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老的养老问题

|||||||||||||||||
&>>&&&&&正文
调查显示:为父母养老 83.1%受访者有压力
中国青年报
  83.1%受访者在父母养老问题上感觉有压力
  张学军(化名)是一名公务员。二十多年前,还是“农村娃”的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城里的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多年以后,张学军已经在城里成家立业、扎根落地,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就成了他最大的牵挂。“我父母身体都比较差,平时就小病不断。几年前,父亲还突然中风,到‘阎王’面前走了一回。”张学军说,这些年来,他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不能自理,他们兄妹几人把老人接到了城里养老,但还是遇到不少问题。
  张学军几兄妹凑钱给老人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请了一个保姆,让他们安心住下,但是老人比较难融入城市里的生活。“在这里,他们没有朋友、不认识路,说话的口音都跟城里人不同。城里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就更不懂了。所以两位老人平时生活比较单调,存在自卑、压抑的情绪。”张学军说,从情感上,他父母想要回农村,但是老家没有子女照顾。如果回去的话,父母生病、有突发状况都很难顾及周全。他只能尽力多给老人关心、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调查中,81.7%的受访者表示曾考虑过自己或父母养老的问题。在为父母养老的问题上,83.1%的受访者感觉有压力,其中,29.2%的受访者坦言压力很大,仅13.2%的受访者觉得没什么压力,3.8%的受访者感觉不好说。
  苏晓姗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少年时父母离异的她,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说到养老问题,苏晓姗告诉记者,暂不考虑未来的公婆的话,她只需要赡养一个老人,经济压力相对比较小。但事实上,单亲家庭面临着特殊的养老困难。
  “因为没有再婚,我妈妈一直把我作为生活的重心,我很感恩,但是也有些担心。我成家以后,她可能会失去精神寄托,生活就会非常乏味空虚。”苏晓姗说,单身的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子女陪伴。但是随着年轻人外出拼搏、自立门户,天伦之乐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已成奢侈品,老年人“自养”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年轻人为父母养老面临哪些现实困难?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普遍的困难是年轻人工作忙,没时间陪伴父母(66.4%),接下来是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压力大(46.7%)和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原因不愿随迁移(41.9%)。受访者面临的其他困难还包括:与老年人同住可能产生家庭矛盾(31.5%),“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服务体系,如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等不健全(21.6%),房子面积不够与父母同住(21.0%),“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服务费用过高(18.0%),养老保险金数额太少或发放不及时(16.5%),养老保险计算和领取受户口限制(12.2%)等。
  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当前在居民养老方面的投入,8.0%的受访者认为足够,46.3%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够,40.6%的受访者直言不够,5.2%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病真是生不起。”家住内蒙古通辽的老人李春秀说,去年她生病住院,花了几千块钱不说,儿子女儿还得放下工作来轮流照顾她,非常辛苦。要是生了大病,更要牵动整个家庭。李春秀感叹,老年人还是缺乏保障。
责任编辑:马婷婷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在国外定居的独生子女,你们怎么安排国内父母的养老问题?
