:04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2020年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
&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日,人民日报(记者王炜)《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就业形势总体好转》:据了解,今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就业总体形势出现好转。市场供求状况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专业对口、离职情况、职业吻合度也在不断改善。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仍存在就业渠道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不平衡,创业比例上升不平衡,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大于求等问题。
& 日,城市信报 (记者 宋义彪)《媒体称博士就业整体光环渐褪 专业、性别或受限》: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博士很抢手。大学扩招后,博士的珍稀性,也被猛增的生源“冲淡”了。1995年,仅有4151名博士毕业生,2008年,就猛增到41460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4% 。但博士就业状况还是明显要比大学生和硕士生好许多,高端人才依然受欢迎,但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受宠”了,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对博士的需求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博士就业不成问题,但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比较困难。
&& 日,法制日报(河北 张军瑜)《“读书改变命运”,像一场尴尬的“赌博”》:上了大学,未必会有个好前途;不上大学,前程更加迷茫。
&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 日,人民网(记者邓仲谋实习生刘玲) 《二本毕业生处于“夹心层”就业更难》:据了解,今年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学校层面看,“985”、“211”高校和高职高专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而二本、三本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
& 日,《齐鲁晚报》(记者 刘帅)《北大“屠夫”迈过给北大丢脸的坎:我们是正面的丑角》: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胡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学的时候觉得读了本科就能进成功的门,中学的时候发现门槛提高到了研究生,上了大学发现要读博士。这个有点学位‘通货膨胀’的意思。个人自然成长的速度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追不上’的情况。”
& 日,新华网(记者王莹、廖君)《最难就业年:大学生技校“回炉”热凸显教育短板》:今年我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近日,武汉铁路桥梁高级技工学校宣布,停办了两年的“大学生班”今年重新开班,还扩成两个班,计划招收100名学员。据介绍,2009年,该校在全国技校系统中率先开设“大学生班”,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当年招收56名大学生,第二年又招了54名。教育专家认为,技校“回炉”是大学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一种选择,但也暴露出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短板。
日,《齐鲁晚报》(记者 郭光普)《毕业生就业难借力海外市场多以中低端劳动力为主》: 6月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由于海外就业多以中低端劳动力为主,再加上语言、心态等原因限制,毕业生就业难以借力海外市场。
日,中国新闻网(记者 马学玲)《报告称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9%》: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今日正式发布。蓝皮书披露,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的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的89.6%略有上升。
日,新华社(记者陈炜伟 徐博)《三部门发通知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6日对外公布相关通知指出,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
日,中国新闻网(记者孙自法)《中国科技部力促大学生就业 充实创新人才队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13日说,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实和加强中国的创新人才队伍,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今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更趋复杂和严峻。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孙震)《大学生人数增加有望实现中国第二次人口红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研究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破解就业难,就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更要注重公平,打通社会流动的渠道。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增多但需求不足。在供给方面,目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峰时期。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设计,在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36%,2020年要达到40%。因此在“十二五”后期和整个“十三五”时期,大学毕业生人数都会增长。所以,以后每年都可能是大学生的“最难就业年”。政府要将大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
日,《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唐宁 方烨)《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2400万中国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蓝领化正在加速。
日,《武汉晚报》(记者屈建成实习生蒋启飞 通讯员吴爽 吴江龙)《今年预计300万大学生难就业》:昨天,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媒体见面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透露,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可能有3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王玉君还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恐怕还会持续几年。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很多大学生向往稳定、高薪、舒适的工作,目标条件太高成为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之一。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湘)《未来十年四成大学毕业生进入蓝领岗位》:据人力资源研究专家推测,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1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000万人。在1990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1/3;而在新世纪头10年,变化悄然出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的总需求人数;未来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40%左右需要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一实际情况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精英化不同,它必然伴生出与之相对应的更加广泛、更加大众化、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就业结构。
