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查询到我国最新股指期货软件现状?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现状_百度知道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现状
谁能给我全面的将一下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要全面啊急用!!!!!!!!!
股指期货是从股市交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属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范畴。尽管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但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纵观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生期、成长期、停滞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期我们先介绍头两个阶段: 1.初生期(年)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加剧,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办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宣告了股指期货的诞生。随后,许多交易所都开始了股指期货的尝试和探索。同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办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1984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合约。这一时期,无论交易所还是投资者,都对股指期货特性不甚了解,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之中,市场走势还不太平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股指期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9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95
Financial;Sight;金融视线;《中国商贸》;CHINABUSINESS™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王冰;摘要: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2009)04(b;一种投机性更强的工具,可能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的投;三是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对股指期货的了解不足,很大;股指期货是
FinancialSight金融视线《中国商贸》CHINABUSINESS&TRADE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王冰摘要: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目两会期间.十几住全霉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尽快推出眨糟期冀,促进资本市垮健舂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触创新,推出股指期赁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本文从股指期赁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中国国内推出股指期赁的曲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障碍,井对雎指期货的推出提出建议。关键词:股指期货风险规避赏源配王中图分类号:F7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2009)04(b)一059一ol一种投机性更强的工具,可能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三是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对股指期货的了解不足,很大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甚至部分机构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做到理性投资,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股指期货是股票类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2006年年末以来,中国股指期货的上市脚步显著加快。面对金融危机对A股市场的强烈冲击,对股指期货在中国的推出时机进行谨慎选择显得尤为重要。1股指期货对我国的必要性1.1是规避系统风险的需要我国股市受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和舆论的影响较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相对较高。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使投资者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对冲掉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此外,投资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获利,也可以在股市处于大幅波动时锁定风险而获取稳定收益。1.2是进一步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偏低,不利于股票市场的规范发展。股指期货这种新型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工具,有利于吸引大量机构投资者入市,增加交易量、活跃市场,从而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3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需要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商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特殊市场。其对商品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加速资金周转、计划生产和提前实现利润都有很大的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改变基础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填补国内股权衍生品的空白,使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初具规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期货市场的环境逐步好转,特别是随着股权分置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为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拓宽了道路。1.4是提高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到我国的证券市场。为了应对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国内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股市要与国际接轨,不能没有交易品种的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在适当时机推出股指期货,正是这种开放和创新的必然结果。最后是我国还未推出专门的《期货法》,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均没有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明确规定。现阶段,我国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依据不足,交易规则的不确定性使得股指期货交易蕴藏着巨大的风险。3政策建议3.1交易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交易所应采取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涨跌停板制、分级结算制度等各类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3.2不断健全和完善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尽快制定并推出《期货法》,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方面内容制定具体的法律规定,明确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风险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设立专门的期货I监管部门,实现其与证监会、银监会、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所的共同监管,建立多层次风险监管体系,并采用先进的风险实时监控技术,防范、控制股指期货市场风险。3.3对投资者加强风险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交易和风险特性的认知,使其充分认识到保证金交易制度的杠杆效应是柄双刃剑,在放大收益的同时增加了风险。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加强风险的宣传工作,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交易技巧。4结语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也越发明显。