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都市新都区宾馆一年一度的城镇合作医疗购买时...

2014年成都市新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www. & &&&来源:区政府办
〗〖背景色:
〗〖〗〖〗
攻坚克难& 加快发展&
&掀起“六个新都”建设新高潮——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召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和多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区委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沉着应对风险挑战,以“六个新都”建设新突破为重点,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提升经济运行质效,科学发展跨上新台阶。全区实现(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增长(同比,下同)7.6%。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全省民营经济综合评价十强,荣获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市)县”。  ——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4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着力民生事业改善,包容性发展【1】迈出新步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坚持内引外联,“开放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突出招大引强,夯实经济转型发展基础。22个重大项目签约入驻,实际到位内资217亿元,数量和质量均居二圈层前列。总投资50亿元的南车项目签约,成为新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龙头;总投资36亿元的“深基地”项目签约,能源装备基地建设再添新动力;总投资100亿元的大丰银泰MALL项目签约,将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都市商业综合体。纵深推进开放合作,经济外向度和区域影响力全面提升。率先在全省开展“南丝复兴路·新都再出发”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印度商洽会,促成本土企业与印度企业达成218项共1.16亿元合作协议。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全面深化,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市)县圈层合作不断加强。城市宣传成效突出,城市主题语“新,都在这里”得到广泛认同。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实力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经济硬实力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推进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四主导一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完成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8.5%。现代服务业加速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物流中心荣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海宁皮革城成功创建西南第一个商城式国家4A景区,家具园区完成“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亿元,中小企业应用率达83%。精品型都市现代农业提速升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创建通过技术核查,“十大院地科技合作基地”加快成果转化。锦绣田园·花香果居成为全市六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之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城市软实力进一步提升。197个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108个“北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亿元。“四级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城镇化率达59.36%。小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新繁、石板滩镇成功创建全国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23个新农村综合体,5万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转变。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启动新一轮改革。209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32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新增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3400余万元,实现首宗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扩权强镇不断深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7项;财税、司法、纪检监察等其它各类专项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助推转型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区加快建设,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56.72%。着力推进技改升级,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80%。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石油大学科技园成功创建市级创新创业载体,建成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7个,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达97个,全市第一。着力推进“两化融合”,科伦药业、传化物流成为国家2014年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四是坚持全域提升,“治理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城乡管理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新优势加速形成。“四改六治理”全面启动,“四大集中整治”深入推进,“五大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实施出入城主干道综合整治提升、中小街道改造和镇(街道)示范街建设,城市发展龙骨初步构筑,城市发展特质逐步凸显,改造后的蓉都大道高票当选为“夜空下最亮的街”。全面推进117个城区“三无”老旧院落改造、5867个农村散居院落整治,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有效遏制。完成金海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141家燃煤烟尘污染治理,关闭123家违法排污工业企业,农村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三大引水工程”有序推进,26条黑臭河渠“全线截污”,完成新老桂湖水质治理,1080亩香城农田湿地建成开放,城北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构建。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和谐度得到提升。注册志愿者突破6万人,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平安新都建设扎实推进,治安管控、反恐防暴、应急处突不断强化,3个三星级平安镇(街道)、5个平安示范社区通过市级验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安全管理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实现全员、全程、全路段、全天候管理。启动基层社会协商,“大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矛盾疏导调解成功率达99.13%;“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实现全覆盖。  五是坚持转变职能,“服务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成绵乐高铁客专正式运营,地铁3、5号线新都段完成线路站点编制,客运枢纽站建成投用。成都二绕新都段、兴业大道、三河大道西段建成通车,134.4公里村组道路提标升级,开通大丰、新繁区域小公交,完成城乡公交全面整合和8座桥梁灾损修复。  能源保障不断强化。北三环220KV电力隧道工程(新都段)等3条电力线路竣工投用,新都500KV等6项新建输变电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自来水三水厂建成运行。  “五星级”政务服务建设强力推进。建成全省审批事项最集中、功能配套最齐全、面积最大的区(县)级新政务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完成省级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区镇村三级政务体系加快形成,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基层站所和公共服务功能向便民中心集中,基层站所服务事项集中度达40%,群众办事由“进多门”变为“一门清”,由“多次跑”变为“一次了”。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复查验收,“快乐周末·百姓舞台”等文艺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都综合文明指数第一次测评跃居二圈层第一。  六是坚持做实民生,“幸福新都”建设取得新突破。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民生建设成效突出。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和公开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网供水,6.8万户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围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确定并逐步启动总投资27亿元的教育卫生项目。蜀龙学校建成投用,新都一中、桂林小学等迁建项目快速推进,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8所;区人民医院、蜀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创区(县)级政府与华西医院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先例,取消药品加成等改革让利于民5800余万元。平稳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有效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完成409户“帮困建房”,全面实现两年内消除全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危旧住房的目标。老龄事业积极推进,新繁中心敬老院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单位”。率先在全市试行廉租房和公租房租赁并轨,34个新居工程重点项目安置1.3万人。投入20.22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征地农民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和规范社保工作。  