日,《北京晚报》(记者张航)《北大卖猪肉才子进京开店:“不排除招北大学生”》:陆步轩198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西安家乡工作。后来他开始卖猪肉,很快引发社会关注。2011年,陆步轩应同样卖猪肉的师兄陈生邀请,成为陈生创办的屠夫学校的名誉校长,传授技艺。今年4月,陈生与陆步轩回到母校北大,陆步轩发表演讲时称自己卖猪肉“给母校抹了黑”。昨天记者在北大采访时,不少北大毕业生认为陆步轩并没有给北大抹黑,更有毕业生表示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只要陈生和陆步轩给的待遇不错,他们也愿意去卖猪肉。
& 从媒体的报道中,读者可以感受和初步预测2020年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五个趋势。
& 第一个趋势:从就业地域城市看,有从“大”到“小”的趋势
& 由于2011年---2020年的十年间,全国可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6600万人以上。所以,可以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容纳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必须向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乃至乡镇等基层延伸。国家必然采取政策措施,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漂族”、“蚁族”等群体大多数将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念头,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地域工作。
日,中新网 (记者 马海燕)《清华大学超四成应届生签约京外》:据了解,清华大学二00九届毕业生共六千二百五十八人,其中本科生两千九百八十八人,研究生三千二百七十人。截至目前就业率为百分之九十六点八,超过八成的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签约京外单位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二点一,到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十三点七。
日,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北大毕业生今年京外就业人数预计将超过40%》:北大今年首个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昨天举行。记者发现,“远离北上广”已悄然成为越来越多名校学子的现实选择,今年北大毕业生京外就业的人数预计超过40%,预计这个比例很快将增至一半。伴随着毕业生求职日益理性,除了国企、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外,房地产、金融证券、教育等行业的众多民企也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北大学生。包括医学部在内,今年北大共有本科毕业生3266人、毕业研究生6484人。截至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62%,研究生为41%,签约率和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永利介绍说,毕业生去京外单位就业“明显升温”,今年北大毕业生留京比例约为60%,和前几年相比降幅比较明显,估计很快将降至50%左右。
日,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叶煜)《重庆近10万“蚁族”失业或半失业 专业设置不合理》:昨天,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全市高校工作会上表示,“蚁族”现象给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调查显示,这些学生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一些临时性工作,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居住环境差,经济收入低,工作不稳定,社会压力大。
日,中国青年报《艺术生求职蜂拥京沪穗 僧多粥少就业更难》:200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张冰冰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学习歌剧指挥。2004年回国后,有不少乐团高薪邀请他担任首席指挥,但他却选择了去天津音乐学院担任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张冰冰经常会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学生:就业要考虑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有时候选择去二线城市发展,也许更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学音乐的乐趣所在。
日,中国青年报(唐轶 陈强)《名校大学生论就业去向:不妨到中小城市一试身手》:到底是坚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当蚁族,还是到像晋江这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城市去就业创业?即将毕业的每个大学生心中都曾有过纠结。是考虑生活成本,还是更看重未来预期?是要安稳,还是艰苦打拼?在就业的选择上,怎样才是理性的态度?
日,新华社(记者孟昭丽)《大学生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无奈还是机遇?》: 近年来,大城市就业形势严峻,让一些大学生将眼光转向中小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创业,是无奈,还是看中了这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日,北京日报(赵丹)《不堪大城市生活压力80后大学毕业生出现返乡潮》: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31日报道,不堪大城市生活压力,向往更稳定工作环境,中国“80后”大学毕业生出现返乡潮。这些二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来到大城市读书工作,大多数都想能从此留下来做个“城里人”,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迫于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较低的生活质量,最后选择回到欠发达的家乡或地区工作。陆续踏入工作岗位的“80后”返乡逐渐增加,对中国区域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日,北京晚报(记者于建)《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毕业生选择二线城市就业》: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6%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二线城市就业,决不重返“北上广”。在这项调查中,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成本过高”,这一比例达到67%;另外逃离的原因还有“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难”、“生活节奏太快”、“难以落户,不利于下一代的教育”。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今年不少高校毕业生“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二线城市逐渐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
 日,人民日报(记者 鲍丹)《大城市生活越过越难 年轻人“逃离北上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许召元认为,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负担大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转移。
日,北京日报(记者刘昊)《清华生京外就业比例创新高出现整班京外就业现象》:记者昨天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毕业生京外就业的比例今年再创新高,达到44.4%,比去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甚至出现整班京外就业的现象。今年清华大学拟就业的毕业生达到4000多人,该校今年京外就业毕业生比例达到44.4%,其中有387名毕业生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13.5%。
