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在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存款3800元,存款5年,...

银行存款缘何频频玩“失踪”|银行|储户_凤凰资讯
银行存款缘何频频玩“失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十分安全的一笔笔银行存款,近期却在多地频频出现“失踪”:今年5月,中国银行杭州庆春支行数百名储户的3亿元资金丢失。年初,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近日,石家庄也曝出千万存款“消失”。如何捂好我们的钱包,存款丢失后谁来承担责任,这是每一个储户都应该了解的常识。
原标题:银行存款缘何频频玩“失踪”十分安全的一笔笔银行存款,近期却在多地频频出现“失踪”:今年5月,中国银行庆春支行数百名储户的3亿元资金丢失。年初,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近日,石家庄也曝出千万存款“消失”。如何捂好我们的钱包,存款丢失后谁来承担责任,这是每一个储户都应该了解的常识。手段1 假U盾偷偷转走钱近日,石家庄女老板王丽发现自己的1080万元存款突然只剩下了124元。等她看到一年前办理存款时的复印件才发现自己手持的U盾的号码与存单上的U盾号码不一致。和王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不止她一人,总涉案金额目前已达到千万。而银行的“内鬼”就是用其他U盾偷偷转走了储户们的钱。据报道,一名储户介绍,当时她并不想办理U盾,而且营业员称办理U盾需要收取费用,她提出能否免费办理,银行客户经理带领她来到另外一个窗口后,该窗口营业员为她免费办理了U盾。其实,储户在拿到自己的U盾后,需要核对自己U盾上的号码与存单上写的是否一致。手段2 贴息存款贴息存款应该是最近储户丢失存款的罪魁祸首了。大多数涉及存款“蒸发”的案件,储户都是听信了对方承诺的高额贴息。贴息存款是指在原有的银行利息外,另外根据存款金额给予储户高额利息,而这是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市民是正常按规定的渠道进行存款,那么这些存款是受到保护的,安全也是有保证的。办贴息存款多为口头协议,一旦贴息部分发生纠纷,难以获得法律保障。办贴息存款的储户即便有文字协议,在法律效力上也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贴息存款本身就是违规行为。手段3 存款变成“保单”据某国有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员以各种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也是存款“失踪”的原因之一。“存钱回来才发现,拿到的不是存款单而是保险单。”芜湖市民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6日上午,从北京打工回乡的他将攒下的5万元存入银行,出具的“存单”却是中国人寿保险投保单,还标注为“银行、邮政代理专用”。手段4 银行系统漏洞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显示,1月8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就成功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也就是说,存款丢失还与银行票证系统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关。存款丢失很难索赔追回记者查询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 但是,从目前媒体跟进的存款丢失案来看,索赔追回的情况几乎没有。“银行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虽然也会对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没有具体规定。”合肥某股份制银行长江路支行副行长向记者坦言,确定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目前一些地方非法集资和诈骗案件多发,而且在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打着银行的幌子,以“高息”为诱饵,编造谎言骗取客户资金。对此,他提醒客户不要相信所谓“熟人”的蛊惑和各类非法存款中介关于“高息”的虚假宣传。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U盾和密码,避免上当受骗。“倘若是银行的在职员工和储户签订合同,这种情况银行肯定是要买单的。在劳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如果由于行为人在银行工作时间、工作范围之内,以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和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原则上就视为银行的揽储行为,银行应该还本付息。”律师李杏宇提醒储户,要擦亮眼睛分辨出哪些理财产品可能会成为“飞单”,要注意收集证据,比如,客户经理是在什么场所、什么时间办理的该业务等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10677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696
48小时点击排行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存款3800元,存期5年,年利率百分之3.87,到期时,利息有多少元,安徽定缴纳
笔记本怎么会这样?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