七是坚持从严从实,党建做优取得新突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依法行权、政协依章履职,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统战、民宗、工商联、台侨为“六个新都”建设凝聚广泛合力。法、检两院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规范执法、公正司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红会、残联等人民团体组织枢纽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全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六个三”新体系;坚持把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全区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坦诚交心沟通,增进了团结、凝聚了共识;坚持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抓整改、纠“四风”的重要突破口,全区党员干部增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坚持依规治党,全区各单位在积极推进制度“废改立”的同时,认真抓好制度的贯彻,党员干部规则意识显著增强,越界犯规行为明显减少。  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好干部”“三严三实”“三重”为标准,改进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办法,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选人育人用人更加科学。完善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长效机制,全力推进59个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达标建设和2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积极推行街道社区“大党委”制,探索农集区、产业链党组织建设,非公经济党组织覆盖率达92.7%、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宣讲、约谈、“签字背书”实现全覆盖。全力支持纪委做好“三转”,突出主责主业。切实强化正风肃纪,扎实推进“9+2+2+X”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巡视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五个专项整治”。继续保持惩治高压态势,立案查处党员干部81件108人。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7.2%。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省级测评从2013年的80位提升至2014年年中的31位。  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阵地建设。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立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完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体系。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新都好人”评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在全市交流。  同志们!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创新实干的结果,这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全区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都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回顾2014年的工作,成绩很大,问题不少。比如,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三次产业质效不高、结构调整亟待加快、治污缓堵责任重大、社会稳控压力突出、作风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2014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等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对形势研判不足、应对措施不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区委一定高度重视、多想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也是“六个新都”建设攻坚年。做好2015年的工作,对于新都启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奋力推进 “六个新都”建设攻坚,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卫星城、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体现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总体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长,重点改革取得突破,依法治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好2015年的工作,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咬紧目标、明确取向,坚决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坚决克服传统惯性,主动适应新常态。十八大以来,随着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改革、法治等多个方面营造了新常态。新常态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敢于求变,深刻转变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工作理念,用新思维看待新形势、用新作风落实新要求、用新理念开创新局面。特别要不断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科学确定发展预期,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动力转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定“三个自信”,坚守政治纪律,破旧立新、令行禁止,既廉又勤、干净干事,主动适应政治新常态。  ——必须坚定建设六个新都,协同攻坚破难题。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六个新都”建设合区情、顺民意,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新常态伴随着新挑战,为更高质量地推进“六个新都”建设,我们把2015年确定为“六个新都”建设攻坚年,就是要充分估计困难,沉着应对挑战,强化协同配合,集中攻坚破难,着力解决好制约“六个新都”建设上水平的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六个新都”建设全面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必须全力抓好发展要务,主动有为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下行压力,我们要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既尊重客观、保持定力,又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既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又牢牢把握优势和机遇,用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挖掘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就业增收拓展空间,为“六个新都”建设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  ——必须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千方百计惠民生。民生决定民心。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和工作方向。我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民生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坚持用抓经济建设的力度来抓民生改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民生的持续改善中凝聚共建共享“六个新都”的强大合力。  ——必须努力走在时代前列,激情昂扬争一流。在三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新都干部群众用行动和业绩塑造了“走在前列”的新都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为“敢争第一、勇创唯一”的昂扬激情,“审时度势、谋深虑远”的宽广眼界,“追求卓越、不甘人后”的工作标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继承发扬好“走在前列”的新都精神,以领先为荣,以落后为耻,才能在新常态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成为引领者,当好排头兵!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要围绕“六个新都”建设攻坚战,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面对发展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201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用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效,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提供动能。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贯彻上级部署与加强基层探索相结合,善于从发展瓶颈、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去切入改革,形成有利于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区属国有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征信体系,促进民间投资稳步增长,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探索多种形式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和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腾退改革试点,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轻刑快办机制、重点案件公开审查公开听证制度和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等改革试点,促进司法公正。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深化与华西医院、成都医学院的合作,积极探索构建“两纵深、四联合”的区域医联体发展模式,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争创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快“枢纽型”组织体制建设,发挥和依靠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治理社会。  二是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全域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为新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做好城市宣传,推动区域“叫得响”。