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的草 书如何写

您的位置:
草书的笔法(下)
作者: 来源: 元典艺术网
&  八、方圆
  方圆,既方笔、圆笔。方笔,用笔写出方折有棱角的点画,这种方法叫方笔。方笔骨力外拓,所以也叫外拓笔。这种笔画给人以方整险劲之感。草书虽然圆转多,但也时时有方折之笔。
  圆笔,用笔写出圆转没有棱角的点画,这种方法叫圆笔。圆笔不露锋芒,骨力内含,因此也叫内抵笔。圆笔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方圆是并用的:有的圆笔多,如颜真卿的行草书;有的方笔多,如张瑞图的行草书;有的方中有园,如王羲之、孙过庭的草书。姜夔《续书谱》说:&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若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九、迟速
  迟速,也叫迟急,也叫缓急。
  迟和速是对立的两种行笔的速度,各有优点:行笔迟,为的是点画形态稳健优美;行笔速,韦德是点画形态流畅有力。两者结合,达到对立的统一,须有高神的修养和功力,&心闲手敏&,才能迟速得宜,达到&会美之方&。孙过庭《书谱》说:&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心会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会赏!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姜夔《续书谱》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两家对迟速笔法的观点是一致的,而论述各有所长:孙氏之文正反论证,精深透彻;姜氏之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都主张对迟速兼之者优,偏之劣。迟速是草书主要的笔法之一,行笔速讯,以表现笔力、神采;行笔迟留,以表现凝重、妍美;行笔几经速迅之后,继之以迟留;迟留之后,继之以速迅。当然,草书速多于迟,迟可救疾速流滑之弊。
  十、使转
  使转是书法的运笔方法,主要指行草书而言,但与楷书也是有关系的,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从笔法的内涵来说,使转比其他笔法更丰富,包含的范围更广泛,几乎是行草书笔法的代称。对使转的解释,《书谱》说:&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使:运笔。纵:上下行笔。横:左右行笔。牵:引带,即游丝。掣:牵引,即游丝;亦谓&逆笔掣返&。转:圆转的笔法。钩:屈形的笔画。环:回环的笔画。盘:回屈的笔画。纡:曲折的笔。这就是说,使转是草书运笔中,由于游丝连接的横竖之间笔画与转折回环的笔画,所形成的草书笔法特征。
  十一、擒纵
  擒,捕捉的意思,引申为收;纵,方的意思。擒纵是运笔的方法,运笔既要收得住,又要放得开。黄庭坚在谈草书的经验时说:&要高执笔,知擒纵。&这是说,写草书执笔要高,运笔要收放得宜。怎样才能擒纵得当?应该擒之后继之以纵,纵之后继之以擒。正如丁文隽先生所说:&敛(擒、收)后继以放,放后继之以欲。&(《书法精论》)周星莲《临池管见》说:&作字须提得起笔,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知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这是说&有擒纵&,能使点画通灵生动,无僵臣板滞之感。
  十二、内抵
  抵,以指按、压的动作。
  内抵,指笔意紧敛,骨气内含,刚健中正,流美沉静,这种风格的书法为内抵,王羲之书法属于内抵。沈尹默先生《书法丛谈&二王书法管窥》说:&要用内抵法,先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地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心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气十足,刚劲不挠。&
  十三、虚实
  虚实是指运笔过程中,掌、腕、肘和笔画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表现在点画与空白之间,空白为虚,点画为实;表现在点画与游丝之间,点画为实,游丝为虚。草书在使转之间,由于书家的性情、笔意不同,还出现一些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并见,则虚实相生。书法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生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十四、外拓
  拓,扩展的意思。
  外拓,指笔意开展,所谓&筋胜之书&。这种刚用柔显,华因实增的书法为外拓,王献之书法属于外拓。虞世南《笔髓论&释草》说:&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这是对外拓笔法的形象论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提笔中含(指内扼),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康氏指出内扼与外拓的区别。沈尹默先生指出&李世民、颜真卿、徐浩、李邕&等人的书法属于外拓。
摘自:李乡状&&《书法艺术》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寻仙草记《山海创世录》新增“仙草园”副本
