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研究生毕业后可以...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导师详细信息
&&&米根锁& 教授
&&& &张红兵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男,1966.7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机车车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兰州市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经贸委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张友鹏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男,1965.5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与工程学院院长。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运输与控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铁道学会会员,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曾获得校级科研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收录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网络化引导系统、交息控制技术和电力系统控制技术。
&&& 陈小强
教授,男,1966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校级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EI收录5篇。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硕导项目1项,主持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课题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电机电器电磁场数值分析。
研究方向:
1. 计算电磁学
电机电器的电磁场数值分析计算
3. 控制与仿真
&&& 董海鹰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男,1966.4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九三社员,分别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和西安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综合研究所所长,甘肃省高原交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兰州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室主任,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工程学会理事,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和《传动》期刊的编委,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综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复杂系统的分析建模及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风力发电技术、变频调速及伺服系统、逆变电源、电力系统、智能机器人。
&&& 胡彦奎 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女,1954年11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自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负责人;与工程学院教学评价与专家咨询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自动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10余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办公室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励;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10余篇。先后在工业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主编出版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3部。在教学工作中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11门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控制技术&甘肃省精品课程负责人,曾获得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多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曾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教学成果奖。指导的多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学校和学院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和&优秀学位论文&等表彰奖励。
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 王思明&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男,日生,山东鱼台人,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职研究生班结业,现任兰州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系主任。获校级科研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全国大学生竞赛,获国家二等奖、甘肃省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全国&挑战杯&省级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教材2部。主持参与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厅局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4项,国家&九五&重点推广计划、&863&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省部级科技攻关、国防科研等重大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综合技术、运输与控制技术及智能控制系统等。
&&& 董& 昱 教授
&&& 李国宁 副教授
&&& 陈永刚&&
副教授,1972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与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副主任。1994年7月在兰州铁道学院铁路信号及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0年6月在兰州铁道学院交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编教材1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教师二、三等奖各1项;指导大学生参加第六、七届全国大学生竞赛,均获甘肃省一等奖;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现主要从事铁路信号自动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王瑞峰 教授
军&&教授,博士,男,1969年12月出生,硕士生导师,系副主任,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1987年至1991年在兰州铁道学院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在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教学。1996年至1999年在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2年在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教学。2002年至2006年在西安大学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事先进机器人控制及其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2006年至今,在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系任教。2002年2月至今先后从事计算智能、非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智能检测理论与多传感数据融合等研究工作。除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外,并多次参加神经网络学术会议。在《学报》、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西安大学学报》、《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电机与控制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5篇。发表教改论文2篇,其中论文&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在2009年全国术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目前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软计算方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研究&(编号:0803RJZA023),年;主持校级&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重点课程(群)建设&项目,已完成兰州大学&青蓝&人才工程项目资助计划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光电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目前研究方向:计算智能(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等)在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中的应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理论、现代检测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
&&&&赵峰,男,教授,1966年7月出生,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技术专业,1996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电力牵引及其专业,并获工学硕士。现任与工程学院工程系主任,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铁道化与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与了近10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情感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研究&于2009年4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群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算法研究及其应用&2007年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6篇;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教改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另外还主持多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得一、二等奖。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2部;在教学工作中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13门课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化铁路远动及综合关键技术、电器设备智能故障诊断、开关电源技术等。
&&&田铭兴,男,1968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力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主持的项目有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20余项。获201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12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年获甘肃省&师德标兵&称号。
受教育经历:
7/10,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5/04,西安大学,工程学院,博士
7/07,西南大学,工程学院,硕士
0/07,北方大学,工程学院,学士
研究方向简介:
1、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包括轨道供电系统在内的电力系统的谐波、无功和负序等电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计算;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可控电抗器、有源滤波器、无功发生器等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补偿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仿真和。
2、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各类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抗器等电磁装置的电磁场计算、仿真分析、优化;以各类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为主要设备构成的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和。
3、电力技术及其应用:整流器、逆变器、斩波器、交流变换器等电力设备的电路拓扑、电路参数、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分析计算、仿真和。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4956262;&&&&
