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蓝天石油化工厂厂主要有哪些产品?

石油包括哪些_百度知道
石油包括哪些
石油包括哪些
提问者采纳
石油液体定义: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石油液体包括: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石油产品有: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 炼油厂提供的化工原料品种很多,是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基地,各种油、炼厂气都可按不同生产目的、生产工艺选用。常压下的气态原料主要制乙烯、丙烯、合成氨、氢气、乙炔、碳黑。液态原料(液化石油气、轻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经裂解可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乙炔除外),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础。)
生活中绝大多数东西都是石油制作,如:塑料,燃料、化纤、化肥、洗衣粉、化妆品、化工原料、衣服、沥青道路、油漆、蜡烛、包装袋、电线绝缘、电脑电视机外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 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 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 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
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石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巴斯夫、陶氏、拜耳、杜邦、3M、霍尼韦尔、道达尔这些公司在化工/材料上的优势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最好能全盘分析,各个击破也很好
按投票排序
巴斯夫:德国化工巨头,在基础以及精细化工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很多基础原料以及精细化工品上独有专利技术,利润较高。在国内,聚氨酯占有很大的份额(另一家为中国万华),在上海、重庆都有生产基地。与中石化合资,在南京有炼化一体基地(大乙烯项目),俗称杨巴。陶氏:也专注于基础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特别是高端精细化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电子材料、高端农药等。个人感觉,整体实力逊于巴斯夫。拜耳:另一家德国化工巨头。医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分子、农药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德甲俱乐部勒沃库森(也是拜耳总部所在地)由拜耳赞助,外号药厂。可见,拜耳的医药影响力之大(阿司匹林、白加黑等都是其发明的)。有个说法是,德国的化工拜耳老大,巴斯夫老二,汉高老三。杜邦:美国企业,最早做炸药。后来在高分子、医药(收购默克)均有建树。特别是高分子方面,做了很多原创性的开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源于早期炸药的生产,杜邦对安全很重视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杜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理念是世界上最好的。3M:也是美国企业,国内接触较多的多为劳保用品、家居用品、各种胶等。化工行业,高分子胶水很有独到之处,车身密封胶、热熔胶等占有很大份额。与之对应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老三汉高,在上海金山化工园区,汉高和3M是门对门,都是做各种胶的。霍尼韦尔:主要是做仪表的。各种控制阀、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在工程控制领域,霍尼韦尔应该是老大。化工厂里,很多控制系统、阀门等等高端都是用霍尼韦尔。此外,U0P已经属于霍尼韦尔,UOP为世界领先的工艺专利提供商,在炼油行业,有很多重要的工段都是UOP的技术,比如加氢、重整等等。道达尔:石油企业,与shell、美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专注勘探、采油,以及炼化行业。现在的石油行业,各个巨头都将经历放在了上游,利润较大。找工作的话,因为个人工作的缘故,我最想去UOP工作,搞技术开发以及工程化。如果在国内,考虑收入和发展,个人认为拜耳和杜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接着巴斯夫也可以。另外,由于对道达尔接触不多,不是特别了解。
化工从业,以下均为个人看法或与同行交流,不求全面,但求有所见地。A.
巴斯夫: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起源于德国,最大的特点在于:1) 规模巨大,历史悠久: 年营业额超过743亿欧元,营业利润超过73.6亿欧元,拥有150年历史,市场营销策略也专注”We Create Chemistry”;2) 产业线全面,涉及石油天然气、工程塑料、功能化学品、医药、植物保护剂及营养品、工业气体、以及各种无机有机化学品等等;3) 规模体量太大之后,增长和行动迟缓,比如2014年年营业额仅增长0.5%, 所以现阶段主推Verbund 概念,利用其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线丰富的优势,推崇上下游一体化概念,将客户服务、生产、物流、研发等变成一体化,提升服务效率、节省成本。B.