《山海创世录》又新增副本啦!&仙草园&副本是一个寻仙草记,但是到底是怎么样的仙草呢?据说正常人服用之后能长生不老,死人服用后能起死回生,这种非常奇妙的草就在仙草园,心动的玩家们赶快来&仙草园&求仙草吧!仙草园里有哪些不自量力的怪兽大伙可不知道吧,由于仙草园里的怪兽长期服用仙草,他们的实力已变得非常强?非常凶猛。也不要看仙草园里的怪兽都是些小动物,就掉以轻心,里面有两只熊凶悍无敌,具有强大的防御力和攻击力。一般勇士是无力抵抗的,而且熊大和熊二还带着一帮仙兔、仙鹿、仙狐。来到仙草园不得不与这些动物们拼个你死我活,不过好在他们的行为比较慢,打斗过程中可以轻松完成采集任务。&仙草园帮助茜希的那点小事来到&仙草园&目的是采集齐茜希需要的仙草,采集后不仅有仙草后还会有超额的经验和奖励,更夸张的说法可以得到传说中的&仙灵宝珠&。仙灵宝珠不仅可以开出上古神兽之魂、超级真气丹、生命和法力精华外,还可以开出永久增加属性的仙露,可谓是绝世仙灵宝珠,绝世仙露!点击由此进入Cweb《山海创世录》专区--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吉林女孩-30℃挑战冰雪瑜伽(组图)
俄罗斯军官舞会照曝光 帅哥美女如云(组图)
600余名考生泳装亮相高校表演专业招生会
美摄影网站评选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最“凶”台球美女裁判写真
最青春!杭州武汉艺考现场美女如云(组图)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草的草书如何写_百度知道
草的草书如何写
提问者采纳
///zhidao/wh%3D600%2C800/sign=a55b3199cac8ae/241f95cad1c8acf5050.baidu.hiphotos.hiphotos.jpg" target="_blank">http如图(名家手迹34款.jpg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15.80 [6.4折][定价:¥25.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查找同类商品
  一个日本法师令人心生快乐的智慧,出世的智慧,也即是现世的智慧,因为智慧,故不起烦恼。    不管世道如何,正见的获得,总让人坦然、欣然    这是一部影响日本文学600多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美的两大随笔”之一。  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钟爱的轻经典。一部影响周作人人生观的智慧之作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  赠物予人,无须借口,只说一句“这个送你”,就足见真诚。  凡事不必舍近求远,只须专注于身边的事,把它做好。清献公说:“做好事,莫问前程。”    本书精彩语录  1.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  2.自身显贵者亦以无子嗣为佳,何况碌碌之辈。  3.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的好事。  4.住处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5.如果谈话的对象,意见与自己一味相同,则与自己独坐有何差异。  6.大约在人迹不到、水草清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  7.人心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8.要知道虚伪出自智慧,一身才能让人一生烦恼。  9.人应该切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唯其如此,才能看淡俗世名利而一心向佛。  10.品评他人容貌之美丑与学问之高下时,总拿自己来比较,是可厌的事。  11.太过离谱的话,即刻就知道是谎言。  12.养老延寿,等来的仍只是垂老而死。  13.任何事情,都表现出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的样子,是令人赞赏的姿态。  14.赐酒与下人饮,要慎重。  15.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16.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  17.如果世上没有女子,则衣着打扮都一律不用讲究,恐怕就没有衣冠楚楚的人了吧。  18.可结为良友的人有:一、乐善好施的人;二医师;三、有慧根灵性的人。  19.改也无益的事,可以不改。  20.颜回的志向是不将自己的意向强加于人。  21.伤害心灵,比伤害身体更为严重。病痛多半来自于心中,少有来自于外界。  22.酬谢他人,穷人不要用出钱的方式,老人不要用出力的方式。  23.世上聪明的人,总善于揣摩别人,而不懂得自己。只有自知的人,才可能了解万物。贪心不止,是大限将至而不自知的缘故。  24.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  25.凡想于身后留给某人的东西,最好在世的时候就给他。  26.死不是迎面而来的,而是自后追来的。  27.凡事不必舍近求远,只须专注于身边的事,把它做好。清献公说:“做好事,莫问前程。”  28.年老后,智慧胜过年轻时,就好比年轻时容貌胜过老年。  29.欲成就某事,则不得以他事之破坏而痛苦,亦不必因他人嘲笑而羞耻。一事之成,要以舍弃万事为代价。  30、不以金钱为满足一切欲望之工具。  31.不期而来,止而宿之,可常保新鲜之感。  32.万事皆不足恃。愚人则以深为信赖故而致怨怒。  33.赠物予人,无须借口,只说一句“这个送你”,就足见真诚。  34.为人处世,要想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是以诚相见。  35.闲人莫入有主之家。  36.人之一生,总在为顺境与逆境而焦心,原因是总想舍苦而求乐。    