日,中国新闻网(梁盛凌晓)《大学生“回流潮”涌动 感叹“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有社会学者分析认为,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环境残酷,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地方政府出台对高校毕业生的扶持政策,也使“回流”大学生如同吃了颗定心丸。有观察人士表示,时下的大学生更加理性地面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回流”,在家乡“安营扎寨”。
&日,中国青年报(实习生邱学雷记者王超)《年轻人上演现代版《围城》北上广不是唯一出路》:“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的简称)”,逃离抑或是坚守?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中国一线城市,正上演着一出现代版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炜曾表示,年轻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难度较大。过度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奋斗动力,但时间久了,人便会逐渐回到现实中,经过几番分析比较,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转战到环境相对宽松的二线城市来实现人生目标。
& 日,新华网(记者郑天虹)《广东首场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显露“回乡就业”趋势》:今年很多大学生选择“回乡就业”,就业目的地从一开始就锁定“二线城市”。据了解,不少高校毕业生都有直奔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倾向,良好的生活环境、放慢的生活节奏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元素。
&日,扬子晚报(撰稿杨甜子 蔡蕴琦 )《江苏八成研究生绕开北上广 称要床更要房》: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曾经受热捧的“北上广”企业让毕业生“绕道走”,约80%研究生不再“惦记”上海的床,更想要二线城市的一套房。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任雷鸣:曾经“北上广”有着其他二线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高额的房价、巨大的压力使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有些喘不过气。从往年情况看,江苏学生去上海、杭州的很多,北京广州相对少。确实一线城市人才济济,想脱颖而出很难;回到二线城市,反而能在岗位独当一面。
&日,中国教育报(记者 姜乃强)《求职动向: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瞄向二三线城市》:更多的例子显示,毕业生在二三线城市往往能更快地提升自己,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间和机会。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到二三线城市发展,大学生们在这里更容易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价值。
日,北京晚报(记者 李莉)《一边逃离一边“进城” “北上广”就业显“围城效应”》: 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就此对7万8千多名“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数据统计表明,30.8%的“985”院校毕业生选择了离开中心城市,而“211”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各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离开中心城市。与985、211高校的部分毕业生外流相反,“北上广”周边省份的毕业生纷纷选择“进城”。调查显示,在集中到“北上广”的毕业生中,多数属于在附近高等教育大省就读的毕业生。调查同时显示,35%在中部就学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向中心城市聚集,26%选择流向同层级的城市。这说明中、西部保留人才的能力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
日,中国新闻网 (王华 王文琦)《广东省长黄华华:近一成清华毕业生到粤发展》:17万清华毕业生中近十分之一到了广东发展。广东省长黄华华在会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时说, “十分之一的清华毕业生到广东发展,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感谢清华大学对广东的支持,最大的支持就是的人才支持”。
日,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北京区县进京落户政策发布 基本限定研究生》:截至目前,已有朝阳、海淀、丰台、昌平等四区的人事部门下发通知,部署2011年非京生源毕业生的接收工作。用人大户朝阳和海淀均要求用人单位引进“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应届研究生”,海淀和丰台同时要求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一致”。而位于郊区的昌平区则给非京籍本科生留了一线希望,但仅限于“北京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部委所属院校及列入‘211工程’院校毕业生”。
&日,北京晚报(记者李莉)《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2%毕业生逃离“北上广”》:今天上午,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蓝皮书发现,2007届毕业时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17.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7.3%。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男性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遭遇了更大的“北上广”生存压力。
日,人民日报。(记者 崔 鹏 李 刚 谢卫群) 《为何"逃回北上广"?年轻人咋安排自己的生活?》:专家表示,大城市毕竟容纳能力有限,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政府应当更加重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多为中低层社会成员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为年轻人搭建更大的就业、创业舞台。这不仅是改善民生最直接的体现,更是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的必要举措。
第二个趋势:从就业行业所有制看,有从“公”到“私”的趋势
目前,属于“公”的性质的行业主要有公务员、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今后,公务员的招录主要找有基层经验的“乡村干部”; 国有企业要“减员增效”; 国有事业单位要改制。况且属于“公”的性质的行业受严格的编制限制,指标局限在补充自然减员,并且有比较高的学历准入门槛。有些大学毕业生从毕业起,就没有机会进入属于“公”的性质的行业。因此,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必须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有些人或许“先就业,再择业”。有些人或许产生自己创业的冲动。
&& 日,楚天金报 (记者梅莹 大学生记者叶文波)《私企工作不算正当职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2009年底出示的一份对该校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去工作的单位依次是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外企。如果以上均无可能,私企才是最后选择。
日,解放日报(记者 张斌 实习生 施敏)《09届苏浙沪大学生九成就业 中小民企成录用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大学生今年就业形势“险中求胜”,其中,民营企业和基层岗位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民间调查机构麦可思近日对上海、浙江等全国十大省市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浙江两地08届本科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93%和90.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最多的雇主,累计录用了上海38%的本科大学生和浙江55%的本科大学生。而在所有录用大学生的民营企业中,又以规模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消化能力”最强,所雇大学生几乎占到全部受雇大学生的一半。统计数据显示,民企同样是江苏省09届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目前,由各类民企接收的江苏省09届大学生已逾27.1万人,占总就业大学生的近四分之三。