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引进双向交易机制,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资本开亍场发展的必需,更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在做好各种准备之后尽快推出股指期货。2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面临的问题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其推出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不足,投资者无法根据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动预测股指的波动情况。从而降低了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二是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机。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其推出相当于又引进了参考文献【1】陈红.股指期货:国际监管经验与中国制度完善[J】.中国证券期货,2007,(04).【2】殷家祥.股指期货投资与交易实务【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9万方数据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王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中国商贸CHINA BUSINESS & TRADE2009,&&(5)0次 参考文献(2条) 1.陈红 股指期货:国际监管经验与中国制度完善 .殷家祥 股指期货投资与交易实务 2006 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程金金 从历史经验角度正确认识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作用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4)中国首支股指期货将于20lO年4月16日正式上市交易.对于股指期货是否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分析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股指期货在金融海啸中的表现,得出股指期货有利于平稳股票市场,降低市场风险.我们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股指期货的实质是一个风险规避工具,而不是投资产品.2.期刊论文 黄凤文.吴育华.HUANG Fengwen.WU Yuhua 我国开发股指期货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股指期货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推出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对开发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针对开发股指期货实施步骤、政策准备和风险规避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实施步骤及政策准备应包括法律、管理规则修改与准备、科学编制股指、渐进式开放和借鉴国外经验等几个方面;风险规避策略包括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合作和壮大与完善股指期货的投资主体等七个方面.3.学位论文 王芳 中国推出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2006中国股市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和中国的未来。研究国际股指,比较和借鉴国际股市的经验,可以为中国股市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观察视野和国际化的参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的理论和实务界对中外股市的比较一直在作着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综合这些文献资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盲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定性的讨论多、定量的分析少。第二,面上的研究多,点上的研究少。第三,横向的比较多、纵向的发掘少。有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股指期货的产生、发展及特点的分析;股指期货交易主体的分析、沪深300指数的形成及其功能分析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的阐述、分析。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安全接轨的前提条件。创新将改变市场节奏,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又一里程碑,不仅将丰富投资品种、带来避险工具,同时将拉开中国资本市场飞跃式发展的帷幕。因此,对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高系统风险,推出股指期货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应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以期通过对股指期货的详尽分析来为中国股市的未来改革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4.会议论文 黄凤文.吴育华 我国开发股指期货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2007股指期货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推出与发展经验,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对开发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开发股指期货实施步骤、政策准备和风险规避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实施步骤及政策准备应包括法律、管理规则修改与准备、科学编制股指、渐进式开放和借鉴国外经验等几个方面;风险规避策略包括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合作和壮大及完善股指期货的投资主体等几个方面。5.学位论文 王索菲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票型基金的套期保值研究 2009即将推出的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不仅将为我国股票市场提供重要的规避风险的工具,而且使得我国在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中迈出重要一步。如何科学地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成为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问题。&br&  本文主要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票型基金的套期保值问题,分别选用OLS、B-VAR和S-ECM三种计算套期保值比率的模型,基于方差最小的准则,估计了国内的股票型基金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并对套保效果进行实证检验。&br&  本文首先通过衡量追踪误差,确定了代替沪深300指数的ETF组合,以此来对各支基金进行套期保值。其次,使用两阶段调整法调整套保比率,以减小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基差风险的影响。最后运用邹氏检验法检验其稳定性。结果显示,三种模型估计的套期保值比率的效果类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偏差较大,建议运用两阶段调整法以使套期保值效果更好。另外,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在投资组合面临的总风险中占很大比例,因此使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明显的减小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机构投资者如何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提供理论上的参考。6.期刊论文 侯海波 股指期货的风险与规避研究 -今日财富2009,&&(6)股指期货作为现代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金融衍生工具,它是一种风险规避的工具,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研究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有着重大的意义.7.学位论文 吴小东 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 2008我国股市的显著特点是股指波幅大,系统性风险大,而这种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回避。股指期货是规避系统风险的最佳工具,但其有效性却受套期保值比率的影响。