  《徒然草》是日本文学经典,和《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代表着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此书是周作人比较推崇的经典之作,并由他最早介绍到国内;同时,本书也是电影大师(《雕刻时光》的作者)塔可夫斯基深深钟爱的文学经典,曾在日记中多次引用。  《徒然草》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  《徒然草》在日本长期作为古典文学的入门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内容入选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本书插图来自日本古本《徒然草》。
  吉田兼好(),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歌人。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曾在朝廷为官,后出家做了僧人,其人精通儒、佛、老庄之学。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
  名家评论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
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而他的序言只有四句:“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书评一:内心的平静才是人生精要所在
书评人:文东
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
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
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不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月、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
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个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面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书评二:好读和耐读的日本经典
文/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这是一些节俭然而又能尽兴的文字。随意记来,常有教训,偶尔让人有不适之感。如果是一位老人,饱经沧桑,这样的姿态就会得到原谅。可是现在的读者连这样的老人也不愿意原谅了。这只能算是读者的堕落。教训人也是一种个性和见解,只要有知,姿态并不重要。这就是我在读《徒然草》一书时泛起的感触。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在那个岛国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女子呢?而且她是居士的孩子!我们会联想到一些高贵的不可思议的人,他们往往是不可接近的。但这只是想象,更多的是平庸者的矫饰和伪装,一旦贴近了解之后反而感到厌恶。但也的确有寥寥的清纯异数,他们是生来的不凡和脱俗,但他们也往往不幸,因为不见容于世俗。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强大的保护力,就会被恶俗吞食。
当然,只食栗子的女子是不会有的,顶多是偏嗜此物而已。但书中传递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强烈的反俗情绪。高高的树上结出的一种甘甜之果,以此为食,高人一等,出乎意料。这正像中国古代一些神仙之类只饮清露一样。
书中对于人的容貌与品性的关系,处世的庸常之相,还有一些微小的趣味方面的辨析,都说得极为透彻。在思想见地方面,在世界观认识论方面,主要还是来自中国的佛儒。所以本书与其说是深刻,倒不如说是具体和有趣。几乎大部分的日本随笔和散文都有这个特征。它的风物、日常琐屑的记录,留给我们一些认识的知识,一些想象的依据,更有独特的岛国情调给人的微醺,这才是其重要价值所在。
书评三:《徒然草》抄?小引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
今川了俊命人L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抄?小引》,本文原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第一段  人生在世,最是贪图名位。天皇固然尊贵之极,皇亲国戚也都是金枝玉叶,不是寻常人可以高攀;摄政关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不容奢望。至于身在大内,号称“舍人”的诸贵人,也不能等闲视之。其子孙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贵格。相比之下,有一点身份就小人得志、自命不凡的人,就不足道了。  世上怕没有多少人把法师瞧得上眼吧。清少纳言就说过:人视之
