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人均gdpP跟美国还相差几十年?

(只吃糖不吃苦)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未来十年,中国GDP会超过美国吗?
扫描到手机
21:46:40 & & &
未来十年,GDP会超过美国吗?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野村证券、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后,近日又有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达乐观预期。美国穆迪公司日前发布报告,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预估由6.6%调升至6.8%,将2018年经济增速预估从6.3%上调至6.4%。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强劲和稳定的增长,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经济而言也至关重要。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能否依然强劲?GDP会超越美国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会发生十大变化:第一,2027年前后,中国GDP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美国退居世界第二。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继续表现为“新常态”,经济增速重心持续缓慢下移,即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在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5%;2025年可能回落到5%左右;2030年可能只有4%,然后在3% ~4%稳定较长一段时间。按照这一“L型”走势,到2027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非常可能的。第二,2023年前后,中国人均收入超过1.2万美元,进入世界银行认可的高收入国家行列,或者说届时中国将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8000美元;未来几年,只要老百姓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当然,大家可能更关心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或者说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和财富两极分化能否有效缩小?应该看到,未来在促进经济效率提升的同时,如何有效兼顾公平,让更多中国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发展和改革红利,确实存在很多挑战。第三,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但是,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和科研体制僵化这些老问题,仍然束缚着中国生产力发展潜力的充分发挥,深化国企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第四,到2025年,中国将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762被浏览83696分享邀请回答gapminder.org,他有的剔除通货膨胀后人均gdp数据以上是基于购买力平价,但因为时代不同,和2015购买力相同的人均gdp在1950年能够买的物资质量和现代化程度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以上是基于购买力平价,但因为时代不同,和2015购买力相同的人均gdp在1950年能够买的物资质量和现代化程度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最近做的中国人均名义gdp在世界人口中的排位,从最近做的中国人均名义gdp在世界人口中的排位,从年,白色是中国那占世界20%的人口比例,绿色是世界上比中国更富裕的人口,红色是更贫穷的。纵向一格是世界10%人口,横向一格是5年的时间跨度。1990年后中国稳步上升,2021预计要到top18%~38%美国的世界5%人口日本的韩国的很明显,相应的时间点(考虑通货膨胀,2015的中国等于1990韩国,1970日本,美国),美国是最富裕的5%,日本韩国也是前10-15%,中国现在是25-45%。素质高低是比较出来的,所以即便是回溯到相应的收入均等的年代,美帝作为地球上最發達的5%,你依然会觉得报道中他们的人口综合素质会好一些----------------------------------------------------------------------------------------------------以上都是成功国家,更新几个正常水平国家,虽然跟题目不相关。。。印度印度墨西哥墨西哥大多数国家还是稳定不变的139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91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黄剑辉: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人均GDP不到美国两成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
  和讯股票消息,11月7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新供给【2049战略圆桌】第六期在北京艾维克酒店召开,中航国际交流中心协办。本期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五中全会研讨‘十三五’规划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做了主题发言。
  黄剑辉表示,尽管建国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算总量的话,以购买力平价来看,中国去年已经超越了美国,是18.03万亿美元,占全球16.6%,美国只有16.1%。但从人均的角度看,差距还相当巨大。2013年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6%,如果按6.5%的经济增速算,汇率采用综合汇率,到2020年人均GDP可以达到1.28万美元,但也只是接近了中等收入的门槛。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就提出“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再怎么努力,到2049年的理想状态也只是达到西班牙、韩国的人均水平。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剑辉:尊敬的洪崎董事长,贾康院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迎接‘十三五’迈向2049 建设新中国”,副标题是“以高质量的新思想、新制度供给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十三五”是解决第一个一百年的问题,2049年是中国建国一百周年――第二个一百年。
  审视今天,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接“十三五”,要以新理念、新制度供给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迈向2049,要以高质量的新思想、新制度供给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新中国”,这个“新中国”是2049年的中国,要全方位打造和提升“中国力”,锻造和延展“中国美”。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的近现代史。1840年到1949年,国家长期积贫积弱、落后挨打,这一百多年先后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了强烈反差;1952年,中国人均GDP低于1820年,在世界GDP中的比重是由1820年的1/3降到1/20,实际人均收入是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平的1/4。近现代以来,包括孙中山、邓小平等领袖在内的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富强、繁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这些前人的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件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1987年提出,“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是“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跟“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不是一个概念,只是从生活的角度。