陶氏:陶氏往往被称为全球前三大的化工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在570亿美元,最大的特点在于:1) 相对延续大宗化学品运作方式:尽管之前收购罗门哈斯,尝试进入精细化学品业务,但是整体公司运作思路上还是相对延续大宗化学品的方式,强调化学品的原料来源、价格以及物流;2)现阶段专注页岩气开发:陶氏化学在很早就开始了非石油来源的化学炼制尝试,包括与神华合作进行煤制烯烃(后来项目下马),包括近些年重点开发的页岩气。在阶段,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陶氏化学受益于低成本的页岩气,在大宗化学品业务上以低价竞争表现十分强劲。当然现在油价下跌有所影响,但长期开,是对的方向。 3) 强化环境、农业、食品等作为未来增长点。陶氏化学在水处理、绿色建筑、农业、食品包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市场投入,而这块业务也的确带来了良好的业绩表现,尤其是水处理、农业等方面。C.
拜耳:传统的德国化工医药公司,年营业收入在422亿欧元,营业利润为55亿欧元,旗下包括三块业务:HealthCare 医疗,Crop Science作物科学,Material Science材料科学。其特点在于 – 拜耳集团已经想抛弃材料业务了。在三块业务中,医疗业务200亿欧元销售,增长5.6%,贡献36亿利润;作物科学95亿销售,增长7.7%,贡献18亿利润;材料科学117亿销售,增长仅3.7%,利润仅5.5亿元。从股东回报角度讲,拜耳材料科学仅仅能贡献营业收入,但利润有限、增长乏力,所以才被剥离出来,单独上市,预计2016年上市。D.
杜邦:杜邦是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美国化工公司,特点有三:1) 传奇的发展经历:以制造火药起家,一战中从军火生产中获利众多,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之后又在二战中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将全体6万名职工搬迁4000公里,而美国政府支付了“1美元”,再后来1981年收购大陆石油公司(CONOCO Inc),以80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收购案,之后则在农药、医药、营养品方面不断的收购整合,成为现在的一家综合性化学公司;2) 一家真正的Science Company, 杜邦在20世纪带领了全球的聚合物革命,发明了众多至今仍广泛使用的聚合物,比如尼龙、氯丁二烯橡胶、涤纶、有机玻璃、Kevlar防弹背心、特氟龙、氟利昂等等;3)从传统石油原料转向生物质为原料:杜邦在任查德·霍利迪(前任CEO)和柯爱伦(现任CEO)的带领下,一方面剥离大陆石油公司等传统石油公司,一方面不断收购整合生物科技相关的企业,包括先锋种子、丹尼斯克公司 – 生物营养品公司,农业公司邦吉(Bunge)一起生产一种大豆蛋白,在田纳西设立首个生物基材料生产设施。目标是将杜邦从一个传统石油化工企业,转向未来的生物基的化工企业,涵盖种子、农业、下游化学品、营养品、医药的公司;4)股东拆分杜邦集团纠纷:过去两年一直有投资基金想将杜邦拆分为传统化学业务和新兴农业、营养品业务,但集团CEO则有不同看法,一直在讨论,使得内部也不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对业务也有一定影响。E.
3M:美国化工企业,号称“全球最创新的企业之一”,其特点在于1)最为广泛和多样化的产品线,覆盖从日常生活用的洗碗布、拖把、挂钩、报事贴,到各种工业用的精细胶布、液晶显示图层、汽车隔热膜、隔音材料等等;2)创新:3M 尽管产品线繁杂,但是在产品的开发其实一直有一个主线 – 对材料表面结构的控制,所以基本上所有的胶布、化学品、日用品,都是通过改变其表面的围观结构和工艺,来实现产品的创新,比如说汽车尾部及高速公路的高反光材料,和电脑防窥屏,其实都是结构改变来实现光学性能变化。当然插一句,3M号称是全球最创新的企业之一,但事实可能是最会宣传的创新企业。F.
霍尼韦尔:霍尼韦尔本身其实是一家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公司,成立之初以生产电子温度调节器为主要业务,之后在二战期间通过生产航空产品进入防务工业,现在很多飞机上的黑匣子都是霍尼韦尔的。1999年,与联合信号公司合并,成为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材料方面的特点在于专注于电子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和一些特殊化学品,比如尼龙-6树脂,制冷剂、有机硅密封胶添加剂等。G.