日,广州日报(记者徐静)《广东七成高校毕业生进企业 中小企业就业空间大》:广东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今年要接受全国包括广东的大学生到广东来就业估计在60万人左右,其中广东40万人左右,外省到广东求职就业大约20万人左右,这个数在全国来讲也很庞大。广东省委省政府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政策,每年要增加投入大概15亿元。广东这几年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和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加起来不到30%,70%以上的人都到企业工作。现在中小企业整体向好,就业空间大。
日,北京晚报(记者丁肇文)《调查显示:2010届毕业生近半已签约月薪平均2283元》:由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联合腾讯组织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佳雇主调查结果今天出炉,调查显示:大学生们钟情的雇主基本上都是大型国企和大型外企。不过与截至目前应届大学生们的签约现实相比,大学生们期待中的雇主类型与现实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而参考麦可思最新完成的全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结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在民企工作的比例约为54%,比当前2010届大学毕业生签约民企的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大部分期待与现实不符的未签约毕业生将“被迫”降低雇主类型期待、进入民企以实现就业。
日,工人日报(记者车辉)《调查:缘何大型国企才是大学生“理想雇主”?》:五一期间,国内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社科院《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主要撰写方麦可思公布了一项大学生理想雇主的排行调查。这份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149687份,其中本科生78101份,高职高专71586份,记者针对此数据进行采访,发现实际上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部分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仍热衷国有企业。该项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青睐国企外企,但从实际已经签约的情况来看,只有15%的毕业生与国企签约,13%的毕业生与科研事业单位签约,大部分期待与现实不符的未签约毕业生将“被迫”降低雇主类型期待、进入民企以实现就业,使签约民营企业的比例高达44%,民企成为毕业生最大的雇主群体。同时,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签约率较高的主要为工科类专业,其中本科主要签约于国企,高职高专主要签约于民企。
日,工人日报(记者姜明)《天津民企成吸纳大学生主力军 吸引约40%毕业生加盟》:记者在前不久天津市举办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会上获悉,大学应届生就业态度正在发生转变,约有40%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走进民营企业。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天津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主力军,毕业生中的40%已到民营企业就业,另外30%进入国企或做公务员,30%走进外企。”
& 日,中国新闻网(戴小河)《大学生最佳雇主榜揭晓:国企超6成外企跌出前三》:2010年度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5日下午在北京发布,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首选国企,次选合资以及事业单位,外企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名。报告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理性,对企业性质的选择更加分散。原来最受关注的国企、外企比例分别由34.1%和23%降低到24.4%和14.5%,其他各种类型企业比例显著提高。
&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意向呈“国进民退”趋势 》:一项由大学生自己实施的调查证实,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方面呈现明显的“国进民退”趋势,在实际就业去向上,调查组发现,逾六成毕业生去向为企业,其中八成以上在民营企业。与两年前同类调查的情况比,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有所增加,民企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日,光明日报(记者郑北鹰)《国家工商总局:私企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记者郑北鹰日前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近5年来,我国个体工商户户数年均增长6.68%,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11.66%,主体数量逾4000万户,从业人员已超过1.6亿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日 ,中国新闻网(记者 赵建华)《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上升》: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9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表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两年呈现上升趋势,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与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雇佣了更多毕业生。
日,工人日报(朱玉富)《大学生就业青睐民营企业》:日前,山东省淄博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淄博市人才市场举行。400多家招聘单位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招聘应聘双方达成工作意向3600多人次,民营企业成了高校生的就业首选。
日 ,人民日报(记者 王炜)《高校毕业生就业毁约率走高 多数人感觉压力重重》: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意愿与市场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现在都想当公务员,想进事业单位,想进国企。但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看,虽然这三项的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只占大学生就业总数的20%。其中12%是进机关事业单位,8%是国有企业人员更换和新增。大学生希望的理想岗位和相关领域能够提供的实际岗位不能吻合,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13]37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把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企业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招收高校毕业生,实施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把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放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统筹企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的关系,想方设法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贡献。一是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统筹安排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拓宽招收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范围,积极创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提前做好招聘计划。二是要根据招聘计划,提前将招聘信息,包括岗位信息、任职资格要求、招聘流程等在企业外网、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等相关网站上发布。三是要根据未来3-5年的企业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在现有招聘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扩大招收规模,力争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高于往年。