在论坛上看到这个帖子,觉得蛮有意思的。其实自己也很纠结。不过我就是个纠结的人。。
哎,这个问题最近真的是已经要把我烦透了,每次和父母沟通都很不开心,双方误会也很多,很想上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
我(出国10年)刚刚和我老公(出国20年)在国外结婚两年,我父母在中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求我落实和安排她们的晚年养老问题,就怕我不要她们了。我真的感觉压力很大,很难给她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父母希望能靠着我,甚至提出以后可以把国内的房子卖了,然后在离我近一点的地方再买个小房子。我妈妈还让我每天去她们那里吃饭什么的。说再老了,她们可以去国外的养老院,只要我经常去看她。在我父母眼里,她们这么做已经很“伟大”和体谅我们了。
我觉得她们这样的想法太理想话了,换句话说,她们从心里上还是国内父母和子女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真正接受子女在国外成家立业的事实。首先,在国外的工作和不是和我们父母那辈子一样,一辈子就一个单位,我和我老公随时都有换地方,换工作的可能。所谓的“稳定”是非常的相对的。一旦我们有变动,父母用一辈子家当买的房子怎么办?是和我们一起变动,再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吗?我父母不懂英文,不会开车,这种整天窝在家里,没有朋友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快乐吗?子女都要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稍微一个不周到,就是不孝,做的不好,做的不够,我们压力也很大。即便是将来去国外的养老院,我真的不知道她们不懂英文怎么和其他人交流,和管理员说要求个东西都难。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要照顾,不可能一天到晚在她们身边照顾。
我现在能看到和希望的是,我父母可以国内和国外两边跑跑。我父母又觉得出来一次太麻烦,要签证什么的。想让我给她们办绿卡,一办绿卡就一定要住半年,否则绿卡报废。哎,说句实话,我觉得长期和父母居住一定会有很多矛盾和不愉快,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我先生这边也很难接受我父母每年来住半年,因为我也不想和我公婆每年都住半年。有些话,稍微和我父母流露一些些,我妈马上就会非常敏感,异常激动的说什么白养我了,靠不到我了,我没有孝道什么的。
我父母在国内其实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但每次打电话,都是和我埋怨什么羡慕人家家里天伦之乐,家里重体力活没有人帮忙等等的。我听了也是浑身起毛,难道要我离婚,不要丈夫和孩子回国给她们端茶送水不成?
父母觉得当初花了很多钱送我出去读书,现在是我该回报和孝顺她们的时候了。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不是她们想象的长期居住在一起就是表达的唯一方式。她们年轻的时候,有经济能力送我出去,也有很多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希望我去实现。我在国外这么多年,过的也很苦,更从来没有乱花过父母一分钱,也达到了她们要求我达到的所有目标。现在我成家立业了,我父母年纪大了,她们的要求和愿望又和以前不同了。从我的角度来讲,出国的结果是要整个家庭共同承担的,不要好像现在我不在她们身边都是我的错。难道我的一身就是用来满足父母不同时期的不同愿望的吗?我还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吗?
哎,真的是郁闷极了,请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怎么才能处理好,谢谢了
很抱歉,因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让很多mm有些误解了。谢谢shyen
mm热心的帮我组织了一下语言,在p9,
83楼。我不能期望大家把我后来写的东西都看完,就跟新在这里了。如果真的还是有mm觉得要骂两句的话,请看完全部再骂也不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专家介绍日本养老现状:青年不愁父母养老问题--财经--人民网
专家介绍日本养老现状:青年不愁父母养老问题
&&&&来源:&&&&
&&&&&&字号
  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人居住环境专家、北京赛阳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是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亚洲国家。40多年来,日本针对老龄问题不断尝试和探索,建立了独立的介护体系(介护是指以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为基础、为独立生活有困难者提供帮助――编者注)。
  “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和人性化的养老设施值得我们借鉴。”近日,留日养老设施及老年人居住环境专家、北京赛阳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晓征,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
  中国青年报:日本青年为养老问题发愁吗?
  赵晓征:据我了解,日本青年并不为父母养老问题发愁,这得益于比较完善的养老体系。在制度方面,医疗保险、介护保险等相关保障逐步完善。养老金在日本被称为国民年金,20岁以上60岁以下、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居民都必须加入。40岁以上的人根据收入比例缴纳介护保险费,达到需要介护状态时就可以申请接受服务。在服务方面,生活援助和介护服务细致周到,非常人性化;在居住方面,针对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的老年住宅和养老机构,种类完善、配套齐全;在社会方面,建设全社会无障碍设施,比如地铁上有老人专座和专门车厢,上下楼都有自动扶梯。
  不过,日本“高龄化”的同时伴随着“少子化”,领取养老金和介护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支付者却相应减少了。所以,也有极少年轻人担心年老后领不到足够养老金和基本生活保障,就选择少交或不交养老金。这无疑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为今后的养老问题埋下了隐患。
  中国青年报:对于老人护理难题,日本是怎么解决的?