“犹如木屑”。说得很客观。法师一辈子高座说法,俯临众生,似有无上的权威,但对他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增贺上人似乎说过,一心求名,是有违佛陀教义的。不过真心舍弃现世、归皈佛门的人,倒颇为令人钦羡。  人都想有秀美的姿容。不过谈吐招人喜爱而并不多话的人,也让人整天面对都不觉得乏味。姿采虽然炫目,德行并不相符的人,就着实令人惋惜了。  德性与容貌都是天生的,姑且不论。思想境界,通过持续不断的修习,能够日复一日地精进。天生容貌气质不错的人,如果腹中并无才学,又常与品貌俱无的人在一起,甚至被其习性品味所浸染,比他们还不如,就实在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我对于世上男子的期许,在于有修身齐家的真才实学,善长诗赋文章,通晓和歌乐理,精通典章制度,而能够为人作表率,这是最理想的。其次,工于书法,信笔挥洒皆成模样;善于歌咏,而能合乎音律节拍;对于席上别人的劝酒,如果推辞不了,也能略饮一点,以不伤应酬的和气,对于男人来说,这也是相当好的事。  摄政关白:相当于丞相、宰相的职位,简称“摄关”。摄政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摄政”,乃天皇幼年,辅助总理万机的职务。关白本为“陈述,禀告”之意,语出《汉书?霍光金日碑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后经遣唐使引入日本,是日本天皇成年后辅助总理日常事务的重要职位。  舍人:皇宫里的内侍,又指权贵子弟。  清少纳言(约965-约1025),日本平安朝中期女作家,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同为平安时期两大才女,代表作为《枕草子》。  增贺上人(917-1003),平安中期天台宗高僧比鄙阶鞔然葜茏樱灯淙瞬荒矫嗥嫘小I先耸嵌陨说淖鸪疲馕系轮恕!妒新伞酚性疲骸叭擞兴闹郑弧⒋秩耍⒆侨耍⒅屑淙耍摹⑸先恕!  和歌:日本的本土诗歌形式,音乐性很强,是与最早流传于日本的中国古诗(日本称汉诗)相对的名称,因日本叫大和民族,故称其为和歌。  第二段  不谙熟上古圣明时代的善政,不了解今日民间的疾苦与国家的忧患,只知贪图豪华奢侈,唯恐穷街陋巷箪食瓢羹的人,真是懵懂不明之至啊!  九条殿在对子孙的遗训中说过:“从衣冠到车马,有什么用什么,不要不自量力地去贪求鲜美豪华。”顺德院曾著书记载皇宫里的事,也曾说过:“天皇御服的标准,以粗简朴素为佳。”  九条殿:即藤原师辅(908-960),关白忠平之子,947年任右大臣,于950年左右著有《九条殿遗诫》。  顺德院:院是上皇(退位后的天皇)、法皇(出了家的上皇)居住之处,后即被用为上皇、法皇的尊称。顺德院即为第八十四代的顺德天皇()逊位后的称呼。  第三段  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  相比之下,彷徨无计、流离失所,整日里晨霜夜露、疲于奔命,既怕听父母的训诫,又担心世人的讥讽,时时刻刻心中慌乱不安,而常常孤枕难眠,这样的日子,倒是其味无穷。只要不一味沉迷于女色,且让女子们知道自己不是随意苟且之人,就比较得体了。  第四段  心中不忘来世,日日不离佛道,是我最赞赏的态度。  第五段  遭遇不幸而忧愁深重的人,轻率地就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实在不足取。在我看来,还不如闭门谢客,绝来断往,在方生方死、无欲无求中清静度日。显基中纳言说,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这话真是深得我心啊!  第六段  身居显要、门第尊贵的人,都认为最好不要育养后代,何况平庸凡俗之人,更当如此!像前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花园左大臣这些人,都乐于让一门香火在自己这里断掉。染殿大臣也说过:“没有子孙是件大好事,有了子孙而不肖,才可悲呢!”这话出自世继翁《大镜》一书。当年圣德太子在修造御墓的时候说:“这边要断,那边也要切,我就要绝后!”  前中书王:指醍醐天皇之子兼明亲王(914-987),曾任中务卿,又称中书王。所谓“前”乃相对村上天皇的皇子具平亲王而言,后者也担任过中务卿,史称后中书王。  九条太政大臣:即藤原伊通(),官至太政大臣。  花园左大臣:即源有仁(),后三条天皇之孙,辅仁亲王之子,曾任左大臣,因其官邸在花园,故有此称。  染殿大臣:即藤原良房(804-872),曾任太政大臣、摄政,因其官邸称染殿,故称。  《大镜》又名《世继物语》,此书作者为藤原为业,内容系假托一个名叫世继翁的老人和一个名叫夏山繁树的老人对谈。  圣德太子(574-1622),是日本古代重要的摄政,对日本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是用明天皇之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丰聪耳(据说他可以同时听十个人说话而不会误听)。他是从1958年到1983年间流通使用的日币10
000日元的币面人物。  第七段  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天生万物,而以人之寿命最长。其他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即死;如夏蝉,只活一夏而不知有春与秋。.然而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人的寿命虽然稍长,但仍不可能永留人世。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好事。  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自惭形秽的觉悟,仍然热衷于在众人中抛头露脸;等到了晚年,又溺爱子孙,奢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把心思一味地放在世俗的名利上,对人情物趣一无所知,这样的人,想起来就觉得可悲可厌。  无常野:在京都嵯峨野深处、爱宕山的山麓,为埋葬死者之地。  鸟部山:位于京都近郊东山,这里有火葬场。  