全面推广区域品牌与对外宣传“四个一”,加快城市VI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立体化宣传推广城市主题语与区域形象,讲好新都故事,传递新都声音,唱响“新,都在这里”,提升新都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卫星城形象。着力招大引强,大力实施“引进来”。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为关键,以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引资引技引才,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影响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一批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的中小项目。积极开拓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区内企业紧跟市场和资源,扩大产品出口,挖掘全球市场潜力;积极开展向外投资,壮大总部经济,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二)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强二兴三”,向创新驱动要发展,向结构优化要发展,向转型升级要发展,加快构建三产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壮大支撑。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区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企金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与西南石油大学、省农科院等的院地合作,推进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依靠产业化创新、全民创新创业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程。  二是强化园区建设。工业区继续完善配套功能,促进工业拓展区建设,推动项目落地,盘活存量资源。北部商城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做活做优现代商贸业。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一高地两支点”物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电子商务物流基地。农机产业园以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为目标,促进园区提档升级。家具园区围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优势企业升级发展。新繁泡菜食品园区和军屯食品加工园区要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一、二产业互动。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南车、深基地等新签约项目落地投建,加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夯实发展后劲。加快推进中汽配、西部医药贸易配送中心、汉廷农业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培育“三大工程”,培育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规模企业10户以上。以九正电子商务园项目为载体,依托菜鸟、普洛斯等重点项目,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发展,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品牌化、精品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有机绿色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进“两线两片”建设,重点抓好锦绣田园·花香果居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能源保障,加快推进工业东区110KV变电站、储配气站,启动南车集团110KV专变工程。强化资金用地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土地指标。加紧闲置用地清理,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强化金融保障,深化“银政企担”四方合作,创新融资方式,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化人才聚集、协调服务等要素保障。  (三)突出抓好依法治区,提升区域治理水平。积极探索构建“法治、德治、自治”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层次分明的区域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夯实基础。  一是强化法律规范作用,把法治作为区域治理的基本方式。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区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厘清权力边界,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坚决克服“权力的任性”。大力推进公正司法,科学配置司法职权,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审判管理和司法救助,积极推行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加强法治教育,扎实抓好“六五”普法、“法律七进”“法治大讲堂”等活动,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二是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德治作为区域治理的重要手段。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区域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源泉。创新路径和载体,强化标杆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  三是激发自我调节作用,把自治作为区域治理的必要补充。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自治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夯实区域治理的基层基础。发挥好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正确引领现代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发挥好村委会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提升民主自治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发挥好各类服务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同作用,完善社区自治功能、推进公益事业发展。发挥好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依法依规推进基层事务自我管理。  (四)突出抓好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以新型卫星城建设为切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北改”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提供载体。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四态融合”“四规合一”【21】,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卫星城标准,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交通、市政管网、生态专项规划。突出“一主两翼”规划布局,加快新繁、石板滩两个小城市规划编制。统筹安排镇域间的联合联动,明确产业格局,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努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  二是坚持分类推进,推进四级城镇建设。主城区要大力实施城市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城城市商圈培育、旧城有机更新,不断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新繁、石板滩两个小城市,要以全国城市卫星镇规划编制试点、全市小城市示范镇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区域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力争成为全国、全市的示范典型。龙桥、清流等7个特色镇,要立足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错位发展,彰显“一镇一品”的镇域特色。以“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 为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三是坚持“通改建管”,推进北改“四态”提升。着力提升城市形态,编制完成北星大道沿线城市设计,加快推进王贾大道、金新路、兴城大道西延线等道路建设。着力提升城市业态,突出抓好北部商城百里中轴线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文态,以“5A”级景区标准抓好宝光、桂湖旅游片区品质提升。着力提升城市生态,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区建设,完成香城农田湿地二期,启动北湖建设,进一步做好200米生态带景观建设。  四是坚持城乡一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紧协调区内地铁3、5号线动工。启动香城大道张庵段、成青(金)路新都段等新(改扩建)工程,实现万石路延伸线全面建成通车。完善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扩大公交覆盖率和通达深度,规范出租车运营,着力布局好大小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线网融合,形成“快、干、支、微”的交通线网结构,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五)突出抓好民生事业,积极推动发展惠民。继续举全区之力扎实打好民生攻坚战,着力解决百姓急需急盼,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凝聚合力。  一是做实普惠民生。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积极实施开放办学,全力提升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建设“全省教育高地”。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让医改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青工文化驿站” “工地书屋”等特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和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关注老龄事业,建立健全老龄事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关注留守儿童。  二是保障底线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充分就业。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关爱,健全救助体系,深入抓好“3+1”救助工程。切实打造阳光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好拆迁农民的安置工作,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  (六)突出抓好环境改善,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狠抓城乡环境、政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以宜居宜业宜人环境构筑区域发展综合优势,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增添后劲。  