  赵晓征:1959年,日本颁布《国民年金法》,采取国家、行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之后陆续出台相关法案。在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介护服务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居家介护服务和设施介护服务(“设施”类似于养老院――编者注)两种形式,从申请程序、认定标准到监管机制都有一整套体系。
  居家介护服务包括上门访问(比如帮老人洗澡、看护、做康复训练),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福利用具的租借等。
  设施介护服务有十来种,其中特别养护老年公寓、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老人设施这三种可以用介护保险。这些设施里,老人只需负担10%的介护服务费用。根据不同的设施类型,个人还需负担每月几万到十几万日元(13.5日元约合1元人民币――编者注)不等的饭费和房费。
  日本介乎保险制度还规定,“每5年为一个阶段,届时对此进行全面研讨,在研讨结果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纠正措施。”比如,2005年根据之前5年发现的问题,重新构筑了介护预防服务体系,对于在设施里居住时需要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等,实行个人负担等。
  中国青年报:日本的养老院有“一床难求”的情况吗?
  赵晓征:的确是,特别是带有护理服务的、口碑好的养老设施,都是一开业就爆满。所以日本人常说,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只有养老产业“一枝独秀”。
  近年来,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院增多,地点也更加地域化,让老人离家不离街,方便家人看望和沟通。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很多企业也愿意投资养老产业回馈社会,比如,利用企业闲置的旧楼改建或翻建老年公寓,让周边老人来居住。
  中国青年报:现在我国也有不少企业“进军”养老地产,日本的情况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赵晓征:在日本没有所谓“养老地产”概念。单纯将硬件冠以“养老地产”之名其实是我国的一个误区。在日本做养老项目,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立项建设一个养老设施,和建设一所学校或一个酒店一样,从前期投资、设计到后期的管理、服务,所有环节都要考虑。这与我国普通房地产的滚动开发、构建销售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日本养老项目更注重产品和服务,重点是持续性经营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比如,在建设选材上,多用木质、防滑材料,还会根据老人体型确定扶手位置等,后期介护服务配套更是全面,老人入住后的满意度是追求目标。
(责任编辑:杨迪、刘阳)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严打时获淫乱罪女流氓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嫁出去的女儿有义务给自家父母养老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嫁出去的女儿有义务给自家父母养老吗
很多帖子说姑子在娘家常住是正常
那关于养老这块的义务有吗?
当时年龄:
市场价:?99
当然有!要是没有的话何不小时候就找个人家做童养媳!父母养大了女儿,女儿理当反哺。
其实看父母的财产是不是都给了。弟弟还是哥哥。比如我没结婚前每个月都给父母1000,结婚的时候也给了父母6W。这些钱父母以后都是留着给弟弟。那你说我这大估子,偶尔回家住。偶尔叫父母帮忙下。需要在给钱不,不过过年过节我还是会给就是。月子妈妈也叫我回去做月子,我老公不乐意。汗。其实这东西是相互的。当然如果后期房子是弟弟和她老婆2个自己折腾的,我肯定不会去打扰,如果是父母的家。那我认为我高兴我想去就去。
当然有了。父母养我们那么大了,总不能说嫁出去了,就不管不顾了。你妈生你养你,你有义务养她,但你你婆婆没生你没养你,所以你没义务养她吧
子女都有义务养老呀''不让我爹妈就我一个姑娘老了怎么办?