第三个趋势:从比较收入水平看,有从“多”到“少”的趋势
& 学历高的收入高。在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学历相联系。在私有制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与绩效联系。有些岗位,学历高的工作业绩与学历低的工作业绩差距不大。私有制单位用人不是办福利院,也不是办政策性亏损企业。因此,在雇员创造的价值必须大于工资的环境中,学历有时不占优势或不占明显的优势。因此,私有制单位一般不会给大学生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私有制单位工作的大学生越多,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可能越低。大学专科毕业生的工资可能与普通工人的工资相当。(或许低于技术工人的工资)
日,经济参考报(摘自6月20日美国《新闻周刊》)《中国“贫穷”白领快速增多 知识改变命运梦破灭》: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的招生人数翻了一倍,远远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速度。蓝领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正在增长,而白领的收入却在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太多。
日,南方日报(记者/许蕾)《2009年全年 大学本科生起薪点仅1825元/月》: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调研统计2009年全年,大学本科生起薪点仅1825元/月。根据智联招聘最新统计,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调后,用人单位在2010年各学历毕业生起薪点都会有所上浮。预计全国大专平均薪酬为1468元/月,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036元/月,硕士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946元/月,博士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4325元/月。一级城市的毕业生工资将高于二级城市10%左右。
日,羊城晚报(记者黄玉杰)《农垦岗位工资不高却受热捧 大学生看中其属国有单位》:日前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高专专场招聘会上,工资水平仅1000元—1200元/月的农垦就业机会却是全供需见面会上最受追捧的工作岗位。农垦类岗位工资不高,为什么人气却那么旺?有农工商类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由于农垦局是国有单位,所以引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捧,而且到农垦部门基层工作后晋升空间也颇大;另一方面,农垦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大多在农村、在基层,二三线地市的纯朴民风及生活环境的人情味和低成本,为大学生带来了大城市所不容易获得的归属感和素质较高的生活。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地方生源大学生,志愿到地市农垦部门就业的意愿强烈。
日,扬子晚报(林厚彬 解菁 徐兢)《女大学生争当“社区辅警”1725元月薪参照社工待遇》:社区辅警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工作人员介绍说,负责暂住人口登记、小区治安防范、全防全治宣传、居民纠纷调解,协助禁毒等。此次建邺区需要招聘287名辅警充实到基层社区去,主要是因为今年建邺区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人员下移,服务下移,对社区辅警的需求量增大。男生有205个名额,女生只要82个。被正式聘用人员月工资1725元,并按劳动保障部门有关规定享受保险待遇。
日,中新网(王剑)《江西今年将选聘1302名大学生村官待遇每年1.8万》:14日,江西省委组织部与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公告,2010年江西省将选1302名大学生村官村任职,工作、生活补贴和保险费用标准为每人每年1.8万元。
日,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王怀民 黄朔)《近半数江城“江蚁”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出路何在》: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在京正式发行。该报告指出,据初步分析,全国“蚁族”人数将在百万人以上。由湖北省人才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完成的“湖北省‘蚁族’调研报告”显示,武汉“江蚁”数量为3万—6万人,近半数“江蚁”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
日,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万建辉)《半数毕业生想留武汉期望月薪与实际差2000元》:24日,长江日报与大楚网共同针对武汉高校毕业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3网友期望在武汉工作能拿到4000元月薪。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招聘部负责人钟一表示,4000元月薪期望显然偏高了。他说,在武汉,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在2000元左右。
日,人民日报(白天亮)《大学生求职学历高起薪低:并非“脑体倒挂”》:总体上,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力价格要明显高于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力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紧缺时价格就会上涨,不分低学历、高学历。
日,京华时报(记者陈荞)《调查称两成本科生毕业生容忍零月薪》:昨天,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
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博雷 实习生李文静 陈祥华 朱莹)《武汉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晒工资多为2000元》:湖北“十佳人才官”、人才资源专家成祝华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在2000元左右实属正常,他说:“才毕业的大学生尚无工作经验,收入不会太高,需客观面对。”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 龚瑜)《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认为就业难自身责任最大》: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文化与社会专业07级研究生李源源用半年时间,选取届普通高校已经毕业离校的、至少3个月未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无稳定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的群体,在上海地区发出2400份问卷,收回2129份有效问卷,对46人进行个案访谈,并用3个月完成这份名为《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的调研报告。在薪酬待遇上,48.5%的人愿意接受元的工资收入,这远远低于上海市发布的2009年毕业生指导工资:大专、本科、研究生依次是2237元、3000元、4634元,甚至呈现“廉价低估”的现象。
日,京华时报(记者赵鹏)《北京应届生平均月薪约1937元 垄断行业工资更高》:昨天,市人社局网站公布了2010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新工作毕业生部分职业工资指导价位”显示,今年应届生就业时的月薪普遍不高,低位数多在最低工资标准至1500元之间徘徊,中位数多在2000元上下浮动,高位数能突破3000元大关的在半数以下。以月平均工资1937元计算,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23244元。
日,中国青年报(实习生陈竹 记者 周凯)《文科毕业生干本行越来越少 找工作如同没有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对口职位收入微薄,已成为摆在文科生面前不争的事实。&
&日 ,中国青年报(邓海建)《大学生命运仅用起薪衡量?坚信知识仍能改变命运》:大学门槛越来越低,眼下大学生的含金量已逐步下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大学生起薪低,完全是市场规律使然。至于大学生的工作还不如农民工好找,在于随着公民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其知识专用性也越强,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匹配岗位的概率就越小,“读到博士以后的工作更难找,因为匹配率更小”,加上各自的期望值差异,农民工的就业优势愈发明显。