因此,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问题成为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股指期货迟迟未能推出,成熟市场所采用的直接用投资组合数据和股指期货数据来确定套期保值比率的方法在我国并不适用,在股指期货还未推出的约束条件下,如何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并归纳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模型有五种: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模型、均值方差套期保值比率模型、期望效用最大化套期保值比率模型、增广的均值基尼系数模型和半方差模型,然后根据现代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确定的基本原理,在风险最小化框架下,推导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模型,并利用沪深300指数数据对四个投资组合的套期保值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1、该模型有效解决了我国目前股指期货数据缺乏的问题,同时证明了直接利用现货数据代替期货数据计算套期保值比率存在系统性的偏差,需要进行系数修正,但利用现货数据计算的初始套期保值比率用来研究套期保值的绩效却是有效的。2、实证研究发现投资组合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系数越高,套期保值效果越好,这跟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8.期刊论文 黄凤文.吴育华.杨拥军.HUANG Feng-wen.WU Yu-hua.YANG Yong-jun 我国证券市场开发股指期货研究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股指期货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推出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对开发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针对开发股指期货实施步骤、政策准备和风险规避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9.学位论文 王 迷你型股指期货在中国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2007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对我国股指期货现有合约的研究和国外股指期货成熟市场的发展轨迹来探讨发展即适合于我国期货市场又结合国外前沿技术的股指期货合约产品,从而有助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稳定、长久、繁荣的发展。如何充分应用股指期货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套期保值,充分发挥其市场作用;如何使中小投资者使用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规避与获利交易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课题。当前股指期货合约设计门槛较高,主要是为机构投资者而设计,将会使中小投资者被排斥在指数期货交易之外。本文认为缺少中小投资者的股指期货市场将可能带来以下问题:一、沪深300指数期货缺乏流动性和波动性加剧。二、无法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三、有违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四、不符合当前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中小投资者,而不让他们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在当前中小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不存在法律障碍的前提下,建议参考国外成熟期货市场发展状况与结合我国国情,推出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的迷你股指期货合约。推出迷你股指期货有利于:一、吸引中小投资者参与,提高市场广度、增加流动性、完善股指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二、使人人有机会创造财富,规避风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三、将使中国指数期货产品线得到完善,使我国指数期货向产品深度化发展,从而有效切割市场。四、我国更能够对自己的股价指数掌握定价主动权。本文提出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推出迷你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对于中国迷你股指期货产品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一、以原有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为基础产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乘数缩小,增大最小变动单位,来进行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二、允许以相应的比例将迷你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进行抵消。三、延长迷你沪深股指期货交易时间,可以让未在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中成交的合约在交易结束后自动转入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同时延长的交易时间可以方便上班族等中小投资者参与交易。四、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完全采用电子网络交易平台,方便系统维护与节约成本。同时本文预见到推出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将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小投资者教育问题、中小投资者质素良莠不齐而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交易系统的负荷问题。通过投资者风险揭示教育、期货基础与操作知识培训、推出仿真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等手段来促进投资者教育;通过券商与期货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参与人员复杂所牵涉到的问题;通过期货交易所、券商、期货公司、银行的系统升级与技术改造防止交易系统安全与负荷问题。本文还阐述了中小投资者如何利用利用迷你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资产增值与风险规避的可能的交易策略。最主要的是中小投资者一定要做好交易计划,入市原则这样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同时对中小投资者利用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投机、套期保值、投资组合的策略进行说明。对于利用迷你沪深300进行套利提出了这样几种交易策略:利用迷你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成份股票现货的差价套利;利用不同月份迷你股指期货合约间价差套利;利用到期同结算价与当时迷你股指期货合约价差套利;利用ETF和迷你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最后得出结论,在我国发展迷你型股指期货可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参与,提高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加市场广度与规模,在我国发展迷你股指期货是大势所趋,能够帮助我国完善期货市场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适合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结构性产品。本文翻阅了中外金融及金融衍生产品专家的历史文献,主要参考姜洋,《股票指数期货演讲论文集》中关于新产品即迷你股指期货后来居上这一趋势的文献;戴维?勒曼所著《交易所交易基金和电子迷你股指期货-操作实务》中对电子迷你股指期货产生的历史原因,交易所交易基金和迷你股指期货的交易策略文献;朱国华、褚块海所著《期货投资学》提出的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对于一个期货产品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观点;肖辉、刘文财所著《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中对期货向现货进行信息传递、价格发现的观点;李慕春、张国元,所著《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中投机与套期保值比例对流动性的影响,顾纪生所著《证券市场流动性研究》市场规模对流动性的影响;Philip Kotler在《Marketing Mangement))中关于市场切割与细分市场的概念提出;詹志红、陈丽娜、卢炬,《商业研究》中提出的对于中小股民来讲,由于其选股能力和选股数量的有限性,可以近似认为他们选取股票是个随机过程的观点,还有中外金融专家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股指期货定价模型等,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查阅了国内外互联网上的最新数据,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芝加哥商业期货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等众多官方网站。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国外推出迷你股指期货可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参与,从而增加流动性、市场广度与切割市场;通过与国外市场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在中国推出迷你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对现有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通过数量化研究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推出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我国现有投资品种,研究如何利用迷你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投资组合、套利等交易活动。