这个老公能有什么意见,难道你老公的爹妈你老公也不用管?本来就应该的
老公木有意见。老公家那边就是所有父母财产归儿子,女儿啥也没有。不过我家那边没那么严重。我老公很孝顺,每次去我家我让他给一点钱我爸妈当零用,他总是翻倍给。其实我爸妈也不靠我, 弟弟都不用养父母,我爸退休工资足够他们养老,何况现在还没退休呢。
当然有啦!我就是过年过节,父母生日时候给点钱,或者需要用钱的时候,尽自己的能力给点咯……
老公的姐姐一家人跟父母住一起,他们在家做点小生意,我和老公在外上班,他们就帮着照顾下老人,但是老人给他们做饭偶尔也帮忙。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我外婆和奶奶都生了好多个小孩,从小我父母给我的榜样就是孝顺父母,外婆奶奶都会接过来住。你那边的思想太封建啦。
法律上讲是有义务的,但是对于家产大的家庭来说,赡养义务归财产继承人。不过也要看当地习俗怎样的
1共2页 直接到页an_gelan: 工薪阶层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医疗问题 :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怀和建议,各位发来的聊天留言统一都不回复了,免去被认为我借此做广告、推销、交友征婚... - 雪球&:工薪阶层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医疗问题: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怀和建议,各位发来的聊天留言统一都不回复了,免去被认为我借此做广告、推销、交友征婚、骗财和其他不良用心之嫌,请谅解。来这是想向大家学习如何理财,是解决财务问题而不是解决婚恋问题对于大龄未婚的问题不想过多纠缠,已经被亲友们各种批判够了,求放过期望能跟得上大家的步伐,学习理财及投资!————————————————正文分割线————————————————本人今年30,工作8年,坐标深圳,教育行业,普通工薪阶层。通过股票基金等投资,已全部套现,目前持有净资产100W,无债务。目标:期望能在5-10年内从100W到500W。对于500W的追求,是源于期望父母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本人是独生女,没有婚姻及生育计划(恳请各位看官不要对此进行道德批判,各人有各人的选择),目前父母都还没到60岁,身体状况良好,但未来我将1个人负担父母2人的养老问题,随着父母的逐渐苍老,500W是必须到达的目标。我很想知道,普通工薪阶层,如果不结婚的话,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不是普通的养老送终,而是让他们开心、快乐、不用为生计发愁,例如有专门的医疗保健医生,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就像各位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一样,我作为子女希望自己父母能得到最好的照顾。曾经被现状麻痹了——父母身体尚可,收入尚可,暂时无需负担。看过电影《桃姐》后,警醒了,因为我本人不会照顾和护理人,等到将来父母不能动的时候,期望能请到最好的人来护理父母——就是这部电影驱动了我对500W的追求。就目前的薪资来看,很难很难。请各位高人指点,应该如何投资理财。个人资产及收入:1. 100W,分布于各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约在5%~6%左右。2. 税后年薪10W。3. 税后年终奖2W。4. 没有任何灰色收入。父母家庭资产及收入:1.存款约30W左右,2.老家房子2套,目前市值约40W(一套父母自住,一套空置,因为老家房子租不了多少钱,干脆空置)3.事业单位普通退休人员,退休工资共计约5W每年,有医保。个人支出:1. 吃住行3W。2. 重疾+意外险6K(保额20W)3. 玩乐1W。父母支出:(花的是他们自己的钱)1.人情来往1W。2.吃喝住行1W。3.玩乐1W(主要是麻将及我爸抽烟)。父母不要我的钱,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的就是他们的,他们的就是我的。(所以在上表里没有“孝敬父母”这笔钱)仔细考虑过几条出路,不外乎开源节流。开源:1. 继续炒股基金。股市变幻莫测,感觉自己玩不转,亏过,也抄过底,总的来说是赚了一点点,但不会总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今年选择退市,不想再涉足这危险的地方。2. 买房投资。房价是我永远看不懂的,100W也买不了什么房子。3. 投资自己。读完了MBA,完全是跟风。现在即使想再读,不知道该读什么。4. 结婚。总觉得婚姻契约是人类所有社会关系中最不稳定的,也是所有投资中最不划算的,尤其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投入最多,风险最大,收益最少。