道达尔:道达尔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业务重心在于原油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化学品业务包括化肥、树脂、粘合剂、电镀材料等。但从最近剥离波士胶、以及不断在亚太、中东投资原油及页岩气勘探来看,可能逐步会专注石油炼化业务,而减少化学品业务的投资。这个问题关注了好久了,也仔细看了看之前的答案,但是要么是官网可以查到的简单介绍,或者是泛泛的经验判断,对问题中提到的优势和特点的回答貌似缺少一些。所以不请自来,尝试对上述公司在化工和材料方面的特点做个概要说明。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分析了各公司的特点,我就来分享一下各大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吧。以下资料都来源于“新材料在线”的资料整理。1、巴斯夫(BASF)巴斯夫全球员工约112000人,公司的产品范围可分为五大类:化学品、特性产品、功能性材料与解决方案、农业解决方案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 2014年二季度财报
2014年第二季度,巴斯夫总销售额185亿欧元,高于去年同期1%。巴斯夫经一次性项目调整的2014年二季度未计利息与税项之利润(EBIT)增长12.1%至20.5亿欧元(27.6亿美元)。巴斯夫的全球布局
目前巴斯夫的全球市场规模排序,最大的是欧洲市场,其次是北美市场,亚太区市场再次之,最后是南美、非洲和中东市场。以去年的数据来看,四大区域的市场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巴斯夫中国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开始在中国开展贸易,所销售的纺织染料是当时最重要的化学产品之一,巴斯夫也因此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1913年一战前夕,中国已经占到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14%。二战结束后,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多元化。2、陶氏化学(The Dow Chemical Company)陶氏化学成立于1897年,截至2013年,陶氏化学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7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大约53000人,在36个国家拥有201个网点机构。陶氏化学的六千余种产品,应用范围包括建筑、电子通讯、储能、油气、包装、医药健康、基础设施、营养、个人护理、可再生能源、交通、水资源等。2014年二季度财报陶氏化学201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上涨2%至149.2亿美元,但由于销售成本增加,以及去年同期业绩包括一次性所得,因此今年二季度的净利润下滑了62%,为8.82亿美元。 陶氏化学在中国在1930年代,陶氏开始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近几年陶氏化学不断提高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陶氏化学已在张家港设有胶乳、环氧产品、聚苯乙烯和醇醚生产厂,在武汉建立工厂以满足市场对复合材料、风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几年,陶氏化学在中国继续保持较快的扩张,在上海张江设立了亚太地区的商业和创新中心,在张家港投资建设年产能12万吨的醇醚工厂,并在天津建设化学品物流中心,每年货物吞吐量可达600万至900万吨,预计项目一期在2016年投入使用。3、杜邦 (DuPont)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目前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产品及服务覆盖了添加剂与改性剂、服装与面料、复合材料与中间层、显示与照明材料、膜与薄膜、包装材料、医药产品、塑料、高分子材料和树脂等诸多行业。借此,杜邦渗透的市场已经包括农业、电子材料、海运、铁路、汽车、能源与公用设施、采矿、安全与防护、建筑、食品饮料、包装与印刷、化学品、医疗保健、工程塑料等。2014年二季度财报杜邦2014年第二季盈利增长3.9%,从上年同期的10.3亿美元,增至10.7亿美元。营收下降1.4%,从上年同期的98.4亿美元降至97.1亿美元。杜邦在中国杜邦公司与中国的生意往来可追溯到1863年。1984年,杜邦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最早开展对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时期,杜邦公司于2012年在成都设立西部地区首家分公司,与合作伙伴协力提升本地化创新,支持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今杜邦已在中国建立了约40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员工约6300名,产品和服务涉及了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汽车等多个行业。