& 日,中国青年报(韩妹)《护理学毕业生起薪低全国护士缺口190万人》: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2009届和2008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68元和1889元,均低于全国各本科专业毕业生总体平均月薪(2369元和2133元)。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2009届和2008届的平均月薪,分别为1386元和1250元,也低于全国各高职专业总体平均月薪(1890元和1647元)。
& 日,北京晚报(记者李莉)《大学毕业生实际月薪下降本科生平均月薪2703元》:今天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年《社会蓝皮书》。大学毕业生月薪期望值都高于实际月薪水平。受调查的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2703元,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5120元,博士生签约月薪3225元。
& 日,中国新闻网(作者奚婉婷)《大学生与农民工底薪较量 专家解读个中原因 》: 广东某培训中心经理徐斌告诉记者,从企业角度,员工给企业的贡献与其薪资是成正比的,如果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那么是很难拿到高薪的。
& 日,成都晚报《海归称放弃45万美元年薪回国 方舟子:你就吹吧》:去年7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签约仪式上,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功签约来自美国南卡罗纳州医科大学高级影像中心首席科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母其文。随后的8月25日,母其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放弃45万美元年薪来到南充,是为了把美国的经颅磁刺激技术(TMS)项目用于南充医疗临床研究。昨日,成都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方舟子,他称对母的质疑是有根据的,聘请母其文的美国南卡罗纳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州立大学,教学员工属于政府雇员,根据法律规定,工资必须在政府网站公开。他查询后发现,年薪超过5万美元的雇员名单中并没有母其文的名字。方舟子说,母其文的老师乔治工资仅11万美元左右,该校就没有工资超过40万美元的,整个南卡罗纳州州立机构中只有两个人超过40万,这个工资也只有校长、教练、医生可能拿到。
& 日,武汉晚报(明眺生郭佳)《武汉调查称8成本科生期望起薪超过2000元》:昨日,市人才服务中心公布2011届武汉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调查结果,8成本科生期望起薪2000元以上。调查还显示,企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起薪点,普遍低于其期望值。其中近5成企业为本科生提供的起薪点为1501元,达到2001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成;硕士及以上学历起薪点多为2001元;专科生起薪点更低,仅800元。
&日 ,新华网(记者赵超)《调查:半数2011届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4000以上》: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近日对全国19163名2011年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近半数毕业生期望月薪能达到4000元以上。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11届毕业生所能拿到的月薪普遍低于预期,13.1%的毕业生月薪在2000元以下,仅有38%的毕业生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大多数毕业生的月薪集中在2000元至4000元。
&日,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近四成博士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日前出版的《中国博士发展状况》昨日在武汉发售,披露博士在收入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调查显示,博士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37.5%;3000元至4999元的占40.9%;5000元至9999元的占16.1%;高于1万元的占2.3%。不同学科之间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农学博士“最穷”,经济学博士“最富”。农学博士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的比例达54.3%,而每月可支配收入比例最高者集中在经济学博士。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调查称七成海归选择回国就业薪金要求趋于理性》: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海归就业力调查》。调查显示,现有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国就业。他们提出的月薪要求从3000-1万元不等。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1万元这个区间的占受访人群的逾七成;部分海归一般在企业或机构中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职务。
&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斐然)《中国留学生扎堆海归贬值 调查显示起薪约3000元》: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对7000多名海归调查所得的《海归就业力报告》,如今,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58%受访者的工作职位是普通员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2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留学回国新增人员将达50万人以上。
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延佶)《专家:农民工收入高但大学生不干 网友:无可比性》: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去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据调查,截至去年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69%起薪不到2000元。
日,《新京报》(记者温薷 申志民)《调查称毕业生首选二线城市 期望月薪2年降2千》: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已连续5年出具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的分析报告。从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看,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5537.5元,2012年降到4592.5元。今年(2013年)进一步降到3683.6元,降幅近千元。比两年前降近2000元。
日,《北京晚报》(记者窦媛媛)《应届生起薪均价2119元》: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供需失衡”的严峻考验,应届生平均起薪有逐年降低的态势,赶集网发布的《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综合求职招聘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应届生平均起薪为2119元/月,与期望薪资2510元有较明显落差。尽管城市生活成本很高,但北京应届生起薪仅为2478元。
日,《新华日报》(黄蕊卿潘朝晖)《江苏苏州大学生期望月薪普降 本科生仅为2608元》:据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6月中旬发布的数据,苏州大学生期望薪资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薪资分别为2710元、2608元、4001元、5003元,而去年这四个数值分别是2409元、3320元、5420元、6011元。两者相比可以看出,今年除了专科生的期望薪资增长了301元,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薪资均有所下降,其中硕士生薪资下降最多,达1419元。
第四个趋势:从单位就业时间看,有从“长”到“短”的趋势