第三步是“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1960年以来,从GDP增长趋势可以看到中国虽然自1949年以来实现了统一,经历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但是GDP只有印度的2/3,从年中国仍面临一个挨饿的问题,多数指标都是在全球170位以外。1978年以来,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步入新世纪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增长质量不高、区域不平衡、生态、民生、民主法制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以中国在国内外都面临着一个捱骂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2014年世界排名前15位,占全球的13.3%,美国的22.4%,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来看,中国去年已经超越了美国,是18.03万亿美元,占全球16.6%,美国只有16.1%,中国已经比美国高0.5%,而日本只有4.3%。由于汇率和实际的增长,我们是18.03%,比IMF公布的17.63%还要高一点。然而我们确实还面临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的问题。
  展望未来,很多学者谈到,未来30-50年的中国,在和平发展和崛起的进程中,将进入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国时代,需要借鉴当年搞《战国策》的观点制定“新战国策”。最近,林毅夫教授谈到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思想源泉来自亚当•斯密。2012年初,贾康院长提出“要以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创新促进中国未来发展”,我们“新供给”的思想源泉是来自于先秦诸子。
  第二部分,迎接“十三五”。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和民族振兴的新篇章、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五中全会来看,对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十一五”是13篇,第二篇是谈“新农村”问题,“改革”是放在第八篇;“十二五”规划是16篇,内容很多,“改革”放到第11篇;“十三五”规划只有8篇,第一篇谈“形势和指导思想”,第二篇谈“理念”问题,“十三五”文字和架构非常简洁。徐司长分析了架构,我来作一个提炼,放在一个新型宏观经济框架中来看这个问题。
  “十三五”提供了新的思想供给、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个新的思想来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就是改革制度、法制中国。四中全会的要点作用于供给端和需求端,一方面创造新的供给,一方面释放新的需求。新的需求,我把它归纳成“中国梦”和“世界梦”,真正的“中国梦”内需并不是谈“消费”,不是过去很多人谈的刺激消费、扩大消费。中国人民到底要什么?大家必然首先都希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在“十八大”结束以后会见记者的时候谈到,人民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环境优美。从外需来看,并不是“出口”就是“外需”。难道出的越多外国人越高兴吗?全球“和平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平等合作、互利共盈是人类发展成共同家园,整个“地球村”成为和谐世界,这是“世界梦”。所以,中国的发展如何服务于“中国梦”和“世界梦”这样一个“需求”。前面提到五中全会的五个坚持、五个着力。第一个,坚持创新发展,要拓展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经济、蓝色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方面,就是要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协调。这些都是五中全会发布的建议稿的基本框架。绿色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点体现了先秦诸子的观点,儒家思想。先秦诸子讲究“天地人”的合一,人与天地要和谐发展,而不是一味“人定胜天”这种观点。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的利用资源,还要加大环境治理,筑牢生态的安全屏障。开放发展方面,就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动“一带一路”、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发展,就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贾院长这几年倡导了很多次,还有徐诺金司长有关成果也提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和创业、推动健康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口等几个方面。
  近几年来,在洪董事长、贾康院长的领导下,新供给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2012年,在“十八大”之前,提报了《中国需要构建发展以改革委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这篇文章。2013年6月,给习总书记、李总理也提交了建议稿《以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改革中加快实现“中国梦”进程的政策建议》。2014年12月,徐林司长安排“新供给”做了几个课题,后来我们向发改委规划司呈报了《中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发展新动力研究》、《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这两份报告,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过程中,姚司长在《重燃中国梦想》里也对“中国公元1年到公元2049”做了大历史跨度的分析和展望。贾院长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重要的就是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把“十三五”和“2049”放在一起来考虑。
  第三部分,向大家汇报一下“2049”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十三五”研究的基础上,放眼第二个一百年,为了解决不确定性,放在“以1567年为起点横向全球化、纵向中国大跨度的历史时空”来寻找一些规律性、确定性的东西。概述为“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东风”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架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以此为框架,“新供给”在洪董事长、贾院长的领导下,做了十一章十五个专题,现在都基本上完成了。在国情特征的分析基础上,这项研究对汉唐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近五百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也进行了对比,对中国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进行了分析。汉唐以来的历史回顾是南开大学马教授做的,未来30年的发展环境是范剑平首席做的,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和量化分析是国家统计局盛来运司长和国家信息中心范首席两个团队分别做的。这是中国自己的团队首次对长周期中国发展进行的预测,过去一谈都是高盛预测中国、美林预测中国,而我们自己的团队没人很好地做一下,现在终于做出一个成果。此外,还有十五个专题。文化发展、政府治理,政府治理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做的,马上要出一本书。财税改革,创新驱动,改善生态问题,农民工问题,是徐诺金司长做的。姚所长做的老龄化问题。今天出席会议的王副理事长做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产业的2049。
  从国情特征方面,中国是位于亚太处于比较适中的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一个C型,C的开口就是东海和南海方向。这是在世界上比较少的陆海兼备的国家,也是中国之所以能提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战略的根本,是由我们地理位置决定的――北西南都是陆地,开口是海洋方向――这是一个特征。
