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谈谈如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3:02: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官方公共微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融金智略银行培训中心 《经济学消息报》曾披露,淮安一家商业银行与外地几家商业银行对当地的一家钢铁企业银团贷款2.2亿元,这个贷款令人关注的是银行贷款的额度。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个牵头银行对该企业的贷款为1亿元,按《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就是说,按照1亿元的贷款额度来推算,上述那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应达到10亿元。据查证,该银行的注册资本不过为1.3亿,按照法律规定,它对一个借款人的贷款总额最多不超过1300万元。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离不开经营管理理论的指导,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对银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分配来协调、维持资产流动性,实现银行经营目标。资产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及预期收入理论等几个阶段。 (一)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对推动商业银行尤其是早期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与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且期限也短,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理论缺点也很明显: 1、企业规模发展后对银行贷款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流动贷款,也有生产性、消费性贷款等,很明显,商业贷款理论不适应企业贷款需求变化; 2、即使是活期存款也有一个稳定的余额,小部分可以用于长期性贷款也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3、银行贷款能否及时偿还的关键是企业生产是否正常,在经济繁荣、企业生产正常时,期限长的贷款企业也能归还,给银行带来较高回报,在经济萧条、企业生产不景气时,期限短的贷款企业也无法及时偿还。 (二)资产转移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产生于二十年代末,它是一种关于如何保持银行流动性的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商业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其资产能否在金融市场上不受损失地及时变现,即银行的资金应当用于购买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这类资产一般要具备如下条件:1、期限短;2、信誉好;3、流通性强。因此,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便是商业银行投资的首选对象。 资产转移理论为商业银行应如何实现流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而积极的方法。该理论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由单纯的现金、短期贷款向证券投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看到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即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短期证券能否及时变现取决于金融市场状况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如果变现不了,流动性风险便不可避免。 (三)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只要借款人有可靠的预期收入,贷款偿还就有保障,即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是借款人能否取得预期收入,如果能,贷款期限长一些也没有关系,如果不能,即使短期贷款也不能发放,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未来收益实现来安排贷款期限、方式、金额。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投资短期证券、短期贷款,还可以投资于分期偿还中长期设备贷款及不动产抵押贷款。 该理论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范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只要贷款项目能获得预期收入,商业银行都可以涉足,这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当然,该理论也存在不足,即“预期收入”难以测定,特别是针对较长期限贷款其预期收入能否实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控制,这必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一)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应当放在负债方面,即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方面,通过负债规模的扩大及结构的调整来实现银行流动性目标,而不必过多保持流动性资产,应将大量的资金用于高收益的资产,即流动性靠负债,收益性靠最大限度地用好资金。 (二)负债管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1、商业银行可以用负债的办法保持银行流动性需要,使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大大缓解,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2、负债管理使商业银行规模扩张成为可能,提高了竞争能力。 3、负债管理理论造就了一大批富有进取精神的银行家。 (三)负债管理理论的缺点 1、使商业银行经营更被动地依赖金融市场状况 2、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3、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一)该理论主要观点 商业银行应当从资产与负债的结合上来保证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尤其要加强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预测并从资产与负债共同寻求满足流动性的具体方法,通过有效管理资产与负债,着力解决资产与负债规模对称、利率对称、期限结构对称的问题,重视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及时补充。 (二)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规模对称。 2、资产分散。 3、结构对称。 4、目标互补。 我的更多文章: ( 15:11:04)( 15:02:56)( 09:39:02)( 09:33:35)( 09:49:45)( 09:44:39)( 09:49:43)( 09:35:16)( 09:32:48)( 19:47: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论述题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参考答案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及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的主要功能有: (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2.问答题 参考答案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3.问答题 参考答案 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4.问答题 参考答案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5.问答题 参考答案 收入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1)收入的高低制约着货币需求的数量且通常决定着支出的数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