就目前来看,婚姻能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父母高兴。5. 创业。已经创业过了,也失败了,伴有资金上的亏损与教训,今后不愿创业。6. 事业。目前在教育行业,很普通的工薪阶层,短期内没有升职的可能性,事业心也不强。7. 彩票。买过双色彩及足彩,亏了20来块后止损了,再没碰过。综合下来,目前我只选择了理财产品。节流:1. 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要花的多贵都要花,毕竟人生就这么一次。例如带父母吃遍他们没吃过的东西,去玩他们没玩过的地方。所以感觉我没啥可节的了,因为已经很有原则了。都说想要获得最大的收益,就要承担最大的风险。我在几家银行做过风险评估,我的分数都是很低的,说明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很低。———————————————100W的分割线——————————————大家都疑惑100W怎么来的,这里补充一下:,共计8年,3000天左右。原始资金:3K(大学时代最后一笔奖学金)资金收入:1. 年期间,在朋友的建议下多次打新股以及买卖股票基金,这是主要收入。现已全部套现,因为期间有一支股票(约30W)被套,我发现自己无法承受这突上突下的股市风险。2. 2009年,朋友创业,投入资金10W,2013年回报15W。3. 薪资收入。节流部分:1. 没买过奢侈品及名牌包。2. 同学在海外,化妆品、衣服等全部让同学代购。3. 自己做饭。(包括请朋友吃饭,一律都是自己做)4. 刚毕业的三年内,住亲戚家房子,省去房租。亏损部分:1.2008年,与相恋6年的大学师兄分手。已谈婚论嫁,亲眼目睹对方出轨。在表演了悔恨痛苦及双方家长介入都未奏效后,EX发表总结陈词“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男人都是这样的,除非你这辈子不嫁人”——这是致命一击。得出结论:自己不适合婚姻。2.2012年自己创业失败(服装店),投入10W,经营4个月,回收8W。损失金钱2W,同时感觉心力交瘁,得出结论:自己不适合创业。3.MBA。不解释。4.2012年,投资彩票。投入500,持续2个月,损失20多。得出结论:概率学得不好,止损应趁早。支出部分:1.日常开支(吃穿喝行),约1.5W。2.2009年起每年交重疾险+意外险,约6K。3.2010年起每年房租,约1-2W。4.本人系户外活动狂热分子,年利用假期给旅行社朋友做助手带队,游遍了中国的大部分景区。2009年后每年旅行费用约1W。5.其他支出:kindle、ipad等。—————————————综合建议的分割线—————————————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每一条回复我都仔细看过了,每一个建议我都会努力去思考是否适合自己。不断综合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大家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股票:继续投资股票,打新股,高收益。2.P2P+余额宝:P2P收益较高,可与余额宝进行分散投资。3.保险+健康投资:作为独生女,意外和重疾险配置太少,意外险保额一般要到100万,重疾险需要20~30万保额。拿出净资产的一个百分比来进行配置。4.学习(投资自己,增加赚钱的能力):& &A. 学会计和经济学、货币学。& &B. 学个技能做份兼职。& &C.读书:理财相关书籍。巴菲特致股东信,查理芒格的书。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D.研究别的经济体处于中国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投资项目是什么(房市全局性的机会应该不会有了),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寻找风险小最好是无风险的回报最高的投资项目5.彩票:买50w张彩票,也许有机会。6.买房:目前国家推出了以房养老的措施,也许付个首付先供着,也是一条出路。7.婚姻:找个上进靠谱的男人or有钱的土著。8.灰色收入。如利用当地人脉以及特定资源提前介入某类行业。9.储蓄。继续储蓄。10.经商做实业。创业,或找准行业以及创业者进行投资。特别感谢
,一语中的,确实揭露了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此前我自己也许隐约知道,但是没有这么明确):此题无解,楼主绝对是风险厌恶型的,忍受不了股票的下跌,同样也肯定忍受不了基金的下跌,p2p风险也挺大,也不适合楼主的,无风险的收益率六七个点也就够10年翻一倍,不过初始100万,再每年存10万,每年7个点,10年后有350万左右从各位的评论,我知道了10年内由100W到500W的不切实际。从