& 培养人力资源(劳动者)的教育具有优先发展的特性。高等教育招生的专业与未来人力资源(劳动者)的就业所需的专业不可能完全吻合。有些毕业生毕业就业时,专业与用人单位不对口或者不完全对口。这样,就难免有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在公有制单位或许可以转行业(享受平均工资待遇)。在非公有制单位,不适应可能低工资待遇。这样,就容易出现辞职跳槽现象。过去,职工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如今,职工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不确定。大学毕业生医生就业的单位可以是若干个。在某个单位工作的时间比过去短。
日,中国教育报(记者 储召生)《"职场新人"跟踪调查显示 大学生跳槽缘于薪资偏低》:由麦可思公司与人民网教育频道共同完成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今天发布1、2月份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薪资福利偏低为2009届大学毕业生离职首要原因,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才竞争越激烈,毕业生跳槽率就越高。麦可思公司认为,低薪可以雇用到“先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但留不住他们,一旦有了几个月的工作经验,大学毕业生便开始跳槽。
日,(楚天都市报 记者张聪)《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猛增 八成音乐生毕业搞培训》:因为就业现状的引导,更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选择在琴行或培训市场就业。昨日,武汉中音琴行举办的英昌钢琴、电子琴展示会上,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党委书记彭才田彭才田坦言,音乐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以往我们是为艺术表演团体培育后备军,现在武汉音乐学院80%的学生是在琴行或培训市场就业。”
日,中国青年报(向楠)《大学毕业生3年人均换2次工作主动离职高达88%》:不久前,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
& 日,新华网(陈晨) 《毕业生调侃求职压力:学经济悲剧 工作没处去》:数据显示,201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再创历史新高。一份来自国内某知名教育评估机构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在2009届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67%,医学、工学等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率最高,而比率最低的法学仅为47%。专业不对口成为职场的普遍现象。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春华说,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情况在职场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应当改变观念,不必把眼光过于集中在本专业所对口的岗位上。同时,还在校的大学生应当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尽可能利用大学的资源多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做到“一专多能”,以适应更多岗位的需要。
& 日,山西晚报(记者王斌)《大学毕业生工作半年就跳槽 工薪福利偏低是主因》: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曾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的约50万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211”院校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日,中国青年报(实习生向楠)《毕业生工作半年离职 7成人忧“跳早族”让社会浮躁》: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麦可思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8%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属于主动离职的“跳早族”,人数共计约228万。如果离职率保持不变,今明两年,社会又将增加近500万“跳早族”。麦可思资深高校咨询顾问马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不论是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还是高校的角度来看,“跳早”行为都是弊大于利。
&日,广州日报(记者邓仲谋 实习生林家宝)《半年内即跳槽?你的第一份工能做多久?》:每年8月,都有一拨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成为职场新人。这些人,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做多长时间呢?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半年以内就跳槽,成为职场“闪离族”和“跳早族”,那些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十年以上的人,已经为数不多。第一份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学生初次就业的匹配度越来越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分歧,可能发生在薪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企业文化、专业不对口、沟通渠道的不畅、毕业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公司实际要求的不符等方面。当分歧不可调和时,处于弱势的学生只能选择离开。
& 日《东南快报》(作者:杨玉娟)《福州现大学生“闪辞”族 半年换30多份工作》:6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正式发布《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3%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行为,有42%的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行为,其中,“211”院校半年内离职率为13%,非“211”本科院校为26%。这个数据说明,大学生闪辞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专家说,这种频繁跳槽不仅不被用人单位认可,同时也不利于个人成才。
&& 第五个趋势:从就业期望值看,有从“高”到“低”的趋势
& 过去,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被公认为“人才”。如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达到40%。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社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中,属于“白领”的不足400万人。普通高校每年毕业生650万人以上。这样,专科层次的大学生只能从事“蓝领”工作。有的本科毕业生也可能与“白领”岗位无缘。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逐步理性。
&& 日,人民日报(盛若蔚)《中央和省级以上公务员2012年起不招应届生》:本报记者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士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访。杨士秋说,按中央要求,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 日,北京晨报(首席记者姜葳)《2012年“国考”规模史上最大 七成职位在基层》:据悉,2012年“国考”共计招录约18000人,比2011年还多2000人,当数“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地市县区这类基层职位将招录13000人,占总计划的73%,其中三分之二的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
日,文汇报(记者 李雪林)《低端岗位瞄上本科生 今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些往年多面向专科生的岗位,今年也瞄准了本科生,一家国际化妆品公司前来招聘管理培训生,他们号称目标是培养店铺经理,但是却需要应聘者从美容顾问做起,“也就是大商场的柜台销售,并且需要连续干三年。”
日,江淮晨报(周芳林)《大学生愿干初中生的活 高校毕业生降低求职预期》:据合肥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很多毕业生也降低了求职预期,不少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应聘起了生产操作工的岗位。