目前杜邦旗下在中国的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名录如下:4、PPG工业公司(PPG Industries)PPG建立于1883年,生产油漆、涂料、光学产品、特种材料、玻璃和玻璃纤维等,在全球设有156处工厂,其中美国45处,北美其他国家14处,欧洲、中东及非洲64处,亚太33处。PPG目前的员工总数大约42600人,其中北美17800人,欧洲、中东及非洲14800人,南美1800人,亚太地区约8200人。PPG去年的净销售收入是151亿美元。2014年二季度财报PPG2014年第二季度持续经营业务销售额为41亿美元,较之上年同期增加1.99亿美元,同比增长5%。具体分项来看,PPG的高性能涂料业务销售额23亿美元;工业涂料业务销售额15亿美元;玻璃业务销售额2.89亿美元。PPG今年二季度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93亿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3.18亿美元。PPG在中国PPG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在上海、苏州、昆山、天津、芜湖、淄博、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其中,防护及船舶涂料业务部在昆山,工业涂料业务部在苏州和天津,玻璃纤维业务部在昆山和淄博,建筑涂料业务部在上海,航天业务部在苏州和天津,汽车OEM涂料业务部在芜湖和天津。5、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 Industries)塑胶生产商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LyondellBasellIndustries)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化工和炼油企业之一。公司在18个国家拥有55个生产基地。利安德巴塞尔总部位于荷兰,主要产品用于纺织品、汽车配件和食品储藏当中的聚丙烯和其他产品。近几年利安德巴赛尔的经营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二季度财报2014年第二季度,利安德巴塞尔的盈余增长38.8%至22.2亿美元,该公司当前季度所录得营收增长9.1%至121亿美元。利安德巴塞尔在中国从1971年开始,利安德巴赛尔在亚太市场上开始活跃起来。目前利安德巴赛尔在中国有5个办公场所,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和香港。6、赢创工业集团 (Evonik Industries AG)赢创总部在德国,目前在一百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24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员工总数大约33000人。赢创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分布示意图如下。2014年半年财报德国赢创工业集团2014上半年的销售额为64.48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64.21亿欧元有所上升。由于一些重点产品的售价下降,赢创工业的经营业绩未及去年同期的高水平,调整后EBITDA下跌16%至9.36亿欧元,调整后净利润下跌28%至3.61亿欧元。赢创在中国赢创在1930年代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当时的代表处设在上海,目前赢创在大中华区拥有18个公司和15个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过4000人。在国内,赢创的办事机构分布在重庆、长春、辽阳、营口、北京、日照、上海、广州、南平和南宁。7、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Nobel)阿克苏诺贝尔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核心业务包括装饰漆、高性能涂料业务和专业化学品业务,是全球领先的油漆和涂料公司。2014年二季报2014年第二季度,阿克苏诺贝尔的三大业务领域的销售均表现出积极增长势头。第二季度销售额为37.1亿欧元,由于不利的货币因素带来5%的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4%。公司第二季度运营收益达3.53亿欧元,比2013年同期的3.22亿欧元上涨10%。归属股东的净收益也增加至2.05亿欧元,2013年为1.84亿欧元。阿克苏诺贝尔在中国阿克苏诺贝尔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1898年。截止到2012年底,阿克苏诺贝尔在中国已成立了29家生产基地,包括目前已累计投资4.1亿美元建成的宁波多元化生产基地,1个创新中心、1个服务中心及遍布全国的销售办事处。