的评论,我明白了自己目前投资理念的上限。我会努力去学习,力求突破。这对我而言是很好的一堂课,谢谢大家。最终的投资计划总结:—————————————精彩评论的分割线——————————————此外帖出来一些个人觉得很值得思考的建议,供今后有相同困惑者参考(我会根据评论不断更新):100万 ,那80万做个首付买房没有保险的话,买重大疾病险+住院+门诊的那种。剩下的钱,好好生活,多读书,多交友,多旅游,争取早日找到合适的人。股票,拿10万块进来,玩玩,体验以下即可。可以有几种理财方式来配合,放一小部分资金在余额宝等货币型基金里面,这部分资金流动性好,而且安全,收益相对平稳;再放一部分资金在P2P网贷,收益比较高,从目前各平台的统计来看,大概在8%——20%左右,但是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而且要注意分散投资,多投几家,分散风险;另外,可以考虑一部分投资股市,当然不是投机,而是价值投资,长线投资。上策,发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同时认真的找一个靠谱的男人,应该是能和你一起发展的,起码经济上不能让你帮他花钱买车买房,你的钱就稳妥的买低风险的投资。中策,兼顾事业与投资,当然你需要多看书,我推荐你看看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综合你的情况,考虑你属于哪种人而采取什么样的投资方法,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制定自己的投资方法并坚决执行。下策,辞职后成为专职投资者,你的情况不允许你辞职。部分投资网贷,找到可靠地平台年息百分之18左右,另外就要投资股市。选择好优秀的企业,十年翻个几倍还是可行性高的,但切记不要投机。买上证50指数基金!或者其他指数基金!想办法生个孩子!这个值得投资。买指数基金或者定投四大行吧,十年五倍也许有可能。这个目标不是很实际。大致估算未来10年工资结余100万,净资产翻2.5倍年化收益在12%~14%左右。在中低风险偏好的前提下不太可能有这个收益率。良好的风险收益配比更多来自大类资产配置。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是打新,100万从资金量来说也较为合适。建议90%长期投资银行股(浦发,招行,中行,工行等分散投), 按目前的银行收益和分红比例,每年的分红率超过7%, 遇上一波牛市的话, 5-10年翻5-10倍不是问题. 剩下的10%机动可买短期理财。果断高股息银行股呀。等分红及分红增长,股价增长算白捡。投资必须基于自己的能力。没有人知道你的能力。当务之急是形成自己的投资能力。然后,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投资。根据你的资产,收入,以及风险偏好来看,即使你父母平时的养老无需你承担,你的理财目标也是几乎无法实现的,如果一定要以预期资产五百万为目标,你只能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承担超出无风险收益投资的风险来达成这个目标了。努力工作,争取升职。10年4倍需要40%的单利,别说5年了。在这个大众平台上,大概率的人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有这个能力的人凤毛麟角,而且也绝对不可能承诺10年4倍——谁知道明年会不会有黑天鹅?对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有信心且个人也不是太笨的话,直接辞职,拿出10W来练手学习A股的超短线。翻五倍 我没办法。投资自己微型整容,高雅上档次 在北上广深圳找个有房的土著嫁了 分分钟500万 &把100万在5到10年内做到500万以上,意味着平均每年至少赚50万,大概是年薪的四倍多一点,这么说吧,不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针对你的情况我的建议如下:一 十万买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用于不时之需 二 二十万买进稳健的可转债,比如中行转债,民生转债,作为银行股投资替代,下可保本,上升无限,可预防经济危机等突发事件。三,二十到三十万换成港币开b股账户买进低估b股,或进行套利操作。四,二十万买折价高的封闭式基金套利 五:25万买入2高2低股票组合,最多5只,2高是高roe高股息率,2低是低pb低负债 六,选择项目,也可不投,买进5万左右的极度低价股,有重组希望的博取超额收益。from安安投资1. 你还这么年轻,离退休至少还有15-20年(如果想提前实现财务自由:)),投资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是最靠谱的。十年让自己的工资翻2-3倍,这对你来说,更容易实现。2. 适当做些理财(理财部分,可参照各位高手的建议),因为有职业保底,心态会好很多。3. 投资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有空可以做做美容,练练瑜伽等。女人需要优雅的活着,无论你将来结不结婚。