第八段  世上最能迷惑人心的,莫过于色欲。人心实在是愚昧啊!明知薰香并不能常驻,虽暂时附着于衣物之上,闻着也不禁心襟荡漾,难以自持。  昔年有位久米仙人,能够御空而行;当他飞过家乡时,看见河边洗衣女用双脚踏踩衣物,裸露出雪白的小腿,心中起了色欲,顿时丧失神通之力,从天上掉了下来。  不过女人手足的丰满美艳如凝脂,是其天然的本色,能够让人心迷惑,倒在情理之中。  久米仙人:传说中的人物,《元亨释书》(十八)中有记载:“久米仙人,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学仙法,食松叶,服薜苈,一旦腾空,飞过故里,会妇人以足踏浣衣,其胫甚白,忽生染心,即时坠落。”  第九段  女子美发的修饰,最引人注目。至于她的人品、气质之类,就算隔廉相语,不睹其面,也能从二三语中听出大概来。女人的作为,能让男人心襟荡漾、神魂颠倒。她自己也常为春思所催,不能安眠,以至于不惜自荐于枕席之间,行苟且之事。这都是心怀色欲的缘故。  人心的爱欲,根自本性,其源也远。能令人沾惹六尘的嗜欲虽然不少,合而弃之,是可以办到的。唯有爱欲,不论老幼贤愚,莫不为其所惑,不能了断。  是以用女人的发丝搓为绳索,能够拴住象腿不令其动;以女人的木屐削而为笛,横吹之声能令秋日之牡鹿集于眼前。想来这色欲之惑,是最须警戒惧怖的。  六尘:佛教用语,指“色、声、香、味、触、法”通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进入身体,污染众生的纯洁本性。故有六尘不染、六根清净之说。  第一0段  住所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高人雅士幽居之所,月光流入时,自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气象。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嵬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日《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名家评论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
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而他的序言只有四句:“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书评一:内心的平静才是人生精要所在
书评人:文东
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
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
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不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月、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
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个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面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书评二:好读和耐读的日本经典
文/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这是一些节俭然而又能尽兴的文字。随意记来,常有教训,偶尔让人有不适之感。如果是一位老人,饱经沧桑,这样的姿态就会得到原谅。可是现在的读者连这样的老人也不愿意原谅了。这只能算是读者的堕落。教训人也是一种个性和见解,只要有知,姿态并不重要。这就是我在读《徒然草》一书时泛起的感触。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在那个岛国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女子呢?而且她是居士的孩子!我们会联想到一些高贵的不可思议的人,他们往往是不可接近的。但这只是想象,更多的是平庸者的矫饰和伪装,一旦贴近了解之后反而感到厌恶。但也的确有寥寥的清纯异数,他们是生来的不凡和脱俗,但他们也往往不幸,因为不见容于世俗。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强大的保护力,就会被恶俗吞食。
当然,只食栗子的女子是不会有的,顶多是偏嗜此物而已。但书中传递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强烈的反俗情绪。高高的树上结出的一种甘甜之果,以此为食,高人一等,出乎意料。这正像中国古代一些神仙之类只饮清露一样。
书中对于人的容貌与品性的关系,处世的庸常之相,还有一些微小的趣味方面的辨析,都说得极为透彻。在思想见地方面,在世界观认识论方面,主要还是来自中国的佛儒。所以本书与其说是深刻,倒不如说是具体和有趣。几乎大部分的日本随笔和散文都有这个特征。它的风物、日常琐屑的记录,留给我们一些认识的知识,一些想象的依据,更有独特的岛国情调给人的微醺,这才是其重要价值所在。
书评三:《徒然草》抄?小引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
今川了俊命人L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抄?小引》,本文原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带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