8、LG化学LG化学隶属于韩国三大集团之一LG集团,是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LG化学通过不断的革新和研究开发活动,成长为领导韩国化学工业的韩国最大的综合化学公司。2014年二季度财报LG化学公布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其中,营业利润同比减少28.3%,为359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6亿元);销售额同比减少0.8%,为5.8688万亿韩元;净利润同比骤减43.4%,为2268亿韩元。和今年第一季度相比,销售额增长3.5%,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减少0.7%和20.7%。LG化学在中国LG化学显示器材料(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是LG化学信息电子材料事业本部在北京成立的生产法人。公司主要生产显示器材料中TFT-LCD用偏光板(使用于笔记本电脑和电脑显示器等薄膜液晶显示装置(TFT-LCD)的光学胶片,有着只通过光的一定方向成分的偏光功能的6层复合胶片)9、三菱化学控股(MitsubishiChemical Holdings Corporation)三菱化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学公司。公司通过其三个主要部门提供其广泛产品:功能材料和塑料产品(包括信息及电子产品、专业化学制品、制药);石油化工;碳及农业产品。虽然铝、片塑产品、及塑料包装等功能材料占销售额的55%还多,但公司还是把长期目标放在专业化学制品及制药上。201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三菱化学本财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挫46.8%,降至58.5亿日元(5700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关闭了位于鹿岛的1号石脑油裂解装置和苯装置导致的特别损失。第一财季,三菱化学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8%,升至8109亿日元,主要是受到显示器相关产品需求强劲以及工业材料业务部门盈利增强的带动。但净利润出现下滑。三菱化学在中国2013年10月,三菱树脂聚酯膜(苏州)有限公司在高新区举行竣工典礼。三菱树脂聚酯膜(苏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投资总额将达15亿元人民币。一期占地88.3亩,主要将进行聚酯膜的生产与销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4.8万吨,年销售额将达20亿元。10、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Chemical Company)日本住友化学成立于1913年,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化学企业之一,又是住友集团的主要公司之一。现在,它拥有基础化学、石油化学、精密化学、农业化学4个部门和10家研究所,在5个工厂中生产和提供工业药品、合成纤维材料、铝、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染料、化成品、农药、饲料添加剂、化学肥料等约3000多种产品。201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日本住友化学本财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劲增80.7%,升至140.5亿日元;销售收入同比增加8%,升至5569亿日元。第一财季,住友化学旗下基础化学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0%,石化和塑料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2.2%。住友化学在中国2014年8月,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宣布增加高性能农用PO棚膜(农用聚烯烃类特殊薄膜,在我国销售名称为“明净华”)在中国的产能,由目前的4000吨/年大幅增产到10000吨/年。该产品由住友化学与大连金港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大连住化金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此次新引进的设备可以生产宽幅为8-12m的薄膜,计划于2016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日,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宣布,将参与西班牙的大型石油化学公司CEPSA Química S.A计划在中国开展的石油化学产品制造业务。本项业务计划生产汽车零配件、电气零配件等的塑料原料。对“材料行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新材料在线”。