QQ:5090142;&&&&e_mail:tianmingxing@;
&&&&苏宏升(1969-11):
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兰州大学工程系副主任,铁道化与研究所所长,中国学会会员。近年来在《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应用概率统计》、《电网技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收录20余次。2009年获甘肃省第16届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供电系统理论及应用,智能决策理论及应用,设备智能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研究,滤波及非线性负荷预测和化铁道无功补偿等。
滕青芳&教授,女,1964年出生,汉族,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创新团队成员。85、6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毕业获航空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学位;95、8在航空航天部兰州飞控仪器总厂从事航空产品的研发工作;02、6在兰州大学读硕士,毕业获交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硕士学位;08,12在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毕业获交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5、9至现在,在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UTS)Centre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CEMPE) 做访问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WSEAS Transactions on systems》、《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Dynamics of&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
Series B: Applications and Algorithms)、
《电机与控制学报》、《系统工程与技术》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EI、ISTP收录18余篇,并多次参加控制领域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教改论文&在2013年全国术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主编和参编出版二部控制理论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主编出版全英文教材《Modern
Theory》。完成三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和一项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曾主持并完成学校教改项目和自选课题三项。主持的项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土壤施肥模型的应用研究》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暨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科技成果&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本科课程《现代控制理论》2013年获甘肃省精品示范课程。曾荣获学校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科研论文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工程、控制工程。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地址:
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
&&&&李彦哲& 副教授
&&& 闵永智&&副教授
&&& 缪仲翠& 副教授
&&& 董唯光& 副教授
&&& 王庆贤& 高级工程师
&&& 罗映红& 教授
&&& 陶彩霞& 副教授
& &&张&&斌&&副教授&
&&&&杨剑锋&
男,1980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8年3月获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近3年来,在《化工学报》、《信息与控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被EI收录3篇。目前研究方向:列车运行速度优化控制与仿真,系统辨识建模技术及先进控制理论。
&&& 武晓春& 副教授
&&& 顾桂梅& 副教授
&&& 张蕊萍&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女,汉族,1974年4月出生,1997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工业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兰州大学运输与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1月至今留校在工程及其系任教至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与电力传动技术。
&&& 王思华& 副教授
&&& 谭& 丽& 副教授
&&& 肖& 蒙& 副教授
&&& 郑云水&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男,1972.7月生,汉族,现任现代交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部部长。1994年7月在兰州铁道学院铁路信号及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8年6月在兰州铁道学院交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获得全国多媒体软件比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参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多篇。现主持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一项;横向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交息技术应用、新一代CTC系统研究、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研究、多媒体及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锋阳,兰州大学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功率电源与交流调速技术以及数控机床技术。1990年9月-1994年7月大连铁道学院工程及其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9月-2005年6月西南大学电力与电力传动方向研究生毕业;2013年6月开始,主持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04GKCA038)《直交供电的电力牵引系统研究》的研究工作。2013年12月主持兰州市创新课题一项。2010年6月-2013年12月,和中科院近代所合作,作为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是课题负责人)完成甘肃省科技支甘计划项目(210029)《永磁直驱型风力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系统研制》研究并结题。2009年-2010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控制动态配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2009年,兰州大学机电研究所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生产过程一体化自动仓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课题并获得甘肃省教育厅二等奖。2005年-2008年,在中科院近代研究所电源室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九五国家大科学工程子内容:CSR工程实验环、RIBLL2电源系统总体建设,并于2007年12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1997年6月-2002年8月,参加国内首台交流传动矿用机车开发,历任:部件师、总体师、室主任。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
李茂青&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1995年和2004年在燕山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7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七研究室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兰州大学学院任教至今。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控制与决策》和《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一项。Email:limq@.
目前研究方向:列车运行控制,机器人控制,铁路与信号技术。
&&& 刘伯鸿& 副教授
&&& &&&&&&&&&&&&&
&&& 苏利捷& 副教授
涛,男,汉族,1975年12月出生,在读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州大学学院工作。2000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兰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近几年,本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省级科技专项科研课题、省自然基金以及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等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EI检索2篇,ISTP检索1篇,CSCD核心1篇;参与出版教材1部;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教师奖1项;获兰州大学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师教学奖各一项;以及指导&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竞赛、挑战杯等学生竞赛奖6项。主持申报国家级、省级自然基金等项目
&&&& 汤?安 &副教授
&&&&& 王&&
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至2000年在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西南大学工程学院学习,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11年在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兰州大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系任教。先后从事变压器保护、距离保护,化铁道供电,牵引变电所综合补偿和供电方案等研究工作。近几年来,除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外,在《变压器》、《电力设备》、《高电压技术》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目前主持兰州大学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研究方向:铁道供电,电力系统无功补
副教授,女,1975年2月出生,汉族,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专业,2015年在兰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读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完成兰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其它纵向项目若干项,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二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综合、新能源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调度优化控制等。
姜香菊:女,副教授,电话:,email:,研究方向:检测技术,故障诊断与智能控制。
主要成果:
1、参编《传感器原理和传感器技术》和《动车组控制技术》教材两部;
2、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EI检索1篇、CSCD收录论文1篇、核心4篇;
3、2013年获全国大赛全国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大赛省一等奖;
4、2012年获第七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年分别获
&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赛区二等奖;
5、2010年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6、2010年获校青年教师教学成才奖;
7、、2009年连续三年获校优秀班主任。
杨军(1973-),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站博士后。现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年在西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点模型的降噪和三维重建算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Volgenau工程学院系虚拟现实与图形学实验室访学一年,主要就非刚性变形的三维模型的形态迁移进行研究,被美国IEEE的期刊《Comput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聘为审稿人。2012年进入兰州大学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1995年至今一直在兰州大学任教,1999年开始从事图形图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主持在研纵向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6篇。
&&&&&&&&&&
&&&&&&&&&&有没有本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读电气学院双控专业的?双控属于自动化,咱们毕业后算是电气人?_百度知道
有没有本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读电气学院双控专业的?双控属于自动化,咱们毕业后算是电气人?