一是营造生态宜人的城乡环境。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建设有机融合,按照“严细精”“畅洁美”的要求和现代化国际化标准,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突出解决好交通拥堵、占道经营、违法建筑、扬尘污染等“顽疾”,全面治理好地区交界处、城乡结合部等“盲区”,着力整治好边远镇村、背街小巷、产业园区等“死角”。加大力度削减落后产能,调迁关闭“两高一低”企业,加快实施生态修复,持续提升城市绿量,积极推进水生态示范区建设,整体提升全域环境品质。  二是营造服务发展的政务环境。狠抓“五星级”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服务高效化,做好事项下沉和流程优化,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动管理标准化,全面深化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平台智能化,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监管规范化,加强对政务窗口人员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三是营造鼓励发展的政策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政策环境。狠抓省、市、区政策的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和部门联动,确保稳增长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力争各类政策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吸引重大项目落户。全力争取省市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增添动力。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培育工作,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七)突出抓好安全维稳,确保社会平安有序。充分认识当前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把安全维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牢抓实,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提供保障。  一是深化平安新都建设。以改革创新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建立健全维稳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牢牢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完善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面管控,保持严打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大力提升反恐防暴应急处突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坚持依靠群众、联动共管,增强市民自我防范意识,集成推动平安建设,争创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形成共创共享平安新都的生动局面。  二是切实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溯源体系和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危化品管理全覆盖,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坚决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  三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强化“大调解”工作体系,用好联调联动和视频接访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法律援助和依法办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深化权益保障机制,以维权实现维稳。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和巡访制度,推动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最大限度减少非正常访和群体性事件。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置矛盾苗头。  (八)突出抓好从严治党,持续提升党建水平。强化党建工作责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八项要求”,深入实施“两个意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建争先促发展领先,为攻坚克难建设“六个新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是筑牢事业根基,夯实执政基础,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要不断提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机制,坚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对政法工作和武装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民宗、侨台、工商联工作,充分激发群团组织活力。  要大力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加大基层基础保障,落实好“一定三有”“三有一化”的要求,下更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和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达标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创新推动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关,努力实现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作用全面有效覆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要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三重”导向,注重在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中培养、锻炼和识别干部,进一步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加强梯队建设,更加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围绕提高适应新常态的能力加强干部培训,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能力和年龄结构。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破解干部队伍建设中“能上就不能下”“吃苦却不吃香”“出工但不出力”等老大难问题,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正气和活力。  要进一步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践行“六个三”群众工作法和“五步工作法”,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持续开展“走基层”活动,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走实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解民忧、化民怨、谋民利中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是强化思想武装,净化党内生态,大力实施“正本清源”工程。要首抓思想理论武装,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强化意识形态的阵地意识,常态化开展党性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权力观、事业观。  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四个服从”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高标准、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以积极健康的思想交流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化解党内矛盾、加强党性修养、维护党的团结,彻底破除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习气,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要加强干部监管,强化纪律约束。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认真解决好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管理松懈、组织纪律涣散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健全干部日常监督制度体系,前移监管关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给予提醒警示、督促整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机制,大力加强重点部门、关键领域的常态监管,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完善监督网络,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  三是严肃党的纪律,推进反腐倡廉,大力实施“激浊扬清”工程。要严格责任追究层层压实责任。党委要强化主责,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对纪委工作的支持力度。纪委要聚焦主业,进一步深化“三转”,充分发挥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要持久用力推进作风建设。贯彻“三严三实”要求,维护纪律制度严肃性,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活动,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加强正向引导,宣扬典型、倡导新风,使为民务实清廉在干部队伍中形成风尚,成为自觉追求。大力反向纠偏,反“四风”温度不降,抓整改力度不减。特别要深入抓好群教活动查摆问题的整改落实,认真抓好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碰硬较真抓好专项整治,加大惩戒问责和公开曝光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  要惩防并举坚决反对腐败。坚持高压反腐,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特别是对侵占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行政执法、政府监管、行政审批领域的设卡寻租、以权谋私行为,政府工程和服务外包领域的利益输送、损公肥私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打击,真正形成“不敢腐”的强大震慑力。规范权力运行,扎紧制度笼子,推进阳光操作,坚决破除潜规则、切断利益链,真正构建“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预防腐败能力,真正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各位代表!新常态下的新都,尤其需要我们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转型期的新都,尤其需要我们传承走在前列的精神;攻坚年的新都,尤其需要我们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为掀起“六个新都”建设新高潮,奋力开创新都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市新都区宾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