杜邦总部在Wilmington, DE
我们学校就离杜邦总部不远,而且是由杜邦赞助的。我本人就是学chemical engineering的,所以对杜邦有点了解。杜邦从生产黑火药起家,后来转型发明了最著名的尼龙、特氟龙、莱卡、凯夫拉等材料。包括我现在实验室用的Nafion都是杜邦发明生产的。氟的危险性不言而喻,杜邦的含氟产品世界领先。之前教授说过世界上含氟产品大多出自于杜邦,这与杜邦特别出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密不可分。目前杜邦又进入了下一个转型期,现在杜邦自己的定位是创新公司,而不是化工公司。之前听杜邦的career fair,他们说近年来主要精力都转移到了农业板块,而不是化学板块,而且R&D和咨询是员工最多的部门。据杜邦员工说他们已经卖掉了大部分化工plant,现在只生产些防弹衣用纤维和汽车配件用橡胶。因为农业才是未来最重要的领域,传统化工业没有农业的创新潜力大。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各个化工公司2015年的第一季财报基本出来了,趁着这个时机咱们聊一聊,侃一侃。BASF:slogan由最初的“the chemical company"变为了”we create chemistry",但筒子们发现了没,
还是和化学联系紧密,没有提及任何材料的东西,目前还是大化工哈。简要的讲,就是挖个油田,然后提取加工,上下游之间密切合作,巴斯夫非常强调一体化(verbund)。
之前全部在德国的研发已经分成了三个,德国的鹿港,美国,还有上海(俗称亚太创新 园)。楼上提到的聚氨酯,工程塑料部门,在公司内部也是有很强的地位。
待遇方面,确实很很一般。
2015年财报出来了,EBIT略有下降啊。DOW:美资,业内地位很高,招人的标准也很严格。
待遇方面很不错,研究生可以独立做项目,这可能是钱多的一大原因。
201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出来了,EBIT不错,比去年增加了4亿刀。照这个趋势下去,不知能否重回化工老大的地位。Dupont:一家很有创新性的公司,已经不算是化工公司,可以称作材料公司。
产品方面在高分子方面很有建树,有很多垄断性产品,特弗龙,尼龙-66等等,但但楼上的筒子说了,不久的将来也要剥离。
待遇方面不错。GE:多元化公司,科技含量很高。前段时间剥离了GE金融业务,很多人费解,确实在金融如日 中 天的时候剥离此公司。
最近在放广告有木有,广告做的很酷炫啊。海底飞行器。。Akzonobel:一直在提倡一个理念,“人-城市”,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方面排名第一,和旗下的业务有关。
北美的装饰器业务出售给了PPG,已经不在500强很久了,重回之路估计很是艰辛。去年开始一直在瘦身,整合各个BU,将ICI遗留下的研发部门已经解散。
多乐士和立邦可以简要聊一下(扯的有些远了),多乐士在一线城市雄踞第一的地位,立邦在二三线比多乐士地位强劲。立邦的内外墙涂料做的很出色,涵盖各个产品线,高中低端,而且技术体系很完善很全面。
待遇方面一般。PPG:已经超越Akzonobel成为涂料界的老大了,但未来格局两大公司交替接棒?!Exxomobile: 不是很了解,但待遇不错。Henkle:各种胶水,你能想到的他们都有。想自己开发树脂,但貌似木有成功。第一季度的财报全部出来以后,再补充补充~~~
这个问题邀请我让我受宠若惊啊其实自己也是还没入行的研究僧,所以我先占个坑把问题顶起来,另外帮题主多邀请了几个人~以及, 姐姐人在德国,只可惜不接受邀请,所以只能艾特一下~她应该对巴斯夫什么的非常熟悉~嗯,小生不才,只能帮题主到这儿了
我有些朋友在这几家公司工作,自己也有一些接触,提供一些看法。公官样文章还有官网的資料数据就不多说了,就是行业里一般性的看法还有部分内部人士说法(当然签过NDA或是一些较机密的我也不说了),也不限於国内的状况。至於正确性有赖内部人士指正,我不!负!责!。(另外 倪明智 的回答蛮内行的,可参考) 化工材料行业全盘分析没太大意义的,因为各公司产品差异太大,甚至一家公司内部门间差异也大,千千万万的化学品,说一家公司比另一家公司牛逼没太大意思。还有由於我對每家公司了解深入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我的偏见,我会交代我跟这家公司接触的程度让版友自己判断。(公司名我习惯用原文,请见谅,还有薪资福利是指业界整体观感,实际薪资还是看不同的职位部门)BASF资讯管道过去工作有少许生意往来,几年前曾受邀去过Ludwigshafen两天一夜参访,同学朋友中也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公司特色与策略1. Verbund: BASF最骄傲的特色,一体化概念,在德国时每个人都在重复这点。从生产角度来说是可以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效果。2. 垂直平行整合,持续扩大规模: 很有趣的策略,不断有新投资和并购,营业额也持续上升,现在营业额稳居第一,甚至跨到开采石油的领域(几年前是设立在非洲的合资公司)。但其实大多数知名化工公司是反其道而行的。文化与薪资福利稳定丶步调慢,我一个同学曾在巴西的商业培训项目,要离开再去进修时,他的主管说: "你不需要再进修了,在BASF只要完成例行工作,你的表现就比大多数人好了(outperform others)" 这句话让他下决心离开。薪资是行业里有名的低,在德国总部也好不到哪。