日大河网-商报(记者 张高峰)《七成大学生下基层 今年河南还有45万大学生找工作》:记者昨日从省就业办了解到,截至日,我(河南)省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242756人,占就业大学生人数的73.56%,比去年增加了6.6万人。(河南)省就业办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跟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普遍降低有关。
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陈薇)《五个大学生的粪桶:臭工作,香饽饽》:2009年6月,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城肥二处上报了五个名额。岗位是粪便清除工,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20至30周岁,身高1.65米以上,裸眼视力1.0以上即可。原本对报名结果不抱期待的(城肥二处负责人)谢华在看到报名人数时,吃惊不小——391人,其中不但有大学本科生,还有研究生。招聘由市人事单位统一组织,笔试内容与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内容一样,之后是由九名环卫系统领导把关的面试,层层选拔后,五名大学生“脱颖而出”。 大学生应聘掏粪工成为2009年夏天济南市最为人们热议的新闻。
日,中安在线(陈酿)《就业难降低大学生期望值 六成大学生愿做“高薪民工”》:今年以来,各地闹起“民工荒”,大学生则面临“就业难”,那么,未就业的应届生是否愿做高薪民工?省城人才机构前程无忧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同学表示“愿意接受”,不过面临真正选择时,他们却又顾虑重重。
日,21世纪经济报道(肖明)《应届大学毕业生起薪二位数上涨赴基层比例增加》: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调查发现,多数人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在该中心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只有23%,远低于去年的调查数字。在2009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与郊区求职的分别占39.2%与34.7%。同时今年有45%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去基层等艰苦的岗位工作。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认为,这是没有料到的。
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林洁实习生张娜)《“猪肉才子”办屠夫学校卖猪肉卖出北大水平》:北大“猪肉才子”陈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因为北大校长的一句“我们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给了他莫大的启发。在陈生看来,北大对他最大的影响不在于名誉和专业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日,新华网(记者李亚杰 余晓洁 王民)《中国今年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6万名》: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郝向宏26日向记者透露,2010年中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6万名,中国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他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广大农村。中组部、团中央大学生“村官”工作网站“大学生‘村官’之家”的调研显示: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村官”比例达65%;男性约占六成;党员比例74%;66%拥有本科学历。
&&& 日,楚天都市报 (记者罗欣 实习生李林书)《湖北:就业形势仍严峻 超七成毕业生去年省内就业》:据介绍,去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86.65%,同比提高3.15%。其中在省内就业的人数为23.5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3.14%,与2009年基本持平。去年我省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就业和升学人数均有所增加。到企业就业人数为22.9万人,占已就业人数的73%。到基层就业人数为20.8万人,占58%。
& 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李益众 刘磊 通讯员 刘航)《大学生返乡就业调查:脚踏实地 起点再低也能飞》: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而这,对大学生,对社会,都是幸事!
&& 日,新华社(记者赵超)《2010中央国家机关新录公务员93.2%来自普通家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进一步加大录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力度。从2006年到2010年,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已由三分之一提高到70%以上,2011年这一比例要达到85%。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将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 日,中国新闻网(连肖)《重庆首现博士报考选派生 13人争1个村官岗位》:重庆人力社保局15日发布的2011年选派生报名统计显示,该市今年计划选派5619名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工作,54799人报名参考。在54799名报考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33164名,其中硕士1399名,博士7名。
&& 日,京华时报(记者周逸梅)《清华北大近半应届生已签约去基层就业成新趋势》:清华大学今年毕业生有6500人,除继续深造、进修的以外,拟参加就业的毕业生约40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研究生3000人,与上年大体持平。今年北大预计共有本科毕业生3266人(含医学部)、毕业研究生6484人(含医学部)。学生反映就业形势好于前两年,去基层就业成为新趋势。
&& 日,中国教育报(记者万玉凤)《2011年高校就业分析:更多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启动,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机关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2013年05月21日,新华网(记者 李菲)《报告显示:全国6.7万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20日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指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有6.7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4246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511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报告指出,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重要的选才、育才工程。目前有23万名大学生村官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加上流转出岗的部分,总规模达到36万人。
& 由于以上趋势,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是否有必要精心选择高考志愿?是否有必要挑学校、挑专业?学生可能不懂,家长们应当协助参谋作出选择决定。
& 日,钱江晚报(记者马焱)《8成人认为情场职场“剩男剩女”很可能同时出现》:以前经常听别人说,美国人把小孩养到18岁就扫地出门,再也不管他们的死活。当时觉得他们好没人性,后来又觉得这话里夸张的成分居多,而现在则更觉得这种做法很具有现实意义。家长们并不需要将儿女扫地出门,只需要适当克制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或许就能有效地降低职场“剩男剩女”的“出生率”。
& 2013年06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事点评:大学生就业须放低身段》:如果大学生还抱着“居高位”、“做大事”、“就高职”、“留沿海”的老观念,那必然会错失机遇,与时代和社会不合拍。作为大学生毕业生,首先应树立灵活务实的就业观。有道是,观念一变天地宽,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不是“骄子”了,应放低姿态求职,不要只盯着上面看,还要往“下”看,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从基层做起。大学生只要肯“放低身段”,那么就业的路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宽。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