咱们就业算是什么?可以去供电局吗?可是研究生不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呀,那去自动化公司?一是待遇可能比供电局低,而是咱也不是纯的自动化,纠结啊,想进入垄断企业,工资高,可是不读研算本科生,读了研又不好进入垄断企业了,唉…
提问者采纳
楼主在么?!!!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研究生也可以继续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了分支比较多,研究的侧重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双控/检测/系统信心:本人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气
实话说吧,我本科电气,研究生保送的浙大电气学院的双控,可是我想进供电局啊,铁饭碗
我就是电气自动化毕业的,这个专业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电气自动化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工控自动化程度特别高,我们还是很容易就业的,待遇的话也不会低,至于你说进垄断企业也要有编制,没有编制的话,salary并不高。
你就这么确定你能进电网
双控的话 还是不要去供电局了
没什么前途
电气学院双控,老师还研究智能电网和厂级优化节能,该如何定位自己?供电局不行吗?
就业算是技术员,可以去供电局,自动化,宽口经专业,我就是学这个专业,不愁找工作,很吊的
我本科电气,研究生浙大电气学院双控,老师有个方向还是智能电网,我该如何定位?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收入_百度知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收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很难说,普通的5000左右吧,好一点的过万也有可能。
看学校了,以及不同的单位。我是哈工大的,我们学校毕业生基本年薪在10万多吧。一汽大众、国家电网,中国航天,还有一些外企。这个不好说
大约为,75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5509|回复: 11
研究生毕业证书上写一级学科还是二级专业?
发表于 09-7-13 14:16:18
2010年想考北交大电力方面的,但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估计很难考,想考个弱电比如电力电子会容易点。但是电力单位都是要求学强电的。所以求教毕业证书上的专业是写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毕业,还是写电力电子专业毕业?& &
看论坛有版友说录取通知书写的是电气工程专业录取没写具体专业的。有知道的麻烦解答下
发表于 09-7-13 15:23:37
这个还真不知道 我找人问问 回答你
话说,这么算不算欺骗用人单位?而且感觉对自己以后工作不是很有利吧?个人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包涵
发表于 09-7-13 19:14:53
电业局说了要研究生是浪费,说本科电气工程就可以回去了。但是现在本科毕业专业不对口,还得跨专业考电气方面的。电力电子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差别很大么?都是一个大类的,我觉得研究生课程安排也不会差别很大吧?
发表于 09-7-13 20:04:39
回复 #3 getty_118 的帖子
呃 读研不是像你想的那个样子的。。。 不是课程安排。。。
读研不是“大五、大六”。。。呵呵
发表于 09-7-13 20:15:26
回复 #3 getty_118 的帖子
证书上有没有不是很了解
教育部网站上可以查到
不过用人单位应该不会去教育部网站上看吧 呵呵
发表于 09-7-13 20:46:06
有些学校的同一专业虽然分不同方向,但是大部分的课程是一样的。毕业证上要是能写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就好了呵呵
发表于 09-7-13 21:22:18
嘿嘿……嘿嘿……
发表于 09-7-14 00:20:56
楼上笑啥?进我们这电业局的同学很多都是以前学习很差,大学上的三本或者体院什么的花钱转个专业学电气工程,毕业就顺利进局里了。我那天拿着一堆证书去找领导,但是人家不认说毕业证写的不是电气什么都不行。所以家里非叫考电气工程,难死我了
发表于 09-7-14 15:54:22
回复 #8 getty_118 的帖子
这。。。说实话。。。考研都有些变味了 呵呵
发表于 09-7-14 15:54:46
回复 #8 getty_118 的帖子
不管怎么样 还是祝福你 加油吧
GMT+8, 15-9-5 08:30
Powered by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是考研还是找工作?_百度知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是考研还是找工作?
如果是考上四川大学的电气专业研究生呢?本人研究生毕业都27岁了!
提问者采纳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前者研究生毕业27岁没什么啊,你怕什么?后者27岁也没什么,不是剩女我我建议考研,川大的电气实力很强,如果能考上,毕业找工作绝对和本科毕业的工作不是一个档次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这个专业确实太大众化了,基本每个学校都有。我国处于轰轰烈烈的的基础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有点知识的建设工人(这个专业请不要轻易地把自己当大学生),所以本科生就业很容易,但层次总体很低。建议考研,川大很好
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决定发展。不论什么专业就业先就业才是学习的目的,考研如果把握大的话可能以试一下
当然是考研!!现在本科的电气工程师的工资远低于硕士毕业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