(当年在Ludwigshafen时突然暴雪)(当年在Ludwigshafen时突然暴雪)Dow资讯管道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朋友很多,也跟几个VP/Director级的主管谈过。公司特色与策略1. 长期策略尚不明朗: 本来要走像杜邦的一样特化品的路,所以才去吃Rohm & Hass,结果文化差异加上金融风暴吃得很辛苦,刚好页岩气又出来,大宗品如塑料大赚,整个方向又不明确了。2. 开始将关连性不大的生意剥离,丢了氯丶Agrofresh丶Angus等,环氧喊了很久卖出去没不知道,我个人认为这是合理的策略。不过加上Sadara要喷产能,看来Dow可能会回头走大宗化学品的路。文化与薪资福利薪资高,福利好,可能是行業裡跟Dupont并列最好的,整体工作步调也慢。有猎人头说过,最难帮Dow的人找同行的新工作,因为薪资福利太好,造成期望薪资和能力间有落差。官场文化我觉得是我接触过几家公司里比较重的,细节不多说。Dupont资讯管道这家公司生意上我大概接触过近10个国家超过50人以上吧,曾与他们法务还有全球层级的高阶主管交手不少。甚至也参加过跟他们某地区CEO的饭局几次。公司特色与策略1. 自称Science公司,著重在特殊化学品: 我会说Dupont跟BASF算是业内两个极端的典型,Dupont的策略明确从chemical转型到science,也就是更偏向精细或特殊化学品及特殊材料。步调很快,营业额也掉很快,但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2. Bio-tech: 越来越多使用生质原料的产品,也購買Merck消费医疗的部門。农化方面着力也很深,虽然几家农化大厂都很注重这块,但个人感觉Dupont整体來說方向更明確。3. 生产外包: 这也是Dupont这几年来很重要的策略,减少自己的生产而跟其他厂家合作,类似电子行业的OEM,而杜邦更强调自己是Solution provider。文化与薪资福利薪资福利在行业里跟Dow一样是龙头,但跟Dow比起来就我所知commercial这块压力是比较大的(R&D听说是Dow压力比较大,但我觉得看部门吧)。(其他公司我再慢慢补充)
谢邀,我只能点评美国的情况,大部分只说事实,大家自己解读真正含义。。。突然发现我不同同事/同学/朋友在每一家公司都工作过。。。巴斯夫BASF好:career fair上面有来招聘但是比较偏agriculture 农业。他们也招rotational program, 但是是commercial track不是technical track.不好:德国公司在美国名气没有下面其他公司大。以前在Detroit有个工厂,后来关门了,裁了好多人,工作outsource到印度,我要是美国人我肯定超级不爽。之前听说BASF在中国还因为environmental issue惹出事。陶氏 Dow好: 在美国算是老大级别的,常年招UIUC的学生。大公司很多career opportunity往上面升或者平调到不同地方,在美国很多地方有plants,在中国也有很多机会。从Dow跳槽出来也能去到不错的公司不好:总部在midland(山旮旯,比较偏僻)。也听说比较bureaucracy,部门很多但是没什么用。也听说曾经公司要一栋楼的人relocate到别的州,这个比较郁闷了。。。拜耳bayer了解不多,知道在上海有个厂,美国在Pittsburg有个很大R&D center杜邦Dupont了解不多,我们公司的competitor,呵呵。不怎么见他们来UI招聘。。。3M了解不多,认识一个UIUC phd在那里工作,貌似做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霍尼韦尔 Honeywell认识很多人在旗下的UOP工作,主要是petrochemical catalyst。可以学到东西,工作非常幸苦,经常全世界出差,必要时候周末要工作 (要是你客户整个炼油厂就等着你troubleshoot startup的时候,你真是不能休息的。。。。)。做同样的工作因为你国籍不同,工资还不一样(潜台词,显然欺压中国人的劳动力)。工资给的一般,但是很多补贴(车,吃饭,房租)。一般人做5年之后就跳槽到别的石油公司。道达尔 Total认识有人在中国做project engineer/engineering manager,貌似是一个很好的学技术的地方。
怎么没有 ppg?ppg 的电泳、玻璃……都很不错。
我来回答下拜耳在化工这块的情况。拜耳在德国化工业的规模仅次于巴斯夫,这也是为什么巴斯夫强调自己是“化工公司”,而拜耳强调自己是“科学公司”;拜耳的化工业务主要分四块:聚氨酯,聚碳酸脂,涂料中间体,基础化学品。前三个业务拜耳基本在全球都是前三甲的规模,基础化学品主要供自己的企业内部使用,所以具体排名不详。拜耳化工在2013年的销售额在150亿欧元左右,在整个拜耳集团的业务中大概为35%强,但是盈利能力远远低于医药和农作物这两个分支。拜耳和巴斯夫,陶氏,杜邦这些企业的关系错综复杂,有些领域是竞争对手,有些领域又是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拜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全球业务中比重越来越重,2006年以后的主要投资也基本集中在中国。