  第二方面,中国疆域很辽阔、人口众多、民俗繁杂,这种情况具备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中国为什么能搞互联网经济?为什么很多产品能迅速降成本?这跟我们国家自身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有关,中国一国就比欧盟整个市场规模还要大得多。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来看,姚司长的专著《梅花与牡丹》强调:梅花精神”是求真务实,可以概述为体现以汉代主流思想、不畏艰险的大禹精神、黄河等为特征;牡丹以滚滚东流、融入大海的宽广胸怀为特征,以长江文明为突出特点。
  回顾中国近三千年王朝兴衰的周期规律,我们研究了相关的几本书,认为只有通过成功的实施变法、改革,国家才能振兴。“十三五”徐司长提到创新驱动,“创新”很重要的就是“制度创新”,必须以“制度变革”为指引,而不仅限于科技创新的问题,不改革必然会导致制度僵化,则会导致国家的衰亡。从开放来看,中国先秦以来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外开放关乎中国国运的兴衰。从15世纪中期以后,西班牙作为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大国以及从几个大国的兴衰历程来看,其成败教训也在于是不是实行改革开放。前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当今日本为什么会停滞?这都跟他们陷入制度僵化固步自封有很大关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洪董事长强调了很多次未来技术变化、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国外很多大腕学者也都有研究,包括未来方向、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互联网化,也会呈现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格局。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成为全面开放的经济体等方面,储蓄率未来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所下降,人类也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零边际成本社会,这跟“共享经济”有一定的关系,共享以后边际成本趋于下降。
  面对这样的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态势,我们“新供给50人论坛”经过反复研讨,也提出“新三驾马车”:“改革开放”是一驾新的马车,改革制度、开放市场,不仅对外,还要对民营资本、对内进行开放;“创新创造”,现在李总理也多次谈到鼓励“双创”;最后落脚点落到“生态民生”的改善。所以,从未来发展的情况看,一定要着眼于长跑,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要把生态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构造生态改善、生活改善,民生改善并没有放再一个首要的位置来看。同时,也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强化市场型政府。美国经济学家出版的《权力与繁荣》提出的最核心结论,就是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过去讨论大政府、小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比较多,但是没有谈要关注强化市场,但实际上政府一定要让市场效率变的很有效。徐司长提到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提升效率”,并且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来衡量。下一步也会进一步向“全面开放型经济体”迈进,国际创造需求,国内创新供给,实现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从发展理念方面,强化“制造业和实业立国”这样一个理念,以“新制度供给”应对“新技术革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经济”,开创中国品牌的新时代。
  最后一部分,建设新中国。2049年的中国,我们的一些思考,核心就是要全方位打造提升“中国力”,锻造和延展“中国梦”,以“文化软实力”为特征。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现在已经通过了“十三五”,聚焦第一个一百年。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会见记者的时候,提出一句很打动人心的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到很多具体指标。从打造“硬实力”来看,包括国防实力、外交实力、科技实力,解放生产力都是“硬实力”。“软实力”以中国传统的先秦诸子、汉唐文明都有很大挖掘空间,与现代民主法制科学相结合,可以重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思想力”,这样通过软硬实力的提升打造“中国力”。同时,促进和引领全球和平发展、构建和促进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以及和谐共处的地球村。另外,还有全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今天下午会发生历史性事件,习总书记和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会见,很多人觉得很突然。这方面我做过持续研究。马英九先生会见宾客的时候说,台湾跟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他表示在中国历史上政权分分合合,所以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句话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马英九5月14号讲的。因此,今天的会见还是顺应了海峡两岸共同的愿望。
  从量化分析来看,2013年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6%,预计到2020年“十三五”能够实现,如果按6.5%计算。汇率采用综合汇率,认为应在2020年达到1.28万美元,这个只是接近了中等收入的门槛。有人谈“十三五”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不对的。因为“接近”这个门槛,就跟人走到这个门槛,跟“跨越”这个门槛是两码事。能不能跨越,我们的观点是还要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接近了这个门槛却没有跨过去。所以,如果能实现6.5%,只是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是没有跨越。
  中国按汇率去年已经超越美国。我们是按5.5%增速来计算,按3.5%、6.5%、5.5%、3.5%这三个来计算,未来几十年还能持续增长7%、8%这是比较有疑问的,不太符合盛来运司长和范剑平首席从国家纪委和国家统计局两个半官方的测算结果。结论是我们到2025年会超越美国,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将上升到21%左右,美国的比重则会降到20.5%。到2049年,分析按比较保守的六种情形,即使按偏保守的倒数第二种,也是有望实现前面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赶上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也只能相当于美国的50%。尽管咱们发展的很快,但是人家也在发展,能赶上它的50%,但是能达到意大利、西班牙、韩国2049的水平,也就是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算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们才感到小平同志真正的伟大,80年代他就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而且他提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我们国家在中央的领导下都很努力,就这么追赶,但是也只能偏保守一点追到中等发达国家,在2049年追上西班牙、韩国也已经相当不得了了。
11/06 14:2011/07 11:3211/07 11:2311/07 00:5611/07 00:40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杩欎釜琚?腑鍥芥彺鍔╁嚑鍗佸勾鐨勫浗瀹讹紝浜哄潎GDP浜屽崄涓囷紝鍏ㄦ皯鍏嶈垂鍖荤枟_娆ф床绉绘皯_绉绘皯鍦堝瓙_娴烽偅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