本文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对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并对我国股指期货现有合约产品,即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进行一个简要描述,并就其合约设计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论述。第三章主要介绍国外迷你股指期货现状及发展原因,并指出迷你股指期货是当今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第四章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建议推出迷你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构想。第五章是预见性地分析推出迷你股指期货将面临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的对策。第六章阐述中小投资者利用迷你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资产增值与风险规避的可能的交易策略。第七章是结论性地提出本文的观点,推出迷你股指期货是大势所趋,是适合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结构性产品。10.期刊论文 张艳娜.刘云.ZHANG Yan-na.LIU Yun 股指期货风险规避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为股票市场提供了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空间.但是,在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激励效应同时,股票指数期货也给一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包括作为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一般风险,它自身特征所拥有的个别风险以及在我国经济条件下推行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文章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和投资者在规避股指期货风险中的可供参考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zhonggsm.aspx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tsg),授权号:9eb7b35f-78a9-db600ea4080下载时间:日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探讨95等内容。
 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因为一直缺乏做空机制,由于单边市场问题的存在,既有可能形成 较大的金融泡沫,也有可能带来股市的暴跌,而股指期货的推出解决了“单边市场”问题。?...  我国引入股指期货后的相关问题探讨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我国引入股指...最后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我国推出股 指期货的障碍。 关键词:证券市场 ...  关于我国股指期货会计问题的探讨摘 要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股指期货本身也蕴含着极其复杂的风险, 如何充分有效 地披露股指期货所蕴含的风险是广大投资者和监管层...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探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以及政策 建议摘要: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推出...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加入会员!获取文档下载券
关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思考隐藏...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思考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  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期货业的影响研究 [ 摘要] 股指期货推出 ,使我国期货业的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会增加 期货市场交易总量,推动市场规模扩张,而且由于券商、...  股指期货出台对股票 现货市场的影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以及我国 推出股指期货的相关政策动向的分析和探讨,试图为处于综 合化经营进程中的商业银行提供...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北美股指期货发展现状,我国股指期货现状,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股指期货背景下的期证银业务合作及其监管--CNKI数字图书馆
[登录]&&[免费注册]
我国股指期货背景下的期证银业务合作及其监管
作&&&&者: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金融业务呈现综合化趋势,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虽然我国金融混业还没成为金融发展的主流,但不同金融部门间业务合作和交叉、金融集团的发展已露端倪,期证、期银之间已经展开了浅层次的合作。
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不仅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诞生,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进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商品期货向金融期货时代的跨越。在金融期货的众多产品中,股指期货是最晚出现的一个品种,但目前它已力压群雄,成为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相关法规及试行办法规定了,证券公司以中间介绍商(IB)的身份、商业银行以特别结算会员的身份加入股指期货交易中,他们的加入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资金、资产、技术客户和营业场所等资源上具有期货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将这种资源有效转入期货业,会使期货公司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可以想象这种独特性地制度设计必将引发我国期证银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使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加入期货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通过业务合作使三方利益交织在一起。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尽管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产业内的合作已经开始,但迄今为止,期证、期银合作仍然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提起又相当模糊的概念,观念的模糊阻碍了期证银合作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也制约着期证银业务合作的成效和影响。因此,对期证银之间业务合作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这个背景,系统探讨了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并对这些合作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对期证银合作可能引发的监管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应对不同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监管策略。
论文分为四个章节来展开。拟对我国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进行探讨,特别对股指期货背景下的三方新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新的合作模式构想。同时,对期证银业务合作的监管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这一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阐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现实意义并对作者的行文角度进行了论述。然后,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最后,对本论文可能的创新方面进行说明。