对于化工行业并不了解,大学的时候故意挑了一个不用学化学的专业,现在就职于题主所提到道达尔公司,就大致的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借此机会也去搜索和学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吧。初入行业,难免理解过于浅显或者有错漏的地方,还望各位不吝批评指正。道达尔的化学分部是阿托菲纳公司(Altofina),化工材料属于石油产业的下游,题主所提到的化工/材料方面,应该都属于阿托菲纳了。经知友@严磊 提醒,道达尔的化学分部阿科玛(Arkema)04年10月1日诞生,并于06年5月18日独立并且上市,十分感谢!道达尔在化工领域我所了解的并且在中国也已经有投资的三个品牌,分别是波士胶(Bostik)、安美特(Atotech)和哈金森(Hutchinson),下面分别对于这三个品牌(也可以说公司吧)的业务和优势进行介绍。波士胶(Bostik):(个人觉得中文名翻译得挺有意思的)全球最大的粘合剂和密封胶生产商之一,产品几乎涉及各个领域:Never Seez润滑脂/防卡剂、建筑、汽车、飞机、舰船、家具、印刷、服装、办公等。在工业、建筑和民用粘合剂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波士胶的官方网站上介绍了其在行业内的一些数据,现附上,仅供题主参考,按照网站更新的尿性,数据应该是10年左右的。波士胶公司在各个领域居领先地位:
卫生用品粘合剂全球第一:全球每年800亿张纸尿裤的生产均使用本公司的粘合剂。
建筑胶全球第二:瓷砖粘贴、地坪处理、防水密封、墙面处理和家装。
民用胶法国第一,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享有领先地位。
行业应用全球第四,如软包装与硬包装、组装、胶带与标签、汽车、船舶与木工家具。
2010年,波士胶营业额超过13.8亿欧元。参考链接:安美特(Atotech):全球领先的通用五金电镀(General Metal Finishing)提供技术及服务、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提供化学药品和设备的供应商。安美特的核心业务是电子产品和通用五金电镀,在这块有着比较领先的技术和优势。参考链接:哈金森(Hutchinson):(吹下牛皮,邓小平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曾在哈金森工作过)哈金森在世界橡胶工业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生产各种弹性静态密封产品,所涉领域包括汽车、航空、国防、建筑、核能及铁路等,是全球排名一、二位的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供应商。以上只是对一些相应领域和品牌的简单介绍,由于个人化学实在太烂,已经尽量避免出现一些化工名词。按照个人浅显的理解,道达尔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最大的优势可能是其全产业链的支持,在以上的所有公司里,道达尔是唯一有贯穿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的,从上游的石油开采一直到下游的化工炼化等。此外,我还在百度知道上找到一个介绍的链接,介绍的公司都挺全的,题主也可以参考参考。利益相关:道达尔供应链实习期员工
只了解杜邦。杜邦公司的来龙去脉上面的人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我就不再累赘了。只说一些现在公司在中国的情况。目前杜邦正处在转型期,从已经沟通的信息来看杜邦下一个百年的重点是在农业,营养和新能源/材料上面。对于传统的化学业务全部要剥离掉。三年前已经外包了无纺布业务,两年前剥离了汽车涂料漆业务,现在正在剥离氟化学业务(特氟龙),预计明年中旬正式分家。估计不久的将来就要对高性能聚合物业务下手了,(也就是工程塑料部门)。所以,10年以后谁再和我说杜邦公司是一家化学公司我就和谁急!
都是全球化工行业的巨头,生物化工领域还有DSM,无机化工呢?海螺水泥应能领先,康宁玻璃做的不错。化工其实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世界就是由物质、信息、能量构成的。国内要领先除了规模优势,还要靠工艺,没有实质性创新、权贵文化盛行的国度难有强大的化学工业。
为什么没人提阿克苏诺贝尔?
拜耳作物科学是我的客户,我负责他们的山东农科广告,比如露娜森等农药,拜耳的渠道非常成熟,每年的销售额稳定的吓人。巴斯夫从不做广告,大量的人海战术下去做渠道。还有先正达,分分钟教你怎么腐化农业厅与植保站。
目前在汉高工作,我就是想感叹一下,来德国之前只知道巴斯夫是一家大公司,来之后真的是要感叹,这是一家大大大大大公司. 他们家做上游基础品貌似多一些.
霍尼韦尔旗下的UOP好赚钱的说,目前中国这很火的PDH项目,90%用的都是他家的技术
仅说说德国公司的情况。简单地说,巴斯夫偏向于基础化工,而拜耳偏向于精细化工,如医药。
巴斯夫的客户很多,业内很有名,而个人感觉和他们一起工作不是一般的效率高,但是添加剂这块做不到石油行业里去。道达尔有点自产自销的意思(石油添加剂),气氛好,舒适
化工从业者,暂时没感觉到他们的区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产品质量与服务程度会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贵得有道理,并且继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蓝天石油化工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