from oran_rain以最低的增速考量,10年100万到500万,年化需要约15%的资金增长率,难度不小,由此基本排除所谓的打新(打新有持仓要求),买保险(显然不如存银行),买理财产品(高回报率的风险不可控,低回报率的远无法满足增长要求)。所以要是依靠这些自己本身精力投入不多的项目来完成目标,基本无解。那么完成高成长只有依靠1,经商做实业;2,投资房产;3,投入资本市场(买卖股票)。1,经商做实业,非一日之功,楼主也有此经历,估计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投资房地产,当下高举高打,似乎要回到原初的高增长有点不太可以思议了。3,投入资本市场,或是唯一途径,可是在此获利容易么?君不见,市场抖一抖,八成小散破净值,一成小散喘吁吁,余者不外龙凤辈。所以增值从未有过简单的道路,聪明者不外乎两点考量1,踏实学习,努力做事,提升自我(交学费是必然)2,眼光如炬,看人识人,寻得真正有识之人,附势而为。from川佰投资100万如10年内到500万,复合收益率约百分之17点5,在以前用足银行杠杆买房子即可达到,我前面10几年也基本是如此操作的,主要是研究了台湾等经济体经济起飞时期的房价变化情况,最长时间最大杠杆不买飞地,但当时也不会想到收益到底能有多高的。所以不该框死一定要达到多少的收益率,应该是研究别的经济体处于中国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投资项目是什么(房市全局性的机会应该不会有了),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寻找风险小最好是无风险的回报最高的投资项目,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了,不一定能达到17点5,也可能超过,象网贷,高利贷之类的千万别碰,钱一定要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可能本金也会没了.....from知必行行必果关乎投资的问题,婚姻就是最大的投资,如果你连一个男人都看不准,建议你采用银行稳健收益方式投注。from牧林森目前的100w可以在10年达到500w,就必须每年有18%的收益,如果你还是坚持每年存钱,将不用十年就可达到,其实你就按巴菲特给他小孩的建议买ETF基金就好了,按目前上证股市才2000点来看,向下有限、向上无限,买只能每年配息的,并不是每只ETF都固定分红的,分红再投资。房子就先别买了,等泡沫后再买,”等“是一件漫长的事!没几个人做得到from洪國震20%股票,这个长期和短期是区别的,选股方式以及持有时间;然后20%放余额宝,支付宝,财付通理财以备不时之需;30%做黄金外汇投资,这个是高风险高收益,年化收益20%~60%,这是需要技术和指导的;10%保险,这是可以加大现有,保障力度,解决后顾之优;20%做信托,建议做新能源类,基础建设类,国企或者上市企业类信托,风险较小,年华收益12%~20%!from 曾经的巧克力1、投资自己,找个喜欢自己的把自己嫁了。把婚姻和爱情分开看。2、投资孩子,只有孩子才是希望,高风险高收益,但从不后悔!3、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4、P2P切莫投资,风险目前大于股市且不可控,因为无人监管。5、跟有钱人交朋友,他们会教你怎么做。from 鼠非特如果能理解接受长期投资,建议指数定投,只需坚持简单的规则即可,另外婚姻是人生重要的旅程,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from坚持的石头1.从经历看,买彩票、打新股、买股基、做生意都干过,兴趣广泛又能及时止损推出,保本安全意识很强,这是最大的优势,楼主其实很适合投资,唯一欠缺的就是猴子掰玉米,浅尝即止,应该选一个方向静心潜修,等心得体会像你的备课资料一样的厚实,必将会有收获;2.所谓保险之类就没必要了,老师是最安全的职业之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买个意外险干嘛?至于健康险,每天坚持锻炼就够了;3.楼主有挫败感,主要是新手的通病,在无能力之前就高仓位出击,缴纳太多学费,任何行业都是大鱼吃小鱼,熟手吃新手,看再多书,听再多课,你只要是新手,闭着眼睛也可以猜到出手十次必败六次以上,既然失败概率大且不可改变,那么控制仓位比例,减少学费总量,自然就会让自己在修炼之路上心态淡定一些。from 钓江雪1,40万投资房地产(地段选择很重要),当然是要杠杆贷款70%(银行的钱不借白不借,那么低的利息),自己不住出租(等拆迁)2,换一份工作,想要在短时间内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无权无钱的只有去做销售,销售年入百万的不在少数3,40万还是要去股市中做,但是看你估计水平不行4,20万买点理财产品,有钱在手就没有后顾之忧 from 招商港股已有6人赞助了这篇帖子20雪球币:10611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养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