第二章分析了期证之间的业务合作。首先对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证券和期货都是投资品种,是金融投资产品链的重要成员,具有较高地互补性和共同性。在业务运作模式上也有很强的相似性;然后,在探索当前期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台湾的期证合作模式,美国已形成了成熟的期货行业体系,其完备的法律法规、规范的监控体系、丰富的产品系列、有序的参与层次,都有我国发展金融期货所必须认真借鉴的宝贵经验。而对于台湾这个新兴期货市场,在借鉴成熟市场经验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摸索出一整套适用于东亚,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金融期货市场文化,促进了金融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这是我们要重点吸收借鉴的地方;最后从证券公司IB业务的相关政策、风险来源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股指期货背景下期证合作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分析了期银之间的业务合作。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期银之间的业务合作领域相对狭窄,包括银期转帐、银期通、保证金封闭运行、标准仓单质押贷款等。而股指期货的推出,特别是商业银行以特别结算会员的身份加入,将使期银之间业务合作更加深入。本章首先从期银合作各方的战略利益及合作基础进行分析,期银合作打通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深化与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利于金融边缘业务创新和混业经营体制的形成。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作用以及银期和银证合作的相似性是期银合作的现实基础。然后以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进行划分,分别阐述了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相关业务合作模式,并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以特别结算会员加入股指期货的合作业务,对合作的相关政策、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分别展开论述。
第四章谈及期证银业务合作的相关监管问题。期证之间的业务合作属于金融机构交叉性业务,带有浓厚的混业经营色彩,所以,本章从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分析,以混业经营监管为出发点,探讨了国外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英国“统一监管”模式和美国“功能监管”模式,着重分析了这两种监管模式的特征;接着,对期货、证券、商业银行的监管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并从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各监管主体之间沟通协调难度大、阻碍金融创新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分业监管的不足;另外,本章还结合次贷危机这一当前金融热点问题,对当前金融监管问题进行反思,希望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有所启示。最后,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的进行期证银之间的监管,并设计了过渡性监管模式及监管协调机制。我国目前根据既定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类别进行监管的传统模式受到巨大挑战,金融监管向统一监管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国金融监管应以统一监管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基于我们当前的国情,统一监管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我国应该采取一种过渡性的监管模式来应对当前金融机构交叉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接着,提出建立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并从监管协调合作机制的职能定位、制度模式、组成方式、决策机制以及人民银行应当发挥牵头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已有的关于银期、证期的合作,多基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本文立足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这个背景,站在期货公司的角度系统探讨了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并对这些合作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二是分别对证券公司从事IB业务和商业银行从事结算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另外,还对商业银行加入股指期货的远景合作模式进行了构想。三是在期证银业务合作的监管问题中,引入了混业经营监管,参考了国外的混业经营监管模式,提出了针对金融部门交叉业务的监管构想。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建立监管协调合作机制是当前的现实选择,并对监管协调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学位级别:
所属学科馆:
数据库类型: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简要说明11-12
1.3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12-13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13-14
? 2. 期证业务合作14-28
2.1 期证业务合作的理论基础14-16
2.1.1 期证业务合作释义14
2.1.2 期证合作的现实基础14-16
2.2 境外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期货的模式借鉴16-22
2.2.1 美国主要证券公司参与情况16-17
2.2.2 台湾证券公司参与情况17-19
2.2.3 我国期证合作模式借鉴19-22
2.3 股指期货背景下的期证合作22-28
2.3.1 证券公司从事IB 业务的相关政策22-23
2.3.2 证券公司从事IB 业务的风险来源23-25
2.3.3 证券公司从事IB 业务风险管理25-28
? 3. 期银业务合作28-43
3.1 期银业务合作理论基础29-33
3.1.1 期银业务合作释义29
3.1.2 期银合作的现实基础29-30
3.1.3 期银业务合作的必要性30-32
3.1.4 期银合作的战略利益分析32-33
3.2 期银业务合作现状33-37
3.2.1 银行电子结算网络和营销网点赋予的传统优势与期货业扩张需求的有效结合33-36
3.2.2 资金供需双方在融资平台上的浅尝性合作36-37
3.3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股指期货的模式借鉴37-39
3.3.1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模式37-38
3.3.2 我国商业银行参与模式及远景展望38-39
3.4 股指期货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特别结算业务39-43
3.4.1 商业银行特别结算业务模式39-40
3.4.2 特别结算会员存在的风险40
3.4.3 特别结算会员的风险管理40-42
3.4.4 特别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意义42-43
? 4. 期证银业务合作监管43-59
4.1 金融监管模式理论43-45
4.1.1 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43-44
4.1.2 金融监管模式的分类44-45
4.2 国外混业经营监管模式45-47
4.2.1 英国的“统一监管”模式46
4.2.2 美国的“功能监管”模式46-47
4.3 我国的金融监管现状47-53
4.3.1 期货、证券、商业银行的监管历史及现状48-50
4.3.2 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50-52
4.3.3 次贷危机后对金融监管的反思52-53
4.4 如何对期证银之间的业务合作进行有效监管53-59
4.4.1 统一监管模式的构想54
4.4.2 建立监管协调合作机制54-59
? 参考文献59-61
? 后记61-62
? 致谢62-6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3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曾健;鲍祥霖;;;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2] 刘婵娟;;;河北企业;2008年04期[3] 陈柳钦;;;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31期[4] 张宏;;;金融经济;2006年10期[5] 朱堰徽
,向敏;;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4期[6] 吕剑;;新疆财经;2003年05期[7] 杜悠;;;新理财;2008年01期[8] 魏娜;周永亮;;;职业时空;2007年04期[9] 林丽敏;;;时代金融;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赵杉;;山东大学;2007年[2] 吴德森;;吉林大学;2007年[3] 鹿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4] 周敏;;厦门大学;2007年[5] 单明;;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数字图